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我局加大特色水果产业投入,建立特色水果示范基地,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培育新型经济主体,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特色水果产业健康发展。20xx年,全区水果总面积9.8万亩,其中“三特”水果面积7.3万亩(20xx年新种“三特”水果面积4034.3亩),水果总产量8.5万吨,总产值2.26亿元,完成果园改低创高面积5000亩,大力开展水果技术培训活动,举办水果技术培训班9期,培训水果种植户771人次,发放水果技术资料1650份(册),全区水果财政资金投入33.7万元。
一、主要措施
(一)搞好规划,统筹布局全市水果生产
年初召开水果生产工作专题会议,研究全市水果规划、布局,制定全年水果生产计划及实施方案,重点加大“三特”水果产业投入,建立特色水果示范基地,在庆远、刘三姐、洛西等乡镇重点推广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新技术,巩固建设庆远镇东屏村王家甫屯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基地。
(二)狠抓“三特”水果种植工作
局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组织技术人员对全区水果状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制定实施方案,以政府文件(宜政办便函〔20xx〕10号)的形式下发种植任务到全市各乡镇,大力引进特早、特晚、特优水果新品种,充分利用创新技术适宜地调整水果成熟期,使之错开上市时间,满足水果市场需要,提高经济效益。今年,引进了优质水果在庆远、洛西、北牙、北山、德胜、同德等乡镇种植,新种“三特”水果面积4034.3亩。
(三)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今年以来,我局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积极开展水果技术创新活动,派遣科技特派员覃康宁、技术人员兰庆国到各乡镇进行水果生产、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培训与技术指导。通过举办培训班、知识讲座传授最新的生产技术,改变水果种植户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提高生产的效率和效益,共到北牙、石别、德胜、刘三姐、安马等乡镇举办水果技术培训班9期,培训群众771人次,发放水果技术资料1650份(册)。
(四)打造“三姐”品牌
一是积极指导果农推广“三避”及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通过采用果实套袋、拱棚盖膜等避雨、避晒措施以克服果树在生产过程中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使水果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充分、合理和科学利用温、光、水等条件,达到防病虫、防污染、防灾害的目的;二是大力创建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基地,创新管理模式,狠抓质量安全管理,使用农家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提高水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三是加强品牌管理,巩固已有成果,实现以品牌增效益。巩固提升宜州区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园,种植优质葡萄3500亩,果园搭建大棚、小棚,用专用膜覆盖,果实用专用袋套袋,悬挂诱虫灯及黄板,推行一年两收栽培及水肥一体化技术,全程无公害化生产,通过广西壮族治区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果品优良,注册“壮景”商标,形成独自的品牌,营销上以合作社为主体销售,葡萄亩收入12000元以上,园区内村里楼房林立,大部分农户都有小车,生活幸福美满,是宜州区远近闻名的“葡萄沟”。
(五)致力扶贫工作
积极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经常到德胜镇竹仓村贫困群众家中走访,共商发展规划,充分发挥部门优势,结合各户实际,针对性地开展帮扶指导,切实解决贫困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确保他们早日脱贫,受到了群众的欢迎。20xx年,全局共联系帮扶贫困户49户(调整后40户),共走访贫困群众400户次,赠送食用油54瓶,化肥2吨,价值8126.0元。
二、存在问题
一是项目资金短缺;群众等、靠、要的思想依然存在,特别是一些农户过分依赖政府扶持。二是有些果农生产不专业,依然推行广种薄收粗放管理的种植模式;三是技术力量不足,果园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果品不够理想;四是柑橘黄龙病严重,影响柑橘产业发展。
三、20xx年水果生产工作计划
(一)水果种植总面积达到9.8万亩,水果总产量达8.6万吨,水果总产值2.4亿元。
(二)加强水果良种良法工作,促进我市水果品种结构的合理化。年内计划引进葡萄、柑桔等“三特”水果在庆远、刘三姐、洛西等乡镇试种和推广,全市水果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5%以上,优质果品率达65%以上。
(三)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提升果农素质,规范果农的生产行为,提高果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四)增强社会化服务能力,狠抓品牌建设,促进水果流通,提高果农收入。充分利用“刘三姐”的知名度,努力打造知名品牌,通过农业网络建立水果销售信息平台,引导果农建立水果专业合作社、加入果品流通电商平台等产销服务组织,形成整体的市场服务体系,使水果产得出来,卖得出去。
(五)在庆远镇巩固提升水果示范基地1个,面积500亩,创建乡级示范基地1个,面积300亩,重点抓好葡萄及柑桔的生产管理工作。
(六)继续配合牵头单位抓好宜州市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