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读后感作文【篇1】
世界上有很多自己弄不清楚,难以跨越的事物。想有机会能找到答案,让自己心灵透彻一些。一天在睡梦中分不清自己身在何方,醒来后想起庄周梦蝶,一时兴起就找了庄子的文章来看。看了外篇中的一篇《达生》,心中果然有点释然与宁静。
【原文】
子列子问关尹曰(1):“至人潜行不窒(2),蹈火不热,行乎万物之上而不慄(3)。请问何以至于此?”
关尹曰:“是纯气之守也(4),非知巧果敢之列(5)。居(6),予语女。凡有貌象声色者,皆物也,物与物何以相远(7)?夫奚足以至乎先(8)?是色而已(9)。则物之造乎不形而止乎无所化(10),夫得是而穷之者(11),物焉得而止焉!彼将处乎不淫之度(12),而藏乎无端之纪(13),游乎万物之所终始(14),一其性(15),养其气,合其德,以通乎物之所造(16)。夫若是者,其天守全(17),其神无郤(18),物奚自入焉!
“夫醉者之坠车,虽疾不死。骨节与人同而犯害与人异,其神全也,乘亦不知也,坠亦不知也,死生惊惧不入乎其胸中,是故迕物而不慴(19)。彼得全于酒而犹若是(20),而况得全于天乎?圣人藏于天,故莫之能伤也。复仇者不折镆干(21),虽有忮心者不怨飘瓦(22),是以天下平均。故无攻战之乱,无杀戮之刑者,由此道也。
“不开人之天(23),而开天之天,开天者德生,开人者贼生(24)。不厌其天,不忽于人(25),民几乎以其真!”
记得小时候,面对可怕的事物时,我经常有种恐惧感。总想变得更加勇敢,但又没有很好的办法。这里正好有篇文章为人们克服恐惧感给出了一个奇妙的答案。道德修养完善的至人潜于水中不会感到阻塞,跳入火中却不会感到灼热,行走于万物之上也不会感到恐惧。他提出了一个观点,大概是保全精神,把自己藏于自然,获得完整的心态而忘却外物,这样就没有什么外物能够侵袭自身了。庄子用了醉酒之人不会感到死、生、惊、惧为例,说明了人从醉酒中保全心态,而忘却了外物。进而谈到,如果从自然中保全心态忘却外物就更棒了。
看了文章,我突然对自然突然有种既敬畏又亲近的感觉,感觉自然也是活的,自然---不言不语却总向我们传达着某些信息。我们向往着,好奇着,痛苦着,无聊着,无奈着,劳累着,愁苦着,寻找着...然而越来越浮躁,越来越糊涂,迷失着看不清方向。原来心智的通透和心灵的纯净也是一种智慧。宁静貌似很简单,但宁静又非常难。人,你是自然的一部分,不要把自己权威化,看扁自然;人,你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也不要把自己看得很低下,洒脱便是自然,自然才能洒脱;自然才是真实,真实便是自然;真实也可以浪漫,浪漫也是真实...
庄子读后感作文【篇2】
庄子似因无情而坚强,实则因多情而最虚弱!庄子是人类最脆弱的心灵,最温柔的心灵,最敏感,因而也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心灵!这是鲍鹏山笔下的庄子,亦是我心中的庄子!
题记
春秋末年,百家争鸣,而与老子并名的庄子,同属道家学派。初见庄子时,接触到的便是他消极避世的思想,起初并不在意。但当我读到《逍遥游》时,才倏而反应过来。或许,在庄子的心中,始终都藏着一块神秘的净土,那里平静,自由,清新明朗。那里没有纷飞的战火。那里还有四季分明,令人神往。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让我不禁想拨开眼前的迷雾,去一探庄子真正的内心世界,去了解庄子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后来,我才发觉,庄子是人类最脆弱的心灵。一部《庄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人类的怜悯。他有一身无双的才能,却避不入世。曾经,楚威王听闻庄子贤能,便重金拉拢他。可面对对金银财宝的诱惑,庄子却未曾动摇。他只是笑着说:我宁愿在小水沟里身心愉快地游泳,也不愿为国君所困!刹那间,梦回千年前,场景在眼前隐隐浮现。我仿佛看到了庄子笑得云淡风轻,而未带一丝贪婪之色的脸庞!那时的他,像只绝云气,负青天的大鹏,一心只有远方,而从未在乎俗事俗物!他在狼烟四起的乱世之中,却仍然有一颗稚子般澄澈的心!
