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温州市财政部门预算工作报告

2022-06-15 来源:知库网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温州市财政部门预算工作报告(共含7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津少冰”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篇1:温州市财政部门预算工作报告

温州市财政部门预算工作报告

204月17日在温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温州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温州市全市和市级预算执行情况及年全市和市级预算草案提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全市和市级预算执行情况

年是“十三五”发展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财税工作服务中心大局、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一年来,全市财税系统广大干部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指导,紧扣生财聚财用财三篇文章,迎难而上、积极作为,圆满完成全年增长7.0%的计划目标,预算执行情况较好。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

2016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9.87亿元,完成预算的101.4%,因“营改增”从2016年5月1日全面实施到位,根据中央“营改增”收入划分方式调整有关规定,调整上年同期基数,同口径增长7.7%(按上年收入口径调整2016年执行数,则完成预算的101.9%,同口径增长9.0%)。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66.75亿元,完成预算的115.9%,比上年自然增长16.9%,剔除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因素,同口径增长12.9%。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9.87亿元,加上转移性收入553.92亿元(包括中央四税返还收入32.67亿元、省转移性支付收入204.27亿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收入134.59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89.38亿元、调入资金和上年结转项目93.01亿元),收入合计993.79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66.75亿元,加上转移性支出327.04亿元(包括上解省支出108.46亿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85.89亿元、设立稳定调节基金75.59亿元、结转下年项目支出57.10亿元),支出合计993.79亿元。

收支相抵,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2016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执行具体情况如下:

(1)主要科目收入情况。增值税和营业税178.59亿元,增长5.7%,其中营业税及营改增增值税87.43亿元,增长13.6%;收入增长,主要是营改增前清票清税带来较多增收。企业所得税46.34亿元,下降0.7%。个人所得税19.37亿元,增长18.3%。非税收入68.50亿元,增长22.4%。

(2)主要科目支出情况。农林水事务支出68.12亿元,完成预算的95.7%,下降2.3%;支出下降,主要是省补“成品油价格改革对渔业的补贴”由于省级补助标准未出台,部分县市尚未完成预算支出,如剔除该因素影响,同口径增长5.0%。教育支出162.44亿元,完成预算的108.3%,增长9.8%(剔除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因素,同口径增长14.0%)。科学技术支出13.41亿元,完成预算的102.6%,增长11.8%。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4.17亿元,完成预算的113.3%,增长20.7%。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68.67亿元,完成预算的121.1%,增长23.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1.47亿元,完成预算的115.3%,增长18.6%。

2、市级

2016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08亿元,完成预算的97.2%,根据中央“营改增”收入划分方式调整有关规定,调整上年同期基数,同口径增长7.8%(按上年收入口径调整2016年执行数,则完成预算的103.3%,同口径增长10.4%)。

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6.71亿元,完成预算的101.9%,剔除上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因素,同口径增长7.0%。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过年初支出预算,主要是上级专项补助收入增加,相应增加本级支出。

市级总体收支(平衡)执行情况:

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08亿元,加上转移性收入148.19亿元(包括中央四税返还收入18.83亿元、省转移性支付收入43.64亿元、区上解省收入28.03亿元、区县上解市收入6.22亿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收入17.27亿元、动用稳定调节基金18.70亿元、调入资金和上年结转项目15.50亿元),收入合计248.27亿元。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6.71亿元,加上转移性支出161.56亿元(包括市上解省支出26.83亿元、区上解省支出28.03亿元、一般债务还本支出2.40亿元、一般债务转贷支出14.87亿元、设立稳定调节基金16.75亿元、中央税返还区支出7.21亿元、补助县市区和结转下年项目支出65.47亿元),支出合计为248.27亿元。

收支相抵,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2016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执行具体情况如下:

(1)主要科目收入情况。增值税和营业税32.88亿元,增长7.3%,其中营业税及改征增值税23.00亿元,增长16.6%;收入增长,主要是中央和地方增值税收入划分体制调整与营改增前清票清税原因。企业所得税9.79亿元,下降8.8%。个人所得税5.65亿元,增长16.5%。非税收入15.84亿元,增长29.4%。

(2)主要科目支出情况。农林水事务支出4.53亿元,完成预算的101.4%,剔除上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因素,同口径增长7.1%。教育支出22.20亿元,完成预算的106.0%,剔除上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因素,同口径增长11.9%。科学技术支出3.27亿元,完成预算的105.3%,增长13.9%。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09亿元,完成预算的101.0%,增长9.3%。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8.95亿元,完成预算的100.7%,剔除上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因素,同口径增长26.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71亿元,完成预算的100.2%,增长4.9%。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

2016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473.37亿元,完成预算的117.8%,同口径增长22.7%;加上上级补助收入13.48亿元,专项债务转贷收入221.90亿元,调入资金8.22亿元,收入合计716.97亿元。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484.81亿元,完成预算的124.6%,同口径增长32.3%;加上调出资金和结转下年支出34.26亿元,专项债务转贷还本支出197.90亿元,支出合计716.97亿元。收支相抵,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增长较快,主要是去年市区土地出让金收入大幅增长和县市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增加较多因素。

2、市级

2016年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77.04亿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2.5%,同口径增长21.4%;加上上级补助收入3.40亿元,专项债务转贷收入165.55亿元,调入资金1.41亿元,收入合计347.40亿元。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26.83亿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0%,同口径增长27.0%;加上对县市区转移支付支出46.93亿元,调出资金和结转下年支出8.09亿元,专项债务转贷支出104.37亿元,专项债务还本支出61.18亿元,支出合计347.40亿元。收支相抵,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三)社保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

2016年全市社保基金预算收入预期执行数为444.95亿元,完成预算的103.5%,比上年增长26.5%(剔除新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因素,同口径下降0.8%)。全市社保基金预算支出预期执行数为392.69亿元,完成预算的99.0%,比上年增长49.3%(剔除新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因素,同口径增长13.6%)。收支相抵,全市社保基金预算收支结余52.26亿元。

2、市级

2016年市级社保基金预算收入预期执行数为165.09亿元,完成预算105.1%,比上年增长23.0%(剔除新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因素,同口径下降3.4%)。市级社保基金预算支出预期执行数为155.56亿元,完成预算的102.6%,比上年增长45.2%(支出增加较快,主要是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清算-2016年三个年度支出在2016年发生,剔除新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因素,同口径增长12.1%)。收支相抵,市级社保基金预算收支结余9.53亿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

2016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6.99亿元,完成预算的72.3%(完成预算较低,主要是县市部分国有资产产权处置一次性收入实施进度慢于预期),比上年增长3.3倍;加上动用上年结转结余收入1566万元,收入合计7.15亿元。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01亿元,完成预算的41.8%(完成预算较低,主要是收入减少,安排的支出相应减少),比上年增长94.1%;加上按照中央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统筹力度的要求,调出资金4.93亿元、结转下年支出0.21亿元,支出合计7.15亿元。收支相抵,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2、市级

2016年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331万元,完成预算的64.6%,比上年下降43.8%;加上动用上年结余结转收入1204万元,收入合计3535万元。收入下降,主要是上年高基数影响及部分市属国有集团公司利润和收益下降原因。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3091万元,完成预算的77.6%,比上年下降3.2%;加上按照中央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统筹力度的要求,调出资金444万元,支出合计3535万元。收支相抵,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五)2016年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情况

1、政府债务限额

2016年省财政厅核定温州市区地方政府债务限额509.14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100.56亿元、专项债务限额408.58亿元。

2、政府债务余额

2016年末温州市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434.7亿元,其中:一般债务85.13亿元、专项债务349.57亿元。

3、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政府债务情况

2016年温州市区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政府债务182.81亿元,其中:一般债券17.27亿元、专项债券165.54亿元。

二、2016年财税主要工作成效

(一)认真研究落实上一届人大会议有关决议

一是稳增长,促转型。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推动政策加力增效,着力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全市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全年市区置换债券总额达182.81亿元,通过市区存量债务置换节约财务费用约7.3亿元。安排政府投资预算58.4亿元,重点保障市域铁路、高速公路、国际机场等重大项目及“五水共治”、“交通治堵”、“市政管养提升”、教育卫生等民生工程建设。全力打造“浙南美丽水乡”,全年市本级共筹集安排水乡建设资金5亿元,带动社会资本投入47.56亿元,全市共完成总投资129.5亿元,我市水利建设投入已连续六年居全省前列。支持搭建“跨境电商”、“一达通”、保税物流中心等一批推动我市进出口贸易发展的政府平台,开启温州“互联网+外贸”新时代。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制定《支持我市重点税源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发展的工作方案》,扎实推进“机器换人”、“腾笼换鸟”等工程,统筹省、市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1.25亿元,支持提升装备制造业。设立10亿元温州市科技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率全省地市之先出台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改革办法,打通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通道,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二是抓重点,增优势。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查报告及市委市政府历次会议精神,落实重点工作,增创发展优势。精编细编“四大预算”,将五项政府性基金收支转列一般公共预算。落实新一轮省对市县财政体制和市区财政体制,完善浙南产业集聚区、瓯江口产业集聚区、生态园、浙南科技城和大罗山保护开发管理财政体制,瓯海区街财政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制订市政基础设施、排水设施管养经费保障方案,理顺市区城市建设和管养体制。继续深化财政支农体制机制改革,落实各项惠农富农强农政策,2016年全市三农总投入269.58亿元,同比增长20.4%。扎实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全面推进3个特色园项目建设,支持农业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加大PPP项目推进力度,推动全市24个PPP项目完成采购签约进入项目执行阶段,全市共16个项目被列入全省第三批PPP推荐项目,数量、金额均居全省第一,1个项目列入财政部示范。政府产业基金进入实质性运作,全市基金规模达到64亿元(市本级达20亿元),市级成功设立6支子基金,规模35.5亿元,撬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27亿元。省市合作设立温州基础设施财政引导基金,规模10亿元。积极助推“大拆大整”,出资设立温州中桓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就市区26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向国开行申请棚户区改造专项贷款,成功获批98亿元,已发放贷款资金13亿元。

三是强改革,优管理。落实《关于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意见》,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深化部门预算改革,调整完善公务交通、公务出行2项公务交通保障经费定额和临时人员经费预算定额。以市政协及瓯海区为试点,推进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工作。财政预算透明度不断提升,市级财政透明度在清华大学发布的排名榜上位列全国第十、全省第二。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推行市级预算单位分类管理,实现远程审核支付财政资金。积极盘活沉淀资金,加强结转资金清理。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建立购买目录的动态调整机制,市本级全年安排约4700万元用于推进政府职能转移工作;开展省级购买试点改革,涉及全市45个公共服务项目资金2.4亿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实施水利工程物业化管理和向小微企业发放服务补贴券等创新购买方式,全力推进政府采购“直通车”改革,审批、审核事项精减率达91%。加快“数字财政”建设,率全省之先开发应用《数字财政服务平台》,全市通过统一公共支付平台缴款77万笔,共计8978万元。完善财政资金竞争性存放实施细则,全年约80亿元财政资金完成竞争性存放,实现招标资金量与招标次数双增长。开展部门(单位)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完善绩效评价结果应用,进一步深化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连续三年获得全省预算绩效管理优秀单位。完善农业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考核体系,开展全市扶贫资金专项检查,创新开展精准扶贫试点。

四是减负担,惠民生。制订财税《关于贯彻落实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工作方案》,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2016年全市财政地税部门共减免各项税费约50亿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发挥政府信保基金对小微企业的扶持作用,全年信保基金共承保2644户,金额26.3亿元。结合“放管服”改革,规范收费目录清单,落实取消免征和降低标准涉及13个部门的25项收费,全市合计减收4058万元。助力全市个体工商户“一照一码”登记,新办个体工商户不再颁发税务登记证。继续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联合国税部门推出17项扶持措施,对4268户重点税源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实施清单式服务。加强失业保险费率管理,实施临时性下调失业保险费单位缴费费率至1%,减征企业失业保险费5863万元。公务支出管理进一步强化,全年市级安排的“三公”经费支出下降17.1%。健全社保、卫生、生态、文化、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点民生事业保障机制,安排“十大民生实事工程”资金7.2亿元。支持推进国家级公立医院和社会资本办医改革,完善市属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政策,被列为综合医改先行先试地区。支持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安排2016年公交亏损补贴2亿元。加强地方储备粮食经费管理,统筹安排市级储备粮油经费7200多万元,确保“米袋子”安全。完善基础教育一般性项目经费按照生均拨款机制和高校综合定额拨款机制,做好肯恩大学、安防学院经费保障。支持民办教育综合改革,完善“1+X”政策体系,下达年度政府购买民办教育服务经费1.3亿元,落实教育经费可携带机制。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拨付各类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资金1.6亿元,保障对象已达6.3万户。大力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安排专项资金万元助推生态市建设;全市积极争取到中央重金属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等专项资金和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1.56亿元。

