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问题讨论式教学论文范例

2022-06-15 来源:知库网

问题讨论式教学论文范文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体验式;学习兴趣

体验式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模式,也是新课改对当前小学语文提出的新的要求,能够更好的完成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一般情况下,体验式学习主要包括体验和学习两个方面,在小学语文中应用体验式学习,需要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思考、创新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入手。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活跃教学氛围,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非常重要,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深深融入教学工作当中。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对于信息进行深入的传播,更好的吸引学生进行学习。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合理的设置多媒体内容,更好的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好的将声音、文字、画面进行具体化,将语文中的内容,进行声情并茂的展现。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好的吸引学生融入到课堂生活当中,让学生更好参与到学习当中。。体验式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并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堂讨论环境,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组织角色扮演,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体验式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构建一个虚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切实的在教学情境中进行体验,来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与认识。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则是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学习目标的要求的重要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良好的共鸣,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充分的培养自身的个性。教师进行组织角色扮演时,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转化,设计喜剧内容,并且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自主的设计与改编。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更好的对于学生的想象力进行锻炼,并且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工作中,主动的进行知识的探索。角色半夜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表现欲望,更好的融入到文本中所蕴含的情感之中,体会到语文教学内容背后的文化深意。

三、鼓励学生主动的思考和质疑,帮助学生完成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的鼓励学生进行思考与分析,并且通过积极的思想交流,来提高思维的深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提出相关教学后,让学生自主的对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对于学生学习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总结。对于学生所产生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专门的环节,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身的疑问。在学生表达疑问的同时,组织学生进行数据、材料与内容的整理,让学生在相互讨论中,不断的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体验式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积极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并且组织学生进行合理的讨论,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热情。针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相互交流和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对学生思考与质疑的重视程度,是提高学生学习体验的重要基础。

四、创新教育方法,进行学法指导

在语文教学中,引入体验的前提,是教师对于陈旧的教学方法进行改变,重视对学法的指导。教师要灵活的对教学方式进行安排,并且设计科学有效的教学内容,对自身教育方法进行有效的创新。体验式教学注重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配合,从而实现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的目的。体验式教学需要与其他教学方式进行良好的结合,并且通过其他教学方式的相互促进,更好的发挥体验式教学的自身优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对于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学生的学习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认识问题思路、分析问题以及解答问题习惯中存在不足进行分析,并且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活动良好的解题能力。

五、师生恰当评价,促成体验升华

体验式教学的评估需要公开、公平、公正。教师的评价应有详细的和严格的标准,并且要有严谨的表述,不能随意而为之。同时,教师的评估要听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个体学生的声音、群体学生的声音;好成绩学生的声音、差成绩学生的声音,尤其是较少发言学生的声音。。体验错误也是一种有效的体验,是体验的另一种形态,能够使学生在此基础上对自我有清晰的认识,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的帮助。因此,体验式教学要做好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对评估和绝对评估、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自评和他评方法结合,以使学生从评估中获得体验的升华。

六、结语

体验式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其理念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中,要将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转变,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把握语文教学的发展脉络,要不断的提高教学方式的科学性与时效性,突出教学创新意识,不断的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最终实现新课程的发展理念。

参考文献:

[1] 蓝启杰.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

问题讨论式教学论文范文2

一、教学模式的本质

笔者认为,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师形成的、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这一定义具有如下特点:(一)强调教学模式是指向教学结构的。在现代教学论中,教学结构包括理论结构和实践结构两方面。理论意义上结构是指教师、学生、教材这三个基本要素的给关系。;。教学模式是对教学结构的一种反映和再现。(二)从静态和动态两揭示了教学模式的中介性。从静态看,教学模式是教学结构的稳定而简明的理论框架,是立体网络的、多侧面分层次的,很直观地向人们显示了教学诸因素的组合状态,为人们从理论上认识把握教学模式有重要作用。从动态看,教学模式是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是依序运动的、因果相联的,很明确地规范了教学过程的展开序列,为人们从实践上操作运用教学模式提供了具体指导。(三)强调了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对教学模式的制约。。教学模式栖身不是目的和内容,而只能是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工具和手段,不过教学模式与教学目标和内容之间常有微妙的对应关系。(四)指出教学模式接受教学思想的指导并具有教学经验的基础。告诉我们教学模式的生成原理和逻辑起点,有利于在实际教学中认识和选择教学模式、运用和检验教学模式、归纳和演绎教学模式、发展和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思想的指导,可以保障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教学经验的基础,可以保证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优效性。

