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
《县域农村基础教育适应城市化发展的研究》
研究总报告
内丘县内丘镇中学 姚晓敏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21世纪,我国进入了城市化发展的新时期,“城市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术语》的定义)是指“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作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未来生力军,担负着完善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使命,并肩负着建设新时期新农村的艰巨任务。
农村教育城市化的含义,主要是指通过调整农村学校布局,减少村办中小学,扩大农村镇所在地中小学的规模,改善其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学校的规模效益。从而提高农村镇所在地的中小学的整体教学水平。但是,我县城乡教育之间还存在差距,不能均衡发展。农村基础教育落后,难以适应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和农村城市化要求。因而,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高农村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城市化生活,成为我县农村基础教育一线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我县基础教育阶段还存在着教育观念陈旧、农村教育基础薄弱 、学校管理僵化、教师素质不高、校园文化匮乏、留守儿童增多等诸多问题。目前,我县城市化进程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因而,我们开展《县域农村基础教育适应城市化发展的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把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相融合,努力实现我县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为我县农村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将来走出校门,建设和谐社会下的城镇化的新型农村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全面适应城市化发展培养优秀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二、理论依据
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1
2.建构主义是国外一种新的教育理论思潮,有人把它看作是教育思想的一场革命。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先前经验的基础上,在一定的情境下,在与教师和同伴的交互活动中,主动选择信息,逐渐建构对这些信息的理解、解释、假设,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真创造或者类创造)过程。这意味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学习起引导和支持作用,学习可以被促进或支持,不能被控制或指挥。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好的教学就应当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来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建构知识,发展灵活的应用知识的能力与实践能力。
3.课程专家一致认为,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方式,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4.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德国教师教育指南》)。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学的艺术》一书中认为,教育的艺术在于能激发出学生心灵的感情,而且这种工作做得愈细致,愈有感情,从孩子心灵深处涌出的力量便愈大。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指出:“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教他以研究学习的方法”。叶圣陶先生也一贯主张“教是为不教”,其目的也在于使学生会学、善学、乐学。李密先生在《课堂教学艺术通论》一书中论证指出:“教学艺术乃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张武开先生在《教学艺术论》一书中认为:“教学艺术是使用富有审美价值的特殊认识技艺进行的创造性教学活动。”苏灵杨先生也认为:“教师之所以称为艺术家,是因为教师的劳动本身就是创作,而且比艺术家的创作更富有创造性。”
5. 布鲁纳的教学设计模式
布鲁纳是20世纪60年代学科结构运动的倡导者。在教学设计上,他提出了“发现学习”的主张,形成了独特的教学设计模式。
发现学习(discovery leaming),就是不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是由他们通过一系列发现行为(转换、组合、领悟等)发现并获得学习内容的过程。这种学习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究;第二,注重直觉思维;第三,注重内部动机;第四,注重灵活提取信息。
6.农村基础教育适应城市化发展中的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1)整合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结合,是学科课程目标的框架,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要实现这种价值追求,我们必须“轻结论,重过程”。
2
(2)构建师生互动的课堂
人是开放性、创造性的存在,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因此我们可以说,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城市化进程中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似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学习方式。使农村基础教育和城市教育均衡发展。
(4)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农村基础教育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现代教学设计要强调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改进、激励、强化等教育发展功能,让学生在课程中找到自己,赏识自己,找到进步的方向。同时,要通过深入有效的评价,及时强化和矫正课程与教学的信息,更好地实现课程目的,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提高自我意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一句话,以评价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省内外研究颇多,并取得丰硕的成果。如山东济南市从自身农村教育占主体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农村教育城市化》的课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适应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教育提供了样板。另外,山东青岛九联小学的《农村城市化对教育发展要求及改革对策研究》、江苏无锡市西彰中学的《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初中生德性养成教育的研究》、苏州高新区通安中学徐邦桃的《农村中学德育教育适应城市化进程的对策》、河北省《农村中小学语文教育城市化与乡土性平衡发展研究》等等,都在农村教育适应城市化发展方面进行了深入有效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特色
