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中班教案9篇。
在学习"教案课件"这个课题时需要注意一些关联重要的知识点,这些信息可能对解决你的问题有所帮助。教案课件在每位老师的教学过程中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可能需要每天都花时间撰写。只有编写出优秀的教学教案,才能呈现出更加优质的教学效果。
美术课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战胜大灰狼的活动,充分享受活动带来的快乐。
2.初步学习有规律的整齐的粘贴方法。
3.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重点难点:
重点:积极参与到美术活动中来,享受参与的快乐。
难点:学习粘贴的方法,能整齐的粘贴好篱笆
活动准备:
故事《战胜大灰狼》、篱笆卡片若干、胶棒人手一个、印有小房子的画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导入:讲述故事《战胜大灰狼》
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两个新朋友,它们一个叫聪聪,一个叫小小……"教师讲述故事《战胜大灰狼》。引出篱笆的含义。让幼儿观察篱笆,找到篱笆的特点。
教师小结:篱笆是由一小块一小块小篱笆组成的,尖尖的头在上边,这样才能把大灰狼扎得再也不敢来了。
2.教师示范粘贴过程
教师进行示范,注意强调胶棒的使用方法,以及涂上胶以后怎样将篱笆粘得更牢固。
老师边示范边讲:"我们在家的周围插上篱笆,要从上到下直直地插下来,插得整齐一些,多一些,不让"大灰狼"钻进来。"
让个别幼儿上台进行练习,其他幼儿仔细观察进行判断,幼儿正确完成后给予其鼓励。
3.幼儿动手,自己练习粘贴篱笆
幼儿练习粘贴"篱笆"。(教师巡回指导,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老师的肯定也鼓励了幼儿战胜大灰狼的勇气。)
幼儿作画过程中,教师给予鼓励,并且进行个别点评。对于优秀作品和稍逊的作品都做出点评。
个别完成速度较快的幼儿可以对自己的篱笆进行装饰。
活动结束:
师:"小朋友们太棒了,把小鸡的家用篱笆围得严严实实的,大灰狼再也进不来了,现在,我们一起放心的去玩耍吧!"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美术课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画面,用自己的话讲述图意。
2.能合理大胆想象,并丰富词汇;张牙舞爪,缩成一团。
3.能安静倾听同班的发言。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今天奚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惊险的故事。
1.图上有谁?它们在哪儿?干什么?
2.瞧,树丛中躲着一只大灰狼。它想干什么?(揭开大灰狼的遮盖纸)
3.你从哪儿看出来?
4.谁能用自己的话吧这张图片的内容说出来。
B.出示图片二,引导幼儿清楚讲述。
发生了什么事?
1.小猪拼命逃,他会喊什么?小鸟又会说什么?请小朋友与同伴讨论。
2.个别幼儿交流,老师跟着指导。
3.现在老师当大灰狼,小朋友一起扮演小猪,好吗?
1.小猪会不会被大灰狼吃掉?为什么?
1.小猪有没有被大灰狼吃掉?
2.小动物是怎么帮助小猪的?
过渡:在大家的帮助下,大灰狼灰溜溜地逃走了,小动物们开心极了!
4.小猪得救了,它会对小动物说什么?
1.在这个故事中,你们喜欢谁?为什么?
2.这个故事还没有名字呢?谁来取一个?
3.请个最勇敢的小朋友来讲故事。
老师讲的故事好听吗?那么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吧!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参与,开动脑筋,并能一起想办法去帮助小动物过河,另外在这节活动中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在活动中真正去做一个引导者,支持者,这样才能很好的去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只有有了兴趣,活动才能更顺利更有意义的进行。
美术课中班教案 篇3
1、让幼儿观察各种图案的伞,认识伞的特点,初步感受伞不同图案的美。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装饰漂亮的伞面。
3、体验装饰伞的快乐、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实物雨伞、课件、伞面、蜡笔、水彩笔、双面胶、即时贴、(教案出自:教案网)皱纹纸、海面纸、各种亮片等。
1、用歌曲《小雨伞》导入活动。
(1)刚才我们唱的是什么歌
(2)下雨的时候我们会用到什么
(3)你见过的雨伞是什么样子的
2、让幼儿观察实物雨伞。
(1)引导幼儿观察伞的结构。
(2)欣赏雨伞的不同图案。
3、展示课件雨伞。
这里还有更多漂亮的雨伞,我们一起来看看。
4、制作小花伞。
(1)小朋友想不想拥有一把属于自己的漂亮的小雨伞呢
(2)展示制作小伞用的材料。
要怎么装饰这把伞面,才会漂亮呢
(3)请个别幼儿来装饰。
5、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1)介绍桌上的装饰材料
(2)制作完了,将所有材料工具收拾放好。
6、欣赏评价幼儿的作品。
美术课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初步学习人物遮挡的画法,合理安排画面,体现游戏的快乐场景。
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在一起活动、游戏的照片(有前后遮挡)(见课件)
2、幼儿园的活动场地图片以及大型玩具简笔画范例。
3、人物结构活动教具、记号笔、炫彩棒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引出活动内容。
小朋友你们喜欢和你的好朋友一起玩游戏吗?你们在一起都玩什么游戏呢?和你朋友在一起玩游戏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小朋友都喜欢和自己的好朋友玩幼儿,幼儿和小朋友在一起玩游戏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出图片。
1、小朋友你们看,你们看到了什么?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老师画了很多的小朋友,他们在一起做游戏。你们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呀!
3、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和老师一起来画自己和好朋友做游戏的情境呢?你会画和好朋友做什么游戏的情境呢?
4、我们在玩游戏的时候,有的小朋友在前,有的小朋友在后,也有的小朋友在旁边。
5、请小朋友注意花好多朋友可以先画前再画后,先画中间再画旁边。好朋友在那里做游戏,添画一些大家熟悉的场景、道具。画上有主色调的背景色。
儿歌:
好多朋友在一起,奔来跑去做游戏。
你欠我后有遮挡,又叫又闹多欢喜。
三、幼儿作画。
发放材料,交待要求,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四、集中讲评
1、组织幼儿收拾绘画材料,引导幼儿集中欣赏几幅效果比较好的绘画作品。
2、引导幼儿讲述画面内容。同时引导幼儿从构图、色彩加以评点。
请您关注:
画作中需有三个以上的小朋友有躲藏的画面怎么画?
提供的照片人物之间要有前后遮挡,提供大型玩具或操场场地的图片,准备活动人物的教具。
怎样画主次有别的画面?
有的在前有的在后,有的可以全部看见,有的只能看到局部,还有的小朋友在旁边。
画很多小朋友在一起时,可以先画前面的再画后面的,先画中间的再画旁边的。
在哪里玩儿的场景要画出来。好朋友在哪儿做游戏,先画人物再画背景。
要求以一种颜色为主深浅有变化地画背景。
教学反思: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美术课中班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初步尝试大胆的在光盘上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创作的技能。
2.在创作活动中,体验光盘再利用的乐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脑、光盘若干、彩纸、浆糊、蜡笔等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以故事的形式引入)师:小熊带了颜料去户外写生,在马路边看见一个朋友在哭,知道它是谁吗?其实就是小朋友以前在家里经常看见的--光盘。小熊就问:朋友你为什么要哭啊?家里人嫌我没用了,就把我丢在垃圾堆里哦,原来是这样啊!别着急,我来帮你。师:孩子们,你们看见小熊是怎么帮助它的吗?你们想和小熊一起来帮助光盘朋友吗?我们一起来吧……
二、小朋友分组作画,老师个别指导,重点指导涂鸦光盘。
老师介绍分组作画的内容与方法。
第一组:涂鸦光盘。
方法:宝宝们在光盘上有用刷子随意刷上自己喜欢的颜料,静置光盘等颜料干透后,用棉签蘸颜料勾画出轮廓,并进行添加想象画。
第二组:黑白光盘。
方法:宝宝们先在光盘上刷上黑色或白色的底色,静置光盘等颜料干透后在白底上用黑色和在黑底上用白色添画人物。
三、展示小朋友作品,和小朋友一起评价作品,表扬和鼓励小朋友。
1.请小朋友说说自己用了什么方法在光盘上作画的;
2.请小朋友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光盘,为什么?
美术课中班教案 篇6
教材简析:
秋天象五彩缤纷的画报,每翻一页都是那么的光彩夺目,美不胜收。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金黄的稻穗沉甸甸的乐弯了腰,饱满的黄豆裂开了嘴蹦出了小房子,肥肥的螃蟹在塘边爬上爬下,鲜活的鱼儿跳出了水面……这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均成了农村幼儿认识家乡、了解家乡的活教材。螃蟹是我们当地农村幼儿都认识的水产品,但幼儿对其特征并不能很准确地表达和表现出来。通过本次活动的实施而达到其目的。
目标预设:
1、学习利用剪贴、绘画、捏泥等方法表现螃蟹的主要特征。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乐于动手操作的兴趣。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重点、难点:
利用多种方法表现螃蟹的主要特征和乐于动手操作的兴趣,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幼儿的细心和耐心。
设计理念:
《纲要》中指出"农村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要充分利用农村资源来提高幼儿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条件。"本次活动通过利用多种方法表现螃蟹的主要特征,从而使幼儿的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设计思路:
我园地处里下河地区,物产丰饶,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每年的重阳节前后是吃螃蟹的好季节。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的螃蟹也是孩子们餐桌上特喜爱的一道菜。我设想利用动手制作的方法来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螃蟹的主要特征,应该更能增加幼儿对螃蟹的喜爱之情。
在中班"秋天的画报"这一主题活动中,首先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开展了多种活动来丰富幼儿的经验。如:拾落叶--贴落叶、果实丰收了、稻子成熟了、鱼儿长壮了、家乡的肥蟹等等。孩子们通过观察、收集、制作、讲述等形式对家乡的秋天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下面是美术活动《家乡的肥蟹》教学过程,在进行这一活动的教学时,我做了一些准备工作:1、鲜活的螃蟹数只。2、课件:各种不同的螃蟹。3、操作材料:油画棒、各色彩纸、彩泥、绘画用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谈话引起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小客人,瞧他是谁?
配班老师戴上螃蟹头饰:嘿嘿,我是螃蟹爸爸,瞧我长得多神气,今天我把我的孩子们也带来了,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我们长得什么样子
二、幼儿观察,寻找特征。
1、观看课件各种各样的螃蟹,幼儿说一说、议一议螃蟹的外形特征。
2、每小组一只玻璃缸内有几只螃蟹,幼儿围着玻璃缸观察。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说出:螃蟹有一个圆形的身体,八条长腿,两个大钳子等。
3、学一学螃蟹爬行的样子。
师:小朋友知道螃蟹的样子了,你们知道螃蟹是怎样走路的吗?
师手拿一只螃蟹在课桌上行走。引导幼儿说出螃蟹是横着爬的。
师带领幼儿一起模仿螃蟹走路的样子,个别幼儿再次表演。
三、示范指导,幼儿操作
1、出示螃蟹的三种操作方法作品:绘画剪贴泥工
师:这是照相馆里的叔叔给螃蟹们拍下的照片,你们想不想也来帮螃蟹照张相?
2、示范剪贴和泥工的螃蟹要点。
3、幼儿自选绘画制作螃蟹的方法,师进行相应的指导,重点指导剪贴组的幼儿。
幼儿操作时,提醒幼儿要将螃蟹的主要特征表现出来,同时注意画面的整洁。
四、讲评作品并展览,活动结束
1、三种操作方法的作品各选一份分别进行讲评。
2、其余幼儿作品放在桌上,师带领幼儿有秩序地进行相互欣赏。
3、小结:今天小朋友们给螃蟹照的相真漂亮,我们一起学螃蟹跳舞吧。
4、听音乐《螃蟹歌》走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美术课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熟悉故事内容,学习用乐器演奏动物走及笑声的节奏。
2、通过探索,认识动物走路声音特征与乐器声音性质的关系,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大鼓、铃鼓、摇铃、串铃、小铃、单响筒、圆舞板,及相应的汉字卡片。
2、有相关汉字指示的节奏卡三张,胖胖熊和小老鼠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示“胖胖熊和小老鼠”的图片,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二、讲述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愉悦情绪。
1、老师提出问题:
(1)故事讲了什么事情?
(2)在故事里,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是谁发出来的?(分别出示节奏卡)
2、引导幼儿模仿故事中动物走路及笑的声音。
这些声音是怎样的?你能模仿出来吗?
三、认识三种节奏型
1、根据节奏卡集体用象声词表现相关节奏。
2、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
提问:你还能用其他的动作来把这些节奏表现出来吗?
四、学习为动物走路及笑声配乐器。
1、讨论:如果让你用乐器来表现这些不同的声音和节奏,你会选择哪些乐器,怎么配?为什么?
(1)幼儿商量后回答。
(2)老师出示一些乐器,幼儿自由的选择并且根据相应的节奏型演奏。
(3)请个别幼儿在集体前演奏,一起评价。
2、老师总结并确定配器方法,并在黑板上以节奏谱的形式显示。
3、幼儿根据节奏谱重新座位,听故事做相应的演奏。
(1)可以请能力强的幼儿取代老师讲述故事,指挥演奏。
(2)幼儿交换乐器演奏。
活动延伸:
1、提出思考:
(1)如何演奏才能区分同类动物的不同特点?。比如,怎样把熊爸爸熊妈妈和熊哥哥在相同的声音上区分出来?
(2)还可以把哪些乐器也配到故事中来
2、在音乐角中提供乐器,引导幼儿继续表演和探索。
3.了解故事中的道理:做人要勤劳
故事:小熊和小老鼠
从前,有个小村庄,村庄里住着许多小动物:小狗、小猪、小熊、小老鼠······小熊和小老鼠是邻居,他们都是好孩子,只不过小老鼠很勤劳,而小熊却很懒惰。
小老鼠经常打扫自己的屋子:拖地、擦窗户、洗窗帘······可勤快了。他还要整理院子,拔草、修剪树木、捡垃圾······从不喊累。
小动物们一走过他家时,就忍不住赞叹到:“哇!真是太美丽、太整洁了,小老鼠真勤快啊!”
而小熊却老是躺在床上,不起来,屋子搞的乱乱的也不管,院子里的花草树木都要枯死了,他也不理睬。小动物一走过他的屋子,就忍不住批评到:“真乱、真乱!真脏、真脏!小熊真懒。”
春天到了,小老鼠马上去撒种子,而小熊却还是躺在床上,不去耕种。秋天到了,小老鼠的田里黄灿灿的:金黄的麦子、火红的苹果、绿油油的蔬菜够小老鼠过一个冬天了。而小熊的田里只有几根枯死的杂草。这时,小熊才后悔的说:“要是我当初勤快一点就好了。
活动反思:
本活动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真实的情景体境,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使幼儿在自由、开放的环境中建构新的知识经验。而教师坚持做一个“热情而积极的鼓励者、支持者,有效而审慎的引导者”,根据幼儿的需要在精神上、策略上因势利导给予启发帮助,使幼儿在自由的环境中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整个活动以情激趣,以情激学,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充分发挥了师生互动作用,使幼儿在真实的情感体验中学习,变被动为主动,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美术课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一、初步学习油水分离的知识,了解油水分离作品的特点,感受色彩变化的美。
二、学习油水分离的绘画方法,能巧妙的利用油画棒等绘画工具进行创作。
三、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四、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深色颜色颜料,水粉笔。
2、白纸,铺好报纸的桌子。
3、油画棒,已用白色油画棒画好的图画一幅。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以看魔术表演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小朋友们看看,我是谁啊?告诉你们,我是一个魔术师。我会变魔术!你们相信吗?”*“那你们先看看老师这是什么?”(白纸。)*“好了,小朋友仔细看清楚了,魔术师要开始变魔术咯!千万不要眨眼睛哟!”
