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对小学生作文的最基本要求是() A. 有具体内容 B. 有中心 C. 语句通顺 D. 有条理 答案:A
2. 识字教学要“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识字的能力”。这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
A. 生活、实践的观点 B. 自觉能动性的观点 C. 联系、发展的观点 D. 辩证统一的观点 答案:B
3. 识字的最终目的是() A. 会读 B. 会写 C. 会讲 D. 会用 答案:D
4. 学生作文的源泉是() A. 读课本 B. 读课外书 C. 大脑的思维活动 D. 生活 答案:D
5.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作文,“中心思想”方面的要求是()
A. 中心要明确 B. 中心要突出 C. 不一定非有中心
D. 只要文章有个主要意思就行 答案:D
6. 目前,小学语文质量评估的发展方向是提倡() A. 百分制 B. 等级制 C. 评语制
D. 等级制加激励性评语 答案:D
7. 指导学生作文,要() A. 从内容入手 B. 从形式入手 C. 从题目入手 D. 从确定中心入手 答案:A
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 A. 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
B. 建立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和教学评估体系 C. 深化课程、教材改革 D. 改进课堂教学 答案:C
9. 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阶段性决定了小学语文的基本功训练是() A. 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的结合 B. 螺旋式上升的 C. 直线式上升的
D. 由感性到理性的不断飞跃 答案:B
11. 阅读教学最基本的内容和最主要的工作是()
A.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B. 培养欣赏书面语言的能力 C. 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D. 学生自己认认真真的读书 答案:D
12.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以()为指导。”
A. 马克思主义 B. 毛泽东思想 C. 辩证唯物主义 D. 邓小平理论 答案:C
13. 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A. 识字写字教学 B. 听话说话教学 C. 阅读教学 D. 作文教学 答案:C
14. 判断学生集体的学习质量,目前经常采用的方法是() A. 综合分析 B. 定性分析 C. 定量分析
D.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答案:D
15. 实现语文教学最优化,必须依靠语文学科的() A. 工具性 B. 思想性
C. 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D. 主观能动性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
1. 以下题型属于主观性试题的是() A. 阅读分析题 B. 问答题 C. 作文题 D. 改错题 E. 搭配题 答案:A^B^C^
2. 说话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的能力。 A. 观察思维 B. 表情达意 C. 组织语言 D. 注意辨析 E. 应变能力 答案:B^C^E^
3. 《义务教育大纲》中规定的语言文字训练方面的教学内容包括() A. 汉语拼音 B. 听话、说话 C. 识字、写字 D. 阅读 E. 作文
答案:A^B^C^D^E^
4. 说话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的能力。 A. 观察思维 B. 表情达意 C. 组织语言 D. 注意辨析 E. 应变能力 答案:B^C^E^
5. 阅读对作文的影响和促进作用是()
A. 从阅读中可以间接看到许多平时未曾见过的情景,学到平时未曾学到的知识,这些都可以成为作文的内容
B. 背诵的篇子多了,作文时可以大段大段地写进自己的文章,使作文有文采
C. 阅读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思想认识,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对提炼作文中心很有帮助
D. 通过阅读,可以学到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
E. 通过阅读,还可以学到如何根据中心选择材料、安排组织材料的方法
答案:A^C^D^E^
6. 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话、说话的能力,其意义是() A. 生活的需要 B. 发展思维的需要
C. 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的需要 D. 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
E. 适应现实生活和未来社会的需要 答案:A^B^C^D^E^
7. 理解语言文字的基本功包括() A. 说 B. 写 C. 唱 D. 读 E. 听 答案:D^E^
8. 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做到()
A. 要自觉地、有目的地进行思想教育 B. 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 C. 重在潜移默化
D. 加强与客观事物的联系
E. 采用启发式教学 答案:A^B^C^
9. 读书记录的内容大体包括() A. 书名 B. 作者 C. 主要内容 D. 精彩片断 E. 优美词句
答案:A^B^C^D^E^ 10. 指导小学生学习作文应()
A. 要求写真实的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B.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虚构
C. 鼓励学生认真生活,接触自然,接触社会
D. 鼓励学生时时留心,事事留心,关注周围的人和事 E. 鼓励平日积累生活材料和语言材料 答案:A^C^D^E^
11. 编制一张语文试卷,应该做到() A. 试题难度、分量适当 B. 试题表达要明确,题意要浅显 C. 有一定覆盖面,能突出重点 D. 各个试题要彼此独立 E. 评分简便、客观 答案:A^B^C^D^E^
12. 丰富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化知识主要包括() A. 熟练掌握语文专业知识 B. 扩充科学知识
C. 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的基本理论 D. 对教材的理解能力 E. 语言表达能力 答案:A^B^C^
13. 平时考察的方法有() A. 日常观察 B. 课堂提问 C. 作业检查
D. 阶段性的知识考查 E. 阶段性的能力考查 答案:A^B^C^D^E^
14. 下列选项中对创设情境说话理解正确的是() A. 设法把学生带入某种假设的情境,以引起说话的动机 B. 创设情境说话是先听后说的训练
C. 由于学生缺少相关的生活经验,因此,很容易让学生觉得没话可说
D. 由于学生缺少相关的生活经验,因此,很容易让学生觉得没话可说
E. 模拟购物、打电话、借书,都可以作为假设的情境 答案:A^D^E^
15. 学习、贯彻大纲精神,实施素质教育,应抓好以下工作() A. 不断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
B. 建立体现素质教育的语文教学目标体系 C. 深化课程、教材改革
D. 建立体现素质教育的语文教学评估体系 E. 坚持不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答案:A^B^C^D^E^ 三、填空题
1. 作文是学生___和___的综合体现。 答案:认识水平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3. 凭工具书识字除掌握汉语拼音外,还需要具备两方面的能力,一
是___,二是___。
答案:能用部首和音序查字典能正确选择字音和义项
