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上语文人教版期末试卷(含答案解析)002425

2022-06-15 来源:知库网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上语文人教版期末试卷

考试总分:7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 5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25分 )

1. 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无虞(yú) 炽热(chì) 忧心忡忡(chōng)B.殷红(yān) 俯瞰(kàn) 锲而不舍(qiè)C.校对(xiào) 亘古(gèn) 燕然勒功(yān)D.羸弱(léi) 默契(qì) 毛骨悚然(sǒng)

2.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回敬 感人 豆付 握手 B.初中 民歌 语言 赶紧C.响亮 别处 陈列 访问D.玻璃 摆上 握住 干部 3. 下列句子画线字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园里有水波粼粼的湖面,绚丽多彩的花儿,多么令人心旷神怡啊!B.这次春游,一出发他们就各得其所,一点统一行动的意思也没有。C.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D.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使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B.今天,衡量一名共产党员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根本宗旨。

C.“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几乎所有地质界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

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D.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研究学术不但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有十天干十二地支,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循环相配,每六十年一轮回,为一“甲子”。若农历2020年是庚子年,农历2024年应是甲辰年。

B.生肖又称属相,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如子为鼠,丑为牛,某人生在某年就肖

某物,如戌年生的肖狗,亥年生的肖猪。如果小明的弟弟是亥年肖猪,小明比弟弟大五岁,小明为午年肖马。

C.《左传》又称《左氏春秋》,为春秋时期史学家左丘明所作,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文学

名著。《战国策》又称《国策》《国事》,为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刘向所作,是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

D.“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后来,人们

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辞,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十五从军征》就是属于乐府民歌。二、 默写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

6.(5分) 根据要求默写。

(1)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明月以抒发思念家乡、怀念朋友的感情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三、 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

7.(5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与“夫君子之行”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禽兽之变诈几何哉B.友人惭,下车引之C.学而时习之D.国人道之(2)下列画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非学无以广才(增长)B.淫慢则不能励精(振奋)C.年与时驰(跑步)D.意与日去(意志)(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B.险躁则/不能治/性。C.遂/成枯落,多/不接世。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5)摘录文中一处对偶句,从句子给你的启示或语言表达效果的角度做一点批注。摘录:_______________批注:_______________四、 古诗词鉴赏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

8.(5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题目。

次北固山下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从炼字角度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诗。(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五、 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10分 )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父亲和那道坡宋向阳

秋生的家在柳河村最北头的山根下,绕过一道胳膊肘子弯儿的土坡,才能过去。

秋生开着新买的轿车回家,道窄,只好停在十米外的巷口。他怕车子被刮蹭,一个劲朝那边望。“你对车倒挺上心啊。”父亲徐老套在饭桌上叨咕着,还用稀奇古怪的目光扫他。秋生低声地解释

