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19年春期中联考
高三历史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题有且仅有一个最佳答案。每小题2分,共48分) 1.西周的封国与夏商时期的封国不同,不是在原部居地上就地册封,而是把同姓王族或异姓功臣分封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这样封国内不仅有不同氏族宗族的居民,而且由外迁入受册封者的氏族统一管理,这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 )
A.对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起着制衡作用 B.使夏商以来的血缘族体逐渐走向瓦解
C.使边远和新征服的地区同内地周文化一致 D.使封国自主经营的积极性发挥了作用
2.表1是西汉时期州刺史权力核心内容的嬗变过程:据此可知( )
A.刺史丧失地方监察职能 B.诸侯王国问题彻底解决 C.地方行政权力大大加强 D.汉代社会问题不断暴露
3.表2唐代登科者出身分布,据此可知唐代( )
A.士族价值观念发生变化 B.士族进一步垄断仕途 C.进士科的录取比例最高 D.门第仍是录取的依据
4.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这表明当时( ) A.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 B.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C.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 D.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 5.表3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丞相(宰相、副相)的人数统计。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中国古代宰相权力持续削弱 B.宰相人数变化反映君主专制加强 C.唐宋时期宰相增多威胁皇权 D.明代宰相人数减少行政效率提高
6.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清代施闰章《蠖斋杂记》记叙:“(宋)有舒翁工为玩具,翁之女尤善,号曰舒娇,其炉瓷诸色,几与哥窑等价。…相传陶工作器入窑,变成玉。工惧事闻于上,封穴逃之饶。”上述两则记述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两宋时期民间手工业( )
A.开始超越官营手工业 B.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 C.受官府压制,发展艰难 D.主要生产日常生活用品
7. 郑观应说:“外人之商业有政府以为后援,我国之政府对于我商人非惟不知保护,反多障碍,而政府的失职是因为缺乏监督政府的机关。所以为了促进商业的发展,不可不速开国会。”这思想( )
A. 促使洋务运动突破了器物层面 C. 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的指导
B. 认识到经济发展与政体的联系 D. 实质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8. 1962年同1960年相比,中国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下降17个百分点。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下降4.7个百分点。据此可以推知( )
A. 中国工业的增长速度减缓 B. 计划体制阻碍了经济发展
C. 国民经济结构实行了调整 D. “大跃进”导致经济持续衰退 9.“雅典公民帕帕迪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人,他通过抽签来到法庭,参加审判苏格拉底。尽管许多问题听不懂,但最后举手投票时,帕帕迪投苏格拉底有罪!”(《苏格拉底之死》)以上描述不能说明的是( )
A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或误用 B雅典民主创造了抽签制、投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
C雅典民主使所有雅典人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D雅典民主制度较大限度地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10.公元前445年,罗马废除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67年,又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罗马制定上述法律的主要目的是( )
A. 完善法律体系 B. 稳定社会秩序 C. 保障平民利益 D. 维护帝国统治 11.《时代》杂志将1947年视为美国“承担世界领导责任的又一重要时机”,称“这个国家正面临新的角色和责任”。其意在( )
A.为美国国会通过“欧洲复兴计划”制造舆论 B.称颂美、英等国签订的《北大西洋公约》
C.为美国政府干涉朝鲜内战推波助澜 D.促建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12. 1937年罗斯福总统呼吁法院改革时说道:“当然,这三驾马车即政府的三个部门──国会、行政部门和法院。其中两匹马今天正在协力拉曳;而第三匹却不然……法院的所作所为已不像是一个司法机关,却像一个政策机关了。”由此可见,罗斯福推动法院改革的现实意义在于( )
A.改革分权制衡的体制 B.减少推行新政的阻力 C.全面扩张总统的权力 D.反对法院的越权行为
13.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正式建立了县试、省试、京试三级考试制度。考试科目以诗、文为主,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而出自太平天国颁布的诏令。由此可知,太平天国( )
