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砼工程施工监理细则 (修改版)

2022-06-15 来源:知库网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准备工作…………………………………………… 1

三、砼施工要求………………………………………… 3

四、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 3 五、质量评定…………………………………………… 5 六、砼施工方法………………………………………… 6 1.砼输送 ……………………………………………… 6 2.砼浇筑 ……………………………………………… 8 3.立柱、侧墙砼浇筑 ………………………………… 10

4.止水带处的砼浇筑 ………………………………… 10 5.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 11

6.混凝土工程常见质量通病 …………………………… 13 7.砼工程外观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 21 七、砼质量控制 ………………………………………… 28 八、监理要点 …………………………………………… 31

九、监理工作的方法与措施 …………………………… 31

1

砼工程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一、工程概况

1. 工程项目名称: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图书馆 2. 工程项目建设地点: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3. 工程的组成及建筑规模:本工程由地下室一层,建筑高度为5.2米,主要功能为书库及设备用房,包括供排水泵房、配电室、过刊书库、值班室等。地上五层,顶楼为会议厅,建筑高度为4.8米,其余各四层为阅览室,其每层建筑高度为5.2米,总建筑高度为30.8米,总建筑面积为12000㎡

4. 主要建筑结构类型:钢筋砼类型(现浇框架型) 5. 预计工程投资总额:2000万 6. 项目工程建设计划工期:1年 7. 工程抗震等级:八级 二、准备工作

(一)检查原材料的出厂合格证、质保书及试验报告,做好原材料有见证送检,对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准运进场地,已进场的应立即清理出现场。

(二)认真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技术方案,施工单位必须制订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措施和安全保证措施。

2

(三)组织好施工技术交底。

(四)做好模板和钢筋的隐蔽验收工作。

(五)检查施工前的现场准备情况,如材料准备是否充分、施工机械的规格、数量是否满足要求、各种机器能否正常运行、检查计量装置是否准确、道路是否畅通。

(六)施工前积极与水电供应部门联系,防止施工过程中水电中断。了解天气预报,准备防水措施。

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

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2. 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4.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

5.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6.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四、砼施工要求

(一)检查砼配合比设计试验报告,做好现场配合比的调整,确定每盘砼各种材料的实际用量。

(二)砼搅拌时间不得少于90S,保证搅拌均匀。如在运输过程中砼出现离析现象,必须在砼浇灌前进行二次搅拌。随机检查砼的塌落度。砼从搅拌机中卸出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宜超过下表规定:

3

气温 砼强度等级 不高于25° 不高于C30 高于C30 120min 90min 高于25° 90min 60min (三)砼浇筑前要先填50~100mm厚的与砼相同标号的水泥砂浆。砼浇灌要有持续性,保证初凝前将第二层浇灌完。

(四)砼浇灌的厚度和高度要符合规范规定。砼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2m。

(五)砼浇灌后要按规定进行振捣:

1、振动棒:插点为行列式,振动时间20~30S,振捣时持棒直上直下,快插慢拔,严防漏振。

2、平板振捣器:每次振厚不大于25cm,每层搭接3~5cm,在钢筋较密不易振捣处(如柱与梁相交处及四层楼面三条大梁),除按规定用振动棒振捣外,还应用钢筋插捣密实。

(六)浇灌振捣砼过程中密切注意钢筋的位置不得变动,防止露筋或板筋负筋被压塌至板底。要保证钢筋的保护层度和砼的有效高度。

(七)做好砼试块。一般按每100m3或每一台班、同标号、同楼层留三组试件。试件的取样、制作、养护的试验应符合规范要求。

(八)砼浇筑完毕12小时后应做好养护工作。

(九)砼拆模后应立即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对出现的蜂窝麻面应及时进行技术处理

4

五、质量评定

(一) 砼质量验收必须具备下列资料: (1) 设计变更和材料代用证明。 (2) 砼施工记录。 (3) 砼试件的试验报告。 (4) 隐藏工程验收记录。 (5) 工程重大问题处理文件。

(二)砼外观质量检查:梁、柱上的蜂窝面积不得大于1000cm2,基础、板上的蜂窝面积不大于2000 cm2。梁、柱上每个检查处的任何一根主筋露筋,其长度不大于20 cm。

