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总的看来,企业信息化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软件的原因、实施的原因、客户配合的原因等。同时企业在实施信息化时存在的误区,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最终导致其失败。纵观造成企业信息化建设失败的诸多因素,战略决策失误是显著因素。在战略决策失误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方面:一是缺乏长远规划,例如某企业集团在实施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由于企业自身的业务调整,造成已经实施的系统完全不能适应新业务的需要,最终导致信息化建设的失败二是没有抓住关键问题,例如一个项目,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初期希望信息系统能够进行业务流程自动化管理,但建成之后企业的老板和员工却期望这个系统还能够进行客户关系管理,甚至还能提供关于客户分析或客户服务管理等功能,这远远背离了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初衷,为信息化系统建设失败埋下隐患。这种失败的产生也就是企业没有真正理解信息化的内涵。其实,企业信息化就像是一个产品,无论多好的产品都是有一些功能限制和适用范围的。
第二,许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建设中只注重口号,而忽略了这也是一个过程。常常能够听到一些企业领导的报告或讲话中,频频出现“高科技”“信息化”“网络化”等新名词,一时间“空气里充斥着信息化的味道”。然而令人困惑不解的是,在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很难看到他们的身影。当然不能说领导们不重视,但是至少是参与程度不够。如果企业只是为了遵从政府发出的信息化倡议而做做样子,将信息化作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应付上级的检查和追求所谓的政绩,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盲目地把企业的业务流程硬塞到计算机系统中,却不考虑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其结果往往会造成穿新鞋走老路的状况,不但花掉了巨资没给企业带来收益,相反还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增添了阻力,这种信息化不做也罢,免得浪费银子。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并非是一个口号,也并非是企业自我炫耀的本钱,而是一个实实在在实施的过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就如同一个公司的营业额增长曲线,不同阶段有不同阶段的目标,但首先要保持损益平衡,才能获得持续稳步的增长,最后才会实现一个个盈利目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亦是如此,企业装上计算机,连上了网络,企业内部业务实现自动化管理,然后才能与上、下游的供应链衔接管理,进而进行客户关系管理,接着才可衍生出更多的信息化目标。只有遵循这一规律,加上企业一把手的真正重视和参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才有可能成功。
第三,从企业信息化的涵义中我们不难看出,企业信息化是一个企业组织管理流程再造的过程,其目的是要利用信息技术帮助企业改善业务流程,而并不是把过去的业务流程一成不变地搬进计算机系统中。有的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管理中始终坚持企业原有的业务流程,只是将原来的手工管理变成计算机管理,就认为已经实现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结果是问题百出、麻烦不断。非但没有实现无纸化办公,反而变成了多纸化、废纸化办公:非但没有精简高效,反而是冗员增加,每个业务部门都要配备专职的计算机操作人员,非但工作效率没有提高,反而受到了影响:员工从前是一张报纸一杯荼,现在是上网聊天看电影,非但没有节省开支,反而增加了管理费用,例如大量的Internet接入费用和企业内部网络的维护费用,管理开支大大超出计划;非但没有减轻工作量,反而增加了工作环节和劳动强度,例如财务电算化脱离不了手工帐,财务人员既要做手工帐,又要做计算机帐大事小事都要制成多媒体报告,工作人员怨声载道,非但没有实现信息共享,反而形成了“信息孤岛”等等。
以上种种现象表明,传统企业在学习先进企业信息化经验时,往往无法真正领会其中的
真谛,只是一味地盲目追从,其结果就会像邯郸学步一样,最终连原来的本事也没有了。 第四,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究竟应该由谁起决定作用认识不清。谈及信息化,多数人都会想到信息部门是想当然的项目负责人,因为这涉及到计算机、应用软件等高科技信息技术,只要一把手决定,信息部门执行,信息化就可以顺利实施了。但事实却不尽然,虽然公司的一把手拥有最高决策权,且对各项业务了如指掌,但其身兼数职,各种企业的宏观决策都需要他花费精力去决定,势必没有太多的时间放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细枝末节上。而企业信息部门的主要角色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只充当了咨询与辅助的作用,尽管他们了解一些具体业务,可以提出一些想法,但却不具备业务流程改造的决策权。因为信息化是一个流程再造的过程,是对落后的经营方式、僵化的组织结构、低效的管理流程进行全面而深刻变革的过程,必须由既了解业务,又拥有决策权,并能参与流程细节制定的人员来掌控,这就当属拥有业务决策权的中层管理者了。有了中层管理者的全力参与,信息化项目“辅助者”与业务人员的沟通渠道才得以建立,从而才能使新系统顺利上线,并完成整个流程再造。 在这里我们强调中层管理者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一把手”不重要,而是表示,在企业一把手的大力支持与关注下,企业中层管理者全力参与,才能够使企业信息化系统更快更好地发挥作用。
第五,企业信息化建设只注重硬件功能,忽略了软件的重要性。这种现象用古代寓言“买椟还珠”来比喻是再恰当不过了。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般都舍得把钱花在购买硬件上,对软件的应用、具体实施、使用咨询、新系统操作培训等方面往往重视不够,结果造成人们常说的信息高速公路上“无车跑”或“跑空车”的问题产生。实践证明,信息化实施成功的企业,他们花在软件和实施服务方面的钱已经远远超过了在硬件方面的投入。所以,企业信息化建设一定要分清什么是“珠”,什么是“椟”,否则就容易重蹈郑人的覆辙。 第六,信息匮乏导致企业信息化失败 有这样一个故事,某个城市非常缺水,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市政府耗费巨资建造了四通八达的城市供水管道,结果却发现没有充足、清洁的水,最终大量的资金投入“打了水漂”,城市缺水的境况丝毫没有改变。这样的事情看似荒唐,却实实在在的发生在我国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从20世纪80年代管理信息系统(MIS)引入中国以来,企业对信息系统的投资迅速增加,然而经过20多年的尝试,真正实现信息化的企业寥寥无几,花费巨资建设的信息系统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有的勉强运转,有的废弃一旁。企业信息化失败的原因众多、十分复杂,将注意力过分集中在信息系统的构建而忽视了信息的重要性是造成企业对信息系统的投资无法得到预期回报的重要原因。
第七,自主开发信息化系统,投入较大,但效果不佳。有许多规模较大的房地产企业,专门成立了开发队伍进行自主信息化系统的自主研发。这尽管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然而成本实在太大,且软件也不能考虑企业长远需求和通用性;
第八,企业将信息化系统外包后,其资金不到位,希望少花钱、多办事,或者先实施、后付钱。
第九,企业缺乏对软件公司产品的甄别能力。企业人员往往会被软件公司高超的推销技巧所误导,而忽视应有的专业IT能力,细致考察和论证产品功能是否满足本企业需要,技术架构是否合理,系统是否足够稳定,软硬件配置要求是否过高,以及系统的二次开发支持能力,升级能力和厂商实施服务能力等因素。 第六、实施不力。信息化系统涉及企业所有部门,协调组织工作困难,实施量大。一方面,实施的专业化力量有欠缺。软件公司对系统的培训、实施、进一步的开发等是支持不够。另一方面,在系统实施过程中,企业一直处在被动地位,对软件公司提出的新方案缺少专业论证和考察,企业缺少具体的实施计划和策略。
总之,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以企业流程(优化)重组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有信
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的一种企业管理方法。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如要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若企业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能吃他人之堑长自己之智,那么企业良好的效益和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将会得以实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