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级实务第八章

2022-06-15 来源:知库网
第八章 产品成本核算

第一节 成本核算概述

产品成本是企业一定时期内为生产一定产品所支出的生产费用。 一、成本核算的要求

㈠ 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㈡ 正确划分各种费用支出的界限

㈢ 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二、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1. 根据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的要求,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2. 确定成本项目

3. 设置有关成本和费用明细账

4. 收集确定各种产品的生产量、入库量、在产品盘存量以及材料等 5. 归集所发生的全部费用 6. 结转产品销售成本 三.成本于费用的关系

产品成本是为生产某种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耗费的总和,是对象化的费用。 区别:费用涵盖范围较宽,包括企业生产各种产品发生的各种耗费。 产品成本只包括为生产一定数量和种类的完工产品的费用。

产品成本是费用总额的一部分,不包括期间费用和期末未完工产品的费用

第二节 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

一、成本核算对象 成本对象的确定,是设立成本明细分类账户、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以及正确计算成本的前提。一般情况下,对工业企业而言,生产一种或几种产品的,以产品品种为成本核算对象,分批,单件生产的产品,以每批或每件产品为成本核算对象,多步骤连续加工的产品,以每种产品及各生产步骤为成本核算对象,产品规格较多的,可以将产品结构耗用原材料和工艺过程基本相同的各种产品,适当合并作为成本核算对象。

二、成本项目

㈠为具体反映计入产品成产成本的生产费用的各种用途,还应将其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项目,即产品生产成本项目。

㈡成本项目的设置“直接材料”、“燃料及动力”、“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直接材料 直接材料指企业再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的实际消耗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辅助材料、配品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和运输、装卸、整理费用。 燃料及动力 直接人工 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外购和自制的燃料和动力 在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及按工资总额和规定比例提取的福利费 制造费用 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费用和其他生产费用 第三节 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工业企业的费用按照经济内容划分为一下要素: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外购动力、职工薪酬、折旧费、利息费用、税金和其他费用。 一、成本核算的账户设置

1

生产成本

各项生产费用 转出的产品成本 期末在产品成本 本科目按产品品种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

制造费用

计入的各项制造费用 期末转入生产成本的制造费用 除季节性生产外本科目应无余额

辅助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 材料等 生产车间 结转 分配 形成 产品 分配 产成品 人工 辅助生产车间 在产品 制造费用 其他

三、材料、燃料、动力的归集和分配 ㈠ 材料、燃料、动力的归集和分配

⑴ 对于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一般分产品领用,应根据领退料凭证直接计入相应产品成本“直接材料”项目

⑵对于不能分产品领用的材料,需要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各相关产品成本的“直接材料”项目

公式如下:

材料、燃料、动力费用分配率=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总额÷分配标准

某种产品应负担的材料、燃料、动力费用=该产品的重量、耗用的原材料、生产工时等×材

2

料、燃料、动力费用分配率

按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材料费用公式如下

某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 材料消耗分配率=材料实际总消耗量÷各种产品材料等额消耗量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材料费用=该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材料消耗分配率×材料单价 例:某企业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10月份三种残品的投入量分别为:500件、500件、375件,三种产品的消耗定量为4千克、6千克、8千克,甲、乙、丙三种产品本月共消耗原材料10000千克,每千克5.20元,共计52000元。 要求:按定额用量比例法计算三种产品应负担的材料费用 分配率=52000÷(500×4+500×6+375×8)=6.5 甲产品应负担的材料费用=500×4×6.5=13000元 乙产品应负担的材料费用=500×6×6.5=19500元 丙材料应负担的材料费用=375×8×6.5=19500元 ㈡材料、燃料、动力分配的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贷:原材料

承上例 会计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13000 ——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19500 ——基本生产成本(丙产品)19500

贷:原材料 52000 四、职工薪酬的归集和分配 ㈠职工薪酬的归集和分配

工资结算和支付的凭证为工资结算单或工资单,为便于成本核算和管理等,一般按车间、部门分别填制,是职工薪酬分配的依据。直接进行产品生产的生产工人的职工薪酬,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直接人工”成本项目,不能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职工薪酬,按工时,产品产量、产值比例等方式进行合理分配,计入各有关产品成本的“直接人工”项目 计算公式如下:

生产工资费用分配率=各种产品生产工资总额÷各种产品生产工时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生产工资=该种产品生产工时×生产工资费用分配率 如果取得各种产品实际生产工时数据比较困难,而各种产品的单件工时定额比较准确的也可按产品的定额工时比例分配职工薪酬 计算公式如下

某种产品耗用的定额工时=该种产品投产量×单位产品工时定额

生产工资费用分配率=各种产品生产工资总额÷各种产品定额工时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生产工资=该种产品定额工时×生产工资费用分配率

例:乙企业基本生产车间生产A、B两种产品,共支付生产工人职工薪酬2700万元,按生产工时比例分配,A产品的生产工时为500小时,B产品的生产工时为400小时。 生产工资费用分配率=2700÷(500+400)=3 A产品应分配的职工薪酬=500×3=1500万元 B产品应付配的职工薪酬=400×3=1200万元 ㈡职工薪酬的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3

——辅助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

承上例:会计分录如下: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1500 ——基本生产成本(B产品)12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2700 五、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一、概念及科目设置

辅助生产指主要为基本生产车间、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

为了归集所发生的辅助生产费用,应设置“辅助生产成本”或“生产成本─辅助生产 成本”科目,按辅助生产车间及其生产的产品、劳务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即:辅助生产费用明细账)。

一般情况下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先通过“制造费用”科目归集,然后转入“辅助生产成本”科目。对辅助生产车间规模较小的、制造费用较少的且辅助生产不对外提供产品和劳务的,可以直接计入“辅助生产成本”科目 二、具体的分配方法和账务处理

辅助生产成本费用的分配法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等(在以下的讲解过程中我们假设有两个辅助车间供电车间和机修车间) 1.直接分配法 特点 直接分配法的特点是不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互相的提供劳务或产品的情况,而是将各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收益单位。 适用范围 各辅助生产费用只对外进行分配,只分配一次,计算简单,但分配结果不够准确。适用于生产内部互相提供劳务不多,不进行费用交互分配、对辅助生产成本和企业产品影响不大的情况。 供电车间 辅助生产以外的单位 机修车间 例:P225-8-3 假定某工业企业设有机修和供电两个辅助生产车间。20*9年5月在分配辅助生产费用以前,机修车间发生费用1200万元,按修理工时分配费用,提供修理工时500小时,其中供电车间20小时,其他车间耗用工时如下表,供电车间发生费用2400万元,按耗电度数分配费用,提供供电度数20万度,其中机修车间耗用4万度,其他车间耗电度数如下表。该企业辅助生产制造费用不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

数量单位: 小时 万度 金额单位 : 万元

4

辅助生产车间名称 待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及劳务量 费用分配率 基本生产车间耗用 第一车间 第二车间 小计 行政管理部门耗用 销售部门耗用 合计 机修车间 修理工时 修理费用 供电车间 供电度数 供电费用 合计 3600 480 300 120 420 40 20 480 1200 16 9 4 13 2 1 16 2400 计算过程如下:

⑴机修车间分配率=1200/480=2.5万元/小时 一车间应分配=2.5*300=750万元 二车间应分配=2.5*120=300万元 行政管理部门应分配=40*2.5=100万元 销售部门应分配=20*2.5=50万元 ⑵供电车间分配率=2400/16=150元/度 一车间应分配=9*150=1350万元 二车间应分配=4*150=600万元 行政管理部门应分配=2*150=300万元 销售部门应分配=1*150=150万元 ⑶一车间合计=750+1350=2100万元 二车间合计=300+600=900万元

行政管理部门合计=100+300=400万元 销售部门合计=50+150=200万元 填得下表

辅助生产车间名称 待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及劳务量 费用分配率 基本生产车间耗用 第一车间 第二车间 小计 行政管理部门耗用 销售部门耗用 合计 机修车间 修理工时 修理费用 供电车间 供电度数 供电费用 合计 3600 2100 900 3000 400 200 3600 480 300 120 420 40 20 480 1200 2.5 750 300 1050 100 50 1200 16 9 4 13 2 1 16 2400 150 1350 600 1950 300 150 2400 账务处理如下 借:制造费用——一车间 2100 ——二车间 900 管理费用 400