(三) 柱上每个检查处的任何一处孔洞,其面积不大于40 cm2,基础孔洞面积不大于100 cm2。

(四) 砼结构构件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

项 目 轴线位移 标高 全 高 截面尺寸 梁、柱 每 层 柱垂直度 全 高 30

5

允许偏差±(mm) 梁、柱 层 高 5 ±5 ±30 ±5 5 H/1000且不大于

表面平整度 预控管中心 8 5 线位移 预留洞中心 线位置偏移 六、混凝土施工方法

15 6.1 砼输送

本工程砼浇筑块最大是底板及顶板砼,边墙及柱采用靠近施工面附近的泵输送砼,混凝土标号C30,抗渗等级S8,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

1. 商品砼供应商选择质量有保证的砼搅拌站,砼到达现场后核对报码单,并在现场作坍落度核对,允许±1~2cm误差,超过者立即通知搅拌站调整,严禁在现场任意加水,并按规定留足抗压、抗渗试件。

2. 从搅拌车卸出的混凝土不发生离析现象,否则需重新搅拌合格后方可卸料。

3. 泵送前要对泵机进行全面检查,进行试运转及泵送系统各部位的调试,检查输送管道铺设是否合理、牢固,以保证泵送期间运转正常。

4. 泵送管道的铺设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管道的配置应最短,尽量小用弯管和软管,避免使用弯度过大的弯头,管道末端活动软管不得超过180°;

6

(2) 泵机出口应有一定长度的水平管,然后再接弯道; (3) 管路布置应使泵送的方向与混凝土浇筑方向相反,使在浇筑过程中容易拆除管段而不需增设管段;

(4) 输送管道不得放在模板、钢筋上,以避免振动产生变形,应用支架、台垫或吊具等支承并固定牢固; (5) 当管路向下配管时,应在转弯处设置气门。

(6) 输送混凝土过程中,接长管路时分段进行,接好一段,泵出混凝土后方可接下一段。

5. 泵送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万一混凝土供应不上,暂时中断泵送时,应每隔10min反泵一次,使管中混凝土形成前后往复运动,保持良好的可泵性,以免混凝土发生沉淀堵塞管道。输送泵间歇时间预计超过45min或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时,立即冲洗管内残留混凝土。

6. 泵机料斗前应设专人值班,拾出拌合物中的大石子和杂物。在泵送过程中,料斗中的混凝土量保持不低于上口20cm,以免

泵机吸入率低,以至吸入空气,形成阻塞。

7. 混凝土在输送过程中,常会发生管道堵塞事故,主要原因是: (1) 骨料能配不合理,混凝土超径石子;细骨料用量太少; (2) 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水泥用量过多,水灰比太大,或坍落度太小;

(3) 管道敷设不合理,管道弯头过多,水平管长度太短,管道过长或固定不牢;

7

(4) 泵送停歇时间过长,管道中混凝土发生离析。 8. 输送混凝土过程中,受料斗内保持足够混凝土。 9. 泵机作业完成,应立即将泵罐和管道清洗干净。 6.2砼浇筑 1. 底、顶板砼浇筑

(1) 底板的砼浇筑按设计不设后浇带,连续浇注。

(2) 在底板面上部500mm处留侧墙水平施工缝并在墙中部设钢

板止水带。

(3) 混凝土浇筑前24小时内对垫层进行洒水湿润。

(4) 底板的混凝土浇筑,由一端向另一端分层推进,均匀下料浇筑,承台混凝土分两次浇注,地梁、底板混凝土一次浇注到位,用插入式振动器捣固密实,防止漏振。

(5) 底板与侧墙接头处的混凝土施工,可先将底板砼浇筑至板面,初凝 60-90分钟后再浇筑侧壁,必须振捣密实,以达到防水的目的。底板面用平板振捣器平整,抹平两小时后,用麻袋覆盖并浇水养护。

(6) 底板以下砼输送采用二台砼泵。

(7) 每块混凝土板两边留口处架设密孔钢筋网,并用立筋Φ1050加固,以防止旁边砼块的砼流入。 (8)为防止砼裂缝,施工采取以下措施:

1) 合理选择优化砼配合比,采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在满足设计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

8

2) 严格控制砂子、石子含泥量,分别不得超过1%和3%,施工时经常测定。

3) 在砼组成材料中和入粉煤灰和高效外加剂。粉煤灰质量不低于国家标准Ⅱ级:掺入外加剂,以消除砼的干缩和冷缩裂缝。混凝上的初凝时间延至6小时,保证底板砼不出现施工冷缝。 4) 降低砼拌合温度、浇筑温度。 5) 砼采用混凝土输送泵负责浇捣。

