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监护和健康教育
2022-06-15
来源:知库网
・32・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年7月第13卷第l4期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ervous Diseases July 2010,Vo1.13 No.14 管病杂志,2005,2(4):189—192. 心态,力求将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降到最低。 预防脑卒中发生的意义远远大于治疗。我们所有的医 务工作者都应行动起来,在脑卒中的高危人群中开展一级预 防,这对减轻社会和家庭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提高人们 的生存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Thorn T.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 2006 update:a re— por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Statisties Committee [4]李焰生.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二级预防指南的 新认识(述评)[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6,14(5):321—324. [53 Goldstein LB.Primary prevention of ischemic stroke:a state— ment of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Stroke Counci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Stroke,2001,32(1):280— 299. [6] Wolf PA.Atrial fibrillation 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stroke:the Framingham StudyEJ].Stroke,2005,40(6):725 730. and Stroke Statistics Subeommittee EJ].Circulation,2006,1 1 3 (6):E85—151. [7]郑惹敏,宋志明.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能力的 影响E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O(4):116. [2]Lawes CM.Blood pressure and stroke:an overview of pu— bilshed reviews[J].Stroke,2004,35(4):1 024. (收稿2010—05—06) [3]王薇,张茁.急性脑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现状[J].中国脑血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监护和健康教育 时慧洁 河南省煤炭总医院 郑州450011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监护;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1 R473.5 l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7一O1~2009—12我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 1673—5110(2010)14—0032—02 2 结果 所有患者经心电、呼吸监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心功能 变化,监测结果均及时、真实、准确地反映了患者在发病后72 h内的病情变化趋势,为治疗提供了有利的时机和依据。从 患者98例,均符合wH0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男66 例,女32例,年龄50 ̄82岁,发病均<24 h,无溶栓禁忌证。 心电图提示: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主要症状:心前区及 而降低了病死率,提高了生存率。本组患者98例,经过精心 的治疗和护理,病情均得到有效的控制,无死亡病例。 3健康教育 左肩、右背放射性疼痛、烦躁、恶心、呕吐,常伴有心律失常 等。 1.2方法接诊后立即心电监护:心电图、血压、呼吸监测,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和心功能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急性期持续吸氧4~6 L/min,如发生急性肺水肿者,应给予 吸氧的同时再加以35 乙醇湿化24~72 h。密切监护情况 3.1心理护理 当焦虑不安、愤怒和激动时常有心率、心律 的改变,了解掌握AMI患者的心理,给予针对性护理,对帮 助患者顺利渡过危险期,早El康复有着积极的意义E1]。因 下,如疼痛常发生在清晨,主要在胸骨体上、中段之后,常有 左、右肩放射,少数出现于上腹部。心前区不适、气短、心悸、 此,发病时嘱患者平卧,不要随意翻动,保持呼吸道通畅。向 患者讲明住进医院后病情的任何变化都在医护人员的严密 监护下,并能得到及时的治疗,最终会转危为安,以缓解患者 头晕。心律失常:及时发现心率及心律的变化,在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后24 h内易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在溶 的恐惧心理。简明扼要地解释疾病过程与治疗配合,说明不 良情绪会增加心肌耗氧量而不利于病情的控制。医护人员 工作应紧张有序,避免忙乱而带给患者不信任感和不安全 栓治疗即刻至溶栓后2 h内应设专人床旁心电监测。若出 现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成对出现或呈短阵室速、多源性或 RonT现象的室性期前收缩及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时,应立 感。将监护仪的报警声尽量调低,以免影响患者休息,增加 患者的心理负担。烦躁不安者可肌注地西泮使患者镇静。 3.2饮食与休息 (1)起病后4~12 h内给予流质饮食,以 即通知医生,遵医嘱使用利多卡因等药物,警惕室颤或心脏 停搏的发生。监测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状况,因电解质紊乱或 酸碱平衡失调时更容易并发心律失常。低血压:收缩压下降 >15 mmHg(1 mmHg一0.133 kPa)。心电图示:ST段下移 减轻胃扩张。(2)随后过渡到低脂、低胆固醇清淡饮食,提倡 少量多餐。(3)补充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镁可提高心肌的 兴奋性,若体内缺镁,会出现心律紊乱、胸闷气短,并影响冠 状动脉血流,进一步导致心肌缺血缺氧。镁在绿叶蔬菜中含 >1.5 rnrn或ST段抬高弓背向上与直立T波连接,成单向 曲线等上述情况,应及时记录在案,并通知值班医师及时抢 救治疗。