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幼儿园项目式学习案例——大树为什么倒了?

2022-06-15 来源:知库网

小学、幼儿园项目式学习案例

大树为什么倒了?

文_李媛媛 马 楠 吴 颖 石 颖/北京市大兴区十一建华实验幼儿园

幼儿园小山上有2棵榆树,它们的树根不知道什么时候缠绕在了一起,长成了相依相生的姿态。2023年暑假的一天,其中斜着的那棵大树倒了,为了稳固另一棵大树,幼儿园的后勤工作人员在树根处注上了水泥。这个真实发生在孩子们生活中的事件,给教师和孩子们提供了一个非常难得的契机,幼儿园决定发起一个项目式学习活动,围绕“大树为什么会倒下”这一核心驱动问题,解决“大树怎么了?”“谁蛀空了大树?”“怎么保护大树?”“要不要消灭虫子?”等一系列驱动问题,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预测、验证、从不同人员那里搜集信息等方式了解有关大树生存环境的信息,初步感知动物、植物与人的关系,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1. 大树怎么了?

开学了,在小山上玩耍的小朋友们发现了那棵被水泥封住的树,但他们并不知道树下坚硬的灰色物质是什么,围着树展开了讨论。有的小朋友说“这个灰灰的物体是树胶”,有的说“这是给树上的药,因为树生病了”,也有的小朋友说“这是石头,要撑住快要倒下的大树”……这棵大树怎么了?大家议论纷纷,但谁也不确定。教师启发幼儿思考:“幼儿园里谁会知道这件事呢?”孩子们纷纷出主意:“保健医知道,因为保健医是治病的。”“保安叔叔知道,他们离小山坡最近,应该会看到。”于是,教师鼓励小朋友们去采访一下那些可能会知道这件事的人。

我们在班级里讨论了一些采访礼仪,确定了采访问题后,在幼儿园开展了采访调查活动。幼儿在采访过程中,用自己想到的不同的方式记录采访内容,有的用相机拍下来,有的用纸和笔画下来,还有的小朋友用录音笔把采访的过程录了下来。通过采访,小朋友们知道了小山上有2棵大树,它们挨在一起,大树歪了,里面有好多小虫子,下很大的雨……孩子们回到班级后整理了调查报告,将从不同被访者那里获得的信息汇总了起来。

采访过程中,小朋友们了解到了这棵大树以前的样子,但孩子们对此已经没有印象了。沙果说:“怎么在小山玩的时候没看到这棵树呢?”教师给孩子们提供了这棵大树以前的照片,通过在同一方向的比对,孩子们发现,原来这棵大树以前长这样啊,倒下的那一棵长得太歪了,这也是它会倒下的原因之一。

分析:本阶段从幼儿生活中发现的“大树下为什么有水泥?”问题出发,通过猜想、观察、假设、自主选择采访对象、确定采访问题,收集和分析了大树下有水泥的原因,了解了大树倒了这一事实。采访过程中,教师和其他人员多方力量共同参与,通过提供信息,探究幼儿提出的问题,发展了幼儿表达、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幼儿还在探究过程中体会了一些收集信息的技术手段,例如用手机拍照、摄影机录像、录音笔录音等,感受到了工具和技术能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问题。

问题2. 谁蛀空了大树?

采访时,小朋友们了解到一个信息:“树根都被蚂蚁吃空了。”贝贝提出了质疑:“蚂蚁那么小,怎么能吃空那么大的树?”有几个小朋友也跟着提出了问题:“真的是蚂蚁蛀空了大树吗?”“我都没在大树下看见蚂蚁……”怎么才能知道大树下有没有蚂蚁?有没有办法可以看到蚂蚁啃食食物的速度?经过讨论,教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在大树下进行了实验——把一个蛋黄放在大树脚下,放置了延时摄影机,看看有没有蚂蚁会来吃它,还希望能看到如果有蚂蚁来吃,蚂蚁多长时间能吃掉1个蛋黄。但是蛋黄放了一天一夜,并没有蚂蚁来吃。小朋友们得出结论:大树可能不是小蚂蚁蛀空的。那蛀空大树的会是谁呢?

小朋友们决定再去小山上找找看,这次他们发现了更多的虫子,有些虫子认识,有些虫子不认识,于是决定回去查一查资料,看看这些虫子都吃什么,到底谁才是蛀空这些大树的凶手。通过调查,孩子们发现很多虫子都会吃大树的树皮、枝干,有的说是斑衣蜡蝉,有的说是蚂蚁,谁也不能说服谁,怎么办呢?毛豆说:“可以找个人问问。”小朋友们去找了园长妈妈,园长妈妈帮孩子们找来了一位生物专业的教师,小朋友们称他为“大树专家”。孩子们请教大树专家道:“到底是谁蛀空了大树?”大树专家通过绘本向小朋友们介绍了一些以大树的树干、枝叶为食的虫子,告诉小朋友们很多种虫子都有可能是蛀空大树的凶手,他也不能确定。同时建议我们如果想要找到答案,可以尝试把大树劈开看看里面有什么。

于是,小朋友们请后勤的教师把粗壮的树干锯开,发现树干中间并没有虫子。但是通过仔细观察,沙果说:“树皮上有很多小洞洞,说不定虫子就在这。”小朋友扒开树皮,果然发现了好多白色小虫子,并用高倍放大镜看到了小虫子的真面目。孩子们总算找到了蛀空大树的真凶,非常开心。小朋友们把他们的发现记录了下来。

小妤:“这个小虫子真胖啊!”

天天:“小虫子吃过的地方,就像迷宫一样。”

锐锐:“这个小虫子身上有好多小毛毛!”

