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全珍同志先进事迹
龚全珍同志是甘祖昌将军的夫人,山东烟台人,西北大学教育系毕业的大学生,59年前(1957年)毅然放弃大城市优越生活条件跟随甘祖昌将军回江西莲花县当农民时,龚全珍同志毫不犹豫跟随丈夫返回家乡。
龚全珍完全理解和支持丈夫的决定:\"老甘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正像他说的那样,'活着就要为国家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干不了复杂重要的工作就做简单的工作,决不能无功受禄,决不能不劳而获'。\"
龚老一生,是艰苦朴素的一生。她出生贫困家庭,父亲早逝,十来岁就帮母亲分担家庭的重担。
嫁给甘将军后,毅然辞别大都市的繁华,千里迢迢陪伴甘祖昌回乡务农、自食其力。当年她每月的工资大都交给甘将军用于扶贫济困或支持村里生产建设,自己只留十元伙食费,几年间都没制过一件新衣服,过着清淡俭朴的生活,从无怨言。
龚老一生,是情注教育的一生。教师是她一生的职业,教育是她最乐意的工作。大学毕业后她参军到乌鲁木齐,在省军区子弟学校当老师。随甘将军回莲花后,她自己跑到文教局联系工作,被安排在坊楼中学任教,此后便扎根这片红土地上,几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教书育人。
离休后,她积极报名参加县里的老干部传统教育报告团,经常进机关、入企业、进学校、下基层地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每次都是自己步行或坐公交车前去,不辞辛劳、不要报酬。
龚老一生,是爱心奉献的一生。甘将军解甲归田后,捐资出力修电站、建学校、企业、救济贫困户等行为,与她的支持密不可分。汶川、玉树地震发生后,她在女儿的搀扶下,分别将2600元和1000元特殊党费亲手交到组织部。
近十年来,她捐助的学生达百人之多,捐款金额10余万元。曾有人问龚老“你这么大年纪了,不在家安度晚年,整天忙这忙那,图个啥”,她回答说“十几年来,每次从睡梦中醒来,我都会听见老甘临走时说的那句话,‘下次领工资,再买化肥,送给贫困户’。
平时待人处事也以平常心,从不因自己是将军夫人而有特殊感、优越感。龚老一生,是情注教育的一生。教师是她一生的职业,教育是她最乐意的工作。龚老一生,是爱心奉献的一生。甘将军卸甲归田后,捐资出力修电站、建学校、企业、救济贫困户等行为,与她的支持密不可分。
从新疆到江西,全家11口人的行装只有3个箱子,却带了8只笼子,里面装着新疆的家禽家畜良种。当时甘祖昌每月工资330元,生活上十分节俭,把2/3的工资用来修水利、建校舍、办企业、扶贫济困。他一共参加建起了3座水库、4座电站、3条公路、12座桥梁、25公里长的渠道。龚全珍全力配合丈夫,也把自己工资的大部分花在支援农村建设上。回到莲花头几年,她没有做一件新衣服。
1986年3月,甘将军因病逝世,
甘祖昌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将军走后,龚全珍单独执起教鞭。在她的教育和影响下,女儿甘公荣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这两年经常被邀请到井冈山干部学院讲课,为领导干部讲述父母的故事,甘祖昌精神的传承有了接班人。
曾经有人问龚全珍,这么大年纪了,为何不在家安度晚年,整天忙这忙那?龚全珍回答:“我一直记得甘老临走时说的那句话,‘领了工资,先交党费,留下生活费,其余全部买农药化肥支援农业’。人生的最后一刻,他心里想的仍然是建设家乡。甘老走了,但他的崇高精神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只要还能动,还能讲,就算是做最平凡的事情,我也要让他的精神传承下去。”
是啊,龚全珍数十年来坚守和传承的这份崇高和平凡,就是甘祖昌精神的核心所在。
当时龚全珍的工资每月80元,她除去寄20元回山东给母亲、自己留下10元在学校吃伙食之外,全部交给甘祖昌去支配。她甚至连离开新疆的2000元转业费也交给了甘祖昌
当时甘祖昌每月的工资330元,他大部分用在帮群众和集体买化肥、修水利、建电站、做校舍、办企业以及扶贫济困上。
他回到家乡后,一共参加建起了3座水库、4座电站、3条公路、12座桥梁、一条25公里长的渠道,他不但出力,而且每项工程都出钱。在他死后,仅不完全统计,从1957年他回家以来,他用在扶贫济困和支持生产建设方面的工资就达8.
578万元,占他工资总额的70%多。他之所以能这样做,与龚全珍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当时龚全珍的工资每月80元,她除去寄20元回山东给母亲、自己留下10元在学校吃伙食之外,全部交给甘祖昌去支配。
她甚至连离开新疆的2000元转业费也交给了甘祖昌。
龚全珍为人很大度,很有人情味。她不仅对甘祖昌原妻的儿子不分亲疏,而且把甘祖昌的
原妻视作姐妹。甘祖昌逝世的时候,她特别叮嘱要把莲花甘祖昌的原妻找来参加遗体告别,甘祖昌的几个弟弟都不赞同,就连其儿子也认为没必要,可她坚持要去找。
她说:“这是个历史事实,他们毕竟做过一段夫妻,而且还生有孩子,祖昌去当红军后,她还是个受害者,我们怎可忘记她呢?”老态龙钟的原妻找来后,她和她姐妹相称,对她百般抚慰,以后她家里有困难,她还给她接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