师:我需要一枝神奇的笔,蘸上颜料,在白纸上一涂,出现了一幅漂亮的画。
师:怎么变出来的?”
幼儿讨论,猜测。
师:其实神奇的不是老师这支笔,而是这张白纸。
2、探讨作画方法。
教师出示一支白色的油画棒。
师:这支白色的油画棒平时我们很少用到,但是今天,我们有了它,才能变魔术。
师:你们想画个什么呢?
教师根据幼儿的要求现场画几个图形,请一个幼儿上来刷颜料,其他小朋友喊:变,变,变,魔术开始了。
3.再次讨论,寻找答案。
教师小结:白色的油画棒画在白色的纸上,看上去还是一张白纸,其实魔力已经产生了。接下来,只要刷上颜料,画过白色油画棒的地方颜料就刷不上去了,好看的图画就露出来了。
4.幼儿尝试。
你们想成为魔术师嘛?你们想不想也去变一变呢?”老师为每组准备好了东西,请你们也来变一变。
教师讲解操作时注意事项。
现在,请小朋友也来当魔术师,好不好?不过当魔术师有个小小的要求:不能把颜料涂在衣服或者桌子上。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操作,并注意引导幼儿丰富画面。
5.教师介绍这是一种“油水分离”法,因为油画棒是油性的,而水粉颜料融于水,油与水不互溶,所以当颜料遇到油画棒时,就自然地脱离开。
6.欣赏各自的作品。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美术课中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战胜大灰狼的活动,充分享受活动带来的快乐。
2.初步学习有规律的整齐的粘贴方法。
活动准备:
故事《战胜大灰狼》、篱笆卡片若干、胶棒人手一个、印有小房子的画纸人手一份
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两个新朋友,它们一个叫聪聪,一个叫小小……”教师讲述故事《战胜大灰狼》。引出篱笆的含义。让幼儿观察篱笆,找到篱笆的特点。
教师小结:篱笆是由一小块一小块小篱笆组成的,尖尖的头在上边,这样才能把大灰狼扎得再也不敢来了。
教师进行示范,注意强调胶棒的使用方法,以及涂上胶以后怎样将篱笆粘得更牢固。
老师边示范边讲:“我们在家的周围插上篱笆,要从上到下直直地插下来,插得整齐一些,多一些,不让”大灰狼“钻进来。”
让个别幼儿上台进行练习,其他幼儿仔细观察进行判断,幼儿正确完成后给予其鼓励。
幼儿练习粘贴“篱笆”。(教师巡回指导,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老师的.肯定也鼓励了幼儿战胜大灰狼的勇气。)
幼儿作画过程中,教师给予鼓励,并且进行个别点评。对于优秀作品和稍逊的作品都做出点评。
个别完成速度较快的幼儿可以对自己的篱笆进行装饰。
活动结束:
师:“小朋友们太棒了,把小鸡的家用篱笆围得严严实实的,大灰狼再也进不来了,现在,我们一起放心的去玩耍吧!”
f215.com延伸阅读
初中美术课件教案9篇
请你阅读中学范文网编辑辑为你编辑整理的《初中美术课件教案》,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工作的一部分,因此老师会仔细规划每份教案课件重点难点。教案是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美术课件教案(篇1)
1、了解色相环、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和色彩对比(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等色彩基础知识。
2、表达对色彩的感觉。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情感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1、了解色相环、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和色彩对比(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等色彩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了解色相环、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和色彩对比(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等色彩基础知识。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策略及意图
1、课前准备准备教具组织教学集中精力准备上课
2、导入目标播放生动的视频导入课题学生观看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丰富的生命色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导学达标播放婺源四季自然风光学生观看后结合课本中的画面谈谈对四季森林色彩印象由自然风光的美丽过渡到森林四季色彩的特点
看看画家是如何表现自已心目中的色彩学生观看并讨论四季色彩变化真实的造化之美与艺术的魅力对比,让学生感受到真实与艺术的不同
教师小结:四季色彩的特点
教师讲解三原色、三间色、三复色并画出十二色相环教师指导学生实践调色了解色相环,色彩三要素和色彩对比等色彩基础知识
3、导学达标教师实践演示
多媒体演示
教师讲解色彩三要素和色彩对比(多媒体演示)让不同色相衣服的学生上讲台,学生说说他们的色彩对比(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对色彩的有关知识理解更深刻
引导学生分析名画佳作的色彩及时提示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的色彩知识加以表述学生欣赏后回答让学生用所学到的色彩知识分析名画佳作,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4、知识运用教师提问:
1、环卫工人为什么户穿黄色的工作服;
2、红、黄、绿灯运用了什么色彩对比;学生讨论回答让学生把所学到的色彩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5、拓展讨论森林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朋友,在全球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学会用优美的色彩去赞美歌颂它,还应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师质疑:如何从实际行动中去保护环境?学生讨论如何从实际行动中去保护环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6、课外练习1、做十二色相环;
2、书中东山魁夷的《湖》和科罗
的《枫丹白露森林》分别属于什么色调?它们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3、从今天起我们每个人都要成为保护地球环境的小卫士。
初中美术课件教案(篇2)
今天,我讲的是书法欣赏的《书法的结构之美》,下面我将从书法欣赏、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方面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讲述。
1.书法欣赏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而设计的教学内容;是以“欣赏·评述”为主,并结合“临写”于一体的综合课型,主要让学生感知、学习书法间架结构的法则和特点。采用自然万物和建筑
结构等作比喻进行启发,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用生动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书法形态。
2.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书法教学的实际情况,我将欣赏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①认知目标:欣赏书法间架结构的法则和特点,初步认识书法的结构之美。
②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字形结构,并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按照要求用硬笔尝试临写不同书体,并能表述自己的心得体会。
③情感目标:通过赏析“形似物象”的例字结构的巧妙之处,结合临写和交流,让学生感受书法结构的美感,领悟“艺术源于人们对生活的体验”之真谛;按照所学书法结构知识,
养成平时自觉规范书写的良好习惯等。
3.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让学生认知书法“端正平稳”、“均衡对称”、“疏密匀称”等的结构之美。
②教学难点:让学生在临写时加强对字形的整体把握,自觉养成规范书写的良好习惯。
在课堂欣赏课的教学中,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欣赏探究创造,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更多地
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在整个教学流程中,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是:问题发现法,比较分析法,示范指导法,临写体验法,直观展示法,欣赏评述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由音乐韵律的动感情景导入教学,再由“整体感受”,让学生在书法练习纸中临写“中、盖、人、台”等例字,较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求知欲望。在合
作探究环节,通过课件展示,加深了学生对“均衡对称之美”和“疏密匀称之美”的认识。在展示交流环节,要求掌握初步的临写技能,挖掘潜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本节课的基本教学流程如下:
第一部分:导入目标。用《高山流水》的音乐韵律之美来导入展示课题《书法的结构之美》,后分步展示本课的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为下面设计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环节做好铺垫。
第二部分:自主学习。首先,让学生结合问题“中国书法与中国建筑的结构规则有何联系”,随后播放形似物象的“高、台、至”的课件,整体感受“中国书法与中国建筑有着
一致的结构规则”。其次,导学“端正平稳之美”:让学生“独学”后回答所选字“中、盖、人、台”都通过什么对照,体现了书法结构中什么位置起到的端正平稳的作用?再次,让学生
欣赏感受课件“端正平稳之美”两张的图片,在练习纸中临写“中、盖、人、台”,体验楷书的笔画特点,养成“练字先练眼”和“自觉规范书写”的良好习惯。
第三部分:合作探究。导学“均衡对称之美”:首先,让学生欣赏课件前两张图片“山、莫、暴、无、奉、禁”,思考“图片所选字体为什么,其结构有何特点,字形呈啥状?”
这一问题。其次,教师深入各学习小组督导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代表对学习成果发表看法,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氛围。再次,播放课件例字“禁、及”,师生一同分析“禁、
及”的结构,教师临写示范。
导学“疏密匀称之美”:首先,依次播放课件“登、群”“妙、张”,让学生思考“重复笔画的排列分布应怎样,左右部件的向背应做到怎样?”这一问题,在赏析中领悟“疏
密匀称”结构之美,并形成“看法”上的共识。其次,播放课件“妙、张”,让学生思考“下面两个字哪个向而相犯了?哪个背而相离了?”这一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归纳、评述能力。
第四部分:展示交流。首先,以《高山》作为背景音乐,播放课件“临写提示”和例字“古、六、自、高”,引导学生比较分析例字“古、六、自、高”的比列、位置、重心和
外形,让学生养成“练字先练眼”的良好习惯。其次,进行临写指导;②再次,教师巡导、组织学生“互评”,在增强学生的“互动”意识的同时,进一步让学生明确笔画的典型特征。
第五部分:达标提升。首先,提出“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哪些书法的结构之美?”这一问题,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使学生的知识体系系统化,力争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其次,让学生思考课件中的书法的结构之美外,并在愉悦中感受“书法的结构之美”,激励他们品尝收获、体验成功,进一步强化他们积极奋发进取的价值取向。
书法课的板书应融书法与一体,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将书写过程与板书相结合,将范帖与多媒体课件相对应,做到直观清楚,突出主题,照顾全面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有些深奥,对12/13岁七年级学生理解力和认识水平达不到。为了化难为易,教材出示了大量建筑图片和自然景观摄影照片,如:中国古代四大名楼滕王阁、天安门、故宫太和殿、人民英雄纪念碑。还有企鹅、鸭子、朱、白头翁、蜻蜓等具有和谐之美生存法则之自然景观予以佐证,帮助学生理解对一个个汉字的分析、欣赏评述。 对我们基础学科教育较薄弱的学生,故教材内容略显深奥,七年级学生们达到会欣赏评述、会书写美观还有些欠缺,因此教学中必须针对实际,化难为易,在有限的40分钟分析30多个字纯粹不可能,因此老师必须很好地整合教材、制作课件、组织课堂,精讲多练。
《书法的结构之美》效果分析
欣赏书法间架结构的法则和特点,初步认识书法的结构之美。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字形结构,并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按照要求用硬笔尝试临写不同书体,并能表述自己的心得体会。
通过赏析“形似物象”的例字结构的巧妙之处,结合临写和交流,让学生感受书法结构的美感,领悟“艺术源于人们对生活的体验”之真谛;按照所学书法结构知识,养成平时自觉规范书写的良好习惯等。
让学生认知书法“端正平稳”、“均衡对称”、“疏密匀称”等的结构之美。 让学生在临写时加强对字形的整体把握,自觉养成规范书写的良好习惯。
在课堂欣赏课的教学中,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欣赏探究创造,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在整个教学流程中,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是:问题发现法,比较分析法,示范指导法,临写体验法,直观展示法,欣赏评述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由音乐韵律的动感情景导入教学,再由“整体感受”,让学生在书法练习纸中临写“中、盖、人、台”等例字,较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求知欲望。在合作探究环节,通过课件展示,加深了学生对“均衡对称之美”和“疏密匀称之美”的认识。
让学生结合问题“中国书法与中国建筑的结构规则有何联系”,随后播放形似物象的“高、台、至”的课件,整体感受“中国书法与中国建筑有着一致的结构规则”。其次,导学“端正平稳之美”:让学生“独学”后回答所选字“中、盖、人、台”都通过什么对照,体现了书法结构中什么位置起到的端正平稳的作用?再次,让学生欣赏感受课件“端正平稳之美”两张的图片,在练习纸中临写“中、盖、人、台”,体验楷书的笔画特点,养成“练字先练眼”和“自觉规范书写”的良好习惯。
让学生欣赏课件前两张图片“山、莫、暴、无、奉、禁”,思考“图片所选字体为什么,其结构有何特点,字形呈啥状?”这一问题。其次,教师深入各学习小组督导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代表对学习成果发表看法,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氛围。再次,播放课件例字“禁、及”,师生一同分析“禁、及”的结构,教师临写示范。
>的教材分析
根据浙教版《书法》的教学大纲要求而设计的教学内容;是以“欣赏·评述”为主,并结合“临写”于一体的综合课型,主要让学生感知、学习书法间架结构的法则和特点。采用自然
万物和建筑结构等作比喻进行启发,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用生动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书法形态。
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评价。评价他任何自己的字,看到别人的优点,找到自己的不足,以评促写。
通过写字教学,使明确教学生写字任重道远,这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需要教师的坚持,更需要学生的努力。为了把我们中国的汉字发扬光大,就让我们每一位教师做好学生的坚强后盾
和指挥官,引领学生练就一手好字。
>测评练习
1让学生尝试临写“古”、“六”、“自”、“高”,并将自己的感受和临写的结果与同学相互交流。
2思考“秒”“张”两字的向而不犯、背而不离。
3尝试分析“欲”“额”“钟”“识”凳子的应让避就之美。 4分析“山”“出”“言”等字是主要笔画。 5分子“欣欣然,陶陶然”的形态变换之美。
>的教学反思
要上好写字课,首先要强调学生的双姿,只有坐端正,笔拿正,才有可能写好字。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制定写字姿势儿歌或不厌其烦的纠正学生的不良姿势。需要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其次,教师要详细指导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要求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要注意运笔,注意笔画的轻重缓急,都要对照书本上的范字,一横、一竖、一撇、一捺……教师都要笔笔指导到位。教师的范写很重要。每次写字,都要在黑板上画好的田字格中示范,向学生展示写字的全过程。并且边演示边讲述:每一笔画的名称、运笔方法以及笔顺。强调这个字是什么结构,这样结构的自由什么特点,主笔是什么,存在怎样的规律,使学生脱离田字格一样会写字。写完一个字后还要从整体看这个字写得是否匀称,整体感觉如何,学生再加以模仿,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再则,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临摹,临摹是一种练字的最好方法,学生练得多了,写得像了,无师自通。
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评价。评价他任何自己的字,看到别人的优点,找到自己的不足,以评促写。 最重要的一点,还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手把手教孩子写,教师要坚持每节课指导一定量的学生,久而久之,学生便能体会书写的真谛。
教师在任何时候,对学生的字都要严格要求,你对你的学生要求有多高,你的学生就能做得多好。
总之,通过半学期的写字教学,使我明确教学生写字任重道远,这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需要教师的坚持,更需要学生的努力。为了把我们中国的汉字发扬光大,就让我们每一位教师做好学生的坚强后盾和指挥官,引领学生练就一手好字。
>课标分析
书法的结构就是点画组合的规范和规律。本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书法间架结构的法则和特点。“结构”指组成整体的各部分的搭配和安排,有结合、构造的意思。教材用形形色色的自然万物和建筑结构等作比喻进行启发,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用生动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书法形态。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字形结构,并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按照要求临写不同字体,并且能够表述自己的心得体会。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够按照所学书法结构的知识自觉规范平时的书写方法。
初中美术课件教案(篇3)
大家好,我是来自三十八中学的美术老师,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苏少版实验教科书第15册《角色游戏》,下面我将从教学策略、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请各位老师指导:
教学策略:我将从学生的生活情感出发,引导、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制作兴趣。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设计 学习”领域,重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形式美化生活。的意识。面具设计让学生们走进面具,揭开面具的神秘面纱。让学生在欢乐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制作。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面对的是初中八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他们的主观意识逐渐增强,也已经具有自己的审美观点和初步的手工制作技巧,但面对面具手工制作中所遇到的剪切、折叠、粘贴以及组合还不够精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欣赏、评析、讨论以及探究面具制作,学习面具制作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掌握面具的基本制作方法,能够利用身边的废气材料进行创意制作。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面具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观点以及创作热情,同时培养对美术的持久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掌握面具的基本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面具的创意设计,多种材料的综合运用。
教学准备
教具:各类分别的面具图片,美术课件,美术教材。
学具:制作材料、剪刀、尺子、铅笔、画笔、各种颜料。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课前让学生分头准备制作工具,收集各种纸张和相关资料(材料:旧报纸、包装纸、毛线、木片、麻绳、羽毛等。
2.友情提醒:条件允许,可鼓励学生走进博物馆或者上网查阅相关面具的知识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
(二)激情导入
1.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面具作品。
问:“这叫什么艺术?”
