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读后感【篇1】
星期天挂水回家时,无意中翻开了一本有关与革命的书,第一篇就是抗日小英雄《火云鹰》,这使我冒出了许多小问好,为什么叫火云鹰呢?为什么······我带着小问号开始读。
在抗日联军第一军里,有一个受到大家尊敬的少女,大家都称她为“火云鹰”,她是少年连的排长,在战火中抢救、护理了许多的抗日战士。而她的真名却无人知晓。
1936年的秋天,某部班长在一次战斗中受了重伤,被火云鹰送往“山洞医院”救治,两个月后,战友出院后,日军便发现了“山洞医院”。
战友都想冲出去,和日军战斗。火云鹰不肯,让战友们躲起来,自己把火把放在自己的棉衣上,燃烧起来,日军见了以为是火神降临,便纷纷逃窜,可火云鹰一打滚儿,野草烧着了日军也烧得面目全非,大火烧了一夜,日军的焦尸遍地都是,而在山洞中的战友,再也见不到火云鹰了。
在抗日战线中,有多少人为国家而牺牲,为别人的生命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又有多少人为隐藏他人而牺牲?
当我们过着舒服的日子时,最不应该忘记的是谁?是以前为我们付出的战士,没有他们也没有现在的生活,所以,请记住他们吧。
记忆中,很久没看黑白电影了,似乎已经淡忘了,但在我们这些90后大学生的心中并不代表消失了,黑白电影,它充满了浓郁年代感,不仅这样,其骨子里还流淌着革命的本质,传达出一种当时的人们朴实自然的品质却又隐藏着一种强大的张力给予你无限的力量。我想抗日战争片《地道战》就是这样一部好的黑白电影。
虽然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和谐的社会之中,但这样一部好的电影依然是我热血沸腾,仿佛回到了那个用鲜血染红红领巾的时代。我想之所以有如此的感触,是因为“地道战”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片中人们对革命的无私奉献,更多的是对生命的可敬,对高尚情节的追求,对那些勤劳而充满智慧的中华儿女的崇敬爱戴之情。
1942年,霸道的日本军侵入中华儿女的国土,在中国冀中平原上,有这样一群英勇奋战的男女士兵,凭着一颗爱国的心,从四面八方赶来集齐,准备战斗。为了能顺利的战胜日本军,冀中根据地的人民用智慧作战,展开了挖地道的行动,我方士兵运用野外地道站的战术围困敌人,打死民兵败类汤丙会,活捉日寇山田,终于胜利的钟声响遍冀中平原。
在影片中,有很多人物形象都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有智谋的高传宝,令我无比的佩服;有忠诚至上的老钟叔,有让人臭骂的汉奸汤司令,还有那个令人恨之入骨、穷凶及恶的日本山田队长,这些老演员所刻画的深刻的人物形象仿佛如电影中那些经常响起的动听的音乐一样,时时萦绕在耳边,难以挥之。
电影结束了,我却还意犹未尽,脑海中还都是当地人们作战的画面。那么的铿锵有力,那么的富有感染力,使我看完之后内心热血沸腾,感触颇多。我想那是一份对高传宝同志的敬佩之情,一份对士兵们顽强斗争意志的佩服,一份对司令可笑举止的愤恨,一份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
与其说地道战中的地道是奇迹,还不如说冀中平原上的那些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伟大人们才是奇迹,是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地道,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自己的家园,捍卫了中国的领土,是他们在民族抗日战争史册上留下了光辉的印记。而正是这一点,才会让我们每次在看这种红色电影时,内心会产生了一丝感动,一种莫名的冲动,一份对人性、对自由、对和平的强烈渴望,一份久违了的爱国情结。
抗日英雄读后感【篇2】
“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成为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意志。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人民不分南北,不分老少,献身于抗日战争。”***主席曾这样深情地说。
而当我读了《抗日英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一书后,对***的这番话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在她担任政委时,群众亲切地叫她“瘦李”、“李姐”,而战士则称她为“我们的女政委”。日伪报纸也惊叹这位“红枪白马”的妇女。当部队被困在左撇子沟里时,她带领他们浴血奋战,一天打六次敌人。
在掩护头颅和伤者之间的最后一次突围中,她受了重伤,晕倒并被抓获。被俘后,日本侵略者对她用尽了各种折磨,但这些令人发指的折磨没有让她屈服。她就是赵一曼。一生以秋瑾为榜样的她,是隐蔽战线上的“虎胆英雄”,是深入敌巢的“长滆女杰”。
