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

2022-06-15 来源:知库网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 物质的含义

(2) 自然界的物质性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如何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

(2)通过学习、体会、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从世界本质问题上指出有神论的荒谬性,从根本上消除有神论的影响,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证明

难点:物质的含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证明

教学方法 :运用比较分析法,探究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忆一忆(1)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是什么?

我们在第一单元里知道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标准是“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我们也知道了,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和科学材料为基础,科学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物质呢?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呢?现在就先让我们来看看物质的概念。

一、什么是物质 探究一: (1)质就是桌椅、黑板、苹果……吗?(2)那看不见又真实存在的磁场、超声波、红外线是物质吗?它们有什么共性?

知识点一:

1、物质的含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学生找主干:物质是客观实在。

注意: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到,它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意志为转移。比如我们窗外的高山、树木,不管你看到不看到、愿意不愿意,它们都耸立在那里,是不会依赖于人的意识的,我们说物质具有客观性,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线。②物质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认识。比如我们刚才说的高山、树木,我们能够感觉到它、能看到它,因此,我们说物质具有可知性。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线。注意:客观实在性≠客观存在

客观实在(它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客观存在(它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3)物质等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吗?

通过动物的例子来说明:小狗、小猫、小鸡等动物是它们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式,它们是具体的、个别的、特殊的,而动物就是对它们共性的概括。这里的“动物”就是物质,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也是对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的概括。因此物质不等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

◇具体的物质形态与哲学上物质概念的关系是什么? 区别:哲学上物质概念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

联系:哲学上物质概念是从具体物质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只能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并通过具体的物质形态表现出来。

注意:两者是个性与共性、 个别 和 一般 、 具体 和 抽象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练习: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

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生有灭,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A甲观点正确,乙观点错 B甲观点错,乙观点正确

C两人观点都正确 D两人观点都错

二、世界是物质的

老师:如何证明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它的物质性呢?

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要验证世界是物质的,就要分别说明自然界、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才行。

探究二:自然界它怎么产生的呢?你知道哪些关于创世的传说?

请运用有关地球或生命起源的知识再分析一下上帝创世说事背离客观实际的。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地球或生命起源的知识,选派代表上讲台演讲)

图片展示:天体的形成、运动是有规律的、从嫦娥一号所拍月球三维照片展示说明: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变化是客观的;从宏观领域、微观领域、

生命世界(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说明自然界是物质的。

问题: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那些哲学结论呢?

结论:①宇宙间不存在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②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即:1、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探究三: ①你知值人类是如何进化而来的吗?(播放视频人类的起源和进化)②从

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什么?

(1)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老师:正是因为有了劳动,我们人才有了手脚分工,才产生了语言和意识,才形成了人与人的关系,并形成了人类社会。所以我们说,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为什么说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地理环境是物质的、人口因素是物质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

①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是客观的、物质性的。

②构成人类社会的人口是客观的、物质性的,因为人类是在自然界的长期发展过程中,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③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决定性条件——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具有物质性。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是客观的物质力量,生产力的实体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都是物质的。生产关系是客观的经济关系,它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等,它们都是物质关系,具有物质性。人们既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力,也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关系。

举大跃进时候的故事来说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都是客观的。

教师:我们大跃进的时候说的,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可以吗?我们当时说的,一只南瓜如地球,结在五岳山上头,把它放到大西洋,世界又多了一个洲。可能吗?生产力是客观的

3、人的意识就是社会的产物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总之,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课堂小结:

堂上练习:(多媒体放映)

教学反思:课是必修四《生活和哲学》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题的内容。本框题的两部分内容主要是: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原理和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也是贯穿全书的的一个基本概念和原理。本课的学习,对学生唯物主义和科学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价值。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全面理解,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

于它的物质性。 教学重难点: (1)运用科学研究的成果说明自然界的物质性,批驳上帝创世说的荒谬性;(2)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教学中能够积极调动学生思考问题;在讲授抽象常识时,利用典型的事例说明问题,将知识化繁为简;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重难点。

例如:采用漫画、图表等直接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哲学知识概念多、原理多,又深奥抽象,不易理解掌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中注意运用漫画、图表等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这样能给学生提供直接形象的感知背景,有效地占领学生的思维空间,缩短认识理解知识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如在讲自然界的物质性时,应用视频天体起源或生命起源和进化来说明自然界事物的来源,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应用知识图表归纳哲学主干知识,有助于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进而全面的掌握知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