学生争相发言:“面具。
2.教师接着鼓励学生:“哪位同学愿意上来试戴一下?”
同学们好奇的争相试戴,戴上面具的同学改变了寻常的模样,有的可爱,有的俊美,有的怪异,有的亲切,引起学生一阵惊呼。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试戴刺激学生的求知欲。
3.教师提问:“你们想亲手制作一个富有个性的面具吗?引入面具教学。
(三)探究教学,突破难点
1.媒体教学,放映形形色色的面具图片。
提问:根据刚才的面具作品,想一想面具要采用哪些材料?你还能想出更好的材料吗?
2.你自己收集来的材料和你的观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面具具备哪些艺术特点?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面具造型夸张,制作精细,色彩艳丽,对比强烈等。
3.提问:重新观察老师刚才带来的作品,你能找出其中不足之处吗?
学生大胆发言:从材料、颜色、造型、制作等方面。
继续提问:你们有改进是方法吗?
可以剪贴细节、丰富造型,可粘贴树叶、麻绳等进行装饰。
最后提问:你们认为做一幅成功的面具还需要注意哪些吗?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点、线、面的结合。夸张变形突出总体,具有较强视觉感,富有自己的感情很重要。
【设计意图】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了解学生的审美程度,从实际出发。
4制作方法:先构思画稿,再剪贴形象。
5.制作技法:剪、切、卷、贴、折、画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握步骤,在下面的顺利进行制作。
6.作业:用各种纸材进行制作,借助多种材料辅助制作。
老师巡回指导,适时指导。
7.评价讨论
互评:戴上自制面具上台展示,并向同学介绍你的创意。摆出各种造型,舞动生活。
评选出你最欣赏的面具
说一说从同学的面具中学到了什么?
8.课后拓展
用面具装饰美化你的生活起居。
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一次化妆舞会。
9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心理素质和动手能力的不同,可能在制作上有许多不同,但只要能掌握基本制作方法,注重造型能力的表现和颜色搭配就好。
初中美术课件教案(篇4)
知识与技能:了解三原色、对比色以及色彩的三要素等知识,观察色彩在作品中的效果,感受艺术家利用色彩传递出的自然之美和主观情感,并运用色彩搭配的方法创作出一幅表达情感的作品。
过程与方法:观察色彩的三要素变化实验和色彩图片,了解色彩基础知识,学会搭配方法,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色彩,体会不同色彩搭配产生的心理感受,运用不同的色彩,通过组合表达主观感受。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色彩搭配的魅力,用色彩美化和装饰生活。
重点:色彩知识和搭配的方法。
难点:合理运用色彩搭配,表达主观感受。
(一)趣味情境导入
分别播放音乐《蓝色多瑙河》和《西班牙斗牛曲》,提出问题:
①这两首音乐带给你们怎样的感受呢?(舒缓的音乐感觉平静、激昂的乐曲感受到了兴奋)
②什么样的颜色能表达这种感受?(蓝色、红色)
教师总结:音乐可以触动我们的心灵,其实色彩也可以表达我们的情感。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色彩不仅能愉悦我们的视觉,更能触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一起走进色彩的世界,一起感受它的魅力吧!引出课题《色彩的魅力》。
(二)作品图像识读
1.了解色彩基础知识
①展示色相环提问学生:哪些是三原色?为什么称之为“原色”?(红、黄、蓝,三者不可被其他色彩混合得出,但可混合得出其他色彩)
②演示三原色颜料互相调和的实验,提问:三原色发生了什么变化?(色彩改变,颜色明暗程度改变,纯净度改变)
教师总结:色彩三要素包括色相、纯度和明度。色相是每一种色彩的“相貌”,明度是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而纯度则是色彩的饱和度。
2.色彩搭配方法
①展示图片《树枝上的樱桃》和《蓝天下的麦苗》,提问:图片中都有什么颜色?它们在色相环的什么位置?(红色和绿色,色相环对应180°;蓝色和绿色,色相环相邻90°以内)
②继续展示火焰和冰山图片提问:图片中主要有什么颜色?给人什么感觉?(火焰以红色和黄色给人温暖的感觉;白色和蓝色的冰山让人感觉寒冷)
教师总结:对比色带给人强烈的感受,类似色带给人和谐的感受;带有红色、橙色色调的色彩,给人以温暖的感觉,一般称为暖色,而以蓝色、青色为主色调的色彩,给人寒冷的感受,一般称为冷色。
③对号入座:出示三幅色彩搭配图片和词语卡片(欢快、压抑、休养),请学生参与图与词的对应游戏,提问:三幅作品中面积最大的分别是什么颜色?用什么词语形容?(左图主色为红色,代表欢快;中图主色为黑色,代表压抑;右图主色为绿色,代表休养)
教师总结:色彩除了以上感受,还能给人前进、后退等诸多感受。色彩之间通过互相搭配,能够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只要把握好搭配原理和方法,色彩就能变幻出无穷的魅力。
(三)技法表现探究
教师以四季为主题,分析色彩,为学生演示搭配方法:
1.选取相同的造型和构图,形成一个系列;
2.根据季节选取合适的主色调,进行色彩搭配。
(四)美术创意实践
1.布置活动练习:制定主题,绘制能表达主观感受的色彩画面。
2.教师巡视辅导,辅导要点:色彩搭配除了考虑三要素的变化,调节色调也可以丰富画面。
(五)多元展示评价
设置“魔幻色彩碰撞大赛”的情境,请学生将作品贴在展示板上,并从色相对比和冷暖对比等多方面评价作业。
(《多彩玩具世界》,两幅相同的构图,采用造型简括的玩具娃娃形象,将娃娃分别放置在绚丽温暖的阳光下和幽静清凉的树林中,突出冷暖色调的对比,色彩之间运用明度变化进行调和,强烈对比中又不失协调。)
(六)小结升华作业
1.总结色彩的相关知识。
2.升华情感:色彩装点和美化着我们的生活,也传达着我们的情绪感受,合理利用色彩,让我们的每一天就像色彩一样绚丽多姿。
3.课后尝试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功能来记录自己每一天的心情。
初中美术课件教案(篇5)
教学背景:
一次美术课即将结束时候,我一个不小心将墨打翻了,灵机一动组织学生们看我顺理成章的玩墨,心已经痒痒的学生不时的参与到游戏中来,我引导学生自己选择玩法,无拘无束的自由表现,一不小心玩出了令人惊奇的作品,从他们游戏时的兴奋劲和最后说感受中,我已经感受到学生已经注意到墨色的浓淡干湿的变化,线条粗细曲直的不同,我趁机强调水与墨和色是一对谁也缺不了谁的好兄弟,从而引发了学生对水墨画的兴趣,才有了后面我设计的这节彩墨活动课程。
教学过程:
课前我布置作业给学生,要求学生观察国画及收集它的相关知识,准备好颜料、笔、墨、纸、砚,并带到课堂备用。在上课开始,我先让学生进行预习汇报:“上次我们玩了一个彩墨游戏,大家还记得那需要使用什么材料和工具吗?”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回答出了文房四宝和中国画颜料。“同学们记得真是很清楚,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再上一节以“挑战”为主题的彩墨游戏课,但是,我们不打无准备的仗,要想在游戏中获胜,就先要通过练习,熟悉文房四宝,并会运用它们。”
在请同学们在课桌上垫好毡子或废旧报纸后,我请大家仔细查看大屏幕的任务表,出示了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完成得任务.
任务三:先蘸满淡墨,再用笔尖蘸一点浓墨,卧笔侧锋画一画,效果如何?
任务四:同学们还有什么奇思妙想,请大胆尝试!然后记录,以备交流。
大家根据分工进行活动,活动气氛相当的热烈,同学们兴趣高涨,有的同学画出了浓淡,粗细不同的点和线。有的先蘸满淡墨,再用笔尖蘸一点浓墨,卧笔侧锋画出一笔双色的效果。有的同学大胆挥毫,使用了许多侧锋画出花朵,有的小心翼翼用笔尖仔细的勾勒,点画??
通过刚才的实践,孩子们意识到用毛笔画得画和平时在绘画纸上画得画不同,并分析出了毛笔很软,由于加水的不同,可以画出浓淡不同的作品;生宣纸
有吸水性,由于用力不同可以画出粗细不同的线条等。我进行了简单的归纳,毛笔画主要有:浓淡、干湿、点染、勾勒、没骨等。
然后我在刚才实践的基础上组织挑战赛,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基础上,还需要小组的倾力合作,共同完成,我宣布了活动规则以后,出示了挑战题目:首先,分别在每组的宣纸上任意画相同的一大笔,接着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这一笔引发的联想,选出最有创意的答案,确定出本组的绘画主题,然后由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将本组的联想用画笔表现出来。同学们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各组确定主题,第一组:在河中游泳的小蝌蚪;第二组:一片树林;第三组:一个插满花朵的花瓶;第四组:一组高高低低的楼房。学生们挥笔作画,用小小画笔把把想象变成真实的美术作品,相同的笔墨在每个人的眼中和手中,所呈现的却是不同的画面,换了不同的人来添画,最后的效果竟有如此大的差异。
为了使学生们能更好的表现自己的主题,我适时的引导他们欣赏前辈们作品的表现方法,首先,请同学们欣赏课本中著名画家张桂铭的《觅》,画家运用了点、线、墨块和色块,使这幅画显得既有层次又有节奏感,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再看,现代著名画家吴冠中的作品《人之家》,画面上只是使用了极为简单的点、线、面,但由于墨色浓重的变化,大块面的错落安排,使画面具有独特的韵味。最后,请同学们再欣赏一下张大千《泼墨山水》这幅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运用了特殊技巧-------泼墨。在欣赏过这些艺术大家的作品之后,同学们又有了新的创作灵感,他们窃窃私语,跃跃欲试,我趁热打铁,请他们把刚才的作品进行修正,完善!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1)画面饱满,要有大小、浓淡、粗细等变化;
2)要运用多种技法来表现;
3)分组合作,看看哪一组合作最愉快。
当学生完成的作品摆在桌面时,我利用大屏幕展现互评标准:画面饱满;画面中有大小,浓淡,粗细变化;画面整体美观等,要求学生展出并介绍本组作品,然后请同学们将自己手中的满意卡,贴在自己喜欢的作品上。
初中美术课件教案(篇6)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了解铅笔淡彩画法的特点,初步掌握铅笔淡彩画的技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与铅笔淡彩画的接触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实践创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艺术。
重点:了解铅笔淡彩的特点,学习铅笔淡彩的技法。难点:铅笔淡彩中色彩的调和方法。
1课时
(生)铅笔、水彩笔、水彩颜料等工具。(师)课件、水彩作画工具、静物等。
讨论法、示范法、实践练习指导法
一、导入教学
1、提问:同学们平时画动漫画时,通常用什么工具画的?2、学生回答,教师导入课题。
手绘动漫画的常用表现形式就是水彩或铅笔淡彩。日本漫画大师宫崎峻的作品就常用水彩和铅笔淡彩来表现。铅笔淡彩画是帮助我们从素描的造型向色彩的表现过渡的重要技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尝试一下神奇的铅笔淡彩画。二、深入感知
1、欣赏名家作品:《蔬果》和《瓶花》。、(1)小组讨论:这几件作品有什么异同点?
(2)学生交流探讨,教师总结:
不同:《蔬果》《植物图鉴》描绘精细,注重物体轮廓线的描绘,《圣维克多山》不求具体的形象轮廓,表现的更加自由,注重线条的表现,色彩更加的轻薄。
相同:在素描的基础上进行色彩的描绘。2、师生共同感受铅笔淡彩画的艺术魅力。(1)什么是铅笔淡彩?
作画时,在铅笔塑造(也可以用钢笔、圆珠笔、记号笔代替铅笔)的形体结构与大体明暗关系的基础上,用薄而透明的水彩去表现物象基本色调的一种表现方法。
(2)铅笔淡彩的技法特点:
铅笔素描为主:线条简练、形体明确、中间灰层次少。
色彩为辅:轻松、明快、湿润、淡雅,具有一种清新、透明之感。3、铅笔淡彩的用途。
(1)提问:铅笔淡彩除了用于绘画,还有哪些用途?
(2)学生讨论回答,师总结:铅笔淡彩画不仅具有欣赏价值,也是色彩画学习的辅助练习。还在服装设计、考察笔记、植物图鉴、建筑设计、动画制作等方面都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三、技法体验
1、老师讲解示范用各种颜色相互调和或叠加的效果。
提示:水彩画用水来调和颜色,基本不用白色,通过水量控制、颜色叠加体现色彩深浅,从而产生丰富的变化。
初中美术课件教案(篇7)
我今天讲的是冀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的第四课图形与联想 ,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
一、教学结构与内容简析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图形与联想是初中美术第七册第四课的内容,这一课内容属于造型表现的内容。学习本课知识能使学生初步了解联想的方法、通过创意联想活动提高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为以后创新练习打下基础。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图形联想常见的一些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创意联想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在图形联想创意过程中,体会创造的乐趣
(三) 教学重点:知道图形联想常见的一些方法, 通过创意联想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通过创意联想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1、采用演示法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利用课件进行教学。 课件中使用大量的图片进行直观教学。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教师演示调动他们积极参与讨论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三、学法指导:
要求学生善于观察,积极讨论,勤于思考。培养学生在课堂中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
第6课图形与联想
预授时间 12月1——12月4 实授时间 12月1日 授课人:吕晓珂
教学目标1、知道图形联想常见的一些方法
2、通过创意联想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在图形联想创意过程中,体会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点:1、知道图形联想常见的一些方法
2、通过创意联想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通过创意联想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在上课之前先让大家看张图片(放幻灯片一张鸟窝),看完后你想到了什么建筑?生:鸟巢,师:说的很好,那么你从鸟窝想的鸟巢的这个过程叫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新课。出示课题:图形与联想
二、探索求进,讲授新课
1、什么是联想?联想是由一种事物联想到另一种事物的心理过程,是现实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刚才我们由鸟窝想到鸟巢的过程叫什么呢?现在知道了吗?)
