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德考研
一、报考热地亦"失守"
近两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的报考人数增幅急速放缓,研究生报考人数位居全国前列的一些城市和地区,如北京、湖北等地,报考人数有减无增。据专家分析,考研人数增幅放缓的原因是人们的选择更趋理性,大学生考研不再"一窝蜂",市场调节也发挥了作用。华东师范大学研招办有关负责人表示,研究生考试报考人数的增减由多种因素决定,而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对报考人数的增减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但与研究生报考人数大范围"降温"相反的是,一些地区的研究生招生计划和报名人数都逆势而上。如重庆市在未来10年的时间里,会将研究生招生规模从现在的4万多人增加到12万人左右,以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而江苏省部分高校的统计则显示研究生报考人数多于去年,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该校2008年考研网上报名人数超过8000人,比去年略有增长,这几年的报名人数都在持续增长。另据青海省考试管理中心透露,青海省网上预报考2008年硕士研究生考试的人数超过3000人,为历年最高,其主要原因是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二、弱化地理位置,量力而行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曾经说过:"知识是重要的,但道路的重要性并不亚于知识。"报考哪个地区高校的研究生,这其实就是考研的方向,地区确定了,考研就有了目标。
但是,对地区的选择是否是考生报考的首要条件呢?答案是否定的。考研要注重成功率,也就是说,首要的问题是要选择能够考上的学校。如果考不上再去找工作,就已经来不及了,这就意味着考研和工作都没有成功。
从这个角度来看,考生在选择报考院校时,应弱化院校的地理位置,根据自身实力决定报考院校。从另一方面来说,即使读硕士的时候不是在大城市,我们也可以通过考博到大城市去发展,三年研究生学习之后,还有很多机会可以走进大城市。
在考研大军中,确实存在着不少一心要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走的"钉子户",考研时他们眼睛紧盯着清华、北大、复旦等名校,如果第一年没考上,则会继续考下去,直到考上为止,结果很多人往往需要花上几年时间才能考取。为换来名校研究生的资格,他们付出了巨大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仔细想想,这未必值得。
对此现象,我们做了一个假设,如果A同学用了3年时间才考上北大的研究生,B同学在第一年考进了一般的高校,那么,当A进入北大读硕士时,B可能已经考上了北大的博士。如此看来,谁更好一些?所以,重要的是确保自己能考上,量力而行才是理智的选择。
众所周知,发达城市的名校拥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先进的硬件设施和良好的研究环境,众多考生趋之若鹜,考研竞争尤为激烈,报录比通常是几十比一甚至几百比一。因此,我们在择校时应学会在多种因素之间寻找平衡点,根据自身实力选报合适的专业、导师和学校,不要"唯城市论"。所报高校地理位置的好与不好是相对的,只有根据自身实力作出的选择才是最好的选择。
三、双重衡量经济指数
我们在选择高校所在地的地理位置时,还应该考虑到自身的经济条件和当地的消费水平。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厦门等都位居我国消费水平前十位城市里。在选择这些高消费水平城市时,我们有必要把自己目前的经济状况和可能解决经济问题的办法结合起来综合考虑。
研究生还是一个纯粹的消费者,不是生产者,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所仰仗的是微薄的课外收入和奖学金,在高消费水平的城市读研要承担更大的经济压力。
对于家庭经济情况不好的考生,在报考研究生时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考虑:一是山东、福建等省份的高校,其研究生教育是不收学费的。另外就是科研院所,比如中科院,他们招收的研究生通常以工作人员的身份来对待,有较高的工资待遇,如果科研能力突出,还有科研奖励,不但上学期间不用交学费,还有一定的收入。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许多高校在录取研究生时不再有自费与公费的区别,而是全部纳入奖学金体制。入校实行动态管理,研究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到不同额度的奖学金,有些高校的研究生奖学金数额还比较大,保证基本的生活消费绰绰有余。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在读研期间做家教或其他兼职工作以补贴生活费用。
由于发达城市的消费水平一般都比较高,一些学生迫于经济压力利用大量业余时间兼职赚钱,也能有不错的收入,但这恰恰是研究生教育本末倒置的极端表现。这些学生掉进了金钱的陷阱,做家教或兼职工作占用了大量的业余时间,以致荒废了学业。
研究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科研,挣钱是工作以后的事,否则,就真的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长远看来,多在专业研究上苦下功夫,所获得的远不是金钱能换回的财富。
四、理性就业,摒弃城市"大""小"论
就业也是选择地理位置时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研究生应当尽早规划就业方向,甚至在报考研究生的时候就考虑到这个问题,若是等到临近毕业时才开始考虑工作城市的问题就为时已晚了。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以及江浙、广东等发达省份的大城市,高级人才就业竞争激烈,硕士研究生直接在大城市就业的难度比较大。当前一些报道说研究生就业率低,就指这些地区。而正在发展中的广大中西部地区却少有人问津,这种巨大的反差也是造成研究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
其实,研究生就业要摆正心态,立足实际。在就业城市的选择上要有理性的思考,摒弃城市"大""小"论,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城市和就读高校,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好好利用读研的机会,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如果只是北京一所普通院校硕士毕业,与重点院校的毕业生一起竞争,有可能丧失很多机会。若是将就业眼光转向北京周边的中小城市,成功的几率就会大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