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0年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内埠实验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2-06-15 来源:知库网
2020年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内埠实验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全国台研会会长戴秉国在2017年台湾政局暨两岸关系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上强调:坚持▲的政治基础,两岸关系就向前发展,给两岸人民带来更多福祉;否认或背离这个共同基础,两岸关系就会停滞或倒退。上述“▲”是 A.一个中国 B.和平统一 C.平等协商 D.一国两制

参考答案:

A

坚持“一个中国”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所以上述“▲”只能是一个中国而非和平统一 、平等协商以及一国两制等选项,所以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只有选A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2. 语汇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与下图相符合的语汇是

A.“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参考答案:

C

依据材料,荣誉军人王强受伤日期为民国27年也就是1938年7月,结合所学知识,这正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反映的是抗战时期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背景下提出的口号,C正确;“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是五四运动的口号,“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国民革命运动时期的口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口号,AB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根据关键信息“民国27年”,得出是1938年,判断得出是抗战期间,然后分析选项口号出现的时间进行解答。

3. 下列说法中,最能反映《十二铜表法》历史地位的是

A.罗马法律体系最终形成 B.最大程度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C.是罗马成文法的起点 D.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

参考答案:

C

4. 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 A.政权发生更替 B.社会形态转变 C.国力对比变化 D.文化途径迥异

参考答案:

B

5.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毛泽东通过农村调查提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这一观点 A.体现了中共当时的工作重心 B.丰富了中国民主革命理论 C.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 D.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参考答案:

B

【详解】材料“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表明毛泽东对传统的革命理论进行了补充,阐述了农民问题的地位,丰富了中国民主革命理论,故选B项;“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共的重心是工人运动,排除A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是新三民主义,排除C项;“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没有“工农武装割据”,排除D项。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毛泽东思想的内容出发,结合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6. 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这说明他的田庄

( )。

A.主要从事商品生产 B.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 C.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主要从事手工业生产 参考答案:

C

考点:小农经济的特点。从材料信息看,谢灵运的田庄衣、饭、菜,甚至连药都自给自足,显然属于自然经济。

7. 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

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 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

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D.大伙儿对他的背叛

参考答案:

B

经济体制改革。当年搞合作化时,1953年开始三大改造,农村组织农民加入农业合作社,1978年,农村开始探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所有制都是集体所有制,排除A。“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散伙”是指经营方式由集体经营到家庭经营方式的转变,并不是背叛,排除D。C与材料无关,排除。因此选择B。 8. 直接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因素是(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下来 B.国际货币的出现

C.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 D.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参考答案:

C

9.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西周分封制与秦朝郡县制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说的“封建政治”即为分封制,“郡县政治”即为郡县制。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A项错误;分封制维护的是奴隶制度,B项错误;郡县制不是以血缘为纽带,C项错误;分封制下地方官吏世袭,而郡县制下官吏的任免权在中央(皇帝),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周政治制度·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郡县制

10. 从1930年~1933年,美国联邦政府对各州在公路修筑方面的年底补贴,从8600万美元一跃而增加到1.72亿美元。一座名为“胡佛水坝”的工程也于1930年在科罗多河动工。美国政府的上述举措 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表明仍在固守自由放任政策 C.有利于彻底根除经济危机 D.赢得民众对政府的普遍支持

参考答案:

A

【详解】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是政府出资修建大型公共工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特点,选项A正确;根据材料可见当时政府在干预经济,没有体现出自由放任政策,选项B排除;胡佛的政策不能彻底根除经济危机,选项C排除;美国胡佛政府的政策没有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选项D不符合史实,排除。

11.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 ) A. 市场需求的扩大 B. 工业技术的提高 C. 自然科学的重大进展 D. 电力的广泛应用ks5u 参考答案: C 略

12.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它 A.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 B.符合当时社会实际并最终得以实现 C.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D.表达了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的要求 参考答案:

A

《天朝田亩制度》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规定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故答案为A项。《天朝田亩制度》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排除B项;《资政新篇》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排除C项;《天朝田亩制度》表达了农民阶级的要求,排除D项。

点睛:《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是中国历史上农民第一次具体提出如何分配土地问题的方案,是农民阶级所能提出的最完整的反封建纲领,也是使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中国历代农民战争最高峰的重要标志之一。 13.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是( )

A.首先发生在英国 B.发明了新的交通工具 C.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动力 D.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参考答案:

C

14. 20世纪末,“一国两制”构想在我国先后成功实践的地区是( ) A.澳门、香港 B.台湾、澳门 C.香港、台湾 D.香港、澳门

参考答案:

考点:FG:香港澳门的回归.

分析:本题以“一国两制”思想为考查背景材料,考查对香港、澳门回归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课本知识点的准确识记.

