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培养健全的人格,家庭很重要!

的核心就是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只有人格健全了,孩子的人生才能完整。那么,如何培养健全的人格呢?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吧。1、父母尊重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对孩子起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所以,父母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对孩子的影响是很重要的,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马卡莲柯对父母所说:“不要以为只有为你们和谈话的时候,才是执行教育工作,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都在教育着儿童……”你们如何穿衣服,如何高兴,如何忧愁,如何对待朋友和仇敌,如何笑,如何读报纸等所有这些对于儿童都有巨大的意义。

父母用言行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使他学会爱人,关心人,在一个家庭,如果母亲对公婆思想感情上是尊敬的,吃穿用方面是关心体贴照顾的,那么,孩子也会学着将好吃的食物先送给爷爷奶奶,帮助爷爷奶奶做一些事情,不敢也不会对老人蛮横无理,如果父母之间是互敬互爱互助的,孩子也会爱父母,对父母持平等态度尊重父母,教育孩子爱别人,首先应该教他学会爱他关系密切亲近的家庭成员。

邻居是朝夕易见的,老师和小朋友是孩子每天接触的。当与这些人们相遇时,父母的态度是热情招呼还是淡漠而过,都会影响孩子对他的态度,当小朋友之间发生冲突时,是一味指责对方还是了解情况,实事求是教育孩子谦让,这一切的一切都在教育孩子如何爱他人,作为父母随时随地有形无形地都在给孩子施加影响。

2、对孩子的爱,应注重理智的爱。父母爱孩子家庭教育与孩子性格的培养,关心孩子必须有分寸,父母爱孩子从某种角度上可以说是一种天性,尤其是母爱,但是爱孩子,不能情感有余,理智不足,因为过分的不恰当的爱,并不属于真正的母爱,而是一种溺爱,溺爱不是爱而是害。“三八”节的时候,我们班幼儿讨论,妈妈是怎么样爱你们的,小朋友们就七嘴八舌的地说起来,琳琳说:“老师,妈妈不爱吃好东西,好东西都是我的”;还有的孩子说“当我看上一件玩具,不管多么贵,我妈妈都会买给我”。在孩子的意识中,好的东西都应该归他所有。父母只喜欢吃他不喜欢吃的东西,不少孩子的父母认为这是在爱孩子,好东西让给孩子吃,让孩子生活得幸福是天经地义的事,父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高尚好的,如果爱得不恰当,到头来这种甜蜜的爱会结苦涩的果。

3、对孩子的爱,应是注重情感的爱。有些家长把对孩子的爱狭隘地理解为保证孩子的物质需求,用物质上的满足,来表示自己的爱,以至于不惜自己节衣缩食,而在孩子的吃、穿、用、玩以及智力投资方面一边倒,正是由于这种补偿心理有些父母对孩子就爱得过分,舍得投入,而忽视了如何从情感上给孩子以爱抚、同情、体贴和鼓励。家长只注重对孩子的“养”,而忽视对孩子的“教”家庭教育与孩子性格的培养,这就会导致孩子情感体验贫苦,久而久之,就有可能使孩子在情感上出现无知,麻木的状况。

如:有一个小男孩,长的虎头虎脑,可爱极了,但是这个孩子在班里一直都是少言寡语,没有什么伙伴上课注意力也不集中,老师布置的作业向来没有一次认真地完成它,通过和他家长进行交谈得知,他的父母都是从事个体服务,没有时间,更没有精力辅导孩子,但是又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有比自己层次更高的文化水平,于是在小孩2岁时就送入幼儿园,一直都是进行周托,一周接一次家庭教育与孩子性格的培养,而当星期五接回家去,父母忙于生意,没有时间去照顾他,孩子就一人放在家里,给买些玩具让自己一个去玩,孩子回家很少和父母交谈这一星期在幼儿园的生活情况以及有什么开心,不愉快的事情,父母也很少去主动和孩子一起,去关心孩子,去交流一下这一星期孩子有什么事情发生,所以父母应注意与孩子“健全人格”是一个表达人的本质存在状态的新时代概念。健全人格的理想标准就是人格的生理、心理、道德、社会各要素完美地统一、平衡、协调,使人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1]健全人格,也就是对自身的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对自己奋斗的目标是否明确。自己的人格是否健全都不是一件值得卑微和炫耀的事情,其实真正的健全取决于自己本身。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其他问题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