2、图形联想的常见方法:接近联想(由魔方想到手) 类似联想(由圆想到了太阳) 因果联想 (由云想到了雨) 对比联想(由红花想到了绿叶)(幻灯片展示)由学生举例
难点的解决:联想时要找事物之间的联系点,举例说明(幻灯片7)
三、教师示范,引导观察
除了从形状上联想之外,还可以从色彩、味道,声音等方面展开联想,举例(幻灯片8、9、10)
四、热身活动:图形循环联想
由一个图形展开联想,经过几个环节最后还回到原始图形。
五、展开讨论,激发思维
1、创新思维培养,幻灯片展示
欣赏利用虚拟物过山崖的动画,分析作者创意
2、看图,画想像画
六、奇思妙想展示
学生互评 老师点评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创意联想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的想像力都很丰富,学生们的思维很活跃,但是当让学生动手画出自己的想像画时,问题就出现了,很多学生想的很好,可是却不能准确的画出来,这点可以看出来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参差不齐。本节课的重点是创新思维的培养,所以当学生出现画的难看时,我表扬学生的创意,鼓励学生在课下要多动手画,以提高手绘能力。
初中美术课件教案(篇8)
一、 设计思路
(1)本课从选择学生熟悉的板报为切入口,把板报的设计、制作、欣赏、评说等知识元素和能力培养综合起来,激发学生对设计艺术的兴趣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以此形成在设计艺术方面基本的美术素养。
教材第14 页介绍《钱江晚报》,通过观察它的作用、结构、比例、编排方式、色彩,可以了解平面设计,认识设计中体现的形式和规律。第15-16页介绍了四种常见的字体、书写方法、各种不同的变形美术字体。第16-17页介绍了刊头设计的范例、六种标题编排的方法。第17-18页介绍了两种不同的版面编排方法。第19页介绍了编排设计在板报中的重要性以及提供四种编排的样式给学生作业时参考。
(2)本单元分三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美术字以及刊头设计和标题编排,为第二、三课时的练习铺垫;第二课时,完成版面编排,以及铅笔底稿;第三课时,完成色彩稿。
注重直观性教学,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经验相结合,通过学生的设计练习,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地处理综合信息的能力,大胆、自由地把所想所感的事物表达出来,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位于浙教版初中一年级美术13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学生第一次学习设计课,了解字体的书写方法、标题编排、版面编排以及其重要性。也为第五单元《迎接新的一年》的设计与编排打下必要的基础。“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活,有生活的地方就有美”,“艺术源于生活”。因此,本单元主要使学生通过体验生活的细节,了解板报的.特点与设计方法。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内容
三、 学情分析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只有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才可能结合实际,有的方矢。本次教学设计针对的是某农村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地处偏僻,因此他们的学习基础较弱,对报纸与板报的设计了解甚少,但是他们的学习兴趣浓厚且求知欲强。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他们没有学习过类似的设计课,对于本节课存在陌生感。并且处于青春期的他们仍以感性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都还比较欠缺,需要教师的引导。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板报设计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字体设计、版面编排的基础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提高学生处理信息资源、独立思考、抓住关键、创造性表达的能力,学以致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字体的设计与版面编排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选择一种版面编排的形式,确立主题,收集相关素材,设计一幅有创意、有美感、有思想板报。
六、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探究研讨法、多媒体辅助法
七、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表达感受
教师:展示一张常见的报纸,提问:报纸设计包含哪些内容?你认为在编排中应注意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板报设计包含的内容:字体、刊头和标题的设计、编排等。
板书:板书设计
(二) 传授方法,激发创意
(1)教师提问:写美术字时应注意什么?如何进行刊头设计?标题编排怎样才能做得漂亮?结合课本的范
例,学生讨论。
(2)教师总结:隶书体:平整美观,活泼大方,蚕头燕尾。楷体:从字势看,隶书是向外扩散的,而楷书则是向内集中的。宋体:与楷书笔形相似,结构方正匀称,后来人们把它刻成书版印成书籍,成为一种规范的印刷体,横细竖粗。黑体:粗壮醒目、简洁明快。总体看,黑体所有笔画粗细均等。
(3)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各种字体的书写方法。
学生练习
(4)刊头设计与标题编排。
①刊头与标题在板报设计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标题的位置、字体、大小、形状、方向的处理,直接关系到整个版面的视觉效果。
学生思考:如果标题的位置、字体、大小、形状、方向改变,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②刊头和标题的内容要和板报的主题思想一致,可以采用纯文字或文字与装饰纹样相结合构成的形式。③出示多种图片,开拓学生视野。
(三) 布置作业,尝试设计
(1)提出作业的主题:以“我最喜爱的卡通形象”为内容,设计一个板报刊头,要求具有个性、活泼、色
彩明快、简洁。
(2)提供创作的建议:注重与自己的实际经验相结合,独立思考,结合板报刊头设计的知识,大胆、自由地把所想所感的事物表达出来,尽量做到与众不同。
(1)小组内展示作业,互评作业。
(2)选出典型作业,全班欣赏评述,教师小结。
提供评价建议:①作品是否大胆、自由地表现出自己的感受;②作品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③作品的造型与色彩的表现是否和谐统一等。
初中美术课件教案(篇9)
教学背景:
一次美术课即将结束时候,我一个不小心将墨打翻了,灵机一动组织学生们看我顺理成章的玩墨,心已经痒痒的学生不时的参与到游戏中来,我引导学生自己选择玩法,无拘无束的自由表现,一不小心玩出了令人惊奇的作品,从他们游戏时的兴奋劲和最后说感受中,我已经感受到学生已经注意到墨色的浓淡干湿的变化,线条粗细曲直的不同,我趁机强调水与墨和色是一对谁也缺不了谁的好兄弟,从而引发了学生对水墨画的兴趣,才有了后面我设计的这节彩墨活动课程。
教学过程:
课前我布置作业给学生,要求学生观察国画及收集它的相关知识,准备好颜料、笔、墨、纸、砚,并带到课堂备用。在上课开始,我先让学生进行预习汇报:“上次我们玩了一个彩墨游戏,大家还记得那需要使用什么材料和工具吗?”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回答出了文房四宝和中国画颜料。“同学们记得真是很清楚,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再上一节以“挑战”为主题的彩墨游戏课,但是,我们不打无准备的仗,要想在游戏中获胜,就先要通过练习,熟悉文房四宝,并会运用它们。”
在请同学们在课桌上垫好毡子或废旧报纸后,我请大家仔细查看大屏幕的任务表,出示了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完成得任务.
任务一:请你尝试着用笔墨,画出粗细不同的线;
任务二:用笔墨画出浓淡不同的线和点;
任务三:先蘸满淡墨,再用笔尖蘸一点浓墨,卧笔侧锋画一画,效果如何?
任务四:同学们还有什么奇思妙想,请大胆尝试!然后记录,以备交流。
大家根据分工进行活动,活动气氛相当的热烈,同学们兴趣高涨,有的同学画出了浓淡,粗细不同的点和线。有的先蘸满淡墨,再用笔尖蘸一点浓墨,卧笔侧锋画出一笔双色的效果。有的同学大胆挥毫,使用了许多侧锋画出花朵,有的小心翼翼用笔尖仔细的勾勒,点画??
通过刚才的实践,孩子们意识到用毛笔画得画和平时在绘画纸上画得画不同,并分析出了毛笔很软,由于加水的不同,可以画出浓淡不同的作品;生宣纸
有吸水性,由于用力不同可以画出粗细不同的线条等。我进行了简单的归纳,毛笔画主要有:浓淡、干湿、点染、勾勒、没骨等。
然后我在刚才实践的基础上组织挑战赛,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基础上,还需要小组的倾力合作,共同完成,我宣布了活动规则以后,出示了挑战题目: 首先,分别在每组的宣纸上任意画相同的一大笔,接着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这一笔引发的联想,选出最有创意的答案,确定出本组的绘画主题,然后由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将本组的联想用画笔表现出来。同学们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各组确定主题,第一组:在河中游泳的小蝌蚪;第二组:一片树林;第三组:一个插满花朵的花瓶;第四组:一组高高低低的楼房。学生们挥笔作画,用小小画笔把把想象变成真实的美术作品,相同的笔墨在每个人的眼中和手中,所呈现的却是不同的画面,换了不同的人来添画,最后的效果竟有如此大的差异。
为了使学生们能更好的表现自己的主题,我适时的引导他们欣赏前辈们作品的表现方法,首先,请同学们欣赏课本中著名画家张桂铭的《觅》,画家运用了点、线、墨块和色块,使这幅画显得既有层次又有节奏感,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再看,现代著名画家吴冠中的作品《人之家》,画面上只是使用了极为简单的点、线、面,但由于墨色浓重的变化,大块面的错落安排,使画面具有独特的韵味。最后,请同学们再欣赏一下张大千《泼墨山水》这幅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运用了特殊技巧-------泼墨。在欣赏过这些艺术大家的作品之后,同学们又有了新的创作灵感,他们窃窃私语,跃跃欲试,我趁热打铁,请他们把刚才的作品进行修正,完善!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1)画面饱满,要有大小、浓淡、粗细等变化;
2)要运用多种技法来表现;
3)分组合作,看看哪一组合作最愉快。
当学生完成的作品摆在桌面时,我利用大屏幕展现互评标准:画面饱满;画面中有大小,浓淡,粗细变化;画面整体美观等,要求学生展出并介绍本组作品,然后请同学们将自己手中的满意卡,贴在自己喜欢的作品上。
教学反思:
1、更新教学理念,学习使用探究性教学。教学理念决定着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的优劣。探究性教学在初中一年级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实践,突破了以往一般意义上的美术教学课,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引领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案例的展示,正体现出一种先进而科学的教学理念:“教学不是模式,教学者不但教会学生怎样看,怎样画,怎样设计,更重要是怎样想,让学生标新立异,打破常规。由学知型转变为创造型,由被动型转变为主动型,由表象型转变为感受型,由技巧型转变为素质型。”在美术教学中,除了理论知识和传统技法的学习之外,最重要是通过美术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力。
2、创新教学方法,引领学生从美术角度自主发现、探究问题。教学理念决定着教学方法,而教学方法只有适应先进的教学理念的要求,才能体现科学性。这一案例的创设,正是抓住了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偶然情景,通过动手操作,引领学生从美术角度自主发现、探究问题,无疑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找到了科学依据,并非凭空想象。同时,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利于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教案范文: 高一美术课教学思考范例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每个老师都需要仔细规划教案课件。只有将教案课件提前准备充分,这样学生才能很好地理解教学中的知识点。要写好教案课件,有没有好的范文可借鉴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教案范文: 高一美术课教学思考范例》,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美术课的教学已接近尾声,下面我就这一年的教学作一个反思。
高一从石膏几何体到静物素描再到石膏五官的课程设计我认为是比较合理的,学生有一个从易到难的学习过程,使得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较为容易的接受,轻松的学习。
通过这一年有目的的教学,我认为高一阶段的学习主要的拦路虎还是学生的兴趣问题,同时适当引入竞争机制,使学生在有适当的竞争环境中有兴趣的学习,我认为这是比较理想的。
为了提高学生作画的兴趣,给学生一个竞争的环境,我的做法是把班级分为4个小组,每组由一个学习较好责任心较强的组长管理,同时设立适当的奖惩制度,并且学生的日常表现每次的课后考察直接与期末总评挂钩,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画室卫生变好了,上课迟到没有了,最重要的是差生有人带领了变的爱学习了,整个班风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这一年的教学让我认识到,适当的管理机制教学手段在日常的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我想每位教师可以在这方面做点文章,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
高中美术课件教案汇总9篇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因此每天老师都会按质按时去写好教案课件。 教案和课件设计出色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写教案课件时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敬读阅读编辑整理的高中美术课件教案,本文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
高中美术课件教案(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色彩心理》是选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美术课本》(试用)第三章《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部分内容。这一章包括形体、明暗、色彩、空间和肌理共五部分,我从中选取色彩这一节加以扩展,成为本节课的内容。本课从首先回顾色彩的基础知识,然后通过游戏,让学生体会色彩心理的作用,并联系生活去感受色彩心理。采用Authorware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既加强了课堂的交互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
2、教学目标: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高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掌握有关色彩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A.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B.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实际运用能力
(3)发展目标:A.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B.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C.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和发展的能力
(4)情感目标: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常见色的心理效应 (2)常见色的色彩联想
教学难点:常见色的心理效应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习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讲典故、说故事、聊趣闻,逗得学生哈哈大笑。但学生终究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他们不会主动去体会艺术作品的魅力、不能将课堂中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一节课下来,除了大笑外,别无收获。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生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展——情感升华互动师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两个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来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每参予一个游戏,都会思考完成游戏的办法,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感受到色彩的魅力,然后在游戏中体验,在讨论的环节中联系实际,自由发挥,对讨论结果探究验证,最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知识扩展。教师从学生遇到的问题入手,引出学习任务,然后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对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在设计游戏时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三、说过程:
四、说注意事项
1、因为课件的导入环节中插入了音乐,在导入部分欣赏图片时,应注意及时把音乐关上,以免授课的其它环节受到影响。
2、在“游戏一”中,要强调学生看到屏幕上的色彩,说出自己想到的内容时从两个方面来想:一是实际物体;二是联想到的心理。如看到红色,实际的物体可以想到红旗、血、太阳等,而联想到的心理有热情、危险、食欲等。
3、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体会色彩心理的灵活运用,如自己的服装、校园的环境、教室的布置等。
4、本课的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加上游戏式的教学法,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教师应注意调控课堂纪律,把握好课堂的活跃程度。
五、小结
本节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游戏驱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从教学效果看,知识目标完全达到,能力、发展和情感目标基本实现。
以上从五个方面阐述了“色彩心理”这一节课的有关设想,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高中美术课件教案(篇2)
1、开场白:
各位好!今天我来说课有两个目的,一个是不缺单位,另一个是因为我参加了全市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教学比武研讨会,回来后我就写了一个总结报告向学校教导处汇了报,在这里我准备把外面学习的经验和收获结合相关内容把我对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认识说出来,请领导、评委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2、说教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是根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编写的,供高中学生选用,共有《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和《现代媒体艺术》五个系列共计9本书,我校选发的教材是《美术鉴赏》,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美术鉴赏》上篇第二单元第七课《新的实验》,也是上篇的最后一课。它既是第二单元的收尾之篇,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3、说教学目标:
① 引导学生了解20世纪中后期出现和形成的一些新的艺术表现形态,并了解他们新的艺术创作理念和特点。
② 通过认知——讨论探究——再认知的欣赏过程,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探究能力、理解感受能力)和创新能力。
③ 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审美能力,形成多元化的艺术审美观和价值观,逐步树立宽广包容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创新精神。
4、说教学重点、难点:
先说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中期以来的艺术家的多种艺术“新实验”(现代实验性艺术),以及他们独特的艺术创作理念和表现手法。
再说难点:大胆发表自己对“新实验”的感受和见解,通过讨论探究获得对新艺术的再认知。
5、说教学方法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我准备采用如下一些教法和学法。
教法:引导法,演示法
学法:讨论探究法,辨析法
教法和学法分别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在新课程标准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与传统教学的角色来了一个互换,教师始终是课程结构的建构者、组织者、开发者、设计者,而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承载者、探索者、实践者、创造者,学生才是教学的核心和教学的意义所在。
6、说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采用多媒体设备和相关的ppt课件,湖南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教材,教材,参考图片和相关网页。
学生准备:湖南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教材、笔记本等。
7、说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流程 学生活动及目标定位
一、课题导入 用多媒体出示波洛克“滴淌画”的图片,然后请同学们发言,波洛克在干什么?他的作画方式与你以前所见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你能从他的画中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板书课题:《新的实验》
从波洛克作“滴淌画”中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和感受画家的“新实验”的与众不同。
二、观察、感受、探究 第一节:学生自读全文,自赏每一幅图片。 第一节:学生通过阅读欣赏图文,对20世纪中期以来艺术家的“新实验”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和感受。
第二节:学生围绕如下几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并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发言。
1、你对现代艺术的看法如何?
2、你同意P51“思考与交流”里的一些评论吗?
