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课外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一)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兔走触株( )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 ③冀复得兔( ) ④而身为宋国笑(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二)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①而置之其坐( ) ②反归取之( )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先自度其足 何不试之以足 B、宁信度 无自信也
C、郑人有且置履者 遂不得履 D、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
3、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
①反归取之( ) ②何不试之以足( ) ③至之市而忘操之( )( )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用括号补出省略的内容。
①
②
5、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可相信尺码而不愿相信自己的脚”
答:
(三)曾子杀猪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文言词。
①女还( ) ②顾反为女杀彘( ) ③特与婴儿戏耳( ) ④婴儿非与戏也( )
2、下列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其子随之而泣 B、曾子欲捕彘杀之 C、妻止之 D、曾子之妻之市
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4、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四)自护其短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席上啖菱( ) ②或曰( ) ③啖菱须去壳( )④欲以清热也(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作“因为”解释的一句是( )
A、欲以清热也。 B、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C、以土砾凸者为丘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五)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恐已暮矣( ) ②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 ③臣闻之( ) ④善哉( )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 C、驱之别院 D、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六)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
1、加点词的意思 去:( ) 方:( ) 欲 ( ) 还( )
2、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 2)学而时习之( )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七)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①常嬉为墓间之事 嬉:
②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处:
③复徙居学宫之旁 徙:
④遂居焉 居: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常嬉为墓间之事
②此可以处吾子矣
3、你从孟母三迁的故事是得到什么教益?
(八)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苦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
孟母曰:“自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盗窃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1、解释词语
孟母方绩
孟子惧而问其故
孟子之少也
2、翻译句子
孟母以刀断其织。
旦夕勤学不息,
3、孟子“遂成天下之名儒。”他成功了,你能从文中探知孟子成功的原因么?
孟母对儿子的谆谆教导,使人信服,你能对她的教育方法加以评点么
(一) 1、① 跑 ② 放下 ③ 希望 ④ 自己 2、 A
3、兔子是不会再得到了,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4、 因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只是一个偶然现象。
(二) 1、 ① 坐 座 ② 反 返 2、 D 度 3、① 尺码 ② 履 ③到、往 、 尺码
4、 ① (你)怎么不用其所长脚试试它呢?
② (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啊呀。
5、 因为他是因循守旧的教条主义者。(言之成理即可)
(三) 1、 ① 同“汝”,你 ② 回来 ③ 罢了 ④ 开玩笑 2、 D
3、 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儿子欺骗呵。妈妈欺骗儿子,儿子自然不信任自己的妈妈,不能
以此作为一种教育。
4、 教育人要言必信、行必果(意思对即可)
(四) 1、 ① 吃 ② 有人 ③ 剥掉 ④想要 2、 B
3、 前山、后山,什么地方没有!
4、 不要不懂装懂、强不知以为知,否则会闹出笑话。
(五)1、①晚 ②怎么 ③ 听说 ④ 好 2、 B
3、少年好学,就像初升太阳的光芒;壮年好学,好像中午太阳的光辉;老年好学,仿佛点燃的蜡烛的光亮。
4、学无止境,什么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六)1、 离开 正 想要 回去 2、 老妪 以前的知识
3、 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七)1、游戏,玩耍 安置、居住 搬家 住
2、经常把处理丧事作为玩耍。 这里可以用来安置我的孩子了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环境对人熏染太重要 教育应重视环境的选择
(八)1、绩:把麻纤维披开再连续起来搓成线。这里指织布。
故:原因
文言文句子翻译技巧提炼
一、三个“遵照”
遵照原文语气、语义和习惯。
二、四个步骤
1.审。审清句中语法要点,找准采分点。在翻译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中重要的语法现象。可以先在草稿纸上抄下要翻译的文言句子,然后用笔将这些语法现象一一地圈注出来,以引起自己的注意。
2.切。将句子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逐一解释。
3.连。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释出的词义连缀成句。
4.誊。在逐一查对原句语法要点全部落实后,将草稿纸上连缀好的译句誊写到答卷纸上。在誊写过程中还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错别字。
三、六字歌诀:留、对、换、补、删、调
1.留:即保留法。保留文言文中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保留那些特殊名词,如人名、地
名、官名、谥号、年号、庙号、特殊称谓、专门术语等,翻译时照搬即可。
2.对:即对译法。对应直译,逐字落实。指译文尽可能对应原文,基本遵照原文的句式、风格,大量采用有相同语素的双音词,要求字字落实。
3.换:即替换法。对那些词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说法已经不同的词,在翻译时要替换为现代词语。
4.补:即增补法。补出相关省略成分和省略的语意。文言文省略现象较多,常考的是省略主语、宾语和介词“于”,为使译文明白通顺,不产生歧义,必须补充译出被省略的成分。可先将其补足,然后依照常规句式翻译,译出补足部分后用括号标示。
5.删:即删削法。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如发语词、衬音助词、部分连词等,在句子中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可删去不译。如:
6.调:即调整法。将倒装语序调准为正常语序,对于倒装句式要先找出该句的谓语,再以此为核心找出主、宾、定、状、补,然后分析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谓语前置和介宾结构后置等现象,再做调整。
(一)郑人逃暑①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徙衽(rěn):移动卧席。④濡(rú):沾湿。⑤逾:同“愈”,更加。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者( ) 以( )从( )及( )患( )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复徙衽以从阴
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什么地方?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二)眉、眼、口、鼻四者,毕(都)有神①也。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我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曰:“我也不能与诸君厮②争得,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那里?”(选自罗烨《醉翁谈录》)
[注释] ① 神:灵性。 ② 厮:相互。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故吾位居汝上( ) 我若居眼鼻之下( )
6.用“/”标出句子的朗读停顿
吾 能 别 香 臭 然 后 子 可 食 故 吾 位 居 汝 上
7.请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尔何能,而位居吾上?
