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公文类》专项练习【5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22-06-15 来源:知库网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公文类》专项练习【50】(

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9分)

卫灵公近雍疸、弥子瑕。二人者,专君之势以蔽左右。复涂侦谓君曰:“昔日臣梦见君。”君曰:“子何梦?”曰:“梦见灶君。”君忿然作色,曰:“吾闻梦见人君者梦见日。今子曰梦见灶君而言君也。有说则可,无说则死!”

对曰:“日,并烛天下者也,一物不能蔽也。若灶则不然,前之人炀则后之人无从见也。今臣疑人有炀于君者也,是以梦见灶君。”

君曰:“善。”于是,因废雍疸、弥子瑕,而立司空狗。 (选自《战国策》)

【小题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1)蔽: (2)烛:

【小题2】对划线的句子“有说则可,无说则死!”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你要是能自圆其说,那就算了;你要不能自圆其说,就得自杀!

B.你要是能自圆其说,那就算了;你要不能自圆其说,就得被杀死!

C.你要是能自圆其说,那就可以;你要不能自圆其说,就得自杀!

D.你要是能自圆其说,那还可以;你要不能自圆其说,就得被杀死!

【小题3】复涂侦用什么方法劝谏卫灵公?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请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答案】

【小题1】(1)蒙蔽 (2)照亮【小题2】B

【小题3】复涂侦借助太阳能公平的照亮天下人,灶君只是照着前面的人而照不到后面的人的区别劝谏卫灵公(2分)。这样做能委婉的指出国君受到蒙蔽,从而劝谏国君远离小人(2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君之势以蔽左右”中“蔽”是蒙蔽的意思,“并烛天下者也”中“烛”是照亮的意思。此题考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针对这种类型,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

累,即可得出答案。平时考生也须特别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词语,以便考试时能够灵活运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的翻译,句中的“有说”“无说”“死”等,都是重要的采分点,做翻译题,要注意几点:1、字字落实,直译为主;2、注意词类活用、特殊句式;3、注意句子整体连贯。在翻译句子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对译。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根据语境,做到文通字顺。因此,此题可以翻译为:你要是能自圆其说,那就算了;你要不能自圆其说,就得被杀死!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3】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分析题干的要求,确定筛选信息的标准和方向,然后采取排除法,排除不符合题意的句子,确定答案。从文章“日,并烛天下者也,一物不能蔽也。若灶则不然,前之人炀则后之人无从见也。今臣疑人有炀于君者也,是以梦见灶君”可以看出,复涂侦借助太阳能公平的照亮天下人,灶君只是照着前面的人而照不到后面的人的区别劝谏卫灵公。这样做能委婉的指出国君受到蒙蔽,从而劝谏国君远离小人。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华佗治病 (6分)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①。乃多收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瞋恚②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选自陈寿《三国志》)

󰀀【注释】①差(chài):通“瘥”,病愈 ②嗔恚(chēn huì):愤怒;恼怒。【小题1】选出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2分)A.乃多收其货(钱财)C.属使勿逐(亲属)

B.不加治(给予)D.吐黑血数升(几)【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 (2分)【小题3】从这个故事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2分)【答案】【小题1】C

【小题2】郡守的儿子知道了这件事(的个中缘由),嘱咐手下的人不要去追赶(华佗)。【小题3】①找出病因,对症下药,是治好病的关键。②心病终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③以毒攻毒效果更好。④心理治疗有时比药物治疗更好。⑤激将法更见成效。(答出其中一个内容即可得分)

译文:有一个郡守病了,华佗认为那个人如果能够十分愤怒的话他的病就会痊愈,于是就接受了郡守很多的财物却不给他治病,不多久就不辞而别,(并且)留下一封信大骂郡守。郡守果然大

怒,派人追捕华佗。郡守的儿子知道内情,嘱咐使吏不要追赶。郡守更加恼怒,接着吐出了几升黑血,病很快就好了。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属:嘱咐故选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句中的“之”指代的内容和“逐”的意思。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3】

试题分析:可以从很多角度回答此问题,从华佗的角度,“对症下药”等,从病人的角度,药到病除等。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3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小题1】联系上下文,解释划线的词意思。(4)①可爱者甚蕃 ②亭亭净植 ③濯清涟而不妖 ③花之隐逸者也 【小题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C.中通外直 指通豫南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D.陶后鲜有闻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小题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莲怎样的特点?(3分)

【答案】

【小题1】(1)多 (2)(立)(3)洗涤(4)归隐【小题1】d【小题1】略【小题1】洁身自好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解析】

【小题1】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重点实虚词)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小题1】D中二者都是“听说”。

