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过程考核;评价标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3-0129-02[ZW(N]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质量考核评价体系研究”(ZJC2012010)的研究成果。
。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2008〕5号)中要求“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时间原则上不少于半年”。如何对高职顶岗实习进行过程管理,使学生能够顺利的高质量的完成顶岗实习,是本文要研究的重点。
一、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弊端
(一)顶岗实习教学设计不健全
顶岗实习作为三年大学生涯的最后一个学期,是连接学校与社会的一座桥梁。顶岗实习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学生去顶岗实习之前,教师应该协助学生制定出严密的实习,顶岗实习时可以严格按照计划进行。但是,作为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反映这一内容的只有一个实习鉴定表,而且,实习鉴定表一般都是学生返校后再将内容填上去的,因此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二)顶岗实习过程监管缺位
目前,会计专业的顶岗实习由于其行业的特征,因此很难做到集中实习,目前是以分散实习为主,学生遍布全国各地,很难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很多学生在实习中途离开单位、走过场甚至不实习、虚报材料的现象非常严重,但是这些学生返校后,只要顶岗实习需要的文字材料都补充完成了,顶岗实习成绩照样为合格。如此恶性循环,使得顶岗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三)实习过程考核标准不一
目前,根据笔者调研的结果,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的顶岗实习的评价考核都有一套自己的标准,以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需要完成一套毕业设计,毕业设计的评分由指导教师审阅评分和答辩评分两部分共同组成,二者各占50%,指导教师审阅评分效果包括工作态度、设计实施、作品质量、工作量、格式、创新共六个项目,每个项目都设定了一定的分值,满分为100分。答辩评分满分100分。教师在进行成绩评定的时候主观能动性较大,一般情况下,尽管毕业设计评分和答辩评分应该由不同的人来完成,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为了减少工作量,一般都由同一个教师来完成,因此虽然制定了一定了标准,但是进行评价时只是流于形式,缺乏对过程的一种阶段性评价,实习成绩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没有达到实际的效果。
二、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的过程考核评价标准
(一)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考核
对学生进行顶岗实习考核可形成学校、企业、企业同事、学生四方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考核与评价的主体。其中,实习单位和学生是直接接触,因此是最了解学生的,因此,应以职业任职资格要求为标准,对学生的具体工作态度、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团队精神、胜任工作、工作质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核,填写《学生顶岗实习企业考核表》。
(二)教师对实习生的考核与评价
教师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考核与评价主要通过学校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进行的。他们依据学校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顶岗实习方案,结合日常的寻访记录、学生顶岗实结完成情况以及顶岗实习报告完成情况、职业技能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考核。
(三)学生自我评价
通过学生自评,企业指导教师评价、部门同事、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四方评价主体相结合,将四个评价主体的权重分别确定为45%、15%,30%,10%,最终得出综合评分,综合评分为学生顶岗实成绩。
参考文献:
[1]张尧洪.会计类专业顶岗实习的设计与管理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09(9).