准备好急救药物和急救设备,如除颤器、起搏器等, 随时准备急救。 量较多。(4)限制食盐。心肌梗死患者,食盐量应<4 g/d。 (5)发病12 h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限制探视,并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年7月第13卷第14期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ervous Diseases July 2010,Vo1.13 No.14 ・33・ 告知患者和家属休息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和交感神经兴奋 性,有利于缓解疼痛,以取得合作。 般在患者无腹泻的情况下常规应用缓泻剂,以防止便秘时用 力排便导致病情加重。一旦出现排便困难,应立即告知医护 3.3合理活动 向患者讲明活动耐力恢复是一个循序渐进 的过程,既不能操之过急,过早或过度活动,也不能因担心病 情而不敢活动。急性期卧床休息可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肌 耗氧量,缩小梗死范围,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病情稳定后应 人员,可使用开塞露或低压盐水灌肠。 3.5戒烟 戒烟是心肌梗死后的二级预防的重要措施,研 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后继续吸烟再梗死和死亡危险增高 22 ~47 ,每次随诊时都必须了解并登记吸烟情况,积极 劝导患者戒烟,并实施戒烟计划。 3.6用药指导指导患者按医嘱服药,告知药物的作用和 逐渐增加活动量,可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提高活动耐力,防 止深静脉血栓形成、便秘、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指导患者进 行腹式呼吸、关节被动与主动运动,协助患者洗漱、进餐,在 患者活动耐力范围内,鼓励患者自理部分生活,以增加患者 的自我价值感,逐渐过渡到床边活动。心肌梗死后5~7 d可 病室内行走、室外走廊散步、做医疗体操,在帮助下人厕、洗 澡、试着上下楼梯等。若有并发症,则应适当延长卧床时间。 3.4预防便秘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由于卧床休息、剧烈 不良反应,并教会患者定时测脉搏,定时门诊随诊。若胸痛 发作频繁、程度较重、时间较长,服用硝酸酯制剂疗效较差 时,提示急性心血管事件,应及时就医。 3.7 出院指导心肌梗死是心脏性猝死的高危因素,应教 会家属心肺复苏的基本技术以备急用。 急性心肌梗死是最常见的心血管急症,护士应在最快时 间内描记心电图,进行心电、血压监测,给氧,建立静脉通道, 抽血送检等,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实践证明, 疼痛、过度紧张、恐惧感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可诱发植 物神经功能紊乱,胃肠道平滑肌和腺体分泌受到抑制,从而 引起肠蠕动减弱.导致排便活动受限制。而且AMI患者往 对心肌梗死患者施以积极有效的监护和健康教育,是抢救成 功的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李玉兰.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理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 2006,1 9(11):13. 往因大便秘结而用力排便,常可产生一种被称为瓦萨瓦的动 作(即深吸气后屏气),此动作不仅使右心窒压力增高,造成 舒张期血流速度下降,增加心肌负荷,同时可引起直肠充气 和腹胀,致使膈肌抬高,心脏被迫上移,影响心率及冠状动脉 血流量,进一步增加心脏负荷,使心肌耗氧量骤增,从而诱发 心衰及严重心律失常、晕厥,甚至猝死等严重并发症 ]。因 此应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及时增加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水 [2] 刘南,阮绮楠.急性心肌梗死并大便不通的发生率及综合治疗 分析E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2):1 534—1 535. (收稿2O1O一05—1 7修回2010 06—04) 果、蔬菜的摄入;无糖尿病者每天清晨给予蜂蜜20 mI 加温 开水同饮;适当腹部按摩(按顺时针方向)以促进肠蠕动。一 片医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陈玉荣 姜艳丽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航海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郑州450004 【关键词】片医;老年高血压;社区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673—5110(2010)14—0033—02 为推进我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病综防试点工作,探索 慢病社区干预模式,根据我社区实际情况,以社区为平台,以 区片医根据不同文化层次,对社区高血压老人采取相应的教 育手段,使教育内容通俗易懂,更易于接受。 作为社区片医,针对社区健康人群、高危人群、高血压痫 人进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康档案,建立健康群体体检资料,检 出辖区高血压患者,尤其是无症状高血压患者。重点对老年 健康人群、高危人群采取高血压健康知识讲座、发放健康宣 传页。对高血压老年患者定期随访,人户访视与电话访问相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基本手段,以个体化的高血压患者管 理为主要措施的社区高血压防治模式。社区片医通过对辖 区6O岁以上高血压老年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及干预,效果满 意,现报告如下。 1老年人高血压的特点 老年人一般忍耐力较强,轻微的不适会经常被忽视,老 结合。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使治疗个体化。 及时了解患者的血压变化并记录,给予相应指导。通过以上 健康教育使社区健康人群、高危人群认识到高血压发病的危 险,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使高血压人群认识到 高血压及相关并发症的危害,坚持服药,控制血压达标。大 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即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合 年人血压波动性大,老年高血压无音间隙发生率高且严重, 一定要正确测量血压;其次老年人并发心、脑、肾脏等疾病多 见.老年高血压可促进心、脑、肾动脉硬化发生和进展,常导 致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及心衰、肾衰竭的出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