【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要注意句子中关键性词语,了解句子间隐含的语意关系、有关的指代以及与本句有关的文中的其他信息。翻译力求表达准确为好。其中“染、濯清涟、妖、蔓、枝”等重点词语要理解准确。

【小题1】这是文言文中内容理解考点。学生能了解文本内容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内容要点,提高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4.阅读《古代寓言二则》,完成文后题目。(10分)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而置之其坐______________ ②及反_________________③遂不得履________________ ④遽契其舟_____________

【小题2】“先自度其足”与“吾忘持度”中两个“度”意思是否相同?请作说明。(2分)【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是吾剑之所从坠”。(2分)

【小题4】以上两则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却耐人寻味,请你说说从中获得的启示。(2分)【答案】

【小题1】①坐,同座,座位 ②及,到,等到 ③遂,终于 ④契,雕刻【小题1】第一个是(“duó”)量长短;第二个是(“dù”)量好的尺码。【小题1】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小题1】【示例】做事不能因遁守旧、迂腐固执、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解析】

【小题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能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小题1】这里考查一词多义现象,其中第一个是(“duó”)是动词性;第二个是(“dù”)名词性。【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要注意句子中关键性词语,了解句子间隐含的语意关系、有关的指代以及与本句有关的文中的其他信息。翻译力求表达准确为好。其中“是、所从坠”等重点词语要理解准确。

【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中心主题理解和表达。学生能分析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求考生在分析归纳原文有关内容的基础上,以推理的方式,分析和概括在某一叙述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的主张和看法。能结合文章做具体分析,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5.胡质之子威,字伯虎。少有志向,厉操清白。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停厩中十余日,告归。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质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后因他信,具以白质。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誉著闻。晋武帝赐见,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孰与父清?”威对曰:“臣不如也。”帝曰:“以何为不如?”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

【小题1】下列句中的“以”和“具以白质”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先帝简拔以遗陛下C.扶苏以数谏故

B.何不试之以足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小题2】下面对文段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胡威自小品德高尚,他在辞父归家时,问明所赐绢的来路后,方肯接受。这使其日后得到很高声誉。B.胡质身居高位却恪守清廉,儿子辞别仅送自己正当所得的一匹绢作路资,赢得了儿子的敬重。

C.胡质帐下都督曲意巴结,一路帮助胡威,又暗中诱其知道,结果弄巧成拙,反丢了官职。

D.晋武帝问及胡氏父子高下时,胡威自叹不如父亲。这足见胡威对父亲的敬重和自己的品德高尚。【小题3】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①不审于何得此绢 ②百余里要之③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 ④质杖其都督一百【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2分)(2)谓威曰:“卿清孰与父清?”(2分)【答案】【小题1】 D【小题1】C

【小题1】①明白,知道 ②拦截,守候,等候 ③以前,之前 ④棒打,打

【小题1】①(1)(2分)这是我俸禄的盈余,所以把它作为你一路上的花费(盘缠)罢了。(2)(2分)(晋武帝)对胡威说:“你与你父亲相比,谁更清廉?”【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思和用法的能力。例句和D项中的“以”都是“把”的意思。【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是胡威诱其说出真相的。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各个加点词的意思有的取其常用意,有的需要从从课文中迁移过来。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6.阅读下列两则短文,完成文后问题(10分)

(甲文)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忠良,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文)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③。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担任国相。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⑧对:回答。【小题1】解释下列短语(2分)

(1)简拔: (2)裨补阙漏: (3)优劣得所: (4)意气扬扬: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

(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小题3】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2分)A.甲文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实论证的写法,思路严密;直截了当,让人容易接受。

B.乙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C.甲文乃出师伐魏前所作,基本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D.乙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用

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小题4】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

(2分) 【答案】

【小题1】(1)选拔 (2)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 (3)才能高的低的都得到合理的安排(4)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

【小题1】(1)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公正,全面了解军事方面的事情。

(2)今天我看他出门,虽然志向远大,深谋远虑,却总是显出自己很谦虚的样子。(不要求完全直译,无大错即可得满分)【小题1】D(2分)

【小题1】诸葛亮推荐文武大臣的原则:忠诚、细心、能干、公正,久经锻炼和考验。晏子的标准则是: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加以改正。【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解析】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能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说法不合理。

【小题1】学生能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内容,提高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7.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小题。(14分)甲 文

邹忌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 文

󰀀󰀀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①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②;战而不死,曲桡③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④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⑤而往卜⑥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⑦天下,欲为大事⑧,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⑨,亦验其辞⑩于王前。田忌遂走。 (《战国策·齐策一》)

