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底板大体积混凝土和大体积防水混凝土的施工。不适用于环境温度高于80℃;侵蚀性介质对混凝土构成危害以及建筑结构其他部位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
一、材料要求
1.水泥:应优先选用铝酸三钙含量较低,水化游离氧化钙,氧化镁和二氧化硫尽可能低的低收缩水泥;非盛夏施工应优先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进场水泥和出厂时间超过三个月或怀疑变质的水泥应作复试检验并合格.
2.砂:应优先选用中、粗砂,其粉粒含量通过筛孔0.315mm不小于15%;对泵送混凝土尚应通过0.16mm筛孔量不小于5%为宜,砂的含泥量应不大于3%,泥块含量不大于0.5%.
3.石:应选用结构致密强度高不含活性二氧化硅的骨料;石子骨料不宜用砂岩,不得含有蛋白质凝灰岩等遇水明显降低强度的石子.其压碎指标应低于16%.含泥量不得大于1%,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25%. 4.水:应选用饮用水.
5.掺和料:粉煤灰不应低于Ⅱ级,以球状颗粒为佳.
6.膨胀剂:膨胀剂应选用一等品,膨胀剂供应商应提供不同龄期膨胀率变化曲线.使用膨胀剂的混凝土试件在水中14d限制膨胀率不应小于0.025%;28d膨胀率应大于14d的膨胀率;于空气中28d的变形以正值为佳.
7.外加剂:大体积混凝土应选用低收缩率特别是早期收缩率低的外加剂,除膨胀剂、减水剂外,外加剂厂家应提供使用该外加剂的混凝土1、3、7和28d的收缩率试验报告,任何龄期混凝土的收缩率均不得大于基准混凝土的收缩率.
二、主要机具设备 1. 机械设备、仪表
混凝土搅拌战、装载机、水泵、水箱、泵车、振动器等. 2. 工具:手推车、串筒、吊斗、铁锹、刮杠、抹子等.
三、作业条件
1. 施工方案所确定的施工工艺流程,流水作业段的划分,浇筑程序与方法,混凝土运输与布料方式、方法以及质量标准,安全施工等已交底. 2. 施工道路,施工场地,水、电、照明等已布设. 3. 施工脚手架,安全防护搭设完毕. 4. 输送泵及泵管已布设并试车.
5. 钢筋、模板、预埋件、伸缩缝、沉降缝,后浇带或加强带支挡,测温元件或测温管,标高线等已检验合格.
6. 模内清理干净,前一天模板及垫层或防水保护层已喷水湿润并排除积水. 7. 工具备齐,振动器试运合格.
8. 现场搅拌混凝土的搅拌站已试车正常,材料备齐.
四、控制要点
1.计量控制:砂、石、水泥、外加剂、掺合料必须过秤,砂石含水率及时测定,配合比及时调整,所有计量用具必须经过法定计量管理部门的鉴定并附有合格证。严格控制水灰比。
2.混凝土坍落度的控制:预拌混凝土每车都需测定坍落度,不合格不用。现场搅拌的混凝土每班次不少于三次坍落度测定。
3.对商品混凝土要检查其各种证件及各种检测报告。发现异常情况时,立即停止作业。待检测合格后方可施工。
4.试块按要求留取。
5.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按要求养护。
6.浇筑过程中要派专人看管钢筋、模板及预留、预埋等。 7.严禁向泵车内加水。 8.控制浇筑间歇时间。 五、施工操作工艺 1. 混凝土搅拌
1.1根据施工方案的规定对原材进行温度调节.
1.2搅拌采用二次投料工艺,加料顺序为,先将水和水泥、掺和料、外加剂搅拌约1min成水泥浆,然后投入粗、细骨料拌匀.
1.3计量精度每班至少检查二次,计量控制在:外加剂±0.5%,水泥、掺和料、膨胀剂、水±1%,砂石±2%以内.其中加水量应扣除骨料含水量及冰霄重量.