6) 为防止泵送堵塞,充分发挥泵的效率,确保管道输送畅通,施工时应注意加强砼骨料级配管理和坍落度控制,确保砼的可泵性。在施工过程中每隔2—4小时进行一次检查,发现坍落度有偏差时,及时与搅拌站联系加以调整。

7) 砼振捣:根据泵送砼自然形成的坡度情况,在浇筑带前、后布置两道振动器;第一道布在砼出料口,振实上部砼;第二道布置在砼坡脚处,确保下部砼密实。随着砼浇筑向前推进,振动器随之跟上,以确保整个高度砼的质量。

8) 砼泌水的处理:大流动性砼在浇筑、振捣过程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浆顺砼坡下流到坑底。要求在施工垫层时,先预留5‰的坡度,使泌水顺垫层坡度自排至集水并处。

9) 砼表面处理:泵送砼表面水泥浆较厚,在砼浇筑结束后要认真处理;经24小时后用长搓条括平,在终凝前用108x4的钢管滚压数遍再用木搓板压实,以闭合收水裂缝,随即覆盖薄膜,进行保水保温养护,砼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

9

6.3 立柱、侧墙砼浇筑

墙、柱的模板安装完毕后,就可在其侧旁的顶面用钢管脚手架搭设浇捣混凝土的操作平台。混凝土同样为泵送混凝土,先泵送到指定脚手架平台位置,再用斗车运送到各操作点。混凝土振捣采用振动棒及人工的毛竹振实相结合的办法,振捣过程中,必须避免直接碰撞模板,防止模板走位。

侧墙混凝土采用分层平铺法施工,分散操作点施工,操作点间距约为2.5米。砼在高度上分层浇筑,分层高度50~70cm(小于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浇筑过程确保整个施工段内的砼面均匀上升,且浇筑速度均匀。由于侧墙砼浇筑高度均大于4m,因此用串筒将砼引入底部,保证砼不发生离析。侧墙留设水平施工缝处必须设止水片。

柱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大于50cm,振捣时振动棒不得碰动钢筋;柱高超过3m时,应用串筒或在模板侧面开门子洞装斜溜槽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得超过2m,每段浇筑后将门子洞封严并箍牢。柱子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毕,施工缝留在主梁下面。柱浇筑完后,应停歇1.0~1.5h,使混凝土获得初步沉实,再继续浇筑上部梁、板。

6.4 止水带处的砼浇筑

止水带部位的砼浇筑质量,直接影响止水效果。所以在砼浇筑

10

时,采用分层铺料,分层振捣的操作方法。具体步骤:当砼分层铺料至止水带面时,砼下料超过止水带3~5cm。并在止水带外侧斜向止水带底部插入振动器振捣。振捣时间在50s左右,移动距离40cm,使止水带下部砼密实。下层振捣完成后,再铺上层,振捣时间与下层相同。

水平施工缝在砼浇筑前先在基面上敷设25~30mm与浇筑砼同标号的水泥砂浆。垂直施工缝下料点与基面控制在1m左右,经分层振捣,使基面与新浇砼有25~30mm水泥砂浆,新老砼结合良好。

6.5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 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每拌制 100 盘且不超过 100m3 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 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 100 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 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 1000m3 时, 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 200m3 取样不得少 于一次;

4 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5 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 实际需要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及试件强

11

度试验报告。

6.5.2 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同一 工程、 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 取样不应少于一次, 留置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试件抗渗试验报告。

6.5.3 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偏差应符合规范表 6.5.3 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允许偏差

材料名称 水泥、掺合料 粗、细骨料 水、外加剂 允许偏差 ±2% ±3% ±2%

注:1 各种衡器应定期校验,每次使用前应进行零点校核,保持计量准确;

2 当遇雨天或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 应增加含水率检测次数, 并及时调整水和骨料的用 量。

检查数量:每工作班抽查不应少于一次。 检验方法:复称。 6.5.4 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 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当底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中对施工缝 的要求进行处理。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6.5.5 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 施工缝 的处理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6.5.6 后浇带的留置位置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 后

12

浇带混凝土浇筑 应按施工技术方案进行。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6.5.7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 合下列规定:

1 应在浇筑完毕后的 12h 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2 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 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 7d;

3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 土,不得少于 14d; 4 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 料布内有凝结水;

5 混凝土强度达到 1.2N/mm2 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注:

1 当日平均气温低于 5℃时,不得浇水;

2 当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应根据所采用水泥的技术 性能确定;

3 混凝土表面不便浇水或使用塑料布时,宜涂刷养护剂; 4 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按施工技术方案采取控温措施。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6.6混凝土工程常见质量通病。 1) 1材质与试验不符合要求。

2水泥无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或出厂合格证内容及手续不全,

13

批量不符合规定,水泥无准用证或与准用证不符规定品种、标号或无仿伪标志,或已过期。

3有下列情况之一未经复试即使用(或复试不合格未注明如何处理);

4用于承重结构工程的水泥; 5无出厂合格证证者;

6储存期超过三个月(快硬水泥超过一个月); 7水泥出厂日期及安定性不明,或对质量有怀疑者;

8进口水泥,水泥不做快测,冒险先用(往往只做强度而又等不到3d即用)。

9砂石级配不合格,含泥量超过规定,或其他指标不符合规定,现场砂、石、泥土混杂,不采取处理措施(应委托试验室提出补偿办法;或组织加工处理;或予以更换);试验批量不符合要求。

10外加剂无法定单位鉴定,无许可证;结块变质不处理或不能保证均匀掺入砼。

11水泥选用不当,砂石品种规格选用不当,现场管理不善,料证不符,中途变更材料未及时重做试验,或不同品种材料混用水泥库底不随清随用;水泥砂、石进场时间、品种、标牌与实际上不答或无标牌。无法核对证物。

2) 搅拌、计量、配合比与试块不符合要求。

① 无试验室试配,或不经过试验室,乱用经验配合比; ② 试配与材料,试块不一致,不交圈。

14

③ 计量不准,无专人管理,无开盘鉴定; ④ 无秤(用体积比,铁锹比、眼睛估); ⑤ 有秤不用(无管理制度)。

⑥ 秤坏了或不准,或被砂石扩建死,秤未定期标定。

⑦ 无秤量加减砂石措施(秤旁要有砂石堆,铁锹)或车不过磅,无奖惩制度。

⑧ 加水无计量电子加水每秒代表不清或测定不准,砂石含水量不测,或不扣除砂石含水量,无坍落度测试与记录,或坍落度测试误差超过太多,并处理。

⑨ 散包破袋水泥不计处,整袋水泥不抽检。 ⑩ 外加剂无计量措施(必须有台秤)。 11 无配合标牌。

12 理论配合比未换算成每盘用量(加小车、秤盘重量)。 13 换算正确与否无人检查;开盘鉴定人未签字,配合比标牌不是由技术负责人专人填写整改,而是随意由代表写。

14 搅拌不匀(时间太短),搅拌不当(加引气型外加剂搅拌时间过长、过短均不宜)。

15 试块留置数量不符合规定。

16 标养试块数量不足(每层、每100盘、每100m3、每工作班不应少于1组);未留置备用试块。

17 缺同条件试块(冬施、拆模、防水混凝土),或同条件试块不同条件放置,同条件试块不作试块试验记录(冬施、拆模、防水砼、

15

预应力)。

18 接头、板缝混凝土缺试块。 19 防水泥混凝土缺抗渗试块。

20 试块养护不标准(标养,20℃±30℃水中);标养室不标准,不自控,仪表不准,不每天做记录。 21 试块试验值未拆算。

22 非15cm立方体试块无折算,认为达到100%设计强度标准即合格;认为仅有一组达不到100%无关系。

23 每组试块的混凝土强度代表值取值计算错误。

24 未做汇总统计分析,或不按规范规定的要求和条件组数做数理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公式应砼强度等级相同配比原材料基本一致且≥10组)。

25 试块强度不符合设计、规范、验收要求,无处理措施,无设计签认意见。

3)施工缝留置与处理不符合要求。

① 施工方案考虑不周,出现应有的施工缝,抗渗砼方案不细,施工缝位置、形状错误。如根据砼初凝时间砼未搅拌运输浇捣能力,工程量大小,施工难易综合计算。综合考虑浇捣路线,垂直与水平运输时间,搅拌供应能力,分层厚度,分组最少数量,振捣器最低配置数量等造成混凝土初凝前不能保证上层混凝土覆盖并振捣完。