注释:①闬:念hàn。 ②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 ③曲桡:桡,念náo。曲桡,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 ④说:念shuì,劝说,说服。 ⑤十金:当时齐国二十两为一金。 ⑥卜:念bǔ,烧灼龟甲,看其裂纹以预测吉凶。 ⑦威:威慑,使恐惧而屈服。 ⑧为大事:这里指造反。 ⑨为人卜者:帮人占卜预测吉凶的人。 ⑩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的话。【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1)今齐地方千里 (2)能面刺寡人之过 (3)不相说 (4)田忌遂走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小题3】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2分) A.甲文中“讽、刺、谏、谤、讥”几个词的感情色彩相同,都是中性词。

B.甲文中“战胜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证据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C.战功可以抹杀,事实可以歪曲。乙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传播决定事实,事实本身是什么是次要的,事实是由那些有心计的人来设计的。

D.读史可以使人聪明,是非却需要明辨。乙文中邹忌采用公孙闬的伎俩,不惜损害国家利益迫使田忌出逃避祸,甚至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这就是要加以批判的地方。

【小题4】两个片断中的齐王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差异很大,试分别加以说明。(4分)【答案】

【小题1】(1)土地方圆、疆土方圆(2)当面指责、当面挑刺(3)同“悦”,喜欢、和睦(4)逃跑、离开(每题1分,计4分)

【小题1】(1)这就是(所谓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2)邹忌认为(公孙闬的计策)有道理,就劝说齐王派田忌去攻打魏国。(每题2分,计4分)【小题1】C (计2分)

【小题1】甲文中的威王是一位修明政治、善于采纳忠言、决心纳谏除弊的贤明君主。乙文中的威王不能充分相信将领,被邹忌、公孙闬所骗而逼走了大将田忌,暴露出偏听偏信的糊涂一面。(每点2分,计4分)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C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小题1】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甲乙两文对齐王的描写来分析齐王的性格特点即可。

8.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杜畿传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举孝廉,除汉中府丞。荀彧进之太祖,太祖以畿为司空司直。追拜畿为河东太守。

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民尝辞讼,有相告者,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谛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乡邑父老自相责怒曰:“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自是少有辞讼。班下属县,举孝子、贞妇、顺孙,复其徭役,随时慰勉之。渐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百姓勤农,家家丰实。畿乃曰:“民富矣,不可不教也。”于是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官,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三国志·魏书·卷十六》,有删改)【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3分)①少孤,继母苦之 苦: ②荀彧进之太祖 进: ③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 诣: 【小题2】与文中“畿亲见为陈大义”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B.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C.行拂乱其所为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小题3】翻译下面这个句子。(2分)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

【小题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A.杜畿幼年时死了父亲,因为孝顺继母被推举为官员,后来又被太祖加封为太守。

B.在河东执政的时候,杜畿对老百姓实行宽松优惠的政策,对他们之间的诉讼晓以大义,让他们尽量自己解决。

C.为了鼓励百姓都勤于农业生产,杜畿命令增加属县里所有孝子、贞妇、顺孙的徭役。

D.杜畿认为社会安定、物质富足之后,就要让老百姓习武修文,提高文化素【答案】

【小题1】①苦:让(他)吃苦头或者虐待(他) 。②进:推荐,举荐。 ③诣:到。【小题1】 D

【小题1】(4分)翻译:有这样好的官员,我们怎能不听从他的教诲呢?(前后两个分句各2分,酌情给分)【小题1】(4分) C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解析】略

9.湖心亭看雪(16分)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小题1】选出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4分)A.天与云与山与水选贤与B.上下一白通计一舟能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项为D.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心不之强在焉【小题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小题3】文章结尾处,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4分)【小题4】选出对本文写法分析错误的一项( )(4分)A.“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迭用三个“与”字,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

B.文中的白描能够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颇有韵味。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C.本文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简练自然,不事雕琢。D.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喜悦之情,特别是“强饮”表现了作者豪迈的心情。【答案】

【小题1】(4分)B

【小题1】(4分)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小题1】(4分)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赞赏,作者的确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同时这种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作者心中的淡淡愁绪。【小题1】(4分)D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解析】略

10.(二)阅读下面文言文, 完成8—11题。(16分)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小题1】、本文是 代文学家 所著《永州八记》的一篇。(2分)【小题2】、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词。(4分)①、水尤清洌( ) ②、斗折蛇行(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④、乃记之而去(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 空游无所依。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小题4】、品读第四段,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4分)【答案】

【小题1】唐、柳宗元

【小题1】特别、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大约、离开

【小题1】①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任何依靠。②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小题1】由“乐”到“忧伤”,因为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氛围触发了作者被贬后抑郁悲愤的心情。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解析】【小题1】考查文学常识。唐、柳宗元

【小题2】考查文言实词。①特别、格外 ②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 ③大约 ④古今异意词,古意是离开,今意是前往。

【小题3】①、可:大约,若:好像,句子通顺。(各一分)

