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化思想论文(共含12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WanderIUst”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摘要:在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极为重要,它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为更多的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政治保证,为更多的大学生指引前进的方向。只有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更好的促进大学生的前进方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在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的基础上要坚持人本化思想,要始终做到以学生为主,只有做到以学生为主,才能更好的保证学生的全面进步。在高校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本教材充分体现了人本化思想,充分运用了人本化思想,为高校培养出了更多的优秀人才。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人本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为大学生指引前进的道路。
人本化思想更多的提倡任性的善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时刻以学生主,时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让学生有更好的展示空间和展示舞台。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的富有针对性,才能在学生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1人本思想的定义
人本思想顾名思义,其实就是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充分展现学生的人生价值,充分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让他们主动的去学习,主动的去探索,主动去思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突破。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更好的运用人本化思想,通过人本化,更好的贴近学生,使学生更好的发挥出主动性。因此,在这本教材中人本化思想无处不在,到充满人本化思想,让人本化思想闪烁智慧之光。
2人本化思想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几点体现
人本化思想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有很好的体现,它如同这本书的灵魂,让这本书充分运用人本思想,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依托,把教材和学生的特征结合起来,做到人本化思想的具体运用和结合。
2.1人性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的体现:人性在教材中有很好的体现。这本教材主要对学生的道德进行规范,它充分体现了道德对学生的规范。教材中主要体现了道德性,把学生和教材充分联系在一起。这本教材中更多的是道德规范和道德修养,只有充分讲述这些内容,才能使大学生更加的明白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形成一套完整的道德规范,这就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形成自身的价值观,用正确的道德规范来规范自己。这本教材中通过对道德修养的论述,让学生更加明白道德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底线,人不能越过这条底线。这样就能使大学生更好的心地善良,更加的心灵美好,形成一种和谐的'社会之风。
2.2人本化思想在法律基础中的体现:法律基础知识也很好的体现了人本化思想。在教材中,法律基础知识的选择上也体现了人本化思想。主要选择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与我们学生息息相关的法律常识。学生通过对这些法律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这些法律基础知识,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更好的去运用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这本教材中,所选择的法律基础知识也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也可以让学生充分实现自身价值,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利益,用法律意识来维护社会的和平和正义,形成一种更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每个人都生活在一种非常和谐的环境中。
2.3人本化思想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教学中的体现:老师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更好的融入了人本化思想。老师在教学中,要把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去,让他们把自身的能动性都激发出来。学生在课堂上,不断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他们在课堂上去探索,去思考,去锻炼。在课堂上,他们积极的去学习《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门课程,在课程中,他们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更要去积极的实践。他们对这些知识进行掌握和思考,并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不仅深化了这些知识,而且也对自己的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总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才能实现他们的突破和创新。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中,老师一定要做人本化思想教育,要把人本化思想融入到教材中去,融入到实地的教学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实现腾飞,才能对以后的工作有更大的促进作用,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和进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非常漫长的。它需要老师、学生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实现大学生的全面进步和发展。在新的时代之下,大学生是时代的佼佼者,他们更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更需要人本化教育,这对大学生的未来具有无限大发展空间。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教育时期的开展正是奠定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的黄金阶段。我们要好好重视!
浅析学团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
摘要:在当前发展形势下,对团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加强重视,首先分析了高校团学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提出了一些有利于团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思想;教育工作;解决方案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既十分重要,又相当难做,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中国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相对疲软的状况,很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
造成思想政治工作尽兴不力的原因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长期以来我们忽略了人格教育及培养。
我以为,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就犹如无根的浮萍,总是漂流在人的思想表面而不能深入下去,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停滞不前。
2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接受过程内涵是复杂的,是接受者认识世界的主动行为过程,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分析、思考与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并且现实的课题。
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要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更好地提升教育质量,必须要重视对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因素的分析。
2.1内在:需要因素。
需要是人的普遍性追求。
什么是需要,是指主体对客体的依赖和摄取状态,是人们对某种东西缺乏时所产生的主观意向。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当人有了某种需要时,心理上就会产生不安和紧张情绪,形成一种驱动力。
