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渊明
作者:张振年
来源:《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2011年第48期
一、官场的黑暗(客观条件影响)
东晋政权是衰败腐朽的政权。陶渊明有诗为证:
“蔼蔼停云,蒙蒙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依阻。”①《停云》
“崩浪聒天响,长风无息时。”②《庚子岁五月中从读还阻风于规林》其二。
其①中以“停云”“雨”作为象征来暗示当时政治气候恶劣,时运混浊。其②中初看似为船停江畔目睹狂风恶浪的骇人景象,细味实则是当时社会剧烈动荡、政治风云变幻莫测的真实写照。
从上可知,当时统治集团内部明争暗斗,互相倾轧,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政局极为混乱,导致官场的险风恶浪,真是“八表同昏,平路依阻”。一般文人想入仕途的圈子,谈何容易,这使陶渊明对出仕的兴趣越来越淡。况且当时上层集团互相火并,几次废立皇帝,每一变革都是一场大清洗和大屠杀。这样的现实造成人人自危的恐怖局面,陶渊明对此也不无恐惧之感。少年时“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的信心,伟大的抱负化为泡影,“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的欢乐、希望付之东流。为了躲避伸向他的恶运,他不得不退出仕途,用自己的话说: “性刚才拙,与物多杵。自量为己,必贻俗患。”《与子俨等疏》
“俗患“二字,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它是政治迫害,诛杀不赦的代名词。诗人开始产生一种厌恶官场的生活,恐怖黑暗官场的胆怯心理。在精神上造成了一种威胁。即使他归田多年后,回首往事,仍不免心有余悸: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饮酒》
他深为自己未待“高鸟尽,良弓藏”之时,就先行退出官场而万分庆幸。最终离开现实政治斗争,“聊为陇亩田”。
二、坚定的主观退隐意志(主观条件)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山丘。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陶渊明面对无奈的现实,他最终还是过上自己朝思暮想的田园生活。在穷乡僻壤、饱经辛勤劳动和饥寒困顿的磨练中,他并没有为自己隐居山林而后悔:“寒草被荒蹊,地为罕人远,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复返。”《癸卯岁始春怀古田居》
相反的是他抵制上层统治集团的意志更加坚强,即使他的生活陷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的地步,他也坚定自己的信念。在隐居其间,他爱的只是一个和平宁静的田园世界: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③《归园田居》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殃。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④《归园田居》
③④句中,诗人对现有的田园生活,表现出无比的欢欣,他满怀激情的歌唱出田园生活的美好,对尘世官场的厌恶。尽管有达官贵人慕名而来,但是东晋士族门阀是“下品无高门,上品无贱族”的制度,这些实则是政治家利用的工具。在诗人眼里,醒,实则愚不可言;醉非真醉,实则聪明无比。当然诗人的心灵上也曾犹豫过:
“装束既有日,已与家人辞;行行停出门,还坐更自思。”《拟古》 “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⑤《饮酒》
从诗中看出诗人准备出门,但又欲行复止,惟恐在险恶的官场上翻船,诗里生动再现了他苦闷的心情和徘徊动摇的行为;从⑤诗中看出他认为险恶的官场,人心狡诈,互相欺骗。不如弃官归隐,才能不使自己遭受厄运。其隐逸之志更坚,对仕途失去信心,坚定自我所走之道是正确的。他曾在《扇上画赞》里一口气赞美了八九个古代逃世绝俗的高人,表现了对隐士的浓厚兴趣。即使朝廷请他做官,他也拒而不就,表现出一个决意仕途,终老田园,逃世绝俗的高士。
总结:陶渊明政治理想的幻灭,对上层当权者的深刻失望,是他隐逸思想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直接原因,但并不是对人生意义的虚无主义理解。与其相反,他的创作生活,反映出他对现实和人生的执著。我们应该看到是一个既与上层社会对立,又与整个社会息息相关的伟大诗人的形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