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称呼老师要叫全称或最后一个名,如菲尔德先生、布莱克小姐…… 2.稍早或按时到校。
3.问问题时要举手。
4.你可以坐在课桌边向老师提问题。
5.缺席时,必须找老师或同学帮忙补上落下的功课。
6.如果因为有急事而要离开,需事先向老师请假,并获悉你将落下的功课(你不在学校期间要上的课)。
7.所有你上交的作业都必须是自己做的。
8.考试中严禁作弊。
9.如果你在课堂学习方面遇到困难,可以向老师预约请他帮忙,他会乐于帮你的。
10.上学缺席或迟到必须有家长的说明。
11.可以接受的缺席理由有:本人生病,家庭成员的死亡,宗教性节日。其他任何理由的无故缺席都是违反校规的,都是不允许的。
12.当老师提问问题,没有特别指明让哪个学生回答时,知道答案的学生都需先举手。
美国小学生守则
1、总是称呼老师职位或尊姓。 2、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 3、提问时举手。
4、可以在你的座位上与老师讲话。
5、缺席时必须补上所缺的课业。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6、如果因紧急事情离开学校,事先告诉你的老师并索取耽误的功课。 7、所有作业必须是你自己完成的。 8、考试不许作弊。
9、如果你听课有困难,可以约见老师寻求帮助,老师会高兴地帮你。 10、任何缺勤或迟到,需要出示家长的请假条。
11、唯一可以允许的缺勤理由是个人生病、家人亡故或宗教节日。其他原因呆
在家里不上课都是违规。
12、当老师提问且没有指定某一学生回答时,知道答案的都应该举手。
中国小学生守则: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2、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
3、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
4、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 5、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 6、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 9、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 10、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
从以上小学生守则可以看出,美国(日本亦如此)对小学生的要求都是实实在在的具体事项,而中国的小学生守则却是大而虚,难以操作。因为没有具体目标和要求,学生无所适从,因此也就不容易产生效果。
其实,不仅学生守则,中国的学校教育在很多方面都是大而化之的。从小教育孩子要拥有远大理想、要成为人上人、成为精英,而不是脚踏实地地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被这样教育长大的孩子,自然也就习惯了大而化之的思维,习惯了说一些不切实际的大话。
我有一个朋友的孩子,在国内读了小学后到日本读初中。刚入学时,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写出自己本学期的目标,其他日本孩子写的大都是“自己整理自己的房间”、“上课不打盹”、“坚持课外活动”、“不迟到”等具体的目标,朋友的孩子写的却是“加强自我”这样不着边际的大话,回家后还以嘲笑的口气和家长说:“日本孩子真没出息,居然写这么幼稚的目标”。
被中国的教育制度教育出的孩子,从小写作文就不会正常说话,长大后也只会写官样文章,思维方式被约束在框框中,久而久之就变得没有自己的思想了。想起来实在可怕。
美国中学生守则
• Regulations for American Pupils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 美国中小学生守则
1. Always refer to a teacher by title and last name.
每次都礼貌地称呼老师,如“ x(姓)老师/主任/校长”。 2. Get to class on time or a little earlier. • 准时或稍提前进入课堂。
3. Raise your hand when you want to ask a question. 先举手, 后提问。
4. You may speak to the teacher from your desk while you are seated. 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坐着与老师交流,不一定要起立。
5. When you are absent, you must make up the work you have missed. Ask either the teacher or a classmate for the work.
缺课期间,一定要请老师或同学把落下的学习内容、笔记补上。
6. If you expect to be away from school because of an emergency, tell your teacher in advance and ask for the work you will miss.
遇紧急情况需要离开学校时,应提前告知老师并问清楚在离校期间应学的内容和应完成作业。
7. All assignments you hand in must be your own work. 所交的作业都必须是自己独立完成的。 8. Never cheat on a test. 考试时,决不作弊。
9. If you are having difficulty with a class, schedule an appointment to see the teacher for help. The teacher will be glad to help you.
每当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你应当主动约见任课老师,寻求帮助。老师随时随地都乐意向你提供学习上的帮助。
10.Students must bring a note for a parent explaining any absence or tardiness.
凡不到校上课或迟到的学生都必须带回由家长解释的便条说明原因。
11.The only acceptable excuse for absence is personal illness, a death in the family, or a religious holiday. It is illegal to stay home from school for any other.
属下列缺勤情形的,学校将不予追究当事学生的责任:本人生病、家人去世或宗教节日。除上述以外的任何其他原因,学生呆在家中而不到校上课的皆属违法行为,学校将追究其和家人的法律责任。
12.When a teacher asks a question and does not name a particular student to answer it, anyone who knows the answer should raise one hand.