二、教学模式的结构

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应该具有不可或缺性、不可替代性。笔者认为,“理论基础”、“功能目标”、“实现条件”、“活动程序”四个要素,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一)理论基础

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建立的。正如乔以斯和威尔所说:“每一个模式都有一个内在的理论基础。也就是说,它们的创造者向我们提供了一个说明我们为什么期望它们实现预期目标的原则。”教学模式所赖以建立的教学理论或思想,乃是教学模式深层内隐的灵魂和精髓,它决定着教学模式的方向性和独特性。理论基础在教学模式结构中既自成独立的因素,又渗透或蕴含在其他因素之中,其他因素都是依据理论基础而建立的。例如,程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则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有些教学模式的理论主题是一致的,如布鲁纳的概念获得教学模式、加涅的累积性教学模式、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等,其理论基础都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鉴别一个教学模式成熟的程度,一般从其理论基础中即可窥见一斑。

(二)功能目标

任何教学模式都是指向一定的功能目标,或者说总是为了完成特定的功能目标而设计创立的。“功能目标是人们对教学活动能在学习者身上产生‘什么样的’和‘有多在的’效用所作的预先估计。”它在教学模式的构成因素中居于核心地位,对其他因素具有制约作用,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如德国的范例教学模式,其功能目标在于使学生掌握从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中选出来的示范性材料,能举一反三,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合作教学模式的功能目标则是使学生具有民主精神独立人格和创造才能等。功能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人们对教学目标认识的发展,往往又作为一种反馈信息,帮助人们调整或重组结构程序使教学模式日臻完善。

(三)实现条件

这是指促使教学模式发挥效力、达到一定功能目标所需要的各种条件。任何教学模式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有效。教学模式的实现条件包括的内容很多,有教师、学生、课程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的进空组合等。如布卢掌握学习模式即将决定学习结果的性质的三大变量棗认知前提和为、情感前提特性、教学的质量棗作为模式实现条件。布卢姆指也“有利的学校条件能使大多数学生很好地进行保障教学模式的实现条件,可以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教学模式,成功地达到预期的目的。

(四)活动程度

任何教学模式都有一套独特的操作程序,详细具体地说明教学活动的逻辑步骤,以及步骤所要完成的任务等。例如,加涅的累积系教学模式和操作程序是注意、选择性知觉、表演、语义性编码、检索、反应组织、反馈、进控制八个步骤。一般说来,活动程序的实在于处理教师、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及其时间顺序上的实施。例如,程序教学模式就要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小步子,每一程序学习一小步教材,回答机器或程序课本提出的问题,并及时强化,再进入下一程序学习。由于教学过程中,既有教材内容的展开顺序、教学方法交替运用的顺序,又有内在的复杂的心理活动顺序,所以人们常常从不同侧面提出教学活动的基本阶段及其逻辑顺序。活动程序只能是基本的和相对稳定的,而不应是僵化和一成不变的。

三、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操作性

教学模式所提供的教学程序都是便于人们理解、把握和运用的。这是教学模式区别于一般教学理论的重要特点。

;另一方面教学模式的产生不是为了空洞的思辩,而是为了让人们去掌握和运用,因此它有一套操作的系统要求和基本程序,教学模式的操作性特点,使得教学模式可以被传授和学习、被示范和模仿,使得教学模式的运用成为一种技术、技能和技巧,而被教师用来完成教学任务、获得预期的效果。

(二)简约性

任何教学模式都是简约化了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活动主式,大都以精练的语言、象征性的图式或明确的符号表达出来。一般说来,简约化后的教学模式的形态主要有:1.条文型。这类模式通过非概念化的语言“跳跃式”表达,相对全面,便于操作。2.框图型。这类模式仅暗示大意,通常只将变量的逻辑关系勾画出来。3.公式型。这类模式主要采用教学公式或类似形式表达。因此,教学模式既能使那些纷繁杂乱的实践经验理论化,又能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一个比抽象的理论更具体、简明的框架,从而便于人们去理解、交流、运用和传播。

