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语文教材 有效拓展教学
【摘 要】 新课程特别提出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和使用。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性的处理和使用教材,就是在深入理解和运用教材的基础上,通过对教材广度和深度的挖掘,依托教材,合理有效、适时适宜的拓展,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有效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依托教材 拓展教学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阅读教学特别强调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和使用。要突破教材的限制,通过对教材广度与深度的挖掘,充分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有效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拓展教学,指目前阅读教学中对文本进行随意衍义、拓展、脱离等旨在追求文本外在意义的教学现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求老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教学的空间,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语文拓展教学,就是在立足教材、用好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拓展,使课文学习与拓展教学在整合中彼此促进、达到实现上述效果的目的。
1 以教材为依据,合理适度地拓展
1.1 认真领会课标进行拓展。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要依据课程标准,准确领会课标的内涵,根据学生的实际,针对学生学习的障碍点、兴趣点、发展点,进行合理适度的拓展。拓展的内容要有助于学生读懂文本、有利于促进师生对话和交流,让学生在与老师的互动交流中获得思想升华和美的享受,达到拓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阅读技能、表达能力、人文素养等的发展服务的目的。 1.2 精心选择内容进行拓展。拓展教学要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有助于理解课文、突破教学重难点之处进行拓展,使拓展为理解文意、达成教学目标服务。教学中可以对作者、课文背景、教学重难点、课文原著、表达方法等进行拓展。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文质兼美,不乏名家名篇。学生在品味语言魅力的同时,与作家进行着亲密的接触。从《和时间赛跑》中认识作家林清玄;从《穷人》中认识俄国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从《记金华的双龙洞》中熟悉“语言大师”叶圣陶老先生……这些丰富的资源,为学生深入了解国内外的名家奠定了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引领学生拓展阅读作者传记和作者的其他作品,通过阅读、交流、讨论等形式,让名家名作在孩子的脑海中
扎根。例如,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学完《少年闰土》后,我向学生推荐了鲁迅的《故乡》《祥林嫂》《藤野先生》等其他文章,学生不仅沉浸在鲁迅先生诙谐幽默的文学世界里,而且深切感受到他“痛切的呐喊”。
对课文背景的拓展,是针对教材中的有些课文年代久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如果单纯从课文出发,学生很难体会到作者的深层的感情。因而教师可以围绕文本拓展相关的背景资料,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介入阅读情境,拉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例如《将相和》一课,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三个小故事的记述,赞扬了蔺相如、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可贵品质。由于作品时代久远学生对《史记》了解甚少,所以廉颇蔺相如两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很难在学生的头脑中树立起来。于是,我带领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了解司马迁、《史记》、战国时期强大的国家,以及和氏璧的不平凡经历等。这些背景资料的拓展阅读,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 对课文重点内容的拓展就是要抓住文本丰富的内涵,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从而理解文本蕴含的思想感情。例如在学习《一夜的工作》这篇文章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周总理兢兢业业,不辞劳苦的一生,拓展引入了“周总理最后一段日子的工作时间表”——1972年,周总理被确诊患了癌症。1975年,
周总理的病情开始恶化,但他仍拖着病重之躯继续顽强地工作:6月10日,他会见了菲律宾总统马克斯;8月26日在医院会见了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9月7日,他不顾病情的严重恶化和医务人员的一再劝阻,坚持会见罗马尼亚党政代表团;9月20日,他做第四次大手术,在进入手术室的前一刻,他握住邓小平的手,鼓励他把工作做好;10月24日,他做了第五次大手术,这次手术后,他一再叮嘱邓颖超死后不要保留骨灰……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我们敬爱的总理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学生完全进入了情境,内心都充满了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之情。
1.3 根据学生实际进行拓展。在拓展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针对学生学习的障碍点、兴趣点、发展点,适时适当的发展——包括阅读技能、表达技能、人文素养等的发展服务。如《荔枝》一文中,为使学生理解“筋脉突兀”一词,可以拓展肖复兴母亲的相关资料,了解母亲清贫劳苦无私奉献的一生。这样的拓展把词语理解与
课文内容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生的语言感受力。 2 以教材为依据,适时适宜拓展
为减少拓展的随意性,无效性,避免同一层面的简单训练,必须思考拓展的时间、方式等问题。通过灵活多样、
形象生动的拓展,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增强学生思维的力度,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2.1 认真备课,提前预设。课堂教学是一个有计划、有目标的活动,教师在课前应依据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等预设拓展环节,拓展教学时空,为学生的感悟实践推波助澜,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发展阅读技能。如教学《失物招领》一课,在第一课时的预习中,学生对一点垃圾造成的危害似乎认识不深,教师在课文的学习时,有意识的拓展了随便乱扔生活垃圾的场景:乱扔生活垃圾,我们的生活环境污秽不堪;乱扔生活垃圾,河水污浊,大量的鱼虾死亡;乱扔生活垃圾,蚊虫横行等等,看似不经意的动作会让我们的生活糟糕透顶。小学生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这种拓展不仅能帮助学生入情入境,体会到乱扔垃圾将给我们的生活的造成的危害,改掉乱扔垃圾的不良习惯,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品味语言,体会到植物园“很大很大”、花草树木“很多很多”,进而生发出这么大这么美的植物园我们要一定要爱护。 2.2 深研教材,随机生成。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富有生成性的。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教师的拓展可依据学生的需要相机调整。这样的拓展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随机的短、平、快的拓展,一种是随机的整块的拓展。