(二)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

过去一年,市财政地税部门承办市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代表建议104件,市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委员提案98件,共计202件,承办件数量居全市前列。其中主办件20件,会办件182件,内容主要涉及公共财政、政府投资、经济建设、民生支出、政府采购、税收政策优惠等多个方面。按照建议提案办理的有关通知要求,我们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按时圆满完成了建议提案办理工作任务,做到了按时办结率100%、面商率100%。同时,按要求推进建议提案办理“回头看”工作,一年来主办的20件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全部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评为“满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财政管理过程中,还存在预算编制不够细化,部分项目预算执行率偏低,少数部门财政专项资金实质性整合不到位,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需加强防范等问题。对此,我们高度重视,将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严格管理等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切实加以解决。

三、2017年全市和市级预算初步安排

(一)2017年财税经济形势分析

从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看,一方面是房地产业回暖,另一方面主要是诸多一次性不可比因素,如“营改增”全面实施前清票清税带来较多增收,非税收入集中入库推动地方收入增收等,从而去年总体收入形势好于预期。展望2017年,机遇与挑战并存、荣耀与艰辛同在。有利因素在于:我市已基本修复金融生态,进入全面开展“三大转型”、加快建设“三个城市”的转型发展快车道;供给侧改革下,产业转型和新旧动能转换将有助于体制机制改革的红利进一步释放。不利因素在于:由于当前实体经济运行还比较困难,外贸出口低位运行,“营改增”等减税政策效果逐渐显现,一次性增收因素难以维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预计2017年收入形势依然较为严峻,同时对收入测算也增加了预判的难度。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第二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更是实现浙江新方位下温州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在全力推进“大拆大整”“大建大美”、打开城市转型和经济转型的广阔空间、呈现出温州发展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下,我们结合“十三五”总体规划以及财政收入增长与GDP增长基本同步的要求,以及全省今年收入安排情况,2017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目标初步安排建议为增长7.0%。

(二)2017年政府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国家系列财税改革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对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切实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着眼于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遵循“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科学理财、加强监管”的理财观,做好“生财、聚财、用财”三篇文章,深化财税体制管理改革,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推进预算公开透明,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支持重大发展战略和重点领域改革,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加强地方债务管理,强化预算执行和监督,为巩固提升我市在全省的“铁三角”地位、奋力谱写浙江新方位下温州发展的辉煌篇章提供坚实保障。

(三)2017年财政收支重点

1、落实减税降费,依法组织收入

贯彻中央有关减税清费政策,将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等已出台的政策进一步落实到位,落实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停征后续工作,扩大小微企业享受减半征收所得税优惠的范围,使企业轻装上阵,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在依法征收、应收尽收的同时,坚决防止和纠正收取“过头税”以及采取“空转”方式虚增财政收入的行为。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继续推广应用统一公共支付平台,深化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电子化改革。加大清费减负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落实收费清单制度。

2、推进支农扶贫,建设生态文明

推进农业产业升级,支持“一区一镇”创建,打造农业全产业链集群,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优化农村宜居环境、实施乡村民宿发展规划,促进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组织制度创新和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提升农业组织化和规模化水平。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农畜产品两追行动,创建标示标牌示范县。推进农业生态环境修复,继续实施“五水共治”,重点保障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蓝色海湾治理,促进农业可再生资源恢复。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加大对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村级组织运转保障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工作的支持力度。同时,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完善扶贫考核激励机制,开展精准扶贫试点,探索财政资金折股量化低收入农户,实施异地搬迁差异化补助,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另一方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大生态文明建设转移支付力度,健全生态保护成效和资金分配挂钩的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政策,落实市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专项补偿资金,贯彻水源保护与补助资金分配挂钩原则。支持全面消除劣Ⅴ类水质断面。加大对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等的投入。理顺资源能源价格形成机制,配合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补贴机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促进节能减排。加大市级生态公益林补助力度,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3、落实科教兴国,强化文体建设

教育方面,着力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完善一般性项目经费按照生均拨款、特殊项目实行竞争性分配的机制;建立健全高中阶段教育教学激励模式,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各高校中长期预算编制,完善高校综合定额拨款机制,逐步建立高等教育以举办者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训成本和学校设立基金接受社会捐赠等多渠道筹措经费的长效投入机制。科技方面,全面提升温州科技创新驱动能力,完善科投基金使用模式,建立完善以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金融机构及其它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多渠道科技投入体系。全面贯彻实施科技“新十条”政策,支撑鼓励在温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在职创业创新。文体方面,进一步规范文化礼堂资金管理使用办法,深化提升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进一步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考核。全面深化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推进历史名城保护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园区及重点文化企业。继续加大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工作。多渠道拓展体育健身场地,加快形成政府引导、社会主体的'体育发展格局。

4、健全社会保障,完善医保制度

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合理确定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增强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性。适当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省定标准每人每月增加15元,达到135元,其中温州市区标准每人每月增加20元,达到170元。健全就业保障制度,继续支持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健全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体系。统筹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合理确定城乡低保补助水平,推进医疗救助,巩固脱贫成果。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机制,合理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和个人缴费标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省定各级财政补助标准每人每年提高40元,达到470元;其中温州市区标准为850元。同时,进一步提高个人缴费占整体筹资的比重。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经费标准提高5元,达到50元;健全重大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支持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加强医疗服务体系能力建设。深入推进“双下沉、两提升”工作,全面推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改革。

5、创新扶持方式,推进转型升级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以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为主线,坚持抓大扶小、破立并举、保稳促调,全力优存量、促增量、调结构、强创新、优服务、稳增长,实施新兴产业聚焦培育行动,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9大新兴产业,深入开展前瞻性、针对性研究,完善产业扶持政策。紧盯领军和高成长企业这一“关键少数”,进一步健全长效服务机制,细化落实扶持政策,继续夯实竞争性领域财政专项资金分配方式改革,以问题为导向,促进精准用好市级专项资金,发挥好政府产业基金的引导作用,加快实质性运作,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加强重点领域投资,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支持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发挥政府产业基金功能,加快政府产业基金投资进度,发挥对社会资本的引导带动作用。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对于采用PPP模式的项目,有关财政资金逐步由“补建设”转向“补运营”。

(四)2017年全市和市级预算草案

1、一般公共预算草案

(1)全市收支预算

2017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为458.67亿元,因“营改增”收入划分体制和全省从2016年11月起暂停征收水利建设基金因素,相应调整上年收入基数,同口径增长7.0%。主要科目收入情况:

拟安排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48.97亿元,剔除上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因素,同口径增长5.0%。主要科目支出情况:

总体收支(平衡)预算情况: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458.67亿元,加上转移性收入391.31亿元(包括中央四税返还收入36.06亿元、省转移性支付收入204.27亿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收入30.45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5.00亿元、调入资金和上年结转项目65.53亿元),收入合计849.98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期648.97亿元,加上转移性支出201.01亿元(包括市上解省支出108.46亿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30.45亿元、设立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2.00亿元、结转下年项目支出40.10亿元),支出合计849.98亿元。收支相抵,预计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2)市级收支预算

2017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为101.04亿元,因“营改增”收入划分体制和全省从2016年11月起暂停征收水利建设基金因素,相应调整上年收入执行数,同口径增长7.0%。主要科目收入情况:

拟安排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4.08亿元,剔除新增省级提前下达车辆购置税安排的一次性支出3亿元,为91.08亿元,同口径增长5.0%。主要科目支出情况:

总体收支(平衡)预算情况:

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101.04亿元,加上转移性收入139.80亿元(包括中央四税返还收入22.51亿元、省转移性支付收入43.64亿元、区上解省收入28.03亿元、区县上解市收入6.22亿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收入11.94亿元、动用稳定调节基金16.26亿元、调入资金和上年结余结转11.20亿元等),收入合计240.84亿元。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期94.08亿元,加上转移性支出146.76亿元(包括市上解省支出26.83亿元、区上解省支出28.03亿元、一般债务还本支出7.86亿元、一般债务转贷支出4.08亿元、设立稳定调节基金8.50亿元、中央税返还区支出5.90亿元、补助县市区和结转下年等支出65.56亿元),支出合计240.84亿元。收支相抵,预计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2、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1)全市收支预算

2017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期为548.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加上上级补助收入14.00亿元、专项债务转贷收入72.15亿元,收入合计635.01亿元。拟安排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516.56亿元,剔除上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因素,比上年增长12.1%;加上调出资金和结转下年支出46.30亿元、专项债务转贷还本支出72.15亿元,支出合计635.01亿元。收支相抵,预计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收支预算增长较快,主要是各县市区土地出让金收入预期增长较多。

(2)市级收支预算

2017年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期为168.73亿元,比上年下降4.7%;加上上级补助2.00亿元、专项债务转贷收入67.36亿元,收入合计238.09亿元。拟安排市级政府性基金支出126.80亿元,与上年持平;加上对区县转移支付28.55亿,调出资金和结转下年支出15.37亿元、专项债务转贷支出16.63亿元、专项债务还本支出50.74亿元,支出合计238.09亿元。收支相抵,预计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3、社保基金预算草案

(1)全市收支预算

2017年全市社保基金预算收入预期为408.05亿元,同口径下降8.3%。拟安排全市社保基金支出396.49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1.0%。收支相抵,预计2017年全市社保基金收支结余11.56亿元。

全市收入下降,主要是机关事业养老保险2016年清算收入含三个年度收入,导致基数较高;2017年是按当年收入测算。

(2)市级收支预算

2017年市级社保基金预算收入预期为150.30亿元,同口径下降9.0%;加上动用上年结余7.64亿元,收入合计157.94亿元。拟安排市级社保基金支出157.94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1.5%。收支相抵,预计市级社保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

(1)全市收支预算

2017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期为1.74亿元,比上年下降75.1%(上年国有股权转让一次性收入高基数原因);加上动用上年结转结余收入2151万元,收入合计1.95亿元。拟安排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8575万元,比上年下降57.2%;加上调出资金1.09亿元、结转下年支出30万元,支出合计1.95亿元。收支相抵,预计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2)市级收支预算

2017年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期为3659万元,比上年增长57.0%。拟安排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934万元,比上年下降5.1%;加上调出资金695万元、结转下年支出30万元,支出合计3659万。收支相抵,预计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5、2017年地方政府债务预算管理

2017年地方政府债务年初按照省财政厅核定的2016年温州市区政府债务限额509.14亿元控制。积极争取市区地方政府置换债券79.30亿元,按照《预算法》和财政部规定,其中一般债券11.94亿元,列入一般公共预算;专项债券67.36亿元,列入政府性基金预算。

6、2017年市级功能区预算收支情况

市级功能区(含市浙南产业集聚区、市瓯江口产业集聚区、市生态园区)预算收支情况见相关附件材料。

四、认真抓好2017年预算执行工作

(一)进一步夯实收入基础。做大做优“财政收入”蛋糕,为城市发展、转型升级和民生福祉提供坚实保障。加强税收分析预测,坚持预案管理和预测分析并举,发挥财税部门在收入分析工作方面的牵头作用。创新征管模式,通过“信息管税”和向“社会共治”借力,推进第三方信息采集与应用,促进税务部门涉税信息数据增值,不断夯实征管基础。进一步推进财政与国地税部门间的深度合作,建立通畅的部门间税收统计数据共享和联合分析机制,深化“联合办税”,努力提高税务部门组织地方财政收入的积极性。在完善地方税征管和所得税管理的同时,加强非税征缴工作,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收缴管理。增强“税费并举、税费并重”观念,健全规费征缴管理体系。

(二)进一步强化依法理财。牢固树立“职权法定”观念,认真贯彻落实预算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各项规定,强化法制意识,增强预算约束,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加快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深化部门预算改革,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加快预算支出进度。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逐步将绩效管理范围覆盖所有预算资金,推动预算全过程绩效管理。清理一般公共预算中以收定支事项,对相关领域支出统筹安排保障。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转列一般公共预算力度。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加快支出预算执行进度,确保财政资金尽快发挥作用。严格落实预算公开各项规定,扎实推进预算公开。加大预算公开考核力度,加强监督检查,确保预算公开及时、内容真实、形式规范。强化对财政收支活动全过程的监督检查,自觉接受市人大监督,认真落实审计整改意见,严肃维护财经纪律。