1.1利于学生形成良好职业习惯
它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重要的意义,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亲身感受会计人员的工作态度,在顶岗实习中可以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
1.2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
既能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又能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有效实现学校与社会的“零距离接触”,学生利用顶岗实习的机会提前到岗位上去真刀真枪的实践。
1.3可以更广泛的调动社会资源投入高职教育
高职院校资金短缺是普遍现象,会计实训室和实习基地不能满足需要,难以保证会计专业培养学生满足社会的需要。通过顶岗实习,可以较快提高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培养也更有针对性。
1.4促进学生会计职业能力的提高
会计职业能力不仅仅只专业知识掌握,还包括会计业务水平、交流和沟通等能力。学生通过项岗实习,能够熟悉实习企业的工作流程,掌握所在会计岗位的工作方法和技能技巧,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学习相关的会计技术本领,并且充实会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协作能力、职业能力都得到提高。
1.5项岗实习符合高职教育规律
目前,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由传统以学校为中心向校:企合作转变。高职教育强调学校教学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在这_-过程中顶岗实习能更好地满足社会要求,发挥职业教育的关键作用。
1.6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高职院校会计教师大多从学校毕业,缺少实践经验,对学生实施顶岗实习的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自身实践技能,加强了教师队伍的建设,这对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2.1建立实习基地困难,顶岗实习具有不稳定性
近年,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招生数量众多,找能够容纳数量众多学生的校外实习基地较为困难,项岗实习单位开展不力。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所涉及的实习单位众多,实习地点分散,使学校顶岗实习中,难于对学生管理,只能是抽查或远程指导,因此一些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遇到问题得不到及时沟通和直接指导,实习质量难以保证。
2.2顶岗实习不对口问题突出
由于许多学生的顶岗实习岗位与专业出现不对口,所以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觉得从事的实习对于个人发展空间局限,将来不愿意从事现在实习的工作,导致学生毕业后,更换工作单位较多。
2.3教师实践能力不足以指导
有些指导教师疏忽对学生管理,甚至让学生自行安排,缺乏必要的监管,影响了实习质量。还有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中,很多人缺乏实践经验,对企业实际业务操作了解甚少,实践能力匮乏,不具备指导能力。由于会计专业教师的实务能力和处理问题的水平有限,致使实习指导不到位,从而影响了项岗实习的效果。
2.4接收单位不愿意接受实习
企业以营利为目的,而学生到企事业单位会计部门项岗实习,由于业务不熟不能给其增效,还会给实习单位增加作量,企业不愿让学生知悉其商业秘密,财会岗位通常一人进行处理,容纳学生很少。因此,会计专业学生大批量地到某一个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j是非常困难的。实质性合作的企业较少,使得学生难以了解企业会计核算的全过程,无法做到真正意义的顶岗实习,使顶岗实习流于形式。
2.5学生自身原因导致实习困难
很多学生认为经过三年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很好,不愿接受实习单位的岗位安排。自身能力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差距,接受项岗实习企业会计经常和税务、银行等部门和单位打交道,所以企业比较重视的能力,如沟通协调、职业道德、持续学习、团队合作等,但这些,在学校教育中往往重视不够。
3加强顶岗实习工作的对策
3.1加强顶岗实习的组织与管理
会计专业顶岗实习属于综合实践课程。为保证顶岗实习的顺利、有序进行,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学院应成立专门机构对顶岗实习进行管理,专人负责顶岗实习管理事宜,以强化顶岗实习的管理,与企业共同制定《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根据会计专业特点,充分听取企业财务人员意见,制定顶岗实习综合课程《课程标准》、《实习计划》及《实习任务指导书》。
3_2实行双指导教师制度,明确企业兼职指导教师职责
针对顶岗实习学生分散的实际情浣,实习单位要保证每个实习学生有企业指导教师,实时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经常及时与学生沟通,定期到学生工作岗位了解情况,为学生排忧解难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填写“顶岗实习的考核登记表”,发现问题要主动及时解决,并做好记录。
教师一方面定期到企业进行现场指导:另一方面要加强与企业指导教师的沟通,了解学生顶岗实习的情况。。
3.4加强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思想教育
加强高职会计毕业生诚信意识的教育,在对毕业生的诚信教育中,教师应以身作则,树立诚信榜样。精心组织毕业生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倡导诚信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德,借鉴国内外优秀道德准则,树立诚信榜样等来帮助毕业生牢固树立诚信意识。
3.5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
大力加强安全教育是现在当务之急,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社会风险教育和职业生涯设计都和学生今后工作息息相关,所以,加强安全教育尤为重要。
关键词:学生顶岗实习;实习指导与管理;财会专业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4.037
1学生顶岗实习概述
