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大学校长毕业典礼的致辞

2022-06-15 来源:知库网

关于大学校长毕业典礼的致辞(篇1)

大学校长在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稿范文

各位来宾、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值此x届本科毕业生的重要人生时刻,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举行毕业典礼,共同分享其中的喜悦、兴奋、激动、自豪和成功。在此,我谨代表学校,热烈祝贺x届本科毕业生经过四年努力,跨越人生的重要阶段,顺利毕业!同时,我也要借此机会感谢大家,如果没有你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各种方式促进学校的发展,也就没有学校今天的进步和成就。你们顺利毕业,既是学校之幸,更是学校之福!

同学们,四年前,你们进入法大,成为法大学子,给法大注入了新的活力。四年来,你们通过努力学习,成为优秀的法大毕业生,为法大增添了绚丽的光彩。四年后,你们将离开法大,成为法大校友,让法大依依难舍、无尽牵挂。四年的法大生活无疑是你们人生的重要阶段。这四年法大生活的耳濡目染,让你们和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法大人”。从今往后,无论你们走到哪里,哪怕是天涯海角,哪怕是外层空间,法大人是你们永久的身份。

什么人才是法大人?大家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在法大学习和工作过的人。但这还不全面。真正的法大人还应该是具有法大精神的人,有法大气质的人。

法大1952年建校以来,至今已近一甲子。这么多年来,法大历经坎坷,但始终向前,在全体法大人的共同努力中,逐渐积淀了大家认同的法大精神:那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权”的人文精神,那就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那就是“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学术精神,那就是“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那就是“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而不同、和谐发展”的团队精神,还有“经国纬政、法泽天下”的气度,“经世济民,福泽万邦”的情怀,“公平至上,正义优先”的价值观,“可夺法大名,不泯法大志”、“只向真理低头”的骨气,“凡我在处,便是法大”的身份文化认同,等等,等等。这些精神可以说已浓缩在我校“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校训之中。大家不难看出,法大的精神有大气、大度和大爱的特质。正是在这些精神的激励、支撑和传承中,我们法大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国际化发展、跨越式发展之路,融入国家高等教育主流,荣登国家法学教育之巅,成为近十年来中国进步最快的大学之一。

同学们,尽管你们在四年前入学时,可能对法大没有什么深刻的认识,但今天不同了,你们已经拥有了法大的背景,烙上了法大的印记,浸淫了法大的特质,今后还要承载起法大的荣耀。毕业典礼的结束,意味着你们要做出这样的选择,是仅仅背负“中国政法大学毕业生”的称号,还是融入传承和弘扬法大精神的法大人行列?我相信大家都会选择后者。法大精神是一面旗帜,现在这面旗帜到了你们手里。我希望大家能像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法大校友那样,扛起这面旗帜,恪守“家风”,无论你们走到哪里,无论你们身居何处,无论你们富贵还是贫穷,你们都要牢牢记住法大的精神,坚守法大的精神,做真正的法大人,成为卓尔不群的法大人。

关于大学校长毕业典礼的致辞(篇2)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时间在不觉之间,又翻到了毕业季这一页。满眼青青的柳枝,随风荡漾着别离的情绪,交织着同学们对母校的不舍、对师长的感恩、对同窗的勉励、对未来的憧憬,此时此刻,一起渲染成了独特又美好的求是园意象。

你们这一届毕业生是令人羡慕、注定不平凡的,因为你们刚刚感受了G20峰会杭州联动世界的盛况,又成为一所迎来双甲子华诞的伟大学府的校友,这些都将赋予你们特别的人生意义。在这喜悦而庄严的时刻,我作为校长和学长,向你们送上衷心的祝贺和诚挚的祝福!

你们也是令人期待、前程远大的,因为你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拥有无限可能的人生舞台。当今世界正呈现出更加创新、更加开放、更加联动、更加包容的前景,特别是创新全球化加速基于知识的新经济转型,特别是推动创新创业资源在全球范围加快流动集聚,特别是使全球链接能力成为创新决胜未来的关键。学校期待你们,“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秉持一脉相承的求是创新精神,积极联动母校、联动社会、联动世界,扛起创新创业、创新立业的使命重任,在开放创新时代勇做应势而新的领跑者!

创新联动世界,构筑人生的大格局。孟子说:“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对于一流大学的毕业生而言,这个“大”应当体现为视野之大、胸怀之大、格局之大,也就是要把个人价值实现与国家民族复兴紧密联系在一起,与人类的共同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希望同学们秉持崇高的理想,努力在联动世界中创造精彩的人生:一是要有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在扎根中国实践、推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施展创新才华;二是要有推动人类发展的终极关怀,致力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让人性的光芒为创新立业注入无穷动力;三是要有跨文化交流的从容自信,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明遗产,增进多元文化的理解包容与合作交流,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创新联动社会,构筑事业的生态系。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发展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之中,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当今世界,正在进入以生态系统为特征的创新3.0时代,创新范式发生了深刻调整,基于生态圈的跨界合作与价值共创成为潮流。事实证明,占据系统网络的生态优势,并依托生态系统塑造核心能力,将在未来的创新竞争中赢得先机。希望同学们秉持系统、网络以及生态的战略思维,积极主动融入社会乃至全球创新网络,构建事业发展的生态链:一要在共生共享中把握布局,链接不同属性、不同功能、不同气质的人和组织,塑造事业圈的资源丰富性和生态多样性;二要在互生互融中把握机会,促进事业圈伙伴之间的合作、交流和融合,形成彼此依赖、相互扶持的共赢局面;三要在再生再创中把握未来,通过生态系统的协同和放大效应,创造分享未来更大的价值空间,不断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和事业生长点。

创新联动母校,构筑发展的共同体。“求是创新百廿载,在浙之滨聚归鸿”。浙江大学在1xx的办学历程中培养了一批批时代高才,遍布全球的校友网络将是学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可或缺的部分,迈向一流的母校也是同学们创新创业立业的强大支撑。希望同学们在迈出校门之后,继续保持和母校的紧密联动,与母校一起成为共担重任、共迎挑战、共谋发展的命运共同体:一要传承弘扬求是创新的浙大精神,以坚定信念、健全人格、实干素质立身于世,让源于母校的优良传统和行为风范远播四方;二要珍惜守护浙大校友的主人翁情感,始终葆有对母校深切的归属感,葆有对浙大人身份的认同感,并将其化为助力母校事业发展的责任与情感担当;三要探寻发掘迈向卓越的智慧和力量,主动链接母校和校友组织,联动泛浙大创新创业立业网络,为你们实现人生理想提供不竭的动力!