当老师提问时,没有明确指定某同学回答时,凡会的同学都应当举手回答。
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学习的课堂
当我把九岁的儿子带到美国,送他进那所离公寓不远的美国小学的时候,我就象是把自己最心爱的东西交给了一个我并不信任的人去保管,终日忧心忡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学校啊!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放声大笑,每天至少让学生玩二个小时,下午不到三点就放学回家,最让我大开眼界的是没有教科书。
那个金发碧眼的美国女教师看见了我儿子带去的中国小学四年级课本后,温文尔雅地说:“我可以告诉你,六年级以前,他的数学不用学了!”面对她充满善意的笑脸,我就像挨了一闷棍。一时间,真怀疑把儿子带到美国来是不是干了一生最蠢的一件事。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看着儿子每天背着空空的书包兴高采烈的去上学,我的心就止不住一片哀伤。在中国,他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书包就满满的、沉沉的,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换了三个书包,一个比一个大,让人感到“知识”的重量在增加。而在美国,他没了负担,这能叫上学吗?一个学期过去了,把儿子叫到面前,问他美国学校给他最深的印象是什
么,他笑着给我一句美国英语:“自由!”这两个字像砖头一样拍在我的脑门上。
此时,真是一片深情怀念中国教育。似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为什么中国孩子老是能在国际上拿奥林匹克学习竞赛的金牌。不过,事已致此?也只能听天由命。
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儿子的英语长进不少,放学后也不直接回家了,而是常去图书馆,不时就背回一大书包的书来。问他一次借这么多书干什么,他一边看着借来的书一边打着电脑,头也不抬地说:“作业。”
这叫作业吗?一看孩子打在电脑屏幕上的标题,我真有些哭笑不得――《中国的昨天和今天》,这样大的题目,即使是博士,敢去做吗?
于是我严声厉色地问是谁的主意,儿子坦然相告:老师说美国是移民国家,让每个同学写一篇介绍自己祖先生活的国度的文章。要求概括这个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分析它与美国的不同,说明自己的看法。我听了,连叹息的力气也没有了,我真不知道让一个十岁的孩子去做这样一个连成年人也未必能做的工程,会是一种什么结果?只觉得一个十岁的孩子如果被教育得不知天高地厚,以后恐怕是连吃饭的本事也没有了。
过了几天,儿子就完成了这篇作业。没想到,打印出来的是一本二十多页的小册子。从九曲黄河到象形文字,从丝路到五星红旗……热热闹闹。我没赞成,也没批评,因为我自己有点发楞,一是因为我看见儿子把这篇文章分出了章与节,二是在文章最后列出了参考书目。我想,这是我
读研究生之后才运用的写作方式,那时,我三十岁。
不久,儿子的另一篇作文又出来了。这次是《我怎么看人类文化》。如果说上次的作业还有范围可循,这次真可谓不着边际了。儿子真诚地问我:“饺子是文化吗?”为了不耽误后代,我只好和儿子一起查阅权威的工具书。费了一番气力,我们完成了从抽象到具体又从具体到抽象的反反覆覆的折腾,儿子又是几个晚上坐在电脑前煞有介事地作文章。我看他那专心致志的样子,不禁心中苦笑,一个小学生,怎么去理解“文化”这个内涵无限丰富而外延又无法确定的概念呢?但愿对“吃”兴趣无穷的儿子别在饺子、包子上大作文章。在美国教育中已经变得无拘无束的儿子无疑是把文章作出来了,这次打印出来的是十页,又是自己的封面,文章后面又列着一本本的参考书。他洋洋得意地对我说:“你说什么是文化?其实超简单――就是人创造出来让人享受的一切。”那自信的样子,似乎发现了别人没能发现的真理。后来,孩子把老师看过的作业带回来,上面有老师的批语:“我安排本次作业的初衷是让孩子们开阔眼界,活跃思维,而读他们作业的结果,往往是我进入了我希望孩子们进入的境界。”问儿子这批语是什么意思。
儿子说,老师没为我们感到骄傲,但是她为我们感到震惊。“是不是?”儿子问我。
我无言以对,我觉得这孩子怎么一下子懂了这么多事?再一想,也难怪,连文化的题目都敢作的孩子,还有什么不敢断言的事吗?