学生顶岗实习指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企业领导和学校老师共同指导下的实践者,通过从事专业对口的岗位工作实践,提高其职业能力与职业道德素养,并在实践中取得一定的回报,将教学与生产流程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活动。
我国学生顶岗实习作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和澳大利亚“TAFE模式”等国外学生顶岗实习实施成功的经验,各类职业院校开始探索我国学生顶岗实习的方法,现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实践是将学生在校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企业的生产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正确认识所从事岗位的职业性质,强化自己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也就是推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2我院财会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发展趋势的分析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4年,面向全国招生。学院开展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紧贴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我院财会专业师资队伍基本形成“双师型”结构,现有财会实训基地800多平方米,可容纳350名学生同时参加实践操作,并使用用友U8.V10.1版本的财务软件和《会计基础》、《出纳实务》等校内“网络”课程软件资源共享平台,可供学生自由使用,满足学生实训操作需求,具备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条件,让学生毕业后能胜任财会工作岗位。同时,我院建立校内外企业实习实训基地,为财会专业学生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如:我院组织2011级会计电算化专业10个班,520多名学生分批前往惠州市银丰会计服务有限公司开展会计实操实训等具体业务运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我院财会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指导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3.1国家政策扶植
企业经营的目的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对顶岗实习的学生“不感冒”。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以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主。目前为止,国家没有对高职毕业生制定出相应的配套措施和相关政策扶植,鼓励支持中小型民营企业接纳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
3.2学校自身原因
我院人才培养方案目标与教学计划制定欠妥,以培养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为主的学术型专业人才,而不是以培B会计专业技能型的人才。因此,无法达到现代企业的需求。
3.3学生本身原因
一是学生顶岗实习岗位选择的“盲目性,多元化”,专业不对口,有从事财会岗位、文职岗位、销售岗位、服务岗位等职位;二是学生顶岗实习区域分散,“放羊”现象严重,不利于学校老师跟踪指导。
3.4社会现象原因
一是学生顶岗实习岗位的“不稳定性”,学生在实习期间频繁跳槽,导致企业其费用成本增加,也不利于学生发展,更影响院校在社会上的声誉;二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状况一般不愿意对外披露,有一定的保密性,一般不愿让顶岗实习学生来参与企业财会岗位。
4对财会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指导与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4.1政府出台激励政策,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国家出台激励政策,如合理减税、免税政策等,鼓励企业支持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促进校企深度合作,保障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顺利进行。
4.2搭建校企信息平台,齐抓共管互为互利
一是重视学生顶岗实习前的宣传和教育。高职院校在学生顶岗实习前,提前做好学生顶岗实习的宣传指导工作。二是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家长也积极参与,和高职院校指导老师达成共识,共同管理。三是高职院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和岗位特点,调整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四是校企合作,共编教材,将学校理论和企业实践相结合。
4.3做好指导考核工作,不让学生放弃专业
一是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明确指导老师对学生的顶岗实习指导与管理要求,每两个星期不得少于一次,通过各种方式与实习学生及时沟通。。二是在思想教育方面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三是为了财会专业毕业生,在今后要以积极心态来面对未来的挑战,专职教师在平时授课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毕业后从事财会工作,让学生脑海中学什么将来做什么?
4.4培养职业素养,增强责任意识
根据财会职业道德素养要求,财会人员要做到爱岗敬业,坚持原则,强化服务,忠于职守,依法办事,为市场经济发展服务。
5结束语
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学生通过顶岗实习的实践平台,把财会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转化为专业技能型实战专才,养成良好职业道德素养。我相信在政府、企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促进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健康发展,让高职会计毕业生所学专业具有实用性。
参考文献
[1]杨洪.提高高职财会类专业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探讨[J].职业技术,2013,(09).
