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1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题(精编)

2022-06-15 来源:知库网


2021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题(精编)

(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哥伦布到达美洲后,南美洲的木薯传入非洲和亚洲,土豆传入西欧,地瓜和玉米流入中国;而其他地区的动植物,如小麦、牛、绵羊、猪等,也传入了美洲。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 ) A.促进了洲际间交通的发展 C.加速了洲际间物种的交流

B.促进了美洲人口的增加 D.破坏了美洲的生态平衡

2、有学者认为,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主要是外部刺激,进而同应和学习。以下属于传导型发展现代化的国家是:( )

A.美国 B.日本 C.法国 D.英国

3、“大合众国大臣遇有要事,不论何时应准到北京暂住,与内阁大学士或与派出平行大宪酌议关涉彼此利益事件”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之后?(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4、苏联钢产量由1928年的430万吨,增加到1940年的1830万吨。1928-1937年,建成大型企业6000多个,建立飞机、汽车、化工、机器制造等新型工业部门。这反映了苏联( ) A.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C.斯大林模式制约发展

B.重工业发展迅速 D.完成农业集体化

5、在历史学习中搜集到以下图片,要为图片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应是( )

1 / 10

A.抵抗侵略

B.祖国统一

C.民族团结

D.中外交往

6、构建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技能。下面是某同学编制的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对该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

A.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 C.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7、在中世纪的欧洲,人类意识处在一层纱幕之下,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这层纱幕”在意大利最先消散是由于( ) A.罗马共和国崛起 C.文艺复兴的兴起

B.新航路的开辟 D.殖民扩张活动

8、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中国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有史学家认为洋务运动开动了近代化的列车,这种说法的依据在( ) A.洋务运动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 B.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C.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思想解放的闸门 D.洋务运动创办了一大批近代工业企业

9、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学习方法。用图示法描绘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较贴切的是( )

A. B.

C. D.

10、史学家常把1916年至1927年成为中华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其主要

2 / 10

依据是这一时期( )

A.帝制复辟 B.军阀混战 C.日本侵华 D.东北易帜 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这样论述某历史事件:“(这场运动)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这场运动( )

A.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 B.大力宣传自由平等的思想 C.宣扬人有生存、自由的权利 D.主张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12、下图为西汉时期(公元2年)的形势图,据图可知当时西汉( )

A.与周边少数民族战乱频繁 C.将西域纳入中央政权管辖

B.都城长安的交通贯通全国 D.实行推恩令削弱郡国势力

13、英、美、法三国在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分别颁布了《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等法律文件。这些法律文件所体现的共同法治精神是( )

A.法治取代人治 B.限制王权 C.否定封建专制制度 D.反对殖民统治 14、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下列古代人物中,与屠呦呦同属医学领域的是( )

①华佗 ②张仲景 ③祖冲之 ④李时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唐朝后期,一位去过日本的中国人回来后向人们描述了他在日本的所见所闻,描述中不可能提到的是( ) A.遣唐使陆续回国,参加建设 C.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经济发展

B.人们在议论鉴真传法

D.戚继光打败倭寇的消息在日本传开

16、“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有些逐渐发展成经济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以上

3 / 10

材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 )

A.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B.促使希腊文明走向衰落 C.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 D.促使东西方文化被毁灭

17、一位史学家认为,美国独立战争原本不是一场民主运动,但它在结果上却是一场民主运动。这里的“结果”主要是指( ) A.确立了资产阶级政体 C.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D.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18、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出现了下图所示现象。从图中我们直接可以看出( )

A.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人文主义思想开始诞生

B.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 D.地圆学说被充分证实

19、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古代中国能够推持大一统局面数千年之久而不败,主要得益于创建了一整套优良的政治制度,“优良的政治制度”指的是 (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中央集权制 20、秦始皇时的民歌:“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描述的是(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修筑长城耗费大量民力

B.秦朝男女不平等 D.秦朝对外战争频繁

21、从设置宣政院到澎湖巡检司,从戚继光荡平倭寇到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从册封达赖、班禅到设置驻藏大臣。如果给上述史实提炼一个主题,较为合理的是( ) A.政治的成熟与稳定

B.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4 / 10

C.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外交的开放与危机

22、下面图片中的历史文物上均有文字,这些文字( )

A.完整呈现了汉字的演变过程 B.有印证历史史实的作用 C.都体现了封建中央集权制度 D.均以隶书字体进行呈现 23、下面两幅图片共同见证了我国( )

A.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C.近代交通通信的变化

B.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 D.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4、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下图)。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

25、阅读下图“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判断其反映的社会问题( )

5 / 10

A.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着中央王朝 C.推恩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王国数量大大增加 D.西汉王朝四分五裂

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变革: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公元前207年,也就是秦始皇去世才四年,秦王朝就覆灭了。不过,尽管秦朝的统治是如此的短命,它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烙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深刻而持久的烙印”主要指什么?