② 无合理安排浇筑混凝土停歇时间而出现施工缝。如交接班时

16

间,清刷搅拌机时间,中间吃饭休息时间等。

③ 事先不明确混凝土搅出浇完及到上层覆盖完最长允许延续时间。

④ 不测水泥初凝时间。

⑤ 不按气温、混凝土标号或本工地实际需要确定最长延续时间。

⑥ 不留施工缝又无缓凝措施。 ⑦ 施工缝位置不合规定。

⑧ 梁板留在端部(应在跨中1/3范围)。

⑨ 楼梯踏大步板留在根部(一般应在上三步或下三步的跨中1/3范围)。

⑩ 梁柱混凝土标号不相同时,将缝留在标号分界处(应留跨中1/3处)。

11 施工缝留法错误。

12 甩槎不支模、混凝土任意流淌成坡槎较长。

13 竖直缝只设一层钢板网,网后不支模,振捣不实,接槎长或根底素浆不处理。

14 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不符合要求。 15 未达到1.2Mpa强度,即开始继续浇筑。

16 未剔除松散混凝土,未及时清理砼顶面浮浆,只是凿秘未清到露码。

17 不冲洗净,或冲洗后积水不清理。

17

18 未铺浇同混凝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或集中下在一处,或提前分散下灰过早凝固。

19 后浇带留置及浇筑不符合规定。

20 不按规范三种形式留置缝甩筋,也不放膨胀止水条。 21 后浇带不设清扫坑,施工缝无法清扫冲洗耳恭听干净。 22 未按设计要求时间或在主要荷载未上满后浇筑。 23 浇筑时气温太高。 24 未优先选用微膨胀水泥。 25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未充分养护 4)混凝土浇筑不符合要求。

a. 浇筑混凝土无卸料平台(尢其是墙、柱混凝土),混凝土用吊斗直

接入模造成卸料分层过厚、振捣失控、不匀、漏振、模板变形、跑浆。

b. 浇筑混凝土不分层,或分层清造成漏振,重振,过振离析,易出不应有的施工缝,或不为现场创造分层的条件(如尺竿照明和卸料平台)。

c. 泵送混凝土,无有效控制措施,坍落度过大,或集中一点下砼,

随浇随流不分层,责任不清,均匀分配下砼无统一指挥,泵车司机布料杆不能按要求均匀分配下砼。浇筑混凝土太快,造成一次浇筑过厚,振捣失控,模板变形。

d. 接槎未铺设同混凝土配合比无石砂浆。接槎砂浆不与混凝土浇筑

同步,接槎砂浆厚度失控。

18

5)混凝土浇筑施工中不对称浇筑混凝土,将模板挤偏,造成变形。

6)砼浇筑后按规定养护(也不刷成膜剂或养护灵,也不用塑料膜)。

7)板缝或薄壁砼用大石子(应d≤b/4,也不用附着或振动且或用小振捣棒插捣)。

8)冬施混凝土受冻。

① 无有效的冬施方案,重视不够,准备不足。

② 未优先采用硅酸盐水泥拌制冬施混凝土,或采用矿渣水泥等不宜使用的水泥时补偿措施不足。

③ 无有效加热、保温、养护措施(特别是柱头、墙顶、梁板端头等伸出钢筋接槎处保温不严),单纯依赖外加剂。 ④ 未加抗冻早强剂,或掺量不准、不匀。

⑤ 拆模过早,混凝土未达到“临界强度”,早期受冻。 ⑥ 无认真的测温布置图及测温要求,测温不准,测温点无代表性,测温记录不及时分析,停止测温无依据,出现问题不采取措施。

9)大体积混凝土防裂措施不符合要求。 a. 未采用低水化热水泥。

b. 未采用降低内部温度措施(如用降温排管,用低温水拌混凝土,

用掺加料减少水泥用量,用掺小毛石混凝土,用缓凝剂,用扩大浇筑分层区段延续衔接时间以增加热面等办法)。

c. 未采取减少内外温差的办法。如冬施加保温覆盖,夏季浇水散热,

19

控制升降温度及时分析内外测温记录,采取相应措施。 d. 未采用降低水量增加密实度措施。

e. 未与设计协商设置必要的施工缝或后浇带并设置足够的构造钢筋。

10)在钢筋密集处,浇筑混凝土不符合要求。 ① 未采用相应料径的粗骨料混凝土。

② 未采取模内外振捣或采用分段支模浇捣办法。

③ 未综合各节图放样,对钢筋过密处,未事先与设计洽商适当改变钢筋排列、直径、接头等。

11)采用商品混凝土不符合要求。

a. 商品砼合同要求不细,缺水泥品种要求,外加剂要求;初凝时间

要求,坍落度及误差要求,均匀供砼要求,对商品砼通知单,砼小票强度等级与设计要求不验证,砼小票出站、进场、卸完、打完每一车的记录未汇部整理分析,查路程时间、浇筑时间,出站到打完长时间,并与合同对照与商品砼水泥初凝时间对照分析砼质量问题。