我县自1999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来,学校的各项教学硬件建设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农村基础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随着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差距却越拉越大。这不能不使我们对现行发展农村教育的理念、目标、模式等进行认真的反思和研究。
在我县完成基础教育阶段学习的学生中只有一小部分升入大学,进入城市。大部分学生留在了农村。而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使留在农村的学生很难肩负起农村城市化的艰巨任务。
因此,在我县进行农村基础教育适应城市化发展的研究的尝试,使城乡教育相
3
融合,均衡发展,以点带面,在全县推广,为我县培养高素质的综合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城市化是近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重大的变迁之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给社会各个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教育,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就是其中受到较大冲击的领域之一。作为一个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国家,面对城市化这一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农村基础教育该何去何从,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不可回避的课题。
城市化对教育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城市化的过程即是教育发展的过程。然而,城市化在促进教育发展的同时,却大大打破了城乡教育发展的均衡性,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与城市基础教育在教育水平和发展程度上存在较大差距。
城市化需要农村基础教育的大力支持,在城市化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背景下,农村基础教育不应该再对城市化进程无动于衷,政府和学校都应该积极主动去研究城市化对农村基础教育的要求,联手走出一条与城市化相适应的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之路。
六、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界定
1.本课题研究的范围包括内丘县小学,初中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 2.本课题的开展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联系内丘县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探索一条与城市化相适应的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之路。使城乡教育相融合,均衡发展,以点带面,在全县推广,为我县培养高素质的综合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七、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目标
1.探索我县农村基础教育适应城市化进程的途径和方法;
2.总结我县农村教师适应城市化进程所必备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 3.把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相融合,努力实现我县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针对内丘基础教育各学科,课堂教学、教研活动、综合实践等三个方面全面展开。
1.我县农村基础教育适应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学生思想状况的分析研究; 2.我县农村基础教育工作者在农村城市化发展中转变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
4
学模式的研究;
3.我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 八、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包括内丘县小学,初中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我们以梁莉坤老师所任的初一二班为主要实验班,其他课题组成员所任的班级为对照班,主要在初中阶段进行实验。
(二)、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和座谈的方式,调查在农村基础教育与城市教育接轨中,学生在各个方面自身的学习体会以及教师教学的现状。
2.个案研究法: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典型个案(教案、课堂实录等)进行收集整理、个别分析,作为课题研究的补充。
3.行动研究法: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城市先进的教学经验培养学生思维方面的技巧、方式、设计、使用、组合。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学习评价机制的建立,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每个方面的内容,在共同设计的基础上,分别由成员个体负责实施实验研究。
4.文献研究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对教学科学理论的学习,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研究意义、研究价值、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等,不断学习并借鉴成功经验,推进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九、课题研究的过程
初步以论文的形式展开课题的广泛讨论,计划两年时间内,以多篇论文和研究报告的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第一阶段:积极筹备阶段:(2010年4月—2010年7月)
组建研究队伍,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人员分工,制定和论证课题实验方案。在各个学校进行调查研究,完成调查分析。
课题组成员完成了以下几项工作:
1、组织学习,进行必要理论准备。通过看书、上网,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及名家名师论文专著,把握本学科教改的最新动态,掌握新课标、新教材的具体精神,并深刻分析历年的中考情况。参加必要的培训学习。课题主持人姚晓敏老师参加了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颁布暨教育科研培训会议。主持人通过培训基本上掌握了开展研究的基本程序,为下一步工作的展开奠定良好基础。 8月2日姚晓敏老师参加邢台市第五届中小学教师新课程优秀教学课例大奖赛”,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把握教改的最新动态。本着学习、学习、再学习,提高、提高、再提高的原则,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运用图书馆、阅览室、电子资料室、电
5
子备课室等设施,不断进行理论学习,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2、针对我校教学现状,做好调查研究,使教科研做到了实事求是,有的放矢。7月3日,武僧连老师对初二的一个班60多名学生进行了《县域农村基础教育适应城市化发展的研究》问卷调查,梁莉坤老师对初一二班30多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郝文霞老师对初三五班和六班100多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分别写出了详实的调查报告。把握了现状,摸清了底数。由课题主持人姚晓敏老师组织课题组老师针对要进行实验的初一学生,进行了一次学习情况问卷调查,为本课题研究准备了第一手资料,使课题研究更切合我校实际。并对初中学生特别是实验班学生进行相关教育,使其理解课题研究目的,更好地配合课题研究。
3、确定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案。经过两个多月的积极酝酿,由课题主持人姚晓敏执笔,完成开题报告,确定了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新学期伊始,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邀请了邢台市教委规划办的有关领导,举行了由全体教职员工参加的课题开题仪式,正式开题。组织课题组骨干教师对课题进行大胆尝试,对计划进行调整完善,为下一步全面铺开打下良好基础。
第二阶段:方案实施阶段:(2010年8月—2012年3月)
认真做好课题研究的分层、分类指导工作。开展家访、社会调查、家长座谈会和教师经验交流等活动,围绕研究课题,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从2010年8月1日开始我们课题组进入正式实验阶段,在此阶段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广采博撷,不断充电。 “二十一世纪是学习的世纪”,任何人只要有进取心,想取得一点成绩,就必须不断学习,否则,适应不了日新月异的时代要求,赶不上飞速发展的社会。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新课标的全面实施,我们搞教科研更离不开学习,只有通过不断参加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才能把握时代脉搏,很好掌握新课标的要求,以此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才能把工作做好,关于这一点是我们课题组和学校领导的共识。
两年来,学校领导为我们筹备 2.6万元资金,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学习机会,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我们课题组曾先后赴北京、山东、山西、石家庄、承德、唐山、邢台等地参加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和研讨会,共计50人次。另外学校还多次聘请专家到我校讲学。同时学校还订购了大量的教学光盘,组织老师们观摩名师授课进行学习,老师们更是珍惜学习机会,如饥似渴的学习新理念、新课标,更新观念,用新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教学。
此外,我们课题组还积极配合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开展教科研活动,如我们利用集体备课、说课、理论沙龙等教研活动,在一起交流学习理论的心得体会,探索新课标的真谛及最佳教学设计。及时整理总结学习成果,把学习心得及时在各种公
6
开课上展示出来。现在,在我们课题组的带动下,无论是青年教师的过关课、出师课,还是中老年教师的示范课、研究课,包括优质课大赛,新理念、新课标的气息扑面而来。再加上利用“说——讲——评”一体化工程,及时总结和推广了最新的教研成果,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年多来,我们的理论做到了制度化、常规化,学习成了课题组老师的生命需要。
2.定期做好阶段性小结,研究阶段性成果,形成文字性材料。 在此阶段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梁莉坤的论文《农村基础教育适应城市化发展对农村学生综合素质要求的研究》,2011年9月在《少年智力开发报•文综专页》第37期第三版发表
郝海燕的论文《农村基础教育适应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学生思想状况的分析研究》,2011年10月在《少年智力开发报•文综专页》第41期第四版发表
姚晓敏的论文《县域农村基础教育与城市教育相融合的研究》, 2011年12月在《少年智力开发报•文综专页》第50期第一版发表
郝文霞的论文《城市化过程中县域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和对策》,2011年12月在《少年智力开发报•文综专页》第51期第一版发表
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课题期间,荣获各种荣誉证书若干。
第三阶段:专家论证评价,总结验收和结题阶段:(2012年4月——2012年6月) 1.整理课题原始材料和研究材料,深入分析研究,形成全面而深刻的研究性成果。
2.完成课题调查报告。 十、课题研究成效及成果
经过课题组两年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工作已初见成效,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老师们转变了思想、更新了观念。
新理念、新课标已深入人心,内化为老师们的自觉行动,成为老师们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南。这一点充分体现在各种课型的展示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原则已表现的日臻完美,就是强化诵读的阅读教学新要求也被老师们在课堂上发挥得淋漓尽致。总之,在我们课题组的带动下,我们课题组的全体老师已基本上更新了观念,为我县农村基础教育适应城市化发展,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完成《县域农村基础教育适应城市化发展的调查研究》问卷,问卷涉及到了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学校改革的各个层面。包括:学校的教育环境、学校的师资及管理、学生对学校的期望。这些内容都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可以更
7
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便于一线教师掌握一手材料,及时反馈,及时总结。以更好地运用于实践,服务于实践。
在“县域农村基础教育适应城市化发展”的课题方案完成后,首先在初中进行了试用,当学生对“县域农村基础教育适应城市化发展”的内容熟悉后,为了让学生对“县域农村基础教育适应城市化发展”课题的了解和认识,我们谋划了《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学校改革》和《县域农村基础教育适应城市化发展状况》调查问卷。从“从整体上看,你觉得你所在的学校用于教学或辅助教学的设 施器材出于什么样的状态?”“学校的文体设施,如体育器械、文艺器材怎么样?”“你和城市学生的行为习惯是否有差别?”“你为什么不愿意选择农村学校”“国家在加快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你是否准备好了将来成为城市居民的一员”“我们在哪些方面和城镇(城市)居民有较大差异?”等五十六个问题中详细调查了学生对“县域农村基础教育适应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认识,了解,期望等方面的看法和观点。