材料二 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汉武帝时,“府库并虚”,富商大贾们“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甚至“因其富厚,交通(勾结)王侯”。

——白寿彝《中国通史》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2)材料二反映出西汉前期存在着一系列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的解决措施。这一系列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 宋代儿童启蒙教育《神童诗》开篇就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

6 / 10

书高”。宋时有谚语:“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表明宋朝读书风气盛行,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人社会观念的变化与宋代采取的什么治国之策相关?谈谈你对这一政策的认识。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到要求。

材料一 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催生了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场大辩论,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让我们受益至今。

——易中天《先秦诸子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场历时 “三百多年之久的世纪大辩论”发生的历史 背景。

材料二 下表是《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情况 项目 数量 械 机天文历法 学 农学 化学 数利 水学 医器 兵7 25 25 9 22 7 25 8 (2)列举天文历法、农学、数学和医学等方面的科技成就各一例。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材料三 在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演变的过程中,开创新制度的思想先驱对于传统文化大都有离异和回归两种倾向。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西欧是一种类型,那里的离异,主要表现为对中世纪千年黑暗的批判和背离;那里的回归,则主要表现为从希腊、罗马古代精神文明中寻求人文主义的力量源泉。

——摘自章开沅《离异与回归》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希腊、罗马古代精神文明中寻求人文主义的力量源泉”是哪一历史事件?分析这一事件对于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作用。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文化和外来文化?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7 / 10

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技史的焦点集中于宋代。宋代在战国司南和唐代雕版印刷日臻成熟的基础上发明了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唐代发明火药,宋代建立专门制造火器的”兵エ厂”,以备战时需要。城市商品经济的日益繁荣,使坊市制度逐步消亡,手工业作坊分工细密,规模宏大,能织出复杂花纹的丝织品。宋代期间,阿拉伯的土基盘法传到我国,扎马鲁丁等人带来阿拉伯的天文仪器。

——摘编自张传皇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随着中国造纸的知识传入欧洲,1340年意大利出现了第一个造纸的作坊。…这就为“知识普及”ロ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欧洲人)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

——摘自利普斯《事物的起源》

1798年,法国人发明了近代第一台造纸机,大大减少了生产的エ时与成本。至19世纪中叶,欧洲出现纸的大机器生产,实现了造纸生产的近代化过程。1882年,上海一些商人购置了英国的造纸机、切纸机等,建立机器造纸厂,开始改变中国长期以来手工造纸的局面。

——摘编自潘吉星《中国造纸史等》

(1)根据材料一,简析宋代科学技术发达的原因。

(2)有学者认为,“文明因互鉴而发展”,请根据材料二,以造纸术的发展为例加以论证。

8 / 10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C 2、B 3、B 4、B 5、D 6、C 7、C 8、D 9、D 10、B 11、A 12、C 13、A 14、B 15、D 16、A 17、A 18、B 19、D 20、C 21、C 22、B 23、D 24、A 25、A

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

1、(1)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

9 / 10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了思想控制,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盐铁专卖。大大加强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颁布“推恩令”,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加强了皇权。

(3)重文轻武。重文轻武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宋朝偏重文治,却令社会出现过度文弱的弊病,民风文弱,军力不振,君臣畏战。

2、(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处于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确立时期。周王室政权衰落,社会动荡不安,各国纷纷变法。

(2)天文历法:春秋时期,中国有了哈雷彗星最早记录;农学: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农业专着是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数学:南朝的祖冲之,精确算出圆周率小数点后第7位,比外国早1000多年;医学:神医华佗,发明“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特点:明朝之前,中国的科技长期领先世界,但在明清时期,中国的科技逐渐落后于西方。

(3)文艺复兴;作用: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4)无论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还是外来文化,都要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学习吸收其精华一面,批判其不足的一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1)原因:继承吸收前代科技成果;战争需要;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中外交流频繁。

(2)论证:古代造纸术由中国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到了近代,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的兴起,推动造纸术的技术革新和生产效率的提高;19 世纪中后期的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器,创办近代造纸企业,改变了传统落后的生产技术;可见,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进步。

10 /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