3、P50—52页这么多作品中你最喜欢哪一件作品?最不喜欢哪一件作品?说出你的理由。 第二节:学生通过讨论和总结交流 感受的同时,探究现代实验性艺术的特点:
1、强调艺术的非理性和无意识,从而否定了艺术创作对客观世界的理性把握;
2、主张艺术的本质在于制造新奇,追求所谓的原创性;
3、尝试以现成品和自然物来代替艺术品的制作过程,从而取消了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
4、企图打破艺术博物馆体系以及收藏制度,主张艺术向自然靠拢,以此来对抗现代资本主义商品社会对艺术的占有和消费。
第三节:老师引导学生将P50-52的每幅作品按现代实验艺术的特点分类,可列出分类表。 第三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对现代实验艺术作品的重新评价,再认知。
三、拓展探究 学生欣赏现代兴起的一些新美术形式:沙画和地画 让学生通过欣赏进一步了解现代新实验性的艺术表现形式、表现手法、风格特点,提高鉴赏能力。
四、总结 正如德国艺术家博伊斯所说:“在这个多元的时代里,艺术是一个不断扩张的概念,它与生活的界限正在不断地模糊”。的确,在当代似乎什么都可以成为艺术。果真如此吗?也许经过历史的“大浪淘沙”能够留下来的“真金”并不多。
高中美术课件教案(篇3)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 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重点: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三)难点: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四)内容结构:本课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学习美术鉴赏的必要性,第二部分说明什么是美术鉴赏,第三部分为美术作品的分门别类,第四部分是美术鉴赏的意义。
二、教法:
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所以我采用了讲授法、对于相关的作品采用演示法。
三、学法:
记录、观察、理解、记忆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要之后,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我们面对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时,如何来辨别作品的好坏,如何认识和理解艺术家的表现方法,作品的意义,对作品的价值的判断以及会从内心产生喜欢或厌恶等的情绪反应。所有这些疑问的产生,都涉及到了美术的鉴赏问题。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张萱的《捣练图》米勒的《拾穗》达利的《内战的预感》康定斯基的《即兴之31》
提出问题:a、你喜欢哪幅或者哪几幅作品,为什么?b以上有你感到厌恶或不解的作品吗?为什么?c你能说说其中有关作品的表现有哪些独到之处吗?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展示的作品,踊跃的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大家对美术作品的这些疑问或者观点,都涉及到了美术鉴赏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作品是怎样分类的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是什么?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2、什么是美术鉴赏?
基本内容:先从对天安门广场的感受和对天安门的审美认知中,说明鉴赏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后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以张萱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来介绍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方法,阐明什么是美术鉴赏及其对象、过程、目的和本质特征等。
通过对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三幅国画的欣赏以及对各自相关知识的查证,得出他们的内涵是不同的。所以美术鉴赏是被动接受与主动参与的综合的审美活动。
美术作品的直观和相关知识是美术鉴赏的基础,这就要求鉴赏者必须首先具备美术的基本知识,识别美术的基本类型和一般表现方法,然后才能进行实质的鉴赏活动。
那么美术作品有哪些类型呢?这就涉及到了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问题。
教师活动:(1)、分别展示天安门的图片、张萱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
(2)、提出问题:a、看到天安门我们联想到什么?(提示:造型的、历史的、情感的) b、《捣练图》和《拾穗者》两幅作品有什么区别?(提示:画种、服装、国家、贫富、) c、《奔马》《太白行吟图》《根扎南国》都是中国画吗?
(3)、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有关理论和观点。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探究问题,回答提问。
(设计理由:1、在欣赏图片中,逐步训练学生区分不同美术形式的能力,2、培养学生勤劳善良的美好情感)
3、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
总体而言,美术作品都被归为空间艺术的范畴,在这下面,美术根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按照其材料、功能、题材和内容等分别作更细致的划分。依照美术作品在形式语言上的不同特征划分出了以写实性客观再现为主的“具象艺术”,以写意性主观表现为主的“意象艺术”和以艺术语言的本体性表现为主的“抽象艺术”。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按照其材料、功能、题材和内容等分别作更细致的划分。
依照美术作品在形式语言上的不同特征划分出了以写实性客观再现为主的“具象艺术”,以写意性主观表现为主的“意象艺术”和以艺术语言的本体性表现为主的“抽象艺术”。
教师活动:(1)根据以上分类,分别展示课本相关图片,
提出问题:A、各个图片分别代表哪种艺术门类?(老师给予引导。)
B、你还发现你生活中还有那些美术作品,它们属于以上那种艺术门类?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
4、美术鉴赏的意义
以上我们学习了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作品的分类,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美术鉴赏呢?主要是美术作为上层建筑,是社会存在的产物,具有三个方面的社会功能,即:
认识功能:通过美术作品认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社会制度的人们的生活、历史、风俗、行为、器物、观念等、甚至认识既可以通过由美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容,也可以通过美术作品的形式本身来实现
教育功能:美术作品的题材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和主题对观众形成的思想和道德上的感染与影响,以培养人们在对待自然、社会、人生、他人以及自我判断上的积极的观念与热情,具体而言就是热爱祖国、热爱生命、锐意进取。
审美功能:培养人们对美的事物、美的形式的辨别力、敏感力和感受力
教师活动:(1)展示库尔贝的《筛谷的妇女》马蒂斯的《舞蹈》(2)、教师安排学生阅读课文,总结以上的三个概念(3)提问说明以上三个概念的主要内容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思考并回答问题
总结:人的审美能力是与其知识和道德相联系的直觉能力,只有经过不断的训练,人的审美能力才能逐步得到提高,才能达到像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说的那样,在世界上“诗意的栖居”
5、总结回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美术美术鉴赏的概念、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以及美术鉴赏的意义等,使我们从宏观上认识了美术以及美术鉴赏的基本知识,为我们今后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知识打下了基础。
6、板书设计:
一、什么是美术鉴赏 ?
就是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它是一个综合的审美活动。
二、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
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
三、美术鉴赏的意义?
认识功能:通过美术作品认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社会制度的人们的生活、历史、风俗、行为、器物、观念等、甚至认识既可以通过由美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容,也可以通过美术作品的形式本身来实现
高中美术课件教案(篇4)
一、说教材分析:
本课是湘版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本课介绍了美术作品形式构成基本要素,如:点、线、面、明暗、肌理等等,但主要内容是美术作品的一种最基本的分类方法,即根据图像反映物象的不同特点而分成的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三种类型。因此,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打破那种以“像不像某物”来衡量作品的欣赏方法,使学生意识到美术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中所见之物,还可以表现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内心感受。
二、说教学目标:
综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并熟悉美术作品分类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会并能运用观察,逐步培养和提高美术鉴赏的学习技能。 2:能力目标:学生使用判断思考,回答问题,比较分析等学习方法,按感受——分析研究——理解接受——审美获取——主动表现的学习过程,完成三种美术形态划分的学习过程。
3:情感目标:让学生理解各类型作品的创作观念和审美机制。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美术语言;突破只能欣赏具象美术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2.难点:。根据美术作品的图象特征来划分三种美术形态(具象、意象、抽象美术);从形象人手来理解三种美术形态的特点。如何运用逻辑语言讲授艺术语言。
四、教学方法:
说学情:
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高一年学生已有一定的美术感受力,对美术作品形式构成基本要素有初步了解,能欣赏一些具象和意象的美术作品,但是对于“肌理”的认识,对抽象美术的理解还相当有限,应该在本课教学中逐步启发。
说教法:
本课宜采用讨论法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设计具备可操作性,能达到教学的实效性,有效促进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展示法,讨论法。
说学法:
学法上,我的知道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有阅读法,比较法,讨论法等,帮助学生从形象的不同特点入手,比较辨析不同类别的美术作品。让学生理解各类型作品的创作观念和审美机制。
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美术作品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5分钟)
一件美术作品同样需要很多元素构成,如点、线、面、体积等要素,(打开幻灯片图1结合范画,让学生理解这些基本要素)。同时提问:什么是肌理?(物质组织的条纹。)为什么肌理是美术作品的要素呢?
(教学意图: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会鉴赏的基本方法,恰当使用美术术语来描述、分析美术作品。所以上述教学活动就是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构成要素,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提高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
1、肌理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5分钟)
首先,同学们能说出“石头”、“木材”、“不锈钢”这三种材质的肌理?其次,看到“石头”会想到什么?看到“木材”会想到什么?看到“不锈钢”会想到什么?
最后用词语形容这三种材料的肌理和特质,同学们会用什么词呢?
教师归纳:因为石头的坚硬、厚重、永恒,往往被作为纪念性雕塑的材料;木材的年轮使人看到岁月的沧桑,历史的痕迹,而被用作历史人物或佛像雕刻的材料;不锈钢是新的事物,它的肌理给人以速度感、时代感,所以经常被用作城市雕塑的材料。
(教学意图:新《课标》建议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学校和当地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改变。上述教学过程,就是教材及教参所没有的,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变抽象为具体,加深学生对肌理的理解。)
2、具象美术、意象美术及抽象美术的特征。(25分钟)
1)具象美术;请同学们欣赏《重屏会棋图》、《贵妇人像》、《刘胡兰就义》,注意观察这三幅画的共同点,接着请部分同学发言,教师总结:具象美术作品再现具体可感客观物象,但又不同于摄影作品,而是艺术家根据绘画的主题创作出来。
2)意象美术:请同学们比较《李白行吟图》、《荷石水禽图》、《圣维克多山》与前三幅作品的不同之处?请学生讨论,并各组推荐代表发言,(比较简约、不那么注重细节,但突出或夸张物象的某些特征)。再提问:美术作品除了表现我们所看到的事物之外,还能表现什么?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教师归纳:意象美术作品不拘泥于对客观物象的再现,有时会对物象的某些特点进行夸张、变形或结构重组的处理,美术家主观认识和情感性的因素会多一些。
3)抽象美术:请同学们欣赏《即兴》、《红黄蓝的构成》这两幅作品,能给你们什么感受?能从这两幅作品中看到什么?请学生发言,教师归纳:刚才你们所见的作品就是抽象美术,作品中的图像不能对应客观物象,这类作品强调美术作品形式要素的独立的审美价值,或线、或色彩、或光影,并以此表现作者对旋律、节奏、均衡、对比等单纯视觉元素的感悟。但是也不难欣赏,这两幅作品或直线、或曲线、或有秩序感、或感觉躁动,都与艺术家的内在情绪有关。中国的书法也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同学们认为书法最主要的元素是什么?(线条的形式美感)。
(教学意图: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体验、分析和判断,上述过程从总结具象美术、分析意象美术到体验抽象美术,由浅入深,激发学生的合作和探究意识,最后教师引导、归纳,帮助学生掌握比较法赏析作品,提高鉴赏力。)
3.知识和技能的巩固
选择多幅典型美术作品,由学生分析选择,检测学生学习效果。(10分钟)下列三组美术作品,同学们能辨认出分别属于那种类型的美术作品,每件作品的基本要素又是什么?
篆刻《白石》、《中国长沙湘潭人也》——抽象美术,基本要素为线、章法;肖形印《鸡》、《鹿》——意象美术,基本要素为线、面、章法;
雕塑《构成》——抽象美术,基本要素为体积、肌理;
雕塑《人体》——意象美术,基本要素为体积、肌理;
绘画《主席到安源》、《贝尔坦像》——具象美术,基本要素为色彩、体积、构图、明暗;
绘画《舞蹈》——意象美术,基本要素为色彩、面、线、构图;
绘画《即兴》——抽象美术,基本要素为色彩、面、线、构图;
中国画《人物头像1、2》——意象美术,基本要素为点、线、面。
(教学意图:新《课标》要求通过鉴赏活动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因此较多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辨别、比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具象、意象、抽象美术的认识、理解,同时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美术的基本要素,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为进一步上好鉴赏课奠定基础。)
4.布置课后学习任务。
5.小结
美术作品因美术语言运用的不同而产生的图象给人感觉也不同;美术作品表现的方法也可以不同,不能用“像不像某种事物”的标准来衡量一切美术作品,即便是具像美术作品也不能等同于照片。针对不同类型的作品要从不同角度欣赏它们。
板书设计
为了让学生清晰明了地掌握本课所学知识,我把黑板划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板书课题和主要知识点,一部分板书关键词,一部分准备张贴学生的美术绘画作品或一些美术作品。
结束语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
高中美术课件教案(篇5)
一、说教材
1.内容、地位和作用
中国民间美术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的高中美术欣赏,本课由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民间美术主要种类介绍三部分构成,罗列了年画、刺绣、风筝、玩具、编织、剪纸等民间美术。本课结合苏州地区的特色,重点介绍年画和刺绣。通过欣赏中国民间美术,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和民间美术的特点,对我们伟大民族灿烂丰富的民间美术有所了解,增加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培养热爱民间美术的情感。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民间美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它独特的形式语言。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民间艺术的鉴赏能力,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3)情感目标:培养热爱民间美术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民间美术与我们生活的联系;继承民间艺术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引导,增强民族自豪感。
(2)难点: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语言的理解以及其中的寓意。
二、说学情
高一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欣赏水平,对美术作品也有了自己的了解和偏好。对于民间美术,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接触,但大部分学生对民间美术这一主题缺乏深刻的认识,甚至有学生认为民间美术就是简单粗糙的代名词,又或者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不需要民间美术等等的狭隘想法。因为有了这些想法,有的学生在学习时可能还会有抵触的情绪,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内容不宜讲得过于理论化,而应当多结合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让他们在体验中意识到民间美术的重要价
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对图片更感兴趣,所以本课注意从图片本身出发,便于学生得出较为直观的结论,而不倾向于简单知识的传授。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指导
根据本课性质及学生状况,主要采取“激发启发--引导分析”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实物教具,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与组织讨论,培养学生的作品分析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
2、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采用欣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等方法学习。通过视频或实物的展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亲手创作,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讨论明确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1分钟)
利用“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中国的民间美术”作为开场。播放视频《中国民间美术》,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对民间美术有直接的感受。
请各组根据课前预习,从预先放置的盒子中,集体讨论后选出属于民间美术作品。小组讨论后结合书本知识,推荐一位评委上台讲评。
(三)讲授新课
1.设置问题,引领学生欣赏
讲解民间美术的定义,并提问:民间美术有哪些特点?民间美术大体有哪些种类?加强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理解。学生回答问题后,对答案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后提问:同学们知道自己家乡有些什么民间美术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讲解
选取年画、刺绣、风筝、玩具、编织、剪纸作为素材,介绍相关艺术作品的产生背景、发展历史和目前的发展状况。同时解析不同民间艺术形式的所表示的深刻含义。
(1)年画(12分钟)
我国历史名城苏州,物产丰富,文化茂盛,手工艺美冠天下,名家备出,曾有过文征明、唐伯虎、仇英等一大批杰出的文人墨客,其文化底蕴、积淀深厚,年画深受其影响,追溯起来千年历史。明代时,出现了木刻年画,清,雍,乾里,山塘街及桃花坞一带作坊达50多家,盛极一时。作品不但远播海内外,还对日本“浮世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太平天国时,山塘街一带毁于战火,年画铺纷纷迁至唐伯虎居桃花坞一带,遂以桃花坞年画命名之,[师边介绍桃花坞年画,边放桃花坞年画从古至今的社址变迁片断],随着国外石印年画向我国的倾销,桃花坞年画深受威胁,历经坎坷,几起几落,解放后,桃花坞年画重获新生,成立了年画社,新社址在苏州观前街宫巷艺石斋内。桃花坞年画的文化内涵及独特的制作方法独树一帜。年画作品多次到日、美、意、卢森堡等地展出,被誉为“东方百艺之花”。
引领学生欣赏桃花坞年画的制作过程,展示作品。《一团和气》是桃花坞年画中影响极深,流传很广的传统代表作画面呈圆型。中央是头戴红花,扎羊角发髻,活泼天真,憨态可掬有似稚童,又似老妪的笑脸,身穿锦团服饰,颈佩长命富贵银锁,手棒《各气吉祥》卷轴,给人喜气洋洋,富足堂皇的感觉。在构图形象塑造上特意呈圆型,寓意“团圆”“圆满”,表达了人们在新春佳节中盼望家庭和睦,生活幸福,诸事顺道的良好的愿望。请学生看完后谈自己的感想。
桃花坞年画题材内容相当丰富,除了一些吉祥喜庆之作外,还有小说戏剧类、祈福避灾类、风俗时事类,比如这一幅《上海火车站》就是反映当时新事物的一幅风俗画。同学们看完后,通过解释和互相提问等方法上讲台介绍作品
(2)刺绣(9分钟)
分别介绍中国的四大名绣: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粤绣。
苏绣有着三千多年悠久的历史了,如果把苏绣比作皇冠,双面绣可称是皇冠上的明珠。什么是双面绣呢?