随机的短、平、快的拓展是指用较短的时间解答学生的疑问,然后迅速回到预设上,完成预设目标。如《我要的是葫芦》一文,一位学生提出问题:“蚜虫是什么?”这些问题不属于语文课要解决的问题,教师的预设是,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扮演蚜虫作自我介
绍。针对学生所提这一问题,教师随机拓展并引导:“蚜虫为瓜蚜,又称腻虫或蜜虫等,分布遍及世界各地。体长约2毫米,分有翅、无翅两种类型,体色为黑色。它和葫芦有什么关系呢?”以此回到预设上来,指导学生读文,随后又拓展了蚜虫以什么为食和蚜虫的繁殖速度,让学生感受到蚜虫的危害。这样的拓展三言两语,用时不多,不影响整体的教学进程,但需要教师对学生质疑的尊重与教学的智慧。
随机整块的拓展是指在课堂开始或中途进行时,教师依据学生的需要,把余下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拓展中扩充知识储备、积蓄情感,为继续解读文本服务,活跃学生思维。如一位教师上《丑小鸭》一课时,在丑小鸭成了美天鹅,学生尽情地欢呼着、羡慕着、赞美着美天鹅的时候,一个学生漫不经心地说:“我认为,丑小鸭没什么可高兴的。因为她本来就是天鹅蛋孵出来的,她长大了肯定是天鹅,总不会变成鸭子吧!”全班哗然,纷纷议论。教师见此情景,改变了原先想让学生赞美天鹅、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做法,顺水推舟,不紧不慢地说“这位同学说的真好,的确,丑小鸭长大了肯定是天鹅。但是,请同学们再去仔细认真地读读书,假如丑小鸭在成长过程中没有经历那么多磨难,假如丑小鸭面对种种困难和挫折害怕了、退缩了,重新回到了那个充满嘲笑、充满歧视、充满侮辱的鸭窝,她长大了能成为一只真正的天鹅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从学生的神情举止中,老师明白了学生的答案是否定的。老师趁势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为那只在充满嘲笑、充满歧视、充满侮辱的鸭窝中成长起来的天鹅画像……“一只多么不幸、多么凄惨的天鹅呀。但是在我们的故事中,这样的不幸没有发生。丑小鸭在凄风苦雨中成长起来了,她终于成为了一只真正的天鹅!”
这种拓展,从学生的需要出发,随机调整预设,既顺应了学生质疑的心理,又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到一个精神生命和高贵灵魂的成长过程。
3 以教材为依据,关注学生发展
拓展教学的内容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围绕课文主线,结合学生的可接受性,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从挖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解读能力入手,多方面发散拓展。 3.1 注重兴趣,培养能力。拓展教学要善于选择那些既适合儿童年龄特点、能引起儿童阅读兴趣,又有助于他们把握课文精髓的一些拓展材料,包括文字、图片、音乐、录像等。当然教师要清楚地知道,所拓展的东西必须是语文的东西,必须有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葡萄沟》一文时,拓展了有助于学生理解葡萄沟是个好地方的文本材料。拓展的内容分为:①葡萄沟是水果之乡,那里盛产水果,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水果上市,教师课件播放各种水果上市时的繁忙热闹的画面。②葡
萄沟葡萄种植面积大,品种多。在指导学生读好描写葡萄颜色鲜美的句子时,画面展示葡萄成熟时,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的美丽诱人的光芒,突出强调“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的区别,体会词语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感悟语言的美。然后放背景音乐《新疆是个好地方》,指导学生深情地朗读本段。③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在指导学生读好本段前,教师课件播放维吾尔族老乡在葡萄架下待客,美丽的维吾尔族姑娘翩翩起舞,一幅祥和美好的生活画卷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人不由得赞叹——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本文如果仅仅让学生理解葡萄沟是个水果之乡是不够的,还要通过拓展让学生理解新疆不仅物产丰饶,而且人民生活祥和欢乐。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的过程中,关注了学生的语言实践,实现了课文精神实质的领会。
3.2 课外迁移,提高能力。拓展教学的内容应该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自能阅读与自能作文的能力。教师要精心选择和课文主题、形式相类似的内容,引导学生在主动阅读、对比阅读、迁移运用中,发展语感,积累语言材料,感悟阅读方法,培养阅读技能。如在教了课文《桂林山水》、《镜泊湖奇观》之后,可以推荐学生阅读《西湖风光》,通过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语言、投向课文表达方式的学习和积累上,促进了学生的读写迁移。同时,又激起学生对祖国山水的热爱和向往,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3.3 关注思维,发展能力。拓展教学的内容应关注学生思维
的发展,通过拓展加强思维的深度,扩大思维的广度。教学《尊严》一课时,教师可以重点指导学生抓住哈黙的语言、神态、动作,理解哈黙有尊严的表现,感受到尊严的内涵是“人穷志不穷”,用劳动改变现状,创造美好的未来。为拓展学生思维,对尊严的内涵有更深入更全面的把握与理解,教师又让学生阅读了其它有关尊严的小故事,记诵了有关尊严的格言警句,并要求学生用一句话说说自己对尊严的理解。这一拓展既培养了学生阅读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让学生受到了怎样做人的教育。
总之,依托教材,适度拓展,在拓之有据、有法的基础上,使展之有度,生之有色,可以达到教材与拓展内容的相得益彰,最终实现拓展教学使学生解读能力全面发展的目标。拓展教学充分发挥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拓展课文内涵,使学生将课文的核心内容以及精髓与社会、自然、人文思想等有效地结合起来,达到以教材为主线、开拓思路为手段、升华思想为结果的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韩紫微.拓展教学热成因分析.兼论语文的课程目标问题.中学语文教学,2006.3
2 薛红心.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展教学新空间.中学语文,2007.10
3 王菘舟.王菘舟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4 小学语文教学.2007.10
5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