销售费用 200

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1200 ——供电车间 2400

5

2.交互分配法 特点 交互分配法是指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分配。第一阶段将各辅助生产车间互相提供的服务量按交互分配前的单位成本,在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第一次交互分配;第二阶段再将各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费用(即原费用加上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减去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按其提供给基本生产车间和其他部门的服务量和交互分配后的单位成本,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之间进行分配。 适用范围 这种分配方法的优点是提高了分配的正确性但加大了分配的工作量。 机修车间 ①按供应量交互分配 ②对外分配 辅助生产以外的单供电车间 承上例:假设本月机修车间为供电车间提供机修劳务共20小时,供电车间为机修车间提供电力共4万度。 如果再交互分配法下计算过程如下 ⑴机修车间的平均分配率=1200/500=2.4元/小时 供电车间的平均分配率=2400/20=120元/度

机修车间接受供电车间供电应分配=4*120=480万元 机修车间对供电车间提供机修应对其分配=20*2.4=48万元 供电车间接受机修车间提供机修劳务应分配=20*2.4=48万元 供电车间对机修车间供电应对其分配=4*120=480万元 账务处理如下:

借: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480 ——供电车间 48

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48 ——供电车间 480

⑵机修车间实际对外分配费用金额=1200+480-48=1632万元 供电车间实际对外分配费用金额=2400+48-480=1968万元 机修车间对外分配的工时总量=500-20=480小时 供电车间对外分配的供电总量=20-4=16万度 机修车间的对外分配率=1632/480=3.4万元

供电车间的对外分配率=1968/16=123元/度

一车间应分配机修车间的辅助费用=300*3.4=102万元 二车间应分配机修车间的辅助费用=120*3.4=408万元 行政管理部门应分配机修车间的辅助费用=40*3.4=136万元

6

销售部门应分配的机修车间的辅助费用=20*3.4=68万元 一车间应分配的供电车间辅助费用=123*9=1107万元 二车间应分配的供电车间辅助费用=123*4=492万元

行政管理部门应分配的供电车间辅助费用=2*123=246万元 销售部门应分配的供电车间辅助费用=1*123=123万元 ⑶一车间应分配辅助费用合计=1020+1107=2127万元 二车间应分配辅助费用合计=408+492=900万元 行政管理部门分配辅助费用合计=136+246=382万元 销售部门分配辅助费用合计=68+123=191万元 ⑷具体账务处理如下

借:制造费用——一车间 2127 ——二车间 900

管理费用 382 销售费用 191

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1632 ——供电车间 1968

3.计划分配法

辅助生产为收益单位提供的劳务,都按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进行分配,辅助生产实际发生的费用与按计划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的差额全部转入管理费用。这种方法便于考核和分析各收益单位的成本,有利于分清个单位的经济责任。但成本分配不够准确,适用于辅助生产劳务计划单位成本比较准确的企业。

承上例:假设机修车间每修理工时耗费2.5元,供电车间每万度电耗费118元 ⑴第一步按计划成本进行分配

机修车间共发生计划成本费用=500*2.5=1250万元 供电车间供发生计划成本费用=118*20=2360万元

机修车间为供电车间提供的机修劳务计划成本=20*2.5=50万元 供电车间为机修车间提供供电劳务计划成本=118*4=472万元 一车间应分配辅助费用计划成本=300*2.5+9*118=1812万元 二车间应分配辅助费用计划成本=120*2.5+4*118=772万元

行政管理部门应分配辅助费用计划成本=40*2.5+2*118=336万元 销售部门应分配辅助费用计划成本=20*2.5+1*118=168万元 账务处理如下:

借:辅助成产成本——机修车间 472 ——供电车间 50 制造费用——第一车间 1812 ——第二车间 772 管理费用 336 销售费用 168

贷:辅助成产成本——机修车间 1250

——供电车间 2360

⑵机修车间实际发生的辅助成本费用=1200+4*118=1672万元 供电车间实际发生的辅助成本费用=2400+2.5*20=2450万元 机修车间辅助成本费用的差异=1672-1250=422万元 供电车间辅助成本费用的差异=2450-2360=90万元

7

账务处理如下:

借:管理费用 512

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422 ——供电车间 90 4.顺序分配法

按照辅助生产车间收益多少的顺序分配费用,收益少的先分配,收益多的后分配,先分配的辅助车间不负担后分配的辅助生产车间费用。

5.代数分配法

先根据立方程的原理,计算辅助成产劳务或产品的单位成本,然后根据各收益单位耗用的数量和单位成本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如上例 假设X=每小时修理成本 Y=每万度电耗用成本 设立下方程式:

(1)1200+4Y=500X (2)2400+20X=20Y 解得X=3.39

Y=123.39

六、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㈠ 制造费用的归集

制造费用包括产品生产成本中除直接材料和直接工资以外的其余一切生产成本,主要包括企业各个生产单位(车间、分厂)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一切费用。(车间生产和行政管理部门的固定资产所发生的固定资产维修费列“管理费用”。)具体有以下项目:各个生产单位管理人员的工资、职工福利费,房屋建筑费、劳动保护费、季节性生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等。制造费用一般是间接计入成本,当制造费用发生时一般无法直接判定它所归属的成本计算对象,因而不能直接计入所生产的产品成本中去,而须按费用发生的地点先行归集,月终时再采用一定的方法在各成本计算对象间进行分配,计入各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中。

㈡制造费用的分配 ① 在基本生产车间只生产一种产品的情况下,制造费用直接可以计入该种产品成本。 ② 在生产多种产品的请款下,制造费用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计入各种产品成本。 企业应当根据制造费用的性质,合理选择制造费用分配方法如:生产工人比例工时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和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等。

其计算公式如下: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各种产品分配标准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分配标准×制造费用分配率 ⑴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

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是按各种产品所耗生产工人工财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查账人员应检查企业是否有真实正确的工时记录。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各种产品生产工人工时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耗用的成产工人工时×制造费用分配率 ⑵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

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是按照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采用这一方法的前提是各种产品生产机械化的程度应该大致相同,否则机械化程度低的产品所用工资费用多,负担的制造费用也要多,而机械化程度高的产品则负担的制造费用较少,从而影响费用分配的合理性。

8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各种产品生产工人工资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应负担的工人工资×制造费用分配率 ⑶机器工时比例法

这一方法适用于生产机械化程度较高的产品,因为这类产品的机器设备使用、维修费用大小与机器运转的时间有密切联系。采用这一方法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备各种产品所耗机器工时的完整的原始记录。

查账人员审查采用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分配制造费用的账务时,应首先对被查企业机械化程度及机器工时记录等情况进行核实,查明该企业是否适用这种分配方法,然后,再复核数字计算的正确性。该方法的计算程序、原理与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基本相同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各种产品耗用的机器工时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应负担的机器工时×制造费用分配率 ⑷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采用这种方法,不论各月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多少,每月各种产品成本中的制造费用都是按年度计划确定的计划分配率分配。年度内如果发现全年制造费用的实际数和产品的实际产量与计划数发生较大的差额,应及时调整计划分配率。

这种方法适用于季节性的生产企业,因为在季节性生产企业中,每月发生制造费用相差不大,但淡季和旺季的产量悬殊却很大,如果按实际费用分配,各月单位产品成本中的制造费用将随之忽高忽低,不便于进行成本分析。

年度制造费用分配率=年度制造费用计划总额÷年度各种产品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总数 某月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月该种产品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数×年度计划分配率 例:某工业企业只有一个成产车间,全年制造费用计划为52800元,全年各种产品的计划产量为:甲产品1000件,乙产品900件,单件产品的定额工时为:甲产品3小时,乙产品4小时。5月份实际产量为:甲产品200件,乙产品160件,该月实际制造费用为4000元;“制造费用”科目期初余额为贷方1000元 要求:⑴ 计算制造费用年度计划分配率 ⑵ 计算该月应分配转出的制造费用 ⑶ 编制分配制造费用的会计分录 计算过程如下:

⑴甲产品年度计划产品的定额工时=1000*3=3000小时 乙产品年度计划产品的定额工时=900*4=3600小时 年度计划分配率=52800/(3000+3600)=8元/小时 ⑵甲产品该月的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200*3=600小时 乙产品该月的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160*4=640小时 甲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600*8=4800元 乙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640*8=5120元 ⑶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4800 ——乙产品 5120

贷:制造费用 9920 总结如下 分配方法 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 特点 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是按各种产品所耗生产工人使用范围 计算公式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各种产品生产工人工说明 9

工财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查账人员应检查企业是否有真实正确的工时记录。 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 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是按照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制造采用这一方法的前提是各种产品生产机械化的程否则机械化程度时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耗用的成产工人工时×制造费用分配率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各种产品生产工人工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应负担的工人工率 度应该大致相同,资之和 费用的一种方法。 低的产品所用工资费用多,负担的而机械化程度高的产品则负担的制造费用较少,从而影响费用分配的合理性。 机器工时比例法 这一方法适用于生产机械化程度较高的产品,因为这类产品的机器设备使用、维修费用大小与机器运转的时间有密切联系。采用这一方法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备各种产品所耗机器工时的完整的原始记录。 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采用这种方法,不论各月实际发生每月各种产品成本中的制造费用都是按年度计划确定的计划分配率分配。年度内如果发现全年制造费用的实际数和产品的实际产量这种方法适用于季节性的生产企生产企业中,每月发生制造费用相差不大,但淡季和旺季的产量悬殊却很大,如果按实际费用分配,各月单位产品成本中的制造费用将随制造费用也要多,资×制造费用分配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各种产品耗用的机器工时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应负担的机器工时×制造费用分配率 年度制造费用分配率=年度制造费用计划总额÷年度各种产品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总数 某月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月该种产品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数×年度计划分配 除该种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外其他方方法制造费用的分配后期末无余额 的制造费用多少,业,因为在季节性 10

与计划数发生较大的差额,应及时调整计划分配率。 之忽高忽低,不便于进行成本分析 七、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

㈠废品损失的核算

废品损失是指再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以及可修复废品的费用,扣除回收的废品残料价值和应收赔偿款后的损失。(质量检查部门鉴定的不需要返还、可以降价出售的不合格品、以及产品入库后由于保管不善等原因而损坏变质的产品和实行三包企业再产品出售后发现的废品均不包括再废品损失项目)

说明三包:售出的产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销售者应当负责修理、更换、退货;给购买产品的消费者造成损失的,销售者应当赔偿损失:

(1)不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事先未作说明的; (2)不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的;

(3)不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 科目设置:“废品损失”科目,辅助生产不单独核算废品损失 1.不可修复的废品损失

不可修复的废品损失的生产成本,可按废品所耗用的实际费用计算,也可按废品所耗用的定额费用计算。 项目 按照实际生产费用计算 废品在完工后发现 计算方法 废品损失采用按废品所耗用实际计算时,将废品报废前与合格品一起计算的各项费用,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再合格产品与废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废品的实际成本从“基本生产成本”科目贷方转入“废品损失”科目 单位废品负担的各项生产费用应与单位合格产品相同,可按合格产品产量和废品的产量比例分配各项生产费用,计算废品的实际成本。 废品在完工前发现 采用按废品耗用定额费用计算的 废品的生产成本按废品的各项费用定额计算的,不考虑废品实际发生的生产费用。 具体的账务处理 1.发生时 借:废品损失 贷:生产成本 2.回收残料及应收赔款 借:原材料