(三)进一步深化财税改革。根据上级部署,推进落实省与市县的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全面梳理已出台的各项重大支出政策,压减和取消不合理支出或政策环境发生变化的支出。按照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的理念目标,深入开展财政地税政务服务事项梳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为契机,按照“五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和“两个一般不”的要求,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明确产业类财政专项资金与政府产业基金的定位;优化支持方式和分配因素,重点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创新以及土地、人才、环境、信息等资源要素提供;严格控制引导类财政专项资金,实施分类管理,推进财政专项激励资金的竞争性分配工作。进一步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结余资金以及连续两年未用完的结转资金,按规定全部收回财政统筹使用。

(四)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利用好“营改增”及收入分成比例调整的政策窗口期和机遇期,大力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传统产业改造,培育一批可持续发展的优质财源,壮大地方可用财力。加快政府产业基金实质性运作。调整财政支持产业发展结构,优化财政支出方式,支持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和中小企业发展平台建设。落实好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研发费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推广应用“创新券”,激发企业创新动力。落实暂停向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经营者征收地方水利建设基金,预计全年减轻企业负担逾5亿元。按照省厅部署,大力推广应用“政采云”系统,逐步实现政府采购信息系统一体化。

(五)进一步保障改善民生。完善民生保障长效机制,做好十大民生工程和各项民生事业的资金保障工作,确保三分之二以上的新增财力用于民生。优化义务教育阶段经费管理,探索产教融合的财政支持新模式。深化社保五大体系建设,继续推进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完善制度衔接。采取资金补助和地方政府债券相结合的方式,支持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支持开展“大拆大整”攻坚战,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等相关工作。

(六)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强化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将地方政府债务分类纳入预算管理。落实我市五年化债计划,重点关注市属国资公司、PPP、政府购买服务等可能产生的隐性负债,合理控制债务规模,有效防范债务风险。扎实推进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管理,完成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工作,缓解地方政府偿债压力,降低政府债务成本,推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

各位代表:温州正处于转型发展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我们肩负着再现温州新辉煌的历史使命。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努力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和平稳运行,确保圆满完成2017年财政预算,为我市加快“三大转型”、迈向“三大城市”、巩固提升温州在全省的“铁三角”地位作出更大贡献!最后,也恳请各位代表理解“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财政预算收支安排,并对各位代表一直以来充分理解与大力支持财税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篇2:永嘉县财政部门预算工作报告

2017年永嘉县财政部门预算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永嘉县2016年全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7年全县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6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关心支持和监督下,全县财政地税部门紧紧围绕县第十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各项工作目标,牢固树立“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科学理财、加强监管”的理财观,按照省市县一系列重要会议的要求,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紧紧围绕“十三五”规划发展目标,全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16年全县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588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4.2%,比上年增长11.5%。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0858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8.3%,比上年增长13.3%。

由于2016年省与县之间财力结算尚在进行中,最后平衡结果待决算汇审完成后再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按照现行财政体制计算,预计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缺口将达到80000万元,通过调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收回省市结余资金平衡预算。

2016年全县实现政府性基金收入4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7.2%,比上年增长27.7%,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16386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6.4%,比上年增长33.3%。政府性基金支出203968 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8.2%,比上年增长12.3%。

2016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514445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1.6%,比上年增长88.6%。社会保险基金支出341815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90.6%,比上年增长40.7%。

2016年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收入5559万元,完成预算的92.7%,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支出4540万元,完成预算的75.7%。

2016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154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出1169万元。

2016年期初债务余额39.17亿元,当年新增地方政府性债务12.19亿元(其中新增债券5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转化为政府性债务7.19亿元),置换政府性债务13.56亿元,不置换转出债务0.23亿元,期末余额为51.13亿元,其中地方政府性债券45.51亿元,其他债务5.62亿元。其他债务5.62亿元已纳入2017年置换计划。

2016年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财政预算执行总体平稳,基本上保证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资金需要。

(一)稳中求进,促进收入平稳增长。一是加强综合税收分析。高度关注、及时跟踪企业经营变化,科学制定组织收入预案,认真落实收入调控措施。二是扎实推进税种管理。加强房地产、重点工程等项目的税收管理;促进土地增值税清算的常态化管理。三是抓好重点税源监控。根据我县企业生产经营的变化情况,认真开展清查,调整后的监控户数达1107户,确保重点税源监控面保持在60%以上。对全县重点税源实行中央级、省级、县级、分局级四级监控制度。目前共认定省级以上重点户103户,县级重点户266户,分局级重点户738户。四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2016年县财政设立2亿元企业应急转贷专项资金,帮助企业解决贷款到期转贷资金难问题;全年共兑现各类企业扶持资金6138万元。积极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共减免各项税费2.25亿元,有效减轻企业负担。

(二)突出改革,夯实税收管理基础。一是抓好“营改增”工作。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要求,联合国税局做好“营改增”前期筹备,顺利完成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新旧税制转换,实现门征开票业务无缝对接。二是打好“金三”上线攻坚战。金税三期工程统一了国地税征管应用系统版本,实现全国税收数据大集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全局上下紧扣时间节点加班加点,于10月8日成功上线。三是深化国地税合作。多次召开国地税联席会议,联合开展“以电控税”税收风险管理活动,加强国税发票开具、销售额、水利基金、增值税入库比对,促进国地税的深度融合。乌牛国税分局整体迁入乌牛地税分局办公,并实行大厅联合办税,从而为国地税深度合作、便利纳税人走出一条新的路子。

(三)优化投向,加大财税惠民力度。由于受到收入特别是土地出让金收入的影响,县财政资金困难,在此背景下,县财政优先保障政府的正常运转和民生支出,削减、压缩、调整个别专项资金支出,体现有保有压的`原则。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用于民生的支出达48.45亿元,占比达79.6%。一是保障教育发展投入。全面落实教育支出重点保障要求,健全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县建设进程,全年教育支出16.98亿元,同比增长15.1%;二是保障社保资金投入。实施基本药物零差价政策,通过政府买单方式有效地缓解了看病贵问题。安排7289万元用于被征地农民转保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财政配套,确保转保人员能及时享受职工养老待遇;三是保障“平安永嘉”建设。全年公共安全支出5.2亿元,同比增长58.4%;四是保障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支持农村小型公益事业建设,全年共安排33个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3445万元,其中财政奖补2100万元,带动社会民间投资、村级集体资金投入1335万元。

(四)深化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充分发挥财税监督工作的预测、预警、保障和服务作用,财税监管的强度和依法理财的水平继续提高。积极构建“内控、内审”和“外控、外审”相结合的财政监督机制,组建内部控制组织管理架构,成立内部控制委员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颁发《永嘉县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管理暂行办法》,防范财政资金支付使用风险、强化预算支出执行监管。积极加强公务接待事前审批、事中控制、事后报销管理,全县三公经费合计3538万元,比上年同比下降12.7%,近几年“三公”经费管控效果明显。加强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全年共审核申拨建设资金22.28亿元,审定拨付资金20.95亿元,核减1.33亿元,核减率为6.0%,从而保证了财政性基本建设资金的节约使用。加强财政资金竞争性存放管理,开展了6期县级财政资金竞争性存放竞标,邀请19家银行参与,累计招标金额达24.19亿元,利息增收约900万元。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财政工作正站在一个新的关口,面临不少新情况和新挑战,财政运行还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一是财税可持续增长面临较大压力,财政收入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主体财源不足,减收因素多,财源后劲有待增强。二是收支平衡压力越来越大,财政保障范围不断拓宽,保障标准不断提高,收支矛盾十分突出,资金调度紧张,财政运行风险不容忽视;三是财政管理精细化程度有待提升,一些部门和单位预算执行力亟待加强,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等等。对此,我们将认真对待,高度重视这些矛盾和问题,强化措施,积极应对,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妥善解决。

二、2017年财政预算草案和主要工作

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国家宏观调控总体要求和跨年度预算平衡的需要,结合对2017年财政经济形势的分析和预测,并参考上年度执行情况,按照中央和省委、县委对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以及财政改革总体要求,我县2017年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县委“三区两美”决策部署,谋划实施“一带两城五组团”城乡空间布局,牢固树立“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科学理财、加强监管”的理财观,做好“生财、聚财、用财”三篇文章,助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壮大地方财力,优化支出结构,夯实征管基础,培植有效财源,加强队伍建设,促进永嘉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按照这个指导思想,结合我县2017年国民经济预期指标,2017年我县财政收支预算(草案)编制如下: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方财政收入)315950万元,同口径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654500万元,比上年增长7.5%,预计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缺口将达到150000万元,通过调入政府性基金平衡预算,实现当年收支平衡。

政府性基金收入345030万元,同口径增长72.0%,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313000万元(毛收入359000万元,剔除上解、计提的专项等46000万元),土地收益金收入1200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5500万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14530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安排204000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安排支出159500万元,主要安排用于解决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金、社会保障风险补充基金等社保支出54450万元,土地补偿性支出19560万元,贷款利息7600万元,政府性投资项目39000万元等。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53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530万元。

社会保险基金收入414830万元,同比下降19.4%,社会保险基金支出364250万元,同比增长6.6%。

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收入5500万元,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支出5500万元。

按照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测算,2017年全县财政收支平衡。为做好2017的财政预算工作,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工作:

(一)在加强地方财源建设上下功夫。一是保持税源增长。深入研究增值税收入划分体制调整后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和支持措施,完善就业创业、科技创新、产业平台等扶持政策,用好政府产业基金,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增值税的税源培育,夯实增值税税源基础。二是培育新兴税源。根据税制改革和我县城市、产业发展导向,做好税源中、长期培育和管理规划,努力培育和挖掘一批现代服务业等新兴税源。支持企业金融风险处置,引导金融业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推进“金融促税”。继续深化“PPP”和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等改革,加大房地产和重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保持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对地方财政收入贡献力度不减。三是加强招商引税。坚持招商引资与招商引税相结合,加强对引进项目潜在税收的预测分析,大力引进税收“含金量”高的项目,促进招商项目税收落地。重视引导企业将企业总部迁回本地,促进贸易回归、税收回归。

(二)在推进税收征管改革上下功夫。一是加强“金三”系统功能深化应用。做好营改增和“金三”上线后的征管流程再造、平台融合、岗责重设,提高征管效率,并通过建立强大的数据库和数据矩阵,完善数据质量管理机制,实施精细化征管。二是推进征管模式创新。围绕“信息管税”和“信用管税”,通过向“社会共治”借力,选择正确路径来规范征管。研究与落实“税收前置”“税收协作”等工作机制,促进部门涉税信息增值利用,切实做到“信息出税收、数据出税收”。三是深化国地税合作。认真贯彻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精神,加强国地税在风险管理、纳税评估、委托代征、税源管理、法治建设等方面的合作,统一国地税执法尺度。以国地税合作为契机,不断深化国税、地税联合办税和各项服务融合整合,尽量减少纳税人“两头跑”的情况,最大限度便利纳税人。发挥财政部门在收入分析工作方面的牵头作用,建立通畅的财政和国地税部门间的税收统计数据共享和联合分析机制,加强对重要行业产业的专项分析,提高收入分析预测能力,夯实收入基础工作。研究政府牵头、部门参与、信息共享的税源库建设机制。

(三)在做好重点支出保障上下功夫。一是完善重点民生保障。按照量入为出和可持续的原则,为医疗卫生、机关事业养老、教育及支农体制等重要改革做好经费测算和财力保障,2017年继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标准人均20元。加强“平安永嘉”建设和政法经费保障。二是支持城乡重点建设。统筹安排资金,重点支持“五水共治”“大拆大整”、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综合交通、美丽乡村及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建设,支持实施生态化战略,不断优化城乡环境。三是建立合理的支出调整机制。从紧从严控制支出,逐步压减或取消原有不可持续的政策性挂钩支出,加大结余资金清理及统筹安排力度。

(四)在完善财政预算管理上下功夫。一是健全预算体系。加强部门预算管理,改进项目管理模式,完善支出标准定额体系。政府投资项目从合同管理入手,掌握项目动态信息,实现对项目资金使用全过程动态监管。完善全口径政府预算编制。二是加强财政信息化建设。丰富财政业务数据聚集服务功能,完善“财政数据中心”,建设数字财政应用平台和服务平台,夯实预算管理基础。依托统一公共支付平台,建成多元开放的便民支付渠道框架体系。三是提高财政监管效率。加快财政支付中心改革转型,依托财政“大监督”构建财政内部权力制约机制,坚持以预算执行率考核、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绩效结果应用、专项资金监督检查为主要抓手,实现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绩效监督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各位代表,2017年的财政工作任务光荣而又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围绕县委的战略部署,自觉接受县人大、县政协对财政工作的监督和指导,振奋精神,强化措施,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努力推动各项工作,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实现我县财政工作新的跨越而努力奋斗。