儿子六年级快结束时,老师留给他们的作业是一串关于“二次世界
大战”的问题。“你认为谁对这场战争负有责任?”“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将对美国投原子弹持什么态度?”“你是否认为当时只有投放原子弹一个办法去结束战争?”“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如果是两年前,见到这种问题,我肯定会抱怨:这哪里是作业,分明是竞选参议员的前期训练!而此时,我已经能平心静气地循思其中的道理了。
学校和老师正是在这一个个设问之中,向孩子们传输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引导孩子们去关注人类的命运,让孩子们学习思考重大问题的方法。这些问题在课堂上都没有标准答案,它的答案,有些可能需要孩子们用一生去寻索。看着十二岁的儿子为完成这些作业兴致勃勃地看书查资料的样子,我不禁想起当年我学二战史的样子,按照年代事件死记应背,书中的结论明知迂腐也当成《圣经》去记,不然,怎么通过考试去奔光明前程呢?此时我在想,我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重复前人的结论往往大大多于自己的思考。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就难有新的创造。
儿子小学毕业的时候,已经能够熟练地在图书馆利用电脑和微缩胶片系统查找他所需要的各种文字和图象资料了。有一天,我们俩为狮子和豹的觅食习性争论起来。第二天,他就从图书馆借来了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拍摄的介绍这种动物的录像带,拉着我一边看,一边讨论。孩子面对他不懂的东西,已经知道到哪里里去寻找答案了。
儿子的变化促使我重新去看美国的小学教育。我发现,美国的小学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想方设法把
孩子的目光引向校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他们要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他们没有让孩子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作欲望和尝试。
有一次,我问儿子的老师:“你们怎么不让孩子背记一些重要的东西呢?”老师笑着说:“对人的创造能力中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去寻找所需要的比它能够记忆的多得多的知识;再一个是他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死记硬背,就不会让一个人知识丰富,也不会让一个人变得聪明,这就是我的观点。”
我不禁记起我的一个好朋友和我的一次谈话。他学的是天文学,从走进美国大学研究所的第一天起,到拿下博士学位的整整五年,他一直以优异的成绩享受系里提供的优厚奖学金。他曾对我说:“我觉得很奇怪,要是凭课堂上的学习成绩拿奖学金,美国人常常不是中国人的对手,可是一到实践领域,搞点研究性题目,中国学生往往没有美国学生那么机灵,那么富有创造性。”我想,他的感受可能正是两种不同的基础教育体系所造成的人之间的差异。中国人太习惯于在一个划定的框子里去旅展拳脚了,一旦失去了常规的参照,对不少中国人来说感到的可能往往并不是自由,而是慌恐和茫然。
我常常想到中国的小学教育,想到那些课堂上双手背后坐得笔直的
孩子们,想到那些沉重的课程、繁多的作业、严格的考试……它让人感到一种神圣与威严的同时,也让人感到巨大的压抑和束缚,但是多少代人都顺从着它的意志,把它视为一种改变命运的出路。这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它或许有着自身的辉煌,但是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力的信息社会,面对明天的世界,我们又该怎样审视这种孕育了我们自身的文明呢?
广州日报报道,美国德克萨斯州一名中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出言不逊,付出637美元代价。(广州日报2月6日)
这是一件很值得玩味的事儿。事情起因:去年10月6日在课堂上对教师莱娜使用不敬语言。事情处理:学生被带至校长办公室,校方向她开具340美元罚单;学生不服,辩称自己无罪;告上法庭,法院裁定其需缴纳罚金。事情结果:该名学生总共承担合计637美元的罚款,她说:“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没那么多钱。”为此,她自己现在在餐馆打工挣钱“还债”。
课堂上的几句不敬语,就带来这么严重的“后果”,可能出乎大家的想象。当然,经历了去年中国留学生因一句话,就惹祸上身,被校方以涉嫌发表“火烧校园”的言论报警,遭到拘押的“骇人听闻”事件后,对美国中学生因课堂不敬语,就被罚600多美元,国内网友的情绪还是比较“淡定”,同时也发现,原来,美国大中学校的规定,是不管留学生和本国学生,执行起来都这么严,不讲情面的。