[播放一段介绍苏绣的片子] [同学们互相交流感受]老师示范刺绣的制作。
(3)风筝(1分钟)
放风筝是男女老少都喜欢的集运动、娱乐于一体的活动。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风筝及放风筝的感受。
(4)玩具(2分钟)
每个人的童年几乎都是由各种玩具随着成长的,民间玩具充满了人们对儿童深沉的爱和美好的祝愿,我国的民间玩具历史悠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过加工制作,使之成为精美的民间艺术品。请学生生回忆儿时的玩具,并介绍以前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为什么?
(5)编织(1分钟)
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各种竹、藤、草、玉米皮遍地都是,劳动人民充分利用其材质,巧妙编织出造型优美的盘、篮、鞋、席等实用美观的工艺品,在我国南方的竹编,劳动人民利用竹材的皮和簧不同泽,竹、幂的宽和窄,编插技法制成不同的竹制品,造型美观,而耐用的整体形态达到静中有色,粗中有细,硬中有柔的艺术效果。[边介绍边看各地编织品的录像]
(6)剪纸(2分钟)
[放背景音乐《喜洋洋》]
[通过表演剪、贴、看的一系列动作,请同学们猜含义。]
仅仅靠一把剪刀在纸上剪刻,就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生活(老师边剪边展示)。
3.赏析比较
教师展示一幅中国文人画作品和一幅剪纸作品,请同学们比较二者之间的不同。思考:二者的题材内容是怎么来的?形式方面有什么不同?(注意: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材料、形式以及创作者和作品的服务对象等方面进行比较。)学生分组讨论后请代表讲评。
教师总结:刚刚大家分析得很好,文人画重视主观意趣和笔墨情趣,以笔墨直抒胸中的自我成为文人画家的主旨,而民间美术是一种自发性的美术形式,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积累中,为了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以及祈求幸福的愿望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美术门类。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
教师:民间美术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为我们带来一些风格独特的艺术品,它丰富了我们的视觉艺术,是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好好保护,继承和发扬等。学生相互探讨民间美术与生活究竟有哪些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画面的比较,使学生初步认识民间美术与其他美术作品的不同,直接感受民间美术特有的美。通过学生对民间美术与生活关系的探讨,让学生体会到民间美术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总结(1分钟)
本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民间美术是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用以美化环境、丰富民俗活动美术。它遍及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有其独特的艺术语言,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代传承与创造的珍贵财富,蕴含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文化内涵。我们既要自觉保护它,更应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有选择地将其继承、发扬广大。最后同学们观看了创意剪纸作品及视频,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在学习后,学生进行了课堂练习,在刚刚完成的作品中,有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创意,很不错。
课后活动建议:
①调查你所居住的地方有哪些民俗,尝试用文字或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②收集你最喜欢的民间美术作品,尝试用它们来布置你的房间,谈谈从中有什么体会并与同学交流。
五、板书设计
比较人文画作品和剪纸作品的区别
高中美术课件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审美观念形式法则的产生和一般规律,以及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难点: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结合实例明确如何鉴赏美术作品(重要意义)。
三、教材分析: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面:
1、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2、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3、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四、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主要鼓励学生参与形式美评判的活动中,感受形式美的法则,从形式美的法则入手,提高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本PPT的内容较多,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加以调整、删除)
五、课时:一课时
六、新课教学:
影视(温州嫁具)导入揭题—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
1、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
以《彩陶鲵鱼纹瓶》、书法《永》字、《羊》字加“形式美法则”,让学生初步来认识“形式美法则”。
“美”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源于生活实践;“美’的观念与形式法则是长期的历史积淀的结果彩陶鲵鱼纹瓶、永、羊(羊大为美)
2、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什么叫美术
①什么叫美术
身边的美术,
提问学生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术作品?(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视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亦称“造型艺术”“空间艺术”“视觉艺术”。它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四大门类图片)
②美术的特点:与音乐文学相比较。(中国古代手艺、工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③、美术的性质:精神产物具有独创性意识形态形式与形式美
3、美术作品的形式美
意识形态形式与形式美
①形式与内容关系:内容存在与形式,是内涵,形式是内容物质化体现,是外观。形式应准确而鲜明地表达内容。形式有独立审美意味。
②形式美是指艺术语言的合规律与合目的组合,也就是符合美的与符合审美需要目的的作品。外部形式结构。
马克思说:“有懂音乐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
A、形式美法则
①多样与统一
美术作品个别形象,形式要素、语言多样化、丰富作品的艺术形象,但必须高度统一,构成二种有机整体的形式。例如:太极图、最后的晚餐、米洛斯维纳斯。
②对立与和谐
对立:使一些可比成分特征更加明显,更加强烈。和谐:各个部分或因素之间相互协调。例:黑白?
③比例与尺度
比例包括数学的秩序,尺度是标准规范,包含体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和美的规律。(黄金比例1:1、6181:0、618)例:帕特农神庙、萨平妇女
④对称与均衡
对称就是指整体的多部分依实际或假想。对称轴或对称点,两侧形成等形、等量的对立关系,它具有稳定和统一的美感。均衡是从运动规律中升华出来的美的形式法则。例:边防军
⑤节奏与韵律
节奏:原指的天黑夜有秩序出现,有条理反复,交替或排列
韵律:动势、气韵、有秩序、近似对比因素、交替重复例:巴黎圣母院、西斯庭圣母
B、实战演习
(多幅图片)学生选择评判
4、美术鉴赏的意义
A、为什么要提高审美能力、学会鉴赏。(马克思说过“如果愿意欣赏艺术,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①是不可缺少的现代人文结构、美是人们长期积累形成的,也是艺术家长期探索形成的规律。
中国的四大美女、罗丹雕塑的罗米哀尔、委拉斯开支作品《宫女》的侏儒、等。②从实用物品向美术作品的转换
要求学生说说身边的生活用品。美术作品有的实用退化,审美凸显.(玉文化,木版年画,月份牌年画等)
③情趣高尚,抵御格调低下,提高精神污染免疫力。
5、讨论和思考:讲一讲身边事物的美
6、小结:美——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非常注重营造美的环境,所以我们要学会去认识这些美好的事物,才能更好地生活;我们要学会鉴赏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7、备用资料
高中美术课件教案(篇7)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研说的教材是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我研说的过程是: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说课标包括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说教材包括教材特点、编排体例、内容结构和知识整合;说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详细内容如下:
一、说课标
(一)目标
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美术课程分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设定。
(二)内容标准:
根据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目标对7—9年级学段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标准。各学习领域分别由目标、学习活动建议和评价要点三部分组成。
1、目标是课程总目标和分目标的具体化。
2、学习活动建议针对目标提出一些更为具体的、可 操作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3、评价要点则提出柱测目标达成度的要点。
二、说教材
(一)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
(二)编排体例:
是由课题—教学提示—图片与范画的欣赏—教学内容的设置—
学习建议—思考与讨论—学生作业等组成。
(三)内容结构:
本教材在内容结构编排上改变了传统的学科知识门类划分课
业的形式,各课内容彼此没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而采用了
并列式、散点式排列而非单元式。
在本册教材中,四大学习领域所包含的课程内容所示,造
型·表现学习领域共包含了5课,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共包含了6课,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共包含了1课,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共
包含了2课,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造型与表现学习领域和设计与应
用学习领域占全册教材的80%左右,可见这两个学习领域在这学年段美术学习中的重要性。
(四)知识整合:
本册教材主要围绕着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知识进行的学习。
1、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2、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3、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方面: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2)教学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说建议
1、教学建议
(1)要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内容,通过引导学生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的游戏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愉悦,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2)在指导学生制作方法时采用让学生欣赏范作、动手体验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自己分析思考,获得制作方法、了解所需的材料。
(3)多在随堂教学时提供给学生,重在营造适合学生欣赏、讨论、获取知识。
(4)合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补充教材。
(5)根据教材内容设置情景增强教材的趣味性。
(6)重视教师的示范。(教师的示范能清晰展示美术技法更能发挥教师的作用。)
2、评价建议
评价点:
(1) 能否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美术作品的形与色;
(2) 能否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是否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
表达方式和方法;
(3) 学生是否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在过程中是否尝试各种技法;
(4) 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是否得到提高;
(5) 是否有合作精神、能否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评价方法:
(1)自评方法
(2)互评方法
(3)师评方法
(4)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方法
(5)作品展览
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教学设备与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
(2)校外资源;剪纸、编制、废弃物再利用等;
(3)利用网络信息化;资源共享;
(4)自然环境资源;自然风光写生等等。
以上是我对七年级第二学年段美术科目进行的“三说一看”的学习研说,请各位评委老师给予建议和指导。
高中美术课件教案(篇8)
湘教版高中美术说课稿:人间生活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主要讲述《人间生活》(中国古代美术作品部分):教材例举了从唐代到宋代的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并分析了这些作品所体现的社会观念。本节课通过对这些作品进行讲述与思考、体验与探究、使学生真正认识理解画家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
能力目标: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情感目标:感受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美,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教学要点】
重 点:美术作品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难 点:体会作品所表现的生动生活。
兴趣点:画家是怎样捕捉并表现精彩的生活。
二、教学方法
运用启发式教学、讨论法、练习法等相结合。
综合运用感悟式鉴赏、形式鉴赏、社会学式鉴赏、比较式鉴赏。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5分钟)准备
1、播放背景音乐《生活》。
2、出示字幕: 《美术鉴赏》上篇 第二单元 第四课:人间生活 第1课时
主讲:石门县第一中学 欧文博
(二)、复习导入:(2分钟)
以古筝曲为背景音乐,多媒体课件(每幅6秒的速度)展示关于宗教方面的美术作品。并同步讲述: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宗教和政治因素的不断减弱,艺术家们开始把世俗生活作为艺术表现的主要内容。他们的灵感主要来自于现实社会中真实的生活场景,即描绘人间生活。
板书课题:人间生活(第1课时)
(三)、新课讲授(28分钟)创设情景:
1、播放影视片段《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局部 (3分钟)(以启发式、谈话式)(3-4学生回答)
(1)、看视频思考以下问题: 剧中讲述的是什么朝代的故事?剧中妇女的体型是胖还是瘦?她们穿戴的服饰有何特色?在你印象中这个朝代的社会状态是怎样的?
(2)、学生思考回答:唐朝;比较暴露、领口低、颜色很鲜艳;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思想开放。
(3)、教师小结:通过简短视频了解到唐朝宫女服饰特点及社会状况。假如要你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唐代宫廷生活,你会画吗?有难度!那我们一起看看唐代宫廷画家是如何描绘的。
提示同学们翻开课本第31页。
2、展示图片:张萱《捣练图》(6分钟)(启发式、感悟式鉴赏)(3-4学生回答)
(1)、教师介绍:这是一幅唐代仕女画,作者名叫张萱,宫廷画师。这幅作品主要是描绘宫中妇女捣练时的情景。练是古代的一种白绢,经漂洗和冲捣后才会变白变软。整幅画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捣练、织修、熨烫。我们来欣赏“熨烫”部分。
(2)、展示“熨烫”部分图片。
(3)、教师提问: 你觉得这个片段哪些地方最有生活情趣?(学生思考交流并得出结论)
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仕女扯白绢时挽袖,身子微微着力后仰;中间妇女手拿熨白绢器具,表情十分专注;小孩屈身来回穿梭于白绢下等。
(4)、活动:学生上台模仿体验“熨烫”部分人物动作及神态。
(5)、教师小结: 这些细节非常真实、生动,极富生活情趣,是画家对生活细心观察善于表现的结果。我们欣赏了唐朝画家张萱画的宫廷仕女捣练时的生活画,下面我们再来看一幅表现宴请的作品。
3、出示作品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10分钟)(启发式、社会学式鉴赏)(3-5学生回答)
(1)、教师语:阅读课本第32页的文字内容,要求学生介绍这幅作品表现的内容。
(2)、教师小结:南唐后主李煜让画家去窥探大臣的生活,以了解大臣的为人。整幅画采用了我国传统表现连续故事的手法,随着情节的进展而分段,以屏风为间隔。通过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等情节,叙事诗般描述了夜宴的全部情景。
(3)、出示《韩熙载夜宴图》 “听乐”部分。播放琵琶曲,让学生判断是什么乐器声音?引导学生判别画面中哪个是韩熙载,判别的理由是什么?韩熙载心情怎样?
(4)、学生回答:琵琶;从坐的位置、相貌、穿着打扮;心情显得很沉重。
(5)、教师小结:听歌妓弹奏琵琶,韩熙载正襟危坐,戴着高帽,留着长胡子,内心显得很沉重。
(6)、教师语:这幅画中韩熙载邀请当时几位名流志士也参加宴会,有太常博士陈致雍和门生舒雁、状元郎粲、李嘉明等。除歌伎外,宾客都穿着官袍。
(7)、教师提问:哪位是状元郎粲?画家捕捉到他的动态,反映了他怎样的心情?我们有这样的举动吗?
(8)、学生回答:穿红色状元袍;比较得意、忘形(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9)、教师小结:通过画家对服饰和动态的描绘我们认识了郎粲,体会到得意、忘形的心情。
(10)、教师提问:画中李嘉明的侧身、回头,太常博士陈致雍、门生舒雁拍手掌跟听音乐联系吗?
(11)、学生回答:有,他们听音乐很投入。
(12)、教师语:画家观察非常仔细,表现了他们对音乐的不同感受。
(13)、教师提问:你们再仔细看这些歌伎们,她们对这种场景的感受以及她们在画面中所占画面比例说明了什么?
(14)、学生回答:女性身体比例较小,反映出当时歌伎们身份卑微、地位低下。
(15)、教师小结:通过探讨、合作、交流等方式对这幅画有了比较真实细致的了解,如果画家没有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不可能画出这样的画来,同时这样一幅画对后人了解当时社会生活和韩熙载提供了宝贵真实的历史资料。
4、北宋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启发式、形式鉴赏)(6分钟)(4-8学生回答并体验)
(1)、教师演示诗句:“历经风雨八百年,繁华古都在眼前。千姿百态众生像,尽在绵绵画中间。扬名海外震国威,惊世绝技人人赞。”并思考这首诗是指哪幅中国名画?
(2)、学生回答:北宋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3)、教师语:《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反映市井生活得风俗画,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观看视频,思考这幅画到底画了些什么?有些什么特点?
