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中历史人民版教案

2022-06-15 来源:知库网

高中历史人民版教案 篇1

我将教材整合为四部分: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过程、主要对抗形式和两极格局的影响。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通过合作探究来突破重难点。设计意图:突出重点,条理清晰,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

利用多媒体显示五则材料,分别是德国、英国、法国、美国和苏联在二战后的状况(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让学生阅读材料,分析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理解美苏两国国际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是两极世界形成的根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提升学生材料解析能力。

利用多媒体显示:两极世界的形成的框架——两极世界的形成的标志——两极世界的瓦解的标志,让学生在教材中快速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熟悉教材,形成对知识体系的整体认识。

1.冷战的含义:教师介绍含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清晰地掌握概念,有助于理解本课重点。

2.冷战的.过程。

多媒体显示三幅图片:1946年“铁幕演说”;1947年杜鲁门国会咨文;1991年苏联解体。利用图说历史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冷战的过程:冷战序幕(1946年铁幕演说)——冷战形成的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冷战的瓦解(苏联解体)。

设计意图:形象直观的图片,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心灵又受到强烈的震憾。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冷战的表现。

利用多媒体演示视频,让学生边看边思考冷战的表现,并以表格的形式总结。

设计意图:打破时空限制,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图文声像并茂,形象逼真地再现已消逝的历史现象,创造了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以小记者采访的形式突破本课难点:把学生分成五组人,分别扮演民主德国人、朝鲜人、古巴人、中国人、和越南人,一名学生扮演小记者,分别采访五国人,让他们分别就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国际国内形势对自己生活带来的影响发表言论。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是: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

设计意图: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享受自主学习的乐趣;另一方面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探索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

辩论:正方: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和平;反方:两极格局不利于世界和平。

设计意图:历史课程是人文教育的基础课程。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使学生树立对国家、对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此处及时升华了本课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形成两极格局下美苏双方的激烈争夺给世界和平与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但由于美苏双方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正确认识,落实了本课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

最后——分层训练、巩固提高: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学生分组讨论学案上的高考真题和课时训练题,发现并提出问题,小组间互相讲解,教师适时对易错题或难题给予方法上的指导。

设计意图:高考真题训练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把握高考方向;分层训练是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小组间共同探讨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愉悦,更提高了学生对历史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简洁明了的板书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轻松掌握本课知识。(略)。

以上就是我对《两极世界的形成》的说课设计,在充分理解课标、把握学情的基础上,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问题设计,力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情感。由于准备时间仓促,教材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再加上本人水平有限,因而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高中历史人民版教案 篇2

1、八国联军侵华是帝国主义发动的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加深对帝国主义本质的认识。

2、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说明中华民族有着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1、重点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

2、难点为什么说《辛丑条约》是空前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多媒体工具。

师:1860年英法联军在北京犯下什么滔天罪行?

生:火烧圆明园。

师:看p24小字,找出义和国运动的兴起时间、地点、、领导阶级、口号。

生:1899年,山东,农民阶级、“扶清灭洋”

师:从口号和p24“阅读广场”中,可以看出义和国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生:反帝爱国运动。

师:义和国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有什么异同。

生:义和国运动只反帝不反清,是反帝爱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既反帝又反清,是反帝反封运动。

生:帝国主义。

师:由此可见,帝国主义发动这场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生:为了镇压义和国运动。

师:找出时间和侵略国家。

生:1900年6月,英、法、美、德、意、日、俄、奥。

1、侵略国:英、法、美、德、意、日、俄、奥。

师:1900年6月,八国联军2000多人,从天津乘火车向北京进犯,统帅是谁?

生:英国海军中将西摩。

2、统帅:西摩、瓦德西。

生:中国人民具有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精。

3、廊坊大捷。

师:西摩率残部狼狈退回天津。与此同时,聚集在大沽口外的各国军舰攻陷了大沽炮台。看25插图,八国联军大沽口登陆。大沽口在天津市塘沽区东大沽海河入海口。八国联军随后向天津进犯。义和团和清军开始了保卫天津的战斗。7月14日,天津陷落。八国联军从天津出发,沿运河两岸向北京进犯。8月14日,北京陷落。

4、攻占北京。

高中历史人民版教案 篇3

高中历史人民版教案——如何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历史

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对于学生发展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历史知识学习繁琐、内容深奥,很难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如何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创新,让学生想要了解历史,成为高中历史人民版教案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了解历史

历史是一门热门学科,是人们对过去生活和文化的探究。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想要了解历史。如课程设置,应设立一些与历史有关的课程,如博物馆讲解、城市游览、民俗探究、家族史述等。并且,许多学生更喜欢通过虚拟模拟进行学习,所以在历史学习中也可以利用电子设备和互联网,让学生对历史进行透彻地了解。

其次,应引导学生了解历史。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和历史事件,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及认识。并且在进行知识学习的时候,可以围绕历史人物、事件、争议等展开,让学生知道历史对于我们生活具有关键性作用,引导他们思考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联系,让学生对历史兴趣更加浓厚。