篇3:合阳县财政部门预算工作报告

合阳县财政部门预算工作报告

(在合阳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书面报告)

合阳县经济发展局局长 范 辉

各位代表:

受县政府委托,我向大会书面报告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意见,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践行新理念、建设新合阳主题,奋力落实加快发展、追赶超越各项工作措施,全面建设小康合阳迈出新步伐。全县生产总值达到76.71亿元,较上年增长5.2%。三次产业比为24.9:21:54.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0.14亿元,同比增长1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完成34.35亿元,同比下降16.6%。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8亿(剔除营改增及煤炭一次性收入因素),增长19.1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6600元和8600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2%和12.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7.36亿元,同比增长14.2%。万元GDP能耗下降3.4%。

(一)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全年实施重点项目5大类88个,完成投资8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1%。108国道合阳过境段改造、城北水土保持等36个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沿黄公路、一级客运站等52个项目完成年度投资任务。策划入库项目138个,上报各类项目72个,落实农业发展、社会事业、保障性住房等政策支持类项目56个,争取国家各类无偿资金11.2亿元。签订招商引资项目合同23个,到位资金43亿元。

(二)现代农业稳步发展

预计全县第一产业增加值可完成19.17亿元,同比增长4.4%。全县新建现代农业园区12个,新发展设施农业4095亩。建设优果基地1万亩,新建果园2万亩,设施红提3000亩。新增奶牛5030头,其中千头奶牛场1个,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30个。新增水产养殖亩。在省市级园区积极推行“五治一品”工程、“三品一标”认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兴皇苹果等9个农产品获得“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

(三)工业经济趋稳向好

预计全县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56.3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4.35亿元。积极应对国家去产能政策,煤炭资源开发企稳回暖,煤炭价格持续上升,百良旭升矿联合试运转,平政煤矿积极组织复产验收,工业回升迹象初步显现。2×660兆瓦煤矸石电厂项目初可研通过西北电网公司评审。桂花清洁能源、智远新能源、陕西黄峪工程材料、洽川交通能源等6户企业步入规模以上行列,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9家。新增中小微企业400户以上,我县入围全省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启动洽川景区创5A工作。莘国古城、圣母湖项目进展顺利,拉斐尔艺术庄园、黄土印象·徐水源民俗文化养生基地项目有力推进。中华诗经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通过国家工商总局评审。“风雅华韵竞洽川”中国民间情歌会、第26届中国厨师节伊尹祭拜、洽川万人婚典、福山祈福节等系列文化旅游宣传活动成功举办。以洽川景区为龙头的“全域旅游、全景旅游”格局初步显现。全年接待游客525.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8.5亿元。

(五)财税金融保障有力

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22.73亿元,同比增长12.9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6.23亿元,同比增长106.26%,预计存贷比为48%左右。全县税收收入预计完成8196万元,非税收入完成9810万元。预计财政支出完成25.3亿元,增长8.16%,有效保障了全县重点项目、社会事业和各项惠民工程的`顺利实施。

(六)城乡统筹步伐加快

编制完成《中心城区控制性规划》,武帝路北延建成通车,合洽路改造全面完工,城市“五纵六横”路网框架初步形成。《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新池镇街道排水工程完成末端拦水坝和顶管施工,《洽川景区核心村改造提升规划》通过评审,坊镇迈入国家重点镇行列,灵泉村入围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南长益村、东宫城村跻身国家传统村落。

(七)生态文明有效提升

全年绿化造林4.8万亩,城区新增绿化面积25.1万平方米。深入推进古莘大地园林化,建成2.1万亩环城林带和知堡运煤专线、合洽路等绿色长廊。治理水土流失35平方公里,恢复徐水河湿地和黄河湿地6500亩,武帝山国家森林公园有望获批,黄河西岸合阳段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进展顺利。大力开展“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狠抓采石场、石灰窑、建筑工地扬尘专项整治。成功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县、中国生态魅力县。

(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综合改革稳步推进,简政放权、公车改革、商事制度改革走在省市前列。教育工作成效显著,二本上线比率位居全市第一,5名考生被清华北大录取。成功举办合阳中学百年校庆。医疗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县医院、妇幼院门诊综合楼投入使用。改建乡镇卫生院15所,新建村级卫生室149所。全面两孩政策、孕产妇免费保健服务项目启动施行。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文化惠民活动实现常态化。食品安全、信访稳定、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四位一体”平安格局稳步提升。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依然偏小,发展速度不快,发展质量不优,发展后劲不足;二是受国家煤炭去产能宏观政策影响,骨干矿井关停,工业经济短腿明显,税源严重匮乏;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果畜蔬特色产业规模不大,品牌不优,农民增收压力依然较大,脱贫攻坚摘帽任务艰巨;四是现代服务业带动能力不强,旅游产业缺乏竞争力;五是城镇化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县城和重点镇聚集辐射带动能力不强。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解放思想,勇于担当,不等不靠,用问题倒逼发展,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不断增强追赶超越的内生动力,实现县域经济弯道超车。

二、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预期目标

2017年是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重要的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县域经济加速转型升级、实施追赶超越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县域经济社会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指导思想: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针,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追赶超越为主题,以“六区建设”为目标,在决胜小康关键之年多点发力,以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成绩向党的会议献礼。

主要预期目标:

——全县生产总值完成83.61亿元,同比增长9%;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3.57亿元,同比增长18%;

——地方财政收入计划为1.96亿元,同比增长9%;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2.96亿元,同比增长15%;

——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5亿元;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2%、13%;

——万元GDP能耗下降3.4%。

三、重点任务

(一)突出项目建设,蓄积追赶超越动能

2017年计划实施项目5大类99个,总投资29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6亿元。其中市级重点建设项目15个,总投资10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3亿元。年内108国道改线、合阳客运站、合阳北站专用引线、太姒路、体育场、圣母湖、莘国古城风情购物区等39个项目力争建成投用。第二高中、韩合通用机场、韩合农业主题公园、342国道、合凤高速等58个项目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做好水热煤电、308省道(108国道至定国段)、西韩城际高铁等22个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策划包装项目300个。落实国家各类无偿资金12亿元以上。鼓励支持PPP投资模式,整合县域资产资源,稳妥发行企业债券。狠抓招商引资工作,全年招引亿元以上项目10个,到位资金45亿元。

(二)壮大现代农业,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紧扣现代农业先行区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奶牛核心区、百万头生猪基地、国家农业主题公园、万亩牡丹园建设,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做强合阳红提品牌,争创省市级农业园区2个、示范家庭农场10家。实施大北农集团30万头商品肉猪养殖和石羊集团50万头“云养殖”生猪项目,发展优质高效绿色农业,全年新发展苹果、红堤、红薯等经济作物3万亩,新增奶牛5000头。启动沿黄观光渔业长廊建设,新增水产养殖面积2000亩。

(三)深化结构性改革,加速工业经济转型

实施渭北光伏领跑者计划。大力发展光伏发电、生物医药等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产业。建设煤电热、煤电水综合循环工业基地,走以煤促电、以电提水新路子。加快建设清洁能源聚集区。启动水热煤电一体化项目,实施东雷抽黄扩灌等工程。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新建标准厂房1.7万平方米,新入企业7户。年内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户,规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完成36亿元和12.5亿元。

(四)推进全域旅游,激发三产活力

以建设黄河旅游核心区为目标,加快洽川景区创5A进程,建成莘国水城和圣母湖,开工建设县城游客服务中心、福源旅游观光区、国际温泉度假村。启动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编制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规划,打造坊镇、洽川等乡村旅游名镇,“五一”开放拉斐尔艺术庄园、黄土印象。建设印光文化产业园。举办福山祈福节、洽川荷花节、诗经文化节等系列主题活动。全年接待游客5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亿元。启动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创建电子商务示范县。培育现代物流、商贸流通、休闲健身、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打造消费新业态。全年培育限额以上商贸企业5户,新增规上服务业4户,电子商务企业50户,完成进出口贸易额80万美元。

(五)实施均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深入推进国家文明县城创建工作。建成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实施城市外立面改造。筹划城区集中供热。编制城市环城水系规划、城市公共停车场专项规划。开工建设城北合阳湖、城南太姒湖和城市水景观廊道。完成解放路北延、太姒路中段、凤凰路北延、九龙大道东延、泰山路东延及排水工程。继续实施海绵城市改造、弱电网络入地和地下管网更新等工程。加快棚户区改造工程进度。完成百良、新池、和家庄街道综合改造工程。推进黄河西岸合阳段土地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实施黄土高原林业治理示范项目和环城林带二期、植物园、天保工程。全年完成植树造林4.5万亩。

(六)推动精准扶贫,打好脱贫攻坚硬仗

高标准推进10个扶贫搬迁社区建设。年内搬迁贫困户1415户4933人。实施“贫困百村”扶贫项目。在甘井项目区6个村实施世行贷款农村社区发展项目。年内建成20个村集中式光伏电站。加快培育种植、养殖等脱贫产业,以技术培训、产业直补、小额信贷贴息、互助资金协会借款等方式,扶持8000户贫困户发展脱贫产业。制定的14个行业扶贫政策,确保年内脱贫2.5万人,46个村退出贫困村行列。

(七)着力改善民生,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感

建立创业服务平台。健全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保障房建设和管理力度,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加强“一馆两中心”管理运营,建设体育场和游泳馆等设施。发展健康产业,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承办各类大型体育赛事。提升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诊疗水平,引进高层次医疗人才,培养基层全科医生。文化服务中心、残疾人托养康复中心建成投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新(改)建6所公办幼儿园。实施20所薄弱学校改造。加快第二高中、第四初中建设步伐。认真落实扶持就业各项政策,新增城镇就业3800人。

各位代表,2017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而繁重。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砥砺进取,放手担当,为县域经济转型升级、争先进位、追赶超越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篇4:广昌县财政部门预算工作报告

2017年广昌县财政部门预算工作报告

──2017年2月15日在广昌县第十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县财政局局长 曾鸣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广昌县2016年县级总预算执行情况和2017年县级总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向大会报告2017年县本级预算草案,请予审查批准。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6年县级总预算和县本级预算执行情况

(一)县级总预算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收支

(1)财政收入:全县财政总收入为8.43亿元,占调整后年初预算计划的100%,同比增长2.63%。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36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为5.95亿元,上级补助收入10.37亿元,新增债券收入1.74亿元,调入资金1.09亿元, 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0.21亿元。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主要执行情况是:

①地方税收收入4.87亿元,同比下降3.47%。其中: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2.04亿元,营业税0.48亿元,企业所得税(40%部分)0.36亿元,个人所得税(40%部分)0.08亿元,城市维护建设税0.22亿元,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和资源税共计0.62亿元,耕地占用税0.32亿元,契税0.14亿元,车船税0.04亿元,烟叶税0.57亿元。

②非税收入1.08亿元,同比下降22.73%。其中:专项收入0.33亿元,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0.58亿元,罚没收入0.08亿元,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0.07亿元,其他收入0.02亿元。

(2)财政支出:全县财政支出19.36亿元,其中:上解上级支出0.2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14亿元,同比增长10.55%。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主要支出项目执行情况是: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84亿元,同比增长22.14%;国防支出0.04亿元,同比增长17.81%;公共安全支出1亿元,同比增长14.83%;教育支出3.44亿元,同比增长6.18%;科学技术支出0.42亿元,同比增长17.27%;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0.35亿元,同比增长31.7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8亿元,同比增长17.26%;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2.6亿元,同比增长1.99%;节能环保支出0.75亿元,同比增长16.9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41亿元,同比增长12.99%;农林水事务支出3.1亿元,同比增长6.21%;交通运输支出0.62亿元, 同比增长107.34%,主要是上级专项支出增加;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0.29亿元,同比增长29.28%;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0.35亿元,同比增长168.27%,主要是上级专项支出增加;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0.07亿元,同比下降27.14%;国土海洋气象等支出0.1亿元,同比下降34.68%;住房保障和就业支出0.24亿元,同比下降40.86%;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支出0.04亿元,同比下降38.3%;其他支出0.3亿元,同比下降9.35%;债务付息及发行费用支出0.1亿元,上年无此项支出,2016年开始省政府转发给我县的债券发生支出。