喜欢的不仅仅是《逍遥游》,更让我沉迷其中的是《齐物论》中的《庄周梦蝶》!一读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便无端端生出了几分梦幻却又凄迷之意。这其中,不仅仅包含着庄子的齐物论思想,也饱含着他对自然的热爱。在我的心底始终认为,庄子不像是一个消极避世的人。也许,是那个战争纷繁的时代与他内心向往的神秘净土是不相同的。他无法逃离那个动乱的时代,但他亦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理想。于是他拼命地在自己的思想中提醒自己要坚守内心的那方净土。在那个诸侯不断发动兼并战争的年代,他像一个失去心智的人,疯狂地想钻进心中的那方净土之中,因此才有了后人眼中的避世思想吧!因此,战乱使庄子避世不出,战乱也同时造就了庄子!
然而,他终究还是无法放下世俗,亦无法进入净土。他一边为俗世担忧,一边又为俗世所困扰!这大概才是他被称为人类最脆弱的心灵的缘由吧!
时光飞过数千年,猛然惊醒,不知身处何地。以天为被,以地为床,如清风般传入我的耳中。回首之间,却只见得一道淡然的身影倏而远逝。
后记
庄子读后感作文【篇3】
暑假期间,我仔细品读了于丹的《庄子心得》,有太多太多的感受。于丹超越圣人与凡人的时空界限,解读当下社会和生活,让我坦然微笑、掩卷沉思……
联系现实生活,就想谈一点:做人,一定要做坦坦荡荡的君子,不要做心胸狭窄的小人。因为君子讲道义,小人讲势利;君子爱讲正理,小人总说歪理;君子言行一致,小人阳奉阴违;君子追求和谐,小人存心捣乱;君子严责自己,小人暗算他人;君子总在明处,小人常在暗处;君子不记人过,小人与人交恶;君子唯理是求,小人拉帮结派;君子顾全大局,小人只顾已私;君子顾及脸面,小人不计影响;君子老实做事,小人弄虚做假;君子襟怀坦荡,小人鼠肚鸡肠;君子适可而止,小人揪住不放;君子温和如三春暖风,小人阴险如冬日严霜。
宽容别人是君子之为。有位心理学家曾说:“人类要开拓健康之坦途,首先要学会宽容。”宽厚待人,容纳非议,乃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美满之道。“宽容是在荆棘丛中长出来的谷粒。”能退一步,天地自然宽。
心胸狭窄、陷害别人是小人之为。他们不能接受身边存在比自己强的人,有时候是因为比自己强的人会妨害自己的地位和利益,狭窄的心胸使他们不能吃一点点亏,会想方设法消灭对手。一个心胸狭窄的人就像是一株小草,微风拂过,也能让他们前俯后仰,方寸大乱。对别人一些无心的举动,一些随意的言谈,都很敏感,在心里形成挥之不去的阴影。所以很多时候他们对别人的报复是与别人的能力无关的,只是因为别人不经意伤害了他们,他们却无法释怀。他们只想着怎样让别人也受到更大的伤害,只有别人受到的伤害远胜于自己,他们才能感到一丝快感。和心胸狭窄的人在一起,会有一种防不胜防的感觉,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得罪到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对你进行报复。太可怕了!