后来,因叛徒出卖被日军逮捕后受尽酷刑,但她坚贞不屈,日军便对她进行了惨无人道的行刑,将她大卸七块,然后丢进硝镪水缸里化成了血水,她就是林心平。像她们这样的抗日英雄还有很多很多。在她们身上,我读到了中国人民的英雄精神、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白求恩,加拿大医生。他千里迢迢来到中国,无私地在枪林弹雨中救治八路军伤员。他创下了69小时内连续115次手术的记录。他不顾危险,总是到第一线,就地进行医疗手术,大大降低了伤病员的死亡率,挽救了许多战士的生命。
一次他在抢救伤员时,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感染了“破伤风”后,不顾伤痛,坚决要求去战地救护,他说:“你们不要拿我当古董,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他如星星之火,照亮前方,以精湛的医术救治了众多患者,以医者仁心的精神温暖了一片国土;柯棣华,印度医生。
他是毛泽东称赞的国际主义精神的代表。他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壮丽的青春,甚至毕生的精力。他在13天的战斗中,接受了800余名伤病员,其中施行手术的达558人。他以白求恩为榜样,他说:
“我一定要像他一样,献身反法西斯斗争的伟大事业,决不玷污白求恩的名字!”,他们就像颗颗明亮的星星,照亮了我们头顶上的灿烂星空。在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他们没有私心,愿意为别人服务的国际主义精神。
他(她)是那个时代最可爱最美丽的人。他们统称为“抗日英雄”!正是因为这些抗日英雄,才会有现在日益强大的中国,才会有现在和平安宁的生活,才会有现在茁壮成长的我们。
我强烈地感到,在新时代、新形势、新形势下,作为伟大祖国的**人,我们要做好人,做学习、做工作、做生活。用我们的朝气、勇气、锐气和大气,自觉主动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紧地将“我的梦”与“中国梦”联系在一起,从而不断砥砺我们的品质,提升我们的能力,增强我们的本领,丰盈我们的人生
让我们一起发扬中华儿女的英雄精神,为实现“强富美高”新江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抗日英雄读后感【篇3】
英雄自古出少年,我们的雨来,也是这样一个小英雄。
抗日战争时期,有一个村庄叫芦花村,12岁的雨来就住在这个村子。雨来喜欢游泳,游泳本领可高了呢,而且每次都能抓到又大又肥的河鱼!后来雨来上学了,在学校里,老师教会了他作为一名中国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雨来深深地记在了心里。
一天,雨来在家读书,忽然听到街上有急匆匆的跑步声和鬼子的叫喊声,他的门被打开了,是李大叔,他赶紧让李大叔藏起来。这时,鬼子来了,鬼子军长用中国话问雨来,说:“问你话,刚才有个人跑进来,他去哪里了?”雨来很坚定的回答道:“没看见!”鬼子军长拿好吃的糖果给他,让他说出来,雨来不说,也没要鬼子的东西。鬼子生气了,大叫道:“打死他,拉出去!”雨来被拉出去了,河边响起来几声枪响。敌人走后,乡亲们和同学们去河边寻找雨来,同学们都哭得很伤心,忽然,水面上露出了一个小脑袋,是雨来!同学们高兴极了!原来雨来趁敌人不注意跳进了河里,鬼子朝河里开枪时,雨来早就游远了。
同学们!一个12岁的孩子面对敌人时,能够镇定自若,英勇的和敌人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智慧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我们要发奋学习,像雨来一样把我们的一生奉献给亲爱的祖国。
抗日英雄读后感【篇4】
刘胡兰是来自美丽山西的一位年轻、美丽、勇敢、善良的女英雄。1932年10月8日生于山西省文水县周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八路军来文水县与人民战斗时,当年周西村建立了抗日小学。
1942年,年仅10岁的刘胡兰当上了少儿军团长。他经常站岗,和朋友们一起看护抗日战士。刘胡兰原名刘富兰,母亲生下妹妹后就不幸身亡,父亲刘景谦续娶胡文秀为妻,胡文秀将刘富兰中的“富”字改为自己的姓氏“胡”,从此换名为刘胡兰。
刘胡兰一个十五岁文静的小女孩,是一个对党的事业赤胆忠心;对人民对革命同志忠心爱戴,对敌人的,面对敌人的**残暴毫不畏惧,宁死不屈,大义凛然,表现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当她昂首挺胸走向敌人的铡刀时,是那么从容不迫,视死如归。十五岁是一个美好的时光;十五岁,我们还在父母的怀抱里**淘气,无忧无虑的生活,而我们的小英雄刘胡兰被敌人的屠刀杀死了,于是一个正义的花季结束了!