二、依托经典教材,掌握基本知识

历史教学的基础是教材,而不是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应该重视经典教材,首次了解历史时应以史诗、文化历史、传说等为背景故事进行讲述,这样良好又有趣味性的情节可以更容易地引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此外,历史事件的概念与主要人物、时间、地点也是学生需要了解的。在讲述历史教材的时候,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采取逻辑性较强、简要明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模式,通过有效的创造性传授,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充实掌握他们所涉及到的历史知识体系。

三、强调动态性,达到思辨目的

历史知识是动态的,经过科学考证和人类思辨,学习过程中应强调历史的动态性,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历史事件的原始现场,这样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认知水平,提高历史教程教学的综合素质。

同时,通过历史教材的掌握,让学生对人类文化、社会发展、政治制度等领域有了全面的认识,从历史中寻找本质,得出正确的结论,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形成自己的分析、思考、推理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人民版教材广泛地应用了多元化的方法,如图表、资料、视频、图片等,在历史教育中广泛应用,以提高学生的视野和思考能力。对于一些与互联网社会相关的,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方式,以形象的展现,传达历史学材中隐涵和深层意义,增强学生对历史质量的认知。

总之,通过综合这些方法,使学生充分を受历史教育,获得综合能力和全面发展,使高中历史人民版教案更具启发性和开发性。而学生通过历史教育的学习,可以感知到历史的温度,让历史的知识更加深层次的与人们生活联系起来。

高中历史人民版教案 篇4

过程与方法:阅读“古代两河流域的地图”,分析地理环境对两河流域文明形成的影响,初步学习根据图例,观察地图,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阅读有关《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史事”了解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及该法典的特点,初步学习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分析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古代东方文明是在适应与改造大河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让学生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与历史价值。

教学难点:理解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动态图片)这个数学上非常有名的定理是什么?最早是由什么人发现并使用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一)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与地理环境。

提示: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流经区域,基本位于今天伊拉克境内。古代两河流域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北部被称为亚述,南部被称为巴比伦尼亚、巴比伦尼亚又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阿卡德,南部为苏美尔。

两河流域位于亚非大干旱地区,自然环境并不十分优越。北部丘陵地带雨量相对较多;南部地势低洼,多沼泽,除洪水泛滥季节外,雨量一般较少,呈干旱状态。由于河源地区高山积雪定期融化,每年3月至7月是两河流域的洪水泛滥季节。

2.问题思考:地理环境对两河流域文明形成会有怎样的影响?

3.教师归纳:受制于自然条件,该地区农业生产在洪水泛滥季节需要排涝,其他季节则依赖人工灌溉,因而古代两河流域南部的居民很早就开始修渠筑堤。

(二)楔形文字。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楔形文字图片。

2.教师讲述:楔形文字,又称为钉头文字,因其书写笔画的形状酷似木楔或钉子而得名。由苏美尔人发明,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目标导学二:古巴比伦王国与《汉谟拉比法典》。

1.教师讲述:公元前18世纪兴起的强盛而繁荣的古巴比伦王国是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那时的社会面貌是怎样的呢?请大家欣赏小品《打架》。

2.学生活动:(学生小品表演)。

国王:“我是古巴比伦城邦的第六任国王,我花了这么多年的时间,终于统一了两河流域,成为了四方。但我每天要处理的案件实在太多,我已命人编成了一部法典,这下处理事情就有依据了。”两自由民正发生争执并打了起来。

国王:“你们两个混蛋在干什么?给我住手!”

两自由民发现是国王,立即停了下来并向国王行礼。

自由民a:“我尊敬的国王,他两天前把我的一只眼睛打伤了,疼死我了。我要找他算账。”

自由民b:“是他先侮辱我是奴隶,我才打他的。”

国王:“好了,好了,我来给你们判决,你(自由民b)打伤了他(自由民a)一只眼睛,你就让他把你的一只眼睛也打伤吧!(说完a做着向b的眼睛打去的样子)。

4.教师指导:学生回答问题(1)时,指出国王汉谟拉比是一位勇猛过人精通谋略的国王,他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和奴隶制社会秩序,便于在位的第二年开始编制法典。

学生回答问题(2)时,指导学生认识《汉谟拉比法典》的组成部分和内容。并检查学生课前查找资料的情况。

学生回答问题(3)时,补充说明古巴比伦有三种人,有权自由民、无权自由民和奴隶。如果将小品中的自由民a换成是奴隶,那国王对自由民b的判决就不同了,只是赔偿该奴隶的主人购买这位奴隶的价格一半的钱就可以了。

5.教师小结:《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6.问题思考:讨论并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

提示: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

三、课堂总结。

本课主要讲述了在西亚地区奔腾的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养育了人类,在适合人类农业耕作的自然环境中催生了灿烂的文明。苏美尔人创立了楔形文字,并用文字保留了文学作品《吉尔伽美什》。古巴比伦国王还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成为目前已知最早的成文法典。

板书设计。

1.自然环境 。

2.文明历程:

3.古巴比伦王国:君主专制制度。

4.《汉谟拉比法典》:严格的社会等级。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