同学们,“时间的底色,因奋斗而愈显厚重;远大的前程,因梦想而豪情万千”。你们在浙江大学的数年时光,浸润着求是的精神,铸就了创新的灵魂,如今就要开启新的奋斗征程。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祝愿同学们在更加广阔的天地里,一帆风顺,鹏程万里,大展宏图!

最后,我代表学校,盛情邀请诸位于52天后再回求是园,一同为母校庆祝120周年华诞!期待着同学们常回家看看!

谢谢大家!

关于大学校长毕业典礼的致辞(篇3)

亲爱的同学们:

凤凰花开,又到一年离别和欢送的时节。每当这个时候,校园里就激荡着一种复杂的情感。

这几天,漫步在校园里,你可能有些许惆怅,亲近多年的菁菁校园即将与之分别,不由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你也许还有一点“小兴奋”,憧憬着未来拥有无尽可能的人生旅程,规划着自己“稳稳的幸福”。还好,伴随着这种复杂的情感,我们有热火朝天的“散伙饭”,在推杯换盏间表达着你我的深情厚谊;有熬更守夜的“世界杯”,在痛快欢呼中排解着彼此的离愁别绪;有绿草如茵的“情人坡”,在卿卿我我中互道珍重。更让人意外的是,重大“史上最凉快的毕业季”居然被你们遇上,同窗的情谊伴随着这份清凉,你们也要且行且珍惜!此时此刻,你们沐浴着毕业的荣耀和喜悦,我代表学校向你们表示衷心的祝贺!在这重要和激动的时刻,也请你们和我一道,感谢这一路帮助你们走来的老师、同学、朋友和家人!

岁月静好,似水流年,转眼又是毕业季。毕业季即收获季,在这所底蕴深厚的学府里,记录了你们太多值得回忆的青春故事,你们也收获了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几年前,你们还是局促不安的懵懂新生,现在破茧成蝶般、业已成为意气风发的阳光青年。你们在这里接受了知识的洗礼、智慧的启迪和人格的熏陶,也留下了奋进的足迹。你们与母校结下的不解情缘将永远成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从今天开始,你们将完成“学生”到“校友”的转变,和以往所有重大的毕业生一样,将永远打上“重大人”的烙印,共同承载起“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的文化符号,深切感受重大文化赋予你的品格、价值和力量,帮助你走近人生的梦想。你们的未来就是重大的未来!

同学们,母校是美丽人生路上的一处驿站,你们终将离开这里去面对新的生活和新的挑战。大学之所以让我们这般留恋和回味,因为这里记载着我们最灿烂的青春年华。毕业季即青春季,谈及青春,却好像总有那么一丝留恋,因为毕业似乎意味着青春渐行渐远。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掀起一股青春怀旧的热潮,正是切中了“青春散场”的心理。但我以为,终将逝去的只是大学时光,青春不会随着毕业而消逝,你们的青春是一道永不落幕的彩虹!

校园的青春之所以美好,因为它是纯真的,有着“不食人间烟火”的圣洁;它是骄傲的,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它是热情的,有着扬善弃恶的品质;它是勇敢的,毫不畏惧别人的眼光和前路的风险坎坷;它是理想的,总有一份天下己任的豪情万丈。当感慨青春易逝,其实更多的不是因为年华已老,而是心境已不似当年。从某种意义上讲,青春与年龄无关;有些人年龄尚轻,但心灵已经枯萎;有些人虽然已是伏枥老骥,却仍然志在千里。岁月催生的只是皱纹,但你若放弃青春,心灵就会布满灰尘。其实,青春不是逝者如斯的年华,而是积极向上的心态。

那么,青春是怎样的一种态度?它是遵从内心的真实倾听,是憧憬美好的激情燃烧,是追逐梦想的执着坚守,是勇于批判的独立人格,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担当。同学们毕业走向社会,从此进入成人的世界,心智将会逐渐成熟。但“成熟”不等于磨去棱角,不等于平庸世故,不等于青春的夭亡。身处纷繁复杂的社会,面对众多的人生抉择,“青春”的心态不应老去,“年轻”的勇气不应丧失,我希望同学们永葆一颗年轻的心,让“青春”常驻心间。

保持一颗青春的心,能让你真实地认知自我。“人贵自知,自知者明”。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对自我的认知,很多人失败不是因为不优秀,而是对自己认知不正确,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和追求。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本能地希望能找到现成的答案,希望有人能直接告诉自己应该怎样去生活,但没有人能告诉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自己的,自己的问题应该由自己来回答。

青春是单纯的,也是富有理想的。保持青春的心态,我们就能在单纯中倾听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在理想中定位最真实的自己,从而找准方向,珍惜天赋,发挥特长。如果圆滑的人笑话你不够“成熟”,如果聪明的人认为你不够明智,请你不用害怕和在意,你大可不必去效仿他人所谓的成功范本,而应选择倾听自己内心的呼唤,做你最好的自己!

保持一颗青春的心,能让你乐观坚守梦想。“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筑梦易,追梦难,实现梦想需要坚强的意志和执着的坚守。我们生活在一个深刻变革的时代,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市场经济的泥沙俱下,使各种思潮不断涌现。当功利、浮躁等思想逐渐侵扰“梦想”这块净土,梦想的绚烂是否能抵抗住“具体琐碎”的消解,万丈雄心是否能承受“平庸世故”的消磨?