b. 现场不做坍落度检验,或无检验记录。

c. 出罐时间过长,混凝土已初凝,现场随意加水。 d. 混凝土不合要求时,不立即交涉,采取措施或退回。 e. 现场不留试块(仅以商品台试块为准)。 f. 泵送管内被清洗的混凝土也用于工程(应废弃)。

g. 冬施中机具及泵送管路保温不好造成混凝土入模温度不符合要

20

求,泵送砼无认直周密的方案。

7、砼工程外观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6.7.1蜂窝

6.7.1.1现象。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6.7.1.2产生的原因。

6.7.1.2.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6.7.1.2.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6.7.1.2.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6.7.1.2.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6.7.1.2.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7.1.2.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料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6.7.1.2.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6.7.1.3防治的措施。

6.7.1.3.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

21

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6.7.1.3.2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窜,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6.7.2麻面。

6.7.2.1现象。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6.7.2.2产生的原因。

6.7.2.2.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6.7.2.2.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6.7.2.2.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6.7.2.2.4模板隔离刑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6.7.2.2.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6.7.2.3防治的措施。

6.7.2.3.1模板去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

22

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6.7.2.3.2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6.7.3孔洞。

6.7.3.1现象。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6.7.3.2产生的原因。

6.7.3.2.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6.7.3.2.2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6.7.3.2.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主,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6.7.3.2.4混凝土内掉入具、木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6.7.3.3防治的措施。

6.7.3.3.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板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愉、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凝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6.7.3.3.2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6.7.4露筋。

23

6.7.4.1现象。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6.7.4.2产生的原因。

6.7.4.2.1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6.7.4.2.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6.7.4.2.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6.7.4.2.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捣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6.7.4.2.5木模板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

6.7.4.3防治的措施。

6.7.4.3.1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折拆模,碰坏棱角。

6.7.4.3.2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

24

浆,将充满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土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6.7.5缝隙、夹层。

6.7.5.1现象。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凝土夹层。 6.7.5.2产生的原因。

6.7.5.2.1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或松动石子,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

6.7.5.2.2施工缝处锯、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 6.7.5.2.3混凝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筒、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

6.7.5.2.4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 6.7.5.3防治的措施。

6.7.5.3.1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m应设串筒或溜槽,接缝处浇筑前应先浇50-100mm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

6.7.5.3.2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填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

6.7.6缺棱掉角。

6.7.6.1现象。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

25

有缺陷。

6.7.6.2产生的原因。

6.7.6.2.1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

6.7.6.2.2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6.7.6.2.3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6.7.6.2.4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 6.7.6.3防治措施。

6.7.6.3.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n/mm2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动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

6.7.6.3.2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序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

6.7.7表面不平整。

6.7.7.1现象。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 6.7.7.2产生的原因。

6.7.7.2.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子,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粗糙不平。

26

6.7.7.2.2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6.7.7.2.3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

6.7.7.3防治措施。

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灌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开防止浸水,以保证不发生下沉,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强检查,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上,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

6.7.8强度不够,均质性差。

6.7.8.1现象。同批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要求强度等级。

6.7.8.2产生的原因。

6.7.8.2.1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集料级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大,杂物多,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

6.7.8.2.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施工中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

6.7.8.2.3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合不匀。 6.7.8.2.4冬期施工,拆模过早或早期受冻。

6.7.8.2.5混凝土试块制作未振捣密实,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条件养护时,早期脱水或受外力砸坏。

6.7.8.3防治措施。

6.7.8.3.1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新鲜无结块,过期水泥经试验合

27

格才用;砂、石子粒径、级配、含泥量等应符合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混凝土应按顺序拌制,保证搅拌时间和拌匀;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冬季施工用普通水泥配制混凝土,强度达到30%以上,矿渣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40%以上,始可遭受冻结,按施工规范要求认真制作混凝土试块,并加强对试块的管理和养护。

6.7.8.3.2当混凝土强度偏低,可用非破损方法(如回弹仪法、超声波法)平测定结构混凝土实际强度,如仍不能满足要求,可按实际强度校核结构的安全度,研究处理方案,采取相应加固或补强措施。