这么严格的规定,究竟对不对?换在我们这里,可以推想的局面是,舆论会对学校的做法口诛笔伐,家长也会去找学校理论——这么点小事,就“上纲上线”,罚这么多钱,学校是不是想钱想疯了,难道没有比罚款更好的教育方式吗?大致结果会是,学校取消对学生的罚款,同时向学生赔礼道歉。接着,下一次,学生在课堂上更大胆地对教师不敬,教师对不敬只有忍着„„这其实就是眼下我国一些中小学的情况,学生们在课堂上“无法无天”,而老师也睁只眼闭只眼。
美国学校的严厉规则大可商榷,但其制订规定以及执行规则的严肃,却值得学习与借鉴。其一,学校的校规,通常是由社区教育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共同制订的,因此,无论怎样严格,各方都知情、参与并接受;其二,规定既已制订,就必须执行,校方根据事实,严肃地按规定对学生作出处理;其三,学生不服,可提出申诉,有关部门将根据申诉进行调查、处理;其四,学生本人承担罚款,要用自己的劳动“还债”,而不是其家长代为其交罚款。
我国学校的校规制订与校规执行,却有很大不同。首先,在校规制订中,社区、家长基本不知情、不参与,这就使校规本身的合法性、合理性受到质疑,也不具备严格执行的基础;其次,在校规执行过程中,没有严密的调查、初步处理、当事人申诉、再调查、听证、处理等程序,且时常受行政干预,影响公正性;其三,对当事学生的处罚,往往转嫁到家长身上,如果是批评,学校往往把家长叫到学校进行“教育”;如果
是罚款,则由家长为学生的罚款买单。
这样的校规制订和校规执行,要么使校规成为社会、学生嘲弄的对象,诸如近年来一些中小学推出的“雷人”校规;要么使校规成为“一纸空文”;再就是,如果学校、老师严格执行规定,就将引来家长不满、学生不满等麻烦。于是,校规的价值和意义,全部被消解,学校的管理,就寄望教师和学生的自觉。而这是难以寄望的,进而,我国学校的管理,普遍存在失序的严重问题。与此同时,更重要的问题是,学生们不把规则当一回事。
让受教育者形成规则意识,这是所有教育的基点,因为没有基本的规则意识,受教育者就无法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他们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就会导致社会管理的失序,“明规则”失效、“潜规则”盛行。制订科学、合理的规则,并对规则严肃执行,对学生来说,就是最好的规则意识教育。我国的学校管理,对此不能等闲视之。要培养合格的公民,必须从完善学校的规定,严格执行学校的规定做起。
规则、诚信、责任、法律——美国学生必须具备的四种意识.
这是一个中国教师行走美国教育留下的手记: 试看美国同行管理学生: 规则下的自由
在到美国之前,我们一直认为,美国中小学校的课堂是散漫随意的,学生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不像我们国内的学校有很多规章制度。到美国后考察了二十多所中小学校,得出了与以前截然不同的印象。
事实上我们发现,美国学生在课堂上确实有许多我们的学生不曾有的“自由”:他们不用穿校服,男生一般是T恤加牛仔裤,不少高中女生都穿着露出肚皮的低腰裤,还有穿超短裙的,有些学生穿着拖鞋;他们的头发长短不一,身上装饰物五花八门;上课时他们不必端正地坐着,斜着歪着半躺着都有,也可以坐到地毯上;想上洗手间站起向老师示意一下就走出去了,讨论问题想发言可以举手也可以不举。但我们同时也发现,即使在最轻松活泼的课堂上,即使学生上课时席地而坐,却也极少看到学生之间互相交头接耳、嬉戏打闹的现象,我们看到有学生在发言时其他学生会倾听着,一定会等同学讲完后再开口;我们看到,当学生下课离开的时候,一定会把椅子放回原处,即使两分钟后他回来再重新拉开椅子;学生们的桌椅上都干干净净,看不到乱涂乱画的现象,更没有刀子的刻痕;学生的课本更是干净,没有被画得乱七八糟,即使经过几次循环运用的课本,也很干净,边角都很整齐;学校的洗手间,没有乱七八糟的文字和图画,地板上没有水渍;他们在图书馆和餐厅时都很安静;师生间、学生之间彬彬有礼,“thank you”“you are welcome”是时刻挂在嘴上的。
自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综合的,是和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有关,和美国社会的公民教育有关。美国是个崇尚个性和自由的国家,但同时美国又是一个高度的法治社会。美国社会的自由观是:规则下的自由,这一点,学校也不例外。在对二十多所学校的考察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美国中小学校的学生管理规则非常明确、具体、严格。学生在学校拥有的自由是有前提的,即规则下的自由。
每个学生入学时,学校会给每位学生发放一本《Parent/Student Handbook》(家长/学生手册)。学校要求学生必须熟知《Parent/Student Handbook》中每一条款,还要求监护人也必须熟知《Parent/Student Handbook》的全部内容。学生和监护人要在《Parent/Student Handbook》中签名。学生如果违反了《Parent/Student Handbook》,除当事人要接受惩罚外,监护人也要承担相关责任。《Parent/Student Handbook》其实就是学校的一部法典,也是学生的操行指南。在Mcpherson Magnet Elementary School和University High School两所学校,我们细细浏览