问卷涉及四个班的学生,每班填写问卷的学生比例均超过50%。发放问卷280份,回收200份。见第17--25页,附件1— 1——附件1— 4
经过对调查问卷的汇总、数据的核实、整理和比样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从学生的认识、了解、意识来看,我县城乡教育之间还存在差距,不能均衡发展。农村基础教育落后,难以适应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和农村城市化要求。因而,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高农村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城市化生活,成为我县农村基础教育一线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
因而,我们开展《县域农村基础教育适应城市化发展的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把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相融合,努力实现我县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使城乡教育相融合,均衡发展,以点带面,在全县推广,为我县培养高素质的综合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城市化需要农村基础教育的大力支持,在城市化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背景下,农村基础教育不应该再对城市化进程无动于衷,政府和学校都应该积极主动去研究城市化对农村基础教育的要求,联手走出一条与城市化相适应的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之路。
通过问卷,了解了学生的认识和想法后。教学上,我们课题组教师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联系内丘县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运用教学实际探索一条与城市化相适应的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之路。努力使城乡教育相融合,为我县培养高素质的综合人才发挥最大的能量。教师采用“走出去”“请进来”“远程教育”“多媒体培训”等先进的教学方式,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教师在不断学习中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8
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我们课题组教师结合本校学生特点、资源条件、指导能力、时间分配等相关因素,创造性使用各种先进的教学资源,合理选择课题活动学习内容。在实践中丰富完善县域农村基础教育的教材和教学体系。缩短农村基础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差距。
(三). 经过课题组两年的共同努力,我们已初步探索出县域农村教育适应城市化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是明确价值取向。农村学校要正确理解农村教育的价值在于:既要为高一年级学校输送新的合格生,也要为发展农村经济培养合格的劳动大军;既要培养适合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人才,又要培养适应城市工业化和城市生活的人才。农村学校要对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有清醒的认识,在与城市教育接轨的同时,既要避免陷入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怪圈,总拿自己的短处与城市教育的长处去比较;又要改变农村教育旨在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片面理解,致使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脱轨。
2、是创建学校特色。农村学校的外部条件远比城市学校来得差,某种程度上讲,城乡教育的差距正是由于城市化导致的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在外部条件上的差距造成的。因此,在农村学校发展外部条件改善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农村学校要发挥优势,就要在自身内部特色创建上下功夫。如建立既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密切联系的、又能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以及利用农村特有的自然环境,创建生态、环保教育等学校文化特色。
3、是建立校际学习共同体。打破地域限制,建立校际学习共同体,是农村学校利用外部条件积极寻求发展的新思路。学习共同体的形式可以是有着相似办学背景的农村学校之间取长补短,也可以是与优质的城市学校结对帮扶,通过校际之间领导班子就教学管理和教师就专业成长建立或相互学习或师徒结对的制度,不但有利于农村学校管理能力的提升和教师专业成长,而且还有利于形成教育资源和信息的共享。
(四).构建了课题活动模式及学生“四位一体”的课题活动多元参与评价方式 课题教学过程
课题确定后,为确保学生在学习中的质量,使每个学生确实亲临其中,发挥、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我们探索出“四位一体”的课题学习,学生多元参与评价方式。见26页——27页,附件5——附件6。即:
①学生自评 ②学生互评 ③家长评价 ④教师评价
9
⑤延迟评价 过程评价程序:
每学期期末时,我们会组织学生根据自己、小组同伴在本学期的各项学习中的表现进行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家长进行家长评价,最后教师综合各方面评价进行教师评价。
(五)教师的课堂教学实施和理论研究水平得以提高,归纳出的几种学习课型效果显著
(1)质疑探究型:就是在问题提出后,放手让学生提问,以学生的质疑为起点确定学习主题,以求学习更有针对性。是一种纯“生成”的课,靠师生的机智推进。
(2)案例导引型:精选成功的课堂教学案例展开分析,指导学生自主展开学习主题的设计。
(3)拓展延伸型:在课题活动进行“成果展示“后,围绕一个焦点或兴趣点,对之展开设想、策略、观点等的调查访谈、资料搜集、假设论证等,实现课堂内外的拓展交汇,以形成有价值的“成果”。
(4)小组对抗型:小组学习方案整体设计采用辩论的形式形成。即小组学习方案形成后,在全班内交流,互补不足,教师科学调控,激发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辩论中完成“学习方案”。
这些课堂学习的重心不再只落到小组活动主题,而是着力于整合与拓展。第一是做到“融”,即融全班学生的智慧,第二是做到 “广”和“深”。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置疑、学会提问、学会比较、学会拓展、学会点评、学会修改、学会整合。学习的成就感有了,学习的内驱力自然增加,实践的热情、表达的创新当然不在话下。
本课题研究成果《县域农村教育适应城市化发展的研究》,在学校的教改科研中产生了积极促进的影响。 课题组郝文霞等老师多次参加全县教学教研会,为与会教师做学习专题讲座。并做示范观摩课。
2011年12月郝文霞老师撰写的论文《城市化过程中县域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和对策》在《少年智力开发报•文综专页》第51期第一版,并获荣誉证书。2011年12月姚晓敏老师撰写的论文《县域农村基础教育与城市教育相融合的研究》 在《少年智力开发报•文综专页》第50期第一版发表,并获荣誉证书。
