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二年级小学生阅读的民间故事(三篇)

2022-06-15 来源:知库网
【 导语】民间故事是民间⽂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从⼴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形式的⼝头⽂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作品的统称,有的地⽅叫“瞎话”、“古话”、“古经”等等。以下是整理的《⼆年级⼩学⽣阅读的民间故事(三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年级⼩学⽣阅读的民间故事篇⼀  ⼆⽉⼆民间传说:

  龙抬头(⼆⽉⼆)⼜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龙抬头是每年农历⼆⽉初⼆,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它是中国城乡的⼀个传统节⽇。⼈们庆祝“龙头节”,以⽰敬龙祈⾬,让⽼天佑保丰收。  节⽇故事来源

  龙抬头农历⼆⽉初⼆,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它是我国农村的⼀个传统节⽇,名⽈“龙头节”。俗话说:“⼆⽉⼆,龙抬头,⼤家⼩户使耕⽜。”此时,阳⽓回升,⼤地解冻,春耕将始,正是运粪备耕之际。  故事⼀:

  传说此节起源于三皇之⾸伏羲⽒时期。伏羲⽒“重农桑,务耕⽥”,每年⼆⽉⼆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理⼀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传统作法,⽽且还当作⼀项重要的国策来实⾏。于⼆⽉初⼆,举⾏重⼤仪式,让⽂武百官都亲耕⼀亩三分地,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  故事⼆:

  民间相传有⼀个故事,说的是⼤唐⾼宗李治驾崩后,武则天当权,先⽴其⼦李哲、李旦为中宗、睿宗,⼜先后废去。于永昌⼆年(公元690年),废唐改周,⾃⽴为帝,称周武皇帝。

  这事惹恼了⽟皇⼤帝,他传命太⽩⾦星告诉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降⾬⼈间,以⽰惩戒。当年从⽴夏到寒露,150多天滴⾬未下,因致⼤地⼲涸,庄稼旱死,许多地⽅连吃⽔都⾮常困难,哀鸿遍野,民不聊⽣。

  种种⼈间惨象,被掌管天河的⽟龙看在眼⾥⼗分不忍,他冒着违犯天条的危险,张开巨⼝,喝⾜天河之⽔,私⾃布⾬,解救了天下黎民百姓,但却招来了⽟帝恼怒,将⽟龙打⼊凡间,压在⼀座⼤⼭之下受苦。⼭前还⽴了⼀通⽯碑,上⾯刻有四句话:“⽟龙⾏⾬犯天规,应受⼈间千秋罪,若想重上凌霄殿,除⾮⾦⾖开花时。”

  ⼈们经过这⾥,看了碑上的这些字,才知道⽟龙为救百姓⾏⾬,却被压在这⾥受苦。为了救出⽟龙重上云天,再掌天河,⼈们决⼼找到开花的⾦⾖,但却苦苦寻找不到。

  找啊、找啊,直找到第⼆年的农历⼆⽉初⼀,恰好街上有集,⼀个⽼奶奶背着⼀布袋苞⽶粒赶集,因布袋⼝没扎结实,⾛着⾛着布袋开了,⾦黄的苞⽶粒撒了⼀地。⼈们看了,⾼兴极了,这苞⽶粒多像⾦⾖呀!如果放在锅⾥炒,不就爆出⾦花了吗?于是,⼀传⼗,⼗传百,全都知道了。⼤家商定,第⼆天,⼆⽉初⼆⼀齐⾏动,⼤家都爆苞⽶花。

  这情景被⽟龙看见了,好不欢喜,就⼤声喊道:“太⽩⽼头⼉,⾦⾖开花了,还不快放我出去。”太⽩⾦星⽼眼昏花,看了看,果然是⾦⾖开花,便将压在⽟龙⾝上的⼤⼭移开,⽟龙顺势⼀跃腾空,再降⽢霖。

⼆年级⼩学⽣阅读的民间故事篇⼆  ⿊⽩判官:

  早年间,扬州有户杨家,杨⽼爷五⼗多岁才得⼀⼦杨天华,对其很是宠爱。时光荏苒,杨少爷长成翩翩少年,杨⽼爷也成了古稀⽼⼈,⾝⼦⾻⼀⽇不如⼀⽇。

  这⼀天,杨⽼爷突然得病,⼝吐⽩沫,不醒⼈事。杨少爷慌了,赶紧找来当地最有名的郎中。郎中望闻问切⼀番,说:“你家可有⿊狗⾎?你再给我弄些红糖,我加⼏味药进去,或许可以治上⼀治!”