了学校的《Parent/Student Handbook》,厚厚的一册,内容涵盖学校的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家长或监护人的权利和责任、学生的权利和责任、学生纪律、安全、健康、特殊教育等各方面。制定得非常细致、具体。 各校的《Parent/Student Handbook》对学生的要求和处罚方法有不同的规定。如Mcpherson Magnet Elementary School是一个幼儿园至8年级的学校,手册中就对学生的着装提出了规则;University High School是个9至12年级的高级中学,手册中对学生的吸烟、吸毒问题提出了处罚意见。在University Park Elementary School的一个低年级班中,老师正用实物教孩子们认识数字,期间,一个小男孩与一个小女孩吵了起来。于是,老师把两个孩子拉到教室一个角落,又把两个孩子的绿牌子翻成黄牌子,然后告诉他们,因为他们违反上课规则,当天减少他们15分钟的玩耍时间。两个孩子虽然撅起了嘴,但也没有任何争议,乖乖地回到原来的座位继续上课。显然,他们对于这样的规则已经熟悉。在Culverdale Elementary School,教室中有红色和绿色两种灯,如果亮了红灯,就表明要求学生安静,这时如果谈话喧哗就会受到惩罚。
在高中学校的教室门口,一般都有一块牌子:(禁止食物;禁止饮料)。在这些学校听课时,我们也确实没看到过学生带饮料或食物到课堂中。
如果学生违反学校的规则会怎么样呢?在University High School,校长和老师向我们做了详细介绍。如,课堂上一个学生经过两次提醒仍讲话、吃东西,老师就会将他送到校长那儿,学校会打电话给学生的父母,让他们把自己的孩子领回去。家长会不会投诉呢?“不会,因为这都是有明确规定的。”校长这样回答我们的。又如,高中学生都是“走班”上课,他们没有班主任,学科老师负责自己所上学科的课堂管理,他们的办公室也在教室中。上文学课的Mr.Pei在教室里向我们展示了他电脑中的课堂管理系统。他电脑中有每一堂课的学生名单,学生来上课的座位是固定的,便于教师及时掌握迟到、缺席的学生。如有某学生没来,Mr.Pei马上在电脑中输入,学校里负责学生管理的部门(类似我们的“学生处”)马上就能了解到,于是立即与缺席学生的家长联系。Mr.Pei电脑中的这套管理系统很完善,还可以输入学生的各次考试成绩、作业记录,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档案袋管理”法。
在各学区,有专门的Saturday School、Summer School,负责在周六、日或假期为那些不完成作业、缺课的学生上课,这也是对违章学生的惩罚,因为没有学生会愿意在假期去上课。
Mr.Pei还介绍了不少学校的规则,如,一个学生可以与教师争论,可以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但如果他辱骂老师,那就可能被赶出教室或者被请到校长办公室等等;屡教不改的学生学校会拒绝其上学。
美国中小学课堂并不自由
近日,笔者随团在美国培训,其间纽约市圣文森山学院组织参观了多所中小学校。走进美国中小学课堂,我们看到学生或者围坐在老师跟前,认真听老师讲课,或者组成学习小组,热烈讨论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似乎每个学生都完全沉浸在老师的教学当中。这与我对美国自由课堂的刻板印象并不相符,难道美国课堂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自由?是的,美国课堂确实不自由。
学生必须遵守学校和课堂规则
培养具有法治精神的公民,正是美国学校教育的目标之一。学校是一个小社会,对于学生而言,学校、课堂规则就是法律,要求学生遵守学校和课堂的各项规则,正是培养学生法治精神的重要途径。
教育学生遵守学校、课堂规则,首先必须要有明确具体的规则。规则的作用在于,让所有人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每个美国中小学教室,都会在门口或者教室前面贴上课堂规则,这个规则是由学校和教师遵照纽约市教育的相关规定而制定,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课堂规则略有不同。例如,幼儿园的规则包括听老师讲、举手、分享、尊重等。小学三年级课堂规则是尊重教师和同学、发言先举手、离开座位需要得到允许、认真听指挥、保护和尊重学校的财产。这些规则明确具体,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容易执行。据观察,教师陪伴学生在校的每时每刻,学生参加活动、吃饭、转换教室都由教师安排,学生不能随意活动。课堂规则,实质上也是学生进入社会后必须遵守的社会规则。学生遵守课堂规则,随着时间慢慢内化为个人的观念和习惯行为之后,自然就会遵守社会规则。
不遵守规则要受到相应的惩罚
