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市域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研究——以河南平顶山为例

2022-06-15 来源:知库网
第37卷,第6期 2 0 1 6年6月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 Vo1.37,N。.6,pp121—125 ‘016 June2.‘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160619 ・农业区划・ 市域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研究术 ——以河南平顶山为例 黄 倩 (河南城建学院测绘工程学院,平顶山467000) 摘要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是否合理,对区域 经济的发展有一定作用。文章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平顶山市域城镇体系规模等 级、地域空间结构、市域经济发展水平等现状进行分析,通过运用断裂点公式对平顶山市域中心城市辐射 影响范围进行定量计算,剖析平顶山市域城镇体系存在如下问题:城镇体系人口规模等级差异大,城镇化 率基础好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化水平发展不平衡,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状态非均衡等。根据研究区域情 况,对平顶山市域城镇体系进行布局构想,即打造叶平宝鲁一体化核心区为引领,加强3个卫星城市的发 展为带动,做好小城镇的生态建设,完善市域交通网络建设,推进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建立起一个等级清 晰、核心突出、职能明确的“一心三卫三层”网络型城镇体系。 关键词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布局平顶山市 中图分类号:TU984;F3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21[2016]06—0121—05 0 引言 城镇体系是客观存在的区域实体,它是社会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区域发展的必然趋 势¨j。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区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通过对区域城镇体系空 间结构的研究,了解区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优化的规律、机制与手段,可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环 境的可持续发展_2j。综合国内相关领域的文献 J,研究区域多集中于省域范围和超大城市,对于一般中 小城市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研究则较少涉及,全国有将近700个建制城市,这些建制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 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在区域发展中起到引擎的作用,文章选择位于中部地区的平顶山市作为研 究对象,以期能对一般中小城市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研究有所帮助。文章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分析平顶山市域城镇体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平顶山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优化布局的建议。 1研究区域现状分析 1.1平顶山市域城镇体系规模等级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部,现辖湛河区、卫东区、新华区以及石龙区等4个区,舞钢市1个市,鲁山 县、宝丰县、郏县以及叶县等4个县。该文将2014年实行省直管的县级市汝州市也涵盖在内,市域总面 积7 882km 。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1 289.3亿元,中心城市人口102万,县级城市(镇)6个,建制镇 4J4个。 1.2平顶山市域城镇体系空间分布 市域内的主干公路有4条高速公路和311国道以及焦枝、许南等公路。舞钢市位于南隅,汝州市位于 收稿日期:2016-06.18 作者简介:黄倩(1982一),女,河南信阳人,讲师。研究方向:人文地理。Email:1048087594@qq.eom 资助项目: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及评估体系研究”(162400410214) 122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正 西北端,鲁山县、宝丰县和叶县的县城分布在中心城 市周边。舞钢市、汝州市和其他4个县城与中心城市 通过主干公路连接。市域内的小城镇沿交通道路分布 比较密集(图1)。 1.3平顶山市域中心城市辐射影响范围分析 区域内城镇的辐射范围是由其规模和与相邻城镇 问的距离决定的,断裂点即为相邻的城镇之间的吸引 力达到平衡的点。城镇间断裂点的计算公式如下: DX: -+(1) √ 其中,DX从断裂点K到城镇x的距离;P】,城镇 Y的人口;尸 城镇X的人口;DXY城镇X与城镇Y的 距离,通常采用直线距离。 断裂点处的场强为: /D x 。F、K= P x其中廿 .石Jl此 训 I^h I.7 K断裂点;F 断裂点处的场强。 ,(2) 图l 平顶山行政区域 ‘ ~ 经过测算,得到市域中心城市对其他县城(市)的辐射作用如表1。 表1市域中心城市对其他县城(市)的辐射作用 南表l可知,D /D 、的比重在60%以上,说明中心城市对市域内的县城(市)具有较强的辐射影响 能力。另外,对于F 最大值为1.008。根据区域发展理论,在中心城市与其他城镇之间存在分散力和 集聚力,在贸易自由度很低时,人口和产业呈分散布局,在较高贸易自由度条件下,人口和产业在空间上 向中心城市迅速集聚,贸易自由度很高时,人口和产业义倾向于分散布局。据此,平顶山市域处于人口和 产业在空问上向中心城市集聚的阶段 。 2存在的问题 2.1城镇体系人口规模等级差异大 根据罗特卡模式的一般化公式: Pr=Pl/r‘ (3) 其中,P,最大城市的人口;Pr第r位城市的人口;r城市人口的位序。 当l q I>l时,人口主要分布在大城市,中小城市发展滞后,l q I越大,首位度也大;当I q I<1 时.人口主要分布在中小城市,首位度较小,大城市地位不突出;当I q I=1时,即哲夫模型,城市人 口规模按PI,P1/2,P1/3,…,P1/r组成,城市人口集中和分散的倾向趋于平衡;当l q l=0时,所有城 市的人口是相同的;当l q l一∞时,区域只有一个城市 。 第6期 黄倩:市域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研究 l23 为了增加样本数量,提高回归分析的精度,该文把市域内17个省重点中心镇统计在内 ],运用 SPSSI9.0软件对双对数点对(Lgr,LgPr)进行回归拟合,得到:I q』=1.137,R。=0.906。 这表明中心城市地位突出,职能过于集中,中等城市欠缺,县城(市)镇中最大的汝州市,城镇总 人口为36万,其他县(市)的规模更小,小城镇发育程度低(表2)。 