其他应收款 贷:废品损失 3.结转废品损失 借:生产成本

贷:废品损失

这里不再举例请大家以课本上的例题作为主即可 2.可修复废品损失

修复废品返修发生的各种费用,应根据各种费用分配表,记入“废品损失”科目的借方。其回

11

收的残料价值和应收的赔款,应从“废品损失”科目的贷方,转入“原材料”和“其他应收款”科目的借方。废品修复费用减去残料和赔款后的废品净损失,也应从“废品损失”科目的贷方转入“基本生产成本”科目的借方,在所属有关的产品成本明细帐中,记入:“废品损失”成本科目

具体的账务处理 1.返修发生的各种费用 借:废品损失

贷:原材料等

2.回收后残料及应收赔款 借:其他应收款 原材料 贷:废品损失 3.修复后

借:生产成本 贷:废品损失 ⑵停工损失的核算

停工损失是指生产车间或车间内某个班组再停工期间发生个各项费用,包括停工期间发生的原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等。应由过失单位或保险工时赔偿的赔款应从停工损失中扣除。不满一个工作日的停工,一般不计算停工损失。辅助生产一般不单独核算停工损失。 账务处理如下 项目 单独核算停工损失 核算方法 增设“停工损失”科目。①根据停工报告单和各种费用分配表,分配汇总表等有关凭证,将停工期间发生的费用计入“停工损失”科目的借方。②应由过失人单位及过失人或保险工时负担的赔偿应从该科目的贷方转入“其他应收款”科目的借方③期末将停工净损失从该科目贷方转出,属于自然灾害部分转入“营业外支出”科目的借方,应由本月产品承担的部分,转入“基本生产成本”科目的借方。“停工损失”科目再期末没有余额。 不单独设置停工损失核算 直接反映在“制造费用”和“营业外支出”科目中。 第四节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归集和分配

一、在产品数量

企业在产品是指没有完成全部生产过程,不能做为商品销售的再产品,包括正在车间加工中的再产品和已经完成一个或几个生产步骤但还需继续加工的半成品两部分。对外销售的自制半成品,验收入库后不应列入在产品之内。

二、完工产品和再产品之间费用的分配 ①每月月末,当月产品成本明细帐中按照成本项目归集了该种产品的本月生产成本以后,如果产品已经完工,产品成本明细账中归集的月初在生产成本与本月发生的成本之和,就是该种完工产品的成本。

②如果产品全部没有完工,产品成本明细帐中归集的月初再产品生产成本与本月发生的成本之和,就是该种产品的成本。 ③如果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产品成本明细帐中归集的月初在产品生产成本与本月发生的成本之和,则应当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进行归集和分配。 ④常用的分配方法主要有:在产品不计算成本法、在产品按年初固定成本计价法、在产品按

12

所耗直接材料成本计价方法、约当比例法、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定额比例法。 完工产品、在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如下: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本月发生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 分配方法 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内容 适用范围 采用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虽然月末有在适用于各月在产品数产品,但不计算其成本。这种产品每月发量很小的产品 生的成本,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其每月发生的成本之和即为每月完工场频成本。 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算法 采用固定成本计价法,各月末在产品的成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本固定不变。某种产品本月发生的生产成量较多,但各月变化本就是本月完工产品的成本。但在年末,不大的产品或月末在在产品成本不应再按固定不变的金额计产品数量很小的产价,否则会按固定金额计价的在产品成本品。 与实际成本有较大差异,影响产品成本计价的正确性。 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成本计价法 采用在产品所耗直接材料成本计价法,月这种方法适用于各月末在产品只计算其所耗用的直接材料成月末在产品数量较本,不计算直接人工等加工费用。即产品多,各月再产品数量的直接材料成本跟需要在完工产品和月变化比较大,直接材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而生产产品本月料成本在生产成本中发生的加工成本全部由完工产品成本负所占比重较大的且材担。 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就全部投入的产品。 约当比例法 采用约当比例法,应将月末在产品数量按这种方法适用于产品其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产数量较多,各月在产量,即约当产量。然后将产品应负担的全品数量变化也较大,部成本按照全部成本按照完工产品产量且生产成本中直接材与月末在产品再产品约当产量比例分配料和直接人工等加工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约当比例法计算公式 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完工程度

单位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成本)/(完工产品产量+在产品约当产量) 完工产品成本=完工产品产量*单位成本 在产品成本=在产品约当产量*单位成本