2、社会保险基金收支

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41650万元,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7774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690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收入246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5418万元,工伤保险基金收入440万元,生育保险基金收入210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收入9649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353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870万元。

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支出33603万元,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15925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2690,失业保险基金支出93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3534万元,工伤保险基金支出132万元,生育保险基金支出76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出7499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1370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2284万元。

全县社会保险基金当年收支结余8047万元,年末滚存结余39489万元。

(二)县本级预算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收支

(1)财政收入:县本级财政总收入为5.93亿元,同比下降2.77%;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92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29亿元,上级补助收入8.06亿元,乡镇上解收入2.53亿元,新增债券收入1.74亿元,调入资金1.09亿元, 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0.21亿元。县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主要执行情况是:

①地方税收收入3.25亿元。其中: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12897万元,营业税3908万元,企业所得税(40%部分)2540万元,个人所得税(40%部分)639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1467万元,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和资源税共计5802万元,车船税、耕地占用税、烟叶税共计3944万元,契税1347万元。

②非税收入1.04亿元。其中:专项收入3114万元,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5776万元,罚没收入741万元,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722万元。

(2)财政支出:县本级财政支出17.92亿元,其中:上解上级支出0.22亿元,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7亿元,同比增长8.32%。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主要支出项目执行情况是: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823万元, 同比下降11.68%;国防支出357万元,同比增长17.82%;公共安全支出10032万元,同比增长14.82%;教育支出34539万元,同比增长6.18%;科学技术支出4221万元,同比增长17.2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451万元,同比增长31.7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394万元,同比增长17.79%;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26003万元,同比增长3.5%;节能环保支出7494万元,同比增长16.98%;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3772万元,同比增长9.95%;农林水事务支出27052万元,同比增长4%;交通运输支出6022万元,同比增长107.3%,主要是上级专项支出增加;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2787万元,同比增长29.27%;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3488万元,同比增长168.51%,主要是上级专项支出增加;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680万元,同比下降27.2%;国土海洋气象等支出1049万元,同比下降34.68%;住房保障支出2368万元,同比下降40.86%;粮油物质储备事务支出422万元,同比下降38.3%;其他支出2073万元,同比下降15.8%;债务付息及发行费用支出974万元,上年无此项支出,2016年开始省政府转发给我县的债券发生支出。

2、政府性基金收支

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4.05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7648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1990万元,农业土地开发基金收入55万元,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收入15万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275万元,污水处理费收入478万元。上年结余5133万元。

全县政府性基金支出4.56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37536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支出2061万元,新增建设土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支出2890万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支出11万元,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支出473万元,小型水库移民扶助基金支出12万元,污水处理费收入安排的支出36万元,旅游发展基金支出30万元,彩票公益金安排的支出2545万元。

(三)关于2016年的财政工作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我县财税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年初人代会批准的财政收支预算为目标,积极组织收入,加快支出进度,深化财税改革,财政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

1、攻坚克难,抓好财政收入。今年以来,财税部门始终坚持把组织收入摆在财税工作的首要位置,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和“营改增”政策影响,加强协作,密切配合,认真落实联合控税机制,进一步完善涉税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其涉税信息交换和共享的作用。财政部门利用资金拨付、项目验收、账务核查等手段,主动配合税务部门严防县域财政项目资金的税款流失。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模式,坚持征收与清欠并举,抓大与抓小并重,在对重点税种、重点行业和重点税源大户监管的同时,加强对零散税收的征收管理,加大欠税清缴力度,确保了税收应收尽收。完善非税收入征管机制,确保非税收入应收尽收。

2、优化结构,加强民生保障。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做好民生保障工作。2016年,全县民生支出达13.9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3%。一是贯彻落实国家强农惠农、“脱贫攻坚”政策,安排农林水事务支出30974万元,重点用于农业综合开发、扶贫项目,农业、水利、林业及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向社会保障机制倾斜,确保民生政策落实到位,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945万元,用于保障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城乡义务兵优待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民生政策支出。三是保障教育发展,改善办学条件。安排教育支出34539万元,有效地保障了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平稳发展,进一步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扶持学前教育,完善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救济和资助。四是安排医疗卫生支出26003万元,用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大疾病防治、公立医院改革、食品药品监管和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补助等,促进公共卫生事业发展。

3.发挥职能,全力争取资金。找准国家财政政策切入点,积极与上级部门对接,千方百计争取项目资金。2016年全年争取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3.18亿元,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7.33亿元。争取省级地方政府置换债券1.37亿元,有效缓解了债务偿还压力。争取新增地方政府债券1.74亿元,为全县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提供了财力保障。

4.突出重点,深化财政改革。认真贯彻落实新《预算法》,进一步完善政府预算体系,严格按照“两上两下”的程序编制预算草案,预算编制工作的质量逐步提高。深入推进预决算公开,强化对各部门预决算公开监督,2016年县级预决算及“三公”经费预决算全部在政府网站公开。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全年共统筹财政存量资金4748万元,全部安排用于民生支出。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工作,大力推进政府采购全过程信息公开,政府采购工作不断向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迈进。

总的来看,2016年我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县域经济总体实力不强,对上级财政补助依赖程度依然较高。二是财政收入征管还存在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加强。三是工业基础薄弱,财源建设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四是政策性增支因素较多,导致收支矛盾更加突出,预算收支平衡难度加大。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7年县级总预算和县本级预算草案

(一)县级总预算

1、一般公共预算收支

全县财政总收入计划8.71亿元,比上年实际完成数8.43亿元增长3.37%。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计划为5.88亿元,同比下降1.18%(主要是2016年5月1日起全面营改增的'因素影响)。

2017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6.51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88亿元,上级补助收入5.94亿元,调入资金4.69亿元(县医院等其他行政事业单位调入2.09亿元,政府性基金调入2.6亿元)。2017年全县预算支出16.51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35亿元,上解上级支出0.16亿元。预算收支平衡。

2、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

2017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50206万元,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7414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8768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收入256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5673万元,工伤保险基金收入466万元,生育保险基金收入228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收入11598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683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4120万元。

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支出44590万元,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18034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支出8767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支出109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3785万元,工伤保险基金支出149万元,生育保险基金支出万76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出9940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1265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入2465万元。

(二)县本级预算

1、一般公共预算收支

(1)财政收入:县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计划4.28亿元,县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安排情况是:

①地方税收收入3.17亿元。其中: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1.58亿元,企业所得税(40%部分)0.13亿元,个人所得税(40%部分)0.05亿元,城市维护建设税0.2亿元,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和资源税共计0.61亿元,车船税、耕地占用税、烟叶税共计0.14亿元,契税0.46亿元。

②非税收入1.11亿元。其中:专项收入0.52亿元,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0.08亿元,罚没收入0.44亿元,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0.07亿元。

(2)财政支出: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56亿元,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情况是: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01亿元,公共安全支出0.86亿元,国防支出0.03亿元,教育支出2.28亿元,科学技术支出0.02亿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0.15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14亿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2.16亿元,节能环保支出0.12亿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0.37亿元,农林水事务支出0.49亿元,交通运输支出1.81亿元,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0.72亿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0.22亿元,金融支出0.01亿元,粮油物资储备支出0.04亿元,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0.13亿元,预备费0.15亿元,国债还本付息支出1亿元,其他支出1.85亿元。

(3)收支平衡情况:2017年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5.72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28亿元,上级补助收入5.03亿元,调入资金4.43亿元,乡镇上解收入1.98亿元。2017年县本级预算支出15.72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56亿元,上解上级支出0.16亿元,预算收支平衡。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

2017年县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总计4.78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44550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2400万元,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收入20万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收入160万元,彩票公益金收入80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50万元。

县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总计4.78亿元,其中:政府性基金支出2.18亿元,调出资金2.6亿元,预算收支平衡。

(三)2017年财政工作重点

2017年的财政工作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和财政收支新形势,持续推进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和盘活力度,重点保障民生支出。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增强预算约束,坚持厉行节约、精打细算,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进预算公开,严肃财经纪律,努力构建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促进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为确保实现2017年财政工作目标,我们将认真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着力支持经济发展,增强财政增收后劲。一是积极落实财税优惠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夯实经济发展基础。二是积极对接中央、省产业发展政策,千方百计争取工业企业产业振兴和技改节能等上级财政补助资金,支持工业经济发展。三是继续深入推进“财园信贷通”,支持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2、完善税收征管措施,努力完成收入任务。及时分解收入任务,夯实征收部门征管责任。建立健全综合治税平台,完善部门协调、信息共享、联合管控长效机制。开展税源清理,摸清税源家底。加强“营改增”后续政策跟踪,确保新旧税制顺利转换。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过程控制,严格对企业的税款清查,防止税收流失,确保收入质量。

3、厉行节约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公平和谐。牢固树立勤俭节约、过紧日子的思想,从预算编制入手,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关于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的有关规定,规范节会经费管理,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培训、因公出国等经费管理办法。大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等一般性行政支出,加大民生保障与“三农”支出。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全力保障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持续抓好“三农”工作,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脱贫攻坚工作,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

4、提升资金监管水平,确保资金安全高效。一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突出财政监督重点,前移监督关口,强化财政财务管理全过程监督。开展覆盖“三农”、教育、社保、扶贫等领域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资金使用安全、高效、规范。二是严控政府债务风险。争取新增地方债券额度,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办法,严格债务限额管理,降低政府债务风险。三是加强财政内部控制。切实管控好财政资金运行流程和关键节点,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强化内部流程控制,确保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和财政干部廉洁行政。

5、深入推进财政改革,提升财政管理水平。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不断完善“零基”预算体系,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化和精细化。继续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建立结余结转资金定期清理机制,按政策对超过时限未使用的结余结转资金一律收回统筹使用,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时效性。深入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细化财政预决算公开内容,除涉密信息外,所有使用财政预算资金的部门和单位全部公开预决算。深化政府性债务管理改革,进一步完善债务预算管理制度,加强债券资金管理,防范财政风险。完善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建立科学规范的财政资金运行体系,提高资金支付效率。进一步推进公务卡管理改革,规范公务消费行为,提高公务消费透明度。

各位代表,2017年财政工作充满诸多挑战,但发展和改革将带来更多机遇,我们将按照本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自觉接受人大对财政工作的监督,认真听取政协的意见和建议,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提高财政管理水平,振奋精神,开拓创新,为全面推动广昌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广昌,为广昌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篇5:龙陵县财政部门预算工作报告

龙陵县财政部门预算工作报告

一、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支持下,财政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吃饭靠财政、建设靠项目、发展靠融资”的工作理念,紧扣财税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千方百计“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积极推进财政改革,着力强化财政监督,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1.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完成情况。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84613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的99.8%,同比增收3937万元,增长4.9%。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704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的106.1%,同比增收5134万元,增长10.6%。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5173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的108.1%,同比增支28894万元,增长12.8%。

2.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704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02295万元,债务转贷收入50718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292万元,调入资金4695万元,收入合计312704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5173万元,上解支出6770万元,债务还本支出42718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6843万元,支出合计311504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1200万元。

3.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052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02295万元,债务转贷收入50718万元,调入资金4654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292万元,乡镇上解收入5332万元,收入合计302343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2552万元,补助下级支出24583万元,上解支出6770万元,债务还本支出36907万元,债务转贷支出5811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520万元,支出合计301143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1200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完成情况

1.政府性基金收支完成情况。完成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7818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30.3%,同比增收639万元,增长8.9%。完成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8693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的75.9%,同比减支5996万元,下降40.8%。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7818万元,上级政府性基金补助收入6406万元,债务转贷收入400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437万元,收入合计18661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8693万元,债务还本支出4000万元,调出资金3768万元,支出合计16461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2200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1.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完成情况。完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305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2279.3%,完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3312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2208.0%。

2.国有资本经营收支平衡情况。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305万元,上级补助收入7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3312万元。收支相抵,预算平衡。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1.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完成情况。完成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63246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29.8%,完成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67523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60.0%。

2.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59742万元,上级补助收入3504万元,收入合计63246万元,上年结余34742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52143万元,上解支出15380万元,支出合计67523万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30465万元。

以上均为快报数,待上级财政部门审核批复全县财政总决算后,再向县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以强化征管、治税增收为切入点,稳步提升财政实力