青春是坚韧的,也是富有激情和创造的。保持青春的心态,我们就具备了实现梦想所需要的坚强意志、执着坚守和乐观积极的态度。青春也是勇敢和骄傲的,保持青春的心态,我们就会勇于批判,摈弃随波逐流,不受他人摆布,不做功名的奴隶,不做欲望的俘虏,就能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保持一颗青春的心,能让你承担起应有的社会担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事不避难,敢于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多元文化错综并呈。走出校园,你们可能会遇到更多的疑惑,可能碰到更多的“三观尽毁”、“节操尽碎”。老人倒地扶不扶?路见不平吼不吼?乞丐伸手给不给?媒体澄清信不信?爱心捐款捐不捐?……?这些曾经在“思想品德”课中再简单不过的问题,现在都让我们纠结于心。

青春是热情的,也是富有正义感的。保持青春的心态,我们就能坚守自己的信仰,明辨是非、扬善弃恶,远离欺诈与罪恶,走出平庸与狭隘。社会虽然不尽如人意,但大众的良知和社会的底线仍然守护着善良。作为重大的毕业生,必将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我们要肩负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担当,在社会中引领道德的风尚。作为校长,我不求我的学生人人都成为社会精英,但我更希望你们人人都能成为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现代公民,在社会上赢得尊重,在岗位上值得信任,在家庭里可以依靠。我不求你们个个“达官显贵”,更希望你们人格完整、生活如意、幸福安康!

同学们,就要和你们说再见了。站在这里,我就像一位送行的长者驻足凝望,盼望你们一帆风顺,一生幸福。今后,不管你正值春风得意居庙堂之高,还是等待厚积薄发处江湖之远,母校都欢迎你们回来看看。母校将以博大的胸怀迎接你们,和你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一起排解心中的忧愁。我相信,母校给予你们的,除了美好的回忆,还有不竭的动力、坚定的信念和快乐的源泉!

我想起一首歌,“凤凰花开的路口,……,染红的山坡,道别的路口,有我最珍惜的朋友”——同学们,再见!

祝你们平安、快乐、幸福!

关于大学校长毕业典礼的致辞(篇4)

亲爱的同学们:

首先,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祝贺你们顺利完成学业,踏上新的人生旅途!与此同时,让我们共同感谢为你们成长付出辛勤努力的全校教职员工!

看到风华正茂、豪情满怀的同学们,令我思绪万千。在北理工担任校长这十年,我见证了六万多名莘莘学子的成长,送别他们迈入社会寻梦、追梦。这十年,我作为一名“北理工人”,愈发感到满足和自豪。尤其是耳闻目睹许多“北理工人”的老故事、新创造,使我一次次受到教育和激励。这十年,“北理工人”在我脑海中逐渐成为一幅幅生动的人物群像,并深深镌刻在记忆中。这是一群为梦想而生的人、一群坚定而执着的人。

在同学们即将毕业之际,作为校长和学长,我深深祝福你们,并和你们分享我脑海中三幅“北理工人”追梦的群像,愿你们永远秉承北理工精神,扬帆远航。

在我记忆中,第一幅人物群像的名字是《追梦﹒无畏》。

我们身处一个创新驱动的时代,一个快速淘汰旧认知、探索新世界的时代,一个倡导“敢为天下先”的时代。对“北理工人”来说,这句话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前不久,一个来自中国、个头不大的空间生命科学仪器突破了中美太空合作的重重“壁垒”,成功进入国际空间站,开展空间辐射及微重力环境下抗体编码基因的突变规律研究。这个小仪器来自北理工生命学院邓玉林教授团队——一个有大魄力的团队。他们面对横亘在前的美国国会“沃尔夫条款”,怀揣对广袤星空的热忱,带着一往无前的自信,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让中国人对空间生命科学的探索站在了国际前沿。不久后,他们还会将中国高校的校旗首次在国际空间站亮相。

他们之所以能够撼动人为设置的严密壁垒,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除了精心策划的合作模式以及对法律条文的钻研之外,更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是一群敢想、敢干、敢创新的追梦人。多年来,他们潜心研究、持续攻关,提出了内涵丰富、国际关注的科学问题,突破了微流控芯片基因扩增关键技术,最终设计出精妙、可靠、难以替代的科学仪器,打动了挑剔的国际同行。在他们当中,有年近八旬依然不辞劳苦的庄逢源教授,有年过半百依然不断求新的邓玉林教授,有当打之年、全情投入的李晓琼副教授等青年教师,以及一批才华横溢、创意飞扬的青年学子。

这群“北理工人”,无所畏惧、有胆有识。他们用“小实验”破冰“大合作”,用“小载荷”开展“大研究”,让北理工在人类探索宇宙空间的伟大征程中,写下了属于自己的精彩笔触!

在我记忆中,第二幅人物群像的名字是《追梦﹒无愧》。

环伺世界,追古溯今,战争与冲突的阴霾始终未能散尽,中国的国家安全始终面临严峻挑战。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用强有力的武器装备构筑我们自己的“中国力量”。你们懂的,这是“北理工人”永恒的使命担当。

20xx年初,20xx年度的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花落北理工,“CL-20”这个代号一时间“刷爆”了北理工师生和校友的朋友圈。它是目前已知含能最高、威力最大的单质炸药,是一种突破性的含能材料,在世界火炸药学界闻名遐迩。它的诞生,为一批武器装备的效能提升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将成为“中国力量”无可替代的基石。它的缔造者,是一群默默无闻、传承使命的追梦人。

1984年,曾为“两弹一星”工程作出重要贡献的于永忠教授来到北理工,在这座孕育了中国火炸药“国家队”的高等学府,深入探索他提出的笼型高密度材料理论构想,实现了CL-20的样品合成。验证理论仅仅开启了“北理工人”驯服CL-20的第一步,欧育湘、赵信岐等一批专家接续对CL-20合成工艺进行不懈探索。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实现了CL-20材料公斤级的合成能力。问鼎高峰并不是一朝一夕,也绝不是单打独斗。老一辈火炸药专家年事渐高退出科研一线后,以材料学院庞思平教授为代表的新一代火炸药人扛起了沉甸甸的责任,在CL-20的原理、机理、结构、方法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最终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这群“北理工人”,无愧使命、矢志不渝。他们深知,对于拱卫国家安全来说,不需要实验室中的“半路”成果。历经三十二载,几代人的磨砺,任凭无数个不眠之夜化作鬓角的白发,青春年华从身边悄然度过,他们为不断壮大的“中国力量”写下了“北理工人”沉默而有力的一笔!