(三)针对性

每种教学模式都有它特定的作用,即明确的针对性。正发教育活动中没有包治百病的教育处方一样,在教学活动中也不可能有一种普遍有效的可以对一切教学目标都适用的万能模式。当然,可能有些教学模式的适用范围更宽广一些,但也有些模式只能适用于极为特殊的教学情境。因此,“使用教学模式需要有鉴别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的能力,以便选用与特殊的目标相适膈的特定模式。”如果超越教学模式的运用范围,或者不具备相应的教学条件,就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发现式教学模式较适用于数理科教学,却不适用于体育教学;程序教学模式长于知识技能训练,而对培养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则相形见绌。

(四)整体性

任何教学模式都是由各个要素有机构成的整体,本身都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结构和机制。在运用时,必须整体把握,既透彻了解其理论原理,又切实掌握其方式方法。如暗示学,而暗示学又是以无意识心理学为其理论根据的;又有其独特的策略方法,如暗示教学三原则、放松练习和瑜珈调息、教材的编选、情境的创设以及音乐的转换等。如果不能很好地领会其理论的精微,或不能严格按要求操作,都只能降低教学效果而不能发挥教学模式的应有功能。那种无视教学模式的整体性,放弃理论学习而简单套用其程序步骤的做法,是对提高教学水平有害无益的。

(五)开放性

教学模式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有一个产生、发展、完善的过程。虽然教学模式一旦形成,其基本结构保持相对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该教学模式就从此不变了。教学模式总是随着教学实践、观念和理论的不断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得到丰富、创新和发展而日臻完善的。一种有影响的教学模式之所以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在原有基础上能不断充实与提高,否则它就会被逐渐淘汰。因此,教学模式的不断变革与改革,正是它得以具有优效性的重要保证。教师广泛而深入的教学实践,为教学模式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和丰富的养料。

四、教学模式的功能

(一)描述组建功能

教学模式筛选了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加以概括和简化,组建为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用来描述某一特定教学过程所涉及的各种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模式的描述组建往往是围绕某一确定主题进行的,这就使模式具有了强大的凝聚力和独特的个性特点。经过教学模式描述组建的理论,是精练浓缩的;经过教学模式描述组建的实践,则增强了典型性和优效性。教学模式描述组建功能的发挥,可使成功的教学经验得到整理加工,提高了教学理论的概括层次,使教学方工趋于结构化、稳定化。优秀教师可借助教学模式的描述组建功能,将个人教学经验进行积累、加工、升华,使之转化为一般理论。

(二)咨询阐释功能

教学模式作为教学理论的简化形态,可以通过简明扼要的语言文字或象征性的符号图形,来阐释教学理论的主基本特使教师直观而迅速地把握和领会其精神,从而完成给实践者提供咨询的任务。教学模式咨询阐释功能的发挥,有利于教学理论的普及与传播。实践者能过对教学模式理论要点的理解和操作要领的把握,增强其驾驭教学模式的信心和选 用教学模式的针对性。教学模式具有了咨询阐释功能,便成了教学理论的“解说员”和’宣传员”, 使其内蕴的教学理论随着教学模式的被先用,而进驻实践者的头脑,并说服实践者,自觉接受教学理论的指导,克服教学实践的盲目性而增强其有效性。

(三)示范引导功能

教学模式为一定的教学理论运用于实践规范了较为完备、便于操作的实施程序。掌握若干常用的教学模式,青年教师初登讲台就有了进行教学的“常远见武器”。在规范的教学模式的示范引导下,可以很快地过渡到独立教学,从而大大减少盲目摸索、尝试错误所浪费的时间和精力。教学模式的示范引导功能,旨在交给教师教学的“基本套路”,并不限制或扼杀教师的创造性。教师在运用这些“基本套路”时,可以根据具体教学条件或情境灵活调整,形成适合教学实际的“变式”。教学模式示范引导功能的发挥,对于青年教师尽快独立教学、学校教学工作规范化、正常教学秩序的建立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诊断预测功能