(4)、教师演示:出示视频《清明上河图》并配乐《春江花月夜》。
(5)、教师小结:此画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描绘市郊景象,第二部分描写繁忙的汴河码头,第三部分描写热闹的街市。绘画的规模宏大,场面繁杂,且笔笔精到,一丝不苟,达到生动明确,惟妙惟肖的境界。
(6)、教师演示:出示范画《清明上河图》。
活动:让学生分组走近欣赏、感受这幅名画。并模仿体验画中人物动态的描写。比如挑担的人、卖东西的人、店里的小二、抬轿的人等等。(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7)、教师小结:刚刚我们一起着重欣赏了古代画家的三幅美术作品,其中两幅是表现贵族生活,一幅是描绘反映市井生活的风俗画。那么,在当今我国现代画家是否也在表现现今的人间生活呢?
5、出示:现代画家忻东旺作品《早点》以及徐维辛作品《工棚》(形式鉴赏)(1分钟)
(1)、教师语:这是中国现代画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忻东旺教授一幅同样描述人间生活的油画作品,画家描述了是处于城市郊外农民工兄弟吃早点的情景,画家对画中的人物的表情、神态、动作、穿着打扮以及周围环境进行了详细刻画,是当代社会普通人人间生活的真实写照。在现代中国有很多像忻东旺教授这样的画家,以同样的方式在关注人间生活。如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徐维辛作品《工棚》等等。
(四)、课堂总结:(1分钟)
1、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分享了中国古现代画家描绘世俗生活的美术作品,很有感触和体会。可以说现实生活是画家永恒的主题,没有画家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细致入微的深入观察,古代画家不可能,现代画家也是不可能表现出的这么生动的“生活”画面。假如你以“春游”为题,画一幅画,你会表现什么内容?用小短文的形式描述。
2、教师总结并同时演示上课内容:
(五)、实践练习:(12分钟)
(1)、出示文字:思考与交流:如果你以“春游”为题,画一幅画,你会表现什么内容?你会选取什么样的对象?突出哪些细节?用小短文的形式描述。
(2)、教师提示:从人物主体形象(包括表情、动作、神态)周围环境、道具等方面进行分析。
(六)、展示点评:(3分钟)
要求3至4个同学就自己的描写内容与大家分享。请其他同学评一评,你觉得他的描写内容怎么样?闪光点在哪里?有什么样的意见。
教师最后点评:
(七)、作品欣赏:(3分钟)
1、背景音乐:播放背景音乐古筝曲《高山流水》。
2、演示图片:出示古代人间生活的一些图片(20幅,每幅6秒)
3、结束语:这节课我们通过了中国古代画家的一些代表性作品了解了中国古代社会人间生活状况,透析作品我们看到画家高超的技艺和对生活细节的细心观察。而在我们的生活中,表现人间生活的素材很多很多,只有通过对生活得细心观察才能创造出好的美术作品。谢谢大家!!
高中美术课件教案(篇9)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和特点:
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_____课《……》。(同时在黑板上板书课题)
本节是在学习了……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打下基础,所以 ……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此外,《……》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本节的特点之一是:……;特点之二是:……。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简单叙述即可,主要是教学手段)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据自己对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本校学生实际,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一是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二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就是把教和学的各种方法综合起来统一组织运用于教学过程,以求获得最佳效果。另外还注意获得和交换信息渠道的综合、教学手段的综合和课堂内外的综合。并且在整个教学设计尽量做到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触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思维教学代替单纯的记忆教学。三是注重渗透数学思考方法(联想法、类比法、数形结合等一般科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索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常见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素质。四是注意在探究问题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利于开放学生的思维。当然这就应在处理教学内容时能够做到叶老师所说“教就是为了不教”。
三、说学法:(略述)
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有效的能被学生接受的学法指导应是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是通过优化教学程序来增强学法指导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自学、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探索研究过程中分析、归纳、推理能力得到提高。
本节教师通过列举具体事例来进行分析,归纳出……,并依
据此知识与具体事例结合、推导出……,这正是一个分析和推理的全过程。
2、让学生亲自经历运用科学方法探索的过程。 主要是努力创设应用科学方法探索、解决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索中体会科学方法,如在讲授 时,可通过演示,创设探索规律的情境,引导学生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揭示内在规律,从而使学生领悟到把可靠的事实和深刻的理论思维结合起来的特点。
3、让学生在探索性实验中自己摸索方法,观察和分析现象,从而发现“新”的问题或探索出“新”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动力。在实践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观察、多交流、多分析;老师要给学生多点拨、多启发、多激励,不断地寻找学生思维和操作上的闪光点,及时总结和推广。
4、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猜测、尝试、质疑、发现等探究环节选择合适的概念、规律和解决问题方法,从而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如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中,蕴含的本质差异,从而摆脱知识迁移的负面影响。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分析过程、善于比较的好习惯,又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现象发掘知识内在本质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重点叙述)
(一)、课题引入:
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创设情景:A、教师演示实验。B、使用多媒体模拟一些比较有趣、与生活实践比较有关的事例。C、讲述数学科学史上的有关情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提出接下去要研究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1、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设计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通过动手探索有关的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得出新知,并进一步提出下面的问题。
2、组织学生进行新问题的实验方法设计—这时在设计上最好是有对比性、数学方法性的设计实验,指导学生实验、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显示学生的实验数据,模拟强化出实验情况,由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出知识的结构。
(三)、实施反馈:
1、课堂反馈,迁移知识(最好迁移到与生活有关的例子)。让学生分析有关的问题,实现知识的升华、实现学生的再次创新。
2、课后反馈,延续创新。通过课后练习,学生互改作业,课后研实验,实现课堂内外的综合,实现创新精神的延续。
五、板书设计:
在教学中我把黑板分为三部分,把知识要点写在左侧,中间知识推导过程,右边实例应用。
六、说课综述:
以上是我对《 》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在整个课堂中,我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知识,并把它运用到对……的认识,使学生的认知活动逐步深化,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方法。
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指导思想。并且能从各种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大家辛苦了!
中班美术教案(模板9篇)
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需要写好本学期教学教案课件,因此在写的时候就不要草草了事了。写好教案课件,这样课堂的各种可能情况都尽在掌握。网络有没有优质的教案课件以资借鉴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美术教案(模板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班美术教案【篇1】
1、讨论激趣,导入课堂。
出示汉堡包图片。
提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汉堡包)你们都吃过吗?宿老师没有吃过汉堡包,我好想吃啊,你们能告诉我汉堡里面都有什么吗?;(肉、蔬菜、鸡蛋)对,有肉,吃肉可以让我们的身体更强壮;吃菜可以让我们更健康。所以,小朋友们要养成多吃蔬菜和水果,适量吃肉,做一个不偏食不挑食的好宝宝。
2、画汉堡
今天我们来勇敢的尝试画汉堡包,我们先尝试从上往下的顺序画汉堡包。先画第一片面包,它是半圆形的,上面还有一些小芝麻呢!来,孩子们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先画一个半圆,上面再撒一些小芝麻,下面是一片大大的肉块,孩子们咱们一起加肉片,不要忘记还有新鲜的蔬菜哦!来,咱们用波浪线画蔬菜,盖上最后一片面包,我们的汉堡完成啦!来,孩子们咱们一起来盖上最后一片面包吧!
3、添加想象
——孩子们,汉堡包还会变魔术呢,请闭上眼睛,(3、2、1)汉堡发生了哪些变化?对了,变成了一位汉堡爷爷。好,那今天我们来动手画一画汉堡爷爷。
——汉堡爷爷是有眼睛、鼻子、嘴巴的。观察爷爷的表情,添画上去。
——瞪着圆圆的眼睛说明汉堡爷爷很严肃。笑成弯弯的眼睛就想在告诉我们,汉堡爷爷今天可高兴了。
——汉堡爷爷喜欢穿什么衣服呢?大家想一想,最好每个汉堡爷爷的衣服都不一样。有格子衬衣、条纹衬衫、花衬衫都非常漂亮。
4、作品评价
——你们最喜欢哪个汉堡包?为什么?
——这个小朋友画的汉堡爷爷真特别,开心的表情很生动,衣服也很其他人不一样。
——你对食物的认识真多,好吃的都画到画面上来了。
——小朋友们都画了自己心中最喜欢的汉堡爷爷,还给汉堡爷爷设计了漂亮的衬衣。可是小班的弟弟妹妹们也想认识汉堡爷爷,让我们一起把画好的汉堡爷爷送给他们吧。
中班美术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在观察的基础上,能用语言表达出一串红的外形特征。
2、学习用画椭圆的技能表现一串红的基本特征,探索画出各种姿态的一串红来撑满画面。
3、培养幼儿懂得爱护花朵的情感。
活动准备:
观赏花园里的一串红,收集各种一串红的图片,蜡笔和纸。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一串红范画,讲出其颜色及特征。
师:秋天到了,公园里的花儿都开了,看,这是什么花?(出示范画)它像什么?它的花瓣是什么形状?是什么颜色?(公园里都开满了一串红,一串红花朵成串,颜色鲜红,像一串串的小鞭炮,在绿色的叶子衬托下真美丽)
二、新授部分。
1、了解一串红的用途。
师:这么漂亮的一串红放在公园里有什么用处呢?(可以让人观赏,美化环境)
小结:一串红可以美化我们的环境,使我们的生活增添美,今天我们也来开个一串红花展。
2、教师示范讲解。
我们先在画纸的中间画根长长的树枝,在顶上方画一个小的椭圆形花瓣,然后在树枝的两边画出成串的椭圆形花朵,左边一片右边一片,画好一朵花瓣后空出一点位置再接着往下画,好像一串串的小鞭炮,快要画到下面时接着画叶子,在绿色的叶子衬托下更是美丽。但是一朵花太孤单了,我们也为了让画面变得更漂亮,再在空白处添画一串红,秋风吹来一串红随风摇摆。
3、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蜡笔和纸,你们在画时要注意花瓣与花瓣之间要留出空隙,而且是用椭圆形来表现花瓣,现在请你们也来画一画吧!
4、教师讲解涂色技巧。
师:我们画得一串红和公园里的有什么不同吗?(颜色)
是的,天气凉了,我们都穿上了衣服,我们也来给一串红穿上漂亮的衣服,让它们变得更漂亮。那一串红是什么颜色的呢?选择好颜色后,在画上涂色,涂色时要注意顺着一个反向,使画面图满。
5、幼儿进行涂色,教师指导。
师:请小朋友给一串红穿上衣服吧。注意涂色顺着一个方向。
三、评价活动。
1、请幼儿将自己完成的作品贴在墙上。
师:花展即将开始,请大家将一串红添在墙上,我们一起来欣赏。
2、教育幼儿要爱护花朵。
师:你们喜欢一串红吗?为什么?
师:公园里花儿开,红得红,白的白, 花儿好看我不开。
中班美术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欣赏作品《盲女》,领会画面中所呈现的自然风光之美,体验盲女用心去感受的宁静。
2、在音乐与环境的艺术氛围创设中用心去想象、感受作品的意境与人物的情感。
3、能对盲女的处境产生深切的同情,愿意给予生活中的盲人关心与帮助。
活动准备:
1、柔美的音乐,眼罩人手一份
2、水粉、水粉笔、操作纸,各色彩纸,剪刀、胶水
3、教学挂图:《盲女》
活动过程:
1、出示教学挂图《盲女》,播放音乐,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地上有什么?远处有什么?画面带给你什么感觉?
·引导幼儿讨论画面中人物的关系。
教师:她们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引导幼儿观察人物表情,体验盲女的用心感受。
教师:看看她们的眼睛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这么美的景色她却不看?她能感觉到自然的美吗?除了听,她还可以感受什么呢?她会摸到什么?他会闻到什么?
·鼓励幼儿给画面起名字
教师:你喜欢这幅画吗?请你为它起一个名字。
2、教师创设环境的艺术氛围,引导幼儿用心去想象、感受作品的意境与人物的情感。
·教师:你见过盲人吗?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请幼儿用双手蒙住双眼或闭上眼睛,听着音乐,静静地听教师讲述画面中美丽的自然风光,感受作品的意境与人物的情感。
教师:亲爱的盲姑娘,轻轻地做到这里来,用你的手去摸一摸,你感觉到柔软的小草了吗?用你的鼻子去闻一闻,你闻到清新的空气了吗?你闻到花香了吗?用你的耳朵去听一听,你听到小鸟的歌唱了吗?你听到了牛羊在草地上奔跑的声音了吗?你听到…...还有,我要告诉你,天空很蓝,还有一道绚丽的彩虹,草地很美……(省略号处教师可以自由创编)
·让幼儿闭上眼睛感受周围的环境,激发幼儿的爱心。
教师:当盲人你有什么感觉?你愿意帮助盲人吗?
3、幼儿操作,教师鼓励幼儿自由选择操作材料,用心去创作一幅自然美景。
·教师:你可以选择水粉,也可以选择剪贴方式来创作一幅美丽的画面。
4、展览幼儿作品,幼儿在参观中互相交流。
教师:你的画面上画了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画?
中班美术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引导幼儿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感知水流动的特点,并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进行大胆的表现。
2、通过曲线表现画面的过程,充分感受线条的艺术美;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和艺术创作的成功感。
教学准备:
场地布置:小河,河中各种石头,录音机;
教学具:各种蜡笔,卡纸;
幼儿:已有将各种线条整齐排列的绘画经验。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游戏。
我是水妈妈,你们是谁呀?(水宝宝)今天水妈妈要带水宝宝到小河里去游泳呢!宝宝们快来吧。
(二)自由探索,丰富感性经验。
1、提出游戏规则。
1)我们来到小河边,哎呀,河里有什么?(圆石头、方石头)宝宝们动动小脑筋想想,我们跳下去游泳时,怎样游才能既不撞到石头,又不撞到其他水宝宝?
2)今天,我们要从岸的这边一直游到岸的那边。如果你觉得游了一次还不够,就可以游上岸,从岸的旁边走过来,来到开始的地方再游一次,好吗?
2、幼儿通过身体感知获得“绕着石头走”的进一步体验,感受水流的方向。
3、宝宝们跟着妈妈从这里跳下去开始游泳吧!(放音乐)
1)教师语言提示:“妈妈慢慢地游呀游,哎呀,碰到大石头了,怎么办?”(拐个弯,继续往前游)
2)幼儿游戏:游泳2——3次。
(三)游戏结束,讲解绘画方法,幼儿操作。
1、讲解绘画方法。
1)宝宝们来吧,到妈妈身边来,找个地方坐下休息一会儿。你们刚才玩得开心吗?
2)你们看,这就是我们刚才游泳的小河,河里有圆石头、方石头、三角形石头……哪个水宝宝告诉妈妈,你刚才是怎么游的?你碰到了大石头是怎么办的?
3)噢!你是这样游的。(教师边讲边示范画,表示水的曲线)从岸的这头“扑通”跳下水,慢慢地游呀游,碰到大石头拐个弯,继续往前游,一直游到岸边,你游得真好。
4)你们想知道妈妈是怎么游的吗?我从这头跳下去慢慢地游呀游,碰到大石头我拐了个弯,又回到岸边,重新选了个地方又跳下去游。
5)刚才妈妈看见除了你们这样游以外,还有许多水宝宝也是这样游的。(示范画一组水宝宝游泳的曲线)
从这头跳下去,慢慢地游呀游,肩并肩,你不撞到我,我不撞到你,碰到大石头拐个弯,继续向前游,一直游到对岸。
6)除妈妈这样游以外,还有许多水宝宝也是从这里跳下来,慢慢地游呀游,你不撞到我,我不撞到你,碰到大石头回过去重新游。
7)水宝宝真能干,我们今天就把自己在水里怎样游泳的,碰到动石头怎么办的事情画下来,好吗?