这种驱动力促使主体去寻找目标,表现出接受的积极性,同时去选择接受的内容。
当目标找到后,就开始了满足需要的活动,也就是接受外来信息的活动,当需要接受的内容满足后,对这种需要的接受活动就暂告一段落,又产生新的需要,开始新的接受过程。
接受是以受体内在需要的适应与满足的程度为其条件的,人们的内在需要是其接受教育的驱动力。
人的内在需要往往表现为价值追求,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受需要所驱动的、价值观参与的,人的思想接受活动也是这样。
2.2外在:理解力因素。
主体在接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时,总是要先理解其内容,根据他们的“理解定势”来进行接受。
理解定势,就是接收主体原有的认知结构,该结构由受体已有的文化积淀、概念体系、思维定势三个部分组成。
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提供的任何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都要首先经过接受主体的已知的过滤,才能起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是接受主体的已知与新知的视界融和过程。
接受主体的知识、经验的差异,直接影响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
如果主体知识水平高、接受能力强、经验丰富,那么在接受教育的活动中会扩大其接受教育的容量与跨度。
但是,另一方面,知识能力强的人,自信心、自尊心也强,不轻易改变自己的信仰和观点,接受教育也就会越困难。
如果接受主体智能水平高,易于接受理性化的、合理性的、宏观性的教育内容,而智能水平低一点的,易于接受简明的、情感化的`、经验化的教育内容。
2.3重要:情感因素。
情感是心理过程的重要内容,它具有引起人们主观体验的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中的情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与自身关系的主观体验,是思想的非理性状态,表现为喜、怒、哀、乐等情感,反映的不是教育的客观价值,而是接受主体对教育价值的心理感受,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接受受其情感参与的影响,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接受活动的重要特点,接收主体的情感体验更是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中正负效应的关键。
情感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接受活动的信息接收、信息选择所发挥的过滤作用,还有对接受活动所发挥的激发作用。
对接受活动的信息接收、信息选择所发挥的过滤作用。
当接受对象确定后,接受者会不由自主地对教育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倾向,这种情感的产生,有时来源于以往的经验,有时是由于情感的传递。
这种在接受活动初始就形成的情感,将对教育主体的信息择取、信息的理解产生重要的作用。
接受主体会有意无意受到这种情感的驱使,从而使接受主体的注意力指向能满足主体情感需要的信息,回避或者忽略与接受主体情感需要相悖的信息,或者对这些相悖的信息作出与主体情感需要相一致的理解。
同时,情感还对接受时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强度发生影响。
总之接受主体对教育主体所具有的情感强度越高,接受过程中情感的支配作用就越大,并且对信息的过滤作用也就越明显。
2.4自身:教育者自身因素。
人们在思想接受活动中,往往会对施教者的可亲可信的感情转移到对其所教育传播的思想的可信可接受的认定上。
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施教者形象好的教育更可信,主体更易于接受。
思想政治教育者施教活动中有自身形象的两大影响力,第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权力、地位产生的强制性影响力,第二是人格品质产生自然影响力,接受主体面对前一种情况是被动接受,面对第二种情况会主动接受。
在新的条件下,要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更好地提升教育质量,至关重要的问题是优化受教育者的接受过程,从受教育者的接受教育入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接受活动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的和最后的环节。
如果没有这个接受,前面的教育活动都没有了意义,可见这是一个关键性的、决定性的环节。
正是这个问题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因此,接受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根本问题。
一个人接受某种思想,就是这种思想进入了人的头脑。
接受是教育的实现。
可以说,受教育者的接受问题,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生长点,解决了接受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就必将踏上一个新的历程。
参考文献:
[1]丁善义.浅谈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
[2]韩劲业.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依托大数据挖掘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分析
[摘要]当前,运用大数据思维和方法助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亟待深入思考和充分实践的新命题。
华北电力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在工作思路上促使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虚拟环境向现实环境转移、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转化,在实践过程中强化大数据平台、品牌活动、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关键词]大数据;网络平台;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面对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和改革开放形势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和对象也在呈现出新的特征。
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成长发展环境和多样性的成长发展需求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进一步聚焦质量提升,更加注重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上实现多样性发展和系统性整合,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当前,大数据的推广以及与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如何运用大数据的思维和方法助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提升其针对性和实效性,华北电力大学通过深入思考和充分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
一、网络平台数据挖掘的总体思路
(一)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覆盖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服务于学生的思想教育、日常管理、职业发展等诸多内容,可以说是纷繁复杂。
特别是在当前海量信息交互融合的信息化条件下,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愈发展现出多样、多变特征。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一、对国有企业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的分析
1.1从事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老龄化现象较为突出。在很多国有企业中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往往是由年龄较大的职工组成,他们在几十年工作中,逐渐形成了单一工作模式和方法,习惯于用惯用的旧理论、方法去解决新问题,这是难以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同时,年龄的差距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时有发生。
1.2企业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单一,现代化教育手段匿乏。在部分国有企业当中,常能看到如下现象:开个会议,宣读一下文件,并再把材料发放到职工手中,就算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希望通过这种形式使青年职工提升思想政治素质是不现实的。现代企业青年,时代特点十分明显,在对他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必须以青年职工的特点为依据,适当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开展教育活动,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1.3现代青年压力极大,企业却不能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予以必要的重视。现代青年面临着较大的生活压力,工作中竞争压力大,生活中还面临着买房难等诸多现实问题,这使很多青年在投身工作时,往往只重视工作给其所带来的财力,却逐渐放松了对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建设和培养,这使得现代企业青年职工功利化思想十分明显,这样世俗化了的企业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不但限制了青年职工自身发展,也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二、加强国有企业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措施