于丹告诉我们,一个人永远不要去羡慕他人,我们要脚踏实地,用自己的汗水,收获自己的成功,这份成功才会有意义。
当然,芸芸众生,大千世界,有太多太多的不得已,不是我们能够左右的。所以,看问题要多角度,学会换位思考。慢慢就会理解别人的处境,不会认为只有自己是对的。改变生活态度不是容易的事,如果有决心,就要与身边乐观开朗的人多交流,慢慢体会。另外,要了解任何事情都有好坏两面,选择积极的心态就会变得心胸开阔。每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顺应外界,与外界相处要通达,而内心又要有所坚持,这样才能在复杂社会中不迷失自己。道家提倡,活在当下。也就是说,尽可能地做好现在的事情,把每一个当下活得更好。
让我们珍惜眼前的一切,从每一天中总结人生的意义,不断地增强自己的能力;在人生之旅中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不断培养宽容这种良好的品质。
常用宽容的眼光看世界,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别人,自己就一定会幸福、快乐。
做人,一定要做君子,不要做小人!
07年春节的时候,央视十套《百家讲坛》节目曾请了一位北京师范大学的女教授叫于丹来讲庄子,当时没有在意,换台了。今年我们幼儿园在老师生日时每位教师都收了这样一份生日礼物一本于丹的《庄子》心得,一开始我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翻了几页,看着看着觉得这本书写得挺好的,挺实在的。于是思想上就逐渐地改变了态度,觉得好好地看完这本书,每天晚上认真地品尝这本书、仔细地看了一页又一页,一章又一章……
全书的内容分为十章。每一章都是与我们的生活、工作、身心健康等息息相关。认识了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人物,他的故事气势磅礴,纵横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盖古今;他的寓言想象奇独,寓意深远;他的风格嘻笑怒骂,了无拘围;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无边无际的奇思异想。
于丹这位教育家对于庄子的人物的确评价是综合性的,也是很适合让我们理解的。于丹说:“我们有什么样的眼睛,就有什么样的生活。人们可以从不经意的地方,从最小的细微处看出精妙的大道理。关键在于你是不是用心,是不是能够从这些细节里面真正去获得你自己需要的知识和感悟。
人生应该怎么活?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成功的?这些问题时刻都会萦绕在我们耳边,或是深入到内心。生活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我们看到的世界是繁华的,忙碌的,这一切外在的东西恰恰左右了我们内心那一份最纯真的向往。过多地追求物质世界,使我们失去了最宝贵的年华,失去了欢乐的时光和自由。终其一生,人们只为了两个字:名利。我们的眼睛看世界太多,看内心太少啊!正如书中所说,你可以了解世界,你可以了解他人,只有看见自己的心,才算是觉悟。为什么我们总觉得心中有无限愁苦?总觉得生活不眷恋我们?原因是我们太爱斤斤计较,有太多太多的痴迷,而没有看得通透。每当我陷入孤独总会感觉为什么别人都那么快乐,其实,寂寞也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境界。也许安静的环境更利于人去思考,所以孤独寂寞也并不愁苦。
时代的变迁使我们的思想也得以发展,但这种发展是否有利于我们呢?在当今这个时代,有各种大大小小的迷惑、困惑、诱惑、疑惑,当我们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的思想是否还会坚定从容呢?“小惑易其方,大惑易其性”,小迷惑改变人生的方向,大迷惑改变的是人的本性。迷惑我们的有两个障碍:一是物质,二是世俗。物质往往是一种利益,可以迷惑我们的判断;而世俗往往是一种言论,一种眼光,可以扰乱我们的价值观。现在我们已经成为了物质的奴隶,精神也像幽灵一般飘摇不定。那么,我们还能看清我们的内心吗?还能看清我们自己吗?如果我们连自己还未看清怎么能看得清这个世界?心如明镜,这需要我们释放一切包袱,回归原本的自我,回归自然,这样才能聆听到我们内心最美妙的乐曲。