表2 2014年平顶山城市和省重点中心镇的人口 2.2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状态非均衡 因煤而兴建的平顶山历史上无独立的行政区域,1957年在一片荒山野岭上建市,经过几十年发展,形 成了目前的城镇体系空间分布。中心城市内分布一些大型工业企业,2014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全市财政 收入的20%左右,GDP占全市的25%。根据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的阶段 划分,平顶山市域城镇体系空间 结构状态属于第二阶段,即极核发展的非均衡阶段。市域城镇体系联系松散,这种不成熟的城镇体系容易 造成低层次同级城镇之间的竞争,对于劳动力、资本、信息等资源要素的流动也不利,对城镇扩散作用的 形成有障碍作用。 2.3城镇化水平发展不平衡 2014年平顶山市域的城镇化率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3.8%),为46.37%。平顶市域城镇化水平发 展不平衡,其中舞钢市的城镇化率最高,为50.7%,比城镇化率最低的鲁山县高大约30个百分点。 3平顶山市域城镇体系空间布局改进建议 3.1 平顶山市域城镇体系空间布局原则 根据赫希曼的非均衡发展理论,通过区域中一些具有一定吸引力和集聚力的地方优先发展,带动其他 地区的发展,最终实现区域的整体提升。在具体空间布局中,运用点轴理论打造区域中具有吸引力和集聚 力的地方,即“点”,以线状基础设施沿线即“轴”为依托,通常是交通干线。结合平顶山市域实际情 况,确定平顶山市域城镇体系空间布局原则为:以中心城市为龙头,带动县级市和县城镇,加快中心镇的 发展,建立起一个等级清晰、核心突出、职能明确的“一心三卫三层”网络型城镇体系。同时促进产业 集聚区建设,扩大城镇公共服务覆盖面和服务水平,推进城镇化配套改革。 3.2平顶山市域城镇体系空间布局构想 (1)打造叶平宝鲁~体化核心区,实现网络状开发模式。如前分析中心城市首位度高,2014年建成 区面积只有93 km ,发展空间严重不足,再加上城市布局混乱,交通拥挤,人居环境较差。邻近的宝丰 县城、叶县县城和鲁山县城,环绕白龟山水库分布,与中心城市的距离均不超过50 km,且有多条高速、 国省道、规划城际轨道将其联系,中心城市与叶县、宝丰县和鲁山县的断裂点处场强值较大,这一区域是 市域经济能量高地,产业结构趋同,资源互补,叶平宝鲁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打破管理体制壁垒,增强其带 动区域发展的能力,对提高整个市域城镇化率有很大的作用 。 124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矩 (2)发展3个卫星城市,培育区域增长极。从中 心城市出发沿交通干道,选择向北、向西和向南3个 方向发展轴线,将3条发展轴线上最大的城镇郏县、 汝州市、舞钢市发展成经济实力较强,影响力较大的 卫星城市,促使平顶山市域城镇体系由目前的极核发 展向多核发展的阶段迈进,使这3个卫星城市成为联 系中心城市和重点城镇的重要纽带,带动周边农村的 发展。汝州市可以发挥传统优势,延长资源精深加_1= 产业链,同时发展外向型加工贸易和高科技农业,舞 钢市要进一步提升钢铁产业层次,巩同轻纺工业,借 助自然环境优势,进一步打造优秀山水旅游城市,郏 县应进一步巩固煤炭、养殖业等加工业,逐步提高第 二产业竞争力。 (3)加快生态型小城镇建设。做好小城镇经济社 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镇规划等相关T作,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选择重点建设的36个重点城镇, 图2平顶山市域城镇体系空间布局 加大扶持力度,打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突出小城镇特色,尽量避免同级城镇问的竞争。 (4)完善交通网络建设。加快镇镇之间,乡乡之间公路的建设,提高区域路网密度和交通通达度。 (5)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实施城镇化战略,形成城镇体系带动下的产 业发展机制¨ 。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提出以产业基地、集群和园区建设培育产业发展¨ ,平顶山确立了 l0个省级产业聚集区,规划建设大型集中安置社区,鼓励搬迁居民整村转户,完善配套功能设施,进行 农民T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扩大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范围,加快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问题,以产业同 区建设带动城镇建设。 4结论 (1)平顶山市域城镇体系人口规模等级差异大,城市首位度高。(2)平顶山市域城镇体系空问布局 沿交通路线分布,处于极核发展的非均衡阶段。(3)平顶山经济发展水平处于_T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 阶段。(4)平顶山市域城镇体系空间布局整体以点一轴模式发展,中心城市推进网络化模式,实行叶平 宝鲁一体化发展,完善城镇功能,促进产业集聚,推进城镇化配套改革,建立起一个等级清晰、核心突 出、职能明确的“一心三卫三层”网络型城镇体系。 参考文献 [1] 许学强。华颖.对外开放加速珠江三角洲市镇发展.地理学报,1988,43(3):201~210 [2] 包小慧.呼和浩特市域城镇空间结构研究.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3] 陈立立.城市化转型对湖南省城镇体系空1'4结构的影响.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4] 韩建雨.安徽沿淮经济带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研究.舍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9:15—2l [5] 谭云霞.湖北人口流动、聚居及城镇体系空1'4布局——基于湖北省的调查研究.城市观察,2013,3:84~91 [6] 邓文胜,关泽群,王昌佐.武汉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分析.城市发展研究,2003,6:46~52 『7] 尤琳.上海市城镇体系空间布局探讨.城市问题,2000.3:37—39 f 81 崔凯.农村区域视角下的城乡空间结构与发展探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34(6):41~48 f9] 王放.中国城市化与可侍续发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25~126 f10] 平顶山市统计局.2014平顶山统计年鉴.2014 [11] 崔功豪.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2] 邓文胜,关泽群,王昌佐.武汉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分析.城市发展研究,2003,6:46—52 第6期 黄倩:市域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研究 125 [13] 张志斌 青海产业发展及其空间结构优化.