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发布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公共基础知识习题(88)
1.下列与“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D.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2.下列生活常识说法错误的是( )
A.有的年份会出现无头春,而有的年份又会出现两头春的现象
B.雨水过后,黄河流域的农村开始春耕
C.谷雨后,北方地区的杏花、桃花等争相开放
D.白露过后,北京的人们纷纷换上了夏装
3.下列诗词所描述的风景名胜、所处省份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瀑布——江西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黄山——安徽
C.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鹳雀楼——湖北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千岛湖——浙江
4.下列成语典故发生的朝代一致的一项是( )
A.骑虎难下 东山再起 草木皆兵 入木三分
B.画龙点睛 胸有成竹 东窗事发 精忠报国
C.言过其实 刮目相看 乐不思蜀 一鼓作气
D.高山流水 讳疾忌医 纸上谈兵 暗度陈仓
5.折柳送别,借柳寄情,古人常以“柳”指代“留”,来表达惜别之情。下列选项中的“柳”没有表达此种情感的是( )
A.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轻轻柳色新
B.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
C.柳汀斜对野人窗,零落衰条傍晓江
D.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
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参考答案及解析:
1.【解析】D。“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A项,体现的是实践的重要性。B、C两项,体现的都是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项符合题意,当选。
2.【解析】D。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在公历每年9月7日到9日之间。白露后,天气逐渐转凉,秋天到来。因此,D项中北京的人们应该是换上秋装而非夏装。因此D项当选。
3.【解析】A。B项出自杜甫的《望岳》,描写的是山东的泰山。C项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鹳雀楼位于山西。D项出自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写的是西湖的景色,不是千岛湖。因此A项当选。
4.【解析】A。A项的四个成语典故都发生于东晋时期。B项“画龙点睛”发生于南北朝时期,其余发生于两宋时期。C项“一鼓作气”发生于春秋末期,其余发生于三国时期。D项“暗度陈仓”发生于汉初,其余发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此A项当选。
5.【解析】C。C项中,唐代诗人陆龟蒙的《冬柳》中写道:“柳汀斜对野人窗,零落衰条傍晓江。正是霜风飘断处,寒鸥惊起一双双。”这首诗写的是在寒风中零落枯槁的冬柳,寄寓了诗人自伤的情怀,并无惜别之情。其他三项均寄情于柳,表达惜别之情。其中A项诗句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B项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施肩吾的《折杨柳》,D项诗句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忆杨柳》。因此C项当选。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