一是强化收入征管。认真落实税收征管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查找征管薄弱环节,有效改进征管方式方法,充分挖掘增收潜力,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层层建立税收征管责任制,实现任务分解到人、时间明确到日、责任落实到户。二是严格依法治税。超前谋划,积极应对“营改增”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强对重点税种、税源的跟踪管理,强化税源动态掌控和征收力度,不断完善税收征管体系,确保应收尽收。全年完成税收收入69699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82.4%,同比增长6.8%。三是加强非税征管。创新征缴方式,强化票据管控,确保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征缴入库。全年完成非税收入14914万元,同比下降3.3%。四是加大资金争取力度。全年共争取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县级基本财力保障补助、边境地区转移支付补助、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补助等资金202295万元,同比增长12.2%。

(二)以产业培植、财源建设为支撑点,全面支持经济发展

紧扣转方式、调结构的总体目标,以产业项目为抓手,力推企业提档升级,不断壮大财源基础。一是助推工业快速发展。整合向省市级争取的520万元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奖励资金和县级安排的100万元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集中用于工业项目申报、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节能降耗、工业循环经济等的资金补助和奖励,鼓励企业优化产能、提高效益,切实增强骨干税源对财政增收的支撑作用。二是推动第三产业跨越发展。加大资金投入,重点用于商贸集散、现代物流、旅游观光、医疗保健及文化体育等带动性强、聚集效应明显的项目,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三是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多方筹措资金支持棚户区改造、日产300万Ah动力锂离子电池生产及配套项目、保山工贸园区“园中园”、年产5GW单晶硅棒生产及配套设施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安排项目前期经费3000万元,支持各部门扎实做好项目科研、储备及申报等工作。四是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展“贷免扶补”和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等贷款项目的贴息审核、申报和兑现工作,激发产业发展活力,挖掘新兴税源增长点,今年来共向上级申报贴息资金1497万元,兑付贴息资金1042万元。五是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共安排“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补助资金931万元,培育微型企业350户,有力助推了我县非公经济发展。六是着力推进保山产业基金申报工作,按照“51+49”的模式,出资160万元组建了资本运营公司,申报规模农业项目2个,申请基金4000万元,六大产业项目7个,申请基金27000万元。

(三)以改善民生、保障和谐为根本点,着力优化民生支出

集中财力重点保障教育、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等民生支出,确保各项民生政策得到有效落实。一是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年共发放“两免一补”、普高困难学生助学金补助、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补助6755万元,惠及学生34810人;不断加大校舍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投入,改善教育办学条件,全年获批教育建设工程项目79个,下达资金7476万元。重点提高基础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实现学前教育学生营养餐改善计划全覆盖等,全县完成教育支出47170万元,同比增长18.0%。二是全面推进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加快社保资金支出拨款进度,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时足额发放城乡低保对象补助,切实保障救灾救济、抚恤、就业再就业等支出。全县完成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8413万元,同比增长5.1%。三是做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农村危房改造,全力支持棚户区改造,全县完成住房保障支出14713万元,同比增长15.2%。四是大力发展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完善城乡贫困医疗救助管理体制,及时兑付城乡贫困医疗救助、新农合、奖优免补等资金,积极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县完成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29073万元,同比增长21.4%,重点保障了公共卫生、医疗保障、医疗卫生机构等经费支出。五是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力度。强化农业基础、扶持农业产业和农村公共服务力度,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完善了财政补贴农民资金“一卡通”发放管理,切实增加农户收入。全县共计发放各类惠农补贴3820万元,完成农林水事务支出70589万元,同比增长19.4%。六是积极助力脱贫攻坚。推进专项扶贫资金和涉农资金整合,全力支持易地扶贫搬迁、整乡推进等项目实施,创新扶贫资金管理机制,建立了以绩效考评结果为导向的竞争性资金分配机制,提高扶贫资金分配使用的精准性和效益性,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全年共争取上级扶贫资金7144万元,同时加快资金回补报账力度,保障扶贫项目顺利实施的资金需要,共回补报账扶贫资金12265万元。七是加大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力度。为政法部门处置突发事件、大案要案办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供经费保障,全县完成公共安全支出9413万元,同比增长44.4%。八是切实加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力度,共向上争取财政奖补资金5123万元,同比增长121.7%。九是推进文化体育事业和生态环境建设。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满意度,全年共完成节能环保支出5851万元,同比增长14.4%,完成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477万元,同比增长31.2%。

(四)以财政监管、依法理财为着力点,积极推进财税改革

一是深入贯彻《预算法》,实行全口径预算编制,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预算执行严控新增当年支出政策,落实收入预算由约束性转为预期性的要求,健全政府预算体系,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二是推动非税收入征管改革。加大非税收入统筹力度,将“政府住房基金收入”纳入一般公共预算;建立和完善非税收入征缴管理系统,扩大POS机刷卡缴费单位及项目范围,减少现金流量。三是加大财政存量资金的清理盘活和规模控制力度。将及以前年度结余资金1348万元全部收回统筹用于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是深入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打造“阳光财政”。督促全县10个乡镇76个预算部门完成了决算、2016年预算及年度“三公”经费的公开工作。五是规范政府债务管理,积极争取政府债务置换。全年共置换地方政府债务5批次,置换额度46718万元,对应置换存量政府债务135个项目,争取新增债券资金8000万元,专项用于全县扶贫开发建设。六是推进减税降费,规范收费行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规定的取消、免征、降低、停征10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和中央、省、市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今年以来对30余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收入给予取消或降低标准执行,同时调整服务事项、联席商定价格、实施社保费缓缴等以规范收费行为,全力推进降成本工作。七是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国库集中支付运行机制。严格预算执行管理,合理测算调度资金,确保各项民生和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提高决算编审水平,做好部门决算账表及公开核查工作。深入推进公务卡结算制度和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进一步规范全县财政收支和公务支出管理,于今年8月全面启动“乡镇一体化财政信息管理系统”,切实加强乡镇对财政改革“新常态”的适应性,实行公务卡结算单位251家,累计办理公务卡3377张,通过公务卡累计还款29892万元;大力推进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的监控力度,全年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共预警920条支付信息,拦截资金万元。八是加大对《总预算会计制度》《财政违法行为处分处罚条例》《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实施细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本制度》等法规条例和会计业务、公务机票改革、政府采购管理等知识的培训力度。对财政难点、疑点进行学习研究,提升全县财务工作的质量。共开展全县性的培训2批次,参加人数达432人,深入2个乡镇开展会计法规、财务管理知识宣讲,参加培训人数达143人。

(五)以制度建设、监督检查为结合点,不断加强财政监管

一是创新督查方式,提升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对2个乡镇、4个县直预算单位及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对全县的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进行抽查,促进督查与会计基础工作相辅相成,促进全县预算单位及企业提高会计基础工作质量。二是集中力量开展民生资金专项检查。协同相关部门重点对全县10个乡镇和13个县直单位的教育、卫生、民政、涉农补助、扶贫救灾和社会救济等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进一步推动民生资金规范高效运行,确保全县民生资金最大限度地惠及百姓。三是稳步推进绩效评价管理。研究制定了《龙陵县县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构建由财政部门统筹、各预算单位协调配合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制,稳步推进涉及民生、社会重点项目及部分预算单位年度财政资金执行情况的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运用绩效评价结果促进财政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龙陵财政的健康协调发展保驾护航。四是强化乡镇专项资金管理。制定了《龙陵县乡镇敬老院财务管理办法》等文件,统一会计核算制度,严格专项资金拨付程序,保障乡镇各类专项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五是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监管和运作。全面推进国有企业监管考核、资产资源盘活、投融资平台建设和深化改革等工作,助推国企发展壮大。认真做好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财务快报、审批备案等基础性工作,对全县171个行政机关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开展经营性国有资产清查工作,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和完整,提高了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切实提升国有资本运行效益和质量。六是强化政府采购管理。出台了《龙陵县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限额标准》规范政府采购限额,不断扩大集中采购规模和范围。印发《云南省政府采购项目进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规则(暂行)》和《龙陵县财政局关于全县公务机票购买执行有关事项的通知》,规范政府采购和公务机票购买行为,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审批和监管职能。2016年备案审批和监管完成物资、服务、工程等各类采购989批次,完成单位申报审批采购预算资金12170万元,同比增加4102万元,增长50.8%;实际采购金额11439万元,同比增加4061万元,增长55.0%;节约资金731万元,综合节约率6.0%。

(六)以整体推进、突出服务为关键点,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一是加大争取和引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县域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的信贷投放力度。12月末,我县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95.6亿元和49.2亿元,同比增长22.3%和4.8%。二是不断盘活资产,持续做大做强平台公司,着力推进政府性融资工作。截止12月底,全县共成立投融资平台23家,业务经营范围涵盖了棚户区改造、扶贫开发、文化旅游开发、公路工程建设、水务投资、园区建设、生物资源开发等领域。在积极争取银行信贷资金的同时,探索运用债券基金、租赁、信托等直接融资方式,融资总量实现突破,全年共获批56.1亿元,较上年增长3.2倍,已到位资金49.2亿元,较上年增长4.2倍,为县域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财政平稳运行提供了有效的资金保障。三是积极发挥县非公贷款担保公司的职能作用,为县域非公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担保,解决民营企业普遍抵押物不足的问题。截止12月末,公司在保客户43户,担保金额17243万元,担保余额16014万元,重点支持了木材加工、农资销售、石斛种植、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四是积极构建符合我县实际的多元化、广覆盖、可持续、互联动的县域金融体系。成功引进武汉农村商业银行发起设立保山龙陵长江村镇银行,各项筹备工作正有序推进。五是积极搭建农村综合产权的流转交易平台。全县所有乡镇的“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均已挂牌并成功办理业务,全年“三权三证”抵押贷款发放1388万元,支持了“三农”及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六是推进涉农保险产品创新,提高农户抵御自然灾害及意外事故的能力。积极协调将黄山羊等高原特色产业纳入政策性保险范围,全年共计承保黄山羊16955只,较上年增加10378只,增长1.6倍,已理赔黄山羊1597只,赔付农户127万元。七是加强企业上市培育工作。鼓励企业到“新三板”挂牌融资,将我县4家公司申报纳入全市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推动云南永昌硅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品斛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股改工作。八是加快建设一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增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质量和水平。第一批已申报项目27个,纳入财政部PPP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平台项目1个。第二批申报项目15个。

篇6:广安市财政部门预算工作报告

20广安市财政部门预算工作报告

年1月4日

在广安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广安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委托,现将广安市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7年预算草案提请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审查,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6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各级各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四届十次全会的部署,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保持专注发展定力,认真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财政改革全面深化,财政管理不断加强,财政运行总体平稳。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一是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市四届人大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623685万元,各级人大常委会通过的调整预算为630127万元。2016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30127万元,同口径增长(实行营改增后税收分享比例发生变化,政府住房基金等五项政府性基金转列一般公共预算,相应调整2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基数,下同)15.5%。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82395万元,非税收入完成247732万元。

市四届人大七次会议审查批准的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52855万元,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一次会议批准的调整预算为150047万元。2016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50047万元,增长10.9%。其中,税收收入完成94121万元,非税收入完成55926万元。

二是支出规模持续扩大。市四届人大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1649223万元,各级人大常委会通过的调整预算为2347546万元。2016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实现2347546万元,增长5.5%。

市四届人大七次会议审查批准的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254967万元,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一次会议批准的调整预算为323942万元。2016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实现323942万元,增长1.7%。

三是收支预算实现平衡。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30127万元,加返还性收入、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专项转移支付收入1640550万元,债务(转贷)收入29300万元、上年结转17794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1149万元、调入资金8588万元,可供安排的收入总量为2357508万元。收入总量减当年支出2347546万元、上解支出1807万元,全市结转结余资金8155万元。其中,结余资金2800万元,按预算法规定全部用于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结转资金5355万元,因项目跨年实施2017年继续使用。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0047万元,加返还性收入、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专项转移支付收入162217万元,上年结转15730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5638万元、调入资金1220万元,可供安排的收入总量为344852万元。收入总量减当年支出323942万元、上解支出817万元、补助下级支出16093万元后,市本级结转结余资金4000万元。其中,结转资金4000万元,因项目跨年实施2017年继续使用。

2016年全市和市本级均实现了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市四届人大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452556万元、支出为465450万元,各级人大常委会通过的调整预算收入为629688万元、支出为872560万元。2016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629688万元,比上年增加109940万元,增长21.2%。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加上级补助、上年结转、新增专项债券等收入242872万元后,可供安排的收入总量为872560万元。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实现872560万元,增加260553万元,增长42.6%。

