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务工作总结优秀

2022-06-15 来源:知库网

  周X的教学评估准备,将共同体活动改动到周X上午,本周的活动是教师说课。

  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众多的一线教师已经养成了“依靠教参,讲教参”的习惯,似乎没有了教学参考,教师已经不能讲课,也不会讲课了。这种形式对于教学工作的发展,对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是相当不利的。甚至可以这样说:“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惰性产生,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对教参的依赖。”这种对于教学参考的依赖,使得教师失去了对于教学的思考,失去了对于学情的分析,完全依赖于参考进行教学,可以说“参考”已经成为教师教学行走的“拐杖”,大部分教师已经很难脱离。于是,每次的教学就变成了“讲教参”——无论学生换了多少届,无论教师有没有准备好,都可以直接拿着教参直接进行教学。这是每位教师(尤其是语文和科学教师)不可回避的问题!

  新的课程教学,需要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需要教师对学生个体和整体情况的清晰把握,需要教师对于教材的个人独特理解与感受。再说的深入一些:实际上,每位教师都是一个相对独特的课程资源!而“说课”活动可以促进教师所学教学理论的内化,促进同学科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提高教师对教材的准确把握与独特理解,是对备课的研究、反思与预计。

  由于部分老教师已经熟悉人教版语文教材,所以在活动之前,我从网络上找到了一篇苏教版的文本《春天的雨点》。活动开始后,老师们反复阅读文本,在没有任何参考资料的情况下开始设计文本的教学思路。时间大概过了30多分钟,只有几个教师能够结合自己的阅读和理解设计出简单的教学思路,对于教学目标的把握,教材的分析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也还算是合适。同时,仍然有部分教师无法独立完成教学设计,这也算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吧!第四节课,刘刚老师先就自己对于教材的理解,展示了自己对文本的设计思路,并与所有成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相对来说,刘刚老师的设计体现了新课标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新教学理念,虽依然不太成熟,但还是可行的!)此后,王宏民老师、肖华老师先后进行说课,与小组成员进行研讨。时间过得很快,小组所有成员的展示已经无法完成,只能给每个教师留一个“作业”——将自己的教学设计发在博客上,小组成员利用“评论”的方式进行交流。

  两节课的时间,似乎匆忙,又似乎没有完成既定目标,但还是有些收获:

  1、正视现实:我们离开了教参进行教学设计是有难度的,我们的教学能力是欠佳的,我们对文本的独特梳理能力是较弱的。同时,我们教师自己阅读两三遍课文都很难把握文本,又何况是学生呢?一些教师在学生阅读后就要求学生回答“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对重点语句需要理解”等问题,不能回答就开始批评。但面对此次说课活动,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批评学生?

  2、正视作用:说课,能够促进我们对教材的深入理解、个性解读;能推动小组的集体研究与交流;能促进所学理论的内化;能增强教师的语言表述能力。而我们的此次说课活动,还只是一个开始。

  3、达成共识:

  (1)文本教学指向“语文课程教学观”,体现语言文字运用。

  (2)引领学生学习,需要逐步改变学生“文本旁观者”的意识,设计相关环节,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作者,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3)明确了说课的简单思路:此类说课,需要教师从教学目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思路、教学方法、课标理念体现等方面展开。

  (4)教学设计需要具备明确的教学思路:或以文本情感主线为线索,或以事件发展顺序为线索,或以时间或地点的转移为线索,或以文本价值取向来层层深入地铺开。总之,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选择一条有价值的,适合自己和学生把握的主线。

  (5)文本教学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全面铺开:每一个文本,都会出现太多有教学价值的“点”。我们在教学设计时,需要结合自己的教学意图和教学主线进行筛选,最终确定几个需要重点把握的“点”,而不是全面展开。如果害怕遗漏,也就终将全部遗漏!

  虽然“说课活动”是简短的,但希望留在老师们心中的痕迹是“不简单”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