在我记忆中,第三幅人物群像的名字是《追梦﹒无私》。

同学们,今天过后,你们各自的人生轨迹将开始分岔,过些日子,你们或许会调侃自己是“码农”、“程序猿”、“金融民工”等等。我想提醒大家,不论你们在什么样的岗位工作,都请牢记“北理工人”身上的奉献精神。

去年六月,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在海南文昌发射场首次升空;今年四月,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乘坐长征七号腾空而起。这两次举国关注的发射任务,带我们认识了一位沉着老练的“01指挥员“——”北理工人“王光义。他是自动化学院1995级校友,本科毕业后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默默耕耘14年;20xx年他调至海南文昌,成为这座全新发射场的首批建设者之一。他在北理工求学时就一心想要探寻航天事业的奥秘,带着对航天发射工作的向往奔赴深山峡谷中的西昌,又来到海岛边陲的文昌,扎下根去,努力成长,奉献青春,实现了长久以来的梦想。

去年十一月,我曾赴海南文昌发射场见证长征五号的首飞,在基地见到了包括王光义在内的十余位北理工毕业生,以及多位航天科技集团参与火箭和卫星研制工作的校友。他们与发射场的校友们紧密配合,共同出色的完成了发射任务。我深深被火箭发射的壮观场景所震撼,深深感受到校友们所迎接的挑战。每次发射任务都凝结着国人的心血和关注,给他们的工作带来巨大压力,而且内容枯燥,甚至暗藏风险。此外,尽管发射场的生活保障水平已经大幅提升,但与大城市的优渥环境相比仍是云泥之别。

这群“北理工人”,无私奉献、不忘初心,他们各自的人生轨迹在离开校园若干年后,又因为同一个梦想的感召而交汇在一起。他们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用不平凡的努力,奏响了“北理工人”一曲妙不可言的交响乐。

同学们,你们即将告别母校、告别师长,在这临别之际,我希望大家记住这些执着追梦的“北理工人”。他们孜孜不倦所追寻的梦想,是自己事业成功的小梦想,更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人类共襄繁荣进步的大梦想。

我希望大家学习他们,无所畏惧、无愧使命、无私奉献,也去做一名踏踏实实的追梦人。我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北理工人”这幅人物群像中,将会有你们英姿飒爽的身影!

母校永远将祝福你们!关爱你们!支持你们!

谢谢大家!

关于大学校长毕业典礼的致辞(篇5)

亲爱的同学们,各位老师、各位家长: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隆重举行XX届毕业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首先,我代表学校向全体毕业生表示诚挚的祝贺!向无私奉献、辛勤培育你们的各位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向远道而来的学生家长表示热烈的欢迎!

这些天,我看到穿着各式服装的同学在校园里留影;听到或激情飞扬或离别伤感的毕业赠言;注意到网络上晒出的各种老照片、新感想,这些都在告诉我们,毕业的时节已经到来。从XX年8月27日,到XX年6月29日,1403个日夜,在这里,你们刻苦读书、潜心钻研,收获了知识;你们投身实践、志愿服务,提升了能力;你们展现才艺、挥洒汗水,建立了友谊。你们把安大的影响带到了“挑战杯”竞赛、数学建模竞赛、英语演讲大赛、机器人大赛等全国高水平的赛场中,让安大的旗帜在领奖台上飘扬。正如大家刚才在宣传片中看到的刚入校时的影像,较之那时的稚嫩与青涩,现在你们的脸上多了几分成熟与自信,你们把最好的年华与青春留在了学校,用激情与拼搏书写了人生最灿烂的篇章!

我与你们中的大部分同学一样,都是XX年来到我们的校园。在这里,我们共同见证了安大和每一位同学对于卓越的孜孜以求。我们积极申报并成功跨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努力推进并高质量完成“211工程”三期建设,及时启动并持续实施“XX计划”,学校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包括你们在内的全体安大人奋力拼搏的结果。在这里,我要向你们表示感谢,感谢你们用自己的付出和努力为学校建设发展做出的积极贡献。同时,母校也将一如既往地关注你们未来的发展,因为你们的发展就是学校的发展!

去年此时,“程校长,装空调”的呼喊犹在耳边;今年此时,空调来了,你们却即将毕业。发展需要期待,更需要守候。今天,你们即将奔赴新的征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临行之际,作为师长,我想给你们提几点希望:

希望同学们坚守理想,志存高远。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要想有所作为,必须立志于青年之时,追求于一生之中。大家听说过、媒体报道过我们学校的“学霸寝室”,四位同学同时保送国内一流大学。没有坚定的理想、没有明确的目标,就不可能有他们的今天。将来,你们会在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境遇,面临不同的挑战和诱惑,希望你们秉承校训精神,要有刘文典校长“大学不是衙门”的气节和操守,坚守自己的理想,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不为任何名利所诱,把青春汗水挥洒在祖国建设的征程中,把朝气、锐气彰显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实践中,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希望同学们至诚至坚,修身养德。“德者事业之基”,良好的道德品质,不仅是事业成功的基础,更是人生的立身之基。李世雄老师、何琳仪老师、张子侠老师,他们都以至诚至坚之志,将全部心血奉献给学生,让三尺讲台闪耀着不灭的生命光华。希望大家见贤思齐,坚持以诚实、诚信和坚毅、坚定为目标,至诚高节,磨练意志,坚韧不拔,不断加强人生修养,提升道德品质,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中展示中国当代青年,展示“安大人”的良好精神风貌!

