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员工恶意诽谤公司,将面临哪些法律责任?

2022-06-15 来源:知库网

员工发邮件诽谤公司,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需承担法律责任。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要求行为人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商品声誉,造成重大损失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立案标准包括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万元或严重妨害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导致停产、破产或造成恶劣影响。主观特征要求行为人明知自己行为会损害商誉、希望这种结果发生。间接故意和过失不构成该罪。

法律分析

一、员工发邮件诽谤公司会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恶意诽谤,影响公司形象,这种行为即使造成了严重后果,只能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而不构成诽谤罪。

《刑法》第221条规定,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是指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犯本罪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二、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1、行为: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的行为是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这里的捏造,是指凭空编造、散布,是指以各种方式在公众中宣传、扩散其捏造的虚假事实。

2、客体: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的客体是商业信誉、商品声誉。这里的商业信誉,是指经营者在商业活动中的信用程度和名誉,包括社会公众对该经营者的资信状况、商业道德、技术水平、经济实力等方面的积极评价。商品声誉,是指企业投放市场的商品在质量、品牌、风格等方面的可信赖程度和知名度。

三、诽谤公司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给他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2、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严重妨害他人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导致停产、破产的;

(2)造成恶劣影响的。

四、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的主观特征是什么?

1、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中应当包括认识到自己是在捏造事实,或者认识到自己所散布的信息是不真实的,有损他人商誉。

2、行为人希望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有学者认为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的主观方面包括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捏造事实、散布虚假信息的行为必然会损害他人的商誉而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主观方面应限于直接故意,且具有损害他人商誉的目的。间接故意与过失均不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

结语

根据《刑法》第221条规定,员工发邮件诽谤公司可能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该罪行的构成要件包括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如果造成重大损失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犯罪者可能面临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的处罚。立案标准包括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五十万元以上,或严重妨害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导致停产、破产,或造成恶劣影响等情形。行为人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会损害他人商誉,并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请员工谨慎行事,遵守法律法规,保护公司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五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公开公共文化服务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新闻媒体应当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宣传报道,并加强舆论监督。

第五十三条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医疗卫生知识的公益宣传,弘扬医师先进事迹,引导公众尊重医师、理性对待医疗卫生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