4. 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由___能力、___能力、___能力和___能力构 成的。
答案:观察、思维命题、立意选材、组织遣词造句 5. 教学一组教材,要经历____——____——____的过程。 答案: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运用
6. 在作文题材上帮助学生“开源”的主要方法,一是引导他们____,二是____。
答案:留心周围事物丰富他们的生活 四、名词解释题 1. 文道统一
答案:文道统一:“文”即文章的外在形式,包括语言文字、写作
方法等,“道”即文章的思想内容,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文中
有道,道中有文,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这反映了语言文字与思想内容之间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2. 教学过程最优化
答案:教学过程最优化:在现代学校中,教学过程最优化被理解为选择这一种教学方法,它能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效果。
3. 教学民主
答案:教学民主: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不同意见要持欢迎的态度;对学生敢于发表创见的精神应当给予充分肯定,并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使问题得以妥善解决。只要学生的见解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简答题
1. 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1)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循序渐进,逐步加深,不断提高。
(2)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要从严要求,严格训练。
(3)认真钻研教材,按照教材特点和要求进行训练,注意课内外相结合,但不能加重学生负担。
(4)注重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的基本功都得到发展。 2. 为什么要注重对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
答案:识字能力是自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有了识字能力, 能轻松地完成识字任务,还为独立阅读书刊,吸收各种文化科学知识,为进行书面表达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目前的识字教学,还存
在只重视教会学生一个一个字的音、形、义,而忽视培养识字能力
的倾向。检测识字成果时,只看重默写率,看重对汉字基础知识的
考查,而忽视对学生识字能力的检测。这反映出对识字教学任务理
解的片面性,和当前推行素质教育的精神也是不相符的。因此,必
须注重对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 3. 好的教学结构应具备什么特点? 答案:好的教学结构一般具备以下特点: (1)教学目标明确; (2)教学思路清晰; (3)教学环节简单、实用; (4)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5)有鲜明的特点。
4. 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答案: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闻道在先,学有专长,应当责无旁贷
地引导学生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这种主导作用不是单
纯的灌输,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调动学生的主动精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内因是主要的,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学习也不例外。如果学生
没有主动精神,思维处于睡眠状态,教师力气花得再多,也不可能
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自觉地做到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
(3)做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统一,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过程。这里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教师包办代替,牵着学生鼻子走;二是撒手不管,对学生的自学不加指导。这两种倾向都是不符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统一的原则的。
六、论述题
1. 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答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指出:小学语文“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在《大纲》不少章节多次阐述了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问题。如,在教学目的中强调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发展智力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要求中重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等。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大纲精神,用大纲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为此,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不断增强素质教育意识。
素质教育是80年代针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提出来的,它是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所规定的教育目的,面向全体受教育者,着眼于他们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的教育。进行素质教育是我国,也是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是否
进行素质教育,不仅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而且关系到整个基
础
教育的质量,影响到21世纪人才的素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
实施素质教育。从科学性质、教学目的来看,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应当是一致的,通过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语文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因此,语文教学也能够进行
素质教育,我们要摒弃片面追求升学率、片面追求高分数的短视行为。不断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
(2)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①建立体现素质教育的语文教学目标体系。要以素质教育的思想为
指导,以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为主要依据,将语文教学进行的素质
教育分解成几个方面,分别提出明确的目标。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总