希望同学们博学笃行,砥砺成才。你们之中,有在《nature》上发表高水平论文的学术科技典型胡亚伟,有投身环保事业、受邀参加中日韩三国环境部长会议的志愿服务典型余涛,有活跃在各大文艺舞台又被境外五所名校录取的文化艺术典型宁小雨,有踏实肯干又心怀良善的见义勇为典型杨靖……你们都曾一起在安大这片沃土上广闻博识、明辨笃行,也将一起迈上人生新的征程。今后,无论是继续进行学术深造,还是在社会的大课堂上打磨锤炼,希望你们依旧保持优良品格,广知识、强本领,务实进取,知行合一,在投身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砥砺成才,对自己和青春负责,为国家和社会担当!

同学们,经过几年的学习,安大已与你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安大人”的称号将陪伴你们一生。希望安大的精神和品质始终伴随你们、助力你们去开辟崭新的未来,为社会作出贡献,为母校赢得荣誉!

母校是你们的家园,会始终关注你们的发展,为你们的成长提供终身的支持,会永远张开双臂欢迎你们的归来!

愿你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一帆风顺!

谢谢!

校长程桦

XX年07月14日

关于大学校长毕业典礼的致辞(篇6)

尊敬的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在这样一个庄严而隆重的时刻,我们在这个富于乐感的体育馆里,为xx届的研究生同学们举行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首先,我代表学校,向顺利完成学业的全体研究生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全体研究生导师,以及为研究生培养工作做出积极贡献的广大教职员工表示深深的感谢!也向关注海大发展、关心支持研究生学习、成长的家长和亲属们表示诚挚的问候!

同学们在海大潜心求学的这几年,是学校坚定地承担起国家战略性大学的重任,强力推进“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全面完成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任务,健步踏上建设国际知名、特色显著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几年。几年来,学校高效完成“211工程”和“985工程”二期建设;“211工程”三期建设顺利推进,“985工程”三期“四家共建”协议正式签署,支持力度实现翻番;在植物学与动物学、地球科学和工程技术学科3个学科(领域)进入美国基本科学指标全球科研机构(esi)排名前1%行列,入选数量在“985工程”高校中并列第22位;一级学科博士点由6个增至1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由17个增至31个;经过两轮国家一级学科评估,学校的海洋科学和水产学科稳居第一,6个一级学科进入全国前10位,10个一级学科进入前20位,13个一级学科进入前30位;由优势学科辐射带动的海洋经济、海洋管理、海洋法学等具有文理交叉特征的学科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以1个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1个文化部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为重要支撑,总体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科技学术创新及成果转化平台,日益成为学校承担重大项目的知识载体和科技智慧的发源地。xx年,管华诗院士主持的“海洋特征寡糖的制备技术(糖库构建)与应用开发”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实现了我国海洋、水产领域技术发明一等奖零的突破,也使学校成为国家奖励制度改革以来第6个获此殊荣的科教单位;xx年,学校再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广大导师和教职员工的心血与智慧,包含了广大研究生的辛劳与汗水,展现了海大人的风采,海大人的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历经风雨而不断前行的中国海洋大学,凭借的就是海大人特有的坚守学术尊严和博大、深厚、不屈、卓越、行远的海大精神。新中国成立伊始,以童第周、曾呈奎、赫崇本、文圣常先生等为代表的一批留学归国的海洋和水产学科的开拓者,坚守学术尊严,怀着振兴祖国海洋科教事业的一腔热忱,在艰难中起步,在探索中前行。凭借这种精神,学校抢抓机遇,在夹缝中奋进,在困境中发展,走出了一条“特色立校,科学发展,树人立新,谋海济国”的办学之路。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同学们,这就是一代代海大人自觉传承、积淀形成的精神财富,这就是以“海纳百川,取则行远”的校训和以“崇尚学术,谋海济国”的价值取向为主要特征的海大文化。这就是你们离开母校,无论身在何处、走到哪里,仍然能够相互识别的气质特征。这是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因此,我诚恳地邀请你们,与我一起珍惜和共享这份财富,继续做海大精神的保护者、实践者、传承者和创新者。

今天的典礼之后,同学们即将开始新的生活,大多数同学会离开熟悉的校园,走上工作岗位。告别学生时代,开启职业生涯,这是人生的一次重要转折。从海大走出的你们有智慧、有知识、有技能、有良知、能担当、更有能力和豪气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自己的贡献。

希望你们继续涵养海纳百川,包容一切的博大胸怀。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海大人要有海洋般的胸怀,要在心中努力铸就出超越个人利益的关怀或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充满激情的事业感指引自己的情感和理智。己欲立,先立人,己欲达,先达人,以达观智慧的思考塑造自己的行为,包容人,团结人,帮助人,成就自己、成就他人。只有这样才能吸引聚集更多的资源,结交更多的朋友,让自己像海洋一样既深且厚,才能承载大船,成就大事,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

希望你们始终保持独立创新,取则行远的作风。成就大事者首先要志存高远,独立创新,脚踏实地,并且持之以恒。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弛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不可预计的人生需要你们有创造力,也会回报你们的创造力。你们要为自己的人生设计蓝图,成为自己人生的作者和开拓者。你们生活的时代充满各种困难和不确定性,但也正是因为这些特点,使你们的人生蕴育着各种机遇和无限可能。因此,你们需要不断地自我激励,知行合一,抱持“行远”的奋斗志向,恪守“取则”的科学精神,独立创新,实事求是,扎实前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希望你们始终坚守“崇尚学术,谋海济国”的价值取向。如今,全世界把发展的眼光投向了海洋,把海洋作为在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依托。科学开发和保护海洋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就是我们定位在国家战略性大学的主要原因,我们海大人必须毫不迟疑地全力投入海洋强国的建设,这是我们海大人的责任。我知道,你们中间有一部分会以学习或工作的形式加入到我国科学开发和保护海洋的队伍中来,成为国家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践行者;而有一部分可能暂时离开了海洋这个大舞台。但是,我们都是“蓝色文明”的使者,都是海大撒向世界的“火种”。我们有责任让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认识海洋、了解海洋、投身海洋,在建设海洋强国的伟大征程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理想。

祝福你们,xx届的同学们,期待你们气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间,海大永远是你坚实的后盾,始终关注支持着你们的成长。“奋斗之时,相信母校在你身后;成功之日,切把祖国放在心中”。

谢谢!

