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正散联合针刺治疗急性面神经麻痹30例
2022-06-15
来源:知库网
・1610・ 中国中医急症2008年11月第17卷第11期 JETCM.Nov.2008,Vo1.17,No.11 为1疗程。 气活血之品。凡是癌瘤形见肿块,伴有疼痛,多因气滞血瘀所致, 治疗1个疗程,全部症状基本消失者为痊愈; 故参合调理气机、活血化瘀之法是治疗癌瘤不可忽略的主要法 则之一l2】。而血府逐瘀汤可起到理气活血、通络止痛作用,对于 脑肿瘤颅内高压的头痛有止痛作用。杨小乐 通过有关案例的 观察表明,凡内科杂病之久治不愈者,皆可考虑有无瘀血之凝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 滞。总之,在应用血府逐瘀汤时,应根据辨证施治原则,若无瘀血 见证则不可滥用,因瘀血症状多端,病因、病史以及患者体质亦 不尽相同,需予审证求因,灵活应用。 1.3 疗效标准大部分症状消失,但仍有2个症状仅有所减轻为显效;全部症状 仅有所减轻或仅有2个症状消失,余症减轻为好转;全部症状变 化不明显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2 结果 见表2。结果示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o.05 3 讨论 胶质瘤对大脑的压迫作用和肿瘤细胞对正常脑细胞的毒性 作用以及手术对脑组织的损伤,致使脑血管运动功能障碍,部分 患者出现思维、智力及情感障碍的临床表现,其具体发病机制尚 不清楚。此类患者往往病程迁延较长,有的甚至留下终生残疾。 西医多采用脑神经营养剂以及镇静安神等对症治疗。 祖国医学对情感障碍早有认识,以精神障碍之阴性症状与 阳性症状分类,大致可归属于中医学“癫证”、“狂证”等范畴。中 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髓海所在,五脏六腑之气血 皆上于此。脑瘤瘀血留滞脑窍,血脉瘀阻心气不足,则心神失养, 神明不安,头部开颅术后,脑髓受损而不足,髓海失充,则元神不 宁。因此,瘀血留滞,心气不足,髓海失充加上五志过极、七情所 伤,或因恼怒惊恐,或因思虑不遂,或因悲喜交加,皆能导致脏腑 功能紊乱和阴阳平衡失调,产生气郁、痰凝、火邪、血瘀等病理变 化,进而蒙蔽心窍、扰乱神明,从而引起精神情感失常。笔者认为 其治宜活血化瘀、益气养心、填精益髓,方能使神明安宁。然而, 肾藏精,生髓,通于脑。髓海不足,得赖滋肾填精以生髓。六味地 黄汤为中医滋补肾阴的经典名方,此方出自宋朝名医钱乙《小儿 药证直诀》,由东汉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肾气丸减桂枝和附子 变“温补肾阳”为“滋补。肾阴”而成。该方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 泽泻、牡丹皮和茯苓六味中药以8:4:4:3:3:3比例配伍,为治疗 肾阴虚证的基本方。血府逐瘀汤为清・王清任《医林改错》诸活 血化瘀方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古方,由当归、生地黄、桃仁、红 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川芎、牛膝、桔梗组成,具有行瘀活 血、疏肝行气、缓急止痛之功,且行气止痛而不耗气。综上可见, 六昧地黄汤合血府逐瘀汤可有活血化瘀、益气养心、填精益髓之 功效。 胶质瘤为现代医学病名,属于中医学“头痛”、“眩晕”等范 畴。樊永平…认为脑瘤病因主要为七情所伤、气机失调与肾脑不 足、痰瘀内阻、日久成毒。脑瘤的病位在脑,与肝肾脾胃关系密 切。病机属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是肾脑两虚(肾阴肾精不足,髓海 空虚),其次为肝阴虚及脾胃运化和升降功能失司;标实为肝火 肝阳偏盛和痰热瘀毒内阻。故肝肾亏虚,血髓不生,脑之不充,积 聚乃生。中医学认为气血以循环运行不息为常。若气血失调,气 郁不舒,血行不畅,导致气滞血瘀,郁结日久,必成瘾瘕积聚。历 代医家认为实体性癌肿,是由气滞不畅,血瘀不行,凝滞不散,瘀 血日久,可成块、成瘤,其滞更甚,如《景岳全书》谓:“或以血气结 聚,不可解散,其毒如盎。”故在治疗上,常于诸药中配伍应用理 药理学研究表明,六味地黄汤的药理作用广泛。现代实验药 理学研究不仅从验证传统的中医理论出发,而且从细胞及分子 水平进行研究,表明该方具有免疫与抗肿瘤药理作用,而且其免 疫调节功能与抗肿瘤作用相互联系 1。 