目标以包括思想品德、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四个方面。在小学阶段的总目标确定之后,再来制订年级目标、学
期目标、单元目标等。教学目标要体现素质教育的内容,要求要适当、具体,便于操作。
②深化课程、教材改革。课程上,要打破自我封闭、一潭死水的局面,创建包括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课内外结合、校内
外沟通的语文课程体系。要充分利用母语环境,挖掘语文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在广阔的背景下学语文、用语文,提高语文能力。在教材上,要围绕新的课程体系进行教材建设。作为系列化教材核心的语
文教科书,要更加自觉地从方便学生的学、培养自学能力出发构建
教材体系,不仅要反映教学内容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而且要
体
现出能力培养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此外,教科书要进一步体现
时代感、实用性和人文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的
学习能力。
③建立体现素质教育的语文教学评估体系。评估学生的学习质量, 一要着眼发展,重在鼓励,使每个学生对语文学习有兴趣,有收获,有信心,充满希望;二要全面考查,既考查语文知识,又考查语文
能力和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既有书面测试,又有听、说、做等方
面的考查;既注重学期末的总结性考查,又重视平时对每个学生的
考察。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着眼“两全”——面向全体,全面提
高质量。
④坚持不懈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端正教学思想。教学是
一种关系,师生关系的性质决定着教学性质。正确的师生关系源于
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的教是为着学生的学服务: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创设自主学
习的氛围,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良好
的学习习惯。其次,要采取切实措施,大力改进课堂教学。要下力
气研究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根据不同课型的特点,研究教学结构
的基本模式,要体现指导的过程,体现训练的过程,体现学生经过
思考逐步得出结论的过程。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是优化教学过程的
中心一环。问题要问到学生的生疑处,问到教材的重点上,要有启
发性,要少而精。在少数主要问题之下,可以设计辅助性提问,为
学生引路、搭桥,提供思维的路径和方法。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是前提,建立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和教学评估体系是保证,深化课程、
教材改革是核心,改进课堂教学是关键。
2. 怎样理解和贯彻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统一的原则?
答案: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统一,是语文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 从语文和事物的关系来看,语言文字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学生通过
学习语文,既能锻炼语文基本功,又能加深对语言文字所反映的客
观事物的认识。学习语文和认识事物,两者既相互独立,又互为联系,相互促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把语言文字和它
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在头脑里统一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正
确地理解语言文字,并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增长见识,受到启
发和教育。在贯彻这一原则时,应该力求做到:
(1)语文教学要加强与客观事物的联系。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正确地
理解语言文字,必须把语言文字和它反映的客观事物结合起来,才
能在学生的脑子里得到正确的认识。老师要善于为学生提供理解
语
言文字的具体条件。例如,在识字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手段,让学生建立起汉字与其所代表的具体事物的联系,学生才能真
正理解字义。同样,在阅读和作文中,更要加强与客观事物的联系。这方面的联系越充分,学习语文的效果越好。
(2)在认识事物的训练中要密切联系语言文字。在语文教学中,指导
学生认识事物,一定要紧密联系语言文字。学生学习一篇篇课文, 从不知到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是从语言文字中获取知识、 提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同样,学生要把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表达出来,也离不开语言文字。要通过听和读不断吸收,逐渐积累,才能驾驭语言文字,通过说和写表达出来。只注意认识事物,不注
意培养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就不是语文课了。在小学语文
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言文字是怎样描述客观事物、说
明道理的,才能更好地学到使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事物的本领。 总之,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既不能忽视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片
面地要求学生背诵一些读写知识,也不能只重视认识事物,而放松
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既要看到理解、运用语言文字对认识事
物的作用,又要看到认识事物对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促进作用。 努力做到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去认识事物,在认识事物中
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这样,才能切实完成小学语文教学
的任务。 七、案例分析题
1. 下面是一首古诗,读后写出简单的教学过程。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答案:一、导入、释题、简介作者。
二、自读课文,利用字典自学字词,交流学习情况。 1. 提出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检查学习情况: (1)认读生字。
(2)分析字形,指名板书。 (3)学习多音字“应”。 (4)交流词义。 三、读懂诗句:
1. 指名读诗,师生评议。 2. 思考问题,交流讨论: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人?他在干什么? (2)事情发生在什么地方?这是怎样一个环境? (3)当过路人问路时,小孩子是怎样做的?为什么? 四、理解诗意,体会意境: 1. 齐读古诗。
2. 请学生逐字翻译,教师指导。 3. 自由朗读。
4. 用自己的话描述在脑海中形成怎样一幅画面?
5. 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作者对这个孩子怀着怎样的感情?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