1.4搅拌一般不少于90s,加膨胀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延长30s,以搅拌均匀为准,时间不宜过长.
1.5出罐混凝土应随时测定坍落度,与要求不符时应由专业技术人员及时调整. 2.混凝土的场外运输
2.1预拌混凝土的远距离运输应使用滚筒式罐车.
2.2运送混凝土的车辆应满足均匀、连续供应混凝土的需要. 2.3罐车在盛夏和冬季均应有隔热覆盖.
2.4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第一次装料时,应多加二袋水泥.运送过程中筒体应保持慢速转动;卸料前,筒体应加快运转20-30s后方可卸料.
2.5送到现场混凝土的坍落度应随时检验,需调整或分次加入减水剂均应由搅拌站派驻现场的专业技术人员执行. 3.混凝土的场内运输与布料
3.1固定泵(地泵)场内运输与布料
A.受料斗必须配备孔径为50mm*50mm的振动筛防止个别大颗粒骨料流入泵管,料斗内混凝土上表面距离上口宜为200mm左右以防止泵入空气.
B.泵送混凝土前,先将储料斗内清水从管道泵出,以湿润和清洁管道,然后压入纯水泥浆或1:1-1:2水泥砂浆滑润管道后,再泵送混凝土.
C.开始压送混凝土时速度宜慢,待混凝土送出管子端部时,速度可逐渐加快,并转入用正常速度进行连续泵送.遇到运转不正常时,可放慢泵送速度.进行抽吸往返推动数次,以防堵管.
D.泵送混凝土浇筑入模时,端部软管均匀移动,使每层布料均匀,不应成堆浇筑.
E.沿地面铺管,每节管两端应垫50mm*100mm方木,以便拆装;向下倾斜输送时,应搭设宽度不小于1m的斜道,上铺脚手板,管两端垫方木支承,泵管不应直接铺设在模板、钢筋上,而应搁置在马蹬或临时搭设的架子上.
F泵送结束时,计算混凝土需要量,并通知搅拌站,避免剩余混凝土过多.
G混凝土泵送完毕,混凝土泵及管道可采用压缩空气推动清洗球清洗,压力不超过0.7MPa.方法是先安好专用清洗管,再启动空压机,渐渐加压.清洗过程中随时敲击输送管判断混凝土是否接近排空.管道拆卸后按不同规格分类堆放备用.
H 泵送中途停歇时间不应多于60min,如超过60min则应清管.泵管混凝土出口处,管端距模板应大于500mm.只允许使用软管布料,不允许使用振动器推赶混凝土.
I 加强对混凝土泵及管道巡回检查,发现声音异常或泵管跳动应及时停泵排除故障. 3.2汽车泵布料:
A汽车泵行走及作业应有足够的场地,汽车泵应靠近浇筑区并应有两台罐车能同时就位卸混凝土的条件.
B汽车泵就位后应按要求撑开支腿,加垫枕木,汽车泵稳固后方准开始工作.
C汽车泵就位与基坑上口的距离视基坑护坡情况而定,一般应取得现场技术主管的同意. 4.混凝土浇筑
4.1混凝土浇筑可根据面积大小和混凝土供应能力采取全面分层、分段分层或斜面分层连续浇筑,分层厚度300-500mm且不大于振动棒长1.25倍.分段分层多采取踏步式分层推进,一般踏步宽为1.5-2.5m.斜面分层浇灌每层厚30-35cm,坡度一般取1:6-1:7.
4.2浇筑混凝土时间应按下表控制. 掺外加剂时由试验确定,但最长不得大于初凝时间减90min.
