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丁立建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3年第18期
丁立建
(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教研室 河南信阳 464000)
摘?要: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是当前新课改的重要目标,培优补弱适应新课程改革需求,有众多优势,加强其应用是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保障。该文从新课程改革入手,分析培优补弱理念的优势和具体实践措施,希望能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帮助。
关键词:新课改 培优补弱 教学质量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6(c)-0173-01
1 培优补弱优势
1.1 培优补弱体现新课改理念
素质教学是近年来我们积极提倡的教学理念与指导方针,现代教师要根据自身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选择凸显创新性,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这种变化,从专注于教师逐渐转变为专注于自身,专注于外界,专注于生活,从而更好的实践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改的要求[1]。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学习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这一理念,就要关注学生的成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优补弱就是面向全体学生,既关注学有余力的学生,又关注学困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都有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 培优补弱体现因材施教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倡导“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在中国教育史上影响深远。所谓因材施教是因学生之材而施教。“因材施教”还必须针对受教育者的智力而施教,对于那些聪明、在学习上接受能力强、反映问题快的学生与那些接受能力弱、反映问题迟钝的学生在教学方法上是不能千篇一律的。就像形状奇怪的树根一样,如果按照普通的方法做成木材,不过是废料一根,而如果经根雕家因势利导稍加雕琢,就使其成为工艺精品。一废一精,便是因材施教的成果。培优补弱就是根据不同学生之材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满足各个层面学生的知识需求,使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收获,都有所发展。
1.3 培优补弱体现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的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人的素质和潜能是多层次、多类型的。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同时,又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个性差异毕竟存在,所以在课堂上必须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培优补弱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优等生更优,让中等生转优,让学困生脱困,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 落实培优补弱理念的有效措施
培优补弱尽管是个老话题,但有的是写在纸上,喊在嘴上,落实在形式上,没有认真而扎实的去做,其结果是流于形式,效果不明显。若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抓好培优补弱措施的落实。其措施和方法概括为七点,即:
(1)围绕一个目标。培优补弱的目标就是提高其实效,使不同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提高幅度的大小是衡量培补成效的标准。比如课堂教学的设计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核心地位,在传统注重技巧、知识的基础上,更多的穿插学生的活动空间与表达空间,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与能动性,为教学创造更好的空间氛围。
(2)调动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积极性的调动是提升培优补弱质量的关键。如果教师没有积极性,培优补弱就会出现盲目性、无序性、随意性,直接影响培优补弱效果;如果学生没有积极性,培优补弱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作用,培补工作才能效果好、提升快。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使用各种方法与手段提升学生兴趣、锻炼学生能力与技巧。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依据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需求进行科学搭配、组合,比如把握学生心理,了解其感兴趣的知识,贴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课堂贴近生活,让学生愿意投入课堂[2]。
(3)用好三本。在培优补弱中教师和学生都要用好三本,充分发挥三本的作用,确保培补工作扎实有效的进行。教师的三本是:备课本、练习批改记录本、学生学习成长档案本;学生的三本是:笔记本(预习和课堂笔记)、错题本、精典摘抄本。教师和学生的三本是培补的依据,也是培补的抓手。学校要检查教师三本的使用情况,教师要检查学生三本的使用情况,随时检查,及时指导,确保培补工作有效进行。
(4)采取四制。教师辅导和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是培优补弱的关键环节。辅导和学情分析的方法主要是“四制”,即:①坐诊制。就是在自习课时间,教师要有计划地安排坐班,一方面维持自习课的纪律,保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随时为学生排疑解难。②巡诊制。就是任课教师在自习课时,抽时间在班里转转、看看,以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上所遇到的问题。③出诊制。就是任课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主动找学生了解思想、生活和学习情况以及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辅导。④会诊制。就是组成以班主任为组长,任课教师为成员的会诊小组,每次大考后对培优补弱对象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会诊,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制定对策,以此鞭策学生学会学习,不断进步。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教学理念的贯彻、教学方式的选择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身的能动性也是决定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关键,因此,从学生学习方式入手,通过“四制”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课前课后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获得知识与成就感十分重要。
(5)做到五面。即在培优补弱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做到谈话面带微笑,练习当面批改,问题当面解决,学情当面了解,辅导面授技艺。
(6)落实六勤。即教师对学生要在思想上勤沟通,生活上勤关心,学法上勤指点,心理上勤疏导,学习过程上勤过问,学习效果上勤反馈。
(7)坚持七个结合。培优补弱并非单纯的解决知识问题,它既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工程,又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需要多方面的配全,需要各种技能的汇集,因此,培优补弱要做到七个结合,即:与思想沟通相结合、与理想教育相结合、与学法指导相结合、与自主学习相结合、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与锻炼身体相结合、与心理辅导相结合。
综上所述,培优补弱理念作为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环境下能够积极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和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教育理念,在实践中通过七种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能够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这对于教学实践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罗义安.教师管理中的“培优补差”[J].湖北教育(时政新闻),2011(6).
[2] 刘崇林.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探讨[J].小学教学参考,2010(Z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