(六)“县域农村基础教育适应城市化发展”的课题开展给学生带来的变化 (1)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接触社会、自然的机会,让学生有了课堂上得不到的多种生活体验。
因为课题都是学生经过初步调查自己提炼的,源自学生的生活,所以研究内
10
容广泛,研究范围涉及学校的教育环境、学校的师资及管理、学生对学校的期望等领域。
(2)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在“我与城市孩子手拉手”的征文中,有两个相互关联的数据位居学生在开展研究过程中碰到的困难问题的第一二位:有25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碰到被访对象不配合,拒绝采访、调查的问题,占学生活动过程中碰到的困难类型的28.09%,位居第一;有23位学生表示活动过程中碰到的最大困难是自己胆小,不敢跨出走向社会、走向与社会人群交流的第一步,占总数的14.15%,居第二位。这两个数据一方面表现了我们的社会大环境还远未形成大教育的格局,实施农村基础教育和城市教育均衡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赖社会资源还有很大困难;另一方面也说明在传统教学体系里成长着的少年社会适应能力太弱,特别是对与各种人群交往没信心。值得庆幸的是,所有参加课题训练的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全部闯过了这一关。他们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不断调整自己,征服了困难,建立了自信,圆满地完成了各自的研究工作。翻开学生的研究日记,很多学生记录了自己从胆怯到勇敢,从自卑到自信的历程。问卷显示:有62.9%的家长认为和城市孩子共享教育资源活动,他们的孩子得到的最大收获是在学习中锻炼了自己的胆量,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综合素质。各班提供上来的学生个案所反映的学生主要变化也是胆子大了,自信心强了。
(3) 促进了其它学科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农村基础教育和城市教育均衡发展的开展让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促进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28.4%的家长认为孩子在学习交流得到的最大收获是积累了写作素材,提高了写作水平。有语文教师反映,学生的日记从来都没有像现在这样好过,连原来的后进生都能写得有模有样的。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农村基础教育和城市教育协调发展迫使学生天天与计算机打交道,不但让一大批学生很好地掌握了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而且学生网络运用能力也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计算机就是网络的概念已在学生脑中潜移默化。因为,学生一上机,总是工作在网上。现在,学生能非常熟练地运用搜索引擎在网络上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了。有68.4%的学生觉得自己在学习城市先进教学中最大的收获是提高了查阅资料能力等综合能力。
许多学生因为学习找回了自信,各方面表现有了明显进步,农村基础教育适应城市化发展的课题的开展也使一部分沉溺于网络游戏的学生改变了习惯,家长反映说,孩子在家里为了搞课题老师布置的活动,没功夫看玩游戏了,因为学习研究让他们感兴趣。初中学生通过学习、研究、活动,交往和活动能力明显增强,变得更有礼貌,更能与同学和长辈沟通。许多家长在写给教师的话中说:“通过
11
活动,学生之间相互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孩子学会了谦让、宽容,更懂得珍惜友情了。”“通过实践活动,孩子更加懂得礼貌待人,热情好客。”农村基础教育适应城市化发展的研究的课题锻炼了许多学生的组织能力、协作能力、自控能力。改掉了农村孩子的很多不良习惯,提高了农村孩子的综合素质,为农村城市化培养了高素质的人才。
我们课题研究的具体成效用柱状图归纳如下: 1.对自己学习能力有自信,热情高涨的学生人数; 2.课堂上能主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学生人数;
3.能主动发表不同见解,思维多元,观点独到的学生人数; 4.能用独特思维写作文(包括其它作业)的学生人数; 5.乐于参加课内外实践活动的学生人数。
课题研究的前期成效60%50%40%30%20%10%0%12345普通班实验班
12
80%
100%90%80%70%60%50%40%30%20%10%0%12345普通班实验班课题研究的后期成效70%60%50%40%30%20%10%0%12345普通班实验班课题研究的中期成效 13
十一、课题研究成果 1. 序号:1022022 成果名称:
《新课改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 完成时间:2011年7月 执笔人:姚晓敏 2、序号:100467
成果名称:《实施语文课堂互助教学的三个条件》 完成时间:2010年7月
获奖或发表情况:河北省第十二届优秀教育科研、教学实验成果二等奖 执笔人:姚晓敏 3、序号:1022020
成果名称:《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的研究》 完成时间:2011年6月 执笔人:郝文霞 4、《核舟记》课例
2011年9月在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第六次研讨会上获一等奖 郝文霞
5、论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乡镇中学的信息化教学》 2010年4月在《邢台教育》第四期发表
申拥军
6、《香菱学诗》案例
2011年12月荣获“邢台市第五届中小学教师新课程优秀教学课例”三等奖 姚晓敏
7、《农村基础教育适应城市化发展对农村学生综合素质要求的研究》
2011年9月在《少年智力开发报·文综专页》第37期第三版发表 梁莉坤
8、论文《农村基础教育适应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学生思想状况的分析研究》 2011年10月在《少年智力开发报·文综专页》第41期第四版发表 郝海燕
9.论文《县域农村基础教育与城市教育相融合的研究》
2011年12月在《少年智力开发报·文综专页》第50期第一版发表
姚晓敏
10.《城市化过程中县域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和对策》
14
2011年12月在《少年智力开发报·文综专页》第51期第一版 郝文霞
11. 《在教学中彰显语文的美丽》
——谈初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11年6月荣获邢台市教育局普教股征文比赛三等奖 姚晓敏
12. 在教育部2011年“知行中国”初中班主任国培计划中获优秀作业单项奖
证书和优秀学员综合奖证书 姚晓敏 十二、思考与启示
一线教师自身的素养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教学理念、知识结构有待进一步更新。
本地潜在的文化底蕴,如民间文化、校史、校园文化等资源有待进一步有效开发。
教师唯教本是从的本本主义思想还较为严重,不放心走出教课书让学生自主确定主题开展学习活动。
农村基础教育适应城市化发展的课程的有序性、层递性目标还得不到完美体现,注重成果展示现象严重。 课题研究后续打算
1、保证课题研究科学、有效、持续、深入地推进。对前期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提炼、提升,形成科学规范的研究结论。使其更为具体、科学、实用。
2、对还没有涉及到的领域要尽快展开研究。相继开发内丘基础教育的教育资源,使县域农村基础教育和城市教育均衡化。
3、把研究所取得的初步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在实践中验证、丰富研究成果。
十三、参考文献
1.田小红。农村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问题与困难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8):40-43.
