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劳动教育对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增强劳动意识、提升劳动技能、培养劳动情感是新时期学前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幼儿劳动教育的内在要求。本文以幼儿园种植活动为切入点,深入探析种植活动在幼儿劳动教育中的具体实施策略,以期充分发挥种植活动的劳动教育价值,使幼儿切实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关键词:幼儿园;劳动教育;种植活动
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劳动课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在此背景下,幼儿园应做好幼儿园低龄幼儿劳动教育的启蒙工作,学前阶段劳动教育主要内容包括以生活自理为主的自我服务、为集体效力的公益性服务及种植饲养等简单劳动。那么具体该如何有效实施劳动教育呢?笔者以种植活动为例,从激发种植劳动兴趣、科学规划种植区域、确定种植品种、延伸种植环境等多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以丰富幼儿劳动经验,增强幼儿的劳动意识及劳动习惯。
1. 弘扬农耕文化,激发种植兴趣
我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在种植活动前,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了解农耕文化的发展历程,以此来激发幼儿的种植兴趣与积极性,产生热爱劳动的情感。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以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示农耕文化。比如观看“二十四节气图”、学唱“二十四节气歌”,使幼儿对节气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清晰地认识到节气与农耕有着密切联系。再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诵读唐诗《悯农》,并观看相关视频动画,使幼儿体会到农民劳作的辛苦,懂得珍惜粮食。简单有趣的农耕文化,有助于激发幼儿的种植兴趣及探索欲。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幼儿参观农场、农业科普场馆,通过实地观察来进一步加深幼儿对种植的感知和体验。比如,到当地博物馆参观农耕时代的农具及耕作情况;到农业生态园参观科学集成化种植和管理农作物的全过程,感受科学种植的氛围;在农场里采摘瓜果、一起品尝,体验劳动的乐趣等等。这一系列活动都能够使幼
儿对农耕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对接下来的种植活动有所期待与向往,有助于良好劳动习惯、劳动意识的养成,更有助于勤劳友善、尊重劳动成果等美好品德的形成。
1. 规划种植方案,丰富种植经验
为确保种植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师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来科学规划种植方案,比如根据不同季节布置种植环境、科学挑选种植品种、确定种植活动内容等等,再将种植活动与主题活动、一日活动结合起来,切实丰富幼儿的种植经验。
2.1布置环境
在确定种植区后,各班教师可以根据种植面积进行班级种植区域划分,比如利用黄杨、冬青等具有一定高度的植物或者采用砖块、废旧轮胎等物体将各班种植区域分隔开来。各班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讨论商定种植园地的名称,并制作小木牌插在本班种植区域内。如果条件允许,幼儿园还可以在种植区附近添置农具房,防止一些幼儿种植活动常用的农具,比如铲子、铁锹、浇水壶、园艺剪等等,教师应指导幼儿辨别不同农具并学会正确安全地使用农具。
2.2选择品种
教师可以与幼儿、家长一起挑选种植品种,为了充分体现种植品种的多样性,各班可选择不同的品种。幼儿们在后期的种植观察过程中,也可以进一步认识更多的植物并了解它们的成长特征。举例来说,有的班级可以种植青菜、缸豆、番茄、辣椒、南瓜、韭菜、茄子、大蒜等生长周期比较短、易成活、成长过程变化较大的植物;有的班级可以种植花生、地瓜、土豆等生长周期长的、果实成长相对隐蔽的农作物;有的班级还可以种植一些便于水培的植物,以便幼儿直观地观察其成长过程。
2.3确定内容
在种植活动开始前,教师先对种植的植物种类进行整理和归类,根据时间和气候特点设计种植图谱。在种植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幼儿参与选种、翻土、播种、浇水、施肥、拔草等过程,引导幼儿学会正确选择和使用劳具,提高幼儿的劳动
技能、丰富种植养护知识面。在种植管理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植物,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在劳动中科学探讨植物的生长奥秘。在植物成熟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采摘,到学校厨房学习择菜、洗菜、简单烹饪,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2.4延伸活动
为了进一步延伸种植活动范围,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一些易成活的、对土壤肥力需求不高的蔬菜,移植到经过改装的一次性塑料瓶、花盆等容器中,再搬运到教室自然角或者家里阳台上进行养护。这种方式不仅便于幼儿日常养护和观察植物,而且还可以让幼儿充分利用居家碎片化时间参与种植活动,丰富家庭亲子活动内容,使家长也参与到种植活动中来。
1. 开展多元活动,体验种植乐趣
为提高劳动教育的有效性,使幼儿充分感受到种植的乐趣,教师应根据种植活动方案,细化种植过程,并将种植活动与幼儿日常学习活动有机整合起来。(1)融入游戏活动。幼儿好奇心强、天性好动爱玩,教师可以将种植活动与主题游戏结合起来,以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比如在区域设置“种子超市”摆放不同品种的植物种子及对应的植物图片,通过游戏活动来引导幼儿对一下常见种子、外部形态有一定的了解,便于后期引导幼儿更好地体会种子生命的轮回。(2)融入主题活动。教师可以结合本园种植教育资源,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比如在“神奇的蔬菜”主题活动中,组织幼儿收集蔬菜种子,开展“种子成长记”、“无土栽培”、“丰收采摘”等系列活动,幼儿在与种子、植株等材料的互动过程中,不仅能够认识更多的蔬菜,而且种植经验也能得到显著提升。(3)融入环境。为了让幼儿在种植劳动中实践探究,让幼儿初步了解简单的种植技术,幼儿园应为幼儿创设便于探索的种植环境。比如幼儿在午饭后,可以到种植区域拔草、松土、浇水、捉虫,他们在观察过程中可以发现许多新事物,在探索过程中积累种植经验。幼儿还能够认识一些与植物共生的小动物,并能够辨别哪些是有害的、哪些是益虫。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自然的奇妙,激发科学探究兴趣。(4)融入社区。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观周边的种植基地,参加采摘、收割等活动,活动后幼儿可以品尝自己收获的食物,也可以将部分带回
家。此外,为增进幼儿与社区的联系,增强社会服务意识、体验奉献互助带来的快乐,幼儿园可以在重阳节带领幼儿走进社区,携带种植园地的新鲜蔬菜看望孤寡老人。
4. 积极交流评价,展示种植成果
在上述一系列种植活动中,幼儿能够深深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及劳动的幸福,教师应积极组织成果展示活动,对幼儿的活动表现进行评价,进一步加深幼儿的劳动体验。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及家长,参观种植区的植物、幼儿描绘的植物图画、幼儿的植物观察记录、幼儿用植物做的手工作品等等;欣赏幼儿编创的种植儿歌、延伸的小品表演等等。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在种植活动中的表现来组织评选“种植小能手”“护理小当家”“厨房小助手”等,并借助成果展示来评选出最佳植物、果实、画作、儿歌等。教师要通过综合评价,对幼儿的劳动付出进行肯定与鼓励,让幼儿在交流学习中分享经验,提高劳动热情。
总而言之,教师应结合本园实际情况,对种植活动进行科学规划与系统总结,在逐步积累完善的基础上形成种植类特色劳动课程,以便推动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实现“五育”并举,切实通过种植活动来使幼儿亲身体验劳动过程、分享劳动成果,切实增强幼儿的劳动意识,培养劳动习惯,提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9(02):82-84.
[2]巫秋云;肖芳;祁文丽,等.幼儿园种植课程提升幼儿关键经验的思考[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07):21-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