市四届人大七次会议审查批准的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179660万元、支出为191363万元,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一次会议批准的调整预算收入为180560万元、支出为255326万元。2016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80560万元,增长38%。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加上级补助、上年结转、新增债券等86394万元,减补助区市县11628万元后,可供安排的收入总量为255326万元。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实现255326万元,增长73.8%。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市四届人大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为6077万元、支出为4780万元。2016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6077万元,支出实现4780万元,其余1297万元按规定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

市四届人大七次会议审查批准的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为5640万元、支出为4420万元。2016年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5640万元,支出实现4420万元,主要用于企业债券还本付息、公交惠民补贴等,其余1220万元按规定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市四届人大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为450320万元、支出为405531万元。2016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449598万元,为预算的99.8%;加上年结余336160万元,可供安排的收入总量为785758万元。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实现400364万元,为预算的98.7%。收入总量减当年支出,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385394万元。

市四届人大七次会议审查批准的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为187981万元、支出为167724万元。2016年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87912万元,为预算的99.9%;加上年结余207957万元,可供安排的收入总量为395869万元。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实现161669万元,为预算的96.4%,主要用于按时足额兑现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以及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待遇。收入总量减当年支出,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234200万元。

(五)全市一般公共预算重点支出情况

农林水支出386618万元。其中:投入21200万元,推进小农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5365万元,支持农业技术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投入8700万元,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筹集10800万元组建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分险基金,破解贫困户资金瓶颈;设立6500万元贫困群众住房建设贷款分险基金,帮助贫困群众易地搬迁;整合筹集24000万元,以村为单位组建产业扶持基金,覆盖全市820个贫困村;投入14526万元,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28个;投入13700万元,在全市2751个行政村开展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投入20492万元,用于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

教育支出470278万元。其中:投入5245万元,推动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规划,支持学前教育发展;投入34209万元,巩固城乡义务教育“三免一补”成果;投入15140万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投入18978万元,支持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投入8558万元,支持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投入9343万元,实施教育助学工程;投入2293万元,落实中职免学费政策。

科学技术支出7294万元。其中:投入1800万元,支持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投入830万元,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投入810万元,支持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安排科技类专项资金580万元,支持企业研发平台建设、科技成果鉴定和配套奖励等。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4689万元。其中:投入7941万元,用于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投入4426万元,用于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免费开放;投入1453万元,加快体育场馆建设,支持开展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投入5096万元,支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99268万元。其中:投入58600万元,补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扩大城乡养老保险体系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投入40800万元,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政策;投入21600万元,全面兑现复退军人生活补助等优抚政策;投入12100万元,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投入4856万元,用于新(改扩)建养老床位以及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投入4185万元,支持残疾人就业、扶贫、康复等。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355619万元。其中:投入155300万元,落实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府补贴提标政策;投入13200万元,保障城乡居民免费享受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投入10300万元,用于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特别扶助、免费孕检等;投入城乡医疗救助资金6323万元,切实减轻困难群众医疗负担;投入5466万元,支持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投入3879万元,推进全市城市公立医院实施以取消药品加成为主的综合改革;投入1688万元,用于疾病预防控制、重大传染病防治、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等;投入767万元,用于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节能环保支出39591万元。其中:投入14497万元,用于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与化学品污染防治;投入1323万元,用于天然林保护;投入6466万元,用于退耕还林等,促进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投入924万元,用于治污减排;投入11261万元,用于兑现关闭煤矿奖补资金,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城乡社区支出52896万元。其中:投入8897万元,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6215万元,用于城乡环境卫生整治等;投入9853万元,用于小城镇建设;投入6721万元,用于城乡公共设施建设。

交通运输支出131797万元。其中:投入9519万元,用于公路建设及养护;投入16346万元,用于农村公路改建和护栏建设;投入25915万元,用于国省干线公路及重大桥梁建设。

住房保障支出99733万元。其中:投入67343万元,用于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公租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30738万元。其中:投入4890万元,用于落实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投入5078万元,用于支持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发展;投入4779万元,用于促进安全生产。

(六)市本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总预备费使用情况

市本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年初余额24965万元,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动用15638万元,主要用于:市本级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津贴)调整、清退市本级原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试点个人账户资金、住房公积金财政配套等方面。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年末余额为9327万元。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5000万元总预备费主要用于:支持脱贫攻坚、贫困人口免费健康体检、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配套,以及实施新建(改扩建)农村敬老院、救助重性精神病患者、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新建村级卫生室等民生工程。

上述全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及平衡情况均根据1-11月执行情况进行预计,年度执行完毕与省财政办理结算后将会有一些变化,届时再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七)执行人大决议及预决算审查意见的情况

2016年,市政府全面贯彻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的决议、决定,严格按照人大批准的预算方案组织收入、安排支出,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符合市人代会预算决议精神。针对市人大提出的关于强化预算执行刚性、提高收入质量和支出绩效等具体建议,积极采纳并逐一回应。主动向人大报告财政工作,及时报送规范性文件和上级转移支付情况,市财政补助区市县的资金文件一并抄送市人大,为人大监督创造条件。配合市人大对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管理等课题进行调研,积极采纳人大建议意见,扎实推进各项财政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密切与人大代表的沟通联系,认真办理有关财政事项的人大代表建议5件、政协委员提案10件,反馈满意率达100%。

(八)2016年财政主要工作

一是开源节流、增收促支,财政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坚持依法征收、应收尽收的原则,加强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迈上60亿元台阶。综合运用各项财税政策,通过发展经济涵养税源,促进财政增收。积极争取上级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全市争取上级财政补助资金164亿元,缓解了收支矛盾。加强资金统筹,通过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优化结构,切实保障养老保险改革、脱贫攻坚、重大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支出需求,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突破230亿元。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有效控制“三公”经费及其他一般性支出。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建立稳增长统计报告制度,动态跟踪资金下达使用情况,发挥财政资金促进经济增长和提质增效的作用。

二是转变方式、引导市场,稳增长各项举措有力有效。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真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持续加大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民生项目投入,发挥了政府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全面落实“营改增”、资源税从价计征、小微企业税收优惠等各项结构性减税政策,扩大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免征范围,减轻企业负担超过11亿元。精准扶持产业发展,市财政安排工业、农业、商贸、金融、旅游、文化等九大类专项资金1.5亿元,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完善财政金融互动机制,实行市级财政性资金存款银行间调存制度,设立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1000万元,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安排专项资金,为企业提供应急转贷服务;支持建立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扶持壮大金正担保公司,成立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切实缓解实体经济融资难题。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全市通过土地出让金、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地方政府债券等安排新型城镇建设支出23.3亿元,通过PPP、直接融资、企业债券等方式投入新型城镇化建设50.3亿元。市财政在自身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打紧开支,安排区市县转移支付补助2.3亿元,通过项目配套、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三是托底民生、弥补短板,惠民及扶贫政策全面兑现。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全市民生支出16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3%。强化民生工程资金保障,全市财政筹集71亿元,保障省十项民生工程、20件民生大事和市自办民生工程顺利实施,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健全精准扶贫投入机制,创新开展统筹整合涉农资金试点,对试点贫困县充分授权,彻底打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模式,全年统筹整合财政扶贫资金31.7亿元,集中资源打赢脱贫攻坚战。积极探索以“股权量化、按股分红、收益保底”为主要内容的财政支农项目资产收益扶贫机制,拓宽贫困人口收入渠道。完善财政金融扶贫机制,推动建立小额信用贷款分险基金、住房贷款分险基金,破解贫困群众资金瓶颈。组建贫困村产业扶持和县级教育、卫生扶贫救助三项基金,有效解决现有政策不能完全覆盖的具体问题。

四是整体谋划、稳步推进,财政改革取得阶段性突破。按照《广安市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有序推进各项改革,圆满完成年度改革目标任务。合理划分市级与园区事权和支出责任,促进权、责、利相统一。全面推进“营改增”试点顺利落地,通过打通抵扣链条、降低税率,初步实现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的目的。进一步完善全口径预算体系,加大“四本预算”统筹力度,有效整合政府财力。建立存量资金定期清理制度,按规定盘活统筹使用,重点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产业等领域,唤醒沉睡的`财政资金。深化绩效预算管理改革,选择15个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涉及市本级财政资金1.7亿元,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快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措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PPP模式制度体系,目前已储备PPP项目47个,总投资658亿元,其中洁净水等8个项目在建。继续深化国企改革,制定《关于深化市属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和《广安市全面深化市属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方案》,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进一步释放国企活力。

五是加强管理、防控风险,政府债务管理全面加强。严格执行《广安市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控制并纳入预算管理,将债务率和新增债务率作为绩效考核重要指标,政府债务管理更加规范。需要特别报告的是:2016年政府下达我市政府债务限额为226.24亿元,截至2016年底,我市政府债务余额221.6亿元(一般债务177.91亿元,专项债务43.69亿元),政府债务率为65%,低于100%的警戒线。2016年省财政厅共转贷我市地方政府债券94.5亿元(其中:置换债券67.2亿元,新增债券27.3亿元),有力支持了交通、市政设施、保障性住房建设以及农林水利、科教文卫等公益性事业发展。

六是依法行政,阳光理财,财政管理更加规范透明。加强财政法治建设,建立政策制定、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等八个方面风险控制办法,有效堵塞制度漏洞、消除管理隐患。坚持问题导向,常态开展会计质量、非税收入、“小金库”治理等专项检查,持续深入开展滥发奖金工资补贴问题专项整治,依法查处各类违纪违规问题,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强化国库管理,进一步规范国库集中支付,明确财政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范围,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财政资金支付流程和制度体系。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全面反映政府财务状况、运营情况和履行受托责任情况。加强政府采购、投资评审、会计、财政票据、政府资产管理等基础工作,推进乡镇财政所规范化建设,提高财政管理水平。推进财政信息公开,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预算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依法公开“四本预算”、除涉密信息外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预决算(含“三公”经费),广泛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各位代表,2016年财政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全市财政收入下行压力加大,营改增将一定程度减少市县财政收入,保持收入稳定增长难度加大;传统税源支撑力下降,新兴税源成长较慢,税源基础不牢固,税收占比不高的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变;刚性支出需求不断增加,收支矛盾仍然较为突出;财政投入方式需要进一步转变,引导市场的作用有待提升;财政管理与预算法的要求还有差距,预算约束有待加强。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7年预算草案

围绕全市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重点任务,按照收入预算实事求是、积极稳妥,支出预算量入为出、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勤俭节约、讲求绩效的原则,对2017年预算安排如下:

(一)全市预算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

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662914万元,同口径(2016年5月1日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税收分享比例发生变化,需相应调减2016年1-4月收入基数,下同)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返还性收入、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上级提前下达专项转移支付、上年结转、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资金等1092483万元,减专项上解1807万元后,收入合计1753590万元,比上年增加104367万元。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1753590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58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499158万元),加上级补助23254万元,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可供安排总量543392万元。按照收支平衡和对应安排原则,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为543392万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为10228万元。按照收支平衡原则,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为7673万元,主要用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及改革成本和国有企业政策性补贴等,按规定调入公共预算统筹使用2555万元。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为473515万元,加上年结余385394万元,收入总量为858909万元。按照现行社保支出政策,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为413606万元,滚存结余445303万元。

以上全市2017年预算草案,是根据各级初步上报数据汇总形成的。待各级预算编制完成并经同级人代会批准之后,再将汇总情况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二)市本级预算草案

1.一般公共预算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为156858万元,同口径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返还性收入、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区市县上解收入、上年结转、调入资金等84677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7430万元,减专项上解省级和补助区市县13228万元后,市本级可供安排财力总量为235737万元,加上级提前下达专项转移支付23815万元,收入合计259552万元,同口径增加19585万元。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6.9%。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59552万元(预计市本级列支251552万元,县级列支8000万元)。具体安排情况如下: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2918万元,增长11.6%。项目支出主要用于保障行政运行、电子政务网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进、招商引资等。

国防支出3744万元。

公共安全支出23573万元,增长9.2%。项目支出主要用于消防基本装备、特警队伍建设、维护稳定等。

教育支出31994万元,增长7.7%。项目支出主要用于校舍维修改造、学生营养餐、城域网建设、普通高中免学杂费等。

科学技术支出1714万元,增长8.1%。项目支出主要用于科技成果转化、创新驱动发展等。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0790万元,增长7.1%。项目支出主要用于文化产业发展、文艺创作、竞技体育等。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695万元,增长8.7%。项目支出主要用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补助、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就业再就业、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31268万元,增长91.4%(主要是上级提前下达转移支付)。项目支出主要用于城乡居民职工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计生事业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等。

