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自考社会学概论(二)试题及答案

2022-06-15 来源:知库网
自考社会学概论(二)试题及答案

自考《社会学概论》模拟考试(二)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首先提出“社会学”一词的是( ) A.孔德B.斯宾塞C.韦伯D.马克斯

2、“社会控制”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学概念,最早提出者是( ) A.罗斯B.吉登斯C.米尔斯D.默顿

3、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稳定关系,叫( ) A.社会体系B.社会制度C.社会结构D.经济体制

4、为了完成较高层次系统所规定的工作和任务、依据一定章程、按照某种正式的手续而建立的群体,称( )

A.首属群体B.次属群体C.正式群体D.参照群体

5、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化为自己的观念,并对自己的行为实施的控制,称( )

A.制度化控制B.非制度化控制C.外在控制D.内在控制 6、一种急剧的、对整个社会进行根本改造的社会变迁形式称( ) A.社会进化B.社会改革C.社会革命D.社会倒退

7、阶级的产生需要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出现了剩余产品;二是出现了( )

A.奴隶主B.暴力C.私有制D.奴隶

8、社会学的()功能是指提示社会事件和状态将是怎样的。( ) A.描述性B.解释性C.预测性D.规范性

9、20世纪60--70年代,西方学者提出的分析发达国家社会发展的新理论有()

A.依附发展论B.信息社会论C.世界体系论D.现代化理论 10、社会对其成员在思想意识上完全放任自流,实际上是一种( ) A.社会解组B.社会自由C.社会失控D.社会分化 11、确定一个社区地域范围的客观标志是()

A.社区中心的服务范围B.社区经济的交流范围C.社区文化的

影响范围D.社区行政区划的范围

12、一般地说,家庭建立的基础是()

A.生产关系B.婚姻关系C.亲子关系D.抚养与赡养关系 13、属于人群类别的是()

A.游伴群B.消费者协会C.候车群D.工会 14、由个人在生活中扮演的多种角色构成个人的( ) A.理解角色B.领悟角色C.期望角色D.角色集 15、在孔德之前,()创造了“社会物理学”这一名词。( ) A.孟德斯鸠B.伏尔泰C.圣西门D.卢梭 16、研究社会的逻辑起点是( )

A.社会角色B.社会群体C.社会组织D.社区

17、依据群体的正规化程度及其成员间的互动方式,可将社会群体划分为()

A.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B.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C.内群体和外群体D.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 18、政治现代化的根本标志是( )

A.民主化B.多党制C.世俗化D.议会制

19、只有两对或两对以上异代夫妇而没有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类型是( )

A.联合家庭B.主干家庭C.核心家庭D.残缺家庭 20、按照流动的参照物划分,社会流动可分为()

A.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B.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C.结构性流动和自由流动D.向下流动和向上流动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属于强制性手段的有( )

A.身体惩罚B.精神惩罚C.经济处罚D.组织处分E.说服劝告

2、对社会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的观点有( )

A.互动论B.中心论C.平列论D.网络论E.特殊论

3、在韦伯看来,科层制是根据合理化原则组织的,它的特征包括

( )

A.稳定的职务等级B.严格规定的职务权限C.固定的薪金报酬 D.有个人自由并仅仅听命于公务上的职责E.服从严格而统一的工作纪律和监督

4、个人社会化的必要条件包括( )

A.遗传因素B.制度因素C.自然条件D.环境因素E.生活实践

5、根据人们扮演的心理准备,社会角色可分为( )

A.先赋角色B自致角色C.自觉的角色D.不自觉的角色E.规定性角色

6、社区的构成要素包括( )

A.人口B.地理环境C.经济D.文化E.组织 7、社会行为的方式有( )

A.暗示B.模仿C.竞争D.合作E.冲突

8、用特定形式的社会精神和信仰来制约生活,使得社会按照集体生活的原则展开它的活动,维护着社会进程的社会规范有

A.风俗B.习惯C.道德D.宗教E.法律 9、社会现代化这一系统包括有( )

A.工业化和民主化B.城市化和科层化C.社会结构分化D.人的现代化E.生活方式的世俗化

10、影响群体行为的内部因素主要有( )

A.群体目标B.群体规范与压力C.群体成员的技能D.群体意识E.群体凝聚力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文化模式 2、角色冲突 3、社会分层 4、社会唯实论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文化交流对社会发展有哪些作用?

2、简述个人社会化的必要条件。 3、简述城市的地位与作用。 4、社区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论当代中国家庭的发展变化趋势。

2、论述城市化的基本内涵及其基本模式,您认为我国未来城市化道路最适合哪种模式?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B2.A3.C4.C5.D。6.C7.C8.A9.B10.C

11.D 12.B 13.C 14.D 15.C 。16.A 17.B 18.A 19.B 20.B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BCD2.BCE3.ABCDE4.ADE5.CD。6.ABCDE 7.ABCDE 8.CD 9.ABCDE 10.ABCDE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文化模式:是指许多不同文化结丛有机联结而成的某个民族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总称。

2、角色冲突:是指人们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由于不同角色规范的不同要求,而引起人们某一具体角色扮演的矛盾和冲突。

3、社会分层:就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人们划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和现象。

4、社会唯实论:是对社会本质认识的一种基本观点,它把社会看成是超越了人类个体的客观存在物,认为社会先于个体而存在,并且事先规定了个人的存在是一种交互作用的实在,有集体意识和集体象征。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答题要点:

(1)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2)三方面具体作用:思想启发、模式提供、物品采借。

2、答题要点:(1)遗传因素。(2)环境因素。(3)生活实践。 3、答题要点:(1)经济中心作用。(2)政治中心作用。(3)文化中心作用。

4、答题要点:

⑴有按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组织起来的人口;⑵必需具有一定的地域条件;⑶要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制度和生活方式;⑷社区居民在思想意识、?心理感情上具有共同的地域观念、乡土观念和认同感。

(以上只提供答题要点,在考试论述时必须予以展开)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答题要点:

(1)家庭规模缩小趋势。优点(略);带来的问题(略)。

(2)家庭功能变化趋势:消费功能加强;生、抚功能提高;精神生活功能增强;事业功能扩大。(3)对家庭价值的认识趋于现代化。

2、⑴指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数量逐步增加,农村居民点和农业人口则相应减少;⑵指城市的空间分布由一个独立的状况转化为相互联系日益密切的城市网络状况或城市带;⑶居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条件、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观念、社会心理都逐渐具有城市的特点。根据城市化规模和结构状况,我们可以把城市化模式分类为小城镇模式、大城市和超大城市模式、大中小城市相结合模式。根据城市化区域发展状况,我们可以把城市化模式分类为农村城镇化为主导的模式、城市化为主导的模式、“双高”型模式。根据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工业化的关系,我们可以把城市化模式分类为同步城市化模式、过度城市化模式、滞后城市化模式和逆城市化模式。根据城市化的空间关系,我们可以把城市化模式分类为集中型城市化模式和分散型城市化模式。根据城市化的表现形式,我们可以把城市化模式分类为隐性城镇化模式和显性城镇化模式。根据城市化的主导力,我们可以把城市化模式分类为原始自发型城市化模式和政府主导型城市化模式。根据城市化的结构层次,我们可以把城市化模式分类为继续城市化模式、延伸城市化模式、递进城市化模式和跟踪城市化模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