2.谈松华。农村教育:现状、困难与对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3,(1):
100.
3.李慧莲。农村义务教育的现实困境:辍学率反弹拉响警报
4.李建平。农村初中:辍学率缘何攀升[N]. 中国 教育报,1998-1-10. 5.周继保。农村基础教育若干问题刍议[J].安徽教育,2003,(3): 6.胡锦涛在中共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5
7.张乐天。重新解读农村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2003,(11):19- 22. 8.陈敬朴。农村教育概念的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11): 39-43.
9.广少奎。试论农村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1):38-41.
16
附件1—1
《县域农村基础教育适应城市化发展的研究》
课题组调查问卷一
(学生问卷) 内丘镇中学 武僧连
亲爱的同学:
你好!为了使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相融合,努力实现我县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引导我县农村基础教育工作者在农村城市化发展中转变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研究;更好的服务于你的学习,我们将开展此次问卷调查,希望能得到你的配合,给我们以帮助,课题组全部成员谢谢你。(注:此问卷采取不记名的方式,请把你认为合适的选项填在后面的括号内或写出你宝贵的建议)
1.你对现行的教学环境是否满意? ( ) A.满意 B. 一般 C不满意
2.你认为学校的课外活动安排多还是少呢? ( ) A.多 B.少
3.你愿意和老师交流吗? ( ) A.愿意 B.不愿意 C.不很愿意
4.你的父母是否外出打工 ? ( ) A.是 B.否
5.老师和你的父母有过交流吗? ( ) A.有 B.没有
6老师和你是否有过交流谈心?( ) A有 B没有
7.你对父母管理你的方式能接受吗?( ) A能 B不能
8. 你在课堂上能否说出自己的的想法和理解? ( ) A.能 B.不能
9你喜欢学习外语吗 ? ( ) A喜欢 B不喜欢
10.你认为最好的教学方法是 ( ) A.依据教材循序渐进以教师讲授为主
B.教师讲主要观点,结合案例,组织、启发学生研讨 C.教师讲主要观点,放手让学生查找资料,写论文
11.你在学习生活中关注现象(比如:看杂志、报纸等)吗? ( ) A.非常关注 B.从来不看 C.偶尔会看 D.走马观花
12.你对英语作品类中的那种最感兴趣,想深入学习? ( ) A.记叙文 B.新闻 C.漫画
13.你最感兴趣的上课形式是什么? A.示范活动讲解型 B.实地参观考察型 C.动手活动探索型 D.用多媒体型
14.你遇到以前不知道的知识是怎样对待的? ( )
17
A.很渴望增长见识深入学习 B.视内容的自我喜好程度决定 C.我又不是专业人士无所谓
15.你对老师课堂教学的方式有什么更好的建议?
16.你最喜欢科目(分册列举) 列举:
原因:
17.你最不喜欢的科目(分册列举) 列举:
原因:
18.你最喜欢的教材版本,最不喜欢的教材版本 喜 欢: 原因: 不喜欢: 原因:
19.你对教学环境的建议(描述)
20.你对老师课堂教学方式的建议(描述)
18
附件1—2
《县域农村基础教育适应城市化发展的研究》
课题组调查报告一
内丘镇中学课题组
为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高农村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综合素质,探索我县农村基础教育适应城市化进程的途径和方法,探索我县农村中小学学生适应城市化进程所必需的素质要求,2011年6月8日,我们课题研究组成员在内丘镇中学和内丘第三中学初二的1班和2班共200人,作为实验班和对比班,对学生在当前教育教学中的感受和理解进行了资料搜集和分析(见原始材料),并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就学生问卷情况统计如下:
一、问卷说明
问卷为无记名形式,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如实填写。为了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想法,我们向学生提出了20个问题。在问卷中还设了一项“你对教学环境有什么更好的建议?”