可见,经六味地黄汤合血府逐瘀汤治之,则瘀血渐去,心神 得安,髓海能充,诸症得到有效缓解,从而对胶质瘤术后情感障 碍有一定疗效。两方合用对研究中医药抗癌也有参考意义。但因 病例数少,确切疗效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 樊永平.中医药治疗脑瘤的思路初探【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4,11(6):471~472 2 杨柱,陈学习.肿瘤的中医病因病机初探[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 志,2004,7(4):321—322 3 杨小乐.血府逐瘀汤的』临床运用[J].中国中医急症,2005,14(2): 】11 4 宋丽丽,张瑜,张大禄.六味地黄方的免疫、抗肿瘤药理研究[J】.中 成药,2001,23(12):910~913 (收稿El期2008一O4—29) 牵正散联合针刺治疗急性 面神经麻痹3O例 关报关 中图分类号:R745.1 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5X(2008)11—1610—02 【关键词】急性面神经麻痹牵正散针刺疗法 面神经麻痹是由于受寒冷刺激或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一侧面 部表情肌急性瘫痪,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其发病率较高。笔者近 年采用牵正散配合针刺治疗急性面神经麻痹30例,并与单纯针 刺治疗30例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随 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最大8l 岁,最小3岁,平均(42.87±11.53)岁。对照组30例,男性16 例,女性14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2岁,平均(43.01±11.24) 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诊断标准:参照1991年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贝政平著((2ooo个国内外最新实用内科诊断标准》:①病 前有受凉、吹风史,少数患者可有耳后疼痛或面部不适等前驱症 状;②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出现一侧周围性面瘫,临床表现为患 河北省秦皇岛市中医医院(秦皇岛066000) 中国中医急症2008年11月第17卷第11期 JETCM.Nov.2008,Vo1.17,No.11 ・16ll・ 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抬眉,闭眼无力,露齿口角歪 向健侧,鼓腮漏气,可伴有舌前2/3味觉障碍,少数患者可有耳 1 资料与方法 i.1 一般资料本文30例患者均系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 呜、听觉过敏或耳廓疱疹等。(2)纳入标准:符合面神经麻痹诊断 且病程≤7d者。(3)排除标准:①病程>7d者;②其它原因:如 小脑桥脑角病变、脑干病变、手术损伤、腮腺病变、格林~巴利综 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病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平 均50岁;病程最短1d,最长lOd;脑出血l6例,脑梗死11例,蛛 网膜下腔出血1例,脑肿瘤2例。均为予严重脑血管病基础上出 现的顽固性呃逆,并排除胃潴留、膈肌周围性病变等周围因素。 1.2 治疗方法予头针治疗,取双侧额旁2线(在头前部,从 胆经头临泣穴向前引一直线,长3cm),选用0.35mm、长4mm的 合征等所致的面神经麻痹。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予牵正散:白附子、全蝎、僵蚕各等分,共 研细末,每次3g,每日2次冲服。同时配合针刺治疗,取穴地仓、颊 车、迎香、下关、太阳、阳白、风池、健侧合谷,于发病7d内轻刺,7d 不锈钢毫针,局部常规消毒后,针身与头皮呈3O。夹角快速刺人 后平补平泻;健侧合谷泻实手法。每日1次,留针30rain。对照组予 治疗组针刺取穴及手法。1个月后评定疗效。 2疗效观察 2.1 疗效标准痊愈:面部所有区域正常。