例:某产品本月完工26件,在产品10件,平均完工程度为40%,发生生产费用共3000元。

计算过程如下:

在产品约当产量=10*40%=4件 单位成本=3000/(26+4)=100元/件 完工产品应负担的成本=26*100=2600元

在产品应负担的成本=4*100=400元

采用这种方法,道理不难理解,问题在于在产品完工程度的确定比较复杂。一般是根据月末在产品的数量,用技术测定或其他方法,计算在产品的完工程度。例如,在具

13

成本比重相差不大的产品。 备产品工时定额的条件下,可按每道工序累计单位工时定额除以单位产品工时定额计算求得。因为存在于各工序内部的在产品加工程度不同,有的正在加工之中,有的已加工完毕,有的还尚未加工,为了简化核算,所以在计算各工序内在产品完工程度时,按平均完工50%计算。

例:丙产品单位工时定额50小时,经两道工序制成。各工序单位工时定额为:第一道工序20小时,第二道工序30小时。在产品完工程度计算结果如下: 第一道工序:20×50%/50×100%=20%

第二道工序:(20+30×50%)/50×100%=70%

有了各工序在产品完工程度和各工序在产品盘存数量,即可求得在产品的约当产量。各工序产品的完工程度可事先制定,产品工时定额不变时可长期使用。如果各工序在产品数量和单位工时定额都相差不多,在产品的完工程度也可按50%计算。 应当指出,在很多加工生产中,原材料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的。这时,在产品无论完工程度如何,都应和完工产品同样负担材料费用,因而不需计算在产品的约当产量。如果原材料是随着生产过程陆续投入的,则应按照各工序投入的材料费用在全部 例:假如甲产品本月完工产品产量600件,在产品100件,完工程度按平均50%计算;原材料在开始时一次投入,其他费用按约当产量比例分配。甲产品本月月初在产品和本月耗用直接材料费用共计70700元,直接人工费用38558元,燃料动力费用85475元,制造费用29250元。 计算过程如下: ⑴材料分配如下:

因为材料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所以按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数量作比例分配,不必计算约当产量。 (1)直接材料费的计算:

完工产品负担的直接材料费=70700/(600+100)×600=60600(元) 在产品负担的直接材料费=70700/(600+100)×100=10100(元)

直接人工费用、燃料和动力费、制造费用均按约当产量作比例分配,在产品100件折合约当产量50件(100×50%) 2)直接人工费用的计算:

完工产品负担的直接人工费用=38558/(600+50)×600=35592(元) 在产品负担的直接人工费用=38558/(600+50)×50=2966(元) (3)燃料和动力费的计算:

完工产品负担的燃料和动力费=85475/(600+50)×600=78900(元) 在产品负担的燃料和动力费=85475/(600+50)×50=6575(元) (4)制造费用的计算:

完工产品负担的制造费用=29950/(600+50)×600=27000(元) 在产品负担的制造费用=29950/(600+50)×50=2250(元)

通过以上按约当产量法分配计算的结果,可以汇总甲产品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

甲产品本月完工产品成本=60600+35592+78900+27000=202092(元) 甲产品本月在产品成本=10100+2966+6575+2250=21891(元) 根据甲产品完工产品总成本编制完工产品入库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库存商品 202092

14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202092 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采用在产品定额成本计价法,月末再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算,该种产品的全部成本(如果有月初在产品,包括月初在产品成本在内)减去按定额成本计算的月末在产品成本,余额作为完工产品成本,每月生产成本脱离定额的节约差异或超支差异全部计入当月完工产品成本。 计算公式如下: 这种方法使用于各项消耗定额或成本定额比较准确,稳定,而且各月再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产品。 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数量×在产品定额单位成本