②、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差互:相互交错。句子通顺。(各一分)【小题4】第一问:“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快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忧伤)

第二问:要结合写作背景。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氛围触发了作者被贬后抑郁悲愤的心情。

11.[三](15分)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 宫门今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①!涉之为王沉沉者②”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两段文字均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注释:①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②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5分)①比至陈:( ) ②或说陈王曰:( )󰀀辍耕之垄上:( ) ④ 轻威:( )⑤将军身被坚执锐( )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②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小题3】.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3分)

【小题4】.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

①原因: ②启示: 【答案】

【小题1】(1)及,等到(2)有人(3)往,到 (4)有损 (5)通“披”,穿。(本题5分。每小题1分)

【小题1】(1)陈涉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知道天鹅的志向呢!”

(2)众多陈涉的老朋友、旧相识都各自离开,因此再也没有亲近陈涉的人了。(本题4分。每小题2分,译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

【小题1】反映出他不满现状、渴求改变命运的心态及对富贵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与穷朋友同甘共苦的心愿。(3分,只答后一句也可)

【小题1】①得人心成功,失人心失败。(2分)②人心向背是成败的关键。(1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解析】略

12.【文段一】

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2分)

①项为之强( ) ②方出神,( )【小题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余/忆童B.则或/千或C.以土砾凸/D.驱/之别稚时者为丘百院【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②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小题4】.文中所言的“物外之趣”具体指哪几件事?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2分)【答案】

【小题1】①通“僵”,僵硬 ②正当【小题1】A

【小题1】①我心里暗暗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 ②(它)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吞掉了。

【小题1】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意思相近即可,写对一个给1分,写对两个给满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解析】略

13.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不知其旨也甘美B.虽有至道最好的道理C.然后能自反也反省自己D.然后能自强也自己努力图强

【小题2】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自己有困难。

B.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

C.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D.《兑命》曰:“学学半。”《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小题3】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是( )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C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D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答案】【小题1】D【小题2】A【小题3】B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D中应是“然后能自强也 勉励自己”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2】

试题分析:A中应是“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自己有不通的地方。”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B最合理。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多言何益

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檘,然而不听。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墨子·附录》)

注:檘(pì),同\"敝\",困,疲劳。【小题1】解释下面加横线词语。

(1)日夜恒鸣( ) (2)时夜而鸣( ) (3)然而不听( )【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多言有益乎?

【小题3】阅读本文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答案】

【小题1】(1) 一直、持久 (2) 切合时机、按时。 (3) 却【小题2】多说话有好处吗

【小题3】1.说话要说到点子上。2.说话要看准时机。3.要适时而言,否则便是废话。【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时”为名词作状语,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2】

试题分析:参照注释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言”“益”,疑问语气要译出来,最后疏通句子。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3】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关键要理解“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意思是说说话要符合时机才有效果、好处。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阅读文言语段《蒲松龄著书》,完成下题。

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蕴藉。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①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②,中贮苦茗,具淡巴菰③一包,置行人大道旁,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年,此书方告蒇④。故笔法超绝。 (节选自清•邹弢《三借庐笔谈》,有删改。)

【注】①落拓:贫困失意,景况凄凉。②罂(yīng):大腹小口的瓶或罐。③淡巴菰:烟草。④蒇(chǎn):完成。

【小题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字词。

①为村中童子师( ) ②置行人大道旁( )③如是二十余年( ) ④故笔法超绝(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归而粉饰之

A.至之市,而忘操之(《郑人买履》) B.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刻舟求剑》)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D.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夏》)【小题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相 传 先 生 居 乡 里【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1)食贫自给,不求于人。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郦道元《三峡》)

【小题4】文中许多地方都表现了《聊斋志异》“笔法超绝”的原因,请你概括出两点。【答案】

【小题1】(1)①做,成为,担任。②放,安放,放置。③这,这样。④所以。(2)C【小题2】 相 传/ 先 生 /居 乡 里

【小题3】(1)饮食贫乏,自给自足,不向别人求助。(2)即使乘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它快

【小题4】

①用笔精简,寓意蕴藉(语言简洁,含义深刻);②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搜罗奇妙的故事和一些奇异的传说);③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长期从民间大量地搜集整理素材);④如是二

十余年,此书方告蒇(持之以恒,著书立说)。(用原文回答或用自己的语言回答出2点即可,答对1点给1分)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ABD是转折连词,只有B与例句都是顺接连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2】

试题分析: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比如句子的“主—谓---宾”有时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的用法。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3】

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翻译句子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能通过增补、替换、调整等手段来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理解文章句子,不拿找出答案,几乎都是原句,如“用笔精简,寓意蕴藉”“ 如是二十余年,此书方告蒇”。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