解答:由课本知识点可知:1997年,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故选D.

15.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说了一句北方方言“不折腾”,引来与会官员会心一笑,但如何将这三个字翻译成英文却让海内外媒体伤透了脑筋。下列在中国现代史上出现过的违背客观规律的“大折腾”的事件是( ) ①“三大改造” ②“大跃进”

③“人民公社” ④“改革开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③④

参考答案:

考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解析:本题考查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对“不折腾”的正确解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折腾”是对中国历史教训的总结,它来自于历史实践;“不折腾”是对既往“折腾”的回顾、深思和检讨,它来自于实事求是的作风;“不折腾”是具有科学的前瞻性,它来自于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不折腾”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它来自于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故①②③④均符合“不折腾”的含义.但题干要求回答中国现代史上出现过的违背客观规律的“大折腾”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符合题意.据此可知C正确,排除ABD. 故选C.

16. 观察下图,两汉时官员上朝可以坐着奏事,到宋朝时官员须站着奏事,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说明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皇权不断加强 C.封建等级制度不断强化 D.古代礼仪不断发展完善 参考答案:

B

17. 耆英对某条约的说明:“其英国及属国逃民逃兵若潜进内地中国,也一律送交英国近地理事官领回”。据材料,英国通过该条约在中国取得 A.片面最惠国待遇

B.领事裁判权 C.驻军权 D.外交豁免权

参考答案:

B

18. 下列有关甲午中日战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由日本侵略者蓄谋挑起的 B.战事首先在山东半岛爆发 C.清政府奉行避战求和政策 D.结果宣告了洋务运动破产

参考答案:

B

19. 明清时期江南手工纺织业繁荣,政府却下令“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这则材料体现了封建政府是如何限制民间手工业的? ( )

A.课以重税 B.控制机户 C.低价派织 D.限制其规模

参考答案:

D

20. 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序幕的是 A.《八一宣言》的发表 B.一二·九运动爆发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国共合作宣言的公布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依据所学,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一二·九运动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共合作宣言的公布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所以应选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1. 下图漫画名为《参议院的老板们》,是美国画家约瑟夫·克普勒的作品。某班学生对此漫画的解读发生了争议,以下解读错误的是

A.此图表现的是“蒸汽时代”的政治生活 B.此图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此图描绘了垄断组织控制国家政治生活的场景 D.此图说明生产力的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上层建筑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依据所学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垄断组织的产生,这一时期,人类社会已进入到电气时代,故A的解读是错误的,符合题意;而B、C、D项的解读符合题意,故正确,但不合题意。故应选A。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22. 《剑桥中国晚清史》载:19世纪90年代初期,清中央政府年收入田赋25,088,000库平银,关税21,989.000库平银,关税成为仅次于田赋的第二大收入来源。这表明当时中国 A.工业文明已成主流 B.逐渐卷入世界市场

C.告别小农经济时代 D.贸易逆差得以扭转

参考答案:

答案:B

考点:古代

中国的经济·清朝经济状况·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3. 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是因为欧洲共同体和日本 A.在很多经济领域已经赶上并超过美国 B.军事力量大大增强

C.开始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 D.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缓和了社会矛盾

参考答案:

C

24. 1919年4月30日,北京《晨报》发表了北京政府顾问、外交委员会委员林长民的文章,该文沉痛叹息道:“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作者发出这一叹息的背景之一是 A.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B.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C.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的正义要求 D.中国代表拒绝签署《凡尔赛和约》

参考答案:

C

【详解】本题考查五四运动,主要考查解读和获取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切入点是五四运动。分析材料,依据“北京政府顾问、外交委员会委员”、“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可知,材料说的是五四运动,C项是此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C项正确;A项是指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排除A;B项是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同材料无关,排除B;材料是说中国外交的失败,不是中国代表拒绝签署《凡尔赛和约》,D项排除。故选C。

25. 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也折射出了历史的变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据此判断以下农家百姓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②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③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②①③

参考答案: B

26. 在举行公民集会的那天,所有的男性公民纷纷涌向一个公共场所,在那里选举与罢免公职人员,并决定是否判断某个公民的死刑。这样的场所应是( )

A.罗马的元老院 B.雅典的广场 C.美国的国会山 D.英国的法院

参考答案:

B

27. 右图为讲史话本《新全相三国志平话》(元刊本)书影,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书影中的字体是篆书 B.采用木活字印制而成

C.话本对后世小说影响不大D.直接反映了当时农业经济的繁荣

参考答案: B 略

28. 影响表2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朝代时间长短 B.王朝力量强弱 C.疆域面积大小 D.经济格局变化 参考答案: D

29. 关于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分工非常明确 ②既相互牵制又相互配合 ③因相互牵制降低了行政效率 ④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 D