关于大学校长毕业典礼的致辞(篇7)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各位来宾:同学们,你们在**学习深造的这几年,正是学校大发展、大建设、大提高的时期。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同学们作为学校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体,与学校一起成长,见证并参与了学校的快速发展,学校前进的每一个足迹,都留下了你们拼搏进取的印记。三年来,同学们秉持*******的校风,经过辛勤的努力和刻苦的钻研,圆满完成了学业,顺利拿到了学位证书,实现了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跨越,即将成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作为校长,作为你们的老师和朋友,看到你们的进步,由衷地感到欣慰和自豪!

同学们,从明天开始,你们就要告别母校,翻开人生新的一页。一部分硕士毕业的同学将继续深造,在国内外攻读博士学位;大多数同学将要走上工作岗位,用自己的学识和才智回报社会。在你们即将踏上新的征程之际,作为你们的师长,我想提几点希望,与大家共勉。

一是希望同学们做一个理想远大,境界高远的人。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胸怀大志。同学们作为受过研究生教育的高层次人才,一定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高远的境界,既要修身,齐家,更要治国,平天下,要把自己的成长成才,融入到国家的进步和民族的振兴之中,实现人生更大的价值。一位哲学家曾说过:如果一个人只顾眼前的目标,他就没有时间去展望整个生命。希望同学们不要止步于眼前的目标,要有更加远大的人生追求,永远保持热爱学习、崇尚科学的精神,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的需求,永不自满,永不懈怠,在新的征程中创造新的业绩,实现人生新的跨越。

二是希望同学们做一个包容宽厚、善于合作的人。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越来越注重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同学们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豁达宽容的气度,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善于向不同的人学习,与不同的人合作,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努力营造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更好地促进事业的发展。

三是希望大家做一个脚踏实地、知行合一的人。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远大的理想和高远的境界,需要脚踏实地,付诸行动。希望同学们要求真务实,不浮躁,不虚夸,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管得住小节,持之以恒、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做到言必信,行心果,努力成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国家的优秀人才。

同学们,三年的研究生生涯虽然短暂,但你们朝气蓬勃、努力拚搏的丰采,刻苦学习、锐意进取的精神,已经融入到学校发展的方方面面,凝结成为母校的历史和文化。今后,无论同学们身在何处,工作在什么岗位,都请不要忘记母校,关心母校的建设和发展。母校也会时刻关注着你们,支持你们的进步和发展。同学们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是对母校最好的支持和回报。郑大将是你们永远的精神家园和坚强后盾!

希望同学们永远保持母校所赋予的优秀品质,志存高远,自强不息,努力成为国家进步和民族振兴的栋梁,为母校赢得更大的荣誉,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衷心祝愿同学们:前程似锦,鹏程万里!

谢谢!

关于大学校长毕业典礼的致辞(篇8)

亲爱的xx届博士毕业研究生同学们:

刚才毕业同学和导师的代表都讲了富有深情的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我看到有的同学留下了眼泪。作为一名老博士,我深知获得这个学位是多么的不容易。请接受我、也请允许我代表全校的教师和员工对你们表示由衷的祝贺。

刚才,大家对于高龄的申泮文老师和架着手杖的周爱民老师来到现场报以热烈的掌声。我想,他们表达了导师们(包括因故不能到场的导师们)对于大家的挚爱和尊重。同学们,你们手中的博士证书,不仅凝结着你们的辛勤努力,而且凝结着父母亲友甚或妻子丈夫子女、老师同学特别是你们的导师和课题组的同事们,以及从教务学务、实验技术、文献信息到安全保卫、膳食住宿、动力维修等方方面面的人们为你们所提供的辛勤服务,凝结着社会公众对你们的帮助和期待。

对人生长跑来说,成功者往往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同学们,今天就是你们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从今往后,你们就将作为获得了博士学位的南开人去继续你们的人生征程。在转折点上,重要的是“看路”和“加油”。作为南开人,我们要在这个转折的时刻坚持“知中国、服务中国”的方向和道路,以“允公允能”的精神激励自己,加油不懈怠。

“允公允能”是南开人的灵魂。前天,在本科毕业典礼上,我作为一个新南开人,谈了对“公能”精神的理解,强调要有“公”之志向,即振兴中华的志向;要有“公”之操守,即公德心、公益心和责任感;要有“公”之襟怀,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能”学习、“能”吃苦、“能”团结。昨天,在硕士研究生毕业典礼上,我又谈到对南开研究生的一些思考,希望南开的研究生不是研究一阵子,而是研究一辈子。不论做什么,都以“南开式”的研究的态度去做。我认为,“南开式”的研究就是以“公能”精神去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要以科学发展作为当今之“公”,要围绕着转变发展方式结合自身的工作任务去研究问题,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善于运用唯物辨证科学方法,等等等等。这里,我不再重复那两篇讲话,但希望博士毕业生同学们能将那两篇作个参考,并请你们不吝指正。