显效:仔细观察可 看出轻微的功能减弱。有效:有明显的功能减弱。无效:面部静止 时不对称,无肌肉运动。 2.2 治疗结果治疗组30例,痊愈21例(70.00%),显效5 例(16.67%),有效4例(13.33%);对照组30例,痊愈18例 (60.00%),显效8例(26.67%),有效4例(13.33%)。治疗组痊 愈率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面神经麻痹是由于面神经受寒冷侵袭或病毒感染而导致的 缺血、水肿或脱髓鞘改变。通常急性起病,发展迅速,可数小时或 1—3d内达到高峰。在急性期,西医多予大剂量激素治疗,但副 作用较大。为避免激素的副作用,我们采用中药加针灸治疗,效 果满意。中医学认为本病为风痰之邪阻于头面经络。面部为阳 明、少阳循行所过,外邪入侵,阳明、少阳脉络首先受邪,以致经 气阻滞,气血运行不畅,面部经筋失其濡养,弛缓不收而发病。治 则宜祛风化痰,通络止痉,疏通阳明、少阳经气。牵正散方中白附 子性味辛温,功能祛风化痰,并擅长治头面之风;全蝎、僵蚕均能 祛风止痉。同时给予针刺地仓、颊车、下关、迎香、风池、合谷等阳 明及少阳经穴,以疏通经气,调整气血。俾针药合用,力专效著, 使之风散痰消,经络畅通,则病症可愈。 从其治疗结果来看,两组总有效率虽无差异,但治疗组痊愈 率高于对照组,说明针药结合使疗效进一步提高,值得临床应 用。 (收稿日期2008—03—18) 头针治疗中枢性呃逆3O例 刘路然 李海霞 马艳春 刘 岩 中图分类号:R245.32 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5X(2008)11—1611—01 【关键词】 中枢性呃逆针刺疗法 中枢性呃逆为神经内科常见症状,本病往往顽固性发作,目 前尚未有更有效的治法。我们采用头针疗法治之,效果显著。现 报告如下。 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哈尔滨150001) 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150040) 皮下,当达至帽状腱膜下层,指下感到阻力减小,然后使针与头 皮平刺继续捻转进针,深达骨膜,然后双手同时运针,持续捻转 2min,持续10min,反复操作3次起针。每日1次,治疗7d。 2 结果 治愈(呃逆症状完全消失,1周内未复发)19例(63.33%), 好转(呃逆发作频率降低,间隔时间明显延长)8例(26.67%), 无效(呃逆无明显变化)3例(10.00%),总有效率90.00%。 3典型病例 刘某,男性,50岁,2007年2月12日就诊。主诉:呃逆1d。 现病史:于半月前突然意识不清,一侧肢体活动不灵,口角流 涎。行头颅CT示高密度影。诊断为脑出血。于1d前入住我院, 症见患者呃声持续有力,间隔短,影响进食,诊断:呃逆。指压攒 竹穴与利多卡因1ml内关注射无效,改用上述疗法针刺,中间行 针2次,半小时后缓解,留针30min,未再复发。 4 讨论 中枢性呃逆是由于中枢性病变如脑血管意外、脑肿瘤等导 致中枢受激惹并呈浅抑制状态,从而引起反射性膈肌问歇性痉 挛。我们采用头针疗法在大脑皮层功能区域定位施治。额旁2线 与食道下段、膈胃等内脏器官相对,针刺该区可以改善本区域内 大脑皮层血液循环,有利于相应侧支循环的建立,使该局部缺血 区的脑血流障碍得以改善,亦可促使因出血灶压迫而处于休克 状态下的脑细胞觉醒并恢复其兴奋性。 (收稿日期2008—05—23) 自拟温脾汤治疗消化道溃疡8O例 夏清青 中图分类号:R249.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5X(2008)l1—1611—02 【关键词】消化道溃疡温脾汤 夏建忠老师现为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阴市中医院主任中 医师,其父夏武英先生系江苏省名老中医,更是孟河流派名医马 泽人传人。从医30余年,治学严谨,经验颇丰。在中医脾胃方面 尤具匠心,运方独特,收效良好。笔者有幸投于门下,侍见夏师善 用自拟之温脾汤治疗消化道溃疡,每获奇效。特笔录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患者80例均为门诊病例,年龄35~72岁,平 均52.4岁。均符合溃疡病的诊断标准:(1)中上腹慢性疼痛,呈 反复周期性节律性发作,胃溃疡多在进餐后1~2h发作,十二 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江阴21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