  家⾥已经没有红糖,管家孙⼆赶紧出去买。杨少爷拿了把菜⼑,来到⼤街上,看到不远处有⼀条⿊狗,就⽤⾷物引诱过来,把狗宰了,接了⼀碗狗⾎回来。很快,孙⼆也赶回来了,郎中把⼏味药放⼊狗⾎中,加⼊红糖,搅拌⼀番,给杨⽼爷服了。没想到,杨⽼爷服药后脸⾊发⿊,⼀阵挣扎,腿⼀蹬死了。

  杨少爷⼀顿拳打脚踢,把郎中打得满地找⽛,骂道:“你治死了我爹,我打死你这个庸医!”杨少爷怒不可遏,把郎中绑在树上,⽓急了就上前甩⼏个⽿光。

  孙⼆觉得此事有些蹊跷,他出门转了⼀圈,回来后,对杨少爷说:“少爷,把⼈放了吧!”  杨少爷暴怒道:“要不是他,我爹或许能救过来。等会⼉我要把他扭送到衙门!”

  孙⼆摇了摇头,说:“少爷,还是把他放了吧,这事不怨郎中,你就是把他送到衙门,也治不了他的罪,其实这事……唉,不说了。少爷,放宽⼼吧,你已长⼤成⼈,⽼爷也能安息了,别再闹了。”

  亲戚朋友也都来劝说,杨少爷思前想后,把郎中放了。⽗亲的死,对他影响很⼤,他暗下决⼼:⾃⼰要学医,要医治天下的病⼈!

  ⼀听说杨少爷要学医,孙⼆是⼀万个不同意:“少爷,我们杨家⼀直做的是茶叶⽣意,你不能学医。”杨少爷把脸⼀板,说:“茶⾏⽣意不是有掌柜吗?我学医救⼈怎么了?”孙⼆满脸通红地说:“少爷,听我⼀⾔,别学医了,其实,⽼爷的死是……”孙⼆欲⾔⼜⽌,把后半句给咽了回去。

  胳膊拗不过⼤腿,下⼈怎么能阻拦少爷呢?不久,杨少爷开了⼀家药铺,请了⼀位掌柜,⾃⼰则拼命研习医书。  那天,掌柜出门办事,杨少爷独守药铺。其间,⼀个⼥⼈进到药铺,见只有杨少爷⼀⼈,扭头⾛了。

  就这样,⼤半天没⼏个⼈来光顾,杨少爷纳闷了,怎么轮到⾃⼰当家,⼀个顾客都没有?他在门前挂了⼀个⼦,写着“今⽇草药半价”,可仍没有⼈来。

  ⽇落时分,掌柜回来了,杨少爷把当天的事⼀说,掌柜打了个哈哈:“少爷,我觉得孙⼆说得对,你呀,还是别学医了。你学医,别⼈都信不过你,连买药的都吓跑了。”杨少爷的倔劲上来了,说:“你们不叫我学,我偏学!怎么,以为我是傻⼦,连抓药量药都不会?”

  ⼜过了段⽇⼦,杨少爷觉得⾃⼰医术见长,便在⼤街⼩巷摇铃卖药,给⼈看病,可⼀连⼏天,他的⽣意都没开张。他想:或许当地⼈都知道⾃⼰以前是纨绔⼦弟,没什么本事,不如去外地试⼀试。

  得知杨少爷的想法,孙⼆连连摇头,劝道:“少爷,还是在家吧,别出去了。”杨少爷⼀咬⽛,说:“我给⼈治病难道是坏事?”

⼆年级⼩学⽣阅读的民间故事篇三  压岁钱:

  古时候,有⼀种⼩妖叫“祟”,⼤年三⼗晚上出来⽤⼿去摸熟睡着的孩⼦的头,孩⼦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

  有⼀家夫妻俩⽼年得⼦,视为⼼肝宝贝。到了年三⼗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就拿出⼋枚铜钱同孩⼦玩。孩⼦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枚铜钱⽤红纸包着放在孩⼦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

  半夜⾥⼀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祟”刚伸⼿去摸孩⼦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

  原来,这⼋枚铜钱是⼋仙变的,⼋仙看到祟残害⼉童,就暗中来帮忙,这些钱⼜叫⼋仙钱。第⼆天,夫妻俩把⽤红纸包⼋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家,以后⼤家学着做,孩⼦就太平⽆事了。

  因为“祟”与“岁”谐⾳,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到了明清,“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者,亦谓压岁钱”。所以⼀些地⽅把给孩⼦压岁钱叫“串钱”。到了近代则演变为红纸包⼀百⽂铜钱赐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

  ⽽现在长辈们喜欢到银⾏兑换票⾯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孩⼦,祝愿孩⼦“连连⾼升”。当然更有顺应时代潮流的⼿机红包。但不管时代如何变,压岁钱的形式如何变,但长辈对晚辈的祝愿与祝福却⼀直未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