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书的国语辞典是:刊行书籍。中国刻书,始于隋,行于唐,扩于五代,精于宋。刻书[kèshū]⒈刊行书籍。中国刻书,始于隋,行于唐,扩于五代,精于宋。
刻书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网络解释 【点此查看刻书详细内容】
刻书用雕版印刷术印制的书籍的通称。在印刷技术上有写刻、朱墨印、几色套印之别。中国古代出版的书籍大都是刻书。其中由官府刻印的书称“官刻本”,由私家刻印的书称“家刻本”或“家塾本”,由书商刻印的书称“坊刻本”。
二、综合释义
刻版印书。清赵翼《陔馀丛考·刻书书册》:“《河汾燕閒録》又谓:隋开皇十三年十二月八日,敕废像,遗经悉令雕撰。王阮亭引之,以为刊书之始。刊书与抄书难易不啻百倍,若隋已有雕刻,何以唐时尚未盛行,直至五代时始有之?当是隋唐时习其技者少,刻书甚艰故耳。”清王筠《菉友肊说》:“刻书者,依其原本而刻之也。”周祖谟《<鉅宋广韵>前言》:“南宋闽中刻书事业极盛。”刻书[kèshū]刊行书籍。中国刻书,始于隋,行于唐,扩于五代,精于宋。
三、汉语大词典
刻版印书。清赵翼《陔馀丛考·刻书书册》:“《河汾燕閒录》又谓:隋开皇十三年十二月八日,敕废像,遗经悉令雕撰。王阮亭引之,以为刊书之始。刊书与抄书难易不啻百倍,若隋已有雕刻,何以唐时尚未盛行,直至五代时始有之?当是隋唐时习其技者少,刻书甚艰故耳。”清王筠《菉友臆说》:“刻书者,依其原本而刻之也。”周祖谟《〈钜宋广韵〉前言》:“南宋闽中刻书事业极盛。”
四、其他释义
指刻版印刷出版书籍。旧时有书商刻书、官府刻书和私人刻书等。
五、关于刻书的造句
1、其版式行款字体,如十行十八字,近欧体,也都是陈起刻书的典型风格。
2、陆游多藏书、刻书,精于校勘、考证,所作藏书题跋极有文献价值,著述宏富。
3、据不完全统计,广雅书局在此期间共刻书两百一十五种,其中包括《钦定全唐文》一千卷、翻刻《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一百四十八种等巨著,其规模极为宏大。
4、版刻书籍是用木版雕刻文字印刷而成的书籍,唐朝以前没有印刷技术,文字都是用刀或笔刻、写在竹木简、缣帛、纸和羊皮上的。
5、此外他对碑刻书法艺术和法帖的流传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6、汴梁国子监刻书,经史子集四部皆备,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是后代刻书的典范。
六、关于刻书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