2.1坚持正确的青年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原则。在开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国有企业应当遵循如下原则:一是因人而异原则。思想的'阵地,要用正确思想去占领,否则就要被非正确思想所占领。伴随着经济发展,社会群体复杂化,社会阶层分化也日益明显。因此,只有针对青年职工不同的思想问题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才能切中实效,取得预期效果;二是以人为本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才能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在开展企业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坚持以人为本原则,通过对思想问题的认真分析和研究,在充分认识客观事物真实面貌基础上,把握发展变化规律,采取最为有效和妥善的方法予以解决,才能从根本上使青年职工的思想得到转变,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三是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很重要。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充分利用手机、网络等新媒介,采用现代青年更加喜闻乐见的工作形式,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吸引力,使工作更具实效性。
2.2让国有企业青年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实效性的手段。
2.2.1使之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企业通过企业文化教育的开展,在青年职工中营造和谐的企业氛围,为青年职工建立平等工作关系与良好工作环境。再通过有效沟通,让思政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员工建立双向沟通机制,这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是极为有益的。同时还能在维护企业共同利益的基础上,推动企业取得全面的进步。
2.2.2把心理疏导融人到青年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来。心理疏导是国有企业针对青年职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针对青年职工心理问题,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或是专题讲座等心理疏导措施,在密切关注企业青年职工心理变化的同时,在适当时机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工作,能够更加有效地为他们化解心理矛盾,缓解他们不断积累的压力。
2.2.3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目前,国有企业青年职工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他们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较强,互联网是青年人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极为重要的现代化工具。国有企业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紧跟时代的潮流,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去占领网络思想阵地,这样才能切实加强青年职工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教育。
三、结语
青年职工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是国企职工管理不容忽视的一环。只有结合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实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以更加客观的视角和更加科学的方法来引导青年职工树立正确的思想,从而为企业的健康稳定经营打下坚实基础。
高校贫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述论文
1贫困学生的主流思想积极向上,但是个别消极
当前高校中,贫困学生的思想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思想要求进步,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勤奋刻苦的精神考入高等学府,遇到困难相对非贫困生处理起来自主性更强,敢于面对现实,尤其具有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但是也有一部分贫困学生因为家庭和自身等原因,自卑心较强,性格孤僻,缺乏自主意识,存在等要靠的消极思想,有时正是这一小部分人的负面情绪会影响到更多的人,尤其值得关注。
2关于加强贫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与方法的思考
(1)加强对贫困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
当今社会,个人能力对一个人的职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贫困学生在大学期间将个人的眼光局限在了学校,而忽视了自身优点和特长的发挥,学校勤工助学的岗位既然有限,那么贫困学生就可以利用自身条件,去试着开拓更宽广的领域。比如,部分贫困学习成绩较好,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担任家教;还有部分来自边远地区的学生吃苦耐劳,有着良好的品质,可以在学校内一些部门和社会公益性事业(如奥运会、世博会等)上做志愿者,这样不单能自食其力,贴补生活费用,还能锻炼自身能力,磨练意志。
(2)加强对贫困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对贫困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贫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贫困学生存在等靠要的消极思想,将目光集中在国家助学金上,而轻视了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等这些需要努力学习,获得优异成绩才能取得的国家资助,导致学习成绩不甚理想,所以,加强对贫困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部分贫困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很重要。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使广大贫困生继续发扬勤奋刻苦的精神,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通过获得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来促使自己学习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培育良好的学习能力,这也是为广大贫困学生做长远做打算,使他们将来进入社会以后,具备更优秀的品质和竞争力,面对压力从容不迫,当然,这更是设立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这些奖助学金项目的目的之一。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当年轰动一时的“马加爵事件”是一个由贫困学生心理问题而引发刑事案件的典型案例,发人深省。加强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部分。首先,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从思想上引起对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二是,加强对贫困学生的思想引领,帮助广大贫困生从根本上意识到物质上的贫困并不可怕,思想上的贫困才最可怕,将现实的困难转化为奋斗的力量,利用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就业指导课程等帮助贫困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精神品质,培育健康、完善的人格,特别是对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跟踪式教育,通过常谈心,勤交流,多鼓励的形式,帮助他们消除烦恼,轻装上阵,最终实现个人的全面进步。
(4)以各种学生活动为依托,加强贫困学生的思想引领
建立一个充满爱心的集体,为广大贫困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集体氛围,对于贫困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以班为单位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尤其是鼓励那些性格孤僻,自卑感强,思想消极的同学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使个人与集体形成互动,一方面,可以锻炼贫困学生的个人能力,调动贫困学生的积极性,展示贫困学生的才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对贫困学生的思想引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将贫困转化为奋斗的动力,切实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
高校安保工作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1、高校安保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重要性