道:“我三年的工资都花在车上了,那道坡忒堵。”秋生两口子一走就是两个多月,隔三差五往回打个电话。一次,隔壁的小东把一包羊肉送到了他家。小东说:“叔啊,看看你儿子多孝顺啊。”徐老套的脸上像结了霜,瞅都不瞅一眼。小东走后,媳妇问老套:“你绷着脸给谁看呢?不识抬举。”徐老套愤愤地说:“他徐秋生是在救济困难户吗?连个面都不照,好大的架子啊。”媳妇叹了口气,说:“谁让你找个猫不拉屎的地方盖房,拐弯抹角连个车都不得放。”徐老套大步来到院外,望着那道十多米长、五米多高的土坡,使劲哼了一声。他蹲在那儿,点着一根旱烟,猛地吸了几口,脸蛋憋得像下蛋的母鸡。徐老套去集上买了几把镐锹,还叫人焊了一个铁斗子的推车。除了下地,他把很多时间都用在了修路上。日头还没升起,徐老套就站在了土坡下,挥着大镐刨。土质很硬,他一镐下去,便击出一颗颗金星来。徐老套拿出了年轻时开大山的劲头,抡圆膀子干着。汗水很快浸透衣服,紧紧贴在了他的身上。媳妇看着心疼,帮他往车子里装土。徐老套一把夺过铁锹说:“去,这事儿不用你管。”媳妇说:“你悠着点,别累坏了。”徐老套嘴里应着,却不歇手。媳妇给他沏了一壶浓茶,端了出来。徐老套嗓眼里发干,放下家什坐在了凳子上。他喝着茶,眼前浮现出儿子小时候在土坡前和他捉迷藏的影子,心里不禁七上八下。胳膊肘弯儿的土坡一天天变小着,徐老套手上的老茧一天天变厚着。累的时候,他都会朝远处望一会儿。他想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可是却一次次失望。媳妇劝他找几个帮工,他却说啥也不答应。这天,徐老套正在门口忙着。村书记大成走了过来,喊道:“老套哥,你儿子给你捎钱来了。”徐老套没有抬头,仍然在干活。大成说:“都啥年头了,你还想当愚公啊。”徐老套这才停手,冲他干笑一下。大成把钱递了过来,说:“上午我在城里遇到秋生,他让我给你们。”徐老套一把拨开大成的胳膊,说:“这钱我不要,你退给他吧。”“亲儿子的钱,不要白不要。”大成说。徐老套哼了一声,说:“徐秋生凭啥不自己回来?他不认识柳河村的路吗?”大成说:“可能,他有点忙吧?”徐老套说:“一个小科长比县长还忙吗?”媳妇见他九头牛拉不回来的样子,便从大成手里接过了钱。徐老套瞪了她一眼,说:“这钱你自己花吧,我一分不沾。”媳妇用手点了点他,回屋里给大成去找烟卷。我让你堵!我让你堵!徐老套举起大镐,用力地朝土坡刨了下去……三个月后,秋生两口子还没有回来。一天,他突然接到家里的电话。母亲在那头颤巍巍地说:“儿啊,你快回来,你爹……病得可不轻啊。”没等秋生说话,母亲就嗖地放下电话,任凭秋生怎么回拨,都没人接。秋生吓出一身冷汗,带着媳妇急急忙忙撵了回来。他的眼里冒着火,把车开到家门口没等停稳,就跑进屋去。可是,父亲却满面红光地坐在炕头,没有一丝病意。他疑惑地瞅着母亲说:“妈……”徐老套笑眯眯地说:“儿子,你的车放哪儿了?”秋生眨巴眨巴眼睛,说:“就放门口了。”徐老套拽住儿子的手说:“那道坡还有吗?”秋生的呼吸顿时急促起来,泪水在眼里打起了转转。(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请从词语的表达效果方面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4)请写出题目“父亲和那道坡”的含义。

10.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买鞭炮

过新年,放鞭炮。

动物们也要过新年,所以它们也要放鞭炮。谁去买鞭炮?小熊说:“我去买!”小熊一步一步地走进城去了。

小熊并没见过鞭炮,只是听说鞭炮是圆柱形的,外面有一层纸包着。

小熊在城里的商店里逛啊逛,鞭炮真难找。后来,小熊进了食品店,它发现了一筒山楂片。

“啊,那肯定是鞭炮,”小熊想:“圆柱形,外面有一层纸包着。没错,没错!”

小熊买了筒山楂片,高高兴兴地回去了。大家都围着小熊,要看放鞭炮。

小熊小心地点着外面的一层纸,可纸烧光了,也没听见响声,却露出红红的小圆灯。小猴上前仔细一看,原来是山楂片。

“真是个笨熊,把山楂片当鞭炮。”小猴说,“我去买,我去买!”

小猴蹦蹦跳跳地进城去了。

小猴也没见过鞭炮,只是听说鞭炮外面有导火线。

小猴在城里的商店里逛啊逛,后来,小猴进了杂货店,它发现了蜡烛。

“这准是鞭炮,”小猴想,“瞧,那里有导火线。没错,没错!”

小猴买了蜡烛,高高兴兴地回去了。大家又围住了小猴,要看放鞭炮。

小猴点燃了“导火线”,看着“鞭炮”慢慢地燃烧。直到燃光了,也没听到鞭炮响。狐狸走过去,看看“鞭炮”,使劲地想了想,知道这是蜡烛。

“真是傻猴,蜡烛、鞭炮不分。”狐狸说,“我去买,我去买!”