30. “新经济”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商业周刊》1996年12月30日发表的一组文章中,它是一种“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经济,其兴起的主要动力是

A.蒸汽机和工场手工业 B.电动机和垄断形成

C.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 D.生态能源和第三产业兴起

参考答案:

C

二、 非选择题(共40分)

31. 明清时期商帮的崛起,为中国的历史画卷平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阅读材料,回答问

题。

材料一 古代徽州地处皖南崇山峻岭之中,没有成片的耕地,粮食产量普遍较低,粮食供应的矛盾长期存在,人们寻求“以商代耕”的出路。徽州虽“粮不足”,可物产丰富。万山丛中盛产竹木、茶叶、陶土。手工业更具特色,纸、笔、墨、砚、漆器闻名全国。不少人最初就是以贩运土特产品起步发家的。大山挡住了徽州人的道路,但这里的水路可称便捷:“上接闽广,下接苏杭”。便捷的水陆,大大刺激了徽州人经商的积极性。

——摘自《徽商网·徽商历史》

材料二 徽商以左儒右贾的特色而区别于其他商帮,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是其写照。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徽商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在外经营,三年一归,新婚离别,习以故常。徽商贾而好儒,与封建官僚混为一体,或相互接托。徽商以其独特的生存理念在众多商帮中异军突起。

——摘自电视片《徽州》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说明徽商诞生的原因。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10分)

(2)在材料二中你从徽商的兴旺中可以得到哪些经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终清朝之世, 徽商会遇到哪些发展障碍? (10分) 参考答案:

(1)耕地少,粮食产量低;自然资源丰富;传统手工业比较发达;水路交通便利。(8分)充分利用自身的有利资源和条件,积极寻求出路,知难奋进。(8分)

(2)经验有重视文化学习;坚守诚信的商业道德;吃苦耐劳;注意与封建政府的关系。

(8分)障碍有各种税务摊派;官吏的敲诈勒索;政府的抑商政策;西方列强的经济扩张等。(8分) 略

32. (2010·烟台高三二模)民主进程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2010年2月27日,温家宝总理与网友交流时说:“我们确实需要一些仰望星空的人,心里装着整个国家和世界,最重要的是民主,只有民主才不会出现人亡政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

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材料二 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特别是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让民众更好地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他还表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 ——中新社

材料三 美国前总统布什曾说过:“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也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我现在就站

在笼子里与你们说话!”所谓将统治者关进笼子,当然包括民众有权对官员进行大胆的质疑与强有力的监督。 请回答:

(1)在完成“独立”任务后,新中国制定了哪些新型的政治制度来保障人们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6分) (2)温总理的报告反映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哪些特征?(3分)其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是怎样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的?(6分)起到了怎样的作用?(1分)

(4)综上分析中美两国政治发展的共同趋向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分)

(2)特征: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健全基层民主。(答到三点即3分)目的:维护人民的利益。(2分) (3)通过1787年宪法,实现三权分立,总统只握有行政权;(2分)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2分)总统由选举产生,有任期限制。(2分)使美国在政治上获得了长期稳定的发展,建立了相对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为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1分)

(4)政治民主化;民主制度不断完善;民主主体范围不断扩大。(答到两点即可得2分)

本题共设4问,对学生识记、应用能力都有较高要求。第(1)问,考查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大政治制度;第(2)问,需要明确是对温总理的报告进行分析、概括,获取有效信息,然后作答,防止脱离材料随意答题现象;而第(3)问则十分明确是根据对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和影响的掌握进行答题,要求较高;第(4)问具有一定开放性,可以根据理解作出适合的回答,注意多个角度。

33. 材料一: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随着英国侵略的深入,18世纪,英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

材料二:1840年爆发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系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约0.6~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其结果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

材料三:鸦片战争的结果是“邪恶战胜了正义,公理遭到了践踏,自卫者受到镇压,使邪者笑,善者哭!” 请回答:

(1)从上述材料可以判断,鸦片战争是哪国发动的?

(2)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该国签订了什么条约?它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上述材料显示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英国

(2)中英《南京条约》;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中国封建经济落后;中国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启示:落后就要挨打;要想保持民族独立就要发展经济、科技。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英国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力的极大发展,需要更多的原材料和市场,并积极对外扩张。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掠夺更多的原材料,占领市场而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因此英国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其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广阔的市场,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

(2)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到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中国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包括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及协定关税等方面的内容。《南京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在政治方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社会,经济方面导致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 (3)第一问,根据材料“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系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封建经济落后,并且中国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所导致。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并需要大量的原料和市场,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封建落后的经济而导致最后中国战败,体现了“落后就要挨打”,如果想要在世界民族当中立足,保持民族独立就要发展经济、科技,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