今天,我想以自己博士毕业25年来的体会与大家讨论一下对于“博士”的理解。谈谈“宽广”、“深入”、“独立”和“创造”这4个关键词,这4个关键词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对博士的要求。条例要求博士学位获得者要有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能独立地从事研究工作并作出创造性成果。总之,和硕士相比,区别就在于“宽广”、“深入”、“独立”和“创造”。这是国家和社会公众对“博士”的要求。我想,这不是对你们博士学业的一次性要求,而是对博士学位获得者一生的要求。问题是,我们如何一生都真正达到这个要求呢?我以为:

“宽广”就是要让思想冲突狭隘的学科牢笼,不是局限在某级学科管中窥豹,而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比如,不论是什么学科,都应有哲学的思考、历史的深邃和文学的浪漫;不论是什么学科,都应关注科技的进步及其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理解物理新概念、运用数学新方法和信息技术新工具等等。宽广就是要善于利用“他山之石”,善于与其他学科进行合作,出于公心地合作。因此,“宽广”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公”。

“深入”就是不“浅尝辄止,一得自矜”,而是“咬定青山不放松”,“衣带渐宽终不悔”,“沉潜往复,从容含玩”。“深入”不是故弄玄虚,而是要“浅出”,必“深入”才能“浅出”。“浅出”就“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显然,“深入”乃是一种“能”。

“独立”就是要用自己的头脑独立思考,用自己的双手亲力亲为苦干实干。独立与合作是相辅相成的,“独立”不是孤芳自赏,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奉献自己,是为“公”。

“创造”就是敢为人先,就是发现未知的规律,所以,创造必须善于学习,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创造”也是一种“能”。

同学们,博士不是一个荣誉,而是一种“标准”,是我们这些“博士”一辈子为人为学的应该遵循的标准。作为南开的博士生,我们要用南开之“允公允能”的精神去不断地思索和践行“坚实宽广”、“系统深入”和“独立创造”的要求,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可持续发展的事业中建功立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南开博士。

关于大学校长毕业典礼的致辞(篇9)

毕业时节,毕业生在校园内拍照留念。

不知是哪位复旦学子留下的感言这样说道,“之于这所学校,我们只是沧海一粟,而它的烙印却常相陪伴我们去到更多、更远的地方……”他(或她)用文字表达了对学校的依恋,但把自己的忧虑放进了省略号里。实际上,所有人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焦虑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他开始对自己和这个社会都有所期许。美国心理学家在《少有人走过的路》这本书中写道:“人生苦难重重,这是个伟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一,它的伟大在于我们一旦想通了它,就能实现人的超越,只要我们知道人生是艰难的,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并接受这一点,那么我们就再也不会对人生的苦难耿耿于怀了”。对一名知识分子而言,更是如此。我认为复旦人应当努力成为一名知识分子,因为社会对我们有这样的期待。所以我觉得,你们的焦虑,在很大程度上应该来自于对国家与社会的责任,以及来自于你们想要维护知识分子尊严性的考虑。

要守护知识分子的尊严,我觉得必须对这个国家和社会负责、担当。知识分子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方式,当然应该用所学来服务于人类,服务于社会,为社会提供各种必要的具体的知识或者是精神文化产品。但是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应该在社会狂热的时候保持着清醒,在社会失范的时候对大家提出警醒。毕业后,你们会接触一些新的现象或者各种各样新的观念,有好的也有坏的。你们中的大部分人可能会经历处处碰壁的窘境,无非这个碰壁有大有小,甚至于你们中有一些人可能会被这种碰壁或者困难所暂时性地击垮,然后产生很大的挫败感。由此,你就会对这个社会产生种种质疑。如果你们对身边发生的一切,只是采用一种漠然麻木的态度去面对,或者反过来只是采用一种非常偏激或者冒进的方法去处理,都不可能有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

我想强调的是,责任不是空洞的。它是具体的,包括对自己、对家人。首先,是对家人的责任。责任是一种感恩,包括你对朋友、对陌生人,也许是一个普通的路人,或者其他你从来没有面对过的事情,乃至对整个国家、民族或者整个人类,所负有的大大小小的责任。我们不要以为一谈责任就是一件大事。不,很小的事情也是责任。一个人对责任的认定和履行实际上出自他的信仰和追求。作为知识分子,我们不能做一个冷眼旁观的批判者,更不能成为随意的解构者,而应当是负责任、有担当而又务实的建构者。

要守护知识分子的尊严,还意味着必须坚持理性,并且依理而行。理性对知识分子来说,是最最基本的。知识分子作为这个社会最敏感的成员,乃至作为社会的良知,在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大众苦难等等的重大问题上,理应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是这个声音必须是理性、清醒、有说服力的,尽管在说的时候可以声情并茂,但是绝不可简单的情绪化。至少我相信,讨论一些重大问题的时候,从学理出发的研究和批判虽然不像某些言论那样高调,但是它具有更大的力量,那就是理性的力量。

我也认为复旦校歌里所唱到的思想自由,就应该是一种自由理性,守护自由理性就是守护人类的文明和尊严,就是守护人类的真善美,守护人类的正义、良知、自律和真情,包括家庭的情意,夫妻的情意。知识分子应该是理性思维的楷模,守护理性就是守护知识分子的尊严,守护理性就是来创造一个大家都讲道理的社会环境。

知识分子要守护你的尊严,意味着你一定要进行独立思考。知识分子在本质上不是一个职业性的阶层,而是一个精神性的群体。知识分子借助知识和精神的力量,对社会表现出强烈的关怀。知识分子本着自己的道德良知和学术良知,怀揣着心中不灭的理想和信念,独立思考,对社会发声,对面临的各种大大小小的问题——无论是文化思想、科学技术,还是社会政治方面的——提出思想和解决方案。说到独立思考,它首先来自于独立的精神,体现在用自己的理性去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人行亦行。知识分子的独立精神要求我们不是一味地抱怨这个社会或者是身边的环境。我常说每一个个体都是构成这个环境的一分子,对于所有的他人来讲,你就是这个环境的一部分。所以这个社会的好坏有赖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行动,只有大家都保持独立的人格,用独立自由的理性精神进行思考,那么社会环境才能够不断地进步。

