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学校的管理者,但我对学校的管理有切身的感受。因而,就以被管理者的身份来谈谈对学校管理的点滴感受。
教师在学校的主要工作是教育教学。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如何应该是体现在学生身上。但学生的变化是缓慢的,甚至是隐形的,深远的,根本无法一时呈现出来。但评价教师却是即时的,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教师为了迎合学校的评价,这就造成教师急功近利心理。不是为了学生长远算,不是因材施教,而是为了迎合学校的评价而不得不为之。即使明明知道那样做无异于赶鸭子上架。于是乎,教育不是立足于学生个体,而沦为了为评价而教。这正是目前学校管理所呈现出来的最大弊端。
教育,绝不像工厂里生产产品,可以采用量化的指标进行考量。学校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教学的许多工作是无法量化的。比如,教师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疏导,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等等。并且,这些无法量化的往往比可量化的要重要的多,如,教学生完成几次作业,提高了几分考分。但是,现在学校评价教师采取的是量化管理。把教育演变成几个冷冰冰的数字。学校对教师,教师对学生,为了达到某些所谓的量化指标,甚至不顾师生的身心健康,不惜采取不达目的不罢休高压态势。量化管理,眼里只有量化分,让教育变得无情。而无情的教育,又怎能做好教育呢?
现在,学校的管理越来越精细化。学校规定了精细化的教学常规管理。就以一个学校的语文管理为例,洋洋洒洒近3000字,对语文教学常规管理作了详尽的规定。如:1.《导学练习》,全部批改,评出等级,签注日期。由学生代批作业或频繁采用集体订正再批改作业的每次扣2分;集中连续评改几个日期工作量的或推迟批阅的扣5分。2.《习作(写话)》,每单元一次,少一次扣2分。学生抄袭范文教师无指导的每人次扣1分。三年级起缺少学生自评、互评、眉批、总批的每次扣0.5分。3.《写字(拼音)》,由学生代批改的扣2分,用大钩的每次扣1分。书写无指导以及学生书写能力总体较差的酌情扣分。4.《小练笔》每周两次,每少1次扣1分,扣完为止。5.《积累本》,每周一次,每少1次扣2分。6.作业本数与班级学生数不符的,每少1份扣1分。7.单元书面测试一单元一次。.期中、期末书面检测。试卷要全批,及时分析指导订正,要按(成绩+等级)造册登记,试卷按顺序装订成册,并附上质量分析(存在问题,改正措施)。按单元及时测试、批改、分析、订正,如实登记(成绩+等级),做好质量分析。少测查一次扣2分,少批改一次扣2分,无质量分析的每次扣1分等等,此外,还有培优辅差、课题研究、课外兴趣小组、业务学习、“六个一”等材料就不一一列举。这样精心化的教育管理,是便于管理,但也容易抹杀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负担过重导致肤浅。教师样样都做,样样都要做得一样好,往往都做得不深不透,都做得不好。教师辛辛苦苦忙完了那些,哪还有精力去做自以为更重要,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东西,哪有精力去做教学研究呢?
可以说,精细化的教学管理不仅无益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创造性教学,也无益于学生的发展。学生不单单是学习一个学科的,其他的学科也一样有精细化管理,势必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再说,精细化管理,要求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一样要求,又怎能做到因材施教呢?
教学管理不是为了控制教师,不是为了便于管理,而是为了激发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校管理应该基于信任教师,尊重教师,解放教师。不少学校对教师采取不信任管理。比如,一些材料,诸如,教学反思只能手写,不能打印。理由是为了防止教师下载,还说什么手写,至少有些印象。其实,这就是典型的对教师的不信任。就像笔者,写作,习惯了敲打键盘,手写反而还有些不习惯。何况利用电脑输入,还便于修改,打印出来更整齐呢!
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千头万绪,涉及到方方面面。但管理一定不能事无巨细,一一要求。甚至越俎代庖。要有所侧重,不那么重要的一定要放手,让教师去做。
学校管理要注重过程管理,及时掌握师生的教学动态。要多和师生交流、探讨,促进师生随时对教学行为进行省思。对师生多提合理化建议,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促进教学相长。
便于管理的精细化的学校管理,看似是追求一种对教师公平、公正的管理,看似可以对教师的工作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其实并不尽然。那是一种懒惰的管理行为,因为,过于精细的教学管理往往无助于解放教师,发挥教师教育教学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甚至会抹杀教师的教育教学个性,无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精细化的学校管理,往往相当于精细化束缚教师,只会造就一批在流水线上作业的平庸教师。而平庸的教师又怎能培养出出类拔萃的学生呢?
恳请学校的管理者,多多反省一下:你制定学校的管理制度,你是出于为了便于管理,束缚教师,还是为了解放教师,发展教师呢?是不是还有值得改进的和完善的地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