二、问卷内容调查
我们对问卷调查作了细致分析,现在就把问卷情况的调查统计如下(选取5项列表如下)
内丘镇中学《县域农村基础教育适应城市化发展的研究》课题组调查问卷分析统计 学生人数(总人数200人) 问卷内容 选A的人数 选B的人数 选C的人数 1.你对的现行的教学环境是否满意? 50人 60人 90 A、是 B、否 2.你欢迎老师和父母和你交流沟通 吗? 190人 10人 A、欢迎 B、不欢迎 3.你对老师的现行的教学方式是否感兴趣? 65人 70人 65人 A、感兴趣B、不感兴趣 C、一般 13.你最感兴趣的上课形式是什么? A.示范活动讲解型 B.用多媒体型. 40人 80人 80人 C.动手活动探索型 5. 你在课堂上能否说出自己的的60人 140人
19
想法和理解? A.能 B.不能 三、归纳分析 从问卷调查表看到大多数的学生对当前的教学环境不满意,渴望和老师以及父母多交流沟通,80%的学生喜欢上动手实践课和多媒体课。在问卷调查中的第20题是“你对老师课堂教学的方式有什么更好的建议?”有不少学生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如是活动时要面向全体学生,有的同学还提出一些合理方法,如分组讨论、活动比赛等等。
从问卷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应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资力度,想方设法的改善教育教学环境,缩小城乡差距。同时,社会、学校、家长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多关注他们的成长。教师教学方法应与时俱进,加大教改的投入,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努力培养适应城市化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四、策略建议
为了更好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高农村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课题组成员充分认识到从以下几点予以改进和创新。 1.城乡教育应统筹发展
城市化需要农村基础教育的大力支持,在城市化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背景下,农村基础教育不应该再对城市化进程无动于衷,政府和学校都应该积极主动去研究城市化对农村基础教育的要求,联手走出一条与城市化相适应的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之路。
2.重视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
由于经济相对落后,教育观念陈旧,农村学生就学的软环境也不尽如人意,家长、学校、社会应重视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 3.教学理念和方法亟待改进
对于不同的学生,老师应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知识面的宽窄、理解能力的高低、心理品质的差异)而确定不同的参于对象。方法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4.丰富学生课外活动
农村教育基础建设落后导致了教学环境受影响,学生的课外活动贫乏而且单调,各级部门应重视学校环境的建设,丰富学生课外活动。 5.创设情景,激发质疑
在教学中尽量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敢参与、乐参与,从而有疑可问,变学习被动为学习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从而完成教学赋予我们的任务。
20
附件1—3
《县域农村基础教育适应城市化发展的研究》
课题组调查问卷二
(学生问卷) 内丘镇中学 梁莉坤
1.从整体上看,你觉得你所在学校用于教学或辅助教学的设施器材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 )
A.严重缺乏 B.可将就着用 C.比较丰富 D.丰富多样 2.学校是否有图书馆 ( ) A是(回答以下两个小问题) B否 图书馆资料书籍是否丰富 A.是 B.否 图书馆对学生开放吗 A.是 B.否
3.学校的文体设施,如体育器械,文艺器材等怎么样 ( ) A.根本没有 B.有,很少 C.丰富多样
4.学校教学有没有用电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 ( ) A.有 B.没有
5、学校的食宿条件怎么样?( ) A.很好 B.一般 C.很差
6.学校课程开设及专业老师配置情况( ) 课程开设与否:A.开设 B.未开设 是否配置专业老师:A.是 B.否 7.学校管理严格与否 ( ) A.很严格 B.一般 C.管理松散
8.下列从1到5分别表示从好到差的渐进程度,你认为下列情况属于哪个程度( )
学校的学习氛围 1 2 3 4 5 学校的纪律情况 1 2 3 4 5 学校的卫生情况 1 2 3 4 5
9.学习及分数是否为学校教学的最主要目的 ( ) A.是 B.否
10.学校提供给学生的各方面信息,例如考试、升学、社会知识多吗( ) A.几乎没有 B.有,但很少 C.很多
11.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经常组织集体活动吗( )
21
A.从不举行 B.有时,偶尔 C.经常 12.你认为你们学校的教育质量怎么样( ) A.好 B.比较好 C.一般 D.比较差 E .差
13.新课程改革已经陆续推行,请问你了解新课程改革吗( ) A知道 B听说过 C不知道
14.你对城市化过程中的学校课程改革有何期望( )
A.更多的课外时间 B.更丰富的课外活动 C.更多接触社会参与实践的机会 D.教学水平的提高 E.学习负担的减轻 F.其他
15.你希望学校在城市化过程中哪些方面得到改善( )
A.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水平 B.改革课程内容,增加实践环节 C.切实贯彻国家义务教育政策,减轻家庭负担
16.请谈谈在农村城市化过程中你对学校的期望 ( )
22
附件1—4
《县域农村基础教育适应城市化发展的研究》
课题组调查报告二
(学生问卷)
内丘镇中学课题组
为了掌握现阶段新农村城市化过程中学校教育的现状,以便更准确地把握课题研究的基本走向,同时以本次调查为基础,从我校实际出发,分析影响学校的因素,为学校在农村城市化过程中如何改善教育提供依据。我们课题组在初二一班和二班进行调查问卷,现就学生问卷情况统计如下: 一、问卷说明