要守护知识分子的尊严,还要各位有道德自律和道德的勇气。知识分子有两种存在,一种是作为知性的存在,另外一个更重要的是作为德性的存在。知识分子是一个知识人,当然首先是作为一个知性的存在,但它的更重要的德性的存在,对这个社会的影响会更大。道德从来就不仅仅是话语,而更是一种实践伦理;它不是高谈阔论的对象,是一种坚持正义的勇气。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真正的知识阶级是不顾利害的,如果想到种种利害,那么他就是那种假冒的知识阶级。我认为鲁迅所说的不顾利害就是勇于坚守公平和正义的立场,而不为利益或者权势所左右,这才是作为一名真正知识分子应该有的品格,也是他们应该被称为社会良心的理由。因此,道德的自律和勇气就成为知识分子的又一个鲜明的品质。

自律和责任是相伴而生的,自律和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密切相连。作为知识分子。我们必须知道,选择自律当然是在对自己负责,但同时也为他人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自律还与每个人心中的人生价值有关。或许我们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够或者永远也不能够弄明白自己到底在追求什么,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但是我们应该至少明白,要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保持自律而不堕落,拒绝与社会的污浊同流合污;不要工于心计、明哲保身,放弃对人生价值的追问,或者对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的追求。希望大家能够记住一句简单的话,爱因斯坦说过,不要去尝试做一个成功的人,但是要尽力去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说到这里我常常有一种担忧,如果连知识精英都为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而堕落,并且慢慢成为一种风气,那么这个社会是真的有病了。因此,我认为道德的自律和勇气是我们守护作为知识分子应有的尊严的最后的底线。说到底,知识分子何为?知识分子就是要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让这个社会也变得更加美好,而首先当然要让我们每个人的思想和心灵变得更美好。总之,知识分子的职责是守护人类的基本精神价值,努力使社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为此我们首先要努力做到的是我们守护并且维持我们作为知识分子应该有的尊严,而这个尊严是靠我们的行为和态度来赢得的。

关于大学校长毕业典礼的致辞(篇10)

亲爱的同学们,各位老师、各位家长:

经过数年寒窗苦读,同学们圆满实现大学梦想,即将开始新的人生旅程。首先,我代表学校向XX届全体本科毕业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衷心的祝福!

今天的毕业典礼注定是一个我们都终生难忘的时刻,让我仿佛回到了30多年前自己大学毕业的场景。刚才听了毕业生代表沙影同学的讲话,我相信她代表了XX届全体毕业学子的真心。同学们对学校、对父母、对老师有这样发自肺腑的感情表达,母校为你们感到幸福,我为你们感到自豪!

同学们,今年学校对学士学位授予标准进行了改革,学位授予与英语四级成绩脱钩,让更多的学生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我们之所以这么做,不是认为英语不重要,其根本出发点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守大学的育人之道,让每个学生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不能因英语四级成绩影响人生的未来。其实,从另一个层面而言,我们在学好英语的同时,也更应该对我们的母语给予应有的重视,树立民族文化的自信与自觉,这也是大学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

大学毕业典礼是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的生动体现,多年之后依然会在我们心底留下永远的记忆。今年,学校为每一位毕业生都提供了一身学位服,让你们深刻感受、充分享受这样的重要时刻。由于毕业生人数太多,我无法亲自为每一位同学授予学位,请同学们谅解,我将授权各学院授予同学们学士学位。

刚才我们表彰了一批优秀毕业生和一批志愿服务国家边疆建设的学生,我要向大家表示祝贺,特别要向服务边疆建设的同学们表达敬意,因为他们的选择和行动代表了一种崇高的信念与责任感!我们还表彰了同学们评选出的10名“我最喜爱的老师”,我认真阅读了他们的优秀事迹,也看了同学们对他们的评语,以及心中的感激、敬意与敬仰。我深刻体会,这些老师之所以能够当选,之所以成为广大教师的优秀代表,因为他们都有一种高度的爱心与责任心,真正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与认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心与责任心是我们创办卓越教育、培养杰出人才必须要弘扬的价值理念。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高尚职业,当一个老师用爱心与责任心去教育、引导学生的时候,他们一定是学生心中最优秀的教师!

同学们,刚才沙影同学用三个字表达了对大学生活的感情:舍不得,让在座的每个人都深为感动,部分同学已经留下了动情的幸福泪水。毕业之际,你们对大学留下了不尽的思恋,对未来的人生充满了美好的向往。大学四年带给你们的不仅是智慧的提升、能力的增长,更有人格的完善、心灵的滋养,这就是大学的育人之道。当你们离开大学,对生活的内涵有了更加真挚的感悟,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才是完整的大学教育,这才是真正的人生成长。

大学是人类科学与知识的殿堂,是思想与精神的高地。儒家经典《礼记大学》开篇讲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样的思想理念依然在很好地指导着中国现代大学的办学实践。“止于至善”无疑代表着人的道德理想的最高追求,这是一种信仰的力量。

我们讲,大学的根本使命是立德树人。德的基础是什么,是理想、是信念、是信仰。人有善恶之分,人有正邪之别,其关键就在于理想、信仰与信念的差别。理想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有实现可能的想象。信念是对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理想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意志。信仰是最高层次的理念,是对某种主义、主张极其的信心、信任与尊敬。在我心中,信仰是一个神圣的话语,信仰是一种思想的力量。一个民族要强大,必须有坚定向上的信仰;一个社会要繁荣,必须有坚定向上的信仰;一个人要度过有意义、有价值的幸福人生,更需要一种伟大的信仰来引领和支撑。

同学们,信仰是道德之基,信仰是力量之源,信仰是行为之规,信仰是行动之标,信仰是幸福之路。在这个多元开放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坚定的信仰。在未来的人生历程中,期待同学们让信仰的灯塔照亮你们前行的道路,让信仰的力量指引你们度过有追求、有价值、有意义的充实一生!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