A.否定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 B.照搬明清科举制度 C.用传统文化排除外来思想
D.获得士人广泛支持
14.1938年初,国民党中央通过的决议规定: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实行“计划经济”,“树立重工业基础”,采取扩大国防生产能力、奖励海内外人民投资、鼓励轻工业的发展等措施。这个决议意在( )
A.使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 C.使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合理化
B.强化官僚资本垄断地位 D.积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15.1945年,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的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参加的阶级和政党,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些主张( )
A.目的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 C.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B.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 D.意在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16.读图,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美国政府财政盈亏及其原因的是( )
A.“马歇尔计划”从欧洲吸引援助美国财政盈余 B.古巴导弹危机的紧张局势给美国财政造成赤字
C.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给美国财政带来了盈余 D.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给政府造成了赤字
17. 20世纪60年代末,在世界贸易总额中,西欧国家仅欧共体六国所占比例就超过39%,美国同期从1957年的20.9%下降到15.1%。在世界工业生产中,1951年至1970年,西欧所占比例由20.8%升至28.6%,美国同期则由48.6%降至37.8%。据此可知,西欧经济的发展( )
A.促进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C.缓和了西欧国家与美国的矛盾
B.强化了欧洲为主导的世界格局 D.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演进
18.美国学者斯科特•戈登在《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中写到:“……社会的全盘重建是必要的,而这一伟大任务只有具有不受拘束的坚定且无情的政府才能完成。……美国的政治发展……并没有摒弃英格兰的政治遗产;相反,美国政治重建的设计师试图保持并完善这种遗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美国和英国一样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 的责任制内阁
C.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都必须对国会(议会)负责D.美、英两国都通过颁布宪法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19.阿梅斯托在《1492:那一年》中总结:“1492年那一年,不只基督教国度改头换面,整个世界也脱胎换骨。把过去分立的文明结合在一起,使名副其实的全球历史—真正的‘世界体系’成为可能。”下列对“那一年”论述正确的是( )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C. 葡萄牙在新航路开辟中抢占了先机
B.将大西洋由屏障转变成了通道
D. 西班牙人寻找到了通往印度的航路
B. 美国联邦政府的职能相当于英国
20.狄更斯描写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这是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个充满希望的春天,这是个令人绝望的冬天;我们前面什么都有,我们前面什么也没有。”这表明了工业革命( )
A.引发了社会的动荡 C.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使民众与政府的矛盾不断加深 D.导致经济和民众生活产生反差
21.经济历史学家伯顿·福尔索姆认为,罗斯福所开创的新政,具有缺乏计划性、浪费性支出严重和为获取政治利益而投机的特点。下列各项中能为作者的观点“浪费性支出”提供有力依据的是( )
A. 兴办公共工程 C. 实行通货紧缩
B. 开展蓝鹰运动 D. 政府整顿银行
22.1971年,英国失业率正在上升,失业人数超过100万,这个数字人民很难接受。新当选的保守党政府立即着手解决失业问题,但是又出现了更大程度上的通货膨胀。为解决上述问
题,英国政府( )
A.进一步扩大福利国家规模 B.调整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 C.加强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 D.开创“新经济”发展模式
23.下表为某国《20世纪20—40年代工业总产值中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比例表》(单位:%)它反映的史实最可能是( )
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较快发展 B. 苏联——国家工业化迅速推进 C. 德国——采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 D. 美国——罗斯福新政取得成效
24.196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耶鲁大学教授詹姆斯·托宾说:“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十年来我们在收支平衡中能够允许亏空,是因为我们的债券普遍的被作为货币接受。”材料表明当时美国( )