1、1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原本就是保卫部门的职责所在
高校维稳工作中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可以说是重中之重。做好高校维稳的重要部门保卫部门工作中在做好学生安全管理的同时,更要善于分析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引导和教育工作,要以柔性手段为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好思想工作。“预防为主、教育为先”是做好高校安保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因此,首先应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筑起思想上的“防火墙”,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以此为基础通过有效的扎实工作来确保学校的安全稳定。采取治标和治本相结合,预防和治理相结合的手段,通过加强思想教育、法规法纪教育,促使其从内心深处自觉遵守校园的安全规则和秩序,确保学校的和谐稳定。
1、2当前高校安保工作的内在要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进,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着改变,给高校安保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和挑战。安全保卫工作如果还是因循守旧,沿用老一套的工作方法是行不通的。新时期要使安全保卫工作防范于未然,就要调动安全保卫工作者的积极性,把工作的被动处理变为主动出击,是十分必要的。主动改变传统的高校安保工作方式方法,才能在工作中掌握主动权,掌握先机。把管理为主,改为服务为主,树立服务的理念,增强服务的意识,坚持管理和育人相结合,要给师生摆道理,讲事实,以理服人,少采用或尽量不用生硬的手段。要真正关心师生的利益诉求,把师生的冷暖放在心上,处处为师生着想,创造条件,帮助他们解决自身的实际困难,让师生真正的感受到是为他们着想,这样他们才不会抵触安保工作。
1、3从发达国家高校保卫组织上来看,也非常注重思想政治教育
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高校校园警察就已提出了对师生实行安全服务的概念,至今,基本上各高校都普遍建立了安全服务制度。以往,校园警察与老师、学生之间也互相对立,互相不理解,互相不支持,校园警察采取一些管理措施,师生们认为是专门压制、打击他们的,完全不理解其工作的辛苦,校园警察往往是“出力不讨好”,付出很多,也得不到理解和支持。后来校园警察对自己以往的工作方式方法进行了深入反思和剖析,决定转变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工作方法,将重心放到为师生服务上来,以服务为首、为核心,切实帮助解决学生、老师们的实际困难,以此为突破口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增进理解和支持,加强沟通,拉近距离。长期的坚持,师生和校园警察之间逐渐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了。
2、当前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现状一:思想上认识不足由于受到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人们会普遍认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处、各系的职责。安全保卫部门的工作就是“看大门”,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搭边,对于学生违纪违法的动机和心理根本不会去关注,只会对学生进行训斥。
现状二:安保队伍经验缺乏目前,我国高校安全保卫部门的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是部队转业或是其他部门转岗的人员,年龄偏大,普遍缺乏处理学生问题的经验,思想政治素质不高,整体文化层次偏低。因此他们通常会采取较为简单的工作方法,对于工作不会有什么创新,更不会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现状三:高校重视不够教学、科研工作历来都是高校教育的中心任务,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将安全保卫工作逐渐边缘化,更不用说去重视安全保卫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不能及时补充和调整安全保卫工作人员的结构,不能及时对保卫干部和安保人员进行培训,使得在安全保卫工作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必要的条件。
3、加强安保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途径
3、1切实提高保卫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保卫队伍特别是保卫干部是保卫部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其思想素质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思想教育的效果,因此,保卫干部要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和水平,提高政治觉悟,具有大局观念和服务意识,这也是安全保卫工作的特殊性所要求的。要提高业务能力,熟悉掌握安全保卫工作的专业知识,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正确处理学生的思想问题,解决学生问题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掌握科学有效的思想教育方法,切实和实践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3、2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对于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也不例外,在实际工作中,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就是说要以满足师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想师生所想,急师生所急,师生利益至上。改变以往传统的、管理的'理念和思路,加强创新性。以满足师生的安全需求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发挥其主动参与的自觉性,发挥其主体功能。此外,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安保工作的实践结合起来,安保工作固然要通过一些安全规章制度、规则、纪律的约束,同时也需采用一些必要的综合治理的手段,否则很难形成良好的校园环境和生活秩序,但这些只是安保工作中方法、手段的一部分,不是全部。因为高校的服务对象是大学生,高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可以说都于学生有关,都源于学生的信仰、意识、观念等发生了一定的偏离,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采取正确、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才能切实解决。因此,新形势下为了更好的做好安保工作,必须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安保工作的实践之中。
3、3工作中要灵活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大学生思维活跃,他们在思想上、政治上尚未成熟,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所以针对大学生存在的问题,要耐心说服,不能强制、压服。解决思想问题原本就是细致复杂的工作,不能简单粗暴,要摆事实、讲道理,动之以理,晓之以情,使其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采取说服教育的同时,必须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来约束大学生的行为,加强管理,维护校园的良好秩序。通过典型实际案例的警示作用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从而达到教育本人及他人的目的。
采取实践的方法。保卫部门可以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去参观,到司法部门去访问等。学生安全员就可以进行安全常识的宣传教育,为保卫部门提供信息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治安管理,由接受管理,服务的对象变为维护治安,参与管理的主人,由被动转为主动,使他们的综合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在实践中使学生思想意识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也是管理育人的有效途径。保卫部门在实际工作中要启发学生的自觉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论文
摘要:
生命教育正逐渐成为高校教育的价值取向。生命教育的内涵十分丰富,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从生命教育入手,改变传统的理念和方式。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其目的就是指导学生提高生命质量,焕发生命光彩,提升生命价值,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生命及其存在意义,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关键词:
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
