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国女性终身无孩率快速上升了多少

2022-06-15 来源:知库网

我国女性终身无孩率快速上升了多少?

由中国生育协会、全国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三届中国人口与发展论坛昨天(11日)在北京举行。调查显示,当前,我国正经历着人口和家庭的双重变迁,低生育率和家庭小型化趋势明显。

我国低生育率和家庭小型化趋势明显

当前,年轻一代婚育观念正在发生改变,家庭规模小型化趋势日益明显。2020年,我国平均家庭户规模降至2.62人,较2010年减少了0.48人。家庭观念变化带来的延迟婚育、不婚不育,成为我国生育水平下行的最主要因素。全国适龄人口初婚年龄不断推迟,女性平均初婚年龄从20世纪80年代的22岁持续上升至2020年的26.3岁,初育年龄推迟到27.2岁。育龄妇女生育意愿持续走低,2021年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为1.64个,低于2017年的1.76个和2019年的1.73个,而作为生育主体的“90后”“00后”仅为1.54个和1.48个。女性现有子女数由2019年的1.63下降到2022年的1.19。女性终身无孩率快速上升,2015年为6.1%,2020年接近10%。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晚婚晚育?

一,都在追求靠谱的爱情和婚姻

坦白讲,婚姻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不能随便凑合,那样既委屈了自己,也耽误了别人,如果两个人因为凑合还有了共同的孩子,将来闹离婚,对孩子也是一种影响及亏欠。

所以,大家都在追求靠谱的爱情和婚姻,不再单纯的为了结婚而结婚,如果为了结婚而结婚,发现在一起过日子不合适,再跑去离婚?绕了这么一圈又图什么呢?

离婚虽然恢复单身,但是如果再结婚,自己就是二婚,名声上根本不好听,也会被人从心里瞧不起,纵使你有千百种理由解释自己的头婚并不是自己的问题,都是对方怎么怎么着,可信任这个东西,不是你三言两语,哭哭鼻子,就能瞬间建立的。

二,结婚所需要的物质提升,尤其是房子

曾经有个朋友就直言说过,如果有房子,早就结婚了,反观现实生活,有些年轻人也跟自己喜欢的人谈了几年恋爱,但是快到了见家长,准备结婚的时候,就因为拿不出房子,两个人才闹了分手,当然,也不完全是两个人在闹,也有两家人在闹,女方父母觉得男方家没有房子,自己闺女嫁过去会吃很多苦,不同意这门婚姻。

仔细想想,近年来的房价,一直是处于上涨阶段,而涨工资的速度,也永远跟不上涨房价的速度,高房价的背后,透露出很多年轻人的绝望,提起房价,就一脸悲伤,甚至在喝酒的时候,都不再讨论这个话题,因为讨论再多,房价还是那个样子,无法改变,买不起的人依然买不起,能买得起人的,不是有钱人,就是房奴。

就比如房奴,意思是为房屋的奴隶,拿出自己生命中20到30年的黄金期,每年用可支配收入的40%至50%甚至更高的比例偿还贷款本息,从而影响正常消费,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几十年的压力,所以,如果不是为了结婚,就不会有人心甘情愿去当房奴,当房奴的悲哀,谁当谁明白那种苦。

于是,年轻人努力拼搏,都想着先立业再成家,晚婚晚育,这样的给自己的负担也能减轻不少。

三,选择条件变宽

结婚是人生的必选项吗?答案并不是!

现在有很多年轻人,不光有晚婚晚育的选择,也有做丁克的选择,是那种自己赚钱自己花,不用管别人怎么看。另外,关于结婚这件事,其实很多人都已经想明白了,结婚一定要找合适的人结婚,哪怕我年龄大了,想找个人将就,也要找人品,三观正,能聊到一起的人将就。

如果遇不到,宁愿一个人过完余生,毕竟,现在这个时代,婚姻给人带来不了任何保障,网上也充斥着各种负面消息,都直观地说明了,婚姻并不安全,例如:上海杀妻焚尸,南京杀妻碎尸,以及各种家暴,出轨的现象,让很多人对婚姻越发的产生了恐惧。

所以,晚婚以及不婚做丁克,是很多年轻人的选择,心态方面,也都比较佛系。

晚婚晚育的年龄是多少?

1、晚婚年龄的计算方法,以结婚证书上批准的日期为准。计算公式:晚婚年龄=结婚证书上批准的日期-本人的出生日期。

2、晚婚的前提是男女双方都必须为初婚。如果一方为再婚,另一方为初婚,初婚的一方即使已达到晚婚年龄,也不属于晚婚。

3、晚育年龄=孩子出生的日期-母亲出生的日期。

4、晚育以女方年龄为准。

5、男女双方都必须是晚育。

现行政策不再鼓励晚婚晚育

目前执行的生育法将原来第一千零七十一条的“公民晚婚晚育,可以获得延长婚假、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修改为“符合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简单来说就是删除了晚婚晚育相关政策,不再专门鼓励晚婚晚育。这是因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我们当前的男女初婚年龄已经到了25岁左右,初育年龄到了26岁以上,年龄太大,对于母婴的安全、保健,对于高龄产妇的身体健康等等方面都不利,所以现在不提倡晚婚晚育,而是鼓励大家按照政策生育,确定的是自主采取相关的避孕节育措施,自主安排家庭生育计划。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