狐狸虽然也没见过鞭炮,但它却聪明极了。它到了城里,什么商店也不去,却专门找放鞭炮的小男孩。嗬,还真让他找到了。

一个小男孩点燃了一只鞭炮,“嘭——”好响的声音。

一会儿,这只鞭炮掉到地上,狐狸赶紧捡起来,高高兴兴地回去了。

“这才是真正的鞭炮,”狐狸举起鞭炮,对围上来的动物们说,“我亲耳听到鞭炮声。”

狐狸点燃了鞭炮,可这鞭炮也没响……

这一年,动物们过了新年,却没放鞭炮,因为它们买不到会响的鞭炮!

(摘自网络)

(1)通读全文,直接摘录或自己概括相关内容,填写下表。

(2)文中说狐狸“聪明极了”,联系上下文,“聪明”一词要表达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从感情色彩角度,这种用法叫_______________。

(3)“狐狸点燃了鞭炮,可这鞭炮也没响……”请发挥想象,在省略号后续写小动物们的反应。(4)从小动物们买鞭炮的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5)举例分析这篇童话的语言特点。

六、 综合读写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10分 )

11. 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某中学学生会决定围绕“有效劝阻别人吸烟”的主题开展语文实践系列活

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1)活动一:拟写宣传标语。经学校同意,学生会准备把学校那些冷冰冰的“禁止吸烟”标志,换成富有人情味和启发性的宣传标语。请你拟写一条这样的宣传标语。

(2)活动二:分析数据材料。为了开展好这次活动,活动小组从网上查找了某市有关被动吸烟的调查统计数据,请你分析这组数据材料,得出结论。

12.

请将下面词语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七、 写作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

13. (5分)

请以“成长的瞬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不得套用或抄袭。

八、 名著阅读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

14.(5分) 名著阅读。

(1)《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其中不乏与“三”有关的,比如:_______________。师徒四人深受人们喜爱,民间流传下来一些与他们有关的歇后语,比如:(_______________)——相差十万八千里,(_______________)——里外不是人等。

(2)“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粤有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这个片断出自《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_______》,“肇开混茫”指盘古_______________一事。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上语文人教版期末

试卷

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 5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25分 )1.

【答案】

C

【考点】易误读常见字【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

C项,“校对”的“校”应读作“jiào”。2.

【答案】

A

【考点】常见易错字【解析】

【解答】

A项,“豆付”应写作“豆腐”。故选A。3.

【答案】

B

【考点】成语的使用【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

A项,水波粼粼:形容水面明净。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B项,各得其所: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不符语境,使用错误。C项,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符合语境,使用正确。D项,翻来覆去:指来回翻身;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符合语境,使用正确。故选B。4.

【答案】

B

【考点】病句辨析【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

A项,主语残缺,应删掉“使”;

C项,语序不当,应改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D项,语序不当,应将“不但”放到“研究学术”之前。故选B。5.

【答案】

C

【考点】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解答】

C项,《战国策》为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资料年代大部分出于战国时代。二、 默写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6.

【答案】

(1)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4)海日生残夜【考点】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观沧海(曹操)春(朱自清)次北固山下(王湾)名篇名句默写【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

(1)注意“烘”的书写。(2)注意“行”的书写。

(3)由“借明月以抒发思念家乡、怀念朋友的感情”可推知答案,注意“愁”“郎”的书写。(4)注意“残”的书写。

三、 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7.

【答案】

ACB

(4)内心不恬淡寡欲就无法明确志向,内心不平静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5)【示例】摘录: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批注:我从这两句话中得到的启示:要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就必须要注重道德修养,不执着于追

求名利,保持宁静的心态,集中精力去做事。

语言表达效果:这两句话连续用两个否定词“非”和“无”来表达一种肯定含义。强调了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体现出韵律美,语言简明,用意深刻。【考点】文言虚词课内文言文阅读诫子书(诸葛亮)文言实词

划分朗读节奏(文言文)文言翻译文言文语言特色文言文阅读开放问题【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

(1)“夫君子之行”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A项,结构助词“的”;B项,代词;C项,代词;D项,代词。故选A。

(2)C项,句意:年纪随同时光而迅速逝去。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3)B项,“险躁则不能治性”中“则”是表示顺承的连词,应与后文相连,其前应停顿,故正确的停顿应为:险躁/则不能治性。

(4)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志:明确志向。致远:达到远大的目标。该句属于双重否定句式。

(5)本文对偶句较多,例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等,任选一处对偶句阐述自己从中获得的启示或其语言表达效果,言之有理即可。

四、 古诗词鉴赏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8.