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化进程得以加速,物质文明得到了迅速发展,与此相伴随的是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些学生对是非、真假、善恶等分辨不清,抵御各种错误思想文化渗透和侵蚀的能力较差,易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出现精神虚无、价值错位、消极厌世等不良心理和人生态度。特别是近几年来,大学生自杀、校园暴力等残害生命的事件时有发生,并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同时,校园中存在的虚度年华、浪费生命等现象也越来越普遍,面对这些现象,人们不得不关注和追问:是什么原因使大学生忽视生命价值,缺乏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长期以来,以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和法纪观为主要内容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和塑造学生的人生信仰、人生观等问题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取得了比较好的教育效果,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但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触及到个人生命本身,缺乏对学生如何在尊重自然生命的前提下实现价值生命的自我超越的引导,致使他们往往在生命价值的选择上产生误区。
这些误区的存在,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功能的发挥,也使思想政治教育没有产生其相应的实际效果。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回归生活、重视生命。
生命教育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生命价值教育、生命关怀教育,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生命及其存在价值,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失落与痛苦;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提高生命质量,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①从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生命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潮,是一种价值追求,也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以人文关怀为着力点的,重视对人的无限关怀,让人的生命自由生长。因此,生命教育理念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着本质上的一致性,只有以人为本的生命教育才是真正的生命教育。将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其他相关的人生教育整合到“生命教育”中,以生命教育的理念来开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将是未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和必然趋势。
视角一、生命教育折射人文关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性 一直以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倾向于向学生灌输理论,缺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促进情感内化的环节,忽视学生的生命感受和体验;在方法上,基本上把思想政治教育处理成一个单向度的知识传授与灌输的过程,不重视与教育对象的互动交流。只关注理想性的.需要,而忽视学生现实性的需要,以至于学生在知、情、意、行各方面是否发生了变化则无从得知。这是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低下的原因之一。
“一种教育活动是否合理,基本尺度是看它有没有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有没有使每个身处教育世界中的生命都焕发了生命的活力,有没有使生命的能量通过这样的教育得到了增殖、提升和扩展”。泰戈尔也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教育的核心是人,应该关怀的是人的生命和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主张的是一种挖掘人类无限潜能的方法,而不是人为的去制造一个人。生命教育是建立在对生命个体尊重和关爱基础之上的教育。它正视人作为自然生命与价值生命统一体的存在事实。强调对人自然生命成长的尊重,对人价值生命意义的追寻,是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刻诠释。生命的存在是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前提条件,离开生命一切将无从谈起。所以学生个体的生命活动是教育的基础,同时,也应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在尊重独特生命的基础上实施,不歧视和压制学生的生命及其情感,充分尊重和关切每个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和主动权,让他们在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中能进行自我思考、自我教育,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充满人文性。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共享知识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而且通过自主导向的内在引力,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遏制某些道德观念退化和沦丧的调节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植根于学生个体生命活动的基础,才有亲和力,才能提高实效性,完成自己的使命。用生命教育的理念来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和改革,走近大学生的生命世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充满生命的活力,让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感觉到生命存在的尊严和意义,这既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发展的需要和责任。
视角二、生命教育折射感恩意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性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把理性作为判断价值的尺度,忽视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中价值的丰富性。在实际工作中,习惯于依靠传统报告、讲座、思想政治课等方式,向学生灌输理论,缺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促进情感内化的环节。因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被看成是一种机械的、单调的、脱离现实的道德知识传授的模式。这是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低下的原因之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是解决思想问题,而社会转型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也更加需要思想引导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双管齐下。如果忽视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说服力将会大打折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是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是坏的生活就是坏的教育。”关注生活就是关爱生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时刻关注大学生中出现的每一个实际问题,力争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回归生活后才能找回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感恩是大学生生命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大学生应该学会的基本生命立场。我们的生命是被给予、被教导、被培养的,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之灵动;感恩老师,给予我们生命之灵魂。在感恩中你会发现生命并不仅仅属于个人。②教育的目的是“成人”,“人既是理性的存在,也是感性的存在”。从这个角度说,让当代大学生真正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同样是大学教育的一个根本使命。感恩意识有助于个体健康人格的发展,有助于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可以让大学生学会尊重他人,欣赏他人独特的生命价值,可以在相互帮助中充满自信地生活每一天。用感恩的心去经历、感悟和体验生活,让学生叙述自己的生命故事。将自己的生命经历、生活经验、生命体验和生命追求,以及自己对他人的生命经历、经验、体验与追求的感悟等讲述出来,亲切、鲜活,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也容易达到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这使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还是生命感悟的课堂,学生除了获得知识和理性外,还获得了分享的快乐和人性的魅力。当学生在讲述自己的生命故事时,内心的情感会随着故事的发展不断丰富、完善,并从感性逐渐上升为理性,实现自我的成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更能影响和润泽学生。