【关键词】 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途径,顶岗实习是提高工学结合实效性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高职院校在工学结合方面可谓轰轰烈烈,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高职会计专业也不例外,许多学校积极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在实施改革的过程中,也碰到了许多问题,制约了工学结合实效性的实现。为此,从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实效性不强的现状出发,分析和研究影响工学结合实效性的因素,探索提高工学结合实效性的路径对策,对推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乃至经管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困境:实效性不强是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突出问题
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为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与企业开展广泛合作,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将以课堂教学为主导的学校教育和以直接获取实际经验为主导的企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校企资源共享。学校不仅要将文化知识教育和企业技能训练相结合,使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培养职业技能,还需要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进行职业分析,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课程,营造实习实训的职业环境,以行动导向实施教学活动等等。近年来,高职院校经过积极探索,纷纷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在会计专业工学结合过程中,分别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岗证单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分层递进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循岗施教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等等。尽管人才培养模式的名称千差万别,但其核心均围绕着“工学结合”这一根本教学思想,从总体上看,通过实施这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应该看到,在人才培养实际过程中,与其他专业相比,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实效性并不强,许多学生由于缺少实际工作岗位的锻炼,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很难做到零距离上岗。
二、剖析:顶岗实习难是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实效性不强的主要原因
与理工类专业相比,财经类专业顶岗实习难度相对较大,而会计专业由于会计工作本身的特殊性使其顶岗实习尤其困难。
(一)会计工作的严谨性导致学生不能得到信任
会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要求。从业人员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因此,在会计工作的招聘需求中,用人企业几乎一致性地要求应聘者应具备从业经验。同时,会计从业人员应具有细心耐心的工作态度,才能保证会计工作不出差错。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虽然在校内教学安排中,在会计模拟实训中得以大量的训练,但由于模拟实训与会计实际工作的差异性,学生进入顶岗实习单位时会表现出不自信,面对真实的会计业务无从下手,得不到实习单位的信任,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不能放心地把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交给学生去做。
(二)会计工作的排他性导致学生不能真正“顶岗”
财务部门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机构,直接涉及到企业核心机密与利益,同时,从事会计工作可接触到大量的企业财产,这些特点决定了会计工作具有排他性,企业出于商业机密保密和企业财产安全的考虑,一般不会让实习生真正参与会计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再者,企业的会计工作具有明确的岗位分工,各岗位会计人员规定对应的职责权限,并具有严格的交接手续。如果实习生在企业真正顶岗从事会计工作,将需要替换某一岗位的会计人员并须办理交接手续,才能明确该岗位前后任之间的责任,因此,岗位的特性决定了企业不可能履行如此复杂的程序去安排实习生。
(三)会计专业顶岗实习的分散性导致学生实习效果很差
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导致企业很少主动接收实习生,即使接收,数量也很少,一般一家企业1―2个。而目前开设会计专业的高校却很多,学生规模很大。这就使得大部分学生要自寻实习单位,学生实习非常分散。这种实习的分散性使学校对实习学生管理十分困难,从而使顶岗实习的效果难以保证。
三、出路:构建“三方参与、三位一体、三个结合”的“3三”制实践教学模式,增强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实效性
对于高职会计专业来说,单一的校内模拟实训很难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当然也很难实现学生的“零距离”上岗,而校外顶岗实习又存在落实难的困境,如何寻找出路解决这一矛盾,切实增强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实效性,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几年的探索,构建了“三方参与、三位一体、三个结合”的“3三”制实践教学模式,在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的“零距离”上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形成“三方参与”的实践教学格局