A.外部债务大幅度下降 C.黄金的储备不断增加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请把答案作答在答题卷上)
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隋唐时期,西北是全国政治中心。西北指陕、甘、宁、青、新五省(区),面积占全国 1/3,是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因西北少数民族的军事威胁,政府驻戍庞大的军队,并将营农和防边结合。为持久计,隋在陇右、河西、西域等地屯田,唐代严管州军屯政,每年举行“屯官叙功”,以示考核。当时全国屯田 992屯,关内、陇西与河西三道占584屯。西北屯田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和百姓的免输之劳。屯田之外,隋唐还在西北发展官牧业,蓄养的战马数量庞大,还能满足宫廷、政府厩马、祭祀和宴飨之需。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对塞内民族“怀柔”,进贡者备尝其值,广设市场,敞开渠道,满足各族不同的物资需求。安史之乱前,西北“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
——摘编自李清凌《西北经济史》
材料二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作出多项开发西北的决议,包括移民屯垦,发展农工牧业、矿业、水利、交通等。1932年,西北问题研究会成立,《西北问题季刊》等杂志涌现。行政院与中国农民银行、中央银行等联合成立办事处,并设立各级分支机构。1933年,西安集成三酸厂(硫酸、盐酸、硝酸)成立,带动了制革、印染、矿冶、火柴、造纸等工业的发展。1934年,陇海铁路开通至西安,从西安通往西北各地的公路也相继通车。1936年,商办大华纺织厂成立。全面抗战爆发后,蒋介石提出“西北是建国的根据地”。1938年,内迁陕西的企业以面粉加工、棉毛纺织、火柴制造等为主。1941年,西北经济研究所成立,一批学者提出物资调节和优化物价统制等办法,还对各种经济门类展开了大量的研究,有的还注意到要协调各行业发展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如西北土地的利用,土地的改良等。
——摘编自王红岩《抗日战争时期西北经济开发述评》等资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西北地区开发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战时期西北地区开发的特点,并简析其历史作用。(15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西方中国观的变迁】 16—18世纪 西方传教士赞美儒家思想,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科举)开明,极少宗教战争,物质生活丰富。
B.始终掌控着国际金融霸权 D.任意调整黄金与美元比价
19世纪 20世纪初 20世纪三、 四十年代 西方传教士、外交官把落后腐败麻木的中国称为“睡狮”,封闭、邪恶、停滞、堕落。 传教士、军人和政府眼中的中国基本是贫困、肮脏、混乱、残暴、危险的地狱。 美国军政界某些人士描述了一个大有希望的新中国形象:纯朴、智慧的传统社会,“崛起的英雄”。 ——摘编自邱世兵《中国国际舆论环境的历史变迁——略论西方的中国观的演变》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伴随着城市化和休闲时间的延长,体育运动目益普及。体育全球化的核心表现就是现代奥运会。但奥运会一开始就受到国际政治形势的影响。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变成纳粹的宣传表演会;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意味着进入东西阵营同场竞技的时代。此后20年两大阵营主要以运动成绩的比拼为主,将奖牌数量作为验证社会制度优劣的最重要指标;70年代美苏开始竭力争取承办奥运会。但美苏分别于1980年、1984年带头抵制了对方承办的奥运会。大规模政治抵制成为了80年代前期奥林匹克运动的主题,现代奥林匹克运动遭遇巨大挫折。政治介入奥运的最根本原因……奥运会中体现出的民族主义。不管是开幕式上运动员以国家为单位入场的形式,还是颁奖仪式上升国旗奏国歌的礼仪,都极大地激发和强化了各国政府、运动员以及普通民众比的民族主义思想。
——摘编自李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冷战研究《(1950年代一1990年代初)》
材料二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与科学技术关系密切。运输和通讯技术的进步不断推动体育运动的全球化。1912年斯德哥尔摩引进电子计时器精确记录时间和准确保存运动员成绩成为现实。而运动摄影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运动会信息的传播手段,还使运动员能更真实地模拟比赛场景并组织训练。1936年在柏林,闭路电视第一次被用来转播运动会实况。现代科技还更新了体育科学研究和奥运选手训练的面貌,一系列先进的传感、测量和遥测技术、高速摄影分析器进一步发展,甚至还引起体育器材、运动服甚至运动场技术的变化。此外,反对违禁药物的斗争,也促进了生物化学科学和检测分析技术的发展。事实上,超大屏幕的电视系统、大型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大跨度的或移动的屋顶结构、大型的照明与通风系统等无一不是在以奥运会为代表的大型运动会的刺激下发展起来的。
——摘编自理查德.W.布利特等著《20世纪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影响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发展的因素。(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要科技成果,并分析说明科技与现代体育的关系。(10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