对照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功能目标、实施条件、操作程序,可以对教学活动进行诊断能够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像教学目标不正确、实施条件不具备、操作要领不规范等,说明原因即可据此改进教学。。他用某种教学模式必须具备某些条件,而如果具备了这些条件,就必须会有某种结果出现。教学模式诊断预测功能的发挥,可以有效地增强对教学过程的控制和调节,使之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故教学模式这一重要功能,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五)系统改进功能

教师通过应用教学模式,使教学活动过程系统化,构成一个整体优化的系统。为了适应新的教学目标,就要求与之相应的教学条件、自动程序诸因素作一些改进,要求教师提高能力水平,以促进模式转化,直到以更有效、更完善的新模式取代已僵化、显得落后的旧模式,教学模式的系统改进功能是建立在教学整体的基础之上的,它要求我们以整体的、动态的眼光看待教学过程的模式优化转换问题。教学模式系统改进功能的发挥,可由此带动课堂教学师生关系、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教学领域的一系列改革。现代教学的改革应着眼教学模式的整体优化转换,而不应再像以往那样满足于微观方法的修修补补。

五、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一)从教学模式的总体种类看,趋向多元化

本世纪50年代以前,教学实践中基本上由赫尔巴特的教学模式和杜威的教学模式先后占主导地位,教学模式单一。50年代以来,出现了教学模式的空前繁荣景象,并且新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正在形成庞大丰富的“教学模式库”,为教学实践提供了优选教学模式的广阔余地。

(二)从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看,趋向多元化

当代国内外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非常广泛,已不再单纯依据哲学认识论和教育学了。随着现代心理学的迅猛发展,教学模式的心理学色彩越来越浓厚。除此之外,当代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像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社会学、管理学、工艺学、美学等,呈现出多元化、融合化的趋势,这将对教学模式科学性的增强带来深远的影响。

(三)从教学模式的形成途径看,趋向演绎化

50年代以后产生的教学模式,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集体性教学模式等,大都属于演绎教学模式。 纳教学模式起点于经验、形成于归纳的特点不同,演绎教学模式起点于理论假设、形成于演绎,它更加强调教学模式的科学理论基础。这对人们自觉地利用科学理论作指导,主动设计和建构一定的教学模式来达到预期的目的提供了可能。演绎将成为教学模式生成的重要途径。

(四)从教学模式的师生地位看,趋向合作化

本世纪50年代以来,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沉重主体地位的确立、师生合作关系的形成,传统教学论中的“教师中心论”逐渐被现代教学论的“教师主导沉重主体论 ”所取代。这种新的教学观反映到教学模式的发展中,就导致了由教师中心教学模式向师生合作教学模式的发展变化。

(五)从教学模式的目标指向看,趋向情意化

当代国内外教学模式的发展,顺应50年代以来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和社会需要人才规格的不断变化,其目标不仅指向认知领域和技能领域,而且指向以往教学模式所忽略的情意领域。情意型教学模式的出现和完善,将为现代教学带来一场革命。它以互补思维方式融合 知为一体,强调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在教学实践中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六)从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看,趋向灵活化

当代许多教学模式在操作程序上,都强调根据具体教学情况和需要灵活变化。如吴也显主编《我国中小学常用教学模式》一书中涉及的多数教学模式,都专门列出若干“变式”作为对“基本式”的补充。此外,还有的教学模式甚至本身就没有一个固定的程式存在,尤其是艺术化的、创造性的、情意型的教学模式更是如此。是不是所有的教学模式都必须有一个唯一的、固定的操作程序?看来这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七)从教学模式的技术手段看,趋向现代化

当代教学模式越来越重视引进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日益现代化。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像广播、电视、教学机器、电子计算机等,正在越来越多、越来越成功地介入教学过程。程序教学模式首开机辅教学的先河,信息加工教学模式就引进了信息加工、人工智能、计算机等新科学技术成果。