产成品总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 产成品单位成本=产成品总成本/产成品产量 定额比例法 产品的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按照两者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比例分配。其中直接材料成本,按直接材料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比例分配。直接人工等加工成本,额可以按各定额成本的比例分配,也可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 计算公式如下(以按定额成本比例分配为例): 材料费用分配率=(月初在产品实际材料成本+本月投入的实际材料成本)/(完工产品定额材料成本+月末在产品定额材料成本) 完工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成本=完工产品定额材料成本×材料费用分配率 月末在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成本=月末在产品定额材料成本×材料费用分配率 工资(费用)分配率=[月初在产品实际工资(费用)+本月投入的实际工资(费用)]/(完工产品定额工时+月末在产品定额工时) 完工产品应分配的工资(费用)=完工产品定额工时×工资(费用)分配率 月末在产品应分配的工资(费用)=月末在产品定额工时×工资(费用)分配率 例:P241 8-13

某公司D产品本月完工产品产量300个,在产品数量40个,单位产品定额消耗为:材料400千克/个,100小时/个。单位在产品材料定额400千克,工时定额50小时,有关成本资料如下。要求按定额比例法计算再产品成本及完工产品成本。

项目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计 期初在产品成本 本期发生成本 合计 400000 960000 1360000 40000 600000 640000 60000 900000 960000 500000 2460000 2960000 这种方法使用于各种消耗定额或成本定额比较准确,稳定但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的产品。 计算过程如下 ⑴完工产品直接材料定额消耗=400*300=120000千克 完工产品直接人工消耗=100*300=30000小时

15

完工产品制造费用定额消耗=100*300=30000小时 ⑵在产品直接材料定额消耗=400*40=16000千克 在产品直接人工定额消耗=50*40=2000小时 在产品制造费用定额消耗=50*40=2000小时 ⑶计算定额比例

在产品直接材料定额消耗比例=16000/(120000+16000)*100%=11.76% 在产品直接人工定额消耗比例=2000/(30000+2000)*100%=6.25% 在产品制造费用定额消耗比例=2000/(30000+2000)*100%=6.25%

完工产品直接材料定额消耗比例=120000/(120000+16000)*100%=88.24% 完工产品直接人工定额消耗比例=30000/(30000+2000)*100%=93.75% 完工产品制造费用定额消耗比例=30000/(30000+2000)*100%=93.75% ⑷分配成本

完工产品应负担的直接材料成本=1360000*88.24%=1200064元 在产品应负担的直接材料成本=1360000*11.76%=159936元 完工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成本=640000*93.75%=600000元 在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成本=640000*6.25%=40000元 完工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960000*93.75%=900000元 在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960000-900000=60000元 ⑸汇总D产品完工产品成本和再产品成本

D产品本月完工产品成本=1200064+600000+900000=2700064元 D产品本月在产品成本=159936+40000+60000=259936元 账务处理如下

借:库存商品——D产品 2700064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2700064 三、联产品和副产品的成本分配

㈠联产品成本的分配

联产品,是指使用同一或几种原料,经过同一生产过程同时生产出来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主要产品。

企业的原材料,经过同一生产过程以后,从中分离出各种联产品。而联产品分离这个点称为分离点。分离点前发生的成本称为联合成本或共同成本,分离以后有的可直接销售,有的需要进一步加工后再销售。而进一步加工的成本称之为可归属成本。 联产品的主要特点

(1)都是企业的主要产品,是企业生产活动的主要目标。

(2)销售价格较高,对企业收入有较大贡献。

(3)要生产一种产品,通常要生产所有联产品,其种类一般分为补充联产品和

代用联产品。

联产品的联合成本在分离点后,可按一定分配方法,如售价法、实物数量法等 ⑴售价法,在售价法下,联合成本是按分离点上每种产品的销售价格比例机型分配。 采用这种方法,要求每种产品在分离点时的销售价格有可靠的计量。

⑵实物数量法。采用这种方法时,联合成本以产品的实物数量为基础分配的。实物 数量通常适用于所生产的产品的价格很不稳定或无法直接确定。 ㈡副产品成本的分配

副产品是指在生产主要产品过程中附带生产出的非主要产品。 1)副产品是企业的次要产品,不是企业生产活动的主要目标。

16

(2)销售价格较低,销售收入大大低于主产品,在企业总销售收入中的比重很小。 四、完工产品成本的结转 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