学校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除了要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外,还必须紧紧依托行业和系统开展实践教学。形成行业、系统、学校“三方参与”的实践教学格局,三方共同合作,为学生顶岗实习和教师顶岗实践创造条件。一是通过省级会计师事务所协会,积极开展与省内地市级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作,与行业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会计师事务所与一般企业不同,它可以根据业务情况接收学生实习,一般少则三四个,多则十几二十个学生都能安排,而且,学生在会计师事务所一般是师傅带徒弟式的实习,学生可以跟着师傅到各个企业进行审计,这时企业会毫无保留地将所有账本资料都给学生看,学生从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这就避免了去企业实习既难安排又学不到东西的现象。二是依托系统,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几年前,学院依托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平台,与系统内的兴合集团合作,共同投入资金、技术、设备、办学场地等资源,以专业及专业群为主体成立了“兴合学院”。兴合学院采取订单班的方式,校企双方根据市场需要整合内部资源,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编制教学计划、设计实训方案、承担教学任务。订单班学生由合作企业安排实习,实习结束后,由企业通过相应的考核,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企业择优录用,较好地实现了学生的校内学习、校外实习、企业就业的无缝对接,形成了校企共建、共管、共享的办学新机制。经过几年建设,兴合学院已为系统及企业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
(二)建设“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
为切实解决会计专业学生实习难的问题,学院构建了校内模拟实训室、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三位一体”的专业实践教学平台。
一是建设校内模拟实训室。根据会计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的要求,在校内建立会计电子化实训室、税收电子化实训室、会计与税收手工模拟实训室、会计分岗位模拟实训室、审计实训室等。通过经济业务的仿真模拟实训,使学生具备从事会计工作的岗位能力与实际动手能力。
二是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内生产性实训是高职院校在工学结合教学改革中创新的一个产物,与校内模拟实训相比,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实训资料的真实性,完全是一种全真实训,学生足不出户便可实现校内顶岗。2009年,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与财务咨询公司合作共同建立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学校提供场地并按照公司真实环境进行布局,营造企业化的实习环境,公司每月提供真实的企业记账资料,会计专业学生分批轮流参加校内顶岗实习,公司员工定期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上班,指导学生完成会计记账、网上申报纳税以及办理工商年检登记手续等工作。
目前,基地运行已两年,从实际情况看,效果十分显著。首先,学生通过校内顶岗、全真实训,真正体验了企业的会计工作,在提高专业实践操作技能的同时,也增强了就业的信心。根据对毕业生跟踪调查的结果,几乎所有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得以训练的学生均认为,这些训练对其尽快适应会计工作岗位提供了很大帮助,是校内学习最有用的一门课程。用人单位对这些学生的表现也是赞不绝口,表扬他们领悟能力强,上手快。其次,校内专业教师通过与企业指导教师一起参与实训指导,也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并为课堂教学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最后,从专业发展角度看,通过基地的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教学团队真正形成,并产生了一批课程开发、教材建设成果。
三是建设校外实习基地。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全真实训,虽然可以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但与真实的企业相比,还是缺少企业文化的熏陶,学生没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在实施校内全真实训提高学生会计业务处理能力的同时,还必须让学生有一定时间的校外企业实习经历,让学生真正感受企业的氛围。对此,我们主要是通过依托会计行业和供销社系统解决学生校外实习问题。
(三)实施“三个结合”的实践教学方法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练就会计技能,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是会计教学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在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方面,我们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会计专业实践技能培训方法。一是根据校企合作编写的高仿真技能培训教材,由学生根据单元学习要求进行随堂实训,单独完成模拟训练。同时,根据企业整个经济业务流程和全部的会计工作过程,分行业开展综合实训。二是由企业提供全真的经济业务,由教师带领学生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记账等业务活动,真正实现校内顶岗。在毕业实习阶段,依托行业和系统,分批次、分阶段安排学生到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获取实际工作经验。通过这样的安排,真正实现了仿真模拟与全真实战的结合、校内顶岗与校外顶岗的结合、随堂实训与综合实训的结合,切实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国志.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及其实践路径[J].中国大学教学,2010(2).
[2] 陈红,李志雄,凌宇.近年来我国高职工学结合研究的现状及反思[J].教育与职业,2010 (2) .