在美国,学生旷课或者迟到是一个困扰学校的大问题。纽约市教育局规定,学生旷课累计达20天,将不能够毕业,以示惩罚。在课堂上,教师有权处分违反纪律的学生。
2011年9月,纽约市教育局修订了2008年的《全市纪律和干预措施标准》文件,为中小学惩罚违纪学生提供了新的指导,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年龄大小和违纪的程度,对照《全市纪律和干预措施标准》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学生违反课堂纪律,在程度较轻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让他坐到教室角落或者教室外面,与其他学生分开学习,程度严重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让学生离开教室,到学校专门设置的教室学习。如果学生继续违纪,屡教不改,学校可以做出让学生回家学习的惩罚措施,甚至可以向学区学监汇报,将学生转移到纽约市专门设置的学习中心接受教育。这些严格的规定,有效地保障了学校和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课堂自由的前提在于遵守规则
然而,美国的中小学生又是相当自由的学生。美国法律的前提是法无禁止则自由,只要不触犯法律,公民就享有极大限度的自由。在美国课堂上,只要学生不触犯课堂规则,学生就能享有极大的学习自由。例如,学生如果认为自己完全掌握了教师讲授的知识,或者认为自己能够挑战更高难度的知识,他们可以要求教师单独辅导或者自己独自学习新内容,不参与到集体学习之中。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向教师和学校提出要求,学校会根据需要为学生开设选修课,并请专人进行辅导。
遵守规则,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由,这是美国社会发展的宝贵经验。这一经验,同样适用于学校。在羡慕美国中小学校课堂自由之余,不妨多观察美国学生是如何遵守学校和课
堂规则的,尤其是那些内化为学生习惯的规则。 (作者系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忧虑和期望
学校七十大庆,学校安排各班夹道欢迎各界校友的到来,七点半开始,学生却只来了十几个,后来者和未来者恐怕都在想校友不可能那么早,再睡一会儿吧;睡着睡着就起不来者,也许就在想反正都已经迟到了,多我一个不多,不去拉倒。好不容易基本上来齐了,可是没站多久就有部分人瞅准时机开溜了。哪里会去思考,组织校庆这样庞大的活动,上至校长甚至于市长,下至于教师以至于学生,每一层都必须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严谨认真中又不乏热情和激动,每一环都至关重要,都体现我校师生的情感和素养。哪里想得到有些早早来到的校友看见北中学生那稀稀拉拉的情景,心理恐怕早已发出了鲁迅笔下九斤老太的感叹……而这些似乎都与“我”无关,“我”怎么想怎么舒坦这才是最重要的,至于学校的规定,什么荣誉和发展,靠边去吧;我不守规则又怎么样?何况不守规则者肯定不止我一个……想我泱泱大国为何曾经会是一盘散沙,由此可见一斑。各人懒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原本就是国人的劣
根性。
真的很对,不守规则者确实大有人在。撇开校庆不说,平时的校纪班规又有多少在随意的违反和破坏呢?常见的现象有随意迟到的;作业常常不交的;上课吃东西,玩手机,打瞌睡的;集体活动中懒懒散散拖拖拉拉的……以至于宿舍门关了就爬墙的;以至于课室是我家,进来出去自由他;以至于对于高考这一优胜劣汰的规则,也慢慢变得模糊而迟钝,以为所有的规则都是可以逾越和改变的,潜意识中常有“无奈
我何”的自纵与蒙昧……
以至于我们的管理者们内心里也受到莫大的冲击与不堪。该怎么做呢?只有无奈!只有顺应!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曾经的热情激昂,曾经的壮志满怀,曾经的勇敢担当,正在慢慢的退却,消极,怠惰……明哲保身真的能够自保么?当我们无法或者没有意识去改变一些不良风气的时候,你不会知道自己也许正在被此风慢慢地同化。当我们无法让积极上进、向上向善的观念与声音占领我们的班级舆论时,那些平庸无聊、狭隘自私、消极怠惰的杂念也许就已经先入为主的成为了你对事物的第一想法与抉择,慢慢地渗透
到你的骨子里改变了你的一生……