【答案】

(1)示例:“平”“正”用得精妙,“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景物的宽阔博大和作者放眼山川的胸襟。(2)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考点】

次北固山下(王湾)课内古诗词曲阅读品味语言(炼字)把握主旨情感【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

(1)注意抓住“平”“正”等形容词进行赏析。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齐,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景物的宽阔博大和作者放眼山川的胸襟。

(2)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五、 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10分 )9.

【答案】

(1)父亲为方便儿子开车回家,硬生生“搬”走了回家路上的土坡。

(2)几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父亲因儿子借口不回家,终于下决心挖坡的心理状态。用语朴实,富有个性,“脸蛋憋得像下蛋的母鸡”充满乡土气息。

(3)文中父亲是一个要强、倔强,渴望享受天伦之乐的留守老人。

(4)题目一方面实指父亲门前的“那道坡”,另一方面更是暗指父亲们希望儿子们常回家看看,却被种种借口(那道“坡”)挡住的普遍现实。呼吁儿子们不要以此为借口,常回去陪陪父母。【考点】

筛选信息,归纳要点(记叙文)赏析文章语言鉴赏文学形象记叙文标题含义【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

(1)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注意表述的简洁通顺。本文内容可概括

为:父亲为方便儿子开车回家,硬生生“搬”走了回家路上的土坡。

(2)解答此题关键要选择好赏析的角度,语句赏析的角度一般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这个句子最精彩的是一系列动词的使用,“蹲”“点”“吸”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因儿子不愿回家,而下决心“挖坡”的心理状态。“脸蛋憋得像下蛋的母鸡”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思考时的神态的同时,也充满了乡土气息。

(3)分析人物形象一般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他蹲在那儿,点着一根旱烟,猛地吸了几口,脸蛋憋得像下蛋的母鸡”看出父亲是一个平凡而又坚强的人;“徐老套一把夺过铁锹说:‘去,这事儿不用你管’”看出父亲是一个要强、倔强的人;“他徐秋生是在救济困难户吗?连个面都不照,好大的架子啊”可以看出父亲还是一个渴望享受天伦之乐的留守老人。

(4)作答此类题目,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意义,深层含义即比喻义、象征义等。本文的标题“父亲和那道坡”,表面上写父亲与那道坡的关系,写父亲“搬走”了那道坡;理解其深层含义,要联系文章主旨分析, “连个面都不照”“徐秋生凭啥不自己回来?他不认识柳河村的路吗?”“徐老套拽住儿子的手说:‘那道坡还有吗?’”,写出了父亲希望儿子常回家看看,却被种种借口(那道“坡”)挡住的普遍现实。同时,“那道坡”象征儿女不回家的种种借口,以此点明文章的主旨,即呼吁儿子们不要以此为借口,应该常回去陪陪父母。

10.

【答案】

(1)①听说,②蜡烛,③外面有导火线,④亲耳听到了鞭炮声(2)自作聪明、糊涂的意思,褒词贬用

(3)示例:小熊、小猴异口同声地说:“真是傻狐狸,带回来的鞭炮不会响!”其他小动物也表现出失落的样子,为狐狸没有买到会响的鞭炮而难过。

(4)示例一: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作出判断。

示例二:不能片面地理解,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示例三:传言不要轻信,要实事求是。

(5)①通篇运用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对小动物们的语言、动作描写各有不同,生动传神,富有童趣。

②使用叠词和叠句,用语活泼,口语化,如:“我去买,我去买!”“高高兴兴”“蹦蹦跳跳”等。③将道理寄寓在朴实、生活化的故事情节叙述中,通俗易懂。【考点】

筛选信息,归纳要点(记叙文)小说阅读

理解记叙文中词语含义或作用表现手法及作用记叙文阅读开放问题记叙文内容理解与分析赏析文章语言【解析】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根据“小熊并没见过鞭炮,只是听说鞭炮是圆柱形的”可知,第①空填“听说”;根据“小猴进了杂货店,它发现了蜡烛”“这准是鞭炮”可知,第②空填“蜡烛”;根据“瞧,那里有导火线。没错,没