关键词:中职会计;培养途径;改革模式;模拟实验;实训途径
一、全面创新培养途径,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兼职教师聘用政策,支持职业院校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本人认为,“双师型”教师是中职教育发展的关键,是提高中职教学质量的保障。目前会计学新理论、新经济法律法规层出不穷,合格的会计教师必须不断地吸收新观点、学习新知识,及时传递给学生最新的会计知识和信息,使学生能迅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学校管理层来说,应多渠道创造条件,多形式开拓途径,不断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二、改革传统课程模式,为实践性教学打好基础
加强实践性教学的首要工作是明确实践课程,保证实践课时,这必然引发课程改革,其实施要点有:
1.模块划分及课时(学分)比例
新的课程模式设置三大模块:文化基础课模块(必修课),专业课程模块(包括专业主干课和专业限选课)和任意选修课模块。各大模块的课时(学分)比例大体为3:6:1。
2.模块地位及主要课程
(1)文化基础课模块(必修课):包括政治、语文、数学、英语、就业指导、计算机基础、体育、音乐。主要学习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并为实现自我发展打下基础。
(2)专业课程模块:包括专业基础理论课、专业技能训练课、实践课。专业基础理论课、专业技能训练课是培养学生具备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成为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核心课程。实践课包括实训课、实习课。;实习课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于实际生产活动的重要步骤,是学生上岗就业的必经阶段和桥梁。
(3)任意选修课模块: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掌握现代人才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是实现自我的良好机会。
通过专业教学计划改革,落实实践课程及时间,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比例为1:1,为实践性教学打好基础。
三、加强模拟实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使学生一出校门就能基本胜任实际工作
中职学校教育以培养面向生产、经营和服务第一线、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具备熟练专业操作技能的中初级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因此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对于会计专业来说,模拟实验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手段。模拟实验的目的是在学生掌握会计核算内容和方法后,通过模拟实验方式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缩短理论与实际的差距,使学生一出校门就基本能胜任实际工作。
1.综合模拟实验
。综合模拟实验:此实验安排在全部会计理论课学习完,学生顶岗实习之前,安排3~4周时间,以一个一般纳税人的企业一个月的业务量作为蓝本,利用手工模拟实验室提供的各种教学设备,完成会计的整个业务处理的全过程。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企业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结合起来。同时为会计电算化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提供精确且系统的实验数据,从根本上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上岗实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2.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
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的关键是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都有会计专业,几乎都没有专门的会计电算化实验室。软、硬件滞后于目前实际中的应用,大多数软件为演示财务软件或盗版财务软件,没有完整的会计电算化模拟数据系统,实践过程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并不少见,经常出现系统过期、数据库无法打开等故障,教学设施根本无法保证实训需求。因此,必须加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校内实训基地。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即做到全方位地模拟实际工作环境,职能岗位,有利于实践教学。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通过会计软件,将会计手工模拟实验资料转换到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操作,这样,使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和电算化模拟实验很好地衔接起来。通过操作,使学生对实际的会计业务处理流程了如指掌,体会会计电算化的方便与快捷,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缩短工作岗位的适应期。
四、拓宽实训途径,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中职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的应用型人才,这就决定了中职学校在教学中必须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熟练掌握未来职业所要求的各项技能。在教学实践中,可采取多种训练途径和方法,具体应做到:
1.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实习制度
可通过制定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等有关规定,使校外实习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保证校外实训基地良好运行,保证实习期间实习生的人身安全。
2.采取顶岗实习方式
在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以企业员工身份顶岗的方式,参加企业的工作,严格实习过程管理,明确校企双方管理职责,强化企业考核,确保学生顶岗实习时间在一年以上。
3.实行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与指导
学校于学生顶岗实习时安排专业老师深入实习单位,会同企业的生产、销售、财务等部门,根据实习要求,共同制订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案,及时了解实习生的各种情况,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撰写实习报告
