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的民风民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12:54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9 09:09

1、宁海龙舞主要舞的是断尾巴龙,这些龙舞历史悠久。如象山的“打结龙”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这些龙舞大多已从过去的敬神、请神、娱神的祭祀活动,逐步转变为被人们娱乐欣赏的民间艺术形式。

2、祭孔舞,除反映内容为祭孔尊孔而外,还组织礼仪表演,场面非常热闹。其演出活动可达一天一夜,表演者40多人,众人边乐边舞;其道具有山鸡羽、笙、横笛、龙头拐杖、两盏九联灯等。

3、灯舞,灯舞在宁海城乡流传甚广。其形式有马灯舞、船灯舞、车灯舞等多种。这些灯舞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表演载歌载舞,内容多为表达浙东沿海人民向往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出海捕鱼安全返航。

4、宁海平调,又称“宁海本地班”,在宁海北部亦称“调腔”,是浙东富有特色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在宁海、宁波、台州、舟山一带。

5、宁海县境内通用宁海话。宁海话属吴语,是吴语明州片跟台州片之间的过渡性方言。宁海话内部不一致,有比较明显的南北差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宁海县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9 09:10

元宵吃汤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9 09:10

〖人口〗
江山市下辖15个镇,14个乡,560个行政村,总人口56万余。
人口以汉族为主,还有回、苗、壮、白、满、布依、蒙古、高山等少数民族。

〖人物〗
江山人民,素重教育,“士多志节而学究本源”,“尚气节而励德行”,历代人才辈出。
宋代有进士180名,元明两代有进士20名。
(宋代进士之多,和重视教育有关,也和朝廷南迁至临安(现杭州)有关.
如今的江山已经进入了浙江省教育强市行列.)清代,兴尚武之风,但也不乏文人学者。
明国时期,有追求真理、接受马克思主义、为*牺牲的姜天巢、余开法、徐葆兰等先烈,
有一批为教育、卫生、科技事业作出贡献的专家学者。
江山市民素质较高,人才辈出,每年大中专毕业生1000余人,
江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毛江森、工程院院士徐元森、
大学文学院院长毛子水等知名人士的故乡。

〖风俗〗
风味食品:米糕、薯花、米焦、米豆腐、麻糍、粽子、年糕。
(怎么都是我喜欢吃的东西啊,米豆腐好好吃哦,还有妈妈包的粽子和做的米糕。-_-)
节日:除夕与春节、立春、元宵、清明、立夏、端午、六月六、
中元、中秋、重阳、冬至。
民风淳朴,正直好讦,不畏*,不惧艰险,敢闯好斗,
刻苦耐劳,勤于创业,注重乡情,危难相助,勤劳俭朴,团结互助,勇于开拓。

〖宗教〗
佛教 南朝萧梁时代,佛教传入江山。县内较早的寺庙,
有建于梁天监五年(506)的峡口国泰寺,建于天监十八年的城内海会寺(初名龙华寺)、
施水寺等。五代后晋天福七年(942),湖州兴国寺高僧法湮在张村乡琚丰村建琚源寺。
(深山里有古刹,回家后有机会定去看看,还好离家不远。)
道教 据旧志记载,唐贞元初,鄱阳(今江西波阳)人詹妙容曾在江山*。
后,道士法事活动渐少。
*教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德籍传教士汤铭星来江山传教
,建立中国内地会福音堂江山分堂。*14年(1925),
上海*教内地会派加拿大籍传教士韩耀基(女)、高维义罗(女)来江山传教,
在县城文明坊樟树巷设教堂,称江山*教内地会。

〖姓氏〗
据1985年调查资料,江山境内有402姓,
其中人口5万以上2个姓:周、毛。3万以上5万以下4个姓:徐、王、姜、郑。
据宗谱资料,从外地迁入江山的主要姓氏,其迁入年代、始祖、目前分布状况为:
周氏 主要分布于(1)五坦周氏(2)石门元峰周氏(3)太常周氏(4)定村、双溪口周氏
毛氏 主要分布于(1)清漾毛氏(2)邑前毛氏(3)棠峰毛氏

〖方言〗
境内方言主要有江山话、廿八都话两种。江山话属吴语,通行于全市,南部(上路乡)与北部(下路乡)略有差别,不影响彼此交际。廿八都话属官话,当地人称“正字”,通行于廿八都镇。
民间谚语:“春雾晴,夏雾雨,秋雾霜,冬雾雪。” “天红霞,呒水泡茶”
“春寒多雨水。” “雨天挑稻草--越挑越重”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