英国最有名的公德可能首推排队,甚至可以说凡有英国人在的地方,就有排队的现象(在欧洲另一国家,挪威,一市之长也排队)。据说英国人排队和守规矩的习惯,是从孩提时代就开始训练的,因为他们全面领会了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洛克的谆谆教导:“我们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极微极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样,水性很柔,一点点人力便可以把它导入他途,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变,从根源上这么引导一下,河流就有不同的趋向,最后流到十分遥远的地方去了。” 所以,年轻人,千万不要轻易去破坏这些哪怕是细小的规则,中学时代对规则的忽视,看似不会受到什么可怕的责罚,然而,就象抛物线一样,这人生起点上的一点小小的偏差,在十年后,二十年后,可能就大大改变了你的未来轨迹,甚至改变了你的命运。尽管你以为影响人生的因素有很多,可是总有些因素是至关重要的,规则意识就是未来你必须具备的内在素养。一个不讲规则的人,往往综合着多种不良的习性:时间和集体观念淡漠,自我中心,意志薄弱,盲从而不顾后果,诚信和责任感不强。一个不讲规则的人,往往是很难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赖的,不管你承不承认,不管你如何自欺欺人地以为自己有很多“朋
友”。
年轻人并不清楚,因为规则意识淡漠,我们要付出的代价是什么。上课了仍然晃晃悠悠的去倒开水、上厕所、来回走动,每天耽搁的教学时间,影响的学习心态和效果,无从计数。本来应该静心自学的晚修时间,因为勤问好动,相互干扰,不知中断过、混乱过多少回,最可怕的是专注认真这一对于学习相当致
命的品质我们永远都只是浅尝辄止……集体甚至是部分学生的规则意识淡漠,都将造成教学资源的大量浪费,将集体引向混沌与平庸。一个真正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负责的人,是绝对不敢轻易去违反和破坏集体秩序的,他对于任何一个有利于集体建设和发展的规则必然心存敬畏。如今最可怕的则是,一些违反规则
的行为正渐渐形成风气而被部分人认可慢慢地似乎变得理所当然……
刚刚发生的湖南湘乡市校园践踏事件,造成8死26伤,全因为几个毫无秩序意识的学生玩笑中堵住楼梯所致。血的教训发人深省。类似的校园惨剧不胜枚举,可我们却往往很难体会到这和我们的规则意识淡漠息息相关,无法预测到规则意识混沌可能导致的种种危害和凶险。这恐怕是人性中最蒙昧和最可悲的。 在欧美很多国家,即使是没有设置“电子警察”设备且没有行人的十字路口,所有的车辆依然遵循无人监督的规则,这其实就是我们常常倡导的境界——慎独。从规范向素质的转变,对于个人来说,意味着规则不再仅仅是一种外在强制,而是在某种意义上使人获得了真正的内在自由。按孔子的话来说,就是“随心所欲不逾矩”。我们常常以为能达到这种境界的只有孔圣人。其实不然,在国外,几乎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曾经讲过这么一件事:“我有个中国同事在联合国任职,他的孩子从小在瑞士长大。有一次大家在日内瓦湖上划船,我们代表团有个成员喝完可乐以后,顺手就把可乐瓶扔到湖里了,这在国内司空见惯。可是这个在瑞士长大的小孩当时脸色煞白,告诉了他的母亲,好像扔可乐瓶的人犯了很大的罪恶似的。”前不久,国内报纸也报道过“美国女士街头救人,武汉数十名同胞围观”的新闻。而在以前,曾有外国人主动地在长城捡拾垃圾。众所周知,长城是中国人的宝贝,污染也是由中国人造成的,与外国人毫无瓜葛,他为什么要去捡垃圾?还有,为什么瑞士小孩在意中国人的不文明行为?为什么美国女士在异国街头援救并非“同胞”的外国人?一句话,习性使然,是他们自小在本国内培养的习性使然。他们打内心里就知道,不能随手扔垃圾、不能见难不救、不能污染环境。所以,他们在我们看来完全不必要的时候站出来,很自然地做了他们认为应该做的事情。他们不需要再付出太多消耗,就可以很自然的生活在一个洁净和谐的环境之中。而反观我们身边,单是“创卫”一件,就全民动员,费时费力低效,直弄得鸡犬不宁,群情激愤,无奈而又惘然。可却很少人会冷静去思考这背后的本质:规则意识淡漠造成的难以预测
的破坏性,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阻碍一个社会或集体建设与发展的根本原因。
无规矩,不成方圆。可以说,规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甚至与人们的生命息息相关。谁不遵守规则,就要付出代价。但是,在有些人的心目中,规则就像一块抹布,想用就用,不想用就扔到一边。 有这样一个笑话,说的是中国一留学生在国外找了一个女朋友,一天在和女朋友过马路的时候闯了红灯,女朋友说,你连红灯都敢闯,什么违法的事不敢做?然后就跟他分手了。后来这位留学生回国内又找了一位女朋友,还是过马路遇到了红灯,他记得上次的教训停了下来,老老实实地等,女友不高兴了,说你连红灯都不敢闯,还能干什么事?结果国内的这位女友也和他分了手。虽然是个笑话,留学生奇怪的经
历却给了我们一个信息:中国人的规则意识淡薄。
记得在一次世乒半决赛上,一名瑞典选手与我国选手打得难解难分,对方每一记失误都会给自己带来一分胜算,自己的每一次成功扣杀都会给胜利加上砝码。在最后的关键时刻,我国选手在一次回防中,将球匆忙打向对面,如电光火石般落在桌沿外,那位瑞典选手最终因我国选手的失误而赢得了比赛。然而,在喧闹沸腾的赛场上,大家看到了一只执著的手高举着,原来是瑞典选手在向裁判和观众示意:我国选手打的是擦边球,后者才是真正的胜利者。大家在明了事情的真相后,既对这位瑞典选手没有赢得比赛而感
到惋惜,更以热烈的掌声回报他的坦荡和率真的人性。
赛后,当记者问他为什么要举起那个手势的时候,他说:“规则,让我别无选择!”