混凝土搅拌至浇筑完的最大延续时间(min) 混凝土强度 气温 混凝土强度 气温 ≤25℃ >25℃ ≤25℃ >25℃ ≤C30 120 90 >C30 90 60 4.3混凝土浇筑宜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推进,逐层上升.亦可采取中间向两边推进,保持混凝土沿基础全高均匀上升.浇筑时,要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上一层混凝土,避免产生冷缝,并将表面沁水及时排走. 4.4局部厚度较大时先浇深部混凝土,2-4h后再浇上部混凝土.
4.5振捣混凝土应使用高频振动器,振动器的插点间距为1.5倍振动器的作用半径,防止漏振.斜面推进时振动棒应在坡角与坡顶处插振.
4.6振动混凝土时,振动器应均匀地插拔,插入下层混凝土50cm左右,每点振动时10-15s以混凝土泛浆不再溢出气泡为准,不可过振.
4.7混凝土浇筑终了以后3-4h在混凝土接近初凝之前进行二次振捣然后按标高线用刮尺刮平并轻轻抹压.
4.8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按施工方案控制,以低于25℃为宜,最高不得超过28℃.
4.9间断施工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应待先浇混凝土具有1.2N/mm2以上的强度时才允许后续浇筑混凝土.
4.10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混凝土接触面先行湿润,对补偿收缩混凝土下的垫层或相邻其他已浇筑的混凝土应在浇筑前24h即大量洒水浇湿. 5 混凝土的表面处理
5.1 处理程序:初凝前一次抹压—临时覆盖塑料膜—混凝土终凝前1-2h掀膜二次抹压—覆膜
5.2 混凝土表面沁水应及时引导集中排除.
5.3 混凝土表面浮浆较厚时,应在混凝土初凝前加粒经为2-4cm的石子浆,均匀撒布在混凝土表面用抹子轻轻拍平.
5.4 四级以上风天或烈日下施工应有遮阳挡风措施. 5.5当施工面积较大时可分段进行表面处理.
5.6混凝土硬化后的表面塑性收缩裂缝可灌注水泥素浆刮平. 6.混凝土的养护与温控
6.1蓄水养护混凝土:混凝土表面在初凝后覆盖塑料薄膜,终凝后注水,蓄水深度不少于80mm.当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养护水的温差超过20℃时即应注入热水令温差降到10℃左右.
6.2蓄热法养护混凝土:盛夏采用降温搅拌混凝土施工时,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覆盖塑料膜和保温层.常温施工时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覆盖塑料膜和浇水养护,当混凝土实测内部温差或内外温差超过20℃再覆盖保温层.当气温低于混凝土成型温度时,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覆盖塑料膜和保温层,在有可能降雨雪时为保持保温层的干燥状态,保温层上表面应覆有不透水的遮盖.
6.3混凝土养护期间需进行其他作业时,应掀开保温层尽快完成随即恢复保温层. 6.4当设计无特殊要求时,混凝土硬化期的实测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6.4.1混凝土内部温差(中心与表面下100或50mm处)不大于20℃;
6.4.2混凝土表面温度(表面以下100或50mm)与混凝土表面外50mm处的温度差不大于25℃;对补偿收缩混凝土,允许介于30-35℃之间; 6.4.3混凝土降温速度不大于1.5℃/d;
6.4.4撤除保温层时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大于20℃.
当实测温度不符合上述规定时则应及时调整保温层或采取其他措施使其满足温度及温差的规定.
6.5混凝土的养护期限:除满足上条规定外,混凝土的养护时间自混凝土浇筑开始计算,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少于14d,使用其他水泥不少于21d,炎热天气适当延长.
6.6养护期内(含撤除保温层后)混凝土表面应始终保持温热潮湿状态(塑料膜内应有凝结水),对掺有膨胀剂的混凝土尤应富水养护;但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养护. 7.测温
7.1测温延续时间自混凝土浇筑始至撤保温后为止,同时应不少于20d. 7.2测温时间间隔,混凝土浇筑后1-3d为2h,4-7d为4h,其后为8h.