人,生来,睡不过一床,食,不过一碗。短短数十年,一晃而过,为了今后的日子不后悔,现在的生活还是简单朴素一点,保持单纯的好。否则太多牵挂,太多焦虑,岂不左右了自己明智的判断。记得动画片忍者神鬼里面老师对达芬奇说:问问你的心。言下之意,不要勉强自己,问问你自己的心是否快乐。
无意中读了于丹的《庄子》心得,一开始我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翻了几页,看着看着觉得这本书写得挺好的,挺实在的。于是思想上就逐渐地改变了态度,觉得好好地看完这本书,每天晚上认真地品尝这本书、仔细地看了一页又一页,一章又一章……
全书的内容分为十章。每一章都是与我们的生活、工作、身心健康等息息相关。认识了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人物,他的故事气势磅礴,纵横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盖古今;他的寓言想象奇独,寓意深远;他的风格嘻笑怒骂,了无拘围;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无边无际的奇思异想。
于丹这位教育家对于庄子的人物的确评价是综合性的,也是很适合让我们理解的。于丹说:“我们有什么样的眼睛,就有什么样的生活。人们可以从不经意的地方,从最小的细微处看出精妙的大道理。关键在于你是不是用心,是不是能够从这些细节里面真正去获得你自己需要的知识和感悟。
人生应该怎么活?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成功的?这些问题时刻都会萦绕在我们耳边,或是深入到内心。生活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我们看到的世界是繁华的,忙碌的,这一切外在的东西恰恰左右了我们内心那一份最纯真的向往。过多地追求物质世界,使我们失去了最宝贵的年华,失去了欢乐的时光和自由。终其一生,人们只为了两个字:名利。我们的眼睛看世界太多,看内心太少啊!正如书中所说,你可以了解世界,你可以了解他人,只有看见自己的心,才算是觉悟。为什么我们总觉得心中有无限愁苦?总觉得生活不眷恋我们?原因是我们太爱斤斤计较,有太多太多的痴迷,而没有看得通透。每当我陷入孤独总会感觉为什么别人都那么快乐,其实,寂寞也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境界。也许安静的环境更利于人去思考,所以孤独寂寞也并不愁苦。
时代的变迁使我们的思想也得以发展,但这种发展是否有利于我们呢?在当今这个时代,有各种大大小小的迷惑、困惑、诱惑、疑惑,当我们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的思想是否还会坚定从容呢?“小惑易其方,大惑易其性”,小迷惑改变人生的方向,大迷惑改变的是人的本性。迷惑我们的有两个障碍:一是物质,二是世俗。物质往往是一种利益,可以迷惑我们的判断;而世俗往往是一种言论,一种眼光,可以扰乱我们的价值观。现在我们已经成为了物质的奴隶,精神也像幽灵一般飘摇不定。那么,我们还能看清我们的内心吗?还能看清我们自己吗?如果我们连自己还未看清怎么能看得清这个世界?心如明镜,这需要我们释放一切包袱,回归原本的自我,回归自然,这样才能聆听到我们内心最美妙的乐曲。
人,生来,睡不过一床,食,不过一碗。短短数十年,一晃而过,为了今后的日子不后悔,现在的生活还是简单朴素一点,保持单纯的好。否则太多牵挂,太多焦虑,岂不左右了自己明智的判断。记得动画片忍者神鬼里面老师对达芬奇说:问问你的心。言下之意,不要勉强自己,问问你自己的心是否快乐。
庄子读后感作文【篇4】
庄子崇尚远古时代,因为远古的社会与人民符合“道”,符合自然。人民淳朴、简单、平等,社会没有等级、没有压迫,更没有战争动乱。庄子和道家,一直就是赞颂这种社会状态。