问题讨论式教学论文范文3

【关键词】线性代数 线性方程组 矩阵 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40-02

一、研究背景

线性代数作为诸多理工科课程的基础课程,尽管本身学时不长,但对于后续课程的学习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使学生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 同时又具有必要的基本能力。 能力的形成与思想方法的掌握是密不可分的。代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有技巧性的数学方法、逻辑性的数学方法、宏观性的数学方法等[1]。关于如何合理安排教授内容章节来教授线性代数,许多高校组织了学者进行探讨教改,并且整理出版了自己的教材,其中以同济大学的教改成果尤为突出,其出版的《线性代数》第三版还获得了2000年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我校也依据本校学生特点,重新编写了《线性代数》[2]教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教改探讨及教学建设,该课程也被评选成为江苏省精品课程。

二、教授线性代数课程面临环境

1.学生初次学习线性代数课程,会觉得该课程概念多而且抽象,实际生活中也难找到佐证。。

2.针对线性代数课程中所遇问题,很多专家学者给出了不同的授课模式,诸如探究式课堂教学、问题解决型课堂教学等模式,然而,对于以上的教学模式,首先对授课人数有了要求,小班教学情况下,才有探究式教学的空间,这对教职工人数和工作量安排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一般工科学校中很难有这样的教学环境;问题解决型更是对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有较高的要求,这对于线性代数这样的为大一大二学生而设的基础必修课而言,也有由较大的难度。

三、线性代数的教学尝试

1.课程衔接

线性代数虽然课时不多,但是和高等数学一样是整个大学学习的重要理论基石。这点可以由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必含有线性代数部分可以得到体现。大部分学生都有在大学二年级学习线性代数课程,经过大一阶段高等数学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学习高等数学时不同于初等数学的学习方法,然而高等数学重视解题能力,强调学以致用,这一点在大学物理的学习过程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初上线性代数课程时可向学生说明,作为基础课程,不一定能做到理论映射到现实生活中。所谓的学以致用,线性代数也在强调工具的应用,但工具并非都是解决实际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专业问题的也称之为工具,线性代数这门学科主要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这与高等数学体系的思维锻炼侧重点不一样。当然,线性代数和高等数学也不是完全割裂的。例如说,可以在刚开始介绍行列式的时候提及解决隐函数方程组所用到的雅克比行列式,其实就是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系数行列式。再如讲到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可以结合解析几何中混合积的几何意义加以释义。。

2.确立主线

初学者在学习线性代数,容易被纷杂抽象的概念所吓倒,有一定的消极心理,不能真正做到主动学习,即便学完线性代数课程,脑海中的印象也就止于一堆堆抽象的定义、枯燥的定理。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在授课时候没有有效的给学生贯穿一条线性代数的学习主线,把繁多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让学生真正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并用之于以后的进一步学习中。。要把这一想法付诸实施,授课模块的调整也是有需要的。将行列式和高斯消元法放至首章,紧随着介绍矩阵的定义和基本性质,然后再转入向量组的学习,在利用向量组的知识讲解方程组解的结构时可进一步强调“初等变换”这一主线的重要性。

3.螺旋式切入

实际授课环境中,由于概念定理的抽象性,不可机械地填鸭式教育。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理论,如果能增强知识点的螺旋式切入,不断的用已经学过的知识点来“推陈出新”,让学生做到前后衔接,融会贯通。例如:在方程组的讲解过程中,利用高斯消元法求解方程组时,要重点强调“初等变换”知识点的学习,并将其作为后续知识点的重要串联点。学习向量组的性质时,为了能呼应刚结束的方程组知识,可以通过分析线性齐次和非齐次方程组,利用方程组的初等变换来化简方程组,可以得到关于向量组的两个重要结论。

①即向量β可以由向量组α1,α2,…,αs线性表出的充要条件为以向量α1,α2,…,αs为系数列向量,β为常数项向量的线性方程组有解,并且每个解向量的分量就是一组组合系数。

② n维向量α1,α2,…,αs线性相关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以α1,α2,…,αs为系数列向量的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

这样从方程组的知识到的向量组知识构成一个有效过渡。。

例如 ,矩阵可逆矩阵满秩;

矩阵行列式不为零;

行(列)向量组线性无关;

以该矩阵为系数矩阵的齐次线性方程组有唯一零解;

特征值均不为零;

任一可逆矩阵一定可以分解为一系列初等矩阵的乘积,即意味着可逆矩阵矩阵与任意矩阵相乘就是对该矩阵进行一系列初等变换。在这样反复的把前面的知识点贯穿于新知识点的引入中,不但能使学生在初学概念时去除陌生感,也能同时巩固了对于前面知识点的理解。至于相似矩阵和二次型的学习,更是将这方程组、矩阵、向量组的知识点交互在一起的效果得到集中体现。