七、砼质量控制

①对浇筑的混凝土应坚持开盘鉴定制度,开盘鉴定表原则上每天都应根据料源情况进行调整;

②混凝土浇筑中,要加强旁站监理,严格控制浇筑质量,检查混凝土塌落度,严禁在已搅拌好的混凝土中注水;

③检查震捣情况,不能漏震、过震,注视模板、钢筋的位置和牢固度,有跑模和钢筋位移情况时应及时处理,特别注意混凝土浇筑中施工缝处混凝土的浇筑处理;

④对结点部位混凝土浇筑,监理人员必须坚持旁站;

⑤根据混凝土浇筑情况,监理工程师监督留置同条件及标养试块,同条件试块留置同一标号不应少于三组,不宜少于十组; ⑥ 检查和督促承包单位适时做好养护、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一般砼养护不小于7天,掺外加剂砼不小于14天;柱子采用涂刷养

28

护液,其他部位采用浇水及覆盖的方法;

(4)填充墙 1)材料

所用的材料应按标准验收,所有产品应有合格证和产品性能检测报告。块材、水泥、钢筋、外加剂等应有复试报告。砂浆应有试块试验报告。

2)锚拉筋

根据施工图和设计变更,砌体与框架柱、构造柱以及混凝土墙的连接处,应用2根锚拉筋(直径6mm,间距500,锚入柱内35d)或设置预埋件焊接连接。锚拉筋伸入砖墙的长度1000mm。抽检20%,不少于5处。 3)构造柱

根据建筑平面,在砖墙内设置混凝土构造柱。

构造柱设置部位:填充墙转角处;墙长大于5m时,每5米左右设置一个构造柱。

构造柱的底部钢筋应锚入混凝土板或梁内,顶部钢筋也就与混凝土板或梁相连接,具体做法按结施图。

构造柱与墙间设柱高每500设2根直径6水平拉筋,锚入柱内35d,伸入墙内的长度1000mm。 4)构造柱施工

所有构造柱均为先砌墙后浇筑混凝土。在浇筑前,应将柱底部的杂物清理干净。构造柱的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

29

5)门窗洞口配筋带

填充墙门窗洞口上设通长赔筋带,外墙窗口下设60后通长配筋带。

6)填充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隙,在至少间隔7天后采用侧砖、或立砖、或砌块斜砌挤紧。空心砖应底面朝上反砌于墙,严禁使用断裂的块材。砌筑时应错缝搭接,长度不小于90㎜,竖向通缝不大于2皮;灰缝厚度8-12㎜,尺量5皮和2m砌体长度折算。以上均抽查10%,且不少于3个部位。

7)一般项目

填充墙砌体一般尺寸允许偏差 表9 项项目 次 1 轴线位移 允许偏检验方法 差(mm) 10 用尺检查 在检验批的标准间随机抽抽检数量 垂直大于或等于5 度 3m 大于3m 2 表面平整度 10 8 用2m托线板查10%,不少于3间;大或吊线、尺检面积房间和楼道按两个轴查 线或每10m延长米按一标用2m靠尺和准间计数。每间检验不少塞尺检查 于3处 在检验批中,抽检10%,且不少于5处 经纬仪或吊线检查 3 门窗洞口高、宽(后5 塞口) 4 外墙上、下窗口偏移 20 用尺检查 8)为防止干缩裂缝产生,除构造需要的墙底部、墙顶部、局部

30

门、窗洞口处,其他部位“不得混砌”。外观检查,抽检20%,且不少于5处。

砂浆饱满度:空心砖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垂直灰缝要填满砂浆,不得有透缝、瞎缝、假缝。用百格网检查,每部架子不少于3处,且每处不应少于3块。

(7)其它控制点随工程进度编制。

八、监理要点

(一)认真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重点审查其质保措施和安全保证措施。

(二)组织好施工技术交底,搞好质量预控。

(三)组织好模板和钢筋工程隐藏验收,作好隐蔽验收签证。

(四)加强旁站监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旁站监理记录。

(五)坚持监理日志和监理月报制度,定期向总监和甲 方汇报质量及工程进度情况。

九、监理工作的方法与措施

监理工作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安全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和质量控制,加强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协调多方关系,达到监理工作的

31

目的。

㈠监理工作的控制方法: 1、进度控制:

⑪严格审查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设备基础要求土建交付的安装时间计划及进度网络计划;

