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南京古代城市发展特点

2022-06-15 来源:知库网


南京古代城市发展特点

摘要: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研究南京城市规划在不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所受的影响,总结其发展特点。进而探讨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的作用和历史地位,为南京现代城市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南京;城市建设;发展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aspects of nanjing city planning in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by the influence, and to sum up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Then discusses the ancient capital of the six dynasties as nanjing in China’s ancient city planning in the role and historical position, for nanjing modern city construction are proposed.

Keywords: nanjing; Urban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1 前言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京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的四大古都之一。南京汤山猿人头骨化石的出土,表明50万年前南京就是人类聚居之地。南京有着近2500年的建城史。自公元3世纪以来,先后有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以及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10个朝代和政权在此建都立国,南京故有“六朝古都”、“十朝都城”之称。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南京已成为新时代的创业热土,新世纪的创新家园。本文立足于古代南京城市建设的发展过程(主要是从春秋战国到明朝时期),分析探讨城市发展建设的特点,把古代城市发展建设好的方面总结出来,为现代南京城市的建设提供参考。

2 南京城市发展简介

南京,简称宁,位于我国东部长江下游,江套之南,虎踞钟山,龙盘石头,是我国著名古都。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诏定南京为首都,命名开封为北京,而把应天府称为南京,“南京”之名由此而来。历史上先后有冶城、越城、金陵、秣陵、石头城、建业、建康、白下、上元、升州、江宁、集庆、应天、天京等名称。自古代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到近代的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先后有10个政权在此建都,故又有“十朝之都”的美誉。1953年1月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成立,南京为江苏省省会。1994年2月,经国务院同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明确南京的行政级别为副省级。[1]

3 古代南京城市的发展特点

3.1从政治上研究南京城市发展的特点

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作为中国的四大古都之一,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它把城市礼制建设和地理环境相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国古代不规则城市建设的代表。

3.1.1 天下大势与历代南京行政级别的关系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南京在分分合合中也在不断的变化。从图1可以看出当天下太平时南京的行政等级往往较低,而当天下战乱时南京的行政级别较高。究其原因,分析有三:群雄割据时,南京作为区域性的中心,“虎踞钟山,龙盘石头”地势易守难攻,而且便于控制整个区域,是很好的中心据点,这时区域性的统治者把它作为中心,因此行政等级较高;当全国统一时,南京不能作为全国的中心,被其它条件更好的城市所取代,行政等级较低;全国统一时,统治者为了防止其优越的条件而产生叛乱,对金陵的发展实行抑制政策,这时行政等级偏低。

从图1还可看出,城市等级的变化呈曲线波动,而这种波峰波谷的差距在不断缩小。这就说明南京在行政等级两极化的发展之中逐渐趋于平衡,也就是南京的发展定位日趋合理化。

3.1.2 南京城市格局的变化

1)春秋至南朝 (相对战乱)

这一时期战乱频发,政权更替频繁,诸侯之间你争我夺,中华大地四分五裂。这时城市的建设比较散乱,统治者没有时间和财力大兴土木,重点只进行皇城的建设,而商市居民则据地形分散于其间。

2)隋朝至明朝(相对稳定)

这一时期全国统一的时间偏多,诸侯割据时代相对较少。统治者有时间和财力进行城市的建设,城市规模逐渐变大,城市防御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3.1.3 南京宫城的变化

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代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到近代的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先后有10个政权在此建都,故有“十朝之都”的美誉。本文对南京古代作为都城时的宫城进行分析,总结它的特点。我们把历代宫城建设的范围进行叠加(图2)。

从上图可以看出新建宫城——孙吴宫城、南唐宫城、明朝宫城,都是择址重建,而东晋宫城则是基于孙吴宫城进行建设,南朝宫城仍旧于晋,但到了后期建设已完全不同于初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规则,按礼制建设。在功能上宫城

的作用大多一样:供统治者就寝、上朝等,规模上的差距并不大。

3.2 从经济上研究南京城市发展的特点

当南京城市贵为都城的时候他的商业较为发达,而且商业大多沿水系布置,随着社会的发展,金陵城的水系也越来越复杂,它的发展反应了城市街市发展的自发性,商业的发展趋于合理化。

3.3从文化上研究南京城市发展的特点

中国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南京古代文化的发展亦如此,从百家争鸣到焚书坑儒,从芝麻小村到六朝繁华之都,从只有皇家寺院到南朝四百八十寺……从古到今南京文化的发展对城市的建设的影响是相当明显的,统治者们利用宗教对人们实行精神上的奴役,它是国家稳定的擎天大柱。城市越繁华,人们在精神上越需要依靠,而这种依靠就是文化。

南京文化的发展和政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文化的发展和政治的曲线变化是相对应的。通过将各朝代的文化建筑布点进行叠加。从图3可以看到寺庙一般分布在城市的四周,而且它的数量明显多于其它两类文化建筑;祭祀建筑多数紧靠宫城南面;教育建筑则分布于商市之间,与大众居民联系非常密切。在上图的基础上我们对各类型的建筑进行区域的划分,按建筑不同性质,把建筑分为三种类型:

①宗教片区

我们把宗教分为四个片区:石头片区、钟山片区、城西片区、城南片区。它们要么依山而建要么近水而筑,所以也可以分为依山片区和临水片区。石头片区靠石头山,钟山片区依近钟山,城南片区沿秦淮一带,城西片区则受水系束缚。根据他们所处的地理特征,我们可以想象丰富的地形变化和良好的环境,正是寺庙建筑所需和生活所要,而且这种特征也增加了庙宇的神秘度。

②祭祀片区

历史上的南京在成为都会时,大型祭祀建筑才会出现,通过图的叠加分析,我们将祭祀片区分为六朝片区和明朝片区。

③教育区域

南京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与城市政治的发展也存在对应关系,出现了国子监、书院等机构。它们主要分布于商市之间,笔者认为这样可以方便学生和民间文化交流相互促进,而且这样还方便学子们进行社会实践,在理论和实践之间不断转换,不断促进文化的发展。

4 南京在古代城市规划中的历史地位

古代南京城市的发展反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曾是中国文化交流的窗口。南京古代城市在政治地位上的变化是中国天下分分合合的缩影。“十朝都会”的古代南京在交通区位和地理区位上具有很明显的优势,这为城市的对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促进了中国在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发展。

5 南京古代城市建设对现代城市建设的启示

充分考虑南京的宏观区位条件,合理设定南京城市的发展定位。南京地处长江下游的宁镇丘陵山区,顺水而下可直达上海,城市对外交通条件很好,是长江中下游重要城市。合理的发展定位可以促进南京城市的发展。

充分利用丘陵地形打造宜人的环境。平原与山区的过渡地带往往是最适合城市景观环境建设的区域,丰富的地形变化也是设计师们进行设计时最喜欢的条件。南京属于丘陵地区,石头山、钟山、蒋山、天印山等环绕其中。可以沿南京城周围打造城市中的自然度假区域。

6 结语

现代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困难。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可以回顾一下历史,很多问题可以在历史中寻找到答案。南京城市的建设,在涉及宗教、滨水等问题上就可以借鉴历史。

参考文献

[1] http://baike.baidu.com/view/4026.htm

[2]《中国城市建设史》董鉴泓,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三版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