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引起大肠腺瘤病因 大肠腺瘤有什么饮食禁忌

2022-06-15 来源:知库网

一、大肠腺瘤有什么饮食禁忌

(一)忌吃食物

猪油(板油),猪肉(肥瘦),辣椒(红、尖、干),咖啡,大葱

(二)饮食保健:

1.少吃或不吃富含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食物,包括:猪油、牛油、肥肉、动物内脏、鱼子等。

2.植物油限制于每人每日20-30克左右(约合2-3汤匙)。

3.不吃或少吃油炸食品。

4.适量食用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榄油、金枪鱼等。

5.每日补充膳食纤维素35克以上。

6.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素的食物:魔芋、大豆及其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藻类等。

7.用部分粗粮替代细粮。

8.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

9.适量食用核桃、花生、奶制品、海产品等,以补充维生素E。

10.注意摄取麦芽、鱼类、蘑菇等富含微量元素硒的食物。

二、大肠腺瘤病因

(一)发病原因

大肠瘤属癌前病变,表现为大肠黏膜上大小不一的凸起物。

(二)发病机制

大肠腺瘤表现为大肠黏膜上大小不一的突起物,可分为有蒂型和广基型。组织学切片上可见多少不等的绒毛状成分。根据腺瘤中绒毛状成分所占比例的不同而将腺瘤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成分占20%以下)、混合性腺瘤(绒毛状成分占20%~80%)和绒毛状腺瘤(绒毛状成分占80%以上)3种,临床上以管状腺瘤最为多见,占70%左右。由于其分类特点,只有当对完整的腺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后,才能确定腺瘤的组织学类型。

虽然大部分的大肠癌由大肠腺瘤演变而来,但不是所有大肠腺瘤均发生癌变。腺瘤的癌变与下述因素有关。

1.腺瘤大小:一般来讲随着腺瘤的增大其癌变机会显著上升。据文献报道,直径<1cm、1~2cm、>2cm的腺瘤原位癌的发生率分别为1.7%~2.6%、6。5%~24.3%、12%~25%,浸润性癌的发生率分别为1%~1.3%、9.5%~9.8%、41.7%~46.1%。近年来发现一种扁平隆起型小腺瘤,直径常<1cm,可伴中心凹陷,其恶变率高,但却易漏诊,故肠镜检查时须仔细。

2.病理类型:腺瘤中绒毛状成分越多越易癌变,绒毛状腺瘤癌变率最高,混合性腺瘤次之,管状腺瘤癌变率较低。

3.腺瘤外形:广基型腺瘤癌变率明显高于有蒂型腺瘤。

4.腺瘤的不典型增生程度:随着不典型增生程度的增高癌变率显著上升,轻度不典型增生者癌变发生率约5.7%,中度为18%,重度达34.5%。

三、大肠腺瘤检查诊断

检查:

1.活组织检查:应多处或多次取材,最好将息肉全部切除送检,以提高诊断的阳性率。

2.粪便潜血试验:其诊断意义有限,假阴性较多,阳性者可提供进一步检查的线索。

3.直肠指诊:是检查距肛门7~8cm以内直肠最简便可靠的方法。触及硬结是腺瘤癌变的可靠指标。

4.X线检查:钡剂灌肠X线检查不易检出较小的腺瘤,对低位尤其是直肠腺瘤不易显示。双重对比气钡造影可提高对腺瘤的检出率。

5.内镜检查:包括直肠镜、乙状结肠镜、纤维结肠镜等,是目前最可靠的检查方法,但仍有漏诊的可能。对内镜检查发现的息肉均应活检。腺瘤癌变在内镜下常表现为:腺瘤增大,表面有糜烂、溃疡、坏死样表现,广基或短蒂、亚蒂腺瘤的基底部僵硬,腺瘤组织脆性增加等。放大内镜结合染色法可判断肿瘤有无癌变及浸润深度,应用免疫内镜可精确区别良、恶性病变。[4]?

诊断:

临床表现

大肠腺瘤的症状与其大小及所处部位有关。小的腺瘤常无症状,较大腺瘤的症状可归纳如下:

1.便血:可为程度不同的便血,如出血量较少或腺瘤位于右半结肠时,常不易为肉眼觉察,大便潜血试验可能为阳性。

2.肠道刺激症状:表现为腹泻或排便次数增多,多见于绒毛状腺瘤。

3.肠套叠或伴肠梗阻:较大的有蒂腺瘤可引起肠套叠或伴肠梗阻而致腹痛。

鉴别

1.肠结核:大多数患者有原发性结核病灶存在。有午后低热、盗汗、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粪便多呈黄色稀便,带黏液而少脓血,腹泻与便秘常交替出现,0T试验阳性。结肠镜及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

2.结肠息肉:也可出现便血、排便习惯改变、腹痛等症状,易与结肠癌相混淆,但结肠镜检查及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资鉴别。

3.阑尾脓肿:有急慢性阑尾炎或右下腹痛史,可有右下腹压痛及腹肌紧张,周围血象升高,腹部B超或CT检查可发现有下腹液性包块,结肠镜检查或钡剂灌肠X线检查可排除盲肠肿瘤

四、大肠腺瘤治疗

大肠腺瘤属癌前病变,一经发现均应及时处理。多数腺瘤可通过镜下切除肠镜无法切除时(多数为直径大于2cm的绒毛状广基腺瘤)则应手术切除。对于术后病检无癌变者无须进一步治疗;有癌变者应根据浸润深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

1.镜下切除 镜下切除的方法有圈套凝切法活检钳凝切法、电凝器灼除法等。对于有蒂型腺瘤可行圈套切除,对于小于0.5cm的广基型腺瘤可采用活检钳凝切法或电凝器灼除法0.5~1cm的广基型可采用圈套凝切法进行切除。

2.手术切除对于直径大于2cm的绒毛状广基腺瘤不宜经肠镜分块切除,而应采用手术切除,一般按大肠癌手术处理原则进行。

3.腺瘤癌变的处理

(1)癌局限于黏膜层者,采用局部切除术,术后肠镜随访。

(2)癌变侵入黏膜下层而未达固有肌层者,通常根据腺瘤病理类型决定手术方式

①管状腺瘤:如果切缘无癌,或切片中无血管和淋巴管受累,或癌细胞分化好,或病理学检查证实腺瘤完全切除,一般只需局部切除加密切随访即可。

②绒毛状腺瘤:由于其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高达29%~44%因此应按通常的大肠癌作包括淋巴结清除的肠切除术。

③混合性腺瘤:如为有蒂型,其处理原则与管状腺瘤癌变限于黏膜下层时相同,如为广基型,则与绒毛状腺瘤癌变限于黏膜下层时的处理原则相同。

(3)腺瘤癌变浸润至肌层者行根治性肠切除术。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