4. 体验数学之美

线性代数课程中尽管概念抽象,证明繁多,让很多学生感觉头疼,但如果选取一些典型证明,将证明思路详细分析给学生,让学生不仅在证明中学到如何应用理论,从而避免了枯燥记忆的努力,同时也去除了定理太多,以至于无所适从的茫然,也让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到代数思考的方式,这点也是与高等数学不同之处。让他们在其中体会到逻辑之美,数学之美,或许能激发学生对于抽象数学的热忱。例如:定理3.7 矩阵的秩等于其列向量组的秩[1],该定理的证明值得好好讲解。学生能够从其中仔细体会到行列式、方程组、向量组知识点互相转换的思考模式;再如线性空间的定义,可从一些简单的线性空间得介绍中体会到抽象数学之美;讲到线性空间的基底和坐标时候,线性空间中向量之间的线性运算可以借助于其一一对应的坐标的线性运算来实现,这样就可以一般线性空间与我们熟知的 维向量空间之间的同构,借此可以了解到不同线性空间的结构。进一步,在不同的基底下可以得到不同的坐标系,可以适当介绍仿射坐标系,并与熟知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作类比,顺带引出施密特标准化,并介绍其应用价值,并进一步引出一种特殊而重要的线性变化--正交变化,其在实际应用中可起到旋转坐标系的作用,解决了非标准二次曲面化标准型问题。

五、结束语

线性代数课程很紧凑,内容却很丰富,最能体现出代数学思想的就是线性空间部分,然而因为课时原因,线性空间教学部分被大大压缩,如何能够调整知识点,把线性空间的思想融入到课程当中去,也是一个重要课题。在探讨不同教学模式的同时,对于知识点的分配和讲解串联,也需要教师们加强内功修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线性代数。

参考文献:

[1] 李小平 关于《线性代数》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J] 大学数学vol.27,NO.3,2011(6)

问题讨论式教学论文范文4

关键词:组合体 机械制图 尺寸标注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a)-0142-01

在实际教学中,机制制图的教学内容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大都表现出盲目进行尺寸的标注,往往出现相关的不合理标注、重复标注、漏标和错标的情况,这种现象应该格外注意,应该机械零件加工成为废品,则往往是由于在零件图中出现的这种错误[1]。。

1 重视正确进行尺寸标注的基础工作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强调《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中有关尺寸注法的规定,确保图样上所注尺寸能够满足标注尺寸的正确性的要求,这部分内容尽管可能以前已经在相关的制图基本知识课程中有所学习,但是,对于组合体的尺寸标注来说,这仍然则是一个重要的基本和要求,应该严格要求学生进行国家标准的严格贯彻。

2 做好注重尺寸标注的完整性工作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的完整性,在教学中应该采用按形体标注,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能够较为容易掌握和理解,重点讲解好的组合体尺寸标注的对应步骤[2]:

第一,利用形体分析的方法,若干个基本形体可以通过分解组合体而得到,这里应该把握相应的基本形式,对于基本形体则不用再细分。

第二,对于相应的长、宽、高三个方向在组合体中的尺寸标注应该落实好主要基准。确定好相应的尺寸起始的点、线或面。主要的尺寸基准在教学中的确定和选择,往往是选择相应的底面、重要端面、对称面和大孔的轴线等。但是,在实际中,学生还是难以理解这个抽象的概念。教师为了能够更好对于学生正确选择组合体的尺寸基准而进行引导,应该利用通过图例而进行尺寸基准的具体化展示。