7.3测温点应在平面图上编号,并在现场挂编号标志,测温作详细记录并整理绘制温度曲线图,温度变化情况应及时反馈,当各种温差达到18℃时应预警,22℃时应报警.
7.4使用普通玻璃温度计测温:测温管端应用软木塞封堵,只允许在放置或取出温度计时打开.温度计应系线绳垂吊到管底,停留不少于3min后取出迅速查看温度.
7.5使用建筑电子测温仪测温:附着于钢筋上的半导体传感器应与钢筋隔离,保护测温探头的插头不受污染,不受水侵,插入测温仪前应擦拭干净,保持干燥以防短路.也可事先埋管,管内插入可周转使用的传感器测温. 7.6当采用其他测温仪时应按产品说明书操作. 8.施工缝、后浇带与加强带
8.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除预留后浇带尽可能不再设施工缝,遇有特殊情况必须设施工缝时按后浇缝处理.
8.2施工缝、后浇带与加强带均应用钢板网或钢丝网支挡.如支模时,在后浇混凝土之前应凿毛清洗.
8.3后浇缝使用的遇水膨胀止水条必须具有缓涨性能,7d膨胀率不应大于最终膨胀率的60%.
8.4膨胀止水条应安放牢固,自粘型止水条也应使用间隔为500mm的水泥钉固定.
8.5后浇带和施工缝在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杂物、润湿,水平缝刷净浆再铺10-20mm厚的1:1水泥砂浆或涂刷界面剂并随即浇筑混凝土.
8.6后浇缝与加强带混凝土的膨胀率应高于底板混凝土的膨胀率0.02%以上或按设计或产品说明书确定. 9.冬期施工
9.1 冬期施工的期限: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稳定低于5℃起至高于5℃止.
9.2混凝土的受冻临界强度:使用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混凝土应为混凝土强度标
准值的30%,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应为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40%.掺用防冻剂的混凝土,当气温不低于-15℃时不得小于4N/mm2;当气温不低于-30℃时不得小于5N/mm2.
9.3冬施的大体积混凝土应优先使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宜为42.5.
9.4大体积混凝土底板冬施当气温在-15℃以上时应优先选用蓄热法,当蓄热法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用综合蓄热法施工.
9.5蓄热法施工应进行混凝土的热工计算,决定原材料加热及搅拌温度和浇筑温度,确定保温层的种类,厚度等.并且保温层外应覆盖防风材料封闭.
9.6综合蓄热法可在混凝土中加少量抗冻剂或掺少量早强剂.搅拌混凝土用粉剂防冻剂可与水泥同时投入.液体防冻剂应先配制成需要的浓度;各溶液分别置于有明显标志的容器内备用;并随时用比重计检验其浓度.
9.7混凝土浇筑后应尽早覆盖塑料膜和保温层且应始终保持保温层的干燥.侧模及平面边角应加厚保温层.
9.8混凝土冬施所用外加剂应具有适应低温的施工性能,不准使用缓凝剂和缓凝型减水剂,不准使用可挥发氯气的防冻剂.不准使用含氯盐的早强剂和早强减水剂.
9.9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应为10℃左右,分层浇筑时已浇混凝土被上层混凝土覆盖时不应低于2℃.
9.10原材的加热,应优先采用水加热,当气温低于-8℃时再考虑加热骨料,依次为砂,再次为石子.加热温度限制示于下表:
拌和水及骨料加热最高温度(℃) 水 泥 水 骨料 <5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 80 60 >52.5级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60 40 当水及骨料加热到上表温度仍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加热到100℃,但水泥不得与80℃以上的水直接接触. 9.11混凝土的搅拌:
A骨料中不得带有冰雪及冻团;
B搅拌机应设置于保温棚内,棚温不低于5℃;
C使用热水搅拌应先投入骨料、加水,待水温降到40℃左右时再投入水泥和掺和料等. 9.12混凝土运送应尽量缩短耗时,罐车应有保温被罩. 9.13混凝土泵应设于挡风棚内,泵管应保温. 9.14测温项目与次数如下表:
混凝土冬期施工测温项目和次数 测温项目 测温次数 室外气温及环境温度 每昼夜不少于4次,此外还需测最高、最低气温 搅拌机棚温度 每一工作班不少于4次 水、水泥、砂、石及外加剂溶液温度 每一工作班不少于4次 混凝土出罐、浇筑、入模温度 每一工作班不少于4次 注:室外最高最低气温测量起、止日期为本地区冬期施工起始至终了时止. 9.15混凝土浇筑后的测温同常温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要求.