然后他们考察智慧与技能之所以产生的原因。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道德经》第十八章)而庄子也是持同样的观点,他认为“德荡乎名,知出乎争”(《人世间》)。也就是说,所有的智慧、技能、名声、礼节、等级秩序等等一切一切被称为人类文明的东西,是因为人们淳朴的心性受到迷惑了,才逐渐发展出来的。因为有了斗争之心,所以才会又不断进步的智慧;因为有了盗窃,所以才会有锁链和监狱。所以《庄子》一书多有反对、批评儒家孔子主张恢复礼乐仁义的做法。
再者,庄子考察智慧、技能出现之后的影响和后果。道家始终认为,仁义智慧是不符合“道”、不符合“自然”的,如果越是鼓吹这种文明的发展,人们就会越来越远离自然淳朴的状态。所谓“礼乐偏行,则天下乱。”(《缮性》)因为提倡贤能,百姓就会互相竞争;因为提倡礼节,家人就会产生隔膜;因为有了贵重的财物,人民就会成为盗贼。
更进一步的是,庄子认为,因为人们脱离了淳朴的状态之后,世间善良的人会比邪恶的人要少得多,这种情况下,所有的智慧技能,也就作恶得多,而不是为善得多。在《胠箧》一文中庄子就有精妙的讽刺: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发明了笼子来保护自己的贵重物品,但是更聪明的盗贼直接把笼子都偷走了,这样一来,笼子不是为了给盗贼更好地保护他所盗之物吗?那些自以为聪明的臣子用礼乐制度来维系一个国家,结果倾国之贼把整一个国家都夺走了,所谓“盗国者为诸侯”,那样人民提倡的礼乐制度,不也是为乱臣贼子保存国家吗?
以上就是庄子和道家批评智慧仁义的主要原因。因此,庄子极力提倡“无知、无欲、无为”的状态,反对智慧与仁义。
在《渔父》一篇中,庄子讥讽儒家想通过提倡礼乐来恢复社会和谐的做法,就像一个人想摆脱自己的影子而在太阳下拼命奔走,结果跑到累了也没能摆脱影子。庄子主张,想要恢复社会的和谐稳定,只要让人们放弃智慧,回归淳朴就行了。就像那想要摆脱影子的人,只要在树荫出歇息就可以了。
所谓“至治之世,不尚贤,不使能”,“绝圣弃知,大盗乃至,“不尚贤,使民不爭;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盜;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亂”。
不过,无论庄子的这个思想有多大的合理性,但都是不符合现实的,人类文明发展的河流是不可阻挡的。他所提倡的“无知、无欲、无为”的状态,不可能再退回去。而且,他本来也没有实现这一理念的实际措施。他只是一个思想家。
庄子读后感作文【篇5】
徜徉于大自然,他总能静心地听到和谐自在的旋律。他的妻子死了,他虽然悲伤但是不久便鼓盆而歌。他把生死视作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还原过程。病重时,弟子要厚葬他,庄子却拒绝了,他说大地就是他的棺材,万物就是陪葬。还有什么比这更盛大的呢?心挂无碍,潇洒自在!
书中庄子曾说:“真正追求内心的人,只在意他们的生活是否与自然和一,他们更珍惜生命,照顾心灵。而你却只是顾惜肉体生命,任由外在因素干扰情绪,伤了天性,把时间浪费在友情无情的地方争辩之中。”这段话告诉我们事情或感情,只用在对的地方,要善用时间、珍惜时间,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不许白白浪费。fw76.COm
看完这本书让我的生活体验变多了,例如:无情的故事里我学会如何善用时间或如何珍惜时间,因为时间是最宝贵又会流逝掉的金钱,用现在的纸钞或用现在的硬币是买不到已经流逝的时间,所以一定要趁现在好好善用时间、珍惜时间。我也在回报的故事里学会了懂得回报别人,假如别人帮助我时,我心想,当别人需要帮忙的时候,我也可以帮助别人。记得我有一次坐着公车,我那时候会利用短暂的时间复习老师所敎过的生字或课文,我也看到很多人在公车上看着书、听着耳机喃喃自语。我放学时,都会在椅子上复习生字。
此外,庄子很孝顺也很乖巧,因为假如别人想不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时,庄子会适时的帮助他。我也要向庄子一样,善加利用时间之外,也要乖巧懂事,孝顺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