译文:
8.通读全文后,你从眉、眼、口、鼻之争中得到什么启示?
(三)孟母三迁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傍。其嬉游为贾人⑴炫卖⑵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⑶,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⑷。
注:(1)贾人,商人。 (2)炫卖,叫卖。(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4)渐化,逐渐濡染。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乃去,舍市傍 ( )( ) (2)及孟子长( )(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复徙舍学宫之旁
11.简答题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内容:
启示:
(四)六一居士传 (节选) 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①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②者乎?而屡易其号。……”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注释】①颍水:地名。②逃名:不求名声,避名而不居。
12、翻译句子
六一,何谓也?
13、“六一居士”中“六一”具体指什么?
14、欧阳修在“既老而衰且病”的境况下将自己的号更为“六一居士”的用意是什么?
(五)秦王坚①自河东还,以骁骑将军邓羌②为御史中丞③。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④为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⑤之弟也,酗酒,豪横⑥,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猛下车收⑦德,奏未及报⑧,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与邓羌同志⑨,疾恶纠案⑩,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⑾者二十馀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选自《资治通鉴》第22卷)
[注释:①秦王坚:指前秦世祖符坚。河东:郡名。②邓羌:人名。③御史中丞:官职名。下文的“侍中”“中书令”“ 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均指官职名。④王猛:人名。⑤太后:符坚的伯母。⑥豪横:恃强横暴。⑦收:拘捕。⑧报:答复。⑨同志:志趣相同。⑩纠案:举发其罪,考问其实。⑾刑免:判罪免官。
15.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秦 王 坚 自 河 东 还
16.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自河东还( ) (2)为百姓患( ) (3) 坚驰使赦之( )
17.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
18.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王猛严惩强德的原因。
19.王猛严惩违法官员取得了什么成效?请用原文回答。
20.读了选文,你对王猛有何评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六)三人成虎
庞恭与太子将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疑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
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
注释:①质:做人质。 ②邯郸:赵国国都,在今河北邯郸市。
2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王信之乎?( ) 庞恭从邯郸反( )
22.你从“三人成虎”这个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七)《鹬蚌相争》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23.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方( ) 雨( ) 故( ) 愿( )
舍( ) 并( ) 为( ) 乃( )
24.翻译句子
渔者得而并禽之
2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八)阮裕焚车
阮光禄①在剡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③?”遂焚之。(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阮(ruǎn)光禄:阮裕,曾经做过金紫光禄大夫,所以称他为阮光禄。 ②剡(shàn):地名,在浙江嵊县。 ③何……为:干什么。
2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而( ) 皆( ) 闻之( ) 遂( )
27.凭借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28.这个故事表现了阮裕怎样的性格?
(九)窃糟
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有仕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
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
注释 方:酒方。 仕:做官。
29.用“/”标出句子的朗读停顿
唯 中 山 之 人 善 酿 千 日 之 酒
30.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为( ) 以( ) 之( )是( )
31.本文讽刺了怎样一类人?
参考答案:
1、的人 用来 跟随 等到 担心 2、又移动卧席,来跟随树阴
3、死搬教条,不知变通 4、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
5、所以 如果 6、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
7、你有什么能耐,位置却处在我上面?
8、示例:在现实生活中,不要过分强调自己的能力,只有把自己置于群体之中,在团结和谐的集体中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9、就 离开 等到 长大 10、 再一次把家迁到一所学堂旁边。
11、(1)叙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2)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12、六一,为什么这样说?
13、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一翁。(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
14、聊以志吾之乐尔。(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
15、秦 王 坚 / 自 河 东 还
16、(1)做、担任(2)祸害(3)集市
17、我到现在才知道天下有法律了!
18、强德恃强横暴,抢夺别人的财物,掳掠他人的子女,成为百姓的祸害。
19、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
20(评价要扣住人物性格特点等,只要符合题意,语句通顺即可。示例:嫉恶如仇,执法如山,雷厉风行等)21、距离 同“返”,返回
22 、 “谣言重复多次就会使人信以为真”或”不要轻信谣言”等,意思接近即可.
23、正,刚 下雨 所以 希望 放弃 一齐 成为 于是,就
24、打鱼的人见到了就把它们一起抓住了
25、两者相持不下,就会让第三者得利。必要的时候要懂得退让。
26、却 都 指有人不敢借车 于是 就
27、我有了车子却使人不敢来借,还要它干什么?
28、即使是他没有责任的事,只要这事跟他有关,他也要十分严格地要求自己,他容不得自己有一丝一毫的欠缺。
29、唯 /中 山 之 人/ 善 酿 /千 日 之 酒
30、酿造 用 指所谓“中山之酒” 这
31、讽刺了自以为是的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