⑫施工用的材料和设备,应按计划及时到位,为施工单位创造有利条件;

⑬检查落实施工单位劳动力,原材料的准备情况;

⑭要求施工单位编制周、月施工作业计划,将进度按日分解,以保证月计划的落实;

⑮检查施工单位的进度落实情况,按网络计划控制做好计划统计工作,制定工程形象进度图表,每周检查一次上周的进度和安排下周的进度;

⑯协调各施工单位间的关系,使他们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和搞好衔接;

⑰利用工程付款签证权,督促施工单位按计划完成任务; ⑱采取施工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缩短工艺过程和工序技术间歇时间。

2、投资控制:

⑪熟悉图纸,分析合同价构因素,找出工程费用最易突破的部分,明确投资重点;

⑫对施工单位报送的工程进度款进行核查,认真检查有无超报和

32

重报工程量,同时检查其工程质量是否合格,对不合格工程不予以签证;

⑬加强合同管理工作,依据合同规定的工程付款方式,核查已完工工程量和质量签证(或会签)以及付款凭证。

⑭全面履约,减少对方提出索赔的条件和机会,正确处理索赔。 ⑮按合同条款支付工程款,防止过早,过量的现金支付。 3、质量控制:

⑪协助施工单位完善质量保证工作体系; ⑫审核承包单位或业主指定的分包单位的资质; ⑬熟悉图纸并做好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工作; ⑭审核施工单位提出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⑮严格按批准的设计图纸施工,对施工单位提出的工程变更,及业主提出的设计变更应严格按本监理公司规定的流程图进行并有设计单位的变更通知或签证。

⑯施工中使用的材料、半成品、设备要实行报验制度,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半成品、设备严禁进入施工现场和投入使用;

⑰对施工单位检测试验等计量仪器、设备必须经过相应资质的单位校核,并在有效的校核期内方可使用,保证度量资料的准确。

⑱严格按监理工作流程进行监理;

⑲详细填写监理日记,重要事项要于当日书面报告总监或总监代表;

⑳对重要工程部位及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分项工程制订质量控制

33

要点。

㈡监理工作的措施:

本项目控制措施主要围绕安全控制、投资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制定相应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和合同措施。

1、投资控制的具体措施

⑪组织措施:根据本项目监理规划中的监理组织、分工协调、完善职责分工及有关制度,落实投资控制的责任。

⑫技术措施:审核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合理开支施工措施费以及按合理工期组织施工,避免不必要的赶工费。

⑬经济措施:及时进行计划费用与实际开支费的比较分析外,管理人员对原设计或施工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被采用由此产生的投资节约,可按监理合同规定予以一定的奖励。

⑭合同措施:按合同条款支付工程款,防止过早、过量的现多支付;全面履约,减少对方提出索赔的条件和机会;正确地处理索赔等。

2、进度控制的具体措施:

⑪组织措施:落实进度控制的责任,建立进度控制协调制度。 ⑫技术措施:建立施工作业计划体系;增加同时作业的施工面;采用高效能的施工机械;采用施工新工艺、新技术,缩短工艺过程间和工序间的技术间歇时间。

⑬经济措施:必须确保资金的及时供应。

⑭合同措施:按合同要求及时协调有关各方的进度,以确保项目形象进度。

34

3、质量控制具体措施:

⑪组织措施:建立健全监理组织,完善职责分工及有关质量监督制度,落实质量控制的责任。

⑫技术措施:严格事前、事中和事后的质量控制措施。 ⑬经济及合同措施:严格质检和验收,不符合合同规定质量要求的拒付工程款;达到优良工程,支付质量补偿金或奖金。

4、安全控制:

(1)、认真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规,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要求施工单位安全达标,要求实行全员,全面,全过程系统管理以确保安全施工。

(2)、认真执行“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规章制度,做到责任落实到人。项目经理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负责人,要认真落实安全防护器材、设施的到位和使用。 (3)、要求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工人进场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4)、施工现场必须要做到文明施工,保证道路畅通,排水良好,材料物资堆放整齐。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必须拴好安全带,安全网应按规定搭设,认真正确使用“三件宝”。“四口五临边”必须及时防护好。

(5)、要保证安全用电,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遵守安全用电操

35

作技术规程,要派专业电工统一负责电器安装和日常维修。 (6)、非施工人员不得进入施工现场,严禁酒后上班和上班喝洒。做好防火防盗工作。

3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