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真武汤加味治疗阴水的体会

2022-06-15 来源:知库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真武汤加味治疗阴水的体会

作者:孙立晔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5年第17期

【摘要】 本文通过对30例水肿患者在西医诊断病名不同、临床表现不同, 但病机相同的情况下, 运用异病同治的方法, 采用中医中药在真武汤的基础上加减用药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水肿;阴水; 真武汤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17.142

真武汤源自张仲景的《伤寒论》, 为治疗脾肾阳虚, 水气内停的主要方剂。在临床实践中作者以此方为主治疗阴水证, 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0~2014年在本院门诊自愿要求单独采用中药治疗水肿30例患者, 其中西医诊断:慢性肾炎氮质血症9例, 平均年龄37岁;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8例, 平均年龄58岁;肾病综合征13例, 平均年龄32岁。

1. 2 治疗方法 30例患者中均以水肿为主症, 均用真武汤加味。真武汤组成:制附子25 g(久煎)、茯苓皮30 g、白芍20 g、白术15 g、生姜皮15 g。其中9例患者周身浮肿、双下肢为重, 伴面色晄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纳呆、少尿、四肢厥冷、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等症状, 在真武汤基础上加生薏苡仁15 g、草果15 g、黄芪30 g、甘草10 g、生大黄10 g后下水煎服, 3次/d。8例患者咳嗽喘促、面浮肢肿, 伴心悸、口唇紫暗、四肢不温、怯寒神疲、面色灰滞、舌质暗淡、苔白、脉沉细等症状, 在真武汤基础上去生姜皮加葶苈子15 g、炙麻黄15 g、川贝母15 g、黄芪25 g、甘草10 g水煎服, 2次/d。13例患者周身浮肿、下肢为甚、按之如泥、腹部饱满, 伴心悸、气短、畏寒肢冷、精神萎靡、尿少、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脉沉细等症状, 在真武汤基础上加黑、白丑各10 g、猪苓10 g、干姜10 g、大黄15 g后下、车前子30 g(包煎)、甘草10 g水煎服, 3次/d。7 d为1个疗程, 1~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 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患者2个疗程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患者2个疗程水肿明显消退, 其他症状也明显好转;无效:患者2个疗程水肿等症状无明显变化或水肿症状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30例患者中, 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3例, 总有效率9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 病案举例

患者, 男 , 66岁, 工人。患咳喘病已十余载, 近日因感冒而复发, 2011年12月7日就诊, 症见咳嗽喘促, 面浮肢肿, 心悸, 口唇紫暗, 四肢不温, 怯寒神疲, 面色灰滞, 舌质暗淡, 苔白, 脉沉细。查体:颜面虚浮, 口唇发绀, 颈静脉怒张, 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桶状胸, 双肺可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音遥远, 肝肿大, 下肢浮肿, 西医诊为“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Ⅱ度”。中医证属:阴水, 乃因久病亏耗, 肺气不足, 肾阳衰微, 复感外邪而致水气凌心射肺。治以温阳利水为主, 温肺平喘为辅, 方用真武汤加味, 制附子20 g久煎, 茯苓皮30 g, 白芍20 g, 白术10 g, 葶苈子15 g, 川贝母15 g, 炙麻黄15 g, 黄芪30 g, 甘草10 g, 3剂水煎, 1剂/d, 早晚分服。

次诊, 尿量增加, 心悸、浮肿减轻, 投真武汤已效, 上方加制附子10 g, 以增强温阳化气之功, 加熟地20 g以阴中求阳, 6剂, 煎服法同前。再诊浮肿已退, 水肿之疾已瘥, 改用金匮肾气丸善后而愈。

患者, 女, 30岁, 农民。2011年7月14日就诊, 患者2年前曾患急性肾小球肾炎住院2个月, 就诊前1个月, 因劳累后受凉而旧病复发, 其后逐渐出现下肢浮肿继而遍及全身, 到某医院就诊, 诊断为“肾病综合征”用西药治疗2周, 症状未见好转, 仍全身浮肿, 来邀余用中药治疗。症见:周身浮肿, 下肢为甚, 按之如泥, 腹部饱满, 心悸, 气短, 畏寒肢冷, 精神萎靡, 尿少, 舌质淡胖, 边有齿痕, 脉沉细。证属:水肿, 阳虚型, 乃因体虚久病, 元阳素亏, 肾阳衰微, 阴盛于下, 开阖失司, 蒸化无权, 水湿泛溢于下。治以温肾助阳, 化气行水。拟投真武汤加味, 制附子20 g, 白术15 g, 白芍20 g, 茯苓皮30 g黑、白丑各10 g, 猪苓20 g, 干姜10 g, 大黄15 g后下, 车前子30 g包煎, 甘草10 g, 3剂水煎服, 1剂/d, 早晚分服。

次诊, 药后尿量增加, 大便2次/d, 腹部已松软, 心悸已减缓, 但觉周身乏力, 见前方已效, 加黄芪30 g, 以补气升阳, 助利水退肿之力, 投7剂, 煎服法同前。再诊, 精神颇佳, 水肿大部已去, 仅足踝部略肿, 尿量已渐正常, 病已去六、七, 再进5剂, 而使病速愈。水肿已退, 改投健脾补气之剂六君子汤调理之。 4 讨论

4. 1 真武汤乃治脾肾阳虚, 水湿泛溢之基础方[1]。水之所制在脾, 水之所主在肾, 脾阳虚则湿积而为水, 肾阳虚则聚水而从其类。脾肾与水肿之发生的关系密切, 阴水者多为久病阳虚之人, 故在治疗阴虚水肿病时, 重在温补脾肾之阳气, 适当重用附子与健脾利水药白术、茯苓等合用, 疗效颇佳, 正合《本草纲目》引张元素云:“附子以白术为佐……又益火之源, 以消阴翳, 则便溺有节乌附是也”[2]之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 2 水肿由脾虚证初转肾阳虚证, 用真武汤最好, 临床注意本病在脾虚食少之时, 如见面色由黄转淡, 精神由倦怠乏力而觉寒意瑟缩, 脉象由濡软而渐转细弱或沉迟, 为肾虚证初露端倪, 即当以真武汤为主方温振肾阳, 取釜底增薪, 暖土御寒之意。

4. 3 真武汤是伤寒论中温阳利水方, 在本篇治疗病例中, 虽西医诊断病名各异, 临床表现不尽相同, 但阳虚水湿上犯之病机相同, 故均用真武汤为基本方随证加减而取效, 体现了祖国医学“异病同治, 治病求本”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之特色。

应用真武汤时加重了附子的用量, 就其毒副作用主要表现为心肌损害引起的心律紊乱, 但一般只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是可以减少或避免的, 其一是久煎, 附子经过炮制与煎煮, 有分解乌头碱作用, 随着生物碱的分解而毒性减弱, 但强心作用既不明显也不持久, 且有毒性, 若与甘草、干姜(两药均无强心作用)配伍后强心升压作用显著且持久。由此可见, 前人“干姜无附子不热”之说是有道理的。配伍后附子毒性下降较单用附子小4倍。 参考文献

[1] 邓中甲.方剂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05:311.

[2] 史瑞锋, 初杰. 从古代本草文献看附子的应用. 辽宁中医杂志, 2008, 35(9):1344-1345.

[收稿日期:2015-01-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