看到了这棵树真的有小虫子后,小朋友们很关心小山上其他的大树会不会也有虫,还会不会有别的大树倒下。于是,小朋友们对小山上的大树进行了仔细地排查,发现有6棵不同的大树也有被虫蛀的现象。小朋友们认为如果不管这些被虫蛀的大树,它们有可能也会倒下。那怎么办呢?小朋友们给有虫的大树画了标记挂在树上,还去找了后勤教师,告诉他们这些做了标记的树都是有虫子的,要请人为大树除虫。

幼儿园小山上有那么多的大树都有虫,为什么只有这一棵倒了呢?在教师和小朋友们一起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不只是因为有虫子大树才会倒,而是所有的因素在一起才导致大树倒了,小朋友们还总结了这棵树倒下的原因有6点:有虫,大树歪了,下大雨,刮大风,土软了,树太高太大。他们还把这些因素都画下来,形成了一份调查报告。

分析:本阶段的活动由幼儿自行提出的假设发起,并设计了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大树真的是被蚂蚁蛀空的吗?”经过幼儿亲自实地调查和实验,得出了他们的结论。面对大树倒下的问题,幼儿不仅找出了虫害的证据,还进一步探讨了导致大树倒下的多重因素,如环境和气候条件。他们的分析过程展示了综合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涉及了解虫子和大树的生物特性,理解土壤和气候对树木生长的影响,以及绘制相关图表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技能,体现了跨学科学习的特点。

问题3:应该怎么保护大树?

经过调查活动,孩子们都认为如果早一点儿发现大树被虫蛀了,对歪掉的大树实施一些保护措施,大树就不会倒了,纷纷表示应该早一点儿保护大树。那么,我们应该怎么保护大树呢?通过周末小任务,让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一起调查一下生活中人们是怎么保护大树的。小朋友们通过调查,在公园、马路边、小区里还有森林公园里发现了很多保护大树的方法:人为放置害虫的天敌、放置诱捕器(飞行害虫)、涂白石灰、贴防虫带等方法可以防治大树虫害;用支架支撑歪斜的大树;定期伐树,并不是破坏树木,而是保护树木的一种方法,定期修枝、割灌,帮助大树生长,还可以防止树冠太大;春天种下去的小树苗尚未长大,冬天时候为了防冻,人们会给它缠上一层布,防止小树苗冻坏。

了解了这么多保护大树的方式,教师提问:“我们怎么告诉其他人要关心大树、保护大树呢?”

迪迪:“我们可以画在纸上,拍照给其他人看。”

沙果:“我们可以搞个活动,让他们来看。”

教师:“什么样的活动呢?”

沙果:“可以有表演的活动,大家愿意看。”

由此,决定表演宣传的小朋友成立了“大树精灵演出小队”;想要画画告诉其他人保护大树的小朋友成立了“大树小分队”宣传小队。大树精灵演出小队的小朋友们在区域中的自主表演,从一开始只有大树倒了的情节,到后来还创编了“没有大树会怎样?”“保护大树”等情节片段,呼吁人们保护大树。

分析:小朋友们通过制作宣传海报,呼吁更多的小朋友、教师与他们一起保护大树、保护地球。海报从平面海报到立体海报,放在幼儿园走廊里让其他班小朋友、家长和教师都了解要保护大树。

问题4. 要不要消灭所有的虫子?

在调查保护大树的方法时,一位小朋友发现了公园里给小虫子过冬用的“昆虫屋”。在分享时,有小朋友就提出:“为什么虫子会损坏我们的大树,我们还给它们做这些装置帮助它们呢?”好多小朋友都跟着讨论起来,有的小朋友觉得要保护虫子,有的小朋友觉得不要保护它们,要冻死它们。

在了解了小朋友们的想法后,教师提出了辩论赛的活动,让小朋友根据自己的观点回去准备资料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经过准备,辩论过程中,小朋友们坚持自己的观点,尝试找出一些不同的理由解释自己的观点,比如支持消灭虫子的小朋友说:“有一些虫子是害虫,它们会吃大树,还会咬人,还传播病毒。”认为不能消灭所有的虫子的小朋友们认为:“有些昆虫可以帮助我们,如果虫子都消失了,小鸟都没有吃的,它们也会饿死,食物链就不完整了。”最后,教师请双方小朋友说一说对方的观点里有哪些他们可以接受的内容,最后小朋友们达成一些共识:有一些虫子对人有害,有一些虫子对人有益,所以我们不能消灭所有的虫子,因为它们是食物链中的一部分。

分析:通过辩论,幼儿被鼓励思考、研究并批判性地分析问题。他们需要找到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并学会怀疑和评价这些信息的有效性。辩论过程中,幼儿学习了如何尊重对方的观点,并在讨论中寻求共识。这不仅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态度,也是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技能。通过辩论,幼儿开始理解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他们认识到并非所有的昆虫都是有害的,许多昆虫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次辩论不仅增进了幼儿对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的理解,还在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多种社会和认知技能,有效地将教育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这种探索旅程变得更加生动和有意义。

通过这个项目式学习活动,幼儿不仅解答了“大树为什么会倒下”这一问题,还深入探讨了与大树生存环境相关的多个子问题。幼儿通过实地调查、采访、实验和团队合作,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展现了项目式学习的核心价值: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有效提升了幼儿的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社交技能。幼儿不仅学到了关于自然和生态的知识,还学会了如何保护环境,体现了项目式学习在培养综合能力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本案例为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校本研究专项课题“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成果)■

来源 | 《中国科技教育》2024-07,文章编辑:毕晨辉

编辑、排版 | 孟想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