在一年的顶岗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上交实习报告,报告内容可包括一年的实习体会、专业知识的巩固及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等。通过撰写实习报告,使学生对一年的实习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及教训,并结合实习过程中碰到的业务谈谈会计教学需要改进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5.规范实习考核
主要依据顶岗实习报告及企业对实习生的评价。
总之,加强实践性教学,更能使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全过程有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认识,最终达到培养适应社会、具有较强实操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职; 会计专业; 实践教学; 现状;建议
目前,我国有相当部分高等职业院校没有足够地重视“职业”的意义,没有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办成“产、教、学”相结合的一体化职业教育。为了提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教育部发出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培养实践能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对于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而言,这三个关键环节主要是实训与实习。实习通常是顶岗实习,实训则是学校利用仿真、模拟的方式进行专业动手能力的训练。可见,搞好实践教学对于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实现工学结合的关键所在,然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结果并不尽人意。
一、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实践教学课时偏少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脱离了实践其理论是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对于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理论教学的任务是传授从事会计工作所需的最基本的知识,能为技能教学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以够用为度。由于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对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传统的理论型教学模式还占有主导地位,在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仍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会计实践教学的课时比重不超过30%。这种格局与会计学科的特点不相适应,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实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这种教学计划下培养的人才,很难达到会计专业应用技能的培养要求。
(二)实训教学项目单一
这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实训时间的单一。除珠算、点钞、电脑传票等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外,主要的校内实训有《基础会计模拟实训》、《财务会计模拟实训》、《成本会计模拟实训》、《企业综合模拟实训》,这些多数是阶段性实训。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上有随堂实训安排,但实际上多数都是用来做习题,没有真正做实训。2.实训内容单一。无论手工操作还是电算化,多数只进行工业企业会计项目实训,而其他行业会计项目实训很少或没有。3.实训形式单一。虽然会计实训有手工操作、电脑操作,某些实训资料上也说要先进行手工操作,再进行电脑操作,但是由于没有足够的实训时间,往往只能两者选其一,使手工操作和电脑操作没有得到很好的结合。
(三)实践考核制度不严密
实践考核是实现实践效果的重要手段。无论校内实训还是校外实习,无论手工实训还是电脑操作,往往只注重过程考核,从而使得个别同学投机钻营,弄虚作假。。这样的实践考核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教师实践经验欠缺
会计实训指导教师一般是由学校会计专业的理论课教师来担任,而绝大多数会计教师是学校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学校任教,缺乏实践经验,未亲身经历企业具体的业务环境,有的说是到企业锻炼也是走马观花。“双师型”教师多数是“双证型”教师,真正既有理论教学经验又有企业二至三年会计经历的教师凤毛麟角,在模拟实训过程中只能靠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进行实训指导,以致于与实际相差甚远,致使“实训”成为纸上谈兵。
(五)校企结合机制不完善
校企结合主要解决的是校外顶岗实习。目前,多数学校是采用阶段性进行的,包括最后一学期前的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1―2周)和最后一学期的毕业实习。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使企业一般不愿意接收进行1―2周实习的学生,学校的校外实习多数是在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来说不可能把更多的工作交给进行1―2周实习的学生去做,学生学到的东西很少,使校外实打折扣。毕业实习时间为一个学期,由于时间较长,相对好一点。
二、完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提高实践课时比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会计专业有些理论知识学起来枯燥无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将更多的理论教学变成实践教学,则使学生学起来直观、易懂、有兴趣,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校必须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减少专业理论知识教学课时,增加专业实践课时。笔者建议将现在的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约为3:1的比例调整为1:1的比例。理论知识不宜过多,够用即可。实践时间要充足,避免使学生为了完成实践任务而加班加点,造成学生厌烦情绪,影响学习积极性。这一点对于《基础会计实训》更为重要,它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以后学习专业课的基础。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丰富实训教学项目,提高实训效果