节能环保支出5222万元,增长8.2%。项目支出主要用于污水处理、城市垃圾处理、重点污染源监控、节能减排等。

城乡社区支出10802万元,增长7.5%。项目支出主要用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购房补贴等。

农林水支出24119万元,增长9.1%。项目支出主要用于精准扶贫、“一事一议”奖补、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安全饮水等。

交通运输支出11772万元,下降61.6%(主要是上级提前下达专项转移支付减少)。项目支出主要用于道路桥梁、农村公路建设等。

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7600万元,下降37%(主要是上级提前下达专项转移支付减少)。项目支出主要用于工业发展、煤矿关闭补助等。

商业服务业等支出3469万元,增长19.2%。项目支出主要用于商贸发展、出口创汇专项奖励、旅游发展等。

金融支出949万元,增长3.7%。项目支出主要用于金融业发展、金融风险防范等。

国土海洋气象等支出6825万元,增长3.8%,项目支出主要用于地质灾害防治等。

住房保障支出7701万元,下降25.6%(主要是上级提前下达专项转移支付减少)。项目支出主要用于住房公积金配套等。

粮油物资储备支出1042万元,增长1.3%,项目支出主要用于放心粮油体系建设等。

预备费5450万元。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等增加的支出及其他难以预见的开支。

其他支出7505万元,增长2.5%。主要用于第13个月工资等。

债务还本支出1180万元。用于偿还政府债券本金。

债务付息支出220万元。用于偿还政府债务利息。

2.政府性基金预算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为223068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215318万元),可供安排总量为223068万元。按照收支平衡和对应安排原则,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223068万元,主要用于征地补偿安置、土地开发、失地农民保险、城市建设维护等。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为7886万元。按照收支平衡原则,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为5516万元,主要用于企业债券还本付息、公交惠民补贴、企业年度财务决算审计等,按规定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2370万元。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安排为187258万元,加上年结余234200万元,收入总量为421458万元。按照现行社会保险支出政策,市本级社会保险支出预算安排为153314万元,主要用于按时足额兑现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滚存结余268144万元。

以上预算草案,请予审查批准。市本级除涉密单位外的部门预算草案已报送大会,请一并审查。

(三)2017年财政改革与财政工作

坚持把“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各个方面,按照市第五次党会的决策部署,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全面深化财税改革,加大资金统筹力度,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切实保障改善民生,为推动广安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一是强化预算执行,确保全面实现各项预期目标。积极应对“营改增”带来的减收影响,加大财源培植力度,致力挖潜增收,依法加强征管,确保完成人大批准的收入预期目标。继续推进信息化管税,加强税收稽查,堵塞收入漏洞,减少税收流失。强化非税收入征缴,确保及时足额入库。主动对接国家支持的重点领域和投资方向,全力争取上级财政给予我市更大支持。着力加强支出管理,按照“两保一转”的要求,加强资金统筹,优化保障序列,确保重点支出所需资金。

二是用好资金政策,加力稳增长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稳增长和“三去一降一补”,用好政府债券资金、财政金融互动、降低企业缴费标准、PPP模式等手段,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基础设施、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改善民生等领域,为经济增长蓄积动能。不折不扣落实各项结构性减税政策,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努力减轻企业和社会税负。管好用好各类产业发展资金,通过股权投资、以奖代补等方式,合力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和财税增长点。支持创新驱动发展,落实鼓励创业创新的财税政策,为改革试验提供支撑。加大对绿色发展的财政投入,支持空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推动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加大“三农”投入,完善财政支农机制,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工程,强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带和集中发展区。

三是持续加大投入,织密织牢民生保障安全网。坚持保基本、守底线、建机制的民生财政建设思路,科学统筹政府财力,加大民生投入,确保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65%以上。足额保障省、市民生工程资金需求,做到不留缺口,切实解决群众急需急盼的事项。注重弥补民生短板,支持教育、医疗、文体、社保、就业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强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帮扶,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大扶贫攻坚投入,落实资金筹措、拨付、监管责任,确保扶贫攻坚取得实效。做好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试点,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发挥资金整体效益。抓好资产收益扶贫,加强市场主体培育,完善利益联动机制,使贫困群众获得稳定的收益。组织用好产业扶持周转金,向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启动、周转无息借款,增强贫困群众的造血能力。

四是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效。稳步推进税制改革,密切跟踪“营改增”试点扩围、增值税收入划分等改革运行情况,认真测算分析税负变化,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支持企业发展。继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流程,推进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提高预算编制科学化、精细化水平。进一步转变财政支持产业发展方式,按照“资金变基金、资金变资本、无偿变有偿、短期变长期”的理念,组建拨改投专项基金,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变拨款为投资,让财政资金由一次性投入变为循环使用,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效应。加快建立广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做好项目对接和服务,推进项目尽早落地。继续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通过财政补助、股权合作、基金引导、价格调整等政策支持,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继续深化国企改革,完善配套制度,扎实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主动参与市场竞争,激发企业活力。

五是筑牢法治思维,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经秩序。坚持把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行政府债务限额控制,做好政府债务预算管理,加强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确保政府性债务风险可控。做好置换债券和新增债券转贷工作,规范债券资金使用,确保债券资金用于公益性支出。落实还本付息资金,维护政府信誉。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将财政授权支付下放预算单位自行办理。落实盘活存量资金长效机制,减少“沉淀休眠”的资金。强化财政监督,构建覆盖政府所有资金的监督机制,依法查处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全面贯彻预算法,严格执行人大决议,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依法做好财政预决算公开,提高财政透明度。

各位代表,做好2017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市第五次党会的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改革创新,务实奋进,为推动广安向全面小康、经济强市跨越作出积极贡献!

篇7:衢州市财政部门预算工作报告

2017年衢州市财政部门预算工作报告

一、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16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25553万元,比上年增长(以下简称“增长”)9.4%,加上预计转移性收入2557264万元,收入合计3582817万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85317万元,增长16.3%,加上预计转移性支出897500万元,支出合计3582817万元。其中: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8258万元,增长6.6%,加上预计转移性收入346572万元,收入合计684830万元;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22951万元,增长0.8%,加上预计转移性支出161879万元,支出合计684830万元。收支相抵,全市和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6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979737万元,增长108.4%,加上预计转移性收入419954万元,收入合计1399691万元;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1065723万元,完成预算的97.9%,增长85.7%,加上预计转移性支出333968万元,支出合计1399691万元。其中: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427507万元,增长154.8%,加上预计转移性收入75960万元,收入合计503467万元;市级政府性基金支出421786万元,完成预算的98.5%,增长118.9%,加上预计转移性支出81681万元,支出合计503467万元。收支相抵,全市和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6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273025万元,完成预算的105.3%,增长51.0%;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1289211万元,完成预算的101.7%,增长59.9%。其中: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395153万元,完成预算的110.7%,增长33.8%;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400148万元,完成预算的100.1%,增长31.9%。收支相抵,全市和市级收支缺口分别为16186万元和4995万元,通过向上争取资金补助和动用以前年度滚存结余予以弥补。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16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4712万元,完成预算的99.9%,增长41.2%,加上转移性收入1110万元,收入合计5822万元;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3569万元,完成预算的78.1%,增长59.5%,加上调出资金492万元、结转下年支出1761万元,支出合计5822万元。其中: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60万元,完成预算的100%,增长20%;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60万元,完成预算的100%,增长20%。收支相抵,全市和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五)落实市人大预算决议有关情况

一是落实财税扶持政策促转型。加强涉企政府专项资金管理,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建立以“亩产税收”为导向的评价机制,集中减征1个月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投入2.89亿元,支持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

二是创新财政支出方式补短板。通过产业资金撬动、搬盘整合资产、压减“三公”经费等方式,多渠道筹措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资金,市级预算安排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资金77.54亿元。推进产业基金运作,设立中农、中新、华海新能源等重点行业子基金,撬动社会资金8.45亿元。

三是加大资金筹措力度保民生。全市财政民生投入206.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高达77%。做好儒学馆开馆、文化场所免费开放等经费保障工作。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财政补助标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筹资标准分别提高至年人均430元、45元。安排3000万元人才专项资金,推动人才强市战略。争取上级资金1.12亿元,助推柑橘产业转型发展。

四是加强财政管理服务提质效。规范预算单位的公务支出行为,全市“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15.1%。出台市级财政专项资金清单,公开专项资金11项,涉及金额3.93亿元。推进政府非税收入信息化建设。

二、2017年预算草案

(一)2017年重点财政支出政策

1.推进创新发展,支持产业转型。强化财政政策和财政资金“双统筹”,推进涉企专项资金整合。鼓励企业通过上市、发债等形式直接融资。落实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深化科技与金融合作试点,鼓励发展天使基金、风投基金和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落实“四换三名”财政扶持政策,加大对龙头骨干和高成长性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产业链条整合延伸。

2.支持生态建设,打造宜居环境。落实生态公益林补助政策,稳步提高生态公益林最低补偿标准。推行排污权、碳排放权和节能量等交易。支持环信安湖改造提升工程,加大乌溪江水源地保护力度。加快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垃圾焚烧发电等环保设施建设,支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全域剿灭劣Ⅴ类水。落实新能源汽车补贴机制,支持351国道、沿江美丽公路建设,鼓励绿色出行。

3.完善支农政策,推动农业发展。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调整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推进“百项千亿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支持农田水利建设,推进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和农业综合开发园区建设,促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配套产业发展有机融合。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加大对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村级组织运转保障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的支持力度。

4.扩大有效供给,补齐民生短板。巩固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学前教育财政保障力度,稳步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完善中职教育生均经费标准体系,推动中职“三名工程”建设。完善大病医保、临时救助和医疗救助等政策,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50元。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筹资机制,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470元。

(二)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草案

2017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1053863万元,比上年调整后执行数增长7.0%,加上转移性收入1909185万元,收入合计2963048万元;拟安排2017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35638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10.4%,加上转移性支出327410万元,支出合计2963048万元。其中: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346016万元,比上年调整后执行数增长6.5%,加上转移性收入341781万元,收入合计687797万元;拟安排2017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67201万元,比上年调整后执行数增长13.5%,加上转移性支出120596万元,支出合计687797万元。收支相抵,全市和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三)2017年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2017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期1027070万元,增长4.8%,加上转移性收入264724万元,收入合计1291794万元;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152646万元,增长8.2%,加上转移性支出139148万元,支出合计1291794万元。其中: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期507795万元,增长18.8%,加上转移性收入41837万元,收入合计549632万元;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526927万元,增长24.9%,加上转移性支出22705万元,支出合计549632万元。收支相抵,全市和市级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平衡。

(四)2017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草案

2017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预期1149629万元,下降9.7%;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1236356万元,下降4.1%。其中: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预期370944万元,下降6.1%;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413490万元,增长3.3%。收支相抵,全市和市级收支预算缺口分别为86727万元和42546万元,通过向上争取资金补助或动用以前年度结余弥补。

(五)2017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

2017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期10659万元,增长126.2%,加上使用结转资金1485万元,收入合计预期12144万元;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5443万元,增长52.5%,加上调出资金726万元、结转下年支出5975万元,支出合计12144万元,增长108.6%。其中: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期103万元,增长71.7%;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03万元,增长71.7%。收支相抵,全市和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三、切实抓好2017年预算执行工作

(一)进一步规范预算执行。建立和完善预算支出定额和标准体系。健全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有机结合的机制。深化部门预决算公开。及时清理承诺过高、超出财力的重大民生政策,取消政策环境发生变化的支出。严格将结余资金以及连续两年未用完的结转资金收回财政统筹使用,避免二次沉淀。

(二)进一步强化财政监管。强化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预算管理,将新增债券全部纳入项目库管理,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通过分类改革和有效监管,实现向产业经营实体或投融资实体的公司化转型。深化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改革。深入开展国有资产清查工作,进一步盘活政府存量资产。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试点范围,大力推广“政采云”平台。

(三)进一步促进财源建设。落实以“亩产税收”为导向的发展评价机制。加快政府产业基金投资运作进度,推进项目落地实施。深化政银合作机制,通过“银税互动”、政府采购信用融资等政策工具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加快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落地。继续清理整合涉企专项资金,不断强化质量和效益导向。

(四)进一步保障改善民生。坚持把民生作为优先保障重点,调整优化民生项目布局,合理确定民生保障项目和水平,立足于“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薄弱环节。打好“拆治归”组合拳,推进美丽幸福家园建设,巩固和扩大生态治理战果。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