它不仅可以使学生走进生活,感悟生活,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内化为一种自我教育的力量,使学生积极展示自己的生存价值,让他们更好地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视角三、生命教育折射责任意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 为了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需要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过程的思考。一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和方法上习惯于道德知识、价值准则的宣讲,忽视情感体验和能力培养,内容陈旧、单薄,方法老套、缺乏新意,不仅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问题,而且使思想道德观念的渗透力低,使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缺乏内化的动力。这是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低下的原因之三。只有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为受教育对象的内心德性时,教育目标才可能真正实现。内化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将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规范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自己意识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③生命有责,我们应当勇于承担。责任意识就是我们要时刻想到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所可能造成的后果和影响负有责任。责任感就是我们不仅要有责任意识,更要以负责的态度去做每一件事,同时,敢于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
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人的一般责任时曾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认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也就是说,责任体现了人的一种社会必然性,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可逃避和推卸的。④大学生正处于自我约束力较差、心智和经验缺乏的时期,如果没有正确的积极的责任意识领航和指导,就会很容易产生孤独、苦闷等不良情绪,造成人际关系疏离化倾向、心理扭曲和人格障碍,甚至走向犯罪的歧途。
从某种角度而言,这与他们内在道德品质和责任意识缺失确有因果联系。
在生命教育中,对大学生进行认识生命、体验生命、珍惜生命的生命责任意识教育,有利于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这也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的关键。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所肩负的责任是神圣而重大的,他们的责任感如何直接影响个人甚至一代人的生活样态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贯穿生命责任意识教育,通过语言、榜样、情境等手段,构建以生命责任、行为责任为主的责任教育内容体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自我调节功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养成和自我教育的目的渗透到每个大学生的心中,使其自觉承担所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动力,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教育的对象是人,关注生命、呵护生命,挖掘生命所蕴藏的潜能是教育的本质所在。康德说过“教育以人类个体的未完成状态为起点,以人的向善倾向和人类已有的发展状态为依托,·75·生命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以人性的完善为终点。教育是一个引导人自我完善,人性丰满的过程。”只有珍爱自己的生命,使自己拥有健康的身心,强健的体魄,才能承担起人生的其他责任。将生命教育纳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使他们领悟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从而以正确的生命观、生活观、理想观来指导大学阶段以及今后的人生道路。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论文
一、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不全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新老辅导员的工作方式上。在不断发展的社会形势下,年长的辅导员工作方式陈旧,依靠单向的教育灌输,缺乏实际灵活的教育方法。他们难以掌握复杂的媒体技术,缺少时代感。相比之下,年轻的辅导员群体工作方式新颖,效率高,懂得利用多种技术手段,然而,他们大多数是刚毕业的学生,自身工作经验不足,同时也缺乏理论性的指导,尤其是在对突发事件的处理上,并不能很好的协调学生老师学校之间的关系,由于社会实践经历较少,自身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政治素质也有待提高,在学生工作中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空有热情,难以实现自身进步,更难以带动高校学生整体思想教育水平的提高。随着新老辅导员的交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显混乱。
(二)现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滞后。教育模式的滞后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当前辅导员在教育活动上缺乏计划性和组织性,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和指向性,教育方式缺乏多样性和生动性的问题,无法广泛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辅导员自身事务较多,精力有限,难以以一人之力,促进整体教育计划有序的进行,精力与时间的投放呈现不规则性。当然,最重要的问题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同一化与青少年思想状况个性化之间的矛盾。现有教育模式依靠于传统的规章强制,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参与性,不能很好的适应90后个性化的发展要求,也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与管理。冲突产生于互不理解之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就不能顺利展开、有效推进。
(三)网络时代带来的问题与挑战。网络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为辅导员工作提供了许多新途径与新方法,但是也使学生的诉求变得更加难以捕捉和控制,新型平台的出现,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是挑战:一是大学生容易沉溺于媒体的虚拟网络空间中,而忽略现实的真实性发展。二是媒体传播手段的泛滥,导致传递出来的信息的复杂性较大,容易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方面产生误导,这时候政治辅导员的引导和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
二、探析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模式
(一)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实现新老辅导员工作方式的交流与创新。政治辅导员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首要前提。要坚持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道路,针对不同的辅导员群体,在制定好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计划之后,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提高他们的思想和技能。特别是对于新任辅导员,一定要针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专项培训。对于老的辅导员,要使他们了解新事物,主动接受新事物,鼓励工作方式与方法的'创新,定期组织辅导员工作方法交流会,树立先进典型,只有将新老辅导员的工作优点结合起来,将工作经验与工作方法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辅导员队伍的全面建设。
(二)创制精细化教育模式,强化学生干部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要制定系统的教育规划、完整的教育体系、精细的教育方案,建立常态化教育机制,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规划性、全面性[1]。我国高校既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单向灌输的模式,与青少年的个性化要求格格不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在于精英教育,以精英带动大众,通过进步群体的带动和辅助,点燃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所以,我们应该注重日常对学生干部的管理、教育甚至是考核,加强学生干部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在此过程中,辅导员的角色应转为指导与监督,定期查看思想政治教育进程,并做好反馈信息的统计,真正实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以原则服务,以规则要求,以情感交流。