第三,把握好先标定形尺寸、再标定位尺寸,最后考虑总体尺寸的原则,首先分解组合体,然后依次进行每个基本形状的尺寸标注。“先大后小”的方法则适用于每个基本形体的标注,先通过基本形体的定形、定位尺寸的基础上,然后对于面上的相应的定形、定位尺寸进行标注,这样能够有效解决重复标注、漏标和错标的情况,能够保持较为清晰的思路。组合体各组成部分的形状大小的尺寸则是所谓的定形尺寸,学生一般能够较为容易做到标注完整定形尺寸;确定组合体各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的尺寸则是所谓的定位尺寸。在一般情况下的完整的定位尺寸,组合体各组成部分应该包括长、宽、高三个方向,但是,其在不同的情况下而存在不同的需要定位的尺寸。在基准和定位尺寸的认识方面,学生标注定位尺寸而出现的重复标注、漏标和错标等问题则是由于还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在实际教学中,定位尺寸的标注方法应该多多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这样才能使得组合体定位尺寸的标注让学生所掌握。

第四,结合机械零件的加工,总体尺寸则应该充分考虑尺寸链的方法,理解尺寸不能注成封闭尺寸链形式等相关问题。空出最不重要的一段尺寸而不进行标注。学生不能够很好理解相应的不必注全总体尺寸的常见图形;应该在教学中解释好相应的尺寸标注合理性。

第五,进一步检查尺寸的完整性。相应的三类尺寸应该在标注组合体的尺寸后进行,去掉相关的多余部分。另外,看组合体在长、宽、高三个方向上,利用一定的单向逐一检查法,进行相应的各个几何要素的定位和定形。还判断完整的图形能否能够所标注的尺寸及作图方法重得到,能否用上每个尺寸。

3 达到尺寸标注清晰

为了能够达到,应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尽量使得同一基本形体的尺寸集中。尽量集中同一结构的定形、定位尺寸来进行标注,这样有利于图形的分析;另外,两视图之间最好进行标注两个视图有关的尺寸;在图形的两边进行分别的内、外结构的尺寸标注。

第二,在形状特征明显的视图上进行尺寸标注。物质形状特征最明显的视图上应该进行尺寸的标注,学生应该在图形分析的基础上掌握这个问题,各部分结构形状特征的视图应该在三视图中进行合理反映,并且进行尺寸的标注。比如,对于多个直径尺寸在同一圆心来说,在在反映为圆的视图上不应该集中标注;在投影为非圆的视图上进行直径尺寸的标注;投影为圆弧的视图上进行半径尺寸应标注,同时应该指向圆心;在反映其真形的视图上而进行缺口的尺寸的标注。

第三,要求排列整齐标注尺寸。对于相互平行的尺寸来说,要求大尺寸在外,小尺寸在里,按照大小排列,应该尽量排列整齐,这样能有效避免尺寸线与尺寸界线的相交问题。应该在同一直线上尽量标注同一方向的几个连续尺寸;在视图外部进行尺寸的标注,使得虚线上标注尺寸尽量的以避免。

4 注重标注尺寸中合理性要求

这里所谓的合理性的尺寸标注,一方面能够标注尺寸的设计要求,另外一方面,还应该便于进行加工和检验。仅仅依靠制图课来解决合理的尺寸标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还需要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相应越来越为丰富的实践加工制造的经验。把尺寸标注的合理性要求引入到相应的组合体设计中,有利于今后对于零件图尺寸标注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和学习,尺寸标注对零件制造的影响都是从加工制造的过程进行考虑,使得学生对于组合体尺寸标注中存在的一些疑难问题能够掌握并有效解决。尺寸标注的合理性能够有效解决学生难以理解的组合体一些常见图形的尺寸标注问题,解决学生思维上的混乱,使得学生便于记忆和充分理解。

5 结语

组合体尺寸标注存在的一些问题能够通过上述几种教学方法有效解决,通过在教学方面的不断努力,同时,通过一定的练习,能让学生有效掌握组合体尺寸标注的方法,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问题讨论式教学论文范文5

一、问题讨论模式的依据

1.以人为本的新课改教育理念

学习必须是自发的。皮亚杰认为,只有当学生形成他们的学习经验时,认知才会发展。因此教学环境中有活动存在、有问题存在,学生就会产生与他的认知相符合的学习体验。学习只有通过探究问题的“过程”才能更有效地获得解决问题的“内容”。问题讨论模式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正是新课程改革以人为本的要求。

2.问题是连接理论和实践的桥梁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理论并不是无法理解,关键是要找到一个适当的切入点,让学生讨论他们生活中感兴趣或跟他们已有知识相关联的问题,学生才会感到理论的有血有肉,于是这样的问题讨论就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二、问题讨论模式在课堂中的运用