这是一种怎样的人格?它能让晦暗变得明亮,让卑劣变得崇高,让狭隘变得宽广,让一切精神作弊者和名利欺骗家在它面前显得渺小猥琐、黯然无光!这是一种坚守公平的人格,一种恪守规则的力量。 规则与一切私利、人情和善良的愿望决不是一回事,它在理性的王国里应该成为绝缘体,成为我们思想原野上的一道坚固的长城。当然,在某些时候,它也不是不能兼顾,当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时,就兼顾了两者,让马谡在人情的沐浴下,为了“军令如山”这条规则慷慨赴死,其家小则按月享受禄粮而让马谡“不必挂心”,而这一切都是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进行的。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失火案中,校方表现出来的态度也
体现了这一点。
哈佛大学图书馆不慎遭遇火灾,使这所大学具有历史意义的400本书毁于一旦,学校蒙受的损失不可估量。庆幸的是,有一本极其珍贵的书在着火前一天被一名学生带出图书馆,躲过了这场劫难。我们从感情上会认为这位学生应当受到褒扬,甚至应当给予什么奖励,但事实上,校方在对这位同学归还图书的行为作出表彰的同时,宣布了给予他开除学籍的决定,原因是他违反了该图书馆的书不能带出的规定。 这件事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进一步说明,在规则面前人所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对于我们班级管理者,同样也是一个深刻的启迪,严格按规则办事,有些该肯定的也要不吝赞美之词。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个“直”,就是公正平等的规则,让所有人都
不得不遵从且无人可怨的的规则。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功利被提升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人性的弱点在利益的驱使下暴露无遗。人们纷纷追逐利益的最大化,把规则抛到一边,因此,“三鹿奶粉”、“钓鱼执法案”等等事件屡见不鲜,充斥于我们的视线所能抵达的每一个角落。殊不知,市场经济的发展,要的决不是颠覆规则,玩弄手段,恰恰相反,是要更严格地遵守规则,是要用规则约束人性的弱点。正如经济学家所说:“市场经济越完善,法规应该更健全,市场参与者的法律意识应该更强烈。”一些投机者为趋利而违规的行为,只能是饮鸩止渴,割肉补疮,终究要在文明的光辉下塌陷。任何一种精彩的规则,无不体现“公平地制约”。违反规则者能够受到相应的制裁——此为公平;掌握权力者无法公为私用——此亦为公平,只有这样的规则才真正担负起赋予它的使
命。
而人性何以如此脆弱,禁不住一点诱惑,追根究底,就是在最单纯的中学时代,没有在我们思想和精神的处女地里,开垦和播种“规则”的种子,使自觉自律的品质落地生根,茁壮成长,成为人性的主宰力量。 这也是高考作文中多次出现这一话题的原因,旨在考测学生对于“规则”的认识和体悟。那些规则意识
模糊的学生恐怕是要脸色苍白,茫然不知所措了。
可见,规则意识不仅关系到班集体有序高效地运转,而且关系到同学间、师生间的和谐共处,关系每个人的家庭幸福,尤其关系到高考,关系到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孟子曰:“挟泰山以超北海,非不为也,是不能也;为老人折枝,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加强规则意识培养要从自身做起,从身边举手之劳就能做到的和做好的事情做起,不是高谈阔论,而是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身体力行,自觉地用规则去约束自
己,克服只顾自己不顾社会公德的不良习惯。
规则意识体现人的认识和智慧;规则意识展示人的意志和信念;规则意识彰显人的情怀和操守;规则
意识显现人的素养和气质……
面对学生诸多的不良习惯,尤其是对规则的漠视与破坏,作为教育者的我常常是充满忧虑和无奈的。忧虑的是他们的高考和人生,无奈的是他们由来已久的陋习和观念往往难以轻易改变。当然我也坚信,这是一群充满人情味又决不缺乏智慧与意志的年轻人。我相信只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慢慢的唤起他们的规则意识,慢慢的改善他们的处世观念和行为习惯。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我期待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