(三)善用新型媒体,打造权威信息平台。如今,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已经成为青少年大学生活的必备产品,平板电脑也逐渐走进更多人群。掌上办公、网络办公已成可能。这就有必要把新型网络媒体引进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来,以提高效率,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而权威信息宣传平台的打造,需要在辅导员的指引下由一批专门团队进行管理,常规化运行,同时更要注重平台宣传的内容。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很多同学是学而不精,特别是时事政治、国际形势,很多人只是停留在了解层面,而不去更深入地思考,权威信息平台的打造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引领同学肩负起时代使命。
三、结语
青少年是祖国改革发展的有生力量,大学生是青少年人中的先进集体,高校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也就成了高等教育的应有之义。在高等教育的推进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对于科学文化的学习和个人道德素质的培养,而辅导员老师的引导在这一过程中处在极为重要的地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只有采取新的适合社会需求和青少年思想状况的工作模式,改进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方法,才能更好的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推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性发展。辅导员工作要始终坚持教育、管理、服务的理念,确保辅导员工作不失职,不出错,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定立场,经得起考验,承担起引导青少年人的重责[2]。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论文
一、挫折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1、挫折教育能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奋斗意识
在社会转型期,由于受西方价值观念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代某些大学生身上不同程度地呈现出这样一种倾向,他们习惯接受父辈给予的安排,事事都遵循长辈们的意愿而不思进取,他们身上缺乏奋斗进取意识。这样的惰性性格严重地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当他们在生活中独自遭遇到一些困难时由于不能正确认识并采取积极措施予以解答,从此变得萎靡不振,对未来生活失去激情,有些甚至做出过激行为,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挫折教育,能有效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挫折给自身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努力消除不良影响,充分发挥挫折的积极作用,使其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挫折后不会被吓倒,而是被挫折激发斗志,从而表现出一种不懈奋斗的意识和行为。
2、挫折教育能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21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拥有一支强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是各国国力竞赛的战略选择,直接关系到该国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和主要建设者,创新才能的激发和具备尤为必要。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挫折教育不仅能帮助大学生在面对挫折时能正确地解答,并且能从过往的挫折中吸取教训,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发现新的方法。
3、挫折教育能培养大学生的互助意识
四个现代化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参与和协力合作。而当代大学生由于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养成一种以我为主的自我意识,不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挫折教育能够使大学生充分地认识到集体合作的重要性,使大学生在遭遇挫折时,学会主动找同学倾诉,释放消极的情绪,使因受挫带来的心理痛苦得以缓解。同学之间的这种互助,还能够使受挫者找到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尽快摆脱挫折带来的不利影响。在这个互助的过程中,就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大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挫折教育策略
为了应对激烈的`社会竞争给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和思想上的不利影响,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找准切入点,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加强对大学生抗挫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面对各种困境时能从容面对并有效应对,不辱使命,早日完成祖国交给的各项任务。
首先,在理论上要加强引导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让其明白挫折的出现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一个必经阶段。因此,在各种困境、磨难到来时,大可不必惊讶和恐慌,而是要正确分析挫折造成的原因,静下心来仔细考虑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避免出现因不能正确认知挫折而造成的各种意外如自残、自杀等。
其次,大力加强“三观”教育大学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也是各种观念互相碰撞而使其不知所措的时期。大学生能否在这个时期选择和树立正确的“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关系其身心健康、学业完成乃至一生。“三观”教育能帮助大学生摆正人生航向,端正学习动机,培养吃苦精神,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保持积极向上的个性,达到增强心理承受力、自控力和抗挫折能力的目的。各种实践表明,正确的“三观”是战胜挫折、克服困难的先决条件。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挫折教育活动,指导他们科学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从而激发大学生顽强拼搏精神,使其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并且在实践中做到能为理想实现而持之以恒,锲而不舍。
第三,强化心理素质,提高大学生受挫力当代大学生抗挫能力差,一方面因为缺乏正确的挫折教育,同时还与心理素质低、心理承受能力差有关系。有调查研究表明,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20%是由于他的学识和专业技术,而80%是靠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高校开展挫折教育必须重视心理素质培养,通过开设心理常识课,向全体学生普及心理素质方面的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开展心理咨询,向有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的同学提供帮助,让他们的心理问题能在萌芽状态下就能积极得到解决。
第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进行适度的磨炼对提高大学生的耐挫力是很有必要的。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种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勤工俭学、社会调研、下乡考察、志愿服务等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很好的指导作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大学生深入社会、认识生活、体味人生,为今后踏上工作岗位、融入社会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因为亲身感受社会中的种种困难和挫折,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精神,更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加强自身的学习动力,领悟挫折产生的根源,增强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信心和决心,逐渐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第五,进行励志教育大学生在面对各种磨难和挫折时,应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对之进行正确认识,在此基础上予以勉励,使其树立信心,渡过难关。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挖掘身边的各种励志典型,用鲜活的事例去鼓励学生,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请优秀成功人士进行讲座,或者参观当地红色圣地,在一次次的心灵碰撞中感悟事业的艰辛和人生的不易,从而增强其战胜的信念。