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亲自为她挥笔写道“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是对刘胡兰的赞扬。
与刘胡兰相比,我为自己感到羞愧。当我遇到一点困难时,我会气馁和疲倦。我要向刘胡兰的姐姐学习,做一个不怕困难、勇敢不屈的勇士,将来为祖国奋斗!
看完刘胡兰姐姐的英雄事迹,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成长在一个和平的时代,没有战火,我们成千上万的英雄,为今天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此时此刻,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命。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回到祖国。
抗日英雄读后感【篇5】
看了电影《抗日英雄贾力更》后,感慨颇多,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壑:文天祥宁死不降,吟唱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生观;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邓世昌指挥舰艇与日军英勇作战,甚至舍身撞向敌方旗舰,正是民族大义的体现!纵观历史的长河,诸如此类的先烈数不胜数,而我想说的是那些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来的民族英雄------贾力更。
据我所知:贾力更1907年出生于内蒙古土默特,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同时他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我们的军需部长’。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入党。
抗日战争爆发后,受党委派的贾力回到绥远,领导图美川人民的抗日救国运动。后来,贾力单独炸毁了日本兵工厂,成为蒙古工委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创建了蒙古抗日游击队。但好景不长。1941年,贾力护送青年到延安。他在路上遇到了敌人。不幸的是,他死得很勇敢。他才34岁。
或许有许多人并不知道贾力更的名字更不了解他的事迹,甚至就算生活在内蒙古地区的蒙族人也未必知道有这样一位民族英雄!然而我觉得人们不应该只放眼于杨靖宇、江姐这些妇孺皆知的英雄身上,当然我并没有说他们不值得我们尊敬,我只想说在这些大英雄背后还有许多像贾力更这样不为大家所熟知的人,他们也为抗日献出了力量和生命,他们同样是民族英雄!
如今,我们更应该去了解那些不为人所熟知的英雄,不应该让他们死后寒心,更不能让他们的丰功伟绩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因此我们应该仰望星空,缅怀先烈,将他们铭记于我们心中。
剧情简介
1926年,受党组织委派,贾力到广州农运工作坊学习。他是毛泽东、周恩来、恽代英的学生,后来回到土梅川,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29年,党派贾力到蒙古学习革命战术。经过8年的学习磨练,他接受了各种特殊训练,1937年回国后参加了抗日战争。
本剧严格尊重史实,以贾力更回国后,孤胆炸毁日军军火库为切入点,从他建立了第一支蒙古抗日游击队,配合大青山八路军支队与敌人展开浴血奋战,领导蒙汉人民,团结战斗,共同抵御日本侵略者的故事中,节选了他率领游击队,勇夺敌人**,武装自己队伍;为大青山支队供给物资,智出城门,巧运军火;单刀赴敌营,说服伪蒙军师长支持抗日;大智大勇,敌后护送少数民族青少年去延安;为救同志英勇牺牲等情节。
这个故事充满了紧张和悬念。他讴歌自己的英雄精神、英勇战斗能力、丰富的地下工作经验、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特别是对于他的革命思想,始终坚持民族团结的品质,以革生动的写照,令人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