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同步练

2022-06-15 来源:知库网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同步练测

(满分:100分 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在阅读《经典常谈》时建议采用 ( )的阅读方法,如果对历史方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如果对文学方面感兴趣,可以阅读《<诗经>十二》《<文第>十三》等。

A.选择性阅读 B.精读 C.略读 D.浏览 2.下列不属于五经的是( )

A.《易》 B.《书》 C.《大学》 D.《春秋》

3.下列关于名著《经典常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班固《三都赋》、张衡《二京赋》、左思《两都赋》近于后世的类书,是陆贾、荀卿两派的混合,是散文的更进一步。

B.《汉广》表现了青年男子对在水一方的“游女”瞻望勿及,企慕难求的感伤之情。 C.《经典常谈》被称为“一些古书的‘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

D.在古代,“诗言志”中的“志”总是关联着政治或者教化作用,人们用这样的观点去解读作品,如孔子评价《关雎》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4.下列关于名著《经典常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在古代与“礼”并称,表明它的独立存在具有教化作用。“乐”包括歌和舞,它教人平心静气,互相和爱,这样自然没有贪欲、捣乱、欺诈等事情。

B.作者分十三章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进行了准确又不失生动的介绍,使得全书兼备学术性与文学性。

C.阅读《<说文解字>第一》时,有同学运用思维导图对汉字的四种造字条例、两种用字条例进行了梳理。

D.《经典常谈》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等经史子集共十三部分内容,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是介绍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作。 5.下列关于名著《经典常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八卦相传是女娲氏画的。传说那时候有匹龙马从黄河里出来,背着一幅图,上面便是八卦,女娲氏照着描下来了。

B.《经典常谈》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该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

C.这部作品文笔优美,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经典指南。

D.战国七雄中“秦”最强大,它与六国对峙中,有人主张六国联合抗秦,叫作“合纵”,有的主张六国联合起来亲秦,张仪便是属于连横派。

6.下列关于名著《经典常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旧有十五国风,《关雎》出自《周南》,《蒹葭》出自《秦风》,《周南》和《秦风》都属十五国风”。

B.《经典常谈》的作者朱自清特别注重这这本书的普及性和通俗性。

C.“六书”中的“指事”发源于图画,描摹物形的大概,如“上”“下”;“象形”是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如“日”“月”。等到汉武帝用小篆统一了文字,便只存在书体的演变了。

D.《庄子》和《荀子》里都说到“诗言志”,这里的“志”也指教化。 7.下列关于名著《经典常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告诉我们做学问要精益求精,这体现了“诗言志”的育人作用。

B. 这《经典常谈》研究传统典籍,遵循现代的、科学的学术观念,摈弃一味“尊经”“崇古”的旧习,倡导实事求是地审视传统文化。

C.《经典常谈》共13篇,按我国古代经、史、子、集分类法的顺序介绍了《周易》《史记》《资治通鉴》等经典著作,并把《诗经》放在了首篇。

D.朱自清在《序》里说: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8.下列关于名著《经典常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典常谈》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

B. 中国的记言文是在记事文之先发展的,《尚书》记言,《春秋》记事。 C.朱自清在写作时格外注重这《经典常谈》的通俗性和普及性。全书不夸奇炫博,不故作高深,读起来明快利落。

D.作者认为,我们一定要“尊经”“崇古”,从古代社会生活和思想状况去认识这些典籍的形成,实事求是地审视传统文化的精神。

9.下列关于名著《经典常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刃”字,在“刀”形上加一点,指示刃之所在,“刃”是指事文字。

B.“转注”中几个意义相同的字可以互相解释,是由各地方言不同和古今语言演变导致的。 C.《<诗经>第四》提到的“六义”是指“风、雅、颂、赋、比、兴”。

D.《经典常谈》介绍了众多经典著作,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展现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10.下列关于名著《经典常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经典常谈》的序言里说,这部书是为了给希望读些经典的中学生做个向导,指点阅读门径,让他们不至于茫然无措。

B.《经典常谈》是按照《说文解字》《周易》《尚书》“三礼”“春秋三传”《诗经》“四书”《史记》《汉书》《战国策》“诸子”“辞赋”“诗”“文”的顺序梳理与讲解的。 C.最初的汉字大多都是利用象形符号创造出来的,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汉字的偏旁部首来推断他们与哪类事物相关联,比如“酿、酌、酪、酬、醋”等与“酒”相关联。

D.最早的有系统的史书是《史记》和《汉书》,这两部书,可以说都是“正史”的源头。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1.孔子开了讲学和 的风气,是“ ”阶级的老祖宗。孔子的讲学是多方面的。他讲学的目的在于养成“ ”,养成为国家服务的人。他教学生读各种书,学各种功课之外,更注重 。