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5,26(2):32~34 城镇化对河南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河南科学,2014 12:89~94 [14] 杜煜. RESEARCH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URBAN SYSTEM ——TAKE PINGDINGSHAN AS AN EXAMPLE Huang Qian (Sch0ol of Surveying Engineering,Henan University ofUrban Construction,Pingdingshan 467000,China) Abstract Urban svstem is the objective existence of regional entities and the product of social urbanization devel- 0pment. Combining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quantitative calculation,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scale and structure of the urban system,the regional spatial structure,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Pingdingshan city, quantitative1v assessed the impact range of the center city by using the breaking—point formula,and analyzed the Dr0blems 0f the urban system. Based the unbalanced development theory and point axis theory,it planned the re— gional urban system layout of Pingdingshancity, i.e.,to build a Ye—Ping—Bao—Lu integration core area, stI|engthen the devel0pment of three satellite cities,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mall ecological towns,improve the traffic network construction,promote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rea construction,establish a network of town system with clear hierarchical,core,and functions. Keywords urban system;space structure;overall arrangement;Pingdingshan city (上接第105页) RESEARCH oF THE CITY—INDUSTRY INTEGRATIoN oF THE YANGZHONG CITY ON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Yang Hui .Fang Bin ’ ’ (1.Nazing Normal University new urbanization and Land Research Center,Nanjing 210046,China; 2.Jiangsu Province material recycling and pollution control key laboratory,Nanjing 210046,China; 3.Jiangsu Province ge0graphic informati0n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Nanjing,Jiangsu 210023,Chin ) Abstract City—industry integration is a new development direction which put forward for city一 ndustry epa a。 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China s industry. City—industry integration s a basic strategY to implement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new industrialization and new urbanization・And it' s also the new measure to balance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ity—industy ntregra。 tion studies at h0me and abroad,and choosing Yangzhong as the research area,the article broadened the eonnota- tion and conceDt of city—industry integration,constructed the city—industry integration evaluation system on the basis 0f the society, ec0nomy and ecology from the level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qualitative1v and quantitatively evaluat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ity—industry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principal comp0nent analysis.The study concluded tha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i urhamzat on wa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some villages and towns had the problems that urban develoDment and industry development were uncoordinated.Among these towns,the Sanmao town where the c ty center located had reached a high level of city—industry integration,the city—industry integration oi th。other towns was innuenced by the center part,and their city—industy irntegration level decreased gradually from the cen— ter. And a1so.each town had a problem that th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lagged behind the industialrization devel- opment,the key to promote the city—industry integration was to increase the urbanization level・ Keywords citv—industry integration;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degree of integration;Yangzhong city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