9.16混凝土拆模和保温层应在混凝土冷却到5℃以后,如拆模时混凝土与环境温差大于20℃则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仍应覆盖使其缓慢冷却.
六、质量标准 (一)主控项目
1.大体积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及坍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计量措施和现场抽样试验报告. 2. 大体积防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渗压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混凝土抗压、抗渗试验报告.
3. 大体积防水混凝土的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加强带、埋设件等设置和构造,均须符合设计要求,严禁有渗漏.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 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渗能力与混凝土的膨胀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现场制作试块进行膨胀率测试. 5. 大体积混凝土的含碱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各种原材料试验报告,配合比及总含碱量计算书. (二)一般项目
1.大体积防水混凝土结构表面应坚实、平整,不得有露筋、蜂窝等缺陷;埋设件位置应正确.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2.防水混凝土结构表面的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 检验方法:用刻度放大镜检查.
3. 防水混凝土结构厚度,其允许偏差为+15mm、-10mm;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其允许偏差为±10mm。
检验方法:尺量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 底板结构允许偏差(mm) 轴线 15 标高 ±10
电梯井长宽对定位中心 +25,0 表面平整 8/2m 预埋件中心 10 预埋螺栓 5 检验方法:尺量检查.
七、成品保护
1. 跨越模板及钢筋应搭设马道.
2. 泵管下应设置木方,不准直接摆放在钢筋上.
3. 混凝土浇筑振动棒不准触及钢筋、埋件和测温元件. 4. 测温元件导线或测温管应妥为维护,防止损坏. 5. 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之前不准踩踏. 6. 拆模后应立即回填土.
八、安全环保措施 1. 使用泵车浇筑混凝土
A 泵车外伸支腿底部应设木板或钢板支垫,泵车离未护壁基坑的安全距离为基坑深再加1m;布料杆伸长时,其端头到高压电缆之间的最小按安全距离应不小于8m.
B泵车布料杆采取测向伸出布料时,应进行稳定性验算,使倾覆力矩小于稳定力矩.严禁用布料杆作起重使用.
C泵送混凝土作业过程中,软管末端出口与浇筑面应保持0.5-1m,防止埋入混凝土内,造成管内瞬时压力增高爆管伤人.
D泵车应避免经常处于高压下工作,泵车停歇后在启动时,要注意表压是否正常,预防堵
管和爆管.
2. 使用地泵浇筑混凝土
A泵管应敷设在牢固的专用支架上,转弯处设有支撑的井式架固定. B泵受料斗的高度应保证混凝土压力,防止吸入空气发生气锤现象.
C发生堵管现象应将泵机反转使混凝土退回料斗后再正转小行程泵送.无效时需拆管排堵.
D检修设备时必须先行卸压.
E拆除管道接头应先行多次反抽卸除管内压力.
F清洗管道不准压力水与压缩空气同时使用,水洗中可改气洗,但气洗中途严禁改用水洗,在最后10m应缓慢减压.
H清管时,管端应设安全挡板并严禁管端前方站人,以防射伤. 3环保措施
A禁止混凝土罐车高速运行,停车待卸料时应熄火. B混凝土泵应设于隔音棚内. C使用低噪音振动器.
D夜间使用聚光灯照射施工点以防对环境造成光污染. E汽车出场需经冲洗,冲洗水沉清再用或排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