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谈迁二次著书的历史事件

2022-06-15 来源:知库网
事例内容

明末清初,浙江出了一位史学家谈迁。

谈迁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爱历史,他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但由于家境贫寒,没有钱买书,谈迁只得四处借书抄写。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经过20多年的奋斗,六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四百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què)》。

面对这部可以流传千古的鸿篇巨制,谈迁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可是,就在书稿即将付印前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家,见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

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

大家都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经过四年的努力,他重新完成了初稿。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59岁的谈迁携带着书稿来到都城北京。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又经过了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

新写的《国榷》共108卷,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解读

二十多年埋头著述已属不易,但更为不易的是书稿被盗后的表现。面对这种致命打击谈迁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一蹶不振,而是打起精神重头再来,而且写得要比上一次还精彩。当我们面对挫折想要放弃时,不妨想想这个坚强的老人。

延伸阅读

讳疾忌医的历史事件


事例内容

《韩非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名医扁鹊,有一次去见齐桓公。他在旁边立了一会儿对桓公说:你有病了,现在病还在皮肤的纹理之间,若不赶快医治,病情将会加重!桓公听了笑着说:我没有病。待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对人说:这些医生就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把这个当做自己的功劳。

十天以后,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还会加重。桓公不理睬他。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很不高兴。

再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转到肠胃里去了,再不从速医治,就会更加严重了。桓公仍旧不理睬他。

又过了十天,扁鹊去见桓公时,对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公觉得很奇怪,于是派使者去问扁鹊。扁鹊对使者说:病在皮肤的纹理间是烫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在肌肤是针石可以治疗的;病在肠胃是火剂可以治愈的;病若是到了骨髓里,那是司命所掌管的事了,我也没有办法了。而今在骨髓,我不再请求了。

五天以后,桓公浑身疼痛,赶忙派人去请扁鹊,扁鹊却早已经逃到秦国了。桓公不久就死掉了。良医治病,病在表皮时就及时医治。这是为了在刚显露苗头时及时处理。事情的祸福也有开端,所以圣人总是尽可能早地予以处理。

曲高和寡的历史事件


事例内容

宋玉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文学家,也是楚襄王的大臣。

一次,楚襄王听到人们议论宋玉行为不端,就把他找来说:别人对你很不满,你应好好反省一下。

宋玉回答:大王,您先不要责备我,请您听我讲一个故事:在咱们楚国国都郢露》这样比较文雅的曲子,跟随他一起唱的只有几百人;而当他唱《阳春》和《白雪》这样高雅的曲子时,能够跟随他一起唱的人仅有几十人而已!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曲子的格调越高,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那些平庸的人怎么能够理解我宋玉的行为呢?

楚襄王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就不再追究了。

地板和佛像的历史事件


事例内容

一座庙里的石地板,对香客膜拜、香火不断的石佛像愤愤不平:你我同是石头,来自同一座山,为什么你能高高在上,享受千人朝拜,万人供奉,而我却被人们踩在脚下?

佛像略一沉思,然后面带微笑地说道:老弟,世间事大体是公平的。你我的材料确实相同,但是在你出山前,师傅只是嚓、嚓几下子,把你劈得方方正正地送出山。而在你走后的三年里,师傅对我砍呀,凿呀,刻呀,磨呀,从未间断,我才成了今天的样子。既然出山前我们的历练不同,今天的际遇又有什么不公平的呢?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