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节操呢?英语新课标专家刚劝家长不要焦虑,转身带货英语学习机

2022-06-15 来源:知库网

这个新学期,大家终于迎来了心心念念的新教材,然而让家长们乃至很多教师始料未及的是,新英语教材的学习难度有了堪称指数级的提升。

以小学三年级英语教材为例,全书找不到一个汉字,全是英文,并且也不是从ABC开始学,一上来就是句子……

看了孩子的英语教材后,家长们叫苦不迭,纷纷表示英语新教材连大人都看不懂,更别提孩子,编教材的专家是不是要通过英语提前把普通家庭的孩子送进职中,不让读普高了?

一些英语教师也表示英语新教材的变化确实比较大,默认学生已经会26个英文字母、会拼读了,上来直接就是对话。这种难度对于一线城市的孩子来说,问题不大,因为他们普遍有做英语启蒙,上学前就学会英文字母以及简单拼读了,加上学校的老师学历水平高,很容易适应新教材。但是对于二三四线以及更小地方的师生们来说,确实存在很大难度,一方面是学生基本上没有任何英语基础,另一方面是这些地方教师的学历水平普遍不高,怎样学、怎样教?需要很长的时间去适应,容易造成相对一线城市学生断崖式的成绩差距。

所以,看到新英语教材后,网友们开启了疯狂吐槽模式,称这个教材“为了修复大山的孩子偶尔能出贵子的bug”“强化了防自学机制”“做英语教培和教辅的做梦都笑醒”“淘汰没家底的,淘汰成绩差又没家底的”……

根据“惯例”,当引发持续且强烈的质疑与不满时,主管部门的相关人员或者相关领域的专家就要出来解释了。

果不其然,日前,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研制专家张连仲就出来解释新英语教材为什么要编成这样了。他表示,这次改编参考了许多国外的成功案例,比如芬兰和荷兰的教育体系,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起步阶段就能沉浸在全英文的环境中,从而更好地掌握语言。

他还强调:“家长们,千万别焦虑”“现在的教材确实跟以前不一样了,但说它让三四线城市的孩子活不下去,那纯粹是夸张。我们改教材的初衷,是为了让孩子们积累更多的语言,学会用英语思维去交流。这不是制造恐慌,而是为了让孩子们变得更好。”

按理说,作为新版英语教材的主导者之一,张连仲教授解释应该是有权威性和说服力的。可诡异的是,张教授似乎是在某公司的会议室作出回应的,并且在回应的同时,“顺便”还推荐了一波该企业的产品。

张教授还随手拿起该企业的一些产品,称:现在有许多的产品都可以帮助孩子们去学习英语,所以大家不要紧张。比如XX词典笔、XX听力,可以帮助学生随时可以查。

除了介绍该企业的产品对学习英语的种种帮助外,张教授还表示通过这些产品还可以学很多东西。

不回应还好,张教授这一回应,更加引起了网友们的质疑和不满,纷纷质问其到底是在解释新英语教材该如何使用的还是为某企业的产品站台带货的?甚至有网友呼吁主管部门要求严查张教授滥用职权牟取不当利益。

说实话,张教授的这波操作着实令人费解。作为研制新版英语教材的专家,你要解决的,除了教材内容本身的质量之外,还要考虑教材能够最大程度适用于所有学生,尤其是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落后地区的孩子,才能体现教育的公平公正。

更加重要的是,作为参与教材研制的专家,应该遵循回避原则,不参与任何跟商业有关的活动。如今你堂而皇之出现在一家专门做英语学习产品的企业里回应新版英语教材内容的问题,还介绍了人家的产品,是不是在暗示所有学生都要买这家公司的产品?是不是今后英语考试出题会出里面的内容?是不是说明了现在编写教材是优先满足商业利益?

这种局面是有前车之鉴的,之前就有一位专家,借着自己是小学语文教材主编成员的身份便利,每逢开学季就到处开演讲,给小学生们“送关怀”,告诉孩子们阅读如何如何重要,然后顺便带一波自己的著作。

结果呢,人家口头上不说自己的书或者自己推荐的书必须要买,但由于是人家推荐的,还标有“必读”字样,于是相关书籍就成了各学校要求家长必买的书籍,甚至每年都要买一次,因为每年都会更换几篇文章,或者修改一些解析的细节。

如今这个专家已经从小学语文教材主编成员名单中消失了,小学语文教辅书还有没有各种“必读”尚不清楚,进阶版的套路出现在英语学科却是若隐若现了,希望不要成为现实。

应该说,新英语教材改成这样,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真实的语言学习,都是先从听说开始,再到读写的。正如我们学汉语,虽然上学前没有学过任何语法,也不妨碍日常的沟通与交流,甚至驳得大人哑口无言。

但是还是那句话,任何的教育改革都应该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要考虑到所有孩子的情况,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平等的学习机会,而不是只照顾到一部分,让部分孩子占尽先发优势。教材改革更不应该过度追求新技术的应用,尤其是深度绑定商业,因为中国很大,大多数家庭是出不起动辄好几千元的学习工具的,难道就因为他们家里穷,买不起学习工具,就活该丧失学习的机会、活该成绩落后吗?

教育是一项关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伟大事业,每一次的变革都应该慎之又慎,更不能让教育变成商业。我们不能够一边喊着教育“减负”,一边通过各种“加料”和教育市场化让学生和家长们背上越来越沉重的教育负担,更不能让欠发达地区的孩子吃尽起步晚和资源差的亏。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评论。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