学校应根据课程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项目,在时间上做到既有随堂实训又有阶段性实训;在内容上既要以工业企业会计为主,也要兼顾其他行业会计,如流通企业会计、金融企业会计、服务业会计及税收筹划等相关内容。实训教学项目要与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岗位的多样化相适应,不能因为工业企业会计是最难的、最主要的,就忽略了其他企业会计,要避免无论手工做账还是电算化;无论《基础会计模拟实训》、《财务会计模拟实训》、《成本会计模拟实训》还是《企业综合模拟实训》都只以工业企业会计为例的现象。在形式上要使手工操作和电算化操作有机结合,高职一般是三年制,前五个学期每个学期都有实训内容,至少有一次是一套资料既用手工做账,又用电脑做账,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电脑做账的感觉,体会到电脑的方便与快捷,真正实现手工操作和电算化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会计实训效果,同时,还能节约资料成本。
(三)完善实践考核制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使实践效果落到实处,无论校内实训还是校外实习;无论手工实训还是上机操作,既要注重过程考核又要注重结果考核,采用“过程+结果”的实践考核方法,这样做是相对完善的,是较公平的。以《基础会计实训》为例,“过程”考核占55%,“结果”考核占45%。“过程”包括建账、编制凭证、登记明细账、登记总账、编制报表、装订会计资料等情况占40%和劳动态度占15%,共55%。“结果”是教师将做账的内容整理成题目,采用抽签答辩的方式进行,教师和学生进行一对一的答辩,按其正确程度给予成绩,占45%。这样做的理由有四:1.账面内容是对学生书写是否规范,内容是否完整进行的考核。2.出勤是对学生参加劳动态度的考核,同时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和敬业精神,为将来就业打好基础。。4.这种考核方法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试点效果明显。丽水职业技术学院2007级大一七个会计班级,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基础会计》理论考试卷面成绩两个试点班的平均成绩均高于总体的平均成绩。在试卷统一、没有复习范围、轮流阅卷的情况下,其中一个试点班级的平均成绩比平均成绩最低的班级高出8.55分。在2008年度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试点班的通过率均高于非试点班,且超过平均通过率10%以上。
(四)变“单师”为“双师”,提高实践指导水平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要用工学结合的模式培养学生,教师应先工学结合,教师实践技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坏。会计专业教师既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又应具有丰富的会计实践经验,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笔者认为,要变“单师”为“双师”,提高实训教学水平,应以从学校内部挖掘潜力为主,以外聘企业兼职教师为辅。学校可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提高会计老师的实践能力。1.对那些学历高、理论基础知识扎实,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动手能力较差、有“讲师+会计师”证的“双证”教师,鼓励他们走出校院,走出书斋,走进企业,走进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专业培训、顶岗锻炼或担任兼职会计,使他们及时了解会计实务的发展情况,在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为教学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取得讲师及以上教师职称而没有会计师等会计专业资格证书的,要鼓励他们在完成科研和教学任务的同时,一方面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企业实践;另一方面参加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资格考试,为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打下基础。2.学校可从企业聘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具备会计师及以上职称的高级财会人员对学校教师进行培训,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外聘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从而拉近教学与实际的距离。3.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组织会计专业教师参加各种业务学习,选送部分学历较低、理论知识欠缺的专业教师分期分批到高等院校进修学习,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提高理论知识水平。为了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应把会计专业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教师进修和培训纳入教师培训与管理计划,并在经费、时间上给予支持,使其制度化、规范化,最终实现变“单师”为“双师”,提高实践指导水平的目标。
(五)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再仿真的资料,也只是仿真而已。因此学生在实训操作中往往会认为资料是假的,从而将会计实训当成一般的会计作业来完成,未能达到实训的预期目标,一旦接触到实际业务,仍一筹莫展。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应让会计专业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以实现理论和实际的结合。而顶岗实习也有一定的困难,一是企业无法同时提供这么多的岗位,目前较好的解决办法是分散岗位。。笔者建议,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不拿工资,有的话应是象征性的补贴。这样对于学校来说学生学到了真实的东西,对于企业来说也减少了支出,应该是双赢的策略。二是学生顶岗实习使管理的难度大大增加,如学生顶岗实习中的技术指导和安全问题等。解决这一困难的办法是学校加大师资管理中的责任驱动和利益驱动双重管理力度,设计出一套完整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考核标准和操作流程,与用人单位合作,加强过程管理。目前我国尚缺乏规范工学结合行为的相关法规,学校应在熟悉已有政策法规的基础上,与用人单位加强感情联络,做到感情与法规双管齐下,要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不仅得到相关工作经验,同时树立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
【主要参考文献】
[1] 潘云栋,王秋霞.高校会计专业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08(09):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