错!”可知,第③空填“外面有导火线”;根据“狐狸举起鞭炮,对围上来的动物们说,‘我亲耳听到鞭炮声。’”可知,第④空填“亲耳听到了鞭炮声”。

(2)“聪明”意为“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根据后文狐狸的表现可知,狐狸并非真的“聪明”而是自认为聪明,“聪明”用在此处是形容狐狸“自作聪明、糊涂”。“聪明”本是褒义词,此处用来形容狐狸糊涂,是将褒义词当作贬义词使用,即褒词贬用。

(3)解答本题可结合小动物们的特点,从神态、动作、语言或心理等角度进行续写,想象合情合理,言之有理即可。

(4)根据文章内容可知,小熊、小猴买鞭炮时,因为对鞭炮一知半解,最终买回了错误的东西;狐狸只知道鞭炮会响,却不知道其中的原理。这启示我们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作出判断,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根据“小熊并没见过鞭炮,只是听说鞭炮是圆柱形的,外面有一层纸包着”“小猴也没见过鞭炮,只是听说鞭炮外面有导火线”并结合小熊、小猴没有买到鞭炮的经历可知,我们不能轻信传言,要实事求是。

(5)阅读文本可知,本文是一则童话,将小动物拟人化,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小动物买鞭炮的过程,对小动物们的语言、动作进行了描写,生动传神,富有童趣。文章运用了许多叠词和叠句,如“高高兴兴”“没错,没错!”“我去买,我去买!”“蹦蹦跳跳”等,用语活泼,口语化。文章通过对小动物买鞭炮的经历的描写启示我们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作出判断;不能片面地理解,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传言不要轻信,要实事求是。将道理寄寓在朴实、生活化的故事情节叙述中,通俗易懂。

六、 综合读写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10分 )11.

【答案】

(1)示例一:有时候相爱是一种无奈,有时候离开是另一种安排。为了爱你和你爱的人,请不要吸烟。

示例二:现在吞云吐雾,以后病痛缠身。

示例三:提神不妨清茶;消愁不如朋友;若吸烟,又何苦?示例四:让你的肺清亮一点。

(2)近年来,在被动吸烟人数逐年递减的同时,青少年的被动吸烟人数却逐年递增。【考点】宣传标语统计图表【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

(1)拟写宣传标语应注意:①内容具体,指向明确;②语言简洁,朗朗上口;③构思新颖,富有创意;④语气亲切温馨,充满人文关怀。本题根据“禁止吸烟”这一主题,可从身体健康的角度入手进行拟写。

(2)从某市有关被动吸烟的调查统计数据中“被动吸烟人数”分析,2012年、2013年、2014年的人数

分别是175万、171万、167万,由此可见被动吸烟人数随年份增加呈现减少的趋势;从“被动吸烟人数中青少年所占比例”分析,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占比33%、35%、38%,据此可知青少年的被动吸烟人数占比随年份增加而增加。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2.

【答案】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考点】汉字临摹【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

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九个字用楷体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即可。注意正楷书法要笔画平正,结体整齐,工妙于点画,神韵于结体。

七、 写作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13.

【答案】略。【考点】记叙文全命题作文【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略。

八、 名著阅读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14.

【答案】

(1)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三探无底洞),孙悟空翻筋斗,猪八戒照镜子

(2)五猖会,开天【考点】课内名著阅读情节内容

歇后语、谚语等熟语的使用《西游记》《朝花夕拾》【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

(1)《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取得真经的故事。结合名著可知,书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与“三”有关,比如:三打白骨精、三探无底洞、三借芭蕉扇。其中关于师徒四人的歇后语也较多,如:孙悟空翻筋斗——相差十万八千里;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2)根据题干给出的片段并结合《朝花夕拾》原著可知,该片段选自《五猖会》,在“我”要去看五猖会之前,父亲强迫“我”背诵《鉴略》一事。“粤有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指有个叫盘古的人,生于太古的混荒之中,他一出来治理世界,就辟开了混沌迷茫。由此可知“肇开混茫”指盘古开天一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