摘要 3-4
Abstract 4
第一章 绪论 7-13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7-8
1.1.1 研究背景 7-8
1.1.2 研究意义 8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8-10
1.2.1 研究内容 8-9
1.2.2 研究方法 9-10
1.3 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 10-13
1.3.1 研究思路 10-12
1.3.2 可能的创新之处 12-13
第二章 文献综述 13-19
2.1 国外学者有关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研究 13-14
2.1.1 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理论研究综述 13-14
2.1.2 人口老龄化与居民消费关系的实证研究综述 14
2.2 国内学者有关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研究 14-19
2.2.1 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理论研究综述 14-15
2.2.2 人口老龄化与居民消费关系的实证研究综述 15-19
第三章 我国居民消费和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分析 19-29
3.1 我国居民消费现状 19-23
3.1.1 我国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19-20
3.1.2 我国的各项消费率和消费构成 20-21
3.1.3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变动趋势分析 21-22
3.1.4 不同地区居民的消费差距 22-23
3.2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现状及特点 23-29
3.2.1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现状分析 23-26
3.2.2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 26-29
第四章 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理论分析 29-36
4.1 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作用机制 29-31
4.1.1 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直接作用 29-30
4.1.2 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间接作用 30-31
4.2 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正负效应分析 31-33
4.2.1 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正效应 31-32
4.2.2 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负效应 32-33
4.3 包含人口老龄化影响的消费函数的构造 33-36
4.3.1 消费函数的理论发展 33-34
4.3.2 构建适合我国现状的消费函数 34-36
第五章 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 36-53
5.1 变量选取和建模 36-38
5.1.1 模型设定 36-37
5.1.2 变量说明 37-38
5.2 数据处理和描述 38-42
5.2.1 数据处理 38-41
5.2.2 描述统计分析 41-42
5.3 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 42-53
5.3.1 全国各省数据的计量分析 42-45
5.3.2 城镇和农村地区的计量分析 45-47
5.3.3 东、中、西三大地区的计量分析 47-52
5.3.4 对比分析 52-53
第六章 结论和不足 53-55
6.1 结论 53-54
6.2 本文的不足之处 54-55
参考文献 55-5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58-59
致谢 59
论文提纲:是一个反映了论文的基本观点、佐证材料、论证角度和步骤,以及依照逻辑关系层层展开的纲目体系。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一篇以《改革苑乓岳此枷胝治教育学科发展研究》为例的论文提纲范文,供参考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导论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现状评述
三、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理论初探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立论基础
一、思想政治教育源起的必然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普遍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规律性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内涵和特征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内涵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特征
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时代背景及含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时代背景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科学内涵
第二章 改革苑乓岳此枷胝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回顾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先决条件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理论依据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实践基础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沿革
一、学科创立和发展的铺垫阶段(1978一1984)
二、学科创立和初步发展的维护阶段(1984~2004)
三、学科系统和深化发展的强化阶段(2005一至今)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基本方式
一、依托、借鉴方式
二、自主创新方式
三、基本理论的再系统化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日益清晰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体系建设日趋完善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主体建设取得显着成就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经验总结
一、满足了社会发展和人的现代化需求
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
三、党和国家对学科建设的关注和投入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科发展目标存在的问题
二、学科发展任务存在的问题
三、学科发展主体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进程中的问题归因分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合法性尚未得到充分认可
二、实践层面学科定位的迷失与紊乱
三、学科发展主体尚未形成有效的合力
四、高校学术权力的弱化和人文精神的衰落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创新探析
第一节 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规律
一、适应性和服务性规律
二、主体合力发展规律
第二节 转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范式
一、范式及范式转换对学科发展的意义
二、学科发展进程中问题研究范式的提出、要求及简评
三、学科发展进程中人学研究范式的提出、要求及简评
第三节 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新的原则
D、科学性原则
二、规范化原则
三、系统性原则
第四节 把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着力点
一、完善学科顶层设计
二、创新学科发展方式方法
三、深化理论研究和转仡
四、加强人才师资队伍建设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趋势展望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
一、全球化发展趋势及其对学科发展的挑战
二、社会现代化转型对学科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三、人的多样化需求对学科发展提出的多维诉求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辨证趋势分析
一、学科功能发展趋势:工具性与目的性并行发展
二、学科领域发展趋势:横向发展与纵向提升双向互动
三、学科特色发展趋势:国际化与民族化并存发展
四、学科路径发展趋势:科学化与社会化协调并进
结 语
一、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
二、以思想政治工作的“三权”建设引领和推动学科深化发展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