2、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将游戏过程进行创造性再现,大胆流畅地画曲线。
3、教师讲评,结束活动。
1)看到水宝宝游泳你会想到什么?
2)那些水宝宝最聪明,会绕过大石头拐个弯,继续向前游泳。
区域设置和日常活动组织:
保留小河的场地布置,在美工叫提供笔和纸,让幼儿随时体验并随时把体验的结果表现在纸上。在日常美术活动时,让幼儿多多练习各种线条进行有规律的排列。
与家长沟通计划:
建议家长平时多带领孩子观察感知河水的流向,并尝试用曲线进行表现。活动后保留幼儿作品,供幼儿和家长观赏。
设计意图:
一次散步的时候,孩子对小河里潺潺流动的河水非常感兴趣,不时地还在讨论观察一番。忽然有个小朋友惊喜地喊到:“河水碰到小石头还会向前流的,真有趣。” 孩子们的惊喜使我联想到我正要组织的一个美术活动——“弯弯的小河”。按照以往的教学,我会和小朋友分析河水是怎样流的,然后让小朋友把曲线整齐的排列成小河。这样,幼儿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有了散步的启发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布置一条小河,河里有些小石头,让教师分别扮演水妈妈和水宝宝去学游泳。通过这个游戏让幼儿感知水流动的特点。使幼儿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从而感受线条的顺序美和艺术美。
中班美术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风筝的来历,了解风筝的多种造型和点。
2.尝试制作简单的风筝,并享受放风筝的乐趣。
3.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各种各样的风筝实物和图片,布置“风筝展”。
2.《潍坊风筝节》教师教学资源。
3.风筝骨架一副,面纸一张,尾纸2张,棉线一根(见幼儿活动资源包),未装饰风筝1个。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主题。
1.教师出示风筝实图,让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风筝,了解风筝制作材料的多样性。
"今天,老师请大家一起参观风筝展,你们开心吗? "
2.教师提出要求:仔细观察,会把风筝的秘密找出来!引导幼儿从造型、图案、色彩等方面展开讨论,发现风筝的不同特点。
教师提问:
(1)"你看到的是些什么风筝呀?他们是用什么做的? "
(2)风筝上画着什么图案?这些图案有什么他点?为什么要把风筝做成左右对称?(风筝左右对称这样能使风筝两翼保持平衡,不会掉下来。)
(3)风筝的色彩看上去怎么样?为什么风筝用鲜艳、漂亮的色彩?引导幼儿发现鲜艳的风筝即使飞的很高也能看得到。
二、引导幼儿讨论风筝的简单构造,激发幼儿制作风筝的愿望。
教师提问:"风筝后面有个硬硬的是什么呀?"(介绍骨架、风筝面),"我们放风筝是手里牵着的是什么呀?"(介绍线和飘带) "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个有骨架的风筝呀? "
三、幼儿设计图案,并尝试制作简单的风筝。
引导幼儿设计自己喜欢的风筝样式,提醒幼儿注意图案的对称。完成后教师指导幼儿粘贴风筝的“尾巴”,系好长线绳。
四、作品展示,欣赏交流。
1.同伴之间相互介绍,交流制作经验。
2.把自己的风筝展示给客人老师看,向客人老师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到操场上去放风筝,比比谁的'风筝飞得更高。
教学反思: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中班美术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感受与认识生活和自然中的寒冷色和温暖色。
2.学会选用寒冷色或温暖色“粉刷房间”。
3.体验色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各种感受。
活动准备
1.“寒冷图”和“温暖图”
2.色卡
3.幼儿人手一张“房间”线描图。
活动过程
一.欣赏“寒冷图”和“温暖图”,激发兴趣。
1.欣赏寒冬飘雪图。
师:今天,我要请小朋友们欣赏一幅图,请看!
师:这幅图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
2.欣赏阳光普照图。
师:小朋友们再来看看这幅图!
师:这幅图又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呢?
3.。
师:原来通过两幅图就能给我们寒冷和温暖这些感受,其实我们通过颜色也能感觉得出寒冷和温暖。
二.巩固复习颜色,寻找色彩的冷暖。
1.巩固复习所认识的颜色。
教师依次出示色卡,引导幼儿主动念出来。
2.寻找寒冷色和温暖色。
师:刚刚我们欣赏的两幅图里也有很多的.颜色,请大家先来找找这幅寒冷图。(教师根据幼儿说的颜色,把相应的色卡出示在寒冷图下方)
师:我再在这幅温暖图中找找看有哪些颜色?(教师根据幼儿所说的颜色,把相应的色卡放到温暖图下方)
3.。
师:红、橙、黄是阳光和火的色彩,它们使人感受到温暖、热烈、兴奋;而蓝色、绿色、白色使我们联想起天空、海洋和森林,让人觉得寒冷、凉爽、遥远、宁静。不同颜色引起冷或暖的感觉,以此分成寒冷色和温暖色。
三.了解冷暖色在生活中的运用。
1.讨论:
你身上有哪些颜色?是寒冷色还是温暖色?
2.师:我们教室是寒冷色还是温暖色?
3.。
师:其实,我们身边就有很多很多的寒冷色和温暖色,只要你的小眼睛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它们。
四.游戏:粉刷房间。
1.讲解游戏要求。
师:现在,很多小朋友家里买了新房子都会装修的。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小粉刷匠,房间我们已经帮你们准备好了,请你们选择寒冷色或温暖色来粉刷你的房间。记住,一个画面里只能选一种色调。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互相欣赏作品。
中班美术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绿豆、赤豆、瓜子、芸豆等,进行种子贴画。
2.体验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每桌绿豆、赤豆等种子各一盒,若干勾画了物体轮廓作品、双面胶。
2.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欣赏"种子贴画"范例。
师:"你喜欢哪幅画?它用了哪些豆豆?"了解可以用一种豆或两种豆交替排列,也可以用一种豆贴出轮廓,细小的部分用不同颜色的豆表现。
(通过范例,激发兴趣,为下一步的操作环节做好铺垫,同时利用谈话形式,让幼儿初步感受艺术的美,从而产生表现美、创作美的欲望。通过欣赏、观察,让幼儿掌握初步的操作技巧。)
2.教师示范,勾画物体轮廓,要求幼儿画的要大,尽量和别人不一样。
(鼓励幼儿在勾画轮廓的环节时,要有个性、有创造性地作画,培养孩子个性化发展。)
3.教师提出要求:
(1)可以选择老师提供的纸来贴,也可以自己设计,勾画时要画的大一点。
(2)粘贴时,不用取很多豆子,豆子落到桌子要拣起来。
(3)全部粘贴后,用手掌轻轻地压一下。
(教给孩子操作的细节,根据孩子们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确保活动的基本成功。)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粘贴豆子时,手不要压到白胶上,以免粘不住。
5.展示作品,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喜欢的作品。
(给幼儿展示作品的机会,让孩子间互相交流、欣赏以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
6 . 教师与幼儿一起布置种子贴画主题墙。
7 . 教师与幼儿一起参观种子贴画主题墙。
中班美术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蒙德里安作品,大胆用横竖直线设计格子布。
2.用色块进行装饰格子布,体验创造美的乐趣。
教学准备:
相关的PPT、操作画纸、调好的颜料、排笔、黑色油画棒等教学重点与难点:用横竖直线设计格子布,用色块装饰格子布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欣赏蒙德里安的作品,引出主题。
1.通过课件出示蒙德里安的《红、黄、蓝的构成》,引导幼儿观察画中的线条和色块。
(1)老师带来了一些特别的图画,请你们看看这幅画上有什么?
(2)它们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3)你还发现画里有什么?(黑线)
2.教师小结师:这些画都是一个名叫蒙德里安的画家画的,这些画上虽然只有黑色的线条和几个彩色格子,但看起来非常漂亮,真神奇!
3.组织幼儿欣赏蒙德里安的"格子"在生活中的运用。
师:人们都很喜欢蒙德里安的画,就把这种绘画风格用到了生活的各个地方。(出示他人参考蒙德里安作品风格设计的服饰、建筑物等图片,如:格子衣服、格子鞋子)师:你还看过怎样的格子物品?
二、出示范作,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操作方法。
师:许多人把蒙德里安的作品变成了可以穿的、用的东西,老师也设计了几件衣服,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谁来说说老师是用了什么方法?怎么画的?
三、教师示范操作用黑蜡笔打出线条,用色块进行装饰。
四、组织幼儿操作。
指导幼儿先用油画棒设计格子,要求用横竖直线从最顶端画到最末端;涂色块时注意不混色及颜色之间的间隔。
五、结束活动。
展示作品,并引导幼儿说说自己设计的格子布可以做什么。
中班美术教案【篇9】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两种颜色在16格方形纸上间隔涂色,并为大象制作花格子大衣。
2.在活动中理解与众不同的含义。
活动准备:
ppt课件,扁头彩笔,白色方形卡纸(印有方格)、活动眼珠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上次我们一起看了花格子大象艾玛的绘本故事,你们喜欢艾玛吗?为什么?
二、讨论与示范
1.出示ppt:是啊,森林里的大象和你们一样都很喜欢艾玛,喜欢他的与众不同,喜欢他身上的花格子。大象们想让自己变得和艾玛一样特别,一样的与众不同,看穿上和艾玛一模一样的花格子大衣,他们的愿望实现了吗?能变得与众不同吗?
2.这时候,大象韦伯来了,看他穿了件什么样的格子大衣?几种颜色?韦伯与众不同了吗?
3.大家决定回家也要做一件两种颜色的花格子大衣。做花格子大衣必须得有一块花格子布料,用哪两种颜色才够特别呢?能和韦伯一样用黑色和白色吗?
4.有了花格子布,要做成和韦伯一样合身的大衣,应该怎么做呢?看看旁边的裁剪图。想一想哪里需要剪开?
三、幼儿创作
1.教师:你们愿意帮象朋友设计制作好看的花格子大衣,让他们都变成与众不同的花格子大象吗?
2.巡回指导:
师:你想为象朋友做一件什么颜色的花格子大衣?
师:涂色的时候要看看前面,想想你是在做一件什么颜色的格子大衣?
四、展示作品欣赏交流
[推荐教案] 七年级上册美术课教案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提前准备好教案课件工作,才能让学生更加快速地理解各知识点。你是否正在动笔写一篇教案课件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推荐教案] 七年级上册美术课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海报设计的基本知识。
2、方法与过程:掌握海报的设计步骤和制作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掌握海报的构成要素、设计原则及创意方法。
2、尝试设计一幅有创意的海报。
教学难点
对学生分析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根据活动的主题去设计一幅富有创意的海报。
教学方法
直观感受、讨论、欣赏、观察、发现、情景、讲授、演示、比较等。
评价要点
1、是否掌握了海报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方法。
2、能否根据活动的主题展开思维联想,设计出创意独特的海报。
3、是否热心参与学习活动,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4、操作实践过程能否细致耐心,与同学合作是否融洽。
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及设备、实物投影仪、卡纸、彩笔等。
学具:卡纸、铅笔、橡皮、彩笔等。
教学设计示例
一、范例导入
以“长安大学第一届图书文化节”的宣传海报或其他代表性的海报为例导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海报中传递的信息,发现和总结海报的特点。
二、新授内容
1、海报的构成要素。
对比多幅海报的异同点,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海报的构成要素。
2、海报设计的原则。
利用“第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海报,引导学生说出各要素的选择和处理的特点。
(1)文字:
A、标志性文字即海报的主题文字,必须醒目、简洁,字体的选择和编排应根据活动的需要作艺术化的处理。
B、辅助性文字是对标题的具体说明,一般需要写明活动的地点、时间及主要内容。
(2)图形的位置和比例在海报中一般比较重要,图形的选择应呼应主题且构思新颖。
(3)色彩应醒目,常用对比色,以增强视觉冲击力。
3、海报的创意设计。
引导学生结合说学的海报知识,分析优秀海报作品构思、处理等独到之处,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4、海报的制作方式。
通过欣赏大量优秀海报作品,了解优秀海报制作方式——计算机制作、手绘制作。
三、实践练习
用手绘的方式为学校艺术节设计一张创意独特的海报。
1、说创意思路。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出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并通过讨论完善自己的创意思路。
教师辅助总结,让学生了解海报设计的具体设计步骤。
2、画创意海报。
把创意想法表现出来。(要求:构图合理、完整,主题明确)
四、展示评价
1、四人小组展示交流,进行自评和互评。
2、教师点评部分作业,巩固本课知识。
五、拓展提升
出示几幅能引发深层次思考的公益海报,引导学生去领悟其中的含义,向学生渗透爱的教育,进行德育深化。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让学生加强美术及相关学科与校园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运用美术语言表现生活、表达思想情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美术在社会生活及历史文化中的地位、作用,增强设计为生活服务的意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生活的热情。
##结束初中七年级美术课教案集锦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不过教案课件里知识点要设计好。要在教案课件中可以体现出教学过程中智慧与创造性。什么样的教学课件才是好的?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初中七年级美术课教案集锦,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初中七年级美术课教案
初中七年级美术教案教案设计
主题:表现主义
年级:初中七年级
时间:1小时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表现主义的概念和特点。
2. 让学生学会使用色彩和线条表现情感和主题。
3. 让学生学会观察和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教学内容:
1. 表现主义的概念和特点
2. 表现主义画家的作品欣赏
3. 色彩和线条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表现主义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表现主义的定义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Step 2:欣赏作品
展示表现主义画家的作品,让学生欣赏并了解他们的作品风格和特点,让学生感受到表现主义的情感和主题。
Step 3:讲解知识点
讲解表现主义画家的作品欣赏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如色彩的表现、线条的表现、构图的表现等,让学生了解表现主义画家的表现手法。
Step 4:练习
让学生通过练习色彩和线条的表现来表现表现主义的主题和情感,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表现主义的特点。
Step 5:总结
总结表现主义的概念和特点,并让学生总结表现主义画家的表现手法,让学生加深对表现主义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来评估学生的表现主义表现,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并鼓励自己继续学习。
初中七年级美术课教案XX字
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有一份完整教案课件,按要求每个老师都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这样课堂的各种可能情况都尽在掌握。什么样的教学课件才是好的?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初中七年级美术课教案XX字,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初中七年级美术课教案
初中七年级美术课教案示例如下:
主题:表现自我的绘画
目标: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绘画技巧和工具,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内容:
1. 绘画基础知识:色彩、线条、透视等。
2. 绘画工具的准备:画板、画笔、颜料等。
3. 绘画技巧的学习:透视、比例、阴影等。
4. 绘画作品的创作:让学生自己选择主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播放一些有趣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绘画技巧和工具。
2. 问学生:你们知道有哪些绘画工具吗?学生们会回答一些,然后引导他们说出更多常用的绘画工具。
二、学习绘画基础知识
1. 让学生观察一些静物或风景,然后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 让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色彩和线条来表达他们的感受。
3. 引导学生学习透视和比例等绘画基础知识。
三、学习绘画技巧
1.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然后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个主题。
2. 让学生使用不同的绘画技巧来表现这个主题,如阴影、高光、色彩对比等。
3.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透视和比例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真实感。
四、创作
1. 让学生自己选择主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作。
2. 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创作,并给予评价和建议。
3. 让学生自己挑选作品,展示给老师和其他学生。
五、总结
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绘画知识和技巧。
2. 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绘画艺术。
3. 让学生写下他们的绘画感受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