在农村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学校存在着很多问题,为了及时发现并解决,本次调查采取随机问卷调查形式:当场发放学生问卷,当场填写并收回。共发放问卷70份,收回有效答卷70份。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想法,我们向学生提出了16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在农村城市化过程中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学生对学校的理解和需求。在问卷中我们还设置了“你希望学校在城市化过程中哪些方面得到改善” “请谈谈在农村城市化过程中你对学校的期望”等开放式的问题,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
二、问卷内容调查
调查问卷的问题大致分三个方面:学校的教育环境、学校的师资及管理、学生对学校的期望。现将问题分析如下:
(一)学校的教育环境方面
1.学校的教学设施器材处于什么样的状态?选择B可将就着用占82%。 2.学校的图书馆对学生开放吗?选择B否占56%。 3.学校的食宿条件怎么样?选择B一般的占75%。 (二)学校的师资及管理方面
1.学校老师的专业配置情况?选择B否的占19%。 2.学校管理严格与否?选择B一般的占54%。
3.学习及分数是否为学校教学的最主要目的? 选择A是的占84% 。 4.学校经常组织集体活动吗?选择B有时,偶尔的占62%。 (三)学生对学校的期望方面
1.你认为你们学校的教育质量怎么样?选择C一般的占50%。
23
2.你对城市化过程中学校课程改革有何期望?选择A更多的课外时间的占41%,选择E学习负担减轻的占34%。
3.你希望学校在城市化过程中哪些方面得到改善? 教育环境和管理方面得到改善。
三、归纳分析
从问卷调查表中看出大部分学生认为农村城市化学校教育对自己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学生渴望学校教育有所改善和提高。目前我校在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原因有:
1、农村学校缺乏理想教育环境,经费不足,直接影响着教学条件的改进。例如:不少农村学校校舍紧张,缺乏基本的功能教室,有的学校只能做演示实验。相当一部分农村学校教育教学器材、仪器、设备陈旧不足,不能给学生提供合格而足够的饮用水。这些学校多年投入不足,不仅校舍、场地、设施需要扩建或维修改造,教育教学器材、仪器、设备也陈旧不足,需要按新标准进行装备。
2、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欠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如年龄结构不合理、学历水平较低、专业教师不足、教师素质普遍不高、教师身体不适应、教师分布不平衡等因素。
3、办学意识滞后,教育目标错位,新课程理念贯彻不力。 4、办学特色不显著。 四、策略建议
1、“一费制”的实施,规范了学校收费,减轻了学生负担,但同时也限制了学校收入渠道,使政府投入成了农村教育税费投入的主渠道。所以面对经费的不足,学校应及时向政府报告申请,使得当地政府能够建构保障机制,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同时学校需科学规划、合理使用教育经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率,杜绝浪费和重复建设。从而改变学校教育不足的现状及学校的教育环境。
2、尽快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学校应从优化培训机制与途径入手,帮助在职农村小学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努力实现教育理念、教师角色、教育能力、教育评价的全面转变。学校应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一是,健全学校教师在职进修制。将教师在职进修与提高学历、职称评定三者挂钩,促进教师自觉参加脱产学习、函授、自考等进修。二是,举办各类培训班,定期轮训,分散自学,分段考试,做到培训与教学两不误。三是,全面开通、不断扩展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四是,强化城乡教师交流。即安排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定期任教,尤其是派往偏僻地区支教。五是,从短期着眼,提倡农村学校中条件好的与薄弱的学校之间,相互异地兼课或代课,以达到以强扶弱,共同提高。六是,加大教师考评力度,激发教师们的竞争意识,
24
真正做到奖优罚劣。七是,学校积极推行新课改,使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把新课程理念确实贯穿到课堂中。通过以上措施,促使全体农村教师不断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树立教育创新意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完善现代教育行为。
3、学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办特色学校。布设优美的校园环境,奠定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增进校园文化建设;创造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从而加强农村学校的特色化。
4、优化学校人事管理。学校要建立有效且可操作的人事管理制度。要加速实施“全员聘任、平等竞争、定编定岗、择优聘才、淘汰转岗、优化组织、强化培训、科学考核、合同管理”的人事改革。在学校管理上应与时俱进,优化科学管理与规范管理、刚性管理与弹性管理、激励管理与惩罚管理的综合化、系统化的学校管理运行机制。
总之,教育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全社会人共同的努力建构。这样农村学校的教育现状一定会有根本的改变。作为政府,应保障科学规范法规的出台及贯彻落实督导;作为教育管理部门,应作好推行管理督察及及时反馈;作为教师,应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作为家长,应热心公益关心教育,等等。从而使农村学校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提高和完善。
25
附件5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活动记录卡
时间 内容 学习内容 班级 姓名 学习过程 学习结果 体会:
26
附件6 学生综合能力表现情况表 201 年 月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主动参与活动者,记5分。 序号 姓名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备注 评分标准: 2、积极探索者,记5分;积极探索并回答正确者,记10分;积极探索并回答部分正确者,酌情给分。
3、每堂课每生满分15分。每月一总结评价,对于低于20分的同学召开座谈会,鼓励活动中积极参与者。
27
2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