12.你了解下面的书籍所涉及的内容吗?请你把书名和它所涉及到的主要内容对号入座。 ①《诗第十二》——( )②《战国策》——( )③《说文解字》——( ) A.古代历史 B.汉字文化 C.古典文学

13. 下面是三位同学的阅读需求,请你给他们推荐《经典阅读》中的相应篇目。

《经典常谈》目录 阅读需求 推荐篇目 《说文解字》第一 A同学想探究中国历史上① 《周易》第二 《尚书》第三 纵横家产生的背景和特《诗经》第四“三礼”第五 点。 “春秋三传”第六 B同学在学习《<庄子>② “四书”第七 二则》时,想进一步了解《战国策》第八 庄子的相关思想。 《史记》《汉书》第九

C同学在学习《大道之行③

诸子第十 辞赋第十一

也》时,想进一步了解儒家治理社会的秩序和规则。

14.《经典常谈》中这样评价,“司马迁的史观是以人物为中心的。他最长于描写:靠了他的笔,古代许多重要人物的面形,至今还活现在纸上。”以我们学过的《周亚夫军细柳》为例,

简简单单一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通过对周亚夫的 和 描写,传神地勾勒出一位 、

的“真将军”形象。让我们时隔千年,仍能透过他的文字瞻望到先贤风采。 15.书中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并照传统的意见将“小学”书放在最前头;各篇的讨论,尽量采择近人新说;这中间并无编撰者自己的创见,编撰者的工作只是编撰罢了。

文段中的“书”是指《 》。这本书是 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 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 的著作。

16.汉乐府以 为主。所叙的社会故事和 最多。 三.解答题(共20分)

17.阅读下面几则材料,结合《经典常谈》整本书阅读,为“经典”下一个定义。(4分)

①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②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调张籍》)

③夫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足为治。(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④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这是很明达的议论,再说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朱自清《<经典常谈>序》)

18.经典常谈,常谈经典。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实事求是地审视传统文化,读起来明快利落,不蔓不枝,全书见解精辟,文笔优美,通俗流畅,深入浅出。结合你读过的《经典常谈》,完成以下题目。

(1)仓颉造字的传说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战国”这个名称是谁提出来的?(2分) (2)旧历五月五日 (节日),相传便是 的忌日,他是投水死的,竞渡据说原来是表示救他的,粽子原来是祭他的。现在定五月五月为诗人节,也是为了纪念他。 19.语文老师布置阅读《经典常谈》,小椒在书店购买时,发现有两个版本。到底哪个版本的封面插图与作品的内容、主旨更吻合呢?请简要分析。(6分)

诗第十二 文第十三

我选 ,分析:

20.读《经典常谈》可以采用互证式阅读的方法,比如,朱自清在《诗第十二》中对陆游的诗歌是这样评价的:“他的诗有两种:一种是感激豪宕,沉郁深婉之作,一种是流年光景,清新刻露之作。”小依联想到已学过的两首诗,正思考它们分别属于哪种类型,请你结合诗歌的语言或情感,帮助她解答疑惑。(6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参考答案:

1.A 2.C 【解析】五经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3.A【解析】班固所做《两都赋》和张衡所做《二京赋》。4.A【解析】“乐”在古代与“礼”并称,但“乐”附属于“礼”,是用来补助仪文的不足的。5.A【解析】把第一个“女娲”改为“伏羲” 6.C【解析】“指事”是用抽象的符号;“象形”发源于图画。7.C【解析】按我国古代经、史、子、集分类法的顺序介绍了《说文解字》《史记》《资治通鉴》等经典著作。8.D【解析】作者认为,现代学术需要摒弃一味“尊经”“崇古”的旧习,实事求是地审视传统文学的精神。选项“我们一定要‘尊经’‘崇古’”说法有误;9.B【解析】结合材料一“大概是各地方言不同和古今语言演变的缘故”分析,可知选项不准确。10.B【解析】《经典常谈》是按照《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的顺序来梳理与讲解的11.游说 士 人 人格的修养12.①C ②A ③B13.①《<战国策>》第八》②《<诸子>第十》③《<三礼>第五》14.动作 语言 治军严明 刚正不阿 15.经典常谈 朱自清 中学生 传统文化经典16. 叙事;风俗17.“经

典”指的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包括经史子集,甚至文字学等需进行国民教育与普及的东西。18.(1)战国末期 刘向(2) 端午节 屈原 19.示例1:A版本。图中一位长者在阅

读竹简版书籍,身后的小孩也效仿着在阅读,寓意为本书贵在传承经典文化,切合作品主旨。示例2:B版本。封面插图是一片刻满文字的甲骨,寓意为本书重在研究古代经典文化,与作品内容相契合。20.《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此诗表明陆游投身抗战、为国雪耻的壮志至老不衰。感情深沉悲壮,凝聚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激情。属于沉郁深婉之作;《游山西村》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以游村贯穿,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进行和谐统一,意境优美,格调恬淡、隽永。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属于清新刻露之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