1.在讲述政治学科的核心概念时

通过学生讨论把课堂学习中的概念与日常生活中的同名概念区别开来。。类似的概念还有“价值”。当我们说到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时,学生对“价值”一词很费解,通过大家讨论才发现,生活中的“价值”与经济学中的“价值”大相径庭,生活中“价值”指的是“使用价值”,经济学中抽象的价值却是指为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学生充分讨论后明白:经济学中的“价值”是个性的、特殊的,仅存在于经济领域;哲学中的“价值”则是各领域价值的一个抽象,是一般的、共性的。“扯出萝卜带出泥”,不断激活学生思维,让他们带着疑问思考,在解决问题时又生发出更多更有价值的问题。

2.在讲授教材难点时

我在高一经济生活讲“价值规律”时,学生对其内容和作用没有异议,可对“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却很置疑。。让学生“争吵”一下,在讨论中自己明白的问题他更容易接受,在高一经济生活中许多抽象的经济理论都是在洋葱剥皮式的讨论中,学生自己吵明白的。

三、采用问题讨论模式需注意的问题

1.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在问题讨论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始终都是个指导,在整个讨论过程中老师不能放任自流,避免学生脱离问题乱扯,要围绕问题这个核心尽可能展示学生的观点。

2.处理好问题与理论要点的关系

在讨论中,学生会将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所讨论的问题本身,忽视与理论要点的结合分析,所以既要讨论问题又不能光流于打“口水仗”,要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找到问题的理论依据。

问题讨论式教学论文范文6

如何在课堂中实施讨论式教学?

一、拟定题目

一般来说,讨论题应预先布置给学生,使他们能有足够的时间收集资料、充分思考,以提高课堂讨论的广度、深度和效果。课堂讨论虽然是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手段,但并不是任何内容都可以纳入讨论范围的。;内容应具有历史性,既要涵盖所讲的知识和理论,又要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还要有讨论、辩论的意义、价值;应尽可能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扩散性思维,激发学生探索和讨论的兴趣;应避免提出只有一个答案和过分复杂的问题。讨论题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但要有重点。

二、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充分是讨论有深度和成功的重要保障,否则,讨论就只能像在演戏,流于肤浅的形式而不注重实质内容,也就失去了让学生在讨论中真正得到提高的意义。在第一次讨论之前,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共同制定并宣布讨论的基本原则,为以后讨论课的成功实施起指导作用。

讨论前的准备包括讨论的组织形式安排和资料准备。组织形式可以以班级为单位,也可以分成小组进行或二者结合。如果是小组讨论的,应将语言表达能力、知识面等按强、中、差交叉分组,避免力量悬殊太大;应事先确定各组负责人,由其督促、安排各组的前期准备工作。

三、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可由学生或者教师主持,但都应本着公平、平等、全员参与的原则,尽可能每个成员都要承担任务,或发言或记录。虽然不大可能每节讨论课上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但尽量要有更大的“覆盖面”。一般每位学生的发言应控制在不受干扰的三四分钟内,避免极少数同学“唱独角戏”的情况。

应当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并且多鼓励那些口齿木讷、性格内向的学生开口说话,培养他们的逻辑归纳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而不能只让他们充当观众。

四、小结评价

讨论结束后,教师必须做总结评析。好的总结更能使学生强化记忆和理解,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更能激发其包括讨论在内的更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最终实现讨论式教学的目的。总结应简要复述、评析讨论过程中出现的主要观点,然后提出问题的正确答案及解决问题的逻辑过程,还应指出讨论方法上的不足。对积极参加讨论的学生和独到的观点要做适当的表扬、肯定,对一时难以得出一致结论的问题允许存疑,容课后进一步探讨。。

当然,不是每个讨论课题都需要刻板地按以上四个步骤来进行,有的历史问题的讨论可能只根据同学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当堂来进行就可以了,而无需大量的课前准备。

1、只有非要讨论式历史教学不可时才使用

像任何一种教学方法一样,讨论式教学仍然